当前位置:首页 » 城乡旅游 » 韩城市旅游文体

韩城市旅游文体

发布时间: 2020-12-15 20:44:28

❶ 韩城的文化

韩城民间艺术,远在宋、元时期已初具规模。明清时期,韩城秧歌从“地摊子”走上舞台;南原上的百面锣鼓和抬芯,声势浩大,粗犷壮美;北原上的耍神楼和背芯,奇巧飘洒,别具一格;人们在节日和婚嫁中,用花馍、布玩、刺绣等,传递着相互间的美好感情和祝愿。民国年间,山西蒲剧和陕西秦腔逐步占据了韩城舞台。韩城解放,特别是粉碎“四人帮”以后,韩城的文化艺术事业进入了一个新时期。民间的艺术遗产不断得到挖掘、整理,社火不只芯子、高跷、锣鼓活跃在节日的城乡,1985年春节,尘封多年的“神楼”重新和群众见面了。民间手工艺品,通过多次举办展览,得到进一步发展。民间文学创作日益繁荣,同时又崛起煤炭文学创作。群众性的书法美术创作活动,吸引了大批青少年。各乡镇文化站由单纯的吹拉弹唱,逐步发展为以宣传科学技术为中心,全面开展各项活动的“文化大院”,既活跃了群众文化生活,又促进了科学技术发展。
韩城锣鼓
在过年过节,喜庆之日,祈福求雨之时都会看到锣鼓表演,陕西锣鼓具有节奏明快、粗犷劲雄、激昂高越、形式多变、气势宏大的独特风格,既能在野外表演,又适宜于舞台演出。表演气氛热烈,动作花梢,振奋人心,一派阳刚之美。陕西锣鼓种类较多,比较有名的有安塞腰鼓、洛川蹩鼓、宜川胸鼓和咸阳牛拉鼓。但是讲起种类来,还是要数韩城的锣鼓,它可是有着白面锣鼓之称,韩城锣鼓形式多样,但就其主要派别与形式来划分,有韩城行鼓和韩城围鼓之分。
韩城行鼓
韩城行鼓,俗称“挎鼓子”,在韩城传布极广。历史上,几乎大一点的村庄都有自己的锣鼓队,不论逢年过节,还是求神祈雨,总能听到激昂的锣鼓声。韩城行鼓历史悠久。
韩城围鼓
韩城围鼓原名西川锣鼓(因韩城围鼓主要分布在韩城境内的西川沿线而闻名)。其中又以薛峰境内原十二村(今名王村)的围鼓最负盛名,因其所居地为薛峰境内,故又名薛峰围鼓。薛峰锣鼓相传是从北宋时期流传下来的,宋辽战争期间,薛峰川境内为战争的前沿阵地,相传杨家将中的杨九郎经常带领北宋军队在这里出没作战,后人为纪念杨家将,便将杨家将击鼓作战时鼓乐流传下来。后又经过千百年的传承与创新,创造出一大批融合农村文化生活,节日喜庆等的鼓乐曲牌,或表达农耕时期,庄稼喜获丰收的喜悦心情,或表达宗庙祭祀、求神保佑的虔诚心境,形成了今天这种集战争鼓乐与节日喜庆、宗庙祭祀于一身的韩城围鼓。 逢年过节,韩城的社火队列中,总少不了芯子。南塬是抬芯,高约丈余,惊险热烈;而北塬则盛行背芯,欢快潇洒,更有特色。背芯表演在历史上常有射虎(即猜谜)穿插其间,文化韵味很浓。
韩城秧歌是在韩城流行很久、歌舞色彩很浓的地方戏,其优美的唱腔很为韩城群众喜爱。在别的剧种占据了舞台的情况下,它也走进了社火的队列之中。锣鼓是社火的乐队。黄河锣鼓的狂放表演使色彩缤纷的社火队有声有色。田家自有乐,农民鼓舞春,为欢庆丰收而表演的百面锣鼓也很为韩城群众所喜爱。
农历正月初一为春节,俗称过年。从除夕的前几天起,一直延续到正月十六日,历时20多天,人们都沉浸在节日的气氛中。清康熙四十二年(1703)康行僴编《韩城县续志》载:“元旦前一日,贴门神锺馗,换桃符,贴春联,挂钱马,插柏叶于门首。宅中高悬宝盖,旁系以竹叶、木炭,焚香安神。五鼓燃烛祀天地、家宅六神及祖先,大放爆竹至竞夜。黎明着新衣,拜尊长亲友。如路逢,一揖即拜,随以新春恭喜相称贺。初二日,婿同妇拜丈人、丈母,甥拜舅家,迟者辄获罪。初三四以酒食相招,谓之‘吃节酒’。五日忌出门,谓之‘五穷’。十四夜试上元灯,十五夜祀诸神,大张灯火。南北二街结鳌山各一,其他街巷灯火荧荧星灿,放花炮,士女竞观。或陈剧戏,列珍玩,笙箫如沸,看月游灯,谓之‘闹元宵’。十六日蒸食送女,兼请新婿并女之新嫁者。是夜观灯尤盛,女多集柏树下,名‘游百病’。十七夜,以残炬送道旁,为‘送毒虫’”。民国时期,仍依清俗,唯送“五穷”、“送毒虫”等已不多见。解放后,封建迷信活动越来越少。80年代以后,年节风俗简化,群众贴对联,放爆竹,走亲访友,各级政府组织慰问烈军属、老干部等。焚香敬神者大为减少。守岁的内容变为围坐电视机前欣赏文艺节目。但请客送礼、铺张、赌博之风有所抬头。

