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游记
A. 有没有好的旅行游记app推荐
我推荐2个。希望对你有所帮助,望采纳!
第一个是蚂蜂窝,第二个是青驿。
蚂蜂窝是历史最长的一款攻略工具,精华攻略篇幅长,细节多,图文并茂。缺点就是社交性比较弱,很难发布,使用门槛比较高。
青驿是最近2年才出现的旅游社交平台,在吸收了蚂蜂窝攻略的优点上,鼓励用户发布实时的旅游动态。旅行地应有尽有,攻略很详尽,社交互动性强。
如果论个性化,我觉得后者好。
有些人不了解青驿和其他软件的区别在哪里,最直白的说法是青驿类似微博+旅游APP。青驿的特点是,你关注才可见,你没关注的景点,有关他的信息你是看不见的,只会静静的躺在那里,骚扰不到你,正所谓千人千面。
如果说其他软件是网易新闻,青驿就是今日头条,这样解释可能更清澈了。。
B. 以旅行为主题写一篇八百字的游记散文
明天就是立冬了,在秋冬换季的当儿,我不经意间想起了远去的菜窖。过去,每到现在这个时节,我国北方就到了寒冷时期,假如不备蔬菜,不仅买不起新鲜蔬菜,就是买得起也找不到卖主,漫长的冬季吃菜就成了问题。为了既能吃到便宜蔬菜,家里常有,又防止过冬蔬菜被冻坏,我们的祖先在艰难的冬季生活中摸索出了经验,创造出了挖地窖储存蔬菜的方式,一辈辈延用下来,北方几乎家家都有菜窖,遍布在房前屋后、院中、地边,成为一道道靓丽的风景。
儿时常见到左邻右舍挖菜窖的情景,后来,也曾挖过小菜窖,其实很简单,大都图省事,把去年老菜窖回填的土重新挖出来,今年继续用着。也有重新挖菜窖的,寻找房屋就近、方便的地方,往地下挖一个长方或正方形的大坑,长宽根据家庭储菜多少而定,深度必须2米以上,这样既确保在菜窖里能站下人,又保温度、多储菜。还要在上下方便的地方挖出一个能容成年人的窖口,挖出一两级台阶。挖好后要晾晒几天,看着四周坑壁表面的土渐渐干了,就从家里找来比坑宽的圆木或方木,横担在坑两边,再找来细小的木棍、木板什么的,竖着密实地放到圆木或方木上,然后再均匀地铺放上玉米秸、秫秸之类的,再在上面培上几十厘米厚的土,做一个封盖菜窖口的盖就行了。
做好了菜窖,就根据季节、气温需要放菜了,每年在霜降前到立冬后的这个阶段都是买卖秋菜的季节,家家户户都忙活着储藏大量的秋菜,以备越冬食用。自家菜地里大都栽种着白菜,这是过冬的家常菜。集市的上空也弥漫着蔬菜的香气,摆放着白菜、萝卜、土豆、大葱等,也以白菜居多,这些看似普普通通的菜,却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每每回忆起来,我的眼前就会出现一幅幅生动的画面,秋冬季储藏菜的精彩场面就会一幕幕地浮现在我的眼前:一家家人都在紧张地忙碌着,推白菜的、搬白菜的、往菜窖里码放白菜的,还有挎着篮子放萝卜的,也有往菜窖里放葱的……上演了乡村藏秋菜交响曲,好不热闹。眼见着白白胖胖的大白菜、粗壮的大白萝卜、青绿的甜萝卜、葱绿的大葱、滚圆的土豆下窖,特别讨人喜爱。菜窖成了乡村百姓的一个大储藏库,也是一个保鲜库,把家里大大小小的菜蔬都放进去,足够吃上一冬,也方便多了,不用为冬天吃蔬菜发愁了。
这种菜窖因为在地下,不用供暖,温度可以保持在0-5度左右。菜窖里的菜要按照顺序码放整齐,用起来方便。也不是说放好了就不用管了,有时天气特别寒冷,常见有人下到菜窖里看看,不时地翻动一下白菜,瞧瞧储藏的葱,防止被冻坏,儿时偶尔听有人叹着气说:“今年菜窖里的白菜没放好,冻了、烂了。”不过,大多家庭保存的很好,从中也看出了利用菜窖的功夫。大约到了第二年春天,菜窖里的菜吃的也差不多了,温度也提升了,就渐渐地剩余的菜晾晒着吃完,菜窖也履行完了这一年的义务。
说起菜窖来,我还想起了一段往事,那时我十几岁了,社会嚷嚷着防震很厉害,我和小伙伴们都吓得不敢在家睡觉了,这时很有主见的伙伴就出主意,说到胡同西头闲置的菜窖里。我和其他两个小伙伴一听,这个主意好,就一起动手把菜窖整理好,铺上了褥子,盖上了被子,点上煤油灯,我们几个兴闹着挤到了一起,在防震的盛行时期,我们只管放心大胆地睡,睡得还挺香呢。
