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大海、沙滩、阳光、珊瑚礁、热带海洋生物等。(任答四点得4分)
(2)旅游资源丰富,等级高,集群状况和地域组合好,游览价值高;地处海南岛南端,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靠近珠三角、港澳、东南亚等地,市场距离近;经济发达,基础设施完善,地区接待能力强。(任答三点得6分)
Ⅱ 国务院将海南岛建成国际旅游岛的地理意义
海南是中国最大的经济特区和唯一的热带岛屿省份。建省办经济特区20多年来,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就。但由于发展起步晚,基础差,目前海南经济社会发展整体水平仍然较低,保护生态环境、调整经济结构、推动科学发展的任务十分艰巨。充分发挥海南的区位和资源优势,建设海南国际旅游岛,打造有国际竞争力的旅游胜地,是海南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大举措,对中国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和转变发展方式具有重要示范作用。
Ⅲ 海南岛发展经济的区位优势有哪些
海南岛发展经济有如下区位优势:
一、地理区位优势
1、南部大岛,华南和西南陆地国土和海洋国土的结合部。意义:大西南出海的前沿;开发利用南海资源的基地。
2、经济区位:近傍香港,遥望台湾,内靠珠江三角洲,外邻东南亚。意义:既有经济腹地的依托,又受到经济发达区的辐射和带动,便于内引外联,发展经济。
3.交通区位:靠近东亚与东南亚之间的国际深水航道;南海是我国通往东南亚、印度洋直到非洲、欧洲的海上通道。(海运便利)意义:便于发展外向型经济。
二、海洋资源优势
海南省除了海南岛外,还包括了南海中的西沙、南沙等群岛及附近海域。所以海南省又是我国海洋资源最丰富的省份之一。
海南省是我国海洋面积最大的省,南海的绝大部分都属海南省,所辖面积200万平方千米,约占全国的一半,辖区大小岛礁600多个,如此广阔的海城,为海南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3)海南的旅游的地理优势扩展阅读:
区位优势构成:
区位优势即区位的综合资源优势,即某一地区在发展经济方面客观存在的有利条件或优越地位。其构成因素主要包括:自然资源、地理位置,以及社会、经济、科技、管理、政治、文化、教育、旅游等方面,区位优势是一个综合性概念,单项优势往往难以形成区位优势。
一个地区的区位优势主要就是由自然资源、劳力、工业聚集、地理位置、交通等决定。同时区位优势也是一个发展的概念,随着有关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在自给自足的农业社会,土地资源是经济的基础,决定农牧产品产量的土地资源与影响农牧业的集约程度、技术传播与市场的距离是区位优势的主要方面。
工业革命后,新技术和新市场的出现,由工业社会初期的自然资源、劳力、运输优势发展到后期的技术、市场、政策、企业关联等优势。知识经济时代的区位优势不同于传统的区位优势。
美国经济学家保罗·罗默从理论上解答了缺乏自然资源的国家为何不一定是穷国,领先国家最有效的是持续发展问题。在知识经济时代,人的因素占主导地位。人的流动性,尤其是掌握知识、技能的人才的流动性是很大的,因此,培育并吸引高科技人员就成为发展经济、提高区位优势的关键。
Ⅳ 地理问题(1)分析海南建设国际旅游岛的有利条件。(2) 分析三亚建立航空港的区位因素。
(1)海南岛旅游资源丰富,如热带海滩风光,热带动植物,众多的人文景观,民族风情等;海南岛交通便利,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快,旅游接待能力提高;距离经济发达区近。
Ⅳ 海南省的地理气候概况
海南省位于中复国最南端。北以琼制州海峡与广东划界,西临北部湾与越南民主共和国相对,东濒南海与台湾省相望,东南和南边在南海中与菲律宾、文莱和马来西亚为邻。
海南省的行政区域包括海南岛、西沙群岛 、中沙群岛 、南沙群岛的岛礁及其海域,是我国面积最大的省。全省陆地(主要包括海南岛和西沙、中沙、南沙群岛)总面积3.54万平方公里(其中海南岛陆地面积3.39万平方公里),海域面积约200万平方公里。
海南岛属热带季风海洋性气候。基本特征为:四季不分明,夏无酷热,冬无严寒,气温年较差小,年平均气温高;干季、雨季明显,冬春干旱,夏秋多雨,多热带气旋;光、热、水资源丰富,风、旱、寒等气候灾害频繁。年平均气温22.5-25.60C,年日照时数1780-2600小时,太阳总辐射量4500-5800兆焦耳/平方米,年降水量1500-2500毫米(西部沿海约1000毫米)。
Ⅵ 地理题,分析春节期间海南岛成为我国主要旅游目的地的主要原因
气候原因,抄热带季风气候袭, 四时常花,长夏无冬
时间原因:海南岛位于我国的最南端,出行尺度较大,而春节假期假较长,满足了平常人们无法出远门的欲望,消除了时间限制
旅游资源:丰富程度是毋庸置疑的
国家政策:把海南岛打造成国际旅游岛的国家政策,使得海南岛旅游迅速升温!
