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杭州旅游业发展
❶ 杭州旅游休闲产业有什么优势
旅游抄休闲产业一般涉及到国家袭公园、博物馆、体育(运动项目、设施、设备、维修等)、影视、交通、旅行社、导游、纪念品、餐饮业、社区服务以及由此连带的产业群。休闲产业不仅包括物质产品的生产,而且也为人的文化精神生活的追求提供保障。杭州在这方面有天然的优势。
❷ 杭州夜间旅游对旅游业发展的积极作用
杭州的夜间旅游会旅游业的发展,还是有着特别积极的作用的一般夜间旅游在别的城市开展的是极少的 那杭州开展夜间旅游模式,自然相比较而言,就有很明显的优势,夜间经济,现在也是旅游经济当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当地的居民GDP由此也会得到一定程度的攀升。
❸ 杭州的旅游业怎么样
历时3年,凝聚中西方专家观点的《杭州市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2006-2020年)》经过多方磨合,昨天,《总规》亮相,杭州未来“一心一轴七区五翼”的旅游空间格局基本确定。
未来,杭州旅游发展的目标定位是:东方休闲之都,品质生活之城。所谓“一心”,是指“旅游增长与创新中心”,即杭州的中心都市区,特别是以西湖为核心的城市建成区;“一轴”,以“三江一湖”(钱塘江—富春江—新安江—千岛湖)为旅游发展轴;“七区”,是七大“优先发展区”,包括西湖风景旅游区、西溪国家湿地公园、京杭运河杭州旅游带、湘湖旅游度假区、钱江观潮旅游区、千岛湖风景旅游度假区、天目山自然旅游区;而“五翼”是指杭沪、杭宁、杭甬、杭徽和杭金衢旅游合作翼。
此次《总规》明确将旅游基础与服务设施纳入旅游产品序列中,并提出作为杭州“软旅游(服务)”战略的重要组成,这在国内尚属首次。这里的“服务设施”,主要包括旅游交通、旅游信息服务、旅游接待服务、人才培训以及重要细节管理等方面的内容。
在会上,总规二次创作组表示,在“二次创作”过程中,他们发现由中国课题组和西班牙课题组提交的两个方案,在一些方面存在理念或观念上的碰撞或冲突。比如,对公共卫生间、标识、卫生设施、餐饮服务技巧等的具体措施。“在我们一般的思维中视为‘小主意’,却被西班牙课题组一再强调并给予特别重视”,这些使得二次创作组开始反思,并且特别强调服务的战略地位,提出“软旅游(服务)”战略。
对此,《规划》特辟出两节的篇幅,对旅游服务设施的改善以及一些重要细节的管理给予说明,比如——
公共卫生间:在卫生间里安放纸巾和肥皂能避免令人尴尬而不舒服的场面;
餐饮:在每个旅游景点应该至少要有1-2个餐饮设施,使游客能24小时得到满意的服务;
指示牌设置:需要在每个景点内部交叉路口的地方设立指示牌,其指示牌的设置也要服从周围的环境,最好在整个区域内安置定位地图;
出租车:在景点内提供一个出租车呼叫服务;
噪音管制:在有控制的基础上使用扩音器,在生态旅游景区如西溪湿地等要设置噪音的控制标准和检测站点。 (记者 章晴)
❹ 杭州旅游业存在的问题
杭州旅游业发展情况
至2003年5月,全市拥有星级饭店181家,其中五星级饭店3家、四星级饭店17家、三星级饭店66家、二星级饭店86家、一星级饭店12家;旅馆、招待所2500余家,床位总数达到20万余张。
至2003年5月,全市旅行社达229家,其中,在杭国际旅行社28家;国内旅行社201家。
2002年,杭州市全面实施“旅游西进”战略,着力打响“游在杭州”品牌,呈现出大杭州、大旅游、大发展的良好势头。
全市入境游实现了重大突破,接待海外旅游者人数首次超百万大关创下了105.62万人次的新纪录,旅游外汇收入4.77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了28.89%和27.91%;入境游客数超过桂林,排名升至全国第六。其中,外国旅游者63.2万人次,增长41.1%,占入境总人数的比重达到60%,同比上年上升5.1百分点。外国游客的大幅增长,显示出杭州旅游国际地位的明显提升。