后来,不知因为家长不放心还是其它什么原因,又搬到了另一个小伙伴家的大院里,同样是睡在一个很大的菜窖里,大概是现在这个季节,祖母让我带上她做的很厚的草褥子,铺在菜窖底部既防潮又很暖和。因这个小伙伴的家庭背景特殊,我那时就感到睡在他家大院里很荣幸,现在想来,有必要把他的家庭背景交代一下:这个小伙伴就是我老家平度县第一任县长乔天华的孙子。乔天华是1931年10月在山东烟台入党的老党员,先后担任过中共烟台特支代理书记、中共青岛市委青年委员兼左翼党代表、中共潍县中心县委书记、平掖抗日救国会会长、八大队政委、南海独立团团长、平北县人民政府县长等,先后组建起七支队伍,3000余人,输送到胶东主力部队,因之被称为“游击队贩子”。
遥想当年曾睡在胶东抗战英雄的大院里,我现在的心情开始不平静起来。我在想,这是一个抗战时期的革命家庭,乔天华曾是“平度县抗日游击队”发起人,他的妻子韩书亭曾是平度县第一位女支书,他的儿子乔洪珍13岁就当了“小八路”。我有幸睡在这样一个红色家园里,也不免产生了种种疑问,我在猜想,乔天华是否就在这个大院里研究抗日救国方略?为了避开日本鬼子、汉奸的围追堵截,他是否也睡过地窖、地洞?他的妻子是否就在这个大院里,组织家乡人民绣起了“把胜利的旗帜插上平度城头”的旗帜?这面旗帜收藏在“平度抗日战争纪念馆”。他当“小八路”的儿子是否就在这个大院里,跟着桥隆飙的原型乔明志练习枪法?其实那“砰、砰”的枪声早已传进了乡村百姓的耳中。
睡菜窖的经历使人难忘,令人回味无穷。既有生命的体验,更有置身在抗战家庭里的特殊感受,对那个红色大院生发出无限感怀,激发起奋进的力量。
如今,菜窖已渐行渐远,现在已几乎见不到了,留在心里的是美好的回味。回忆过去那段精彩的故事,留给今后的是丰富的想象……
C. 百度旅游一般的游记怎么写
游记,顾名思义,就是记游。也就是对一次出行、游览、参观……等的记录。在这里,游的含义有多种:游历、旅游、游玩、游览、参观、访问、考察等。
游记是描写旅行见闻的一种散文形式。游记的取材范围极广,可以描绘名山大川的秀丽瑰奇,可以记录风土人情的有趣阜盛,可以反映一人一家的日常生活面貌,也可以记下一国的重大事件,并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文笔轻松,描写生动,记述翔实,给人以丰富的社会知识和美的感觉。
D. 寻求不错的旅行游记 散文书
林达有一系列旅游的书籍很不错的,比如:带一本书去巴黎,等等,说了地理,文化,还将历史,比余秋雨的要好看。
E. 旅游游记怎么写
第一、描写景色、风俗人情,最好能有正面描述和侧面烘托。第二、自己的感受第三、旅游行程,一些地方可以写得详细些~其他嘛就是整体上结构简明,文字优美让人看得一目了然,能有所收获就是比较好的旅游游记了。
F. 有没有好的旅行游记app推荐
青驿还不好吗,内容的编辑形式非常简单,用户想写文字就写,想插入回图片就插入。青驿不设置答章节目录,格式由用户自己来控制。他可以在碎片化的时间里,随便发文字或图片的动态;他可以在集中的时间里,编写图文并茂的长篇攻略。实在不想用的话。推荐一下唯赛APP,一次可以导入多图,支持添加背景音乐和视频,有旅游风格的多种背景模板。最重要的一点是,手机上编辑过程非常流畅。
G. 求一篇旅游感想或游记, 1500字左右,国内的就行了