❷ 韩城传统文化600字作文

我回家乡了。我回家乡味爷爷奶奶打枣。满山都是红彤彤的,就像农回民朴实火热的心答。早晨,露水在光滑的枣面上打鼾,不一会儿,就摔了下来…… 太阳睁开眼,山上的雾气都是红的。转身看院子里,那朴实火热的心在搏动。乡间,四季飘渺,总有一股淡淡的泥土香。春,春雨润物,土地复苏。夏,热土热汗…… 秋,丰收、喜悦。冬,白雪皑皑…… 不忘乡情,乡情不忘,四季都有可爱的一面。乡情……

❸ 韩城有什么好玩的地方哪些景点必去

1、韩城党家村民居
2、韩城市博物馆-韩城古城
3、司马迁祠
4、古渡龙门风景区
5、梁带村遗址
6、渭专南毓秀桥
7、东营属庙
8、古城三庙
9、韩城市博物馆
10、韩城城隍庙
还有196条相关问答,更多韩城新奇玩法,点击查看

❹ 韩城周边的旅游景点

韩城游景点

韩城黄河湿地

2008年8月6日,陕西黄河湿地被列入陕西省重要湿地名录,按照资料显示,陕西黄河湿地保护区韩城辖区位于关中平原东北部,北起禹门口南到合阳界,东以黄河治导控制线的中心线为界与山西省相接,西界以黄河老崖为界。湿地总面积10622公顷,占保护区总面积的18.5%。韩城市黄河湿地保护区是许多野生动物和鸟类不可缺少的栖息地,有十分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


司马迁祠

司马迁祠墓位于韩城市南十公里芝川镇东南的山岗上,东西长555米,南北宽229米,面积4.5万平方米。它东临黄河,西枕梁山,芝水萦回墓前,开势之雄,景物之胜,为韩城诸名胜。

司马迁祠之冠。据韩城县志记载:芝水原名陶渠水,相传汉武帝采灵芝于陶渠水之阳,改名芝水。至今吕庄村西尚有“灵芝庵”遗址。


党家村

韩城党家村位于陕西省韩城市东北方向,距城区九公里,西距108国道1.5公里,东距黄河3.5公里,主要有党、贾两族,320户人家,1400余人,建村距今约670年历史。距今已逾600年的韩城党家村古建筑村落已被列入“国际传统居民研究项目”中,陕西省已将党家村列为“历史文化保护村”。村中有建于600年前100多套“四合院”和保存完整的城堡、暗道、风水塔、贞节牌坊、家祠、哨楼等建筑以及祖谱、村史,被专家称为东方人类传统民居的活化石。村中街道有“井”字、“T”字、“十”字形格民青石铺路房屋建筑多为“四合院”、“三合院”。


