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乡村旅游
1. 什么样的背景下兴起了乡村旅游
世界最原始的乡村旅游缘于古人求生存谋发展,捕猎和驯养是其最初形式。远古的先民们为生存而进行的奔波、流浪之旅,饱含行路过程中胜利的愉悦、失败的懊丧和明天的希望,是原始人从生存斗争中引发出的旅行或旅游的原始模式,揭开了乡村旅游序幕。夏、商、周时期的男女相约而游、春天“修禊之旅”、先秦游学、帝王巡游、外交聘问、宫廷婚旅、学子游学、谋士游说、王侯游猎等丰富多彩的功利旅游活动,都发生在广袤的乡村地区。自唐朝起,城郊游乐,旅游下移,春节、元宵节、寒食节、清明节等时节踏青游春,附以荡秋千、踢足球、打马球、拔河、斗鸡等游乐活动,形式多样。
18世纪后半期,乡村旅游作为一种社会休闲活动而正式出现欧洲,受“浪漫旅游者”的影响,尤其在斯科特的文学作品和特纳油画的感召下,大量的旅游者涌入苏格兰高地。1865年意大利“农业与旅游全国协会”的成立拉开了国际乡村旅游序幕。20世纪20年代,铁路的发展使更多的人能够去乡村,从而使乡村旅游发展迅速。英国、德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西班牙等发达国家,乡村旅游逐渐已成为大众化的社会活动。
现代意义上的乡村旅游在我国出现较晚,以1978年台湾苗粟县大湖葡萄园的偶然开辟为发端。此后,改革开放较早的深圳举办荔枝节,各地效仿,也纷纷开办了各具特色的观光农业项目。20世纪90年代初,北京、广东、上海、苏南、山东等地乡村旅游悄然兴起,并 以1998年 “华夏城乡游”正式拉开乡村旅游序幕,1999年推出“生态旅游年”,以 “返璞归真,怡然自得”为口号,推出观鸟、徒步、垂钓、探险、登山等乡村旅游活动,2002年推出“民间艺术游”,2004年为“中国百姓旅游年”等。至此,中国乡村旅游进入前所未有的发展时期,乡村旅游市场也出现了空前繁荣。2004年、2005年国务院1号文件先后两次将“三农”问题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因乡村旅游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助推剂,是旅游扶贫的“试金石”,受到各地乡村的高度重视。
但是,在乡村旅游发展的过程中依然存在着两种思路。一种是无视或轻视乡村建设,用资本代替人本,用商人消灭农人,用人造妄为的设计来改造乡村,用城里的奢华之风浸染乡土。北京山合水易规划设计院在多年从事专业的乡村旅游规划设计的过程中,看到过好几个业内非专业公司做了这样的乡村旅游规划,在我们看来不过是用拙劣的商业化投资来毁坏乡村的自然与人文。
而另一思路是立足于乡村建设,将乡村旅游作为乡村建设的一个牵引机,用乡村建设作为乡村旅游的基础。乡村建设涉及到乡镇规划、乡村经济和乡土文化;在乡镇规划中保持农村的特色,在乡村经济中保留农业的份额,在乡土文化中保存农民的精神家园。我们应该意识到乡村建设对于中国社会和中国文化的意义,在中国的乡村建设中留下了他们的思考和行动。怎样在进行乡村旅游的同时保护旅游的文化多样性、生物多样性?怎样让乡村旅游成为城市人返璞归真的内心方式、价值观念?生活分享让旅游者得到的不仅是一种贴近自然的生活方式,而且可以促使人们去思考,去体验,让成年人能够回忆起童年,让大城市的孩子们能够有机会去近距离感受真实的泥土和生机。
