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者1号
① 旅行者1号是如何与人类保持联系的
旅行者1号已经飞行了43年,由于距离遥远,目前没有技术能够监视它的飞行画面,只能通过无线电波与它保持联系。人类与它最后一次互动,是在2017年11月28日,工程师下达指令,修正了它的航线。② 旅行者1号探测器是什么时候发射的
旅行者1号探测器又名航行者1号,是一艘无人外太阳系太空探测器,重815千克,于1977年9月5日发射,目前(2005年)仍然正常运作。它同时也是离地球最远的人造飞行器。旅行者1号已经进入太阳系最外层边界,并即将飞出太阳系,目前处于太阳影响范围与星际介质之间,距离太阳140亿千米(90天文单位或87亿英里)。
旅行者1号已经进入太阳风顶区域,这是一个位于边界激波外的区域,同时也是太阳系与星际空间的交界边界。由于距离地球非常遥远,从“旅行者1号”发出的信号需要传输超过13小时,才能到达位于喷气推进实验室的控制中心。该实验室是NASA与加州Pasadena的加州理工学院的合作工程。
旅行者1号的轨道是双曲轨迹,并已经达到逃逸速度,这意味着其轨道将不可能再回到内太阳系。连同先驱者10号,以及已经失去功能的先驱者11号,还有其姊妹探测器旅行者2号,旅行者1号最终将变为一个星际探测器.
旅行者1号原先的主要目标,是探测木星与土星以及它们的卫星和环;现在其任务已经变为探测太阳风顶,以及对太阳风进行粒子测量。两艘旅行者号探测器都是以三块放射性同位素温差电池发电机作为动力来源的,这些发电机目前已经大大超出了起先的设计寿命,人们现在认为它们在大约2020年前仍然能继续提供足够与地球联络的电力。
③ 旅行者1号与人类保持联系靠的是什么
旅行者 1 号和地球之间的联系是通过无线电。它的天线以地球方向为目标,可以通过特定频率的电磁波与地球通信。
电磁波也是目前人类在太空中通信的主要方式,随着距离的增加,电磁波在宇宙中的传输将继续减弱。旅行者1号探测到它当前与地球的距离,每次通信,无线电信号需要 17 个小时才能返回地球,信号强度会弱得多。如果我们想接收这些信号,我们需要一个足够强的接收天线,而且传输速度也很慢。照片可能需要几分钟才能成功传输。
41 年后,旅行者1号已经飞到了太阳系的边缘。它根据惯性以恒定的速度向一个方向飞行,直到电能完全耗尽。然后它将继续依靠惯性飞到下一个恒星系统,它可以继续以多种方式飞行并最终到达那里,这是科学家不知道的,对于旅行者一号来说,由于霍金警告人类不要试图接触外星人不止一次,许多人也担心它是否会暴露地球的位置。
④ 旅行者1号和2号结构一样,为什么美国要发射两个同样的探测器
旅行者2号探测器于1977年8月20日在肯尼迪航天中心成功发射升空,是美国航天局研制的飞往太阳系外的两艘空间探测器的第二艘。
简介“旅行者”2号探测器被誉为最有价值的探测器,因为它探访了众多行星及其卫星:它在1979年7月9日最接近木星,多发现了几个环绕木星的环,并拍摄了木卫一的照片,显示其火山活动。它在1981年8月25
日最接近土星。之后,利用土星的引力,像“打弹弓”一样在1986年1月24日最接近天王星,并发现了10个之前未知的天然卫星。
“旅行者”2号探测器在1989年8月25日最接近海王星。两个“旅行者”号探测器都携带着镀金的铜唱片,以备太空船被外太空智慧生物捕获时与他们沟通。上面记录着鸟鸣、风声、人类的谈话声等。2
发射背景
旅行者2号(Voyager