Ⅶ 主:海南岛的五个国际级旅游区介绍(次:海南成为国际旅游岛的地理原因)
海南岛的五个国际级旅游区:牙龙湾、尖峰岭国家森林公园、大田坡鹿自然保护区、五指山和黑冠长臂猿自然保护区。 详细介绍: 1、牙龙湾位于海南省三亚市的南端,是个旅游胜地。
牙龙湾是一个近似龙牙的天然海湾。这里背靠翠绿的青山,面向浩瀚的南海。海水澄碧、晶莹、清澈见底,红霞、蓝天、青山、白帆倒映水中,真美!
“不是夏威夷,胜似夏威夷!”这就是人类对牙龙湾的赞美! 2、尖峰岭国家森林公园位于海南省乐东县,建于1976年,面积约1600公顷,保护对象主要是热带原始雨林和栖息于此的组冠长臂猿、孔雀雉等珍稀动物。“尖峰岭是我国第一个国家热带雨林公园,拥有我国现存面积最大、保存最好的热带原始森林。尖峰岭的热带林植被类型齐全且成系列,野生物种丰富,既有 2亿多年前与恐龙同时代的活化石植物——树蕨(杪椤),又有多达20余种罕见的国家级保护动物,自然生态景观原生、纯朴、雄伟、神奇。
尖峰岭森林公园中有千米以上山峰18座,主峰高1412米,古人曾以“尖峰岭岭岭峰尖”来形容山势雄伟。在生机勃勃的原始森林中,有2600多种热带植物,占海南岛植物种类的二分之一。在层层叠叠的山峦中,各种各样的植物拥挤在一起,竞相生长。空中,高大的树木遮无敝日,从叶隙中透出点点斑驳的阳光。树荫下,无数附生植物,寄生植物倒挂摇曳,千姿百态。地面上,根须如网,葛藤如织,厚厚的枯枝落叶铺满林间空地。”
森林公园内共有热带雨林树种300 多个,其中以坡垒、子京、花梨、油丹等70种最为珍贵。坡垒、青梅树干挺拔笔直,材质坚韧,材色鲜艳,百年不朽。子京树坚硬如铁,钉子打不进,有“绿色钢铁”之誉。粗榧树含有2l种单体生物碱,其中4 种具有抗癌作用,可用来制药。尖峰岭还有沉香木、肖桧、高山蒲葵、陆均松、母生等热带珍贵林木,这里还有一种形态奇特的树-高山榕,树龄可达百年以上,一棵树能生有几十条大小不一的树干,互相交叉重叠,左曲右折,构成一组野鹿的群雕图案:或腾跃,或散步,或蹲伏,或低头饮水,形态逼真,因此这种高山榕也被称为:“海南鹿树”。
尖峰岭的自然奇景除森林外,还有云雾、大海奇观。进入尖峰岭,就如同置身于雾海,云雾蒸腾,一片迷茫。深山里、高峰上、森林稠密处,雾气越加浓重。山风吹时,身边的云雾随风翻滚,会出现瀑布云,仿佛大海的波涛,气势磅躇。在尖峰岭的黑岭东边,有一个群山环抱的盆地,由于终日被云雾笼罩,云雾在其中翻卷飘荡,因此得一“天池”美称。
我国现存面积最大、保存最完好的热带原始雨林——尖峰岭,位于海南岛西南部,地跨乐东、东方两个黎族自治市、县,总面积600平方公里,主林区面积260多平方公里。主峰海拔1412米。从我国最南的滨海城市三亚向西北行50公里便可抵达尖峰岭。
尖峰岭是中国热带森林的典型代表和地球热带北缘地区重要的生物种源基因库。这里森林植被多样,动物种类丰富,有植物种类2800多种,占全国8%,占海南岛的85%。仅这里的维管束植物就有近2000余种,其中热带珍贵树种有80多种。
走进尖峰岭,但见眼前古木参天,良材济济。林海中奇形怪状的树根、盘根错节的藤蔓互相缠绕,构成一道道天然屏障。就连那些枯死的大树上,也有附生植物巧妙地繁殖着,千姿百态,美不胜收。雨林的底层,是不计其数的真菌,以及各式各样的花草;在海拔六七百米的河谷地带,则密集地生长着坚硬如铁、千年不腐的石梓、黄檀等优质乔木。这里还有与恐龙同时代的“植物活化石”——树蕨,几米或十几米高的主干从山涧中昂然挺出。这片热带原始雨林也是一个动物世界。这里有四大类人猿之一的黑冠长臂猿,以及云豹等动物16种;有鸟类近150种,昆虫4000多种。仅蝴蝶就有300余种,可与号称“蝴蝶王国”的台湾省相干媲美。蓝天白云、峡谷溪流、参天古树、飞禽走兽、奇花民草、珍稀物种,尖峰岭无处不体现出“回归自然”的主题。
