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人的旅行
『壹』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临江仙——苏轼
一别都门三改火,天涯踏尽红尘。
依然一笑作春温。
无波真古井,内有节是秋筠。
惆怅孤帆连容夜发,送行淡月微云。
樽前不用翠眉颦。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大体意思是:
人生在世就好像住旅馆,
我也包括在旅行者里边。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以形象语言表达了人生如寄、人人都只不过是天地间的过客这一深刻的人生哲理,以此为朋友解忧,希望他以旷达的胸怀来对待自己仕途上的坎坷遭遇:既然人人都是匆匆来往于人间的过客,哪又何必去计较仕途升沉、东西南北呢?
『贰』 关于旅行
旅游是知识之路。 ——麦金托什
步步寻往迹,有处特依依。 ——陶渊明
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孔丘
一个人在旅游时必须带上知识,如果他想带回知识的话。 ——约翰逊
没有知识的旅游者是一只没有翅膀的鸟。 ——萨阿迪
旅行对我来说,是恢复青春活力的源泉。——安徒生
旅行教给人们宽容之美德。 ——爱利克
旅游使智者更智,愚者更昧。 ——托·富勒
旅行是真正的知识最伟大的发源地。 ——杜南
一个人抱着什么目的去游历,他在游历中,就只知道获取同他的目的有关的知识。 ——卢梭
旅游的作用就是用现实来约束想像:不是去想事情会是怎样的,而是去看它们实际上是怎样的。 ——约翰逊
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畅怀,足以极视听之娱。 ——王羲之
在远天底下,有许多我迟早要去,也终必能去的地方——我摆脱不了在心灵中流浪,又要在天地间流浪的命运的诱惑。
——余纯顺
乘兴而行,兴尽而返。 ——刘义庆
行路多者见识多。 ——托·富勒
旅游是获得愉悦感和浪漫性的最好媒介。 ——麦金托什
临清风,对朗月,登山泛水,意酣歌。 ——《南史·梁宗室萧恭传》
一个真正的旅行家必是一个流浪者,经历者流浪者的快乐、诱惑和探险意志。旅行必须流浪式,否则便不成其为旅行。
——林语堂
对青年人来说,旅行是教育的一部分;对老年人来说,旅行是阅历的一部分。
——培根
谁出门远游既有补于自己又有益于他人,谁就堪称哲人;然而谁只是受着好奇心的驱使而在外一个国家一个国家地游玩,那和流浪又有何二致。
——哥尔德史密斯
财富我不乞求,也不希望得到爱情或知己朋友。头上的天堂和脚下的道路,就是我一切的追求。 ——斯蒂文森
作为旅人,他得有驴一样的背,以负全部行装;狗一样的舌头,以献殷勤;猪一样的耳朵,闻百而不说一。
——托·纳什
旅行在我看来还是一种颇为有益的锻炼,心灵在施行中不断地进行新的未知事物的活动。 ——蒙田
旅行虽颇费钱财,却使你懂得社会。 ——佚名
人出门旅行并不是为了到达某地,而是为了旅游。 ——歌德
世界是一本书,而不旅行的人们只读了其中的一页。 ——奥古斯狄尼斯
绝不离开自己祖国的人充满了偏见。 ——哥尔多尼
人之所以爱旅行,不是为了抵达目的地,而是为了享受旅途中的种种乐趣。
——歌德
一个人到国外去以前,应该更进一步了解祖国。 ——斯特思
好旅伴可以缩短旅途时间。 ——沃尔顿
旅行有好多益处:新鲜满怀;见闻大开;观赏新都市的欢悦;与陌生朋友的相遇;能学到各种高雅的举止。
——萨迪
别的国家看得越多,就越会热爱祖国。 ——史达尔夫人
在海外旅行中度过自己的全部生涯的人,尽管会与很多人相识,却没有一个朋友。 ——辛尼加
在令人厌倦的旅途上,一个性格明快的伙伴胜过一乘轿子。 ——查尔斯·里德
施行教人宽容。 ——狄斯雷利
为了改良自己和别人而离开国家的人是个哲学家,但被好奇心这个盲目的冲动所驱使,从一个国家走到另一个国家的人只不过是个流浪者。——歌尔密施