前些年,北京山合水易规划设计院在延庆县并庄镇的堆臼石村和密云县的古北口镇的河西村进行绿色乡村试点工作,与当地政府和村民一起,共同摸索了“生态保护、环境教育、乡村建设、民俗旅游”四位一体的模式,这种用环境教育启动农户环境,用农户带动民俗旅游,又用民俗旅游拉动经济发展的链条,山合水易坚持在低碳、环保和原乡特色文化的基础上,运用我们创新的理念相结合的独有方式,促进祖国的绿色乡村建设。北京山合水易规划设计院在一些贵州乡村旅游试点项目中,与旅游局、民间组织、村民和企业正在建立新的合作伙伴机制,特别是引进了“良知企业”的理念。由这些相关利益集团联合制定的综合的乡村旅游规划又以保证当地农民利益、保护当地的文化多样性和生物的多样性保护为重心。在这里,乡村旅游作为政府支持、企业和民间力量参与的一条新农村发展之路,将为乡村建设带来新的希望。
展望推动可持续乡村建设和乡村旅游,需要对于旅游者的价值重估和能力建设,让城市旅游者不是带着一种猎奇和所谓的消费者是上帝的感觉去体验他们的旅程。城里人享受乡村宁静生活、空气、水以及文化的时候,作为分享者,重新思考自己的生活方式———那种心灵荒了、自然毁了、身体垮了、拥有的财富还不安全的生活是一种不健康不快乐的生活。领导者和开发商的观念也需要价值的转变。我们对一个乡村、一个地区、一个民族的评价不能仅用经济的眼光来看待,还应包括另外一些参考坐标;文化的价值,生命的价值,生态的价值。认识到原生态的价值,就不要人为地在厚生生境、包括荒野上随意设计和改造;认识到耕读文明和游牧文明的人文内涵,就需在发掘这些内涵上做文章;怎样在进行乡村旅游的同时保护旅游的文化多样性、生物多样性?怎样让乡村旅游成为城市人返璞归真的内心方式、价值观念?生活分享让旅游者得到的不仅是一种贴近自然的生活方式,而且可以促使人们去思考,去体验,让成年人能够回忆起童年,让大城市的孩子们能够有机会去近距离感受真实的泥土和生机。了解传统养生的对于身处亚健康状态的作用,就可以开发各种的身心调养的项目。旅游者感受到开启生态智慧、改善生命状态、提高生活品质的功效。通过乡村旅游,调整自己的生活方式,不仅带着自然的清新,而且带着人文的滋润。自然会久驻、自然会回头,自然会带来绿色的幸福。
2. 大浦乡村世界的门票信息
门票70元,开放时间为8:30-17:30。
在感受海啸的汹涌和震撼时,学会如何在灾害来临时保护自身安全,在灾难中得到体验,在体验中受到教育,在教育中感受无穷乐趣。
3. 倡导发展生态农业,生态旅游,属于哪种经济与发展模式() A:循环发展 B:绿色发展 C:低碳发展
BD 经济建设是根本,政治建设是保证,文化建设是灵魂,社会建设是条件,生态文明建设是基础。
4. 低碳旅游与乡村旅游怎么结合
目前我国乡村旅游正处于重要的发展阶段,呈现多样化、多元化和特色化的发展趋势,乡村旅游逐渐成为融观光、考察、学习、娱乐为一体的综合性旅游产品,乡村旅游的产业规模较大,增长速度快,市场潜力大,发展前景好,但总体发展水平还不高。
前瞻产业研究院指出,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和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 低碳经济受到世人广泛的关注和认同。低碳旅游借用了低碳经济的理念,
是一种以低能耗、低污染为核心的新的旅游方式。在低碳经济时代背景下, 为响应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 鉴于我国国情和乡村旅游自身发展的需要,
以低能耗、低污染为核心的低碳旅游成为其不二的选择。因此低碳经济观和低碳生活观与政府、企业、景区、社区、旅游者的行为有机结合起来, 肩负起各自的环保责任,
形成合力共同构建我国乡村旅游低碳化发展的路径保障, 在食、住、行、游、购、娱等六个环节中实现低碳旅游规划发展行为方式的转变。
1) 一是转变现有旅游模式,倡导公共交通和混合动力汽车、电动车、自行车等低碳或无碳方式,同时也丰富旅游生活,增加旅游规划项目。
2) 二是扭转奢华之风,强化方便、舒适的功能性,提升文化的品牌性。
3) 三是加强旅游规划发展的智能化,提高运行效率,同时及时全面引进节能减排技术,降低碳消耗,最终形成全产业链的循环经济模式。
