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旅发展 » 江油市旅游有什么文化产业

江油市旅游有什么文化产业

发布时间: 2020-12-13 13:23:17

⑴ 江油的旅游资源

江油旅游资源丰富,独具特色。是四川省历史文化名城,李白文化精品旅游基地,大九寨国际旅游环线和三国蜀道文化国际旅游线上的重要节点,李白文化、火药文化、红色文化、三国文化和现代文化交相辉映。国家4A级旅游景区李白纪念馆和太白公园、李白故居构成了全国最大规模的李白文化纪念体系。坚持文旅融合发展,正加快推进李白国学文化教育学院、艺术家村及艺术品交易区、五星级酒店、体育运动休闲公园、农业生态旅游观光区及现代化农庄、文化主题商业街、养生养老住宅及配套医疗机构等李白文化产业园项目,着力将青莲打造成中国诗歌小镇、李白文化的主要承载地,建成后将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境内有国家级地质公园、4A级旅游景区——窦圌山,风景秀丽的乾元山、观雾山、老君山、涪江六峡等一大批旅游景区,以及王右木纪念馆、青林口古镇等“三基地一窗口”。 李白故里
李白故里位于四川江油市区南15公里青莲场(旧彰明县治)。唐诗人李白故乡。包括青莲镇李白故里、市区李白纪念馆、太白公园、海灯武馆及太白洞等景点。是以唐代大诗人、“诗仙”李白的故居为主的人文景观长廊。距绵阳市40公里。

故里前有匡山如屏,后倚天宝、太华诸山,峰峦蜿蜒,山明水秀。主要景点有太白碑林,陇西院、太白祠、名贤祠,李白衣冠墓、磨针溪、洗墨池、粉竹楼、月园墓等,已列为省级文物单位。
李白纪念馆
江油市李白纪念馆是为了纪念唐代伟大诗人李白而修建的名人博物馆,位于江油市区风景秀丽的昌明河畔,占地四万余平方米。筹备于1962年,1982年正式开馆。
太白碑林
碑林以园林为基调,注重传统艺术与现代审美意识相结合,根据李白诗风的脉络,分为“李白诗精品园”、“清风明月园”、“故园山水园”、“磨针寻梦园”、“诗仙醉酒园”等五大部分。碑刻的内容主要是历代书画名家书写的李白诗歌和颂扬李白的楹联诗文等近二千件创作精品,风格迥异,足以体现我国源远流长的书画艺术的深刻魅力,极具欣赏价值和艺术价值。我国著名社会活动家、书法家赵朴初先生专门为此题写了“太白碑林”碑名。
陇西院
位于江油市区西南15公里青莲镇天宝山麓。为唐诗人李白故宅。现存殿宇为清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重建,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又增修仓颉、太白、文昌、地母等殿,并祀李白塑像。至民国年间,诸殿堂多残破,仅山门照壁尚完整。照壁上方所嵌“陇酉院”三字犹存。建国后历经修葺。院东数百步有李白妹月园墓。
太白洞
位于江油市武都镇北2公里许涪江左岸。是一天然洞穴。相传唐李白青少年时常坐船来此游览,天晚,对岸灯笼洞出现灯笼一对,四周通明,李白乘兴在洞口夜读,合卷后灯光即自行消失。因此,民谣有“灯笼洞对太白洞,灯照太白把书诵”。洞口高约7米,宽约10米,可乘船入内。
李杜祠

李杜祠在绵阳市东2公里的芙蓉溪东岸。后人为纪念唐代大诗人李白、杜甫都来过绵州而在此建李杜祠。
海灯武馆

位于江油市昌明河畔,与李白纪念馆隔河相望。由于现代著名高僧海灯法师生于江油重华镇,故在此地建立武馆。该馆成馆于1988年。
窦圌山
窦圌山,又名圌山,位于四川江油城北20公里的涪江东岸。又名圌山。相传唐代彰明(今属江油县)主簿窦圌(字子明)隐居于此,故名。
佛爷洞
位于李白故里-四川省江油市城西北十四公里处,是川西北最大的喀斯特溶洞。此处上接匡山(又名戴天山);下连李白读书台;东临观雾、窦团山;西依莹华山、乾元山。它是通往九寨沟风景区的必经之地。
白龙宫

