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回本旅游到哪里办签证
㈠ 签证怎么办理
办理签证之复前首先要办理护照制,拿到护照后再申请签证,相关流程如下:
一、办理护照
要办理出国签证,首先需求申请因私护照,只要带好照片、身份证、户口簿去户籍所在地的公安局出入境机构办护照。7~15天可取。
办理护照流程:
1、提交填写完整并贴有申请人近期正面免冠彩色照片(48X33mm、布景为白色)的《护照申领表》,并提交相同标准照片2张。
2、提交本市居民户口簿(或户籍证明原件)和身份证的复印件,并交验原件。
备注:申请人须亲自处理。不满16周岁或70周岁以上的申请人,可托付代办(代办人须提交身份证)。
㈡ 办签证必须回本地办吗
护照是回户籍所在地办理的。
签证不是回户籍所在地的(如果户籍所在地没有大使馆不版是就不能出国了吗)权,要根据各个国家不同规定,也看签证属于什么性质(比如旅游,商务,求学。。。)
比如,我办欧洲的生根签证时,是送去北京办的。
但是,我办日本,泰国新加坡等地方就是直接在上海办的(我住上海)
㈢ 出国旅游必须要办签证吗
今天来吐嘈一下这些移民国家的各种奇葩签证政策和行为。
移民国家主要是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和新西兰这四个主流移民国家,并不是说别的国家不接受移民,而是上述四国的国民主要都是由来自世界各地的民众构成的国家。他们都有以下几个共同特点:
第一、最初的移民都由WASP构成(W是white,AS是Anglo-saxon,P是清教徒),也即是白色皮肤盎格鲁撒克逊人的清教徒为主,大多在17、18世纪陆续移民到这几片土地并进而建立了国家。这其中加拿大、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到今天都还是英联邦国家,名义上的国家元首都还是英国老太太。
第二、十九、二十世纪以欧洲其他国家的移民为主,然后接下来就是世界各地的多民族移民。
第三、有了近两百年的接受移民的经验,这几个国家都有完善的移民法律和移民申请流程,签证处理也比较有章法。
针对中国签证申请人,目前美国需要面谈,而加拿大、新西兰和澳洲都可以通过邮寄进行申请,由于签证官和入境官员具有很大的独立决定权,这当中各种奇葩的拒签和拒绝入境理由就由此而生了。
世界经济论坛(WorldEconomicForum)的研究指出,加拿大的签证要求可能是世界上最复杂和最不透明的。在去年的全球排名中,加拿大名列第120位,在136个国家中可怜到几近垫底。
环球邮报的报道则指出,2017年,加拿大拒绝了60万人因为旅游、读书、商务、学术会议、探亲而申请短暂停留的个案,被拒签个案比例高达26%,学生签证的拒签率更飙至去年的33%。至于拒签原因,说起来真是有一言难尽的感觉。
2016年,一份被曝光的内部机密文件显示,加拿大移民部画了一个特殊的中国地图,在这份地图上,辽宁、河北、河南、湖南、福建和广东六个省份及一个直辖市天津被单独做了标记。
这也就意味着:加拿大签证官对来自这六个省份的签证申请人会"另眼看待",从严审核,换句话说,处于可批可不批边缘的就一律拒绝。
随随便便举几个例子都能让人觉得震惊和不可思议。
比如环球邮报曾经报道,今年5月底,温哥华举办了第九届世界广东同乡联谊大会,但该会议的组织者表示,200名中国大陆的与会者原打算申请签证来加拿大,结果199人集体被拒签,包括几十名政府官员,只有一个人拿到了签证。会议主办者心里面一定一万匹草泥马在奔腾。要知道2018年可是中加旅游年啊?加拿大帅哥总理特鲁多多次为此站台,你们签证官摆明了要拆他的台?说好的更多直飞航班呢?说好的旅游收入呢?有网友说,现在这样的结果,是不是感觉很搞笑~
去年,江苏省原计划派出一个高级代表团出席在多伦多举办的中加经济论坛,结果基本上只有江苏省长能够成行,其他包括省旅游局以及南京旅游局的高级官员,都因为拿不到签证而不能出席。
来加拿大难,去其它国家也并非想象中那样容易。
去年,一位吉林老爸打算去美国探望女儿。为了证明自己不打算移民,他说:"我在中国有车有房,要不是为了看女儿,去你们美国干嘛!"。
结果,就因为这句"狂言",他被以"藐视签证官"为由拒签。
当然,拒签的理由五花八门,有时也真是让人摸不着头脑,感觉只能看签证官的心情和拼人品了。一起来看看这些奇葩的拒签理由吧:
1、"能给我个拒签的理由吗?""因为你无房无车无老婆。"(听上去多么耳熟,像上海的准丈母娘)
2、澳洲签证体检,面试官看了一眼我的胸部,说:"你这个罩杯,去了会把我们的奶粉全部买完吧"……拒了"
3、以前做留学,面签官老头儿看到户籍福建的学生一律拒签……什么仇什么怨……
4、朋友打算去美国玩,在大使馆签证官问他去美国干嘛。他笑而不语地做出一个推筹码的动作,大喊一声"showhand",结果就被拒签了,理由是怕他输光回不来了,赢太多了不想回来。
5、记得第一次申请加拿大签证,说我不具自由行资格,被拒!第二次继续要签,理由是我到了适婚年纪,被拒!第三次拿先生和我的护照继续签加拿大,理由是"已婚,夫妻出游,有可能打黑工"。再次被拒!
