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国内旅游 » 春节蒙古旅游

春节蒙古旅游

发布时间: 2020-11-28 04:06:40

Ⅰ 亚洲是怎么过春节的

家中成员祭拜祖先

在泰国,除夕夜,一家人欢聚一堂,贴对联、放鞭炮、包饺子、准备年夜饭,但最重要的还是祭祖仪式:在家中的小祭台上摆放猪头、鸡鸭鱼肉、新鲜水果等祭品,点上烛台香炉,家中成员一一祭拜祖先。大年初一,华人们起床后第一件事便是到住家附近的寺庙里行布施,或到孤儿院、养老院捐钱捐物,以做善事的方式祈求来年风调雨顺、家人平安;在向亲朋好友拜年时,晚辈们通常会送4个到8个代表“吉祥如意”的大红橘给长辈,长辈则以“红包”回礼;一些生活相对宽裕的家庭还会把床上用品、碗筷、衣物等置换一新,以求新年新气象。

买福袋 抢福气

在日本,直至明治维新后才把农历大年初一提前到公历元旦来过,虽然元旦成为日本最盛大的节日,但春节习俗却保留下来。每年新年开业第一天,日本商家都会把同一种类的几个特定款式商品装进不透明袋子,放在店铺显眼位置供顾客选购,即为福袋。福袋种类繁多、价格实惠,顾客在付款前不能打开袋子查看内容,所以买福袋还带有些许碰运气、抢福气的成分。 花市最热闹 春节是越南最隆重的一个传统节日。与中国的传统习俗一样,越南人过年也有大小年之分,农历十二月廿三为小年,也称灶王节,过年时间从农历廿三一直延续到正月。按照传统的习俗,小年是供奉灶王的节日,人们都要到河边放生灶王爷的坐骑—鲤鱼为他践行,祈求他在向上天汇报时能更多地体谅民间疾苦。

蕃杆是民间避邪消灾的东西,仍是许多人家保留的习俗。尽管过年贴对联的习俗越来越淡,到首都河内市文庙的节前对联一条街选购对联及汉文字帖的客人仍是络绎不绝。

粽子是越南人过年不可或缺的食品,也是拜祭祖先的主要贡品。越南的粽子是正方形的,寓意“天圆地方”。

大年初一,越南人都要祭拜祖先、土地、灶君及百艺师祖,祭品包括粽子、鱼肉、腌荞头以及果盘。供拜完毕,小孩要向家中老人拜年,大人们则要给他们压岁钱。

“冲年喜”是越南独具特色的过年习俗。在越南过年,如果没有得到特别邀请,最好不要轻易在年初一早晨串门。因为当地人非常看重年初一第一个上门拜年的人,这个人被称作“冲年喜”之人。许多家庭都会托一个健康善良、有福气的人来“冲年喜”,以便在新的一年给全家带来福禄与安康。

而花市是越南春节的重要活动之一。在首都河内,花市在春节前10天就开始升温。在河内较大的广巴花市,摊位上摆放的菊花、玫瑰、百合、金橘和桃花,令人目不暇接。金橘树和桃树枝是许多人家过年时的必备品种。金橘树寓意吉祥如意,财源滚滚;桃枝则被认为可辟邪,在新年里带来好运。此外,越南人过年要吃年粽。越南年粽是方形的,一般以糯米、猪肉和绿豆沙做馅,外裹数层芭蕉叶,用细麻绳捆扎得结结实实,每个都有1斤多重。

春节期间,越南各地都会组织各种各样的文化娱乐活动,包括歌舞晚会、戏剧表演、斗鸡斗牛等。这种喜庆气氛会一直延续到正月十五。 到庙堂进香祈祷 在印度尼西亚,2003年前总统梅加瓦蒂宣布春节为全国公共假日。雅加达华人一般在春节前10天左右就开始在家里祭拜祖先。春节前印尼华人都会打扫房屋,所有家庭成员聚在一起吃团圆饭。印尼华人也保留着守岁、拜年的习惯,由于他们大多祖籍广东、福建,因此至今保留着过年吃年糕的习俗。

