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学旅行课程
Ⅰ 研学旅行课程设计时,地理课程如何与研学课程无缝衔接
2018年,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就提出了地理学科的核心素养,包括四个方面:人地和谐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很好地体现出学科的特点和课程的特色,体现了学科的育人价值。
研学旅行也正处在大有可为的发展机遇期,各地把研学旅行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推动了研学旅行健康快速发展。可以说研学旅行活动为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培育提供了落脚点,其彰显了地理核心素养的基本内涵。
从验证型实践向探究型实践转变 ,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创新研学方式就显得尤为重要。探究型实践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辅助引导,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合作能力、实践能力、综合思维、人地观念为主要目标的新型实践方式。
从应试教育观念向素质教育观念、立德树人观念转变,落实素质教育、立德树人的切入点是教育改革,教育改革的重要举措是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落脚点、路径和方法之一是开展研学旅行,而研学旅行的顺利开展离不开教育观念的转变。
开发基于地理核心素养的研学精品课程、基地、路线 。因地制宜开展研学旅行,需要开发精品课程、建设精品基地、打造精品路线。精品课程的开发需要教育研究者和教育实施者共同参与,教育研究者是教育改革的号召者、领队人,能站在一定的高度指引方向,他们拥有最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思想。
综上所述,应立足于现实生活和真实情境,不断探索研学旅行的实施策略,使研学理论和研学实践共同发展,为地理核心素养的培育提供有力的支撑,实现地理学科的育人价值。
详细内容小伙伴们可以进入“研学旅行交流中心”在线学习栏目“视频直播”进行课程学习,或者咨询研学旅行交流中心助教老师。
Ⅱ 研学旅行课程标准如何设计
据报道,日前,四川省多部门联合发文,将中小学生研学旅行正式纳入中小学教育教学计划。
而且刚刚开始起步的研学旅行让很多旅行社嗅到了商机,良莠不齐、鱼龙混杂,在研学旅行既没有行业标准,也没有国家认可的研学旅行导师的情况下,研学旅行将会混乱很长一段时间。
希望相关的标准可以早日出台!
Ⅲ 研学旅行课程活动主题设计应遵循哪些原则
研学旅行课程活动主题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教育性原则、实践性原则、融合性原则、激发学生自主性原则和挖掘特色性原则,特色性原则要立足国情、域情和校情。
详细内容可以进入“研学旅行交流中心”在线学习栏目“视频直播”进行课程学习,或者询问研学旅行交流中心助教老师。
Ⅳ 如何为中小学生研学旅行提供"对胃口"的课程内容
《意见》提出按照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将研学旅行、夏令营、冬令营等作为青少年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国情教育的重要载体,纳入中小学生日常德育、美育、体育教育范畴,增进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认识,培养其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
《意见》提出建立小学阶段以乡土乡情研学为主、初中阶段以县情市情研学为主、高中阶段以省情国情研学为主的研学旅行体系。加强对研学旅行的管理,规范中小学生集体出国旅行。
同时,将支持各地依托自然和文化遗产资源、大型公共设施、知名院校、工矿、科研,建设一批研学旅行基地,逐步完善接待体系,并鼓励对研学旅行给予价格。
Ⅳ 研学旅行的课程怎么设计较合理而且还能符合需求
如何设计出一个好的研学旅行课程,需要从如何明确课程目标原则、如何明确研学旅行的活动主题、如何构建研学旅行的课程框架、形成课程体系的特色品牌四个方面来进行,我们设计研学旅行课程时需要将活动内容直接与社会现实相融合,注重在直接经验中引导学生的体验。学生的体验是重要的课程资源,研学旅行需要以学生为中心,通过设计实践活动不断开发和利用这一无形重要课程资源,围绕真实情境中的问题展开探索,激发学生的最原始的经验,促进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思考,解决现实中的问题。拓展学生体验的活动空间,开发与利用学生独特的生活体验。引领学生体验生活,做健康生活的主人。
详细内容小伙伴们可以进入“研学旅行交流中心”在线学习栏目“视频直播”进行课程学习 。
Ⅵ 研学旅行课程设计的元素内容有哪些
“研学旅行”抄系列活袭动包括短途与长途。短途研学,本地红色旅游、历史文化游、非遗文化游工业文化游等,深入了解湖湘文化,这个湖南其实很大。长途研学,北上广、港澳台甚至美国日本欧洲等国外地区,数不清的地区数不清的国家,带你体验各地域的同...
Ⅶ 研学旅行校本课程有哪些现实问题未来如何进行开发
研学旅行课程校本化,是研学旅行纳入学校教育教学计划的一环,是与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建设相结合,能够体现我国教育新时代素质教育新方式的课程路径。
但是,研学旅行校本课程也有一些实际问题难以解决,比如,课程理念不到位、课程资源不给力、课程实施不规范等问题。要想研学旅行课程校本化有效开展,需要有效的路径。
2020年2月27日,研学旅行交流中心的线上免费公益直播课程《研学旅行校本化课程开发》中,王春雷老师阐述:研学旅行的关键在于校本化,核心是课程化,要旨是活动化。
要想做好研学旅行课程校本化,还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以能力和价值为导向,明确课程的定位。
二,要以资源和研学旅行项目为纽带,加强研学旅行课程主题设计。
三,要以解决问题为导向,加强学生研学旅行的机制构建。
详细内容小伙伴们可以进入“研学旅行交流中心”在线学习栏目“视频直播”进行课程学习。
Ⅷ 研学旅行如何更好的开发课程
好的研学旅行课程一定是既有“游”,又有“学”的。即,组织学生们走出课堂、走出校园,接触自然、接触社会,让学生们在体验和实践中,学习知识、训练能力、修炼态度、养成习惯,实现一定的教育目标。因此,设计一节好的研学旅行课程,可以通过以下步骤:
1、 充分调研学生需求。由于课程参与的学生年龄段、知识结构、性格特质不同,对课程设计将产生很大影响,因此在课程设计前,一定要充分了解学校、老师、家长、学生的需求和想法,学生们希望通过研学获得什么,学校和老师希望教会学生什么,家长对学生参与研学有什么期许,有可能的话,尽量精准地有针对性地了解课程参与对象。
2、 确定课程的教学目标。分析总结调研获得的学生需求,根据分析结果,设定合理的课程教学目标,这个教学目标可以是多维度的,可分为知识方面、能力方面、态度方面、习惯方面等。设定教学目标时也要设定考核是否实现该目标的测评方式,测评方式应该灵活,不应采用简单的分数等级等传统方式。
3、 对接研学基地、吃住行服务方。对接可能的研学基地,对接吃、住、行服务方,应考察基地能否满足课程设计的需求,服务方能否满足服务标准,能否满足安全标准,如果能够满足,可初步确定合作意向。
4、 设计课程。根据教学目标,根据基地情况,设计具体的合理的课程行程,包括哪些环节,每个环节的活动形式,每个活动的负责人,以及每个活动中的细节确定。设计时要考虑活动的可行性,要有安全保障措施,要有临时突发情况的预案。
5、 撰写课程文案。课程文案是研学导师团队自己使用的,相当于教案,要根据课程设计撰写详细的课程文案,详细到能够实际执行的程度,包括行前准备、研学导师数量及角色安排,每个环节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甚至导师引导的话术,研学输出成果等,都需要详细写出。
6、撰写研学手册。研学手册是给学生在整个研学过程中使用的,相当于教材,但不是以知识展示为主的。应包括行前准备(不是直接给出知识,而是提出问题,给出查询途径,让学生自主查询),课程每个环节的规则介绍,应留出适当的空白给学生互动,留出学生写感受、老师写评价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