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宁波旅游景点
『壹』 我是宁波慈溪的,过年春节想出去散散心,一个人的旅行,也不知道去哪里,请推荐好旅游公司好的旅游地点!
上个月就是去了慈溪达蓬山宾馆很安静的,早晨站在阳台上望出去满眼的湖景,很惬意的!旅游公司春秋的好一点就是贵一点.
『贰』 春节期间宁波周边地区有哪些地方可以一天或两天旅游 , 自驾游也可以的! 谢谢!!!
向西 云台山,特别注意开车去 最好晚上到, 开车往上山上一直开,会遇到个一斗水的 小石头村子,晚上很有意思,那里晚上伸手可以摘到天上的星星,呵呵,第二天玩一天 第三天开车顺着山路继续走,通往山西的,全部是山路,
上次我这么走,很怀念,到了山西后我又去了五台山,路上经过乔家大院。。。。回来的时候从合肥到济南回徐州。路上的景点很多,可以选择性的玩玩。。
『叁』 春节宁波到北京旅游攻略
Day1:宁波-北京(自然也根据您出行的具体时间选择特价机票票)-地铁4号线(开往安河桥北)至西单换乘1号线天安门西下车-入住天安门附近酒店(便于参加升旗)
提示:到达酒店后查询次日的升旗时间。带好身份证,以备检查。
Day2:参加升旗后-(步行)-故宫-(5路鼓楼下)-烟袋斜街-(步行)-什刹海-(82路东华门下)-王府井-入住王府井附近酒店
Day3:(地铁1号线复兴门换乘地铁2号线内环西直门换乘市郊铁路S2线)-八达岭长城-(879路南新村换乘314路)-定陵及地下宫殿-(872路马甸桥南换乘特13路至新闻中心下车步行)-奥林匹克公园-(步行 314米 至 北辰东路乘坐419路(国家体育场东方向)北辰东路上车 国家体育场东下车)-(步行)-水立方-入住附近酒店。
提示:这一天行程可能过于紧了,根据实际情况而定,不然可以分为两天游玩,期间还可以游览其他一些景点。
Day4:(地铁15号线奥林匹克公园上车(D东南口进)清华东路西口下车(C东南口出))-清华大学-(地铁4号线大兴线)-北京大学-(地铁4号线大兴线西直门换乘地铁2号线内环鼓楼大街下车)-鼓楼-(步行)-南锣鼓巷-(60路)-天坛公园-(地铁5号线)-地坛公园-入住酒店
Day5:返回宁波。
『肆』 浙江省宁波市春节习俗俗
浙江省宁波市春节习俗俗
新年
农历正月初一,又叫阴历年,俗称“过年”、“新年”。这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传统节日。春节的历史很悠久,它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按照我国农历,正月初一古称元日、元辰、元正、元朔、元旦等,俗称年初一,到了民国时期,改用公历,公历的一月一日称为元旦,把农历的一月一日叫春节。
春节祝福语,图片 音乐 http://gowish.cn/0101
春节到了,意味着春天将要来临,万象复苏草木更新,新一轮播种和收获季节又要开始。人们刚刚度过冰天雪地草木凋零的漫漫寒冬,早就盼望着春暖花开的日子,当新春到来之际,自然要充满喜悦载歌载舞地迎接这个节日。
千百年来,人们使年俗庆祝活动变得异常丰富多彩,每年从农历腊月二十三日起到年三十,民间把这段时间叫做“迎春日”,也叫“扫尘日”,在春节前扫尘搞卫生,是我国人民素有的传统习惯。
然后就是家家户户准备年货,节前十天左右,人们就开始忙于采购物品,年货包括鸡鸭鱼肉、茶酒油酱、南北炒货、糖饵果品,都要采买充足,还要准备一些过年时走亲访友时赠送的礼品,小孩子要添置新衣新帽,准备过年时穿。
在节前要在住宅的大门上粘贴红纸黄字的新年寄语,也就是用红纸写成的春联。屋里张贴色彩鲜艳寓意吉祥的年画,心灵手巧的姑娘们剪出美丽的窗花贴在窗户上,门前挂大红灯笼或贴福字及财神、门神像等,福字还可以倒贴,路人一念福倒了,也就是福气到了,所有这些活动都是要为节日增添足够的喜庆气氛。
春节的另一名称叫过年。在过去的传说中,年是一种为人们带来坏运气的想象中的动物。年一来。树木凋敝,百草不生;年一过,万物生长,鲜花遍地。年如何才能过去呢?需用鞭炮轰 ,于是有了燃鞭炮的习俗,这其实也是烘托热闹场面的又一种方式。
春节是个欢乐祥和的节日,也是亲人团聚的日子,离家在外的孩子在过春节时都要回家欢聚。过年的前一夜,就是旧年的腊月三十夜,也叫除夕,又叫团圆夜,在这新旧交替的时候,守岁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动之一,除夕晚上,全家老小都一起熬年守岁,欢聚酣饮,共享天伦之乐,北方地区在除夕有吃饺子的习俗,饺子的作法是先和面,和字就是合;饺子的饺和交谐音,合和交有相聚之意,又取更岁交子之意。在南方有过年吃年糕的习惯,甜甜的粘粘的年糕,象征新一年生活甜蜜蜜,步步高。
待第一声鸡啼响起,或是新年的钟声敲过,街上鞭炮齐鸣,响声此起彼伏,家家喜气洋洋,新的一年开始了,男女老少都穿着节日盛装,先给家族中的长者拜年祝寿,节中还有给儿童压岁钱,吃团年饭,初二、三就开始走亲戚看朋友,相互拜年,道贺祝福,说些恭贺新喜、恭喜发财、恭喜、过年好等话,祭祖等活动。
节日的热烈气氛不仅洋溢在各家各户,也充满各地的大街小巷,一些地方的街市上还有舞狮子,耍龙灯,演社火,游花市,逛庙会等习俗。这期间花灯满城,游人满街,热闹非凡,盛况空前,直要闹到正月十五元宵节过后,春节才算真正结束了。
春节是汉族最重要的节日,但是满、蒙古,瑶、壮、白、高山、赫哲、哈尼、达斡尔、侗、黎等十几个少数民族也有过春节的习俗,只是过节的形式更有自己的民族特色,更蕴味无穷。
春节的由来与传说