按照当地华人的习惯,除夕当天人们要到庙堂进香祈祷,所以庙堂从早到晚香客如云。雅加达唐人街历史悠久的金德院和大史庙最热闹,络绎不断的香客将燃烧的香支高举过头跪拜祈祷,希望一年健康平安,万事如意。香客从寺庙出来后一般要向等候在外面的数百上千妇孺发放红包,虽然数额不高,但施者受者皆大欢喜,分享了节日的福气。

除夕夜大多华人聚集在老人家里一起吃团圆饭,家中最年长者先后接受儿孙们的拜年,老人则向每个人发红包,然后以小家庭为单位与老人合影。之后是全家聚餐,除了各类美味佳肴,当地一种特制的大年糕是餐桌上不可少的,有的还摆上染红的鸡蛋和“长寿面”。中国中央电视台的春节晚会也是他们的选择之一。直到深夜,晚辈们才告别老人,各自回家。

大年初一是政府规定的正式假日。印尼华人过春节一直延续的另一大特色是公益。各华社团体、宗亲会、互助会和庙堂组织献血、分发食品等社会公益活动,捐助贫困和受灾民众,希望所有人都能过一个美满幸福的春节。 妆艺大游行是重头戏 相较于中国大陆年味越来越不足的演变,春节在新加坡还是保留了相当传统的特征。而官方的鼓励与民间力量的推动,是年味一直浓郁的根本原因。

坐在政府大厦大草场的舞台上,现场观看妆艺大游行。看着新加坡本土的舞龙舞狮队伍、洛阳大伯公宫的挥旗,台湾高山族的舞蹈,泰国、印度、日本、韩国等展现的地域风情,现场感受舞蹈演员的激情昂扬,完全没有“隔”的感觉。

每年的妆艺大游行是新加坡新春期间的重头戏之一,每次都吸引数以万计的居民、游客追看,巨型的花车、造型炫目的服饰、活力四射的舞蹈,满足人们追求喜庆、热闹的节庆趣味。最为重要的是,妆艺大游行充分展示了民间艺术的激情。数千表演者多来自民间,也许不够专业艺术水准,但他们落力参与,汇成一片欢乐的海洋,恰恰符合这个人人尽欢的节日的本意。

对新加坡民众来说,过年当然不仅仅是妆艺大游行。节前忙着逛牛车水、买年货、添新衣、大扫除、贴春联;小年夜,在游轮上捞鱼生;除夕夜,家人团聚吃火锅,守岁派红包放烟花;大年初一,参加团拜看舞狮,亲人友人相聚欢;初二忙拜年,初三赏圣淘沙花会,初四同事学生互道“新年好”,初五看妆艺大游行,初六包饺子,看华艺节话剧。

Ⅱ 蒙古族人民也过汉族春节么

当然过的。据史书记载,自元朝起,蒙古族接受了汉族历算法,因此,蒙古族白月与汉族春节正月相符。这就是蒙古族过“春节”的由来。

接近年底,无论农区还是牧区,家家户户都要立起灯笼竿。
到年三十,要清扫庭院,搞好室内卫生。佛前要设一小小祭坛,把煮好的大块羊肉摆在祭坛上,供上乳制品和面制果品。
除夕之夜,要举行祭祖仪式。这一夜灯火通明,青年们聚在一起唱歌跳舞,普遍有守岁到午夜的习惯。

近些年来,蒙古族春节虽与汉族大体一致,并吸收一些汉族习俗,如吃饺子,放鞭炮等,但仍保留许多蒙古族的传统习俗,如除夕吃“手把肉”,以示合家团圆。
大年初一,全家人郡要穿上节日服装,聚于一堂,叩贺新年。

Ⅲ 蒙古族春节的待客之道

如果您到鄂尔多斯蒙古人家里作客,会受到盛情款待。在善良好客的蒙古人心中,各民族都是一 家人。蒙古族十分注重礼貌, 待人接物皆彬彬有礼,温文兼恭让,令外来游客感到亲密无间。

蒙古人迎接贵宾,婚丧嫁娶,逢年过节,敬神祭祖,最隆重的礼节就是放五茶。蒙古人认为: “没有羽毛,有多大的翅膀也 不能飞翔;没有礼貌,再好看的容貌也被耻笑。”