白龙宫位于李白故里四川江油市以西18公里处,距绵阳市区56公里,距成都市185公里,地处九寨沟黄龙寺旅游热线上。
老君山
坐落在四川江油市北重华镇境内,因传说太上老君曾在此炼丹、明建文帝曾在此隐居而得名。景区面积22平方公里,海拔高度在700-2500米之间。在老君山发现的古代制硝洞遗址,具有重要科研价值和旅游价值,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乾元山

乾元山风景名胜区位于江油市西含增镇境内,是“封神演义”、“哪吒传”等神话故事的主要发祥地。主要景区(点)有白龙宫、金光洞、香水湖、可汗狩猎场等。 青莲国际诗歌小镇
由陕西竹园村置业有限公司投资,建设青莲镇李白文化旅游产业园项目,按照旅游地产开发模式,分为休闲度假区、文化教育产业区、田园观光(科技农业)区、养老养生区、水资源湿地保护区及运动休闲区,建设五星级酒店、体育运动休闲公园、农业生态旅游观光区及现代化农庄、唐马球马术运动庄园旅游区、文化主题商业街、李白国学文化教育学院、艺术家村及艺术品交易区、养生养老住宅及配套医疗机构等。

⑵ 四川江油市,有啥好玩的地方

江油值得去的来地方可多了。源
人文的有李白故居;自然的有佛爷洞,窦团山,猿王洞,但后两个景点在512中被破坏了大部分。今年新开业了一个景点叫药王谷,里面满山遍野全是辛夷花,可谓惊艳。离江油23公里江油人关注旅游景点 更多旅游景点... ·江油窦团山·江油佛爷洞·绵阳白龙宫·江油李白故里·江油李白纪念馆·江油乾元山外地人关注江油景点 更多景点... ·江油窦团山·江油李白故里·绵阳白龙宫·江油佛爷洞·江油李白纪念馆·江油乾元山

⑶ 江油有什么旅游景点

中国百年好合爱情谷

位于唐代伟大诗人李白故里——江油市城区西北方向10公里的大康镇,距绵阳37公里。其核心景区中国百合国际博览园占地面积5200亩,包括游客中心、一见钟情、两情相悦、情定三生、温室大棚、出口超市及百合产品研发中心。项目拟建成中国超大的百合种球繁育基地、中国具特色的婚庆基地和爱情主题公园,概算总投资人民币约4亿元。该项目目标定位为实现一、二、三产业互动和“文农旅”融合发展,将打造成江油产业转型升级和“文农旅”融合发展的典范。实现从鲜切花、商品种球和鲜百合球的产品销售,到百合的初加工及深加工,提高百合附加值,并融入爱情文化元素,按AAAA级景区标准发展旅游观光业,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

百年好合爱情谷隶属于江油松岭农业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成立于2015年2月份,注册资金5000万元,公司办公地址位于四川省江油市大康镇官渡村百合国际博览园。主要从事旅游项目开发,百合花的种植、销售,农副产品初级加工、销售,农业生态观光服务,餐饮服务。

⑷ 江油有什么旅游景点

1、江油李白故里:李白的故居位于江油市青莲镇(即李白故里风景名胜区),它地处绵阳城区与江油两城市之间,距江油市区15公里。绵阳市区23公里,108国道(绵阳--广元高速公路入口)10公里.该风景区规划控制范围23平方公里。其中心景区控制面积约8平方公里,1998年被四川省政府列为省级风景名胜区.青莲左有濂水环绕,右有涪江环抱,这里山水灵秀,仙气飘渺,在唐代就是古绵州的重要城镇、直至清代,这里仍是水运发达的商贸重镇。

2、李白纪念馆:江油市李白纪念馆是为了纪念唐代伟大诗人李白而修建的名人博物馆,位于江油市区风景秀丽的昌明河畔,占地四万余平方米。筹备于1962年,1982年正式开馆。融收藏陈列、学术研究、观光旅游、接待服务为一体,馆园宏伟壮丽、古朴典雅、花木掩映、清流绕郭,风光清幽秀美,使人流连忘返。