春节和年的概念,最初的含意来自农业,古时人们把谷的生长周期称为“年”,《说文·禾部》:“年,谷熟也:。在夏商时代产生了夏历,以月亮圆缺的周期为月,一年划分为十二个月,每月以不见月亮的那天为朔,正月朔日的子时称为岁首,即一年的开始,也叫年,年的名称是从周朝开始的,至了西汉才正式固定下来,一直延续到今天。但古时的正月初一被称为“元旦”,直到中国近代辛亥革命胜利后,南京临时政府为了顺应农时和便于统计,规定在民间使用夏历,在政府机关、厂矿、学校和团体中实行公历,以公历的元月一日为元旦,农历的正月初一称春节。
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在春节这一传统节日期间,我国的汉族和大多数少数民族都有要举行各种庆祝活动,这些活动大多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活动形式丰富多彩,带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春节源于我国原始社会的《腊祭》。据说腊尽时日,人们杀猪祭祀老天,祈求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人们用朱砂涂脸,鸟翼装饰,唱唱跳跳。至于“春节”一名,最早见于《后汉书·杨震》:“又冬无宿雪,春节未雨,百僚焦心。”
1949年9月27日,新中国成立,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通过了使用世界上通用的公历纪元,把公历的元月一日定为元旦,俗称阳历年;农历正月初一通常都在立春前后,因而把农历正月初一定为“春节”,俗称阴历年。
春节传说之一:熬年守岁
守岁,就是在旧年的最后一天夜里不睡觉,熬夜迎接新一年的到来的习俗,也叫除夕守岁,俗名“熬年”。探究这个习俗的来历,在民间流传着一个有趣的故事:
太古时期,有一种凶猛的怪兽,散居在深山密林中,人们管它们叫“年”。它的形貌狰狞,生性凶残,专食飞禽走兽、鳞介虫豸,一天换一种口味,从磕头虫一直吃到大活人,让人谈“年”色变。后来,人们慢慢掌握了“年”的活动规律,它是每隔三百六十五天窜到人群聚居的地方尝一次口鲜,而且出没的时间都是在天黑以后,等到鸡鸣破晓,它们便返回山林中去了。
算准了“年”肆虐的日期,百姓们便把这可怕的一夜视为关口来煞,称作“年关”,并且想出了一整套过年关的办法:每到这一天晚上,每家每户都提前做好晚饭,熄火净灶,再把鸡圈牛栏全部拴牢,把宅院的前后门都封住,躲在屋里吃“年夜饭”,由于这顿晚餐具有凶吉未卜的意味,所以置办得很丰盛,除了要全家老小围在一起用餐表示和睦团圆外,还须在吃饭前先供祭祖先,祈求祖先的神灵保佑,平安地度过这一夜,吃过晚饭后,谁都不敢睡觉,挤坐在一起闲聊壮胆。就逐渐形成了除夕熬年守岁的习惯。
守岁习俗兴起于南北朝,梁朝的不少文人都有守岁的诗文。“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人们点起蜡烛或油灯,通宵守夜,象征着把一切邪瘟 病疫照跑驱走,期待着新的一年吉祥如意。这种风俗被人们流传至今。
春节传说之二:万年创建历法说
相传,在古时候,有个名叫万年的青年,看到当时节令很乱,就有了想把节令定准的打算。但是苦于找不到计算时间的方法,一天,他上山砍柴累了,坐在树阴下休息,树影的移动启发了他,他设计了一个测日影计天时的晷仪,测定一天的时间,后来,山崖上的滴泉启发了他的灵感,他又动手做了一个五层漏壶,来计算时间。天长日久,他发现每隔三百六十多天,四季就轮回一次,天时的长短就重复一遍。
当时的国君叫祖乙,也常为天气风云的不测感到苦恼。万年知道后,就带着日晷和漏壶去见皇上,对祖乙讲清了日月运行的道理。祖乙听后龙颜大悦,感到有道理。于是把万年留下,在天坛前修建日月阁,筑起日晷台和漏壶亭。并希望能测准日月规律,推算出准确的晨夕时间,创建历法,为天下的黎民百姓造福。
有一次,祖乙去了解万年测试历法的进展情况。当他登上日月坛时,看见天坛边的石壁上刻着一首诗:
日出日落三百六,周而复始从头来。
草木枯荣分四时,一岁月有十二圆。
知道万年创建历法已成,亲自登上日月阁看望万年。万年指着天象,对祖乙说:“现在正是十二个月满,旧岁已完,新春复始,祈请国君定个节吧”。祖乙说:“春为岁首,就叫春节吧”。据说这就是春节的来历。
冬去春来,年复一年,万年经过长期观察,精心推算,制定出了准确的太阳历,当他把太阳历呈奉给继任的国君时,已是满面银须。国君深为感动,为纪念万年的功绩,便将太阳历命名为“万年历”,封万年为日月寿星。以后,人们在过年时挂上寿星图,据说就是为了纪念德高望重的万年。
春节传说之三:贴春联和门神
据说贴春联的习俗,大约始于一千多年前的后蜀时期,这是有史为证的。此外根据《玉烛宝典》,《燕京岁时记》等著作记载,春联的原始形式就是人们所说的“桃符”。
在中国古代神话中,相传有一个鬼域的世界,当中有座山,山上有一棵覆盖三千里的大桃树,树梢上有一只金鸡。每当清晨金鸡长鸣的时候,夜晚出去游荡的鬼魂必赶回鬼域。鬼域的大门坐落在桃树的东北,门边站着两个神人,名叫神荼、郁垒。如果鬼魂在夜间干了伤天害理的事情,神荼、郁垒就会立即发现并将它捉住,用芒苇做的绳子把它捆起来,送去喂虎。因而天下的鬼都畏惧神荼、郁垒。于是民间就用桃木刻成他们的模样,放在自家门口,以避邪防害。后来,人们干脆在桃木板上刻上神荼、郁垒的名字,认为这样做同样可以镇邪去恶。这种桃木板后来就被叫做“桃符”。
到了宋代,人们便开始在桃木板上写对联,一则不失桃木镇邪的意义,二则表达自己美好心愿,三则装饰门户,以求美观。又在象征喜气吉祥的红纸上写对联,新春之际贴在门窗两边,用以表达人们祈求来年福运的美好心愿。