五茶的含义是:献哈达,喝奶茶,尝鲜奶,摆羊背子,敬美酒。

献哈达:

主人迎送客人,晚辈谒见尊长,都要奉献哈达,这是表示对客人或长辈的崇高敬意和亲切的问 候。当主人手捧哈达,躬身把 它举过头,恭恭敬敬地递给客人后,便虔诚地下跪磕头。客人接到哈 达,表示了谢意,恭敬地向主人奉还哈达后,主人又非常有 礼貌地向客人磕头致意。传说,成吉思 汗在世时,常以哈达为纽带,结交了很多朋友,对巩固政权起到过重要的作用。

哈达的质料有布的, 有丝织品的。有白色的、有蓝色的、有黄色的,但以白色居多。

喝奶茶:

客人被邀请进蒙古包,主人先在红漆小桌上摆上黄澄澄的酥油、珊瑚状的奶酪、似饼薄厚的奶皮子,以及炒米、红糖、油炸 食品。然后就拿着瓷质精细、图案艳丽的小碗,用小木勺舀进少量炒米,沏上滚烫喷香的奶茶,敬让客人畅饮。蒙古人用砖茶、 牛奶或羊奶、食盐熬制的奶茶咸香可口,初次品尝它的人,也都会感到满意。 尝鲜奶: 尝鲜奶是必不可少的。主人把洁白的鲜奶倒入银碗中,用双手递给客人后,客人即用右手无名指伸到银碗里蘸三次。第一次 弹向天空,以示谢天;第二次弹到地上,以示敬神、祭灶;第三次则自己品尝。尝鲜奶表达了蒙古人祈求平安,祝愿牧业丰收的好心愿。

摆羊背子:

摆羊背子是五茶中最隆重,最讲究,最壮观的项目。 羊背子是蒙古族的“餐中之尊”。它是由羊头、羊身、肩骨、四条腿拼凑在一起,并按照一定地规格,摆放在长方形的木制 红漆托盘里。进餐时,人人手持蒙古刀把整块肉切成小块,用手拿着吃。羊背子肥嫩,肉鲜味美。

敬美酒:

当羊背子端上餐桌后,主人便先从长辈或职务高的人开始依次敬酒,以表示对客人的欢迎和尊重。斟酒时,有时斟一银碗酒; 有时不使用银碗,而用酒盅敬酒,但是,均要求客人一饮而尽。

喝酒时,主人还要为客人唱祝颂歌。有多少酒,便有多少歌。酒歌既是一种劝酒活动,又是对 待客人的一种盛情。

酒足饭饱,客人临别时,主人还要用歌声祝福客人吉祥如意、一路顺风,请别忘记以后再到鄂 尔多斯作客。

Ⅳ 蒙古族的哪个节日相当于汉族春节

蒙古族的节日很多,有春节、端午节、重阳节、中元节、那达慕、祭敖包节、祭成吉思汗陵,其中别具民族特色的节日是“鲁班节”“那达慕”大会和“祭祖节”。

Ⅳ 蒙古国小品组合在2009年春节晚会上的演出

9年春节kyedi

Ⅵ 蒙古族春节叫什么

在蒙古族,蒙古族人民把过春凶叫它做“大年”。蒙古族古时候将春节称为“白节”。如今,人们将农历正月叫做“白月”。原来,蒙古族人以“白”为吉祥。据说与日常饮用洁白的奶食有关,包含着恭贺新春、吉祥如意。

他们在农历大年三十晚,全家老少部不睡觉,一起做过春节的准备工作,或剁肉、包饺子,或备好春节穿的新衣服,或筹备待客事宜,一直要忙到天亮。
蒙古族过春节时非常讲究卫生,农历二十九之前就要把房子打扫干净,家里的所有东西都要洗干净。
卫拉特蒙古过春节持续到正月十五结束。