全市接待国内旅游者人数2652万人次,国内旅游收入255亿元,比上年分别增长5.7%和16.4%。其中,以观光、度假、商务会议为旅游目的的国内游客占总游客量的80.9%,与2001年基本持平,但观光者下降7.7个百分点,度假者上升2.0个百分点,参加商务会者上升了6.4个百分点。通过举办以西博会为主打的各类会展节庆活动,初步实现了“火了旅游、兴了市场、富了商家、乐了百姓”的多赢局面,推动了吃、住、行、游、购、娱各项要素指标的全面增长。全年全市旅游业共创造了294亿元收入,比上年净增44亿元,增幅达17.6%,高出全市GDP增幅4.4个百分点。
2002年,全市新增星级宾馆饭店19家,其中三星以上7家;新增3A级以上景区(点)7个。我市13个区、县(市)共推出1000万元以上旅游投资项目73个,共引进内资28.5亿元,引进外资6000万美元,引进企业31家。民营企业已成为投资旅游1000万元以上旅游项目的主力军。黑龙江雄鹰集团在富阳投资2.5亿元开发了杭州野生动物世界已开园迎客,宋城集团在萧山投巨额资金建设世界休闲博览园,开元旅业在淳安投资3.5亿元开发千岛湖开元度假村,广厦集团在余杭投资3亿元开发天都城欢乐四季公园等,都正在建设中。
旅游业的发展直接带到了商贸服务业的兴旺。2002年,市区相继建设7条商贸旅游特色街区,其中清河坊历史街区、武林路时尚女装街、梅家坞茶文化特色村落等已成为杭州旅游的新亮点。全市餐饮业零售额达52.28亿元,比上年增长了27.7%,宾馆业客房平均出租率达70.6%,比上年提高3.4个百分点。据测算,2002年全市旅游总收入相当于GDP的16.5%,旅游业在第三产业中的龙头地位已进一步巩固。
http://www.zj.xinhuanet.com/hztravel/2006-10/08/content_8198982.htm
❺ 杭州旅游业的发展趋势如题 谢谢了
有着2200年悠久历史的杭州是中国七大古都之一,也是国务院确定的重点风景旅游城市和历史文化名城。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杭州自古以来就是高频率的旅游趋向城市。杭州作为以休闲、度假旅游为特色的旅游城市,在实现旅游活动日常化、亲近化方面有其独特的优势。从杭州市旅游国际化进程来说,杭州旅游业从起步到繁荣经历了从无到有、从政府接待型转变为产业经营型的曲折发展过程,目前,旅游业已成为全市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和新的增长点,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成为赚取外汇的主要产业之一。 2007年杭州市接待入境旅游者208.6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4.6%;接待国内游客4111.89万人次,增长11.7%。全市旅游总收入达到630.06亿元,增长15.8%。截至2007年末,全市各类旅行社达406家,星级宾馆达到250家;杭州市区有A级景区25个,其中5A景区1个,4A景区19个。 2008年,面对春节前后极端气候(雪灾)、人民币汇率持续升值、全球经济景气度下降、食品安全事件、汶川大地震、奥运会安全引发的对入境签证难等一系列灾害与危机,杭州及时推出“救市”举措,旅游业各项经济指标仍实现平稳增长。2008年,杭州市接待入境过夜旅游者221.30万人次,增长6.1%;旅游外汇收入12.96亿美元,增长15.8%;旅游总收入707.22亿元,增长12.2%,比全国高出8.2个百分点(全国为4%)。 2008年下半年开始,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经济形势包括旅游形势面临严峻考验。杭州市政府采取了一系列刺激经济措施,旅游部门也通过各种手段努力拉动旅游消费。杭州在2009年春节黄金周仍然取得了不俗的成绩。2009年春节黄金周杭州市各景区景点共接待游客422.46万人次,同比增长32.9%;旅游总收入14.23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8.08%。 