为了祈求一家的福寿康宁,一些地方的人们还保留着贴门神的习惯。据说,大门上贴上两位门神,一切妖魔鬼怪都会望而生畏。在民间,门神是正气和武力的象征,古人认为,相貌出奇的人往往具有神奇的禀性和不凡的本领。他们心地正直善良,捉鬼擒魔是他们的天性和责任,人们所仰慕的捉鬼天师钟馗,即是此种奇形怪相。所以民间的门神永远都怒目圆睁,相貌狰狞,手里拿着各种传统的武器,随时准备同敢于上门来的鬼魅战斗。由于我国民居的大门,通常都是两扇对开,所以门神总是成双成对。
唐朝以后,除了以往的神荼、郁垒二将以外,人们又把秦叔宝和尉迟恭两位唐代武将当作门神。相传,唐太宗生病,听见门外鬼魅呼号,彻夜不得安宁。于是他让这两位将军手持武器立于门旁镇守,第二天夜里就再也没有鬼魅骚扰了。其后,唐太宗让人把这两位将军的形象画下来贴在门上,这一习俗开始在民间广为流传。
春节的习俗
春节是我国一个古老的节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一个节日,如何过庆贺这个节日,在千百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一些较为固定的风俗习惯,有许多还相传至今。
扫尘
“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 ,据《吕氏春秋》记载,我国在尧舜时代就有春节扫尘的风俗。按民间的说法: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这一习俗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 每逢春节来临,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洒扫六闾庭院,掸拂尘垢蛛网,疏浚明渠暗沟。到处洋溢着欢欢喜喜搞卫生、干干净净迎新春的欢乐气氛。
压岁钱
春节拜年时,长辈要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因为“岁”与“祟”谐音,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压岁钱有两种,一种是以彩绳穿线编作龙形,置于床脚,此记载见于《燕京岁时记》;另一种是最常见的,即由家长用红纸包裹分给孩子的钱。压岁钱可在晚辈拜年后当众赏给,亦可在除夕夜孩子睡着时,由家长愉偷地放在孩子的枕头底下。
民间认为分压岁钱给孩子,当恶鬼妖魔或“年”去伤害孩子时,孩子可以用这些钱贿赂它们而化凶为吉。清人吴曼云《压岁钱》的诗中云:“百十钱穿彩线长,分来再枕自收藏,商量爆竹谈箫价,添得娇儿一夜忙”。由此看来,压岁钱牵系着一颗颗童心,而孩子的压岁钱主要用来买鞭炮、玩具和糖果等节日所需的东西。
现在长辈为晚辈分送压岁钱的习俗仍然盛行,压岁饯的数额从几十到几百不等,这些压岁钱多被孩子们用来购买图书和学习用品,新的时尚为压岁钱赋予了新的内容。
贴春联
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副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这一习俗起于宋代,在明代开始盛行,到了清代,春联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梁章矩编写的春联专著《槛联丛话》对楹联的起源及各类作品的特色都作了论述。
春联的种类比较多,依其使用场所,可分为门心、框对、横披、春条、斗方等。“门心”贴于门板上端中心部位;“框对”贴于左右两个门框上;“横披”贴于门媚的横木上;“春条”根据不同的内容,贴于相应的地方;“斗斤”也叫“门叶”,为正方菱形,多贴在家俱、影壁中。
贴窗花和倒贴“福”字
在民间人们还喜欢在窗户上贴上各种剪纸——窗花。窗花不仅烘托了喜庆的节日气氛,也集装饰性、欣赏性和实用性于一体。剪纸在我国是一种很普及的民间艺术,千百年来深受人们的喜爱,因它大多是贴在窗户上的,所以也被称其为“窗花”。窗花以其特有的概括和夸张手法将吉事祥物、美好愿望表现得淋漓尽致,将节日装点得红火富丽。
在贴春联的同时,一些人家要在屋门上、墙壁上、门楣上贴上大大小小的“福”字。春节贴“福”字,是我国民间由来已久的风俗。“福”字指福气、福运,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对美好未来的祝愿。为了更充分地体现这种向往和祝愿,有的人干脆将“福”字倒过来贴,表示“幸福已到”“福气已到”。民间还有将“福”字精描细做成各种图案的,图案有寿星、寿桃、鲤鱼跳龙门、五谷丰登、龙凤呈祥等。
年画
春节挂贴年画在城乡也很普遍,浓黑重彩的年画给千家万户平添了许多兴旺欢乐的喜庆气氛。年画是我国的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反映了人民朴素的风俗和信仰,寄托着他们对未来的希望。年画,也和春联一样,起源于“门神”。 随着木板印刷术的兴起,年画的内容已不仅限于门神之类单调的主题,变得丰富多彩,在一些年画作坊中产生了《福禄寿三星图》、《天官赐福》、《五谷丰登》、《六畜兴旺》、《迎春接福》等经典的彩色年画、以满足人们喜庆祈年的美好愿望。 我国出现了年画三个重要产地:苏州桃花坞,天津杨柳青和山东潍坊;形成了中国年画的三大流派,各具特色。
我国现今我国收藏最早的年画是南宋《随朝窈窕呈倾国之芳容》的木刻年画,画的是王昭君、赵飞燕、班姬和绿珠四位古代美人。民间流传最广的是一幅《老鼠娶亲》的年画。描绘了老鼠依照人间的风俗迎娶新娘的有趣场面。民国初年,上海郑曼陀将月历和年画二者结合起来。这是年画的一种新形式。这种合二而一的年画,以后发展成挂历,至今风靡全国。
守岁