Ⅶ 蒙古过年习俗

蒙古过春节是按照蒙古喉独特的风俗习惯进行的,热闹、吉洋。 在农历大年三十晚,全家老少部不睡觉,一起做过春节的准备工作,或剁肉、包饺子,或备好春节穿的新衣服,或筹备待客事宜,一直要忙到天亮。 蒙古族过春节时非常讲究卫生,农历二十九之前就要把房子打扫干净,家里的所有东西都要洗干净。 初一早晨,全家人穿上新衣服,手拿好吃的东西到外面,把新鲜的食品、鲜奶子祭献给予人民阳光雨露的太阳,然后进屋,家长或长子或儿媳给佛祖上贡品,用一只碗盛上洁白的牛奶,向神佛做新年的祈祷。此后。长子或儿媳用黄色的木碗盛上牛奶,首先到祖父、祖母、父母的面前跪坐,双手捧碗,以祝福等话语表示问候。随后,大家开始相互拜年。晚辈用右手抓住袖口伸到长辈面前,长辈们用双手手掌拍击,向儿子、儿媳表示新年问候并致祝福。在这个过程中,家人要在一块方糖上放一枚铀线,相互作为礼物。拜过年后。儿女向父母献上新年的食物“德吉”(食物一碗),敬酒、献上整羊,父母给儿女糖果,这是拜年的礼仪。大年初一,已婚子女到父母、兄长家拜年。初二之后,街坊邻居们可以互相拜年、送礼。年轻人都穿上漂亮的衣服,骑上快马给邻里、近亲、长辈敬献节日礼品。互拜活动将一直持续到初五。到初五那天,全家人聚集在一起并邀请邻居,共度佳节。 卫拉特蒙古过春节持续到正月十五结束。

Ⅷ 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有哪些

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有蒙古族的那达慕、傣族的泼水节、傈僳族的刀杆节、彝族的火把节、白族的三月街、哈尼族的扎勒特、藏族的酥油花灯节、景颇族的目脑纵歌、拉祜族的月亮节、苗族的花山节等等。

1、蒙古族的那达慕:

那达慕”是蒙古语,亦称“那雅尔(Nair)”,“那达慕”是蒙语的译音,意为“娱乐、游戏”,以表示丰收的喜悦之情。“那达慕”大会是蒙古族历史悠久的传统节日,在蒙古族人民的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

每年七、八月牲畜肥壮的季节举行的“那达慕”大会,是人们为了庆祝丰收而举行的文体娱乐大会。“那达慕”,蒙语的意思是娱乐或游戏。“那达慕”大会上有惊险刺激的赛马、摔跤,令人赞赏的射箭,有争强斗胜的棋艺,有引人入胜的歌舞。赛马也是大会上重要的活动之一。

比赛开始,骑手们一字排开,个个扎着彩色腰带,头缠彩巾,洋溢着青春的活力。赛马的起点和终点插着各种鲜艳的彩旗,只等号角长鸣,骑手们便纷纷飞身上鞍,扬鞭策马,一时红巾飞舞,如箭矢齐发。前五名到达终点者,成为草原上最受人赞誉的健儿。射箭、摔跤等比赛也吸引着众多牧民。

每年农历6月初四开始的为期5天的那达慕,是蒙古族人民的盛会。那达慕大会的内容主要有摔跤、赛马、射箭、套马、下蒙古棋等民族传统项目,有的地方还有田径、拔河、篮球等体育项目。

2006年5月20日,那达慕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8)春节蒙古旅游扩展阅读:

中国一共有55个少数民族,各民族的节日丰富多彩,著名的有:蒙古族的那达慕、傣族的泼水节、傈僳族的刀杆节、彝族的火把节、白族的三月街、哈尼族的扎勒特、藏族的酥油花灯节、景颇族的目脑纵歌、拉祜族的月亮节、苗族的花山节等等。由于一些少数民族信仰伊斯兰教,所以出现相同的重大节日,如:古尔邦节 等。

蒙古族的传统节日主要有旧历新年,蒙古语为“查干萨仁”,即白色的月。蒙古族的年节亦称“白节”或“白月”,这与奶食的洁白紧密相关。此外还有祖鲁节、麦尔节、祭敖包、打鬃节、那达慕、马奶节等。