按照《杭州市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2006-2020年)》的设想,在未来十多年的时间里,杭州将形成全新旅游格局,未来“一心一轴七区五翼”的旅游空间格局也将得到确定。观光旅游、休闲度假和商务会展成为未来构建的三大主导产品。未来杭州旅游将从观光产品“一支独秀”,向观光、休闲、会展产品“三位一体”转变,从“景区时代”向“目的地时代”转变。2020年的杭州将成为城市旅游品牌——在国际国内市场的影响力已经巩固的“东方休闲之都,生活品质之城,人间幸福天堂” 中投顾问2009-2012年杭州旅游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
❻ 西湖为何能对杭州的旅游业起到如此大的带动作用
杭州西湖的影响力根本就不是城市规划管理产生的。当然我不否定杭州政府重视西湖,很好的规划、修整、维护所作的贡献,使西湖之美与时俱进,今天西湖之优美、基础设施之完善超过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但是,他们只是没有辜负、浪费、毁坏西湖,西湖的影响力根本不来自于今天的杭州政府。而且,我顺便说一个让人绝望的论断,中国其他城市的湖不可能出现能和杭州西湖比肩的。中国地势整体西高东低,水向东流,古代的城市诸多把城市供水设在水的下游。城西有湖,是非常常见的格局,所谓“天下西湖三十有六”。为什么“就中最好是杭州”?(苏轼这个时期还是很主观的——自己在哪里就说哪里好,他还说“未觉杭颍谁雌雄”呢。)一,今天来说,基本决定力量是经济。经济最有活力而又有如此名湖的城市,超出杭州的城市有几个?二,杭州西湖本身。(不谈自然景观)杭州西湖有中国最有名的民族英雄,岳飞(还有于谦、张煌言、秋瑾);杭州西湖发生中国最有名的传说,《白蛇传》、《梁祝》;杭州西湖有我们语文课本上学的最多的诗文;(省略不列)杭州西湖有中国最有名的印社,西泠印社;杭州西湖有中国最有名的美院,中国美术学院;杭州西湖有中国最有名的茶,龙井;杭州西湖有中国最有名的藏书阁之一,而唯一幸存的一阁——文澜阁;杭州西湖有中国几乎最有名的寺庙和出家人,灵隐寺和济公;杭州西湖有中国一流的大学,浙江大学;杭州西湖有中国最有名的归隐者(算之一吧),梅妻鹤子的林和靖;杭州西湖有中国最有名的塔(算之一吧),雷峰塔、保俶塔;北宋时,杭州就有“钱塘自古称繁华”“池有湖山美,东南第一州”之称。南宋时是首都,杭州西湖自然成了中国传统审美的集大成者。开始有西湖十景。杭州西湖风景和审美,此后成为中国文化心理构成部分。杭州西湖有儒、释(净慈寺、灵隐寺、天竺寺……)、道(抱朴道院,玉皇山顶福星观等);杭州西湖有庙堂之高(皇帝行宫)有江湖之远(梅林归鹤);杭州西湖有爱情、有忠义、有人间烟火;有美女、有文人、有英雄、有名士、有帝王将相、有富商大贾;杭州西湖有杭州城最有名餐馆,楼外楼;杭州西湖边就是一线品牌的湖滨商业街。杭州西湖边还是杭州这个城市最早现代化的地方,拆掉满城建新市场,第一条公交线路也是从白堤走。杭州西湖现在又是世界文化遗产。总之,杭州西湖是中国传统审美的集大成者,最美的湖山自然风景,配上各种最高级的人文。中国其他地方的城市湖泊现在不可能,以后也不可能超越。
❼ 杭州市旅游发展的薄弱环节有那些
杭州市旅游发展的薄弱环节是由于当地人文素质很差,赛客现象非常严重
❽ 求海宁旅游业的发展现状的文章
海宁市市长沈利农将亲自为这32个待字闺中的项目吆喝。根据海宁“十一五”发展规划,作为杭州都市经济圈重要节点城市之一的海宁,将打造“环杭州湾现代工贸强市、长三角文化旅游名市、杭嘉湖宜居创业新市”。
圈出180平方公里接轨杭州
一路平静的钱塘江走入东海,忽然激起“天下第一潮”。关于潮乡海宁,杭州人并不陌生。
地处沪杭两大都市“黄金分割点”的海宁,扼守杭州通往上海的交通门户。沪杭高速、杭浦高速贯穿其境,320国道、01省道、杭州绕城东线均与杭州无缝对接。内河航道连通京杭大运河,杭平申航道直通上海港和乍浦港。就连开通不久的动车组,也不惜在此驻足设站。