3、匡山佛爷洞:佛爷洞位于江油市,是川西北最大最神秘的喀斯特溶洞。“地下三峡”与地面峡谷一水相连,钟乳千姿扑朔迷离,洞中泛舟奇妙之极。佛爷洞西方镜,一湾碧水,两岸翠竹满山。水之尽头为小雷音寺,荡舟其间,乐而忘归。佛爷洞位于李白故里——四川省绵阳江油市城西北十四公里处,是神密的川西北最大的喀斯特溶洞。此处上接匡山(又名戴天山);下连李白读书台;东临观雾、团岭;西依莹华、乾元,它是通往九寨风景区的必经之地。

4、百年好合爱情谷:中国百年好合爱情谷,位于唐代伟大诗人李白故里——江油市城区西北方向10公里的大康镇,距绵阳37公里。其核心景区中国百合国际博览园占地面积5200亩,包括游客中心、一见钟情、两情相悦、情定三生、温室大棚、出口超市及百合产品研发中心。

5、江油窦团山:天下奇山――窦团山是剑门蜀道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位于江油市北25公里处,距绵阳66公里,距成都170余公里,是国内著名的丹霞地貌风景区,其交通快捷方便,环境宜人。窦团山以奇特的山峰、惊险的索道、古老的庙宇及各种特色旅游项目,吸引着中外游客,诗仙李白少年游此,曾留下了“樵夫与耕者,出入画屏中”的千古绝句。

⑸ 四川省江油市的旅游资源有哪些

江油窦圌山,因远看呈圌(chuan)又名圌山,相传唐代彰明(今属江油县)主簿窦圌(字子明)隐居于此,故又名窦圌山。以奇、险、幽、秀、绝的特色吸引中外游客。山中十个旅游景区,二十八个景点,博大幽深。云岩寺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飞天藏具有八百多年历史,举世无双。团岭飞渡令您流连忘返,堪称中华一绝。高空滑翔惊险刺激,载人索道安全舒适,桃园景区清雅爽朗,历代皇帝园雕石刻属国家之最。

江油窦团山
江油李白故里
江油佛爷洞
绵阳白龙宫
江油李白纪念馆
江油乾元山

⑹ 江油有什么民风民俗,什么特色

江油风土民俗

今江油市境域大致囊括了历史上的江油、彰明两县。据北宋乐史《太平环字记》载,江、彰两县风俗同于益州(以成都为代表的川西一带),即《蜀记》所概括的“刚悍生其方,风谣尚其文”,《汉书》所概括的“人食稻鱼,俗不愁苦,而轻易淫泆。然地沃人骄,奢侈颇异,人情物态,别是一方”。除此而外,唯江油(当指平武西南部、江油东北部一带)“山高水峻,人多瘿瘤痴聋,盖山水之气使然也”。清代旧志将境内风俗概括为“尚俭务农,不竞词讼。横经负耒,士有古风。恶衣陋室,人无侈志”。清未明初,“文明渐启,士则讲求经术,兼究中西实学。农工商贾,莫不勤于执业”。(光绪二十九年版《江油县志》)在漫长的封建社会里形成的江油风土民俗与川西北各县基本相同,且有一定的稳固性,即使进入民国时期也仍然大体保留了旧的习俗特点。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由于思想意识和社会制度发生了根本的变化,社会经济及科教文化事业等均有了飞速发展,社会习俗也相应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以下从家庭与宗族、婚嫁与生育、寿庆与丧葬、社交礼节、传统节日、现代节日及纪念日等六个面对江油的风土民俗作简要的记述。