蒙古族年节

蒙古族的年节亦称“白节”或“白月”,这与奶食的洁白紧密相关,而且“白”在蒙古人心目中具有“开元”之意。关于蒙古年节传说不一。据史书记载,自元朝起蒙古族接受了汉族历法,因此,蒙古族白月与汉族春节正月相符。这就是蒙古族过“春节”的由来。

朝鲜族其节日基本上与汉族相同,主要有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老人节等。还有三个家庭的节日,即婴儿周岁生日、回甲节(60大寿)、回婚节(结婚60周年纪念日)。每逢回甲节、回婚节时,子女、亲友、邻居都向老人祝福、祝寿。

参考资料:网络-中国少数民族节日

Ⅸ 蒙古族有哪些重大节日

1、马奶节

马奶节是蒙古族的传统节日,主要以喝马奶酒为主。流行于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和鄂尔多斯的部分牧区。通常在农历八月下旬举行,日期不固定,为期一天。

蒙古民族牧养五畜和挤取乳汁加工各种奶食品,是他们牧业生产和游牧生活的重要内容。奶食品又是牧民的主要饮食来源,所以每年开始挤新奶时都要进行一定的仪式,并进行聚会庆祝,希望获得更多更好的奶食品,其中马奶节古老而具有典型性。

2、白节

白节是蒙古族一年之中最大的节日,相当于汉族春节的年节。整个白月期间,草原上的男女青年纷纷骑上骏马,带上崭新的哈达和美酒等,三五成群,挨家挨户给各浩特的亲友、家长拜年。

不过现在,草原上看到的更多的是骑摩托车或开吉普车的男女青年。拜年的路途,是青年男女赛马、追逐、嬉戏的绝好机会。身临其境的人无不感到马背民族不拘一格的生活情趣和粗犷豪迈。

3、那达慕

那达慕是蒙古语,是蒙语的译音,意为“娱乐、游戏”,以表示丰收的喜悦之情。“那达慕”大会是蒙古族历史悠久的传统节日,在蒙古族人民的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

今天,那达慕除了进行男子三项竞技外,还增加了马球、马术、田径、球类比赛、乌兰牧骑演出等新的内容,同时举行物资交流会和表彰先进。举行那达慕时,牧区方圆数百里的牧民穿起节日的盛装,骑着骏马或乘坐汽车、勒勒车络绎不绝地前来参观。

4、祭敖包

敖包是蒙古语,意为堆子或鼓包。蒙古民族盛大的祭祀节日之一。敖包通常设在高山或丘陵上,用石头堆成一座圆锥形的实心塔,顶端插着一根长杆,杆头上系着牲畜毛角和经文布条,四面放着烧柏香的垫石;在敖包旁还插满树枝,供有整羊、马奶酒、黄油和奶酪等等。

祭祀时,在古代,由萨满教巫师击鼓念咒,膜拜祈祷;在近代,由喇嘛焚香点火,颂词念经。牧民们都围绕着敖包,从左向右转三遭,求神降福。

5、点灯节

点灯节蒙古族称之为"祖乐",节期在农历十月二十五日,是一种小规模的宗教节日。据说是为了纪念黄教的创始人宗喀巴。

这一天黄昏时,家家户户在一高坡处立起木架,架上自制的灯,这种灯的灯芯是用芨芨草做成的。在每个蒙古包内有用面团攒成的小油灯,整个晚上都亮着,象征着世界永远光明,人们长命百岁。

热点内容
微山湖岛旅游攻略 发布:2021-03-16 21:45:18 浏览:387
适合78月份国内旅游的地方 发布:2021-03-16 21:42:27 浏览:6
文化旅游部单位 发布:2021-03-16 21:42:22 浏览:118
深圳周边游推荐免费的 发布:2021-03-16 21:42:18 浏览:696
塑州旅游景点 发布:2021-03-16 21:40:53 浏览:84
道观河风景旅游区发展前景 发布:2021-03-16 21:39:53 浏览:658
旅行社psd 发布:2021-03-16 21:39:03 浏览:174
常州旅游业发展现状 发布:2021-03-16 21:35:14 浏览:330
棋牌在线游戏必去797ag 发布:2021-03-16 21:33:30 浏览:217
有四个旅游团三条路线 发布:2021-03-16 21:33:30 浏览: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