文庙

韩城文庙坐落在陕西省渭南韩城市老城东学巷,是一组保存完整的元代建筑群。据明《一统志》记载:“韩城县学于洪武四年?公元1371年在旧址重修”。《陕西通志》载:“洪武四年知县周吉成重建”。后来虽经历代重修,但庙内主要建筑之结构形状,都基本未变。为陕西省现存十三世纪以来较有代表性的古建筑群。

韩城古称“龙门”。陕西省所辖的副地级市。位于陕西省东部黄河西岸,关中盆地东北隅。

韩城历史悠久。西周初,周武王封子于此,称韩国。战国时,秦设夏阳县。隋开皇十八年(598)置韩城县。1984年元月改为韩城市,1985年列为陕西省对外开放城市。

❺ 韩城有哪些民族文化

逢年过节,韩城的社火队列中,总少不了芯子。南塬是抬芯,高约丈余,惊险热烈;而北塬则盛行背芯,欢快潇洒,更有特色。背芯表演在历史上常有射虎(即猜谜)穿插其间,文化韵味很浓。
韩城秧歌是在韩城流行很久、歌舞色彩很浓的地方戏,其优美的唱腔很为韩城群众喜爱。在别的剧种占据了舞台的情况下,它也走进了社火的队列之中。锣鼓是社火的乐队。黄河锣鼓的狂放表演使色彩缤纷的社火队有声有色。"田家自有乐,农民鼓舞春",为欢庆丰收而表演的"百面锣鼓"也很为韩城群众所喜爱。[15]
农历正月初一为春节,俗称过年。从除夕的前几天起,一直延续到正月十六日,历时20多天,人们都沉浸在节日的气氛中。清康熙四十二年(1703)康行僴编《韩城县续志》载:“元旦前一日,贴门神锺馗,换桃符,贴春联,挂钱马,插柏叶于门首。宅中高悬宝盖,旁系以竹叶、木炭,焚香安神。五鼓燃烛祀天地、家宅六神及祖先,大放爆竹至竞夜。黎明着新衣,拜尊长亲友。如路逢,一揖即拜,随以新春恭喜相称贺。初二日,婿同妇拜丈人、丈母,甥拜舅家,迟者辄获罪。初三四以酒食相招,谓之‘吃节酒’。五日忌出门,谓之‘五穷’。十四夜试上元灯,十五夜祀诸神,大张灯火。南北二街结鳌山各一,其他街巷灯火荧荧星灿,放花炮,士女竞观。或陈剧戏,列珍玩,笙箫如沸,看月游灯,谓之‘闹元宵’。十六日蒸食送女,兼请新婿并女之新嫁者。是夜观灯尤盛,女多集柏树下,名‘游百病’。十七夜,以残炬送道旁,为‘送毒虫’”。
民国时期,仍依清俗,唯送“五穷”、“送毒虫”等已不多见。解放后,封建迷信活动越来越少。80年代以后,年节风俗简化,群众贴对联,放爆竹,走亲访友,各级政府组织慰问烈军属、老干部等。焚香敬神者大为减少。守岁的内容变为围坐电视机前欣赏文艺节目。但请客送礼、铺张、赌博之风有所抬头。