当然,近几年由于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签证通过率相比之前已经高了许多。但别忘了,过了签证这关,还有入境检查等着。尤其是现在的美国,入境官员有生杀大权,有签证嘛用木有,拒绝入境就拒绝入境,还没处申冤。
有一个悲催的上海土豪,也在入境澳洲的时候被拒签,直接遣返。理由说起来也是够奇葩,就是因为这个土豪在澳洲海关人员面前赤裸裸地地"炫富"还贬低澳洲。
一起来看看当时的情况吧。入境的时候,边检大哥问他:"你来澳洲干嘛的呀?"
土豪说:"消费。"
边检大哥又问:"你会在澳洲待多久?有非法滞留的倾向不?"土豪立刻摆出一副"老子有钱,怎么会打黑工"的腔调。
"我在上海有套价值240万澳元的房产,还有一套价值60万澳元的房子,你知道现在上海房价多少吗?你们澳洲在我眼中,就是穷国的代名词!我为何要滞留?"
厉害了我的哥,本来只需要证明自己没有移民倾向就行了,可这位哥不仅得瑟自己有多少多少钱,还要鄙视人家大土澳,说他们穷!
估计边检大哥也怒了:嫌澳洲穷,那你还来干嘛啊?!怎么坐飞机来的,就怎么再坐回去吧!
入境检查主要是由移民局的官员检查护照,签证和入境登记卡,并询问一些简单的问题,很多情况都是不怎么问就放行了一般来说不会刁难人,情景模拟可以看女神电影《北京遇上西雅图》的开场那段戏。
通常会问的问题包括:
"来加拿大(澳洲、新西兰、美国)的目的?"
"计划停留多久?"
"上学还是度假?"
"打算什么时候回国?"
"怎么解决住宿问题?"
"有没有携带违禁物品?"
"有没有带超过一万美元(加元)现金?"这条猛,最近很多国内小伙伴都因为这条被带进小黑屋进一步检查了。
"准备去哪些景点玩?"
"在这边是否有亲戚?"
"有打工的计划么?"
通常大家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用英语简单回答就可以了。另外入境检查一般还可以要求安排免费的翻译服务,英语不好的可以申请。千万不要猜谜似的回答问题,以免造成意外的误会。要知道入境检查官员是有一票否决的生杀大权的,在这个点上你连请律师的资格都是木有的。
温馨提醒:投资有风险,移民需谨慎
㈣ 办理签证是不是一定要回到本地去办理呢
不一定。打电话问一下人所在的外地出入境问最可靠。有些城市可以。比如在杭州就可以办理外地户口的签注。但是有要求,比如半年暂住证,社保等很多条件。
㈤ 外国人就业证到期,不想续,可以直接回本国再办旅游签证入境吗
如果已复经不打算继续工作制了,可以直接离开,再入境办理个旅游签证再次进来。但是最好如果不再续签不在工作单位工作了,去劳动局注销下就业证。如果再次办理工作签证的话,早先的没有注销,有时候劳动局会问。232088我的QQ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㈥ 外国人旅游签证换工作签证需要回本国办理吗
1、自行申请需出国,具体步骤如下:
a 劳动局----就业许可
b商务部----工作邀请版函
申请人持邀请函可在本国或香权港得到临时Z签证。返回中国后继续申请。
c 劳动局----就业证
d出入境----居留许可(工作签证,时效12个月左右,可多次出境)
2、找中介可境内变签。 区别在第二步,中介能做在境内直接将X-Z。省去出境的麻烦。
㈦ 白本护照是不是不能直接办理韩国五年多次签证必须有出境记录才可以跟团去韩国旅游回来后能办理吗
如果是北京户来口的话是可以的。源如果非北京户口白本护照不能直接办理韩国五年多次签证:韩国大使馆最新规定,非北京户口只受理5年度内有过两次以上韩国入境记录的申请,如果有团签记录需要是2016年1月27日之前的记录。
所需资料:
一、护照
1.有效期在6个月以上的因私五年护照(自回国之日开始算,为6个月以上)
2.请在护照最后一页签名,中文姓名
3.持换发护照者,需同时提供所有旧护照原件
二、身份证
原件
三、签证申请表
签证资料表
四、照片
1.白底二寸正面免冠彩色近照2张(6个月内的)
2.请在照片背面用铅笔写上自己的姓名
㈧ 办理港澳签证一定要回本地办理吗
你好
不是的,现在可以异地办理了,异地办理是需要居住证的~有居住证就可以办理.去居住地出入境管理局办理就可以。
㈨ 在英国旅游签证到期,在本地续签,还是回国续签
必须回国续签,不然就是非法滞留了。
另外英国的旅游签证到期半年内正常是不允许再签的,不然会被认为有移民倾向,所以,一定要在到期前回国,不然发现就要被遣送,而且会有几年内不允许入境的惩罚+罚款
英国旅游签证是他国的个人或者团体前往英国旅游观光所需要办理的一种证件。通过英国签证与移民局(UK Visas & Immigration)的在线申请系统完成。
从2012年4月16日周一开始,所有中国境内的英国签证申请须通过英国边境管理局(UKBorderAgency)的在线申请系统完成。4月16日及之后的签证申请,申请人需要:·在线填写及提交签证申请表·在线完成与签证申请中心的预约;·到访最近的签证申请中心,提交打印完成的签证申请表格,支持材料,完成生物信息采集以及支付签证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