名列全国百强县市第22位的海宁,还是全国首批沿海对外开放县市。近年来的经济发展榜单上数字骄人:去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304亿元,人均GDP超6000美元,财政收入37亿元,城乡居民收入分别突破2万元和1万元。
海宁人眼尖,在长三角各个城市挤破了头往上海赶的时候,将筷子伸向了杭州都市圈经济宴席。2002年,海宁市开始全面实施接轨杭州战略。
一出手就引起了强烈震动:2003年,海宁市政府和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签订合作协议,将接壤杭州的3000亩土地,规划用于下沙高教园区的配套建设,在全国率先开辟了一条跨区域合作开发新途径。
“当时争议很大,压力也很大。”海宁市副市长施震东说。但随着近百家杭资企业落户海宁对外综合开发区,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读懂海宁人的眼光。借助一纸协议,海宁的土地、交通、能源和劳动力等要素市场得以顺利接轨杭州,海宁成为杭州主城布局调整“退二进三”的受益者。在海宁对外综合开发区,诞生了第一条跨行政区划的通往下沙公交线路,当地居民还可以用上杭州的自来水、天然气,甚至用上了区号0571的电话、看上了杭州的数字电视。
从版图上看,海宁东西狭长,西部区域与杭州下沙、临平地缘相邻、人缘相亲。随着杭州都市经济圈的快速形成和城市东扩战略的实施,海宁进一步加快了西部发展的步伐。2007年4月,海宁长安镇、许村镇、农发区、临杭新区合并建立了连杭经济区。
“连杭经济区圈进的两镇两区占全市1/3的人口、1/4的土地。”施震东说,“圈出这么大的经济区域作为杭州东扩的承接平台,表明了海宁市委、政府实施接轨杭州战略的决心和信心。”
借力杭州发展现代服务业
“中国特色魅力城市”、“中国大陆最佳商业城市”、“长三角最具投资价值县市”……金字招牌吸引着四方热钱投向海宁这片投资热土。
“这几年我们一盘点,服务业项目投资方面,杭州占了绝大多数。”吴一平列举:绿城和新湖携手,在城南崛起一个1200多亩地的大型综合休闲商住区百合新城。颐高数码相中了海宁商圈黄金地段的皮革城原址,盛大开业一座“shopping mall”龙城商业广场,还引进了国内最大零售连锁超市——世纪联华。浙江宝马汽配集团大手笔运作,在城北开发长三角汽配和五金物流中心百汇海隆广场。杭州金鹭集团斥资2亿余元,紧挨中国皮革城揭开了海宁首家品牌家居广场“缔艺家”。
一座中国皮革城,让海宁蜚声海内外,也因此享名“中国皮都”。海宁中国家纺城,也与南通叠石桥国家家纺城齐名天下。“亮点很亮,弱项较弱。”吴一平这样形容海宁的服务业。他介绍,传统商贸流通业和专业市场是海宁服务业的亮点,海宁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无论是总量还是人均指标,在省内强县市中也是名列前茅。但不容回避的是,海宁的生产性服务业、现代服务业发展起步较晚,层次不高。
“这恰恰是优势所在。”吴一平解释,海宁的服务业现状,正为投资发展提供了潜力空间。“和紧邻的杭州相比,海宁服务业的投资成本相对低,但是支撑服务业的一些条件,如交通区位、人均收入、消费水平等等并不弱。”
据介绍,2007年海宁GDP中三产占1/3,接近100亿元。尽管总量居全省前列,但比重仍低于全省平均水平。随着绍嘉跨江通道、杭州湾隧道开工建设,海宁临杭新区、尖山新区等区域的区位优势进一步提升,海宁或将成为沪杭甬苏各地信息、资金、物流辐射集聚的关键节点。
推动第三产业升级转型、加速发展,海宁近几年打出了一套组合拳:出台一系列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的奖励扶持政策,政府甚至掏腰包,重点支持生产性服务业、商贸流通业、旅游业等领域的发展。先后完成“第三产业发展总体规划”、“商贸服务业和网点发展规划”、“现代物流发展规划”和“总部(楼宇)经济发展规划”的编修。