世界是本书,不从旅行获得充足,而是为了心灵获得休息。 ——西塞罗
旅行对青年,是教育的一部分;对于老年人是部分经验。 ——培根
旅伴好,旅途不觉长。 ——佚名
衣上征尘杂酒痕,远游无处不消魂。 ——陆游
莫河早行奇绝处,四面八方野香味。 ——杨万里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哪也?眉眼盈盈处。 ——王观
长淮忽过天远近,青山久与船低昂。 ——苏轼
水枕能令山俯仰,风船解与月徘徊。 ——苏轼
归棹晚,载荷花十里,一钩新月。 ——黄裳
荷叶似云香不断,小船摇曳入西陵。 ——姜夔
高柳垂阴,老鱼吹浪,留我花间位。田田多少,九回沙际归路。 ——姜夔
风日晴和人意好,夕阳箫鼓几船归。 ——徐元杰
晚风吹行舟,花路入溪口。际夜转西壑,隔山望南斗。 ——綦毋潜
醉后不知天在水,满船清梦压星河。 ——唐温如
舟行若穷,忽又无际。 ——柳宗元
满眼风波多闪灼,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 ——无名氏
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苏轼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朱熹
万古东南多壮观,百年豪杰几登临。 ——周裴
名山如高人,岂可久不见?——陆游
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 ——陶渊明
昏旦变气候,山水含清晖;清晖能娱人,游了?忘归。 ——谢灵运
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李白
『叁』 人生如旅行你们会遇到许许多多的行人或许每个人都是重要的都值得你去注意关心
微笑:-)
『肆』 一个人旅行的好处
好处:自由自在、天马行空、说走就走、时间宽裕。
坏处:孤独寂寞、不太安全、有时不太方便。
『伍』 别人发给我"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是什么意思
这两句的意思是人生在世就好像住旅馆,我也包括在旅行者里边。
临江仙·送钱穆父
(宋)苏轼
一别都门三改火,天涯踏尽红尘。依然一笑作春温。无波真古井,有节是秋筠。
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微云。樽前不用翠眉颦。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译文
自从我们在京城分别一晃又三年,远涉天涯你奔走辗转在人间。相逢一笑时依然像春天般的温暖。你心如古井水不起波澜,高风亮节像秋天的竹竿。
我心惆怅因你要连夜分别扬孤帆,送行之时云色微茫月儿淡淡。陪酒的歌妓不用冲着酒杯太凄婉。人生在世就好像住旅馆,我也包括在旅行者里边。
(5)行人的旅行扩展阅读:
作品鉴赏
此词上片写与友人久别重逢。元祐初年,苏轼在朝为起居舍人,钱穆父为中书舍人,气类相善,友谊甚笃。元祐三年穆父出知越州,都门帐饮时,苏轼曾赋诗赠别。
岁月如流,此次在杭州重聚,已是别后的第三个年头了。三年来,穆父奔走于京城、吴越之间,此次又远赴瀛州,真可谓“天涯踏尽红尘”。分别虽久,可情谊弥坚,相见欢笑,犹如春日之和煦。
更为可喜的是友人与自己都能以道自守,保持耿介风节,借用白居易《赠元稹》诗句来说,即“无波古井水,有节秋竹竿”。作者认为,穆父出守越州,同自己一样,是由于在朝好议论政事,为言官所攻。
以上数句,先从时间着笔,回忆前番离别,再就空间落墨,概述仕宦生涯,接下来抒发作者对仕宦失意、久处逆境所持的达观态度,并用对偶连喻的句式,通过对友人纯一道心、保持名节的赞颂,表明了自己淡泊的心境和坚贞的操守。
上片既是对友人辅君治国、坚持操守的安慰和支持,也是词人半生经历、松柏节操的自我写照,是词人的自勉自励,寓有强烈的身世之感。明写主,暗寓客;以主慰客,客与主同,表现出作者与友人肝胆相照,志同道合。