5. 开发商、投资商如何打造乡村旅游综合体
打造乡村旅游综合体可以按照以下四种策略。
基础+资源点——乡村旅游资源和土地
乡村旅游资源(泛乡村旅游资源包含了人工打造的乡村旅游资源),决定了项目地乡村旅游产品开发的核心导向。土地资源决定了乡村旅游综合体的规模,影响着乡村旅游产品的配比结构。
根据“岛式圈层”乡村旅游综合体的开发模式,乡村旅游资源和乡村土地为最外围圈层,通过运用合理的综合开发手段,以农业深层次开发(如高效农业、创意农业、生态农业)和农业规模化发展为主,辅以农产品加工销售、科研、教育、医疗、培训等其它产业,并形成产业间的联动。此外,项目地在发展农业的同时,还可以发展以当地农作物为主的大地景观,并适时开展农业观光、体验、休闲、度假等乡村旅游项目,如四川绵阳香草庄园。
主导/脉络+吸引点——乡村旅游休闲
乡村旅游休闲功能是乡村旅游综合体开发的主导,在其主导下,合理的开发与之相适应的不同类型、不同层次、不同规模的乡村旅游产品,使其成为整个乡村旅游综合体的重要吸引点,撬动乡村旅游市场。同时,各个乡村旅游休闲项目之间通过有机组合而成若干条旅游线将扮演重要连接线的角色,串联起乡村旅游综合体的各个圈层。
乡村旅游休闲项目可融合乡村观光、游乐、休闲、运动、体验、度假、会议、养老、居住等多种旅游功能,打造特有的“乡村综合旅游休闲”,如开设休闲垂钓、农场动物园、采摘、农事体验等乡村旅游项目。在具体开发中,可根据各自地脉、文脉等具体情况,侧重打造其中某一项或几项功能,形成各具特色的乡村旅游休闲项目,从而带动整个区域的发展。
配套+支撑点——休闲商业项目
结合乡村生态环境、生态景观等生态优势,可分期、分步、合理的建设生态化乡村休闲度假酒店、乡村特色商业街、乡村MALL等商业设施,作为乡村旅游综合体的商业配套板块,综合性的体现生活、休闲、购物、娱乐等多项功能,为整个区域提供较高品质的服务。
(四)核心+赢利点——乡村休闲地产
乡村休闲地产,以生态化的乡村环境为导向来打造,主要指以居住功能为主体的传统地产、居住小区、产权式酒店等乡村居所型地产。适合开发的乡村休闲地产可大致分为:乡村景观地产、乡村度假地产、乡村养老地产、乡村主题地产如创意地产、民俗地产、酒庄等多种类型,并可融入低碳、环保、节能、科学、效益高等现代化理念。乡村休闲地产是乡村旅游综合体开发的最核心板块,是赢利的核心所在。
6. 第二届中国乡村旅游高峰论坛
4月21日由国际旅游业管理协会、中国国际品牌协会、中国县域经济协会联合主办,北京恒昌伟业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承办的“第二届中国乡村旅游高峰论坛暨‘金种子’乡村旅游目的地颁奖盛典”近日在京举行。
国际旅游业管理协会主席赵现樟、中国国际品牌协会会长马秀群、国际旅游业管理协会副秘书长李耀文、优山美地(北京)国际规划咨询机构董事长马少辉、联合国绿色和平产业联盟副秘书长倪兆静、全国特色品牌推介办公室曹金山、中国乡土特色文化发展中心主任房德贤、国际旅游投资协会总干事王琪等出席。
在本次论坛上获得表彰的“金种子”系列奖项的代表单位有:
广西德保县 中国最具特色乡村旅游目的地
内蒙古扎兰屯市 中国最具特色乡村旅游目的地
广东从化市 中国最具魅力乡村旅游目的地
四川省绵竹市 中国最具魅力乡村旅游目的地
江苏省窑湾镇 中国最具魅力乡村旅游目的地
浙江省石塘镇 中国最具魅力乡村旅游目的地
贵州省凤冈县 中国低碳乡村旅游示范地
萧县梅村生态园 中国低碳乡村旅游示范地
山西省吉县 国际知名乡村旅游目的地
山东省龙阳镇 中国最佳乡村旅游镇
江苏省天目湖镇 中国最佳乡村旅游镇
重庆市金刀峡镇 中国最佳乡村旅游镇
山东省夏庄镇 中国最佳乡村旅游镇
山西省吉县 国际著名山水文化旅游名县
云南省沙溪镇 中国最佳乡村旅游目的地