蓝图绘就,层层推动。市域内,每个乡镇、街道或开发区,都有具体的三产考核指标。对外突出重点抓招商,全面推进抓服务。但凡三产投资项目,海宁都建立了一套完整的“体检表”,全程跟踪服务。
都市圈服务业辐射杭州周边
和以前常跑上海招商不同,这次海宁把精心挑选的32个服务业项目面向杭州招商,还是破题儿第一遭。
“从西湖时代跨向钱江时代,杭州发展的这一大步让我们倍添信心。”吴一平注意到,杭州近年来的服务业发展相当有特色,已经具备了辐射周边的实力和能力。
“招商的目的,不仅在于引资,更大意义还在于引进杭州发展现代服务业的先进经验。”吴一平说,“大都市的竞争较激烈,对于一小时交通圈内的周边市县来讲,刚好能够提供一个较低成本的复制或承接平台。”
不约而同地,德清、安吉、诸暨、绍兴等杭州都市圈周边节点市县,今年先后向杭州服务业抛来绣球。“各地都渴望杭州市场的转移和资本的输出,而海宁可能更具有招商优势。”施震东解释,杭州城市东扩的发展战略,海宁无可比拟的交通区位条件恰可呼应。同时,海宁拥有全国王牌的专业市场、发达的制造业基础,还和杭州同享钱塘江潮水资源,更有两地历史悠久的人脉传统。
市场从来不拒绝双赢的诱惑,事实上,和6年前海宁腾出3000亩地上发生的变化一样,杭州人的视线开始渐渐清楚:构筑都市圈给自己带来了什么?现在,杭州的白领、小资们已经习惯了像逛银泰一样去海宁逛皮革城,因为那里的皮衣箱包时尚而且实惠。下沙的老师把自己的家安在了星星港湾,因为回家的路是一条连路灯都同款的景观大道。刚刚过去的中秋、国庆假期,杭州的导游把游客带到海宁去观潮,因为潮水有一个很杭州的名字:“钱江”。
重点推介
【城南商贸中心项目】
该项目规划于海宁市城区主干道海昌路钱江路路口,坐落于海宁主城区三大商圈之一的城南新区中心区域。项目周边现已建成风和丽苑、百合新城、阳光新城等大型居住小区,常住人口已达10万人,而周边尚无大型商贸设施,项目优势明显。项目占地69043平方米,总投资约6亿人民币,规划建设成为集购物、休闲、餐饮与娱乐为一体的大型shopping mall(可分期开发)。项目首期将挂牌出让土地100亩,土地性质为商业用地,建筑密度为不大于30%,容积率为2.0,绿地率为不小于25%。
【总部经济大楼项目】
该项目规划于主城区主干道嘉海公路与城南大道路口,西北是以海宁皮革城为主的市场群,东临海宁市客运中心,北与占地1300亩的百合新城高档住宅小区相邻,南与马桥经编产业园相近,项目规划建成集高档办公楼宇、公司总部及商业设施于一体的多功能建筑。项目用地面积为61404平方米,土地性质为商业办公综合用地,建筑密度为不大于25%,容积率为不大于2.0,绿地率为不小于30%。
【城南商办楼宇项目】
该项目规划于主城区海昌路东侧、城南大道北侧,与规划中的城南商业中心相邻,处于城南新区核心区域,周边即将竣工的金汇国际商务大厦、中海商务大厦与景华大厦等多个商务楼宇,将和城南商业中心共同打造城南中央商务区。项目总用地面积为50656平方米,土地性质为商业办公综合用地。该项目分1#、2#、3#共3个地块,其中1#地块用地面积为16460平方米,2#地块用地面积为15306平方米,3#地块用地面积为18890平方米,上述地块的建筑密度为均不大于35%,容积率为不大于2.5,绿地率为不小于25%。
【经济开发区综合物流项目】
该项目建设地址为海宁经济开发区北区,规划用地面积为127988平方米。本项目依托海宁的交通区位优势,将建设仓储、流通配送、信息及相关服务为一体的商贸物流配送中心,为工商企业提供运输、中转、存储、装卸搬运、包装、流通配送、运输信息交流等服务,打造成为区域性现代化物流基地。
【临杭新区核心区块开发项目】
该项目规划于海宁市临杭新区核心区块,规划用地面积为119100平方米,规划区块内设有杭州地铁3号线车站,目前整个街区规划已完成。临杭新区已以杭州余杭区临平镇人民路东延至许村大道为轴心,规划15平方公里,重点发展现代商贸和创业配套产业。该项目由高星级酒店、家纺商务楼、酒店式公寓与高档写字楼组成,可单项开发。
【盐官观潮景区旅游商务酒店项目】