在当今世界的旅游热潮中,以“回归自然”为主题的森林旅游业前景十分看好。美国阿拉勘探加的寒带丛林,印度尼西亚群岛上的热带森林,西班牙的“乡村之旅”,泰国北部的“森林骑象之旅”,菲律宾苏比克湾的“热带雨林野营之旅”,都令游客们倾不已。我国的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年接待游客达60万人次以上。总面积十位于张家界的海南尖峰岭热带原始雨林,近年来越来越引起中国及至世界的注目和重视。
1992年,尖峰岭被国家林业部批准建立国家级森林公园,成为我国唯一以热带雨林特征的森林公园。从1993年1月1日开始,海南省政府决定全面停止尖峰岭的木材采伐。并在《海南旅游发展规划大纲》中确立尖峰岭旅游中心系统为全省六大旅游中心系统之一,同时着手编制了尖峰岭国家森林公园的总体规划。
这是一项包涵世大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科学价值的跨世纪宏伟工程,规划建设时间22年,总投资55亿元人民币,近期投资约需16亿。虽然缺少城市依托,基础设施落后,资金和人才短缺,许多困难可想而知,但人们看到,尖峰岭的开发正面临着最佳时机。以城市为依托的三亚旅游中心系统的高速发育和逐渐完善,将可能直接对尖峰岭产生幅射。而三亚凤凰机场的通航、西钱铁路和西线高速公路的建成,以及96中国度假休闲游重点在海南活动的到来,都成为启动尖峰岭国家森林公园建设的良好契机。
目前,正在开发的尖峰岭旅游区共有10个功能小区,其中“天池避暑度假旅游区”部分项目已接待中外游客,在这里可观赏到“四海”(大海、云海、雾海、竹海)、热带雨林、将军岩等景观。尖峰岭正在成为人们森林猎奇和探险的最佳去处。而全部建成后的尖峰岭旅游区,必将成为海南、中国乃至全世界的一个旅游热点。尖峰岭,是一个神奇而瑰丽的世界。 3、大坡鹿路自然保护区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距海南省东方市约有20公里。建于1976年,占地2000顷有坡鹿400多只。海南岛是坡鹿在中国的唯一产地。
根据1998~2000年的调查,大田自然保护区内共有野生动物资源266种(兽类36种,鸟类81种,爬行类17种,两栖类12,种鱼类8种,昆虫类108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动物3种,二级保护动物20种,海南省重点保护动物17种。另有维管束植物450多种。
坡鹿和大熊猫、金丝猴一样,都是国家一级保护的珍贵动物,它全身皆为补品。除供观赏外,在科研和医药上都有很高的价 值。坡鹿之茸比其他鹿茸更有营养。海南坡鹿的形貌和梅花鹿相像,区别最大的是公鹿头上的犄角。梅花鹿的角向后弯,而坡鹿的角则向前方,为一个大而弯的眉杈,和后面的弯曲主枝连起来形成独特的一个大角度弧形。坡鹿能跑善跳,受惊时5米山沟一跃而过,喜欢活动在灌木丛生、杂草茂密的山坡边缘。她们的视觉、听觉、和嗅觉都很敏锐。公鹿靠鸣声寻偶;母鹿靠鸣声呼唤乳鹿,虽相隔一公里亦能互相听闻。登上保护区眺望塔,可观群鹿嬉游。坡鹿最喜欢红色,每当朝阳初升或残阳夕照时分,她们便成群出来活动。这时登塔观鹿最佳,偶尔还可看到山猪等野生动物出没。 4、五指山 五指山市[1]位于海南岛中南部腹地,是海南省中部少数民族的聚居地。“不到五指山,不算到海南”。五指山市位于海南岛中南部,周围群山环抱,森林茂密,是有名的“翡翠山城”。