游贵州九洞天2009年8月13日,我们游览了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九洞天。这个风景区位于我区大方县的猫场镇,离大方县城60公里,离毗邻的纳雍县城60公里,离毕节城区70公里。虽然离毕节不远,但目前要去景区还只能经大方县城走。从大方县城去的路,基本上是油路,不算太烂,但由于等级低、弯道多,路面也不是太好,行车差不多要两个小时。九洞天是上世纪80年代初发现的,跟我区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织金洞几乎同时,但2004年才被命名为国家级风景区,开发比织金洞晚了许多。到九洞天下车一看,还没有宾馆,只有一个招待所,设施不配套,内有6个带卫生间的标准间,其余大多是三人间,公共洗澡间有点不伦不类,公共厕所则设在招待所楼房外侧。在招待所进门登记和休息的地方,墙壁上有九洞天资源开发有限责任公司老总写作后张贴的两句颇带哲理味的话。一句是:自己把自己看成是最聪明的人,其实是世界上最愚蠢的人。另一句是:人在斗争中生活,事物在斗争中发展。除招待所外,坎下边有一个几乎全装玻璃但盖茅草的有点特色的餐厅,前是一个大厅,后有几个包间,可容纳近百人就餐。“茅草”餐厅外,是一个简易的停车场,用沙子铺就。除了上述建筑之外,就是卖票的门厅以及卖洋芋豆腐烙烤和饮料、茶叶、酒之类的“红色帐篷”了,其余再没有什么建筑。两边是大山,树木倒还不少。在我们看起来,还达不到20年前织金洞的水平,因为那时织金洞已有宾馆了。虽然起步晚了些,九洞天还是有她的特色。她是大家闺秀,只不过受交通和宣传制约,还有开发管理体制尚未理顺,藏在深山众人未识。当前,规划还没有出来,而且仅靠当地一位实力不强的积极开发者创办的九洞天资源开发有限责任公司,不可能让她迅速火爆起来。不过,从毕节连接景区的好公路正在筹建,要不了几年,相信这里会迎来大批的观光客。据介绍,目前每天平均有50人左右到此游玩。我们去的这天,还碰上了福建等省的游客呢。门票50元(含伏流的船票30元),很低。一到洞口边,就有点别具一格。半边岩壁的下方,流水潺潺,洞口往下,用水泥平整出几级场地,可以作天然讲堂,还是办晚会的好地方。据说这洞口边经常举办晚会,除了组团游客的专场晚会外,还有当地人办的晚会,演出小品、山歌等节目。附近村庄的男女老少,也因此时常光临观看或参加表演(路程稍微远点的,就骑坐摩托车来),这无疑丰富了当地人的精神文化生活。试想,在这样的偏僻之地,如果没有这么一个风景区,许多老百姓是见识不到这些别开生面的演出节目的。这次我们自办的晚会,约有七、八十人参与,十分热闹。金沙县的老彭还演奏了在西双版纳当兵时学到的葫芦丝,回声好,挺不错,赢得阵阵掌声。说起这九洞天,那是贵州的母亲河乌江北源流经大方县和纳雍县交界处的瓜仲河一段的卡斯特伏流景观。在长约6公里的河段上,一洞一水一天窗,共有风格迥异的九个洞天。一洞天:月宫天,有“金蟾望月”、“张果老倒骑毛驴”、“ 亚洲最大的溶洞电站”等景致。二洞天:雷霆天,有“巨蟒出洞”、“老龟拜佛手”等景致。三洞天:金光天,有“亦梦亦幻”等景致。四洞天:玉宇天,有“玉竹林”等景致。五洞天:葫芦天,有“福禄双至”等景致。六洞天:象王天,有“观音坐莲”、“百兽听经”等景致。七洞天:云霄天,有“战时熬硝洞”等景致。八洞天:宝藏天,有“卷曲石”、“明代宣尉使安氏藏金洞”等景致。九洞天:大观天,有“洞天石海”、“月亮湖”、“亚洲第一大天生桥”等景致。给我们作介绍的导游小姐,穿着彝族服装,是黔西南州晴隆县的人,姓杨,挺漂亮,讲解得不错,估计是旅游学校毕业的。顺便说一下,据说这里的导游才10多个人。我们看见卖票的地方还有好几个女生正在接受普通话培训。这导游小杨挺风趣。比如,她给我们一位游客捉掉在背上的虫子,说:“不介意吧?”又说这位游客的肉香,蚊虫都爱吃,引得其他游客开她的玩笑,说“你怎么知道他的肉香呢?”,不过,她能从容应对。游览九洞天,是走那自然形成加人工开凿的栈道过去,然后坐船从伏流返回的。走栈道和坐船看的风景,有些不一样,有些因观察角度不同而不同。走栈道时我们还听到伏流上船工悠扬的山歌,再加上老彭演奏的葫芦丝,别有一番风味。我想,若干年后,这一幕幕还会回响耳际的。待高速公路修到景区,景区内基础设施得到完善后,我还准备再游九洞天,我想那将是一种新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