词的下片写月夜送别友人。友人所去瀛洲为僻郡,繁华不如越州,更不如开封府。特别是熙宁年间又连遭旱灾、地震,赤地千里,五谷不收,倾墙摧栋,遍地洪流。百姓南来逃荒,到元祐年间仍未恢复元气。钱穆父由知开封府徙越州,复徙瀛洲,每下愈况,内心郁郁寡欢。早春时节,春风已绿江南岸,而河北仍然朔风凛冽。
但规定的到仕期间已逼近,不得不启行。因此“惆怅孤帆连夜发”。夜中分别,送行的也只能是“淡月微云”。这两句描绘出一种凄清幽冷的氛围,渲染了作者与友人分别时抑郁无欢的心情。“樽前不用翠眉颦”一句,由哀愁转为旷达、豪迈,说离宴中歌舞相伴的歌妓用不着为离愁别恨而哀怨。
这一句,其用意一是不要增加行者与送者临别的悲感,二是世间离别本也是常事,则亦不用哀愁。这二者似乎有矛盾,实则可以统一在强抑悲怀、勉为达观这一点上,这符合苏轼在宦途多变之后锻炼出来的思想性格。
词末二句言何必为暂时离别伤情。其实人生如寄,李白《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云:“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既然人人都是天地间的过客,就不必计较眼前聚散和江南江北了。词的结尾,以对友人的慰勉和开释胸怀总收全词,既动之以情,又揭示出得失两忘、万物齐一的人生态度。
苏轼送别词的结尾,一般均为友人解忧释虑,此首从道家借用思想武器,流露出一定的消极成分。但在当时,他为友人提供一种精神力量,使友人忘情升沉得失,虽远行而能安之若素。词人对老友的眷眷惜别之情,写得深沉细腻,婉转回互。
此词以思想活动为线索,先是回顾过去的交往,情谊深厚,怀恋足珍。话别时对友人关怀备至,双方意绪契合。而展望未来,则以旷达相期。感情一波三折,委曲跌宕,写得可谓动人心弦。
『陆』 有关“行人路过”的诗词有哪些
1、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爷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唐)——杜甫《兵车行》
赏析:唐玄宗天宝年间,朝廷对边疆少数民族发起频繁进攻,久攻不下,兵将折损大半。朝廷大举征兵。民众听闻云南多瘴气,未战而亡者十之八九,莫肯应募。杨国忠下令强制捕人充军。于是行者愁怨,父母妻子送之,所在哭声震野。
2、行人方倦役,到此似还乡。流水来关外,青山近洛阳。(唐)——司马札《宿寿安甘棠馆》
赏析:漂泊和流浪,对于农耕文化的中原而言是一种动荡不安的生活状态,远行并不是追慕的生活理想,叶落归根才是期盼的人生归宿。对对于“行人”而言,疲倦感是挥之不去的,只有“还乡”才是解脱。诗人夜宿寿安,犹然升腾一种好似家乡感觉,“关外”和“洛阳”两个地名极具代表性,一处代指极远,一处代指家乡,并且具象化的表示了两地的天涯路远。昭示“行人”的漂泊之苦。
3、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唐)——杜牧《清明》
赏析:语言通俗,画面情景跃然纸上。也是大家都很熟知作品。杜牧诗中的“行人”心境凄迷纷乱,与时节、细雨一同勾勒出一幅融情于景的清明图画,凄惋哀怨行色匆匆。通过后两句转折,将牧童换为前景,杏花村作为远景,“行人”终究是行人只是背景中仿佛虚化的部分,只是路过。
4、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哪边?眉眼盈盈处。(宋)——王观《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赏析:这是一首送别诗,构思别致,比喻巧妙。用眼波和眉峰比喻山水,将送春和送别交织在一起。这里的“行人”是离别之人,既是对离别的无奈又是对好友的衷心祝福,愿好友与春光同在。张嘉佳在《从你的全世界路过》中写过一句“适逢其会,猝不及防。花开两朵,天各一方。”