除夕守岁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动之一,守岁之俗由来已久。最早记载见于西晋周处的《风土志》:除夕之夜,各相与赠送,称为“馈岁”;酒食相邀,称为“别岁”;长幼聚饮,祝颂完备,称为“分岁”;大家终夜不眠,以待天明,称曰“守岁”。
“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天”,除夕之夜,全家团聚在一起,吃过年夜饭,点起蜡烛或油灯,围坐炉旁闲聊,等着辞旧迎新的时刻,通宵守夜,象征着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驱走,期待着新的一年吉祥如意。这种习俗后来逐渐盛行,到唐朝初期,唐太宗李世民写有“守岁”诗:“寒辞去冬雪,暖带入春风”。直到今天,人们还习惯在除夕之夜守岁迎新。
古时守岁有两种含义:年长者守岁为“辞旧岁”,有珍爱光阴的意思;年轻人守岁,是为延长父母寿命。自汉代以来,新旧年交替的时刻一般为夜半时分。
爆竹
中国民间有“开门爆竹”一说。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哔哔叭叭的爆竹声除旧迎新。爆竹是中国特产,亦称“爆仗”、“炮仗”、“鞭炮”。其起源很早,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放爆竹可以创造出喜庆热闹的气氛,是节日的一种娱乐活动,可以给人们带来欢愉和吉利。随着时间的推移,爆竹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品种花色也日见繁多,每逢重大节日及喜事庆典,及婚嫁、建房、开业等,都要燃放爆竹以示庆贺,图个吉利。现在,湖南浏阳,广东佛山和东尧,江西的宜春和萍乡、浙江温州等地区是我国著名的花炮之乡,生产的爆竹花色多,品质高,不仅畅销全国,而且还远销世界。
拜年
新年的初一,人们都早早起来,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打扮得整整齐齐,出门去走亲访友,相互拜年,恭祝来年大吉大利。拜年的方式多种多样,有的是同族长带领若干人挨家挨户地拜年;有的是同事相邀几个人去拜年;也有大家聚在一起相互祝贺,称为“团拜”。由于登门拜年费时费力,后来一些上层人物和士大夫便使用各贴相互投贺,由此发展出来后来的“贺年片”。
春节拜年时,晚辈要先给长辈拜年,祝长辈人长寿安康,长辈可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因为“岁”与“祟”谐音,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压岁钱有两种,一种是以彩绳穿线编作龙形,置于床脚,此记载见于《燕京岁时记》;另一种是最常见的,即由家长用红纸包裹分给孩子的钱。压岁钱可在晚辈拜年后当众赏给,亦可在除夕夜孩子睡着时,由家长偷偷地放在孩子的枕头底下。现在长辈为晚辈分送压岁钱的习俗仍然盛行。
春节里的一项重要活动,是到新朋好友家和邻那里祝贺新春,旧称拜年。汉族拜年之风,汉代已有。唐宋之后十分盛行,有些不必亲身前往的,可用名帖投贺。东汉时称为"刺",故名片又称"名刺"。明代之后,许多人家在门口贴一个红纸袋,专收名帖,叫"门簿"。
民间互访拜年的形式,根据彼此的社会关系,大体可分4类:
一是走亲戚。初一必须到岳父、须带礼物。进门后先向佛像、祖宗影像、牌位各行三叩首礼,然后再给长 辈们依次跪拜。可以逗留吃饭、玩耍。
二是礼节性的拜访。如给同事、朋友拜年,一进屋门,仅向佛像三叩首 ,如与主人系平辈则只须拱手一揖而已,如比自己年长,仍应主动跪拜,主人应走下座位做搀扶状,连说免礼表示谦恭。这种情况一般不宜久坐,寒暄 两句客套话就要告辞。主人受拜后,应择日回拜。
三是感谢性的拜访。凡一年来对人家欠情的(如律师、医生等)就要买 些礼物送去,借拜年之机,表示谢枕。
四是串门式的拜访。对于左邻右舍的街坊,素日没有多大来往,但见面 都能说得来,到了年禧,只是到院里,见面彼此一抱拳说:“恭禧发财”、 “一顺百顺”,在屋里坐一会儿而已,无甚过多礼节。
古时有拜年和贺年之分:拜年是向长辈叩岁;贺年是平辈相互道贺。现在,有些机关、团休、企业、学校,大家聚在一起相互祝贺,称之为“团拜”。
拜年是中国民间的传统习俗,是人们辞旧迎新、相互表达美好祝愿的一种方式。 古时“拜年”一词原有的含义是为长者拜贺新年,包括向长者叩头施礼、祝贺新年如意、问候生活安好等内容。遇有同辈亲友,也要施礼道贺。
古时,倘或坊邻亲朋太多,难以登门遍访,就使遣仆人带名片去拜年,称为“飞帖”,各家门前贴一红纸袋,上写“接福”两字,即为承放飞帖之用。此俗始于宋朝上层社会。清人《燕台月令》形容北京年节:“是月也,片子飞,空车走。”成为时尚。大户人家特设“门簿”,以记客人的往来和飞片,门簿的首页多虚拟“亲到者”四人:一曰寿百龄老太爷,住百岁坊巷;一曰富有余老爷,住元宝街;一曰贵无极大人,住大学士牌楼;一曰福照临老爷,住五福楼。以图吉利讨口彩。至今的春节赠送贺年片、贺年卡,便是这种古代互送飞帖的遗风。
上层士大夫有用名帖互相投贺的习俗。宋人周辉在《清波杂志》中说:“宋元佑年间,新年贺节,往往使用佣仆持名刺代往”。当时士大夫交游广,若四处登门拜年,既耗费时间,也耗费精力,因此有些关系不大密切的朋友就不亲自前往,而是派仆人拿一种用梅花笺纸裁成的二寸宽、三寸长,上面写有受贺人姓名、住址和恭贺话语的卡片前往代为拜年。明代人们以投谒代替拜年。明朝杰出画家、诗人文征明在《贺年》诗中描述:“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蔽庐;我亦随人投数纸,世憎嫌简不嫌虚”。这里所言的“名刺”和“名谒”即是现今贺年卡的起源。贺年卡用于联络感情和互致问候,既方便又实用,乃至今日仍盛行不衰。