盐官景区位于钱塘江北岸,地处海宁市南部中心,总面积为5.4平方公里,其中古镇约为1.2平方公里。景区以发展休闲旅游业为主,旨在打造一座具有传统风情、观光休闲、商务度假的江南休闲古城,2007年接待游客95.3万人次。该项目规划于盐官景区人民路东侧春熙路南侧,占地面积25330平方米,建筑密度为不大于35%,容积率为不大于1.0,绿地率为不小于25%。
❾ 旅游业对浙江经济(特别是杭州)有什么影响呢杭州又应该怎么发展它的经济呢
相对来说,在国内,杭州的旅游业做的是比较好的,特别是一些国家级博物馆的落地,让杭州的旅游业更上一层楼。同时,旅游业在杭州的总体经济上也占有重要地位,除了房地产和一些教育资源的收入之外,旅游业应该是站在前几位的。
目前来看,杭州的经济在全国的省会城市中应该是在前列的。号称是在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中排在第二位,仅次于广州;同时号称是长三角第二中心城市。但以我看来,这只是虚荣,靠房地产为支柱的城市,他能走多远,到底能有多强?大家拭目以待。
❿ 杭州旅游业发展有哪些有利条件
有着2200年悠久历史的杭州是中国七大古都之一,也是国务院确定的重点风景旅游城市和历史文化名城。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杭州自古以来就是高频率的旅游趋向城市。杭州作为以休闲、度假旅游为特色的旅游城市,在实现旅游活动日常化、亲近化方面有其独特的优势。从杭州市旅游国际化进程来说,杭州旅游业从起步到繁荣经历了从无到有、从政府接待型转变为产业经营型的曲折发展过程,目前,旅游业已成为全市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和新的增长点,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成为赚取外汇的主要产业之一。
2007年杭州市接待入境旅游者208.6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4.6%;接待国内游客4111.89万人次,增长11.7%。全市旅游总收入达到630.06亿元,增长15.8%。截至2007年末,全市各类旅行社达406家,星级宾馆达到250家;杭州市区有A级景区25个,其中5A景区1个,4A景区19个。
2008年,面对春节前后极端气候(雪灾)、人民币汇率持续升值、全球经济景气度下降、食品安全事件、汶川大地震、奥运会安全引发的对入境签证难等一系列灾害与危机,杭州及时推出“救市”举措,旅游业各项经济指标仍实现平稳增长。2008年,杭州市接待入境过夜旅游者221.30万人次,增长6.1%;旅游外汇收入12.96亿美元,增长15.8%;旅游总收入707.22亿元,增长12.2%,比全国高出8.2个百分点(全国为4%)。
2008年下半年开始,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经济形势包括旅游形势面临严峻考验。杭州市政府采取了一系列刺激经济措施,旅游部门也通过各种手段努力拉动旅游消费。杭州在2009年春节黄金周仍然取得了不俗的成绩。2009年春节黄金周杭州市各景区景点共接待游客422.46万人次,同比增长32.9%;旅游总收入14.23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8.08%。
按照《杭州市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2006-2020年)》的设想,在未来十多年的时间里,杭州将形成全新旅游格局,未来“一心一轴七区五翼”的旅游空间格局也将得到确定。观光旅游、休闲度假和商务会展成为未来构建的三大主导产品。未来杭州旅游将从观光产品“一支独秀”,向观光、休闲、会展产品“三位一体”转变,从“景区时代”向“目的地时代”转变。2020年的杭州将成为城市旅游品牌——在国际国内市场的影响力已经巩固的“东方休闲之都,生活品质之城,人间幸福天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