浙江省二界岭乡 中国最佳乡村旅游目的地
山西凤凰山生态植物园 中国最佳乡村旅游目的地
中国(山西)黄河壶口文化艺术节国际最具影响力乡村旅游节庆奖
同时,为褒奖在中国乡村旅游建设发展过程中,做出突出贡献的个人,组委会专家组将“发展乡村旅游领军人物”颁给了:吉县县委毛益民书记、贵州省凤冈县王贵书记、浙江省石塘镇项根法书记、山西凤凰山生态植物园有限公司杨天平总经理,萧县梅村生态园李武总经理等杰出代表。
7. 我村在开发美丽乡村旅游,我有一块地想开发一个小孩喜欢投资小又赚钱的娱乐设施
打造乡村旅游综合体可以按照以下四种策略。基础+资源点——乡村旅游资源和土地乡村旅游资源(泛乡村旅游资源包含了人工打造的乡村旅游资源),决定了项目地乡村旅游产品开发的核心导向。土地资源决定了乡村旅游综合体的规模,影响着乡村旅游产品的配比结构。根据“岛式圈层”乡村旅游综合体的开发模式,乡村旅游资源和乡村土地为最外围圈层,通过运用合理的综合开发手段,以农业深层次开发(如高效农业、创意农业、生态农业)和农业规模化发展为主,辅以农产品加工销售、科研、教育、医疗、学习等其它产业,并形成产业间的联动。此外,项目地在发展农业的同时,还可以发展以当地农作物为主的大地景观,并适时开展农业观光、体验、休闲、度假等乡村旅游项目,如四川绵阳香草庄园。主导脉络+吸引点——乡村旅游休闲乡村旅游休闲功能是乡村旅游综合体开发的主导,在其主导下,合理的开发与之相适应的不同类型、不同层次、不同规模的乡村旅游产品,使其成为整个乡村旅游综合体的重要吸引点,撬动乡村旅游市场。同时,各个乡村旅游休闲项目之间通过有机组合而成若干条旅游网将扮演重要连接网的角色,串联起乡村旅游综合体的各个圈层。乡村旅游休闲项目可融合乡村观光、游乐、休闲、运动、体验、度假、会议、养老、居住等多种旅游功能,打造特有的“乡村综合旅游休闲”,如开设休闲垂钓、农场动物园、采摘、农事体验等乡村旅游项目。在具体开发中,可根据各自地脉、文脉等具体情况,侧重打造其中某一项或几项功能,形成各具特色的乡村旅游休闲项目,从而带动整个区域的发展。配套+支撑点——休闲商业项目结合乡村生态环境、生态景观等生态优势,可分期、分步、合理的建设生态化乡村休闲度假酒店、乡村特色商业街、乡村MALL等商业设施,作为乡村旅游综合体的商业配套板块,综合性的体现生活、休闲、购物、娱乐等多项功能,为整个区域提供较高品质的服务。(四)核心+赢利点——乡村休闲地产乡村休闲地产,以生态化的乡村环境为导向来打造,主要指以居住功能为主体的传统地产、居住小区、产权式酒店等乡村居所型地产。适合开发的乡村休闲地产可大致分为:乡村景观地产、乡村度假地产、乡村养老地产、乡村主题地产如创意地产、民俗地产、酒庄等多种类型,并可融入低碳、环保、节能、科学、效益高等现代化理念。乡村休闲地产是乡村旅游综合体开发的最核心板块,是赢利的核心所在。
8. 求生态旅游、可持续旅游、低碳旅游3者的异同
生态旅游的主要客源应是城市和集中居民区的居民。其开发的最佳地域,以城市为中心,30公里~50公里为半径,为第一生态旅游圈。这一圈基本离开城市,摆脱了城市困扰。第二生态旅游圈是以城市为中心,50公里~100公里为半径。这一圈污染少,生态环境受破坏少,一般距城市1小时左右车程,是较理想的生态旅游地域。第三生态旅游圈是以城市为中心,100公里~160公里为半径。这一圈生态环境好,在交通方便的地区驱车2小时即可到达,宜开发为二日游的休闲度假地。
可持续发生的旅游业既要顾及现时游客及旅游地区的需要,同时亦要保障和增加未来的发展机会。为达到这个目标,在管理资源时便须同时满足经济、社会及美学的需要,亦要保存该地的文化传统、基本生态发展、生物品种及生态系统。
所谓低碳旅游,就是在旅游活动中,旅游企业和旅游者尽量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以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绿色旅行。