大约从清朝时候起,拜年又添“团拜”的形式,清人艺兰主在《侧帽余谭》中说:“京师于岁首,例行团拜,以联年谊,以敦乡情”,“每岁由值年书红订客,饮食宴会,作竟日欢”。
随着时代的发展,拜年的习俗亦不断增添新的内容和形式。现在人们除了沿袭以往的拜年方式外,又兴起了礼仪电报拜年和电话拜年等。
但从正月初一至初五,多数家庭均不接待妇女,谓之“忌门”。仅限于男子外出拜年,妇女则须等到正月初六以后才能外出走访。拜年活动要延长很长时间,到正月十五灯节左右。傍晚时分到人家拜年叫“拜夜节”,初十以后叫“拜灯节”,所以有“有心拜年,寒食未迟”的笑话。
如果因故未及循例行礼,日后补行的,谓之 “拜晚年”
春节食俗
在古代的农业社会里,大约自腊月初八以后,家庭主妇们就要忙着张罗过年的食品了。因为腌制腊味所需的时间较长,所以必须尽早准备,我国许多省份都有腌腊味的习俗,其中又以广东省的腊味最为著名。
蒸年糕,年糕因为谐音“年高”,再加上有着变化多端的口味,几乎成了家家必备的应景食品。年糕的式样有方块状的黄、白年糕,象征着黄金、白银,寄寓新年发财的意思。
年糕的口味因地而异。北京人喜食江米或黄米制成的红枣年糕、百果年糕和白年糕。河北人则喜欢在年糕中加入大枣、小红豆及绿豆等一起蒸食。山西北部在内蒙古等地,过年时习惯吃黄米粉油炸年糕,有的还包上豆沙、枣泥等馅,山东人则用黄米、红枣蒸年糕。北方的年糕以甜为主,或蒸或炸,也有人干脆沾糖吃。南方的年糕则甜咸兼具,例如苏州及宁波的年糕,以粳米制作,味道清淡。除了蒸、炸以外,还可以切片炒食或是煮汤。甜味的年糕以糯米粉加白糖、猪油、玫瑰、桂花、薄荷、素蓉等配料,做工精细,可以直接蒸食或是沾上蛋清油炸。
真正过年的前一夜叫团圆夜,离家在外的游子都要不远千里万里赶回家来,全家人要围坐在一起包饺子过年,饺子的作法是先和面做成饺子皮,再用皮包上馅,馅的内容是五花八门,各种肉、蛋、海鲜、时令蔬菜等都可入馅,正统的饺子吃法,是清水煮熟,捞起后以调有醋、蒜末、香油的酱油为佐料沾着吃。也有炸饺子、烙饺子(锅贴)等吃法。因为和面的“和”字就是“合”的意思;饺子的“饺”和“交”谐音,“合”和“交”又有相聚之意,所以用饺子象征团聚合欢;又取更岁交子之意,非常吉利;此外,饺子因为形似元宝,过年时吃饺子,也带有“招财进宝”的吉祥含义。一家大小聚在一起包饺子,话新春,其乐融融。
春节一般指除夕和正月初一。但在民间,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在春节期间,我国的汉族和很多少数民族都要举行各种活动以示庆祝。这些活动均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活动丰富多彩,带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开门炮仗
春节早晨,开门大吉,先放爆竹,叫做“开门炮仗”。爆竹声后,碎红满地,灿若云锦,称为“满堂红”。这时满街瑞气,喜气洋洋。
『伍』 春节期间去哪里旅游最好浙江境内的。
1、江南天池滑雪场
[江南天池滑雪场简介]:
江南天池滑雪场以山峦翠竹和天池为背景,其壮美的天池与秀丽的自然风光浑然一体,散发着雪洁冰清、银装素裹的魅力。因为它如歌如梦、美轮美奂的风姿倾倒了更多钟情于冰雪的爱好者。
这里的冬天并不寂寞,不仅生机勃勃,而且活力四射。生命会在这里得到重生,挑战自我,激情飞跃。雪使人心地纯洁,并有意外的惊喜和收获。人在这里成为剪影,增添了雪场的一抹亮色,那是雪花的快乐!并会融化你我,成为滑雪场的一个雕塑,在你生命的长河里定格。
江南天池滑雪场依势而建,总长500-600米,落差30-40米,宽度40-50米(初学者开始练习处宽达150米),是初级滑道,对于有一定滑雪基础的爱好者可以在周边40度倾角处练习.对于孩童和初学者可以在平地处练习.对于不滑雪的朋友可以在周边观看或玩雪.
[江南天池滑雪场费用]:
江南天池滑雪场平日票
1小时100元 会员90元 2小时200元 会员180元
3小时260元 会员234元 4小时300元 会员270元
日场480元 会员432元 滑雪圈80元/小时会员72元
江南天池滑雪场节假日票
1小时120元 会员108元 2小时240元 会员216元
3小时320元 会员288元 4小时380元 会员342元
日场580元 会员522元 滑雪圈100元/小时会员90元
其它:夜场180元/全场;滑雪服每次30元 衣柜每次10元
[交通线路]:
上海游客路线指南:
路线一:莘庄高速→杭州北入杭州环城高速→莫干山路(勾庄)出口→104国道→彭公→安吉→江南天池景区
线路二:清蒲→湖州→安吉→江南天池景区
杭州游客路线指南:
莫干山路(勾庄)出口→104国道→彭公→安吉→江南天池景区
江苏游客路线指南:
江苏→湖州→安吉→江南天池景区
[雪场地址]:湖州安吉
[雪场联系]:0572-5041888
[周边景点]:百草堂、竹博园
2、商量岗滑雪场
[商量岗滑雪场简介]:
商量岗高山冰雪娱乐区位于商量岗旅游度假区内,依托“四明第一山”得天独厚的气候与地理优势,是集旅游观光、休闲度假、冰雪娱乐、健身养生、高山会务及餐饮住宿于一体的综合性高山室外生态冰雪俱乐部。现设简易滑雪、滑冰、滑圈、马拉雪撬、冰上芭蕾、雪上飞碟、堆雪人、打雪仗、冰滑梯等近二十余个冰雪娱乐项目,极富娱乐性与挑战性。丰富多彩的活动项目及一流的运动设施使这里成为追求动感假日游客的理想场所。顶级会所将秉承南方无以伦比的时尚与尊荣!