❻ 韩城的旅游

司马迁祠墓、大禹庙、文庙、陕西韩城梁带村两周遗址、魏长城遗址、普照寺、毓秀桥、赳赳寨塔、龙门大桥;八路军东渡黄河纪念碑、黄河龙门、禹甸园、太史园、三义墓、魏长城、象山、梁山。
外地人到此尤为进谒司马迁祠墓,陈运和就写了诗《司马迁祠》“一步步登上司马迁的忍辱人生,一步步登上《史记》中的雄文胆略,望天边曙色已映亮了关中,映亮了韩城”发表。
三义墓:即赵武、公孙杵臼以及程婴的合葬墓。相传赵氏孤儿的发生地就在这里。
韩城市民间社火种类繁多。有秧歌、皮影;社火主要有:高跷芯子、锣鼓、烟火、跑旱船、耍神楼、跑竹马等。在祀神社火中,以耍神楼为代表。在游艺社火中,以芯子最有特色。耍神楼本来是西庄八社迎送法王上庙时耍的祭祀社火,舞姿剽悍神勇,表演别具一格,被誉为韩城社火之王。西庄镇东庄村的耍神楼社火节目多次在省内外表演,声名远震。
黄河龙门是黄河的咽喉,位于韩城市北30公里的黄河峡谷出口处。此处两面大山,黄河夹中,河宽不足40米,河水奔腾破“门”而出,黄涛滚滚,一泻千里。传说这里就是大禹治水的地方,故又称禹门。人们所说的“鲤鱼跳龙门”就是指这里。黄河流经此地,破山峦而径出,泻千里而东流,据《名山记》载:黄河到此,直下千仞,水浪起伏,如山如沸。两岸均悬崖断壁,唯“神农”可越,故名“龙门”。龙门相传为大禹治水所凿。
2011年10月1日至7日,韩城国庆假日旅游出现了少有的持续火爆局面,据统计数字显示,十一黄金周韩城全市共接待游客37929人次,同比增长116.63%;门票直接收入549312元、同比增长43.61%,旅游综合收入494.37万元,同比增长40.33%。接待人数和旅游收入远超过往年“十一”旅游黄金周,达到黄金周旅游接待人数和收入的历史最高点。 黄河湿地
2008年8月6日,陕西黄河湿地被列入陕西省重要湿地名录,按照资料显示,陕西黄河湿地保护区韩城辖区位于关中平原东北部,北起禹门口南到合阳界,东以黄河治导控制线的中心线为界与山西省相接,西界以黄河老崖为界。湿地总面积10622公顷,占保护区总面积的18.5%。韩城市黄河湿地保护区是许多野生动物和鸟类不可缺少的栖息地,有十分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
司马迁祠
司马迁祠墓位于韩城市南十公里芝川镇东南的山岗上,东西长555米,南北宽229米,面积4.5万平方米。它东临黄河,西枕梁山,芝水萦回墓前,开势之雄,景物之胜,为韩城诸名胜之冠。据韩城县志记载:芝水原名陶渠水,相传汉武帝采灵芝于陶渠水之阳,改名芝水。至今吕庄村西尚有“灵芝庵”遗址。
党家村
韩城党家村位于陕西省韩城市东北方向,距城区九公里,西距108国道1.5公里,东距黄河3.5公里,主要有党、贾两族,320户人家,1400余人,建村距今约670年历史。距今已逾600年的韩城党家村古建筑村落已被列入“国际传统居民研究项目”中,陕西省已将党家村列为“历史文化保护村”。村中有建于600年前100多套“四合院”和保存完整的城堡、暗道、风水塔、贞节牌坊、家祠、哨楼等建筑以及祖谱、村史,被专家称为东方人类传统民居的活化石。村中街道有“井”字、“T”字、“十”字形格民青石铺路房屋建筑多为“四合院”、“三合院”。
文庙
韩城文庙坐落在陕西省渭南韩城市老城东学巷,是一组保存完整的元代建筑群。据明《一统志》记载:“韩城县学于洪武四年?公元1371年在旧址重修”。《陕西通志》载:“洪武四年知县周吉成重建”。后来虽经历代重修,但庙内主要建筑之结构形状,都基本未变。为陕西省现存十三世纪以来较有代表性的古建筑群。 禹门春浪,猴山秋韵,横山烟雨,象岭春晓,嵬峰摩霄,圆觉晨钟,苏柏南柯,龙泉秋稼。
禹门春浪
即就是禹门口禹门三叠浪,又鲤鱼跳龙门之说发于此;
猴山秋韵
即就是薛峰山西北处一风化石形极类顽猴,故称,又,猴山深秋之美景令人叹服自然;
横山烟雨
即指板桥火炬村横山(道)观之烟雨与香火交互产生之幻化美景;
象岭春晓
象山中学西边象山,因其形似俯卧之大象,象首南面饮狮山潭中之水,故称。旧时每年三月游客
满山,现时有今人开辟象岭山庄供游人歇脚住宿;
嵬峰摩霄
韩城西25公里处,旧时建有庙宇,多植松柏,多为文人骚客造访,另,其西香山亦为韩城一名
胜,诗人白居易晚年隐居于此,后人有“九老图”传世,诗人故后葬于龙门山;
圆觉晨钟
即今烈士陵园,旧时为圆觉寺,寺东为钟,以西为鼓,古人所称晨钟暮鼓是也;
苏柏南柯
韩城西北处,汉苏武墓建其上,古时合抱松柏常青,柯树皆南向;
龙泉秋稼
因泉处于寺内龙王神座下得名,唐初四杰之一王勃与韩城好友曾观龙泉之美景。