9. 乡村旅游在低碳理念的实践过程中还存在哪些问题
如烧烤、野炊、煤、天然气或柴草的燃烧使用等
10. 乡村旅游规划低碳化发展策略是什么
在旅游系统运行过程中,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原则的全新旅游发展方式。乡村旅游规划低碳化发展是指在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坚持循环经济的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原则,科学开发与合理利用乡村旅游资源。乡村旅游低碳化发展是时代的要求、政策的要求、产业的要求、环境的要求。乡村旅游低碳化发展需要旅游者、旅游企业、旅游行政管理部门的共同参与和密切配合,构建“三位一体”的发展模式。
近年来,我国乡村旅游蓬勃发展,方兴未艾。乡村旅游规划低碳化发展不仅顺应全球低碳经济的时代潮流,更是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引擎。
一、生态文明是乡村旅游低碳化发展的灵魂
生态文明是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是以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文化伦理形态。生态文明要求人们以尊重和维护生态环境为主旨,以可持续发展为依据,以保护生态环境为目的,用文明的方式对待生态环境。因此,生态文明是旅游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石,是乡村旅游低碳化发展的灵魂。
乡村旅游低碳化发展是指在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坚持循环经济的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3R”原则,科学开发与合理利用乡村旅游资源,建立“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闭环反馈系统,实现资源利用的最优化与环境损害的最小化。
乡村旅游低碳化发展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含义:
一是从开发经营的角度来说,乡村旅游低碳化发展要求乡村旅游开发商与经营者,树立低碳经济理念,运用节能减排技术,做到节约能源、减少排放、降低污染,以尽可能少的碳排放量,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打造绿色环保企业。
二是从旅游消费的角度来说,乡村旅游低碳化发展要求旅游者,提高绿色环保意识,践行低碳消费方式,在食、住、行、游、购、娱等每一个旅游环节都尽量减少碳足迹与二氧化碳的排放,做乡村生态环境的守护者。
三是从行政管理的角度来说,乡村旅游低碳化发展要求旅游行政管理部门,颁布政策法规,制定低碳标准,加强监督指导,鼓励和支持旅游企业积极参与低碳产品的设计、低碳技能的培训、低碳经营的实践,建设生态文明新农村。
总之,乡村旅游低碳化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旅游者、旅游企业、旅游行政管理部门的共同参与和密切配合,构建“三位一体”的乡村旅游低碳化发展模式。铭智旅游策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