今冬商量岗将围绕“时尚、激情、梦幻”的主题,特推出 “顶峰冰雪娱乐、高山森林游乐、冬补养生膳食”等三大主题活动,让您这个冬天激情似火!
[商量岗滑雪场费用]:
一、商量岗旅游度假区门票价格
①成人票门市价65元/预定价55元;
②学生票门市价25元/预定价25元;
③军人、70岁以上老人、1米以下儿童免费,1-1.3米儿童半价
二、商量岗滑雪场滑雪价格
(滑雪价格不含门票,门票另收费)
平时(周一至周五)
①1小时门市180/预定150;②2小时门市250/预定200;③3小时门市300/预定240;④全天门市400/预定320
周末(周六、周日)、假日(国家法定节假日)
①1小时门市200/预定180;②2小时门市280/预定252;③3小时门市350/预定315;④全天门市450/预定405
三、商量岗滑雪场滑雪圈价格
平时(周一至周五)
①1小时门市150/预定125;②2小时门市180/预定150;③3小时门市210/预定175;④全天门市280/预定245
周末(周六、周日)、假日(国家法定节假日)
①1小时门市180/预定162;②2小时门市210/预定189;③3小时门市250/预定225;④全天门市350/预定315
滑雪服出租平时50元/套,假日60元/套;寄存柜出租平时10元/个,假日15元/个
『备 注』
1)滑雪板押金300元/套、滑雪圈押金200元/人、滑雪服押金200/套、寄存柜押金200元/个
2)除雪板、滑雪圈外禁止带其他雪上娱乐用具,如自带雪具者需要办理自带手续300,每小时6折优惠
3)夜场滑雪价格为日场1小时和2小时价格。灯光夜场每天晚19:00-21:00
4)滑雪教练价格另议
[交通线路]:
1、自驾车:宁波——溪口——雪窦寺——商量岗
具体路线:浙江各地游客可先到宁波(部分高速在奉化下),然后到达溪口镇,再沿雪窦寺方向行驶,到达雪窦寺后再向前按路牌行驶8公里即到达商量岗。
2、公车:宁波到溪口的中巴,溪口到商量岗的班车(不过每天只有两班,比较少的)。
3、宁波到商量岗详细路线:从宁波市区出发,经甬、台、温高速公路转入甬、金高速公路在溪口出口,再由溪口雪窦寺、东岙到达商量岗景区。
4、火车出行:可从上海坐火车先到达宁波,然后在宁波火车站站边上的长途客运站坐班车到达溪口,溪口车站里每天都有数班旅游车直达商量岗。
[雪场地址]:宁波奉化商量岗
[雪场联系]:0574-88888555
[周边景点]:奉化溪口风景区
3、乔波室内滑雪场
[乔波室内滑雪场简介]:
乔波室内滑雪馆建筑面积近四万平米,日接待能力3000人次,包括单板、双板、戏雪等多项娱乐运动。初级道长200米,宽40米,平均坡度8%,引进了国际先进拖引设备“魔毯”,使初级滑雪爱好者在保证安全、便捷的情况下,充分体验滑雪的魅力;中高级道长300米,宽40米,平均坡度17%,使用拖牵伸缩杆式索道登上滑雪场的至高点;滑雪馆还专门为孩子们设计了儿童戏雪乐园,使他们在冰雪的童话世界中充分发挥他们活泼天真的本性。
乔波室内滑雪馆作为我国首家以室内滑雪为特色,集娱乐、会议、拓展培训和滑雪运动学校 为一体的体育休闲主题公园,采用了国际上先进的人工造雪和制冷技术,其核心造雪设备皆选自加拿大国际知名厂商。在烈日炎炎的盛夏,场内积雪仍将超过半米厚,环境温度则始终维持在零下三度左右。
[乔波室内滑雪场费用]:
1、日场全天滑雪 平日240元(不含雪服30、衣柜10元/人)
2、小时滑雪 平日180元/周末230元(不含雪服30,衣柜10元/人)
3、雪地真人CS(半天) 平日280/周末330
雪地真人CS场次 平日150/周末180
预定价平日135/周末160
滑冰一场 45元
滑冰二场 50元
滑冰三场 60元
备注:
1、平日:周一到周五,周末:周六、周日;元旦按周末价格。
2、营业时间:08:00-20:00;
3、滑冰(单位:元/场/90分钟一场:9:00-11:30;二场:11:30-17:30;三场:17:30-22:00);
4、滑冰价格包含冰鞋费用;
5、参与真人CS的客人当日滑雪只需加收100元/人/2小时。
[交通线路]:
1、杭州方向-杭甬高速绍兴方向柯桥出口下,金柯桥大道往南至柯南大道。
2、宁波方向-杭甬高速绍兴方向柯桥出口下,金柯桥大道往南至柯南大道。
3、104国道-中国轻纺城立交桥转柯南大道。
[雪场地址]:绍兴柯岩风景区
[雪场联系]:0575-89859999
[周边景点]:柯岩风景区
4、大明山高山滑雪场
[大明山高山滑雪场简介]:
大明山高山滑雪场海拔1100米,雪道长度700米,是名副其实的高山森林滑雪场,投资五千万,可容纳1500人同时滑雪。拥有5千平方米的戏雪区和2万平方米的滑雪区。拥有德国原装进口压雪车、意大利和美国最先进的造雪机、有国际最先进的魔毯运送带、专业级进口滑板及双层雪圈等现代先进学具。大明山滑雪场是华东地区海拔最高,规模最大的高山滑雪场。开发高山滑雪场不仅填补了大明山冬季旅游的空白,是大明山旅游的又一创举,也将成为华东地区冬季旅游的热点。
第二届大明山滑雪节(12.18-2.28)
[大明山高山滑雪场价格]:
·取票地址:浙江-杭州-大明山景区售票处 ·24小时客户服务电话:400-0571-570
·景区门票:110元/人 ·儿童1.2-1.5米:半票55元/人
·景区区间车:20元/人/上下 ·儿童1.2-1.5米:半票10元/人
·索道上行: 50元 索道下行: 50元 ·儿童1.2-1.5米:上行35元,下行35元
·平时滑雪: 150元/人/小时 无儿童票
·周末滑雪: 220元/人/小时 无儿童票
·大假期滑雪:260元/人/小时 无儿童票
·滑雪圈:50元/人/30分钟 无儿童价
·200元/小时•人(五名学员以内) 无儿童价
备注:滑雪项目已包含:雪仗、雪鞋、雪板的租赁费用,押金500元/人
开放时间:8:00~20:00
【自驾交通】
【上海出发】:
沪杭高速——转杭州绕城北线——转杭徽高速(临安、黄山方向)——白果出口下,按指示路标行驶10分钟抵达大明山景区
【南京出发】:
杭宁高速——转杭州绕城北线——转杭徽高速(临安、黄山方向)——白果出口下,按指示路标行驶10分钟抵达大明山景区
【杭州出发】:
杭徽高速(临安、黄山方向)——白果出口下,按指示路标行驶10分钟抵达大明山
【苏州出发】:
常台高速——转杭州绕城西线——转杭徽高速(临安、黄山方向)——白果出口下,按指示路标行驶10分钟抵达大明山景区
【温州出发】:
诸永高速——转杭州绕城北线——转杭徽高速(临安、黄山方向)——白果出口下,按指示路标行驶10分钟抵达大明山景区
【台州出发】:
常台高速——转杭州绕城北线——转杭徽高速(临安、黄山方向)——白果出口下,按指示路标行驶10分钟抵达大明山景区
【宁波出发】:
杭宁高速——转杭州绕城北线——转杭徽高速(临安、黄山方向)——白果出口下,按指示路标行驶10分钟抵达大明山景区
【大明山前往醉温泉】:返回杭徽高速,往安徽方向直行80公里,黄山市区出口下高速2公里
【公共交通】
【上海出发】
上海火车南站——杭州火车站(城站)——换乘49路或西站中巴至(汽车西站)下——昌化汽车站——临安大明山景区(昌化每天至大明山有两班车,早上8:10及下午14:10)
【南京出发】:
南京火车站——杭州火车站(城站)——换乘49路至(汽车西站)下————昌化汽车站——临安大明山景区(昌化每天至大明山有两班车,早上8:10及下午14:10)
【杭州出发】:
杭州汽车西站——昌化汽车站——临安大明山景区(昌化每天至大明山有两班车,早上8:10及下午14:10)
『陆』 春节宁波牌照可不可进入上海市区
春节,宁波临时车牌是无法进入上海市区的,其余正常宁波车牌的小客车都可以进入上海市区,连上高架也没有时间限制了。
『柒』 春节去宁波旅游要多少钱
要看你的预算啦,如果只是单纯的去观赏风景,就不用太多啦,一般都是来回车费以及你的住宿费还有平时吃的费用,如果你是想去那边购物,那就开销要大些啦
『捌』 宁波新二号桥市场春节营业时间
我就是住在二号桥旁边的~ 他们市场是4.00准备关门4.30正式关门的` 如果要在那里买东西的话`~ 最好4.00钱买好`~ 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帮助到你`~ ぷ笾爱笾打ぷ
『玖』 春节要出去旅游,上海杭州绍兴宁波乌镇苏州,有谁能告诉我这几个地方的特色美食
上海:
南翔小笼包可以去尝尝,其他都是全国各地的美食了
杭州:
杭州传统名菜:
首推“西湖醋鱼”是杭州名菜中的看家菜。如今烹制西湖醋鱼最为有名的是孤山南麓的百年老店“楼外楼”。西湖醋鱼,又称"叔嫂传珍",传说是古时嫂嫂给小叔烧过一碗加糖加醋的鱼而来的。选用体态适中的草鱼,最好先在清水氽熟,要掌握火候。装盘后淋上糖醋芡汁。成菜色泽红亮,肉质鲜嫩,酸甜可口,略带蟹味。
其次“杭州酱鸭”选用当年饲养成熟的肥壮鸭子,经先腌后酱精心制作而成,其肉色枣红,芳香油润,富有回味,是一道佐酒佳肴。鸭子先腌后酱,肉色枣红,芳香油润,咸中带鲜,富有回去味,是杭州传统的风味名菜。
再有“干炸响铃”它系用优质豆腐皮裹入里脊肉末,切成寸段,油炸而成。若裹入笋末、香菇末及马铃薯泥,则成为素食者喜爱的“素响铃”。
“东坡肉”以薄皮嫩肉用名酒焖制此菜,色泽红亮,味醇汁浓,酥烂而形不碎,香糯而不腻口,是杭州传统名菜。
下面的是杭州特色小吃: 猫耳朵(一种面点,每个有指压盖那么大,最考究厨师的手艺了)、小鸡酥 、片儿川面 、葱包桧 、杭式榴莲酥 南方迷宗大包、吴山酥油饼。你可以去知味观连锁店去尝尝,吴山广场西湖边都有分店。
绍兴:
老酒,臭豆腐,绍兴腐乳,麻鸭,香糕,梅干菜烧肉算是很受当地百姓欢迎的一道家常菜了。另
外酱制菜肴也是小有名气,如酱鸭、酱鹅、酱菜等。还有与鲁迅先生笔下的人物孔乙己紧紧联系在一起的茴香豆,早已成为远近皆知的绍兴地方小吃。
宁波:
海鲜是当地最特色的,你可以去品尝海鲜大餐了。
乌镇特色小吃:薰豆茶
薰豆茶又称烘豆茶,豆茶的主要原料是薰豆。薰豆的加工制作:首先要选上好的嫩毛豆,必须是秋季的晚黄豆,以香粳豆为佳。将新鲜晚豆在淡盐水中煮到半熟,捞出,沥干,然后盛在铁筛中,架在炭火上烘薰。烘薰的必须是炭火,不可用柴火或煤火,否则染烟火气和煤气...