❼ 写韩城的一处景区100字作文

韩城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旅游景点众多;著名的有:黄河龙门,司马迁祠,梁代村遗址,党家村、文庙等,韩城的老城也是少有的保留得很好的古城。韩城历史悠久,旧石器时代便有人类活动,历史人物众多,文物 古迹荟萃,有“文史之乡”和“关中文物最韩城”之美誉。世界文化名人司马迁、春秋时期赵武、乾隆年间名相王杰、现代著名作家杜鹏程等都诞生在韩城。韩城现有各级各类文物保护单位182处,馆藏文物万余件,其中国家级重点文物11处(司马迁祠墓、大禹庙、魏长城遗址、文庙、党家村古民居、普照寺、城隍庙、法王庙、玉皇后土庙、梁带村遗址、北营庙)。
元、明、清古建筑遍布城乡,其中元代建筑堪称陕西之最,位于韩城市昝村镇的普照寺被誉 为陕西元代建筑博物院。韩城享有“小北京”之称,明清四合院民居建筑保存完整,尤以党家村最为典型,被国内外专家赞誉为“世界民居之瑰宝”、“人类文明的活化石”。韩城的文化 遗产极为丰富,最具代表性质的有门楣题字、百面锣鼓、耍神楼、秧歌等。近年来,韩城市依托丰富的文物资源,旅游业得到了迅速发展,初步形成了南司马迁祠墓、中古城和党家村、北龙门的旅游格局,并融入了陕西省旅游东环线。
韩城梁带村两周古墓群位于韩城市昝村镇,距市区7公里。2005年4月,陕西省文物局开始对其进行挖掘。这座古墓群东西长600米,南北宽550米,总面积为33万平方米,目前卜⑾至街苣乖?95座、车马坑64座,其中大型墓葬7座。从去年5月开始发掘以来,K1、M19、M26(M代表“墓”、K代表“坑”)已发掘结束,M27号墓正在清理中。
已发掘的三座大墓陪葬品极其奢华,发掘取得了重大收获,大批金、玉、铜、漆、石、铁器等罕见文物出土,许多都是国内首次发现。特别是M27中随葬品及其丰富,或年代较早、或保存较好,亦能反映出墓主确定为一代国君。此次发掘墓葬保存完好,且有带铭铜器,墓地的国别及许多历史、文化和手工业工艺之谜即将被解开,尤其是古老的芮国的文化内涵、世系、地望等重大问题将逐渐被撩开其神秘面纱。三座大墓出土的铜礼器,特别是鼎、簋、方壶、甑的器形和纹饰,据以往铜礼器年代学研究成果,梁带村三座大墓的年代为春秋早期。