5、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微云。尊前不用翠眉颦。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宋)——苏轼《临江仙·送钱穆父》
赏析:同样是送行之作,离别相似而离绪万千。苏子是我及其崇拜的古学者,有鲜明的政治理想,积极入世,又兼修百家,集儒道佛思想大成。纵然深处逆境也能“游于物之外”,“无所往而不乐”。本作之中苏子得失两忘、万物齐一,人生本来就是一场旅行,我们都是彼此世界的“行人”。
6、行人莫问当年事,古国东来渭水流。(唐)——许浑《咸阳城栋楼》
赏析:古今游子羁旅过客还是不要所闻当年的秦汉兴衰,故国不再,只有渭水如同昔日常流不止。《从你的全世界路过》中有一段“趁着我年少的美妙时光,能对你好一些。后来发现,只有不再年少,才有了对你好的能力。可是这时候,你已经不在了”。时光这个东西往大了说岁月前行不是人力可以阻止,往小了说疏忽一瞬就会错过不再重来。也许对于许浑大家不太了解,但是有一说法“清明时节雨纷纷”本是许浑作品,由于南唐编《千家诗》误录到杜牧名下,这也是诗词界有待考证的争论。
7、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文章已满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怆然。(唐)——李忱《吊白居易》
赏析:唐宣宗李忱为诗人白居易而作的吊唁诗,君王为文人臣子吊唁又作诗文,在古代算是比较罕见,正是因为罕见,更表达了唐宣宗对白居易的认可和欣赏,另一方面也表现了白居易的卓越才能。白居易的是个文章诗赋广为传诵,每一个行人都吟咏其作品,宣宗更借用行人的表现,表达自己吊唁亡人的悲伤哀痛。
8、欲将归言问行人,青山尽处行人少。(明)——陈霆《踏莎行·晚景》
赏析:欲问行人,行人已经不在。这首词并无新奇也没有什么深意,只是这个情景让我想到这样的情节“猪头说:那时候,做家教赚了点钱,想去还钱给被偷的女生,让她宣布,钱不是燕子偷得。结果等我赚到费用,那个女生居然转学了。”
『柒』 一个人的旅行唯美句子
1. 旅游于我的意义:无非是寻个名义,找个借口,真正需要的是寻找到一块陌生之地。面对陌生,可以暂时忘记现实,仔细回忆从前,尽情想象未来。在一个没有灵魂的时代,它是多么地美好。
2. 我喜欢旅游,喜欢好山好水的风景,但是我却不愿一个人去旅行。因为再稀罕的景色看多了也腻,除非有人陪我一块儿看,要知道景永远是死的,只有人才会赋予景意义。
3. 旅游的意义并不是去记住这个城市,而是去忘记另一个城市。美食可以抵抗全世界的悲伤。也许我可以帮你忘记那么一会现实吧。
4. 旅游的意义在于感受,感受沿途的风景,感受异域的风情,感受旅途中有趣的难忘的瞬间。这些一点一滴丰富我们的人生,开阔了视野,也开阔了胸怀。
5. 旅游的意义不在于去了哪个奇怪的地方,而在于帮助人们从日常的状态中抽离出来,去体验一种全新的境界。旅游终究是要回家的,所以在旅游中还能得到一些体悟,并能点化日常生活,那是最好的。另外,读书也是一种旅游,听音乐也是一种旅游,它们都是灵魂的旅游。
6. 繁华都市,灯红酒绿,夜色阑珊的大街上,心底的躁动相望于另一个遥远的城市,那一份牵挂蔓延在无尽的夜空。
7. 如果你不想对一座城市失望,一定要在夜色中抵达。夜晚的灯光会巧妙地把璀璨突出,把粗陋隐藏。
8. 我的万水千山,不是你要的翘首以盼。
9. 去看日月星辰,去看山川湖海,去看世间万象,去看人生百态。
一个人旅行的心情说说 什么是旅行的意义经典精辟说说1
10. 三月是远行者上路的日子,他们从三月出发,就像语言从表达出发,歌从欢乐出发。三月,羔羊也会大胆,世界温和,大道光明,石头善良。
11. 就算想好了要一条道走到黑,一路上也可以分分段落,抬头见见云影天光,再埋头走自己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