乌镇羊肉
桐乡是湖羊的主要产地,用湖羊肉作原料烧制的红烧羊肉是这一带的传统菜肴,而尤以濮院、乌镇烧制得最为出色。
三珍斋酱品
三珍斋酱鸡选用本地农民当年放养的土种雌鸡作原料。加工时整体烧制,原汁浸烧,三次出场;再放入上等酱油、黄酒、白糖和香料等佐料浸烧;出锅后又得涂上一层麻油,方告完成。这样烹制成的酱鸡,外观酱红油亮,入口脆嫩鲜美,后味无尽。
三白酒
三白酒何谓三白?《乌青镇志》说得明白:“以白米、白面、白水成之,故有是名。”
姑嫂饼
姑嫂饼油润麻香,入口酥松脆糯,咸甜适中,不腻不寡,充满乡野滋味,但不粗砺。 姑嫂饼在乌镇至少已有数百年生产历史了
苏州:
歌谣传唱:“姑苏小吃名堂多,味道香甜软酥糯。生煎馒头蟹壳黄,老虎脚爪绞连棒……”
苏式鲜肉月饼
南方人少有不爱苏式月饼的,看起来金黄油润,吃起来皮层酥松,口味甜咸多样。甜馅料有松子仁、核桃仁、玫瑰花、赤豆等;咸馅料有火腿、虾仁、香葱等。其中惹最多人回味无穷的,恐怕还是鲜肉月饼。老字号的摊位前,常年都能见到等待月饼出炉的队伍,中秋佳节更是供不应求。
品尝法门:最要紧是皮薄馅大,酥层清晰不乱。
枫镇大面
鲜有一碗面,会像枫镇大面这样带给食客扑鼻的酒香,因为吊汤的时候除了常见的肉骨、鳝骨外,还加入了酒糟和螺丝。浇头是一块焖肉,但也和普通的焖肉不同,它是白色的,做法复杂,且焖制时不能放酱油,纯粹靠盐调味。于是,焖肉肥美,入口即化;面汤鲜滑,酒香醇厚。
品尝法门:只在立夏到立秋两个节气之间供应。老苏州人总说,炎炎夏日,吃一碗雪白大面,出身大汗,自会觉得腋下生风。
红白汤奥灶面
红油爆鱼面,白汤卤鸭面,尝过奥灶面的人,多半难以忘怀那汤清面爽、浇头醇美的独特风味。胥城大厦的国家级餐饮大师潘小敏十多年前亲赴昆山奥灶面馆学艺,让正宗奥灶面落户苏州,且不断改进配方和口味,汤水更精致,滋味更丰厚,浇头除爆鱼、卤鸭外,还添了焖肉和野生虾仁
鸡头米羹
苏州人吃“水中人参”鸡头米有很多讲究。一是要吃南塘的鸡头米,质量最好;二是买少量,一次吃完,吃的就是那带着水的气息的新鲜味道;三是一定要赶在中秋时节吃,一旦错过,就只能眼巴巴地等来年的上市了。
蟹壳黄
蟹壳黄,形如蟹壳,色如蟹黄。苏州人嗜茶,旧时茶馆里,点单率最高的两种茶点之一,即是蟹壳黄。在曾经物质匮乏的年代,极偶尔的,能把蟹壳黄当作早点心,那种齿颊留香的感觉,注定要成为美好的永恒。颇受人喜爱的传统茶食中,椒盐味的袜底酥也是一道。小小酥饼,做工考究,一层层薄如蝉翼,真正见功夫。
鱼味春卷
苏州春卷皮的烙制堪称一绝。厨师一手持锅,一手抖动面团,一掀就是一张,干净利落。春卷皮更是薄如纸,圆如镜,透明柔软。鱼味春卷,顾名思义,用鲈鱼肉辅以虾仁制成馅心,鱼味浓郁,“鱼米之乡”的地方特色鲜明。
油氽紧酵
“氽”是流行于江浙沪一带的烹调术语,又称浸炸;紧酵,指用酵量少,蒸后紧实,氽后外脆内松。苏州人更乐意称它“兴隆馒头”,含兴旺发过之意。也正因着这份美好的含义,故在冬令上市,作为春节亲友间的馈赠吃食,往往供不应求。
小馄饨
小馄饨是江南人家最寻常可见的小点。几乎透明的皮薄如绉纱,中间透出一点粉红色的肉馅,盛在最常见的白瓷汤碗里,清澈的汤里撒上些碧绿生青的葱花蒜叶、嫩黄的蛋皮丝,又或再添少许紫菜和虾皮,汤鲜味美,意犹未尽。
推荐餐厅:凤凰街集贸市场旁的馄饨店
品尝法门:小馄饨汤水的滋味至关重要,久熬而成的骨头高汤,鲜得眉毛都快掉下来。江南的味道全在这一碗小馄饨里了。
估价:3元/份
糖粥
“笃笃笃,卖糖粥”的儿时童谣深入人心,糖粥的软糯香甜也同样令人难忘。苏州的糖粥是颇有名气的,加了赤砂糖的糯米粥先盛入碗中,表面撒一层红色豆沙,有红云盖白雪之美。吃时拌匀,入口热、甜、香、糯。
品尝法门:最传统的苏州糖粥里,红色的豆沙是由蚕豆和红糖水制成,而非赤豆烧成。
估价:3元/份
酒酿饼
春节一过,街上就开始弥漫起酒酿饼酸甜芬芳的滋味。酒酿饼,是春天时令的苏式食品,只卖一季。外观形似小月饼,馅料有豆沙、芝麻等。尤其是玫瑰馅,白皮红瓤,似要渗到皮上来。趁热咬一口,喷香、酸甜、脆嫩,皮软、馅甜、味糯,有一种饼不醉人人自醉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