❽ 陕西韩城文化是如何起源的

历史文化 韩城历史悠久,旧石器时代便有人类活动,历史人物众多,文物 古迹荟萃,有“文史之乡”和“关中文物最韩城”之美誉。世界文化名人司马迁、春秋时期赵武、乾隆年间名相王杰、现代著名作家杜鹏程等都诞生在韩城。韩城现有各级各类文物保护单位182处,馆藏文物万余件,其中国家级重点文物11处(司马迁祠墓、大禹庙、魏长城遗址、文庙、党家村古民居、普照寺、城隍庙、法王庙、玉皇后土庙、梁带村遗址、北营庙)。元、明、清古建筑遍布城乡,其中元代建筑占全国的六分之一,堪称陕西之最,位于韩城市昝村镇的普照寺被誉 为陕西元代建筑博物院。韩城享有“小北京”之称,明清四合院民居建筑保存完整,尤以党家村最为典型,被国内外专家赞誉为“世界民居之瑰宝”、“人类文明的活化石”。韩城的文化 遗产极为丰富,最具代表性质的有门楣题字、百面锣鼓、耍神楼、秧歌等。近年来,韩城市依托丰富的文物资源,旅游业得到了迅速发展,初步形成了南司马迁祠墓、中古城和党家村、北龙门的旅游格局,并融入了陕西省旅游东环线。 韩城梁带村两周古墓群位于韩城市昝村镇,距市区7公里。2005年4月,陕西省文物局开始对其进行挖掘。这座古墓群东西长600米,南北宽550米,总面积为33万平方米,目前卜⑾至街苣乖?95座、车马坑64座,其中大型墓葬7座。从去年5月开始发掘以来,K1、M19、M26(M代表“墓”、K代表“坑”)已发掘结束,M27号墓正在清理中。 已发掘的三座大墓陪葬品极其奢华,发掘取得了重大收获,大批金、玉、铜、漆、石、铁器等罕见文物出土,许多都是国内首次发现。特别是M27中随葬品及其丰富,或年代较早、或保存较好,亦能反映出墓主确定为一代国君。此次发掘墓葬保存完好,且有带铭铜器,墓地的国别及许多历史、文化和手工业工艺之谜即将被解开,尤其是古老的芮国的文化内涵、世系、地望等重大问题将逐渐被撩开其神秘面纱。三座大墓出土的铜礼器,特别是鼎、簋、方壶、甑的器形和纹饰,据以往铜礼器年代学研究成果,梁带村三座大墓的年代为春秋早期。 韩城梁带村两周墓地规模较大、级别较高、布局完整、保存较好,历史上少有被盗,这样的墓地的发现在我省尚属首次,在全国也属罕见。韩城市两周考古主要集中在遗址调查方面,两周时期的墓葬发掘基本处于空白,而陕西全省同时期的墓地亦发现甚少,所以本次发现的梁带村两周之际的高等级贵族墓地,为了解和研究陕西及黄河沿岸周代的考古学文化,西周晚期至春秋时期的墓葬制度以及社会历史等都具有重要的价值。 梁带村两周遗址已于今年5月被评为“2005年全国考古十大发现”;与此同时,国家文物局也将梁带村古墓群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韩城市梁带村两周遗址文物陈列馆于2009年4月16日正式对外开放。 历史沿革 韩城市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夏、商属雍州,《书·禹贡》有“龙门,禹贡雍州之域”的记录。相传夏禹“导河积石,至于龙门”,因而史以“龙门”为韩城地域的代称。 西周初年,周武王之子(名佚传)封于韩,食采于韩原一带,称韩(侯)国。周宣王时,秦仲少子康又受封于梁山,是谓梁(伯)国。周襄王十一年(前641年)为秦穆公所灭,今韩城市南古少梁即其都。明《韩城县志》载:“韩,候、伯之国也”。 春秋时,晋封韩武子万于韩原。《博物志》载:“韩,武子采邑”。