2)是一艘于1977年8月20日发射的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无人宇宙飞船。它与其姊妹船旅行者1号基本上设计相同。不同的是旅行者2号循一个较慢的飞行轨迹,使它能够保持在黄道(即太阳系众行星的轨道水平面)之中,藉此在1981年的时候透过土星的引力加速飞往天王星和海王星。正因
如此,它并没有像它的姊妹旅行者1号一样能够如此靠近土卫六。但它因此而成为了第一艘造访天王星和海王星的宇宙飞船,完成了藉这个176年一遇的行星几何排阵而造访四颗气态巨行星的机会。旅行者2号被认为是从地球发射的太空船中最多产的一艘宇宙飞船。皆因在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对其后的伽利略号和卡西尼-惠更斯号等的计划上收紧花费,它仍能以强大的摄影机及大量的科学仪器造访四颗气态巨行星(土星,木星,天王星,海王星)及其卫星。
⑤ 旅行者1号现在人类还能控制它吗
截止2019年8月4日,人类还能控制。
旅行者1号原先的主要目标,是探测木星与土星及其卫星与土星环。任务现已变为探测太阳风顶,以及对太阳风进行粒子测量。两艘旅行者号探测器,都是以三块放射性同位素温差发电机作为动力来源。
这些发电机已经大大超出了起先的设计寿命,一般认为它们在大约2020年之前,它们仍然可提供足够的电力令太空船能够继续与地球联系。
(5)旅行者1号扩展阅读
“旅行者1号”将于2020年关闭磁场和粒子探测设备,只留下紫外线探测设备继续工作。
航天专家庞之浩介绍说,科学家会根据探测目标位置,为探测器选取驱动能源。“一般探测目标位于火星轨道以内的探测器采用太阳能作为能源,因为在这些区域光照充足;探测目标位于火星以外的探测器采用核能作为能源。”
“旅行者1号”最初的探测目标是木星,因此采用的是核能驱动。庞之浩介绍说,探测器完成加速后,按既定轨道飞行阶段需要的能量很少,能量主要用于调整飞行器姿态及与地球通讯。“比如在与地球通讯时,要调整探测器天线对准地球。”
但尽管如此,“旅行者1号”的放射性同位素热电发生器也只能支撑几十年时间。庞之浩说,“旅行者1号”将于2020年关闭磁场和粒子探测设备,只留下紫外线探测设备继续工作。“2025年后,我们将无法收到‘旅行者1号’发回的科学数据,工程数据的传回还能持续几年。”
即使新启动的推进器能将其服役期延长两三年,但也只是数万年飞行时间的一个零头。与地球失联后,人类将无从得知“旅行者1号”的行踪。
“每个探测任务的预算都是有限的,携带更多燃料势必会占用任务预算。”庞之浩表示,即使是按照目前的技术水平,带上足够探测器飞行3万年的燃料,依然是件不可思议的事情。
⑥ 旅行者一号拍摄的一张几乎全黑的照片为什么会震撼无数人
人们常说,摄影是光影的艺术是色彩的魔法。一张好的照片肯定光影出众,色彩得当才能够被大家认同和赞赏。但最近,在一家国外影像媒体“最震撼你的照片“活动中,一张几乎全黑且满是噪点的照片,却得到了无数人的点赞和留言,大家纷纷称这张照片确实震撼过他。那么这到底是怎样的一张照片呢?
旅行者1号上携带了一张铜质磁盘唱片,表面镀金并内藏金刚石留声机针。这意味着即使是十亿年之后,这张唱片的音质依然和新的一样。内容包括用55种人类语言录制的问候语和各类音乐,另外,磁盘上还有115幅影像,包括太阳系各行星的图片、人类的性器官图像及说明等,这些数据旨在向“外星人”表达人类的问候。另外,唱片封套上还包括了一块高纯度的铀238,这样捕获此唱片的外星生命即可据通过其半衰期推算出探测器的发射日期。
它的艺术气质吸引和震撼了很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