五指山市为海南岛中部地区的中心城市和交通枢纽,市区海拔328.5米,是海南岛海拔最高的山城。市区面积1169平方公里,人口10.7万。昌化江上游支流南圣河从东向西蜿蜒,流贯全城区。此地气候温和,属热带山区气候,冬暖夏凉。年平均气温22.4度,1月份平均气温17度,7月份平均气温26度,极端最高气温35.9度。年平均降雨量为1690毫米,极端最大年降雨量为2810.4毫米,极端最少年降雨量为1055.5毫米,年平均相对湿度为84%。山清水秀,四季如春,有“天然别墅”和“翡翠城”之称。 5、黑冠长臂猿自然保护区
位于霸王岭自然保护区,是中国唯一保护长臂猿及其生存环境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占地面积6600多公顷。 保护区内山岳连绵 霸王岭自然保护区风貌图 ,群峰叠翠,林海浩渺,古木参天,自然生态系统保存完整,热带生物资源极其丰富。有珍贵的巨蜥、云豹、黑熊等60多种珍稀动物,以及热带兰花、馒头果、山石榴、山竹子、乌墨、青果榕、山橄榄、毛牡丹和野荔枝等珍贵植物。
山岳横跨东方、昌江和白沙。是隶属于海南省林业局的六大林区之一,实施国家天然林保护工程总面积177.9万亩,其中重点天然林面积74.3万亩,场乡共管面积103.6万亩,森林覆盖率为96.7%。霸王岭林区是海南热带雨林的典型代表,气候温和,雨量冲沛,动植物种类繁多,生态系统完整,生态功能齐全,具有典型性、独特性、珍稀性、多样性四大特征,分布有野生植物2213种,野生动物365种。其中独有的海南长臂猿是全球现有的灵长类动物中数量最少、极度濒危的物种,目前仅19只。 霸王岭巍巍群山、莽莽林海,风光无限,处处充满神奇的色彩,是旅游观光、休闲度假、探险、考察和会议的理想境地。 我们真诚欢迎国内外游客到霸王岭国家级森林公园来领略大自然的神奇,感受回归自然的情趣,绘画人与自然、人与森林的和谐。 主山以上,方圆数十公里的热带原始森林中草木峥嵘,奇藤异树争旺斗翠,自然生态系统保护完整适合热带野生动植物繁衍生息,是我国热带生物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这里生长的热带兰花,名贵品种有五唇兰、象牙兰、冬凤兰等。斧头山一带是濒危的海南黑冠长臂猿生息的地方。此外还有珍贵的云豹、黑熊、水鹿等多种珍稀动物,是森林旅游观览的理想景区。
斧头岭一带是濒危的海南黑冠长臂猿生息的地方,也是保护区的核心区。长臂猿是四大类人猿之一,也是我国唯一现有的类人猿,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世界上只有少数几个国家才有,中国也仅在海南岛和云南西双版纳发现,在海南岛的长臂猿是黑冠长臂猿又叫海南长臂猿,2000年被美国《时代》周刊公布为世界上25种濒危灵长目中数量最少的动物。由于原始森林被大量砍伐,以及人为猎杀,生存环境急剧恶化,目前只有4群23只。
原因: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方案正式获的国务院批复。海南省各大电视台、报纸等几乎所有媒体都是铺天盖地,大吹大擂,单位的同事也闲聊必谈,而最兴奋的当属那些海南本地人了,他们欢呼雀跃的样子和那股高兴劲头及自豪感绝不亚于当年海南建省办特区!