武子后,献子厥从封姓为韩氏,当时,晋占有河西之地与秦接壤。周襄王七年(前645年),秦与晋惠公夷战于韩,秦败晋,虏其君,晋献河西地。周顷王二年春(前617年),晋伐秦,取少梁。 战国时,周贞定王二十八年(前441年),少梁城属魏。周威列王十四年(前412年),魏攻占秦繁庞。周安王二十六年(前376年),韩、赵、魏三分晋地,少梁属魏。周显王七年(前362年),秦败魏于少梁,俘魏相公孙痤,攻取魏繁庞城。周显王十五年(前354年),秦与魏战元里(在今大荔县境内),斩首七千,取少梁。秦惠文王十一年(前327年),秦更少梁为夏阳,置邑。 秦灭六国,夏阳属内史地。 西汉高祖元年(前206年)正月,项羽先后分封三王,董翳被封为翟王,领陕西北部地区。八月,刘邦入关中。景帝前元二年(前155年),分内史郡之一部分为左内史。武帝太初元年(前104年),左内史更名为左冯翊。夏阳属之。 新莽时,改夏阳为冀亭,属列尉大夫治。 东汉时期,光武中兴,国都东迁,西京三辅(京兆伊、左冯翊、右扶风)不变,冀亭又复名夏阳,仍属左冯翊。光武帝建武元年(25)至明帝永平二年(59),合阳并入夏阳。 三国时期,魏国雄居中原,夏阳属魏雍州冯翊郡,晋仍因之。后属华山郡。 东晋穆帝永和五年(349),上郡治所由肤施(今延安)迁居夏阳避羌乱。七年(351),苻健在长安建立前秦,夏阳属之。 南北朝时,北魏孝文帝太和十一年(487),夏阳属华州华山郡。西魏废帝元钦二年(553),隶同州武乡郡。宇文觉废魏建立北周,明帝二年(558),夏阳并入合阳。 隋开皇十八年(598),夏阳自合阳分出,重新设县,以古韩国改名韩城,属冯翊郡。 唐高祖武德元年(618)改属西韩州。八年(625)州治迁韩城,领韩城、合阳、河西三县。太宗贞观八年(635)废州。肃宗乾元元年(758),改韩城为夏阳,隶河中府。昭宣帝天成二年(905)更名韩原县。 五代后梁时,仍属河中府。后唐明宗天成元年(926)复名韩城,隶同州。 北宋,隶永兴路定国军冯翊郡。南宋高宗建炎二年(1128>正月,金将娄宿,自韩城履冰入陕,关中遂没于金。金宣宗贞佑三年(1215年),设祯州,领韩城、合阳二县。 元世祖至元元年(1264)废州为县,二年又复设祯州,县址迁至今县城西北二十里土岭。元顺帝至元六年(1340),撤祯州,改属同州,县址迁回原址。 明太祖洪武七年(1374),韩城属陕西布政使司西安府同州潼关道。 清初沿用明制,属西安府同州潼关道。雍正三年(1725),改同州为直隶州。十三年(1735)同州升府,韩城仍属之。 辛亥革命后,属陕西省关中道,民国十七年(1928),取消道制,直属省辖。民国二十八年(1939),属第八行政督察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1948年3月24日,韩城第二次解放。初属黄龙分区。1949年6月改属大荔分区。1950年5月大荔分区撤销,改 属渭南分区。1956年10月,直属省辖。1959年1月,合阳县及黄龙白马滩公社并入韩城。1961年8月,恢复原建置属,仍渭南专区,1972年3月改专区为地区,韩城仍为辖之。1983年10月国务院批准,1984年1月正式改县为市,仍属渭南地区。1985年2月国务院批准为开放城市。1986年12月国务院公布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

❾ 韩城有哪些好玩的地方

韩城历史悠久,旧石器时代便有人类活动,历史人物众多,文物
古迹荟萃,有“文史之回乡”和“关中答文物最韩城”之美誉。世界文化名人司马迁、春秋时期赵武、乾隆年间名相王杰、现代著名作家杜鹏程等都诞生在韩城。韩城现有各级各类文物保护单位182处,馆藏文物万余件,其中国家级重点文物7处(司马迁祠墓、大禹庙、魏长城遗址、文庙、党家村古民居、普照寺、城隍庙)。元、明、清古建筑遍布城乡,其中元代建筑堪称陕西之最,位于韩城市昝村镇的普照寺被誉
为陕西元代建筑博物院。韩城享有“小北京”之称,明清四合院民居建筑保存完整,尤以党家村最为典型,被国内外专家赞誉为“世界民居之瑰宝”、“人类文明的活化石”。韩城的文化
遗产极为丰富,最具代表性质的有门楣题字、百面锣鼓、耍神楼、秧歌等。近年来,韩城市依托丰富的文物资源,旅游业得到了迅速发展,初步形成了南司马迁祠墓、中古城和党家村、北龙门的旅游格局,并融入了陕西省旅游东环线。

❿ 韩城的旅游景点

韩城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旅游景点众多;著名的有:黄河龙门,司马迁祠,梁代村遗址,党家村、文庙等,韩城的老城也是少有的保留得很好的古城。韩城历史悠久,旧石器时代便有人类活动,历史人物众多,文物 古迹荟萃,有“文史之乡”和“关中文物最韩城”之美誉。世界文化名人司马迁、春秋时期赵武、乾隆年间名相王杰、现代著名作家杜鹏程等都诞生在韩城。韩城现有各级各类文物保护单位182处,馆藏文物万余件,其中国家级重点文物11处(司马迁祠墓、大禹庙、魏长城遗址、文庙、党家村古民居、普照寺、城隍庙、法王庙、玉皇后土庙、梁带村遗址、北营庙)。元、明、清古建筑遍布城乡,其中元代建筑堪称陕西之最,位于韩城市昝村镇的普照寺被誉 为陕西元代建筑博物院。韩城享有“小北京”之称,明清四合院民居建筑保存完整,尤以党家村最为典型,被国内外专家赞誉为“世界民居之瑰宝”、“人类文明的活化石”。韩城的文化 遗产极为丰富,最具代表性质的有门楣题字、百面锣鼓、耍神楼、秧歌等。近年来,韩城市依托丰富的文物资源,旅游业得到了迅速发展,初步形成了南司马迁祠墓、中古城和党家村、北龙门的旅游格局,并融入了陕西省旅游东环线。 韩城梁带村两周古墓群位于韩城市昝村镇,距市区7公里。2005年4月,陕西省文物局开始对其进行挖掘。这座古墓群东西长600米,南北宽550米,总面积为33万平方米,目前卜⑾至街苣乖?95座、车马坑64座,其中大型墓葬7座。从去年5月开始发掘以来,K1、M19、M26(M代表“墓”、K代表“坑”)已发掘结束,M27号墓正在清理中。 已发掘的三座大墓陪葬品极其奢华,发掘取得了重大收获,大批金、玉、铜、漆、石、铁器等罕见文物出土,许多都是国内首次发现。特别是M27中随葬品及其丰富,或年代较早、或保存较好,亦能反映出墓主确定为一代国君。此次发掘墓葬保存完好,且有带铭铜器,墓地的国别及许多历史、文化和手工业工艺之谜即将被解开,尤其是古老的芮国的文化内涵、世系、地望等重大问题将逐渐被撩开其神秘面纱。三座大墓出土的铜礼器,特别是鼎、簋、方壶、甑的器形和纹饰,据以往铜礼器年代学研究成果,梁带村三座大墓的年代为春秋早期。 韩城梁带村两周墓地规模较大、级别较高、布局完整、保存较好,历史上少有被盗,这样的墓地的发现在我省尚属首次,在全国也属罕见。韩城市两周考古主要集中在遗址调查方面,两周时期的墓葬发掘基本处于空白,而陕西全省同时期的墓地亦发现甚少,所以本次发现的梁带村两周之际的高等级贵族墓地,为了解和研究陕西及黄河沿岸周代的考古学文化,西周晚期至春秋时期的墓葬制度以及社会历史等都具有重要的价值。 梁带村两周遗址已于今年5月被评为“2005年全国考古十大发现”;与此同时,国家文物局也将梁带村古墓群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韩城市梁带村两周遗址文物陈列馆于2009年4月16日正式对外开放。

热点内容
微山湖岛旅游攻略 发布:2021-03-16 21:45:18 浏览:387
适合78月份国内旅游的地方 发布:2021-03-16 21:42:27 浏览:6
文化旅游部单位 发布:2021-03-16 21:42:22 浏览:118
深圳周边游推荐免费的 发布:2021-03-16 21:42:18 浏览:696
塑州旅游景点 发布:2021-03-16 21:40:53 浏览:84
道观河风景旅游区发展前景 发布:2021-03-16 21:39:53 浏览:658
旅行社psd 发布:2021-03-16 21:39:03 浏览:174
常州旅游业发展现状 发布:2021-03-16 21:35:14 浏览:330
棋牌在线游戏必去797ag 发布:2021-03-16 21:33:30 浏览:217
有四个旅游团三条路线 发布:2021-03-16 21:33:30 浏览: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