我也仔细看了一下相关新闻资料,认真的想了想,其实海南建国际旅游岛并不是一件怎么值的吹捧的事情,对我及海南本地普通老百姓来说也许更多的是负面影响,海南省的整体经济建设发展也不会有什么大改观。客观的分析,海南建国际旅游岛确实会对海南省的国际知名度有所提高,会促进海南旅游市场的规范化发展,提高国际旅游收入比例,但是,如果再更加深入的分析,其实海南建国际旅游岛的发展前景十分有限,如果指望建国际旅游岛能快速提高海南经济发展水平更是不现实的。究其根本原因还是在于海南建国际旅游岛受到了经济发展阶段、人文素质、地理位置、气候季节等方面因素的制约。
一、经济发展阶段的滞后是制约着海南国际旅游岛发展的根本原因。
首先,众所周知,从经济发展阶段来说,旅游经济是属于经济发展的上游产业,是当工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后才出现的产物。旅游经济发展旺盛是以其他地区经济快速发展,人民收入水平提高为前提条件。试想,如果一个人每天都为如何生计而奔波,那他还有钱来旅游吗?其次是从海南本地经济社会发水平相对滞后。海南的基础设施相对落后,城市建设、交通设施等和其他地方来说相对落后,海南旅游仅凭海南岛的热带岛屿风光,其他的医疗,保健、休闲娱乐等其他配套设施却是十分匮乏,近而导致无法形成一个休闲度假产业经济链,旅客来了之后无法长久驻留。再次是海南旅游市场的发展层次不高,海南旅行市场管理混乱,导游骗钱宰人的事件早已是司空见惯,旅游景点坑人\蒙人事件屡见不鲜,同时海南各种旅行社繁多,市场竞争恶性循环,目前各旅行社生存状况已是僧多粥少的现象,国际旅游岛建设后,国际国内各大型旅游公司将陆续进驻,本地旅游社将面临着淘汰的风险.。
二、海南人文素质水平是制约国际旅游岛建设的潜在因素。
三、海南岛的地理位置与当今国际旅游市场的现状是制约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的重要因素。
四、海南岛的季节气候是影响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的又一原因。(
Ⅷ 旅游地理下图示意海南入境客源(港澳台及国外游客)变化 (1)据图说明海南入境游客变化的特点。(4分)
(1)入境游客总量不断增长(2分);国外游客增长速度快(国外游客在入境游客中的比重不断上升,并占主导地位)(2分)。 (2)俄罗斯气候寒冷(2分),海南岛的热带滨海风光对该国游客有较强的吸引力(2分),中俄关系友好。(2分)
Ⅸ 分析海南岛的自然地理条件及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海南岛在北回归线和赤道之间,位于大陆东岸受季风控制明显,纬度低,年均内气温高,属容于热带季风气候。热带自然资源及矿产资源都十分丰富,交通便利,适合旅游业的发展。附近海域上鱼类群聚,渔业资源十分丰富。 这样可以么?
热点内容
文化旅游部单位
发布:2021-03-16 21:42:22
浏览:118
塑州旅游景点
发布:2021-03-16 21:40:53
浏览:84
旅行社psd
发布:2021-03-16 21:39:03
浏览:17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