一、 家庭
旧时的家庭以年长辈分高的男子为一家之主,掌管全家经济收支及生产、生活安排、主持婚嫁丧葬及对外事务。家中子孙取名皆以同宗族谱规定的字派辈分为序。并以大家庭聚居,三世同堂甚至四世、五世同堂为荣耀和光彩。建国后,男女平等,婚姻自由,家庭关系也一改男子当家的封建旧习。除聚族而居的部分农村区域外,尤以城市人口为主,已不再看重按族谱规定的辈分派给子孙取名。那种三至五世同堂的大家庭也逐渐少见。
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后,因独生子女渐次居多,三口之家已成为家庭结构的主体部分。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城市居民的住房也由原来木构建筑的传统民居过渡到钢筋水泥的现代高层建筑的单元式住房。农村的住房条件也不断改善,钢筋水泥的新式楼房从城市或城镇周围向边远山乡辐射而不断增多。20世纪末至21世纪初,不少经济条件好的家庭住进了豪华的商品房。
二、 宗族
旧时普遍看重宗族的凝聚力,同姓同宗者均以建立“谱会”、“清明会”一类的宗族组织负责订立族规族法,修建或维修祠堂,编修家谱、族谱,筹办每年清明节的扫墓、祭祀活动,乃至训诫后辈、调解处理族内或外族的纠纷,惩治本族的不法之人等。
建国后宗族组织不复存在,族内的活动自然停止。20世纪80年代以后,少数地方又有新修或续修家谱、族谱的活动兴起。90年代后至21世纪初,新修家谱或族谱的活动逐渐有所增多,与此相关的一些家族联谊活动也不时地在一些地方有所开展,类似旧时“清明会”一样的宗族联谊活动也在某些地方某些家族不定期地举行。
三、
一、婚嫁
旧时的男婚女嫁仍以遵从“父母之命,媒约之言”的封建陋俗为主流。除父母包办、明媒正娶的婚姻外,尚有“童养媳”、“纳妾”等陋俗。“再嫁”被视为耻辱而备受歧视,但也有一些寡妇为生活所迫而不得不再次嫁人。民国时期国民政府虽也提倡自由恋爱和文明结婚,但民间旧习一时难改,仅在机关单位少数知识分子中有所影响。
建国后,人民政府宣传贯彻新婚姻法,禁止包办买卖婚姻,实行一夫一妻制,提倡恋爱自由和婚姻自主。逐步革除了旧时婚俗中的繁文缛节,实行婚事新办。20世纪80年代后,城市青年大都在宾馆、酒店举行婚礼,其一般程序大致是:典礼开始,鸣放鞭炮;新郎新娘亮相,依次向双方父母、主婚人、证婚人及来宾鞠躬;新郎新娘相互鞠躬,喝交杯酒;主婚人、证婚人、父母及亲友依次讲话;来宾致贺词;新郎新娘致答谢辞;礼成后,酒宴开始的同时也开始表演文娱节目……在酒宴的进行中,新郎新娘依次向每一桌的来宾敬酒。酒席完后宾客散去,晚宴的客人仅一部分至亲好友而已。晚上新郎新娘入洞房和宾客闹洞房大体与旧俗同。农村青年也形成自由恋爱的风气,靠近城市、城镇的一般也在酒店、宾馆举行婚礼,边远地区的虽在家里举行,其婚礼程序也大致与城市相同。
二、生育
旧时受封建传统影响普遍存在着早生、多生及重男轻女的思想。产前产后有“催生”、“洗三”、“取乳名”、“吃满月酒”“抓周”等习俗。
建国后,实施计划生育政策,20世纪80年代后严格规定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重男轻女的习俗逐渐有所改变。随着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到医院生小孩的渐次增多,至20世纪80年代后一般都是到医院生小孩,旧有的“洗三”习俗也随之发生了一些变化。建国初期取乳名的习俗尚很普遍,70、80年代后则渐次消失。至于“催生”、“抓周”等习俗也逐渐消失,唯“吃满月酒”尚在少数人群中流行。
四、
一、寿庆
旧时中老年人庆贺生日称为“寿庆”,亲朋好友备寿仪登门祝寿,已出嫁的女儿要做寿帽、寿鞋送给老人,主人则备寿酒设宴款待宾客。小孩过生日,父母或长辈做点好吃的,也表示庆贺。
建国后寿庆习俗仍然存在,尤其是20世纪80年代后生活水平有了较大提高,讲究庆贺生日的愈来愈多。经济稍好的人家则大摆酒宴,极尽豪奢。加之80年代后多是独生子女,又形成了为小儿做生的新风,往往大摆酒宴招待宾客。贺寿的亲朋好友或同事一般送现金,于小儿做生也有送生日蛋糕、衣物或玩具的。
二、丧葬
旧时崇尚土葬,办理丧事主要有送终、烧倒头纸、撤帐子、出煞、净身和穿老衣、点路灯和守灵、披麻带孝、报丧和发讣告、入殓、出丧、烧七、烧百期和周年等程序和习俗。
建国后提倡丧事新办,以上程序逐渐减化。后来机关及企事业单位时兴开追悼会(20世纪末至21世纪初,不再开追悼会,而代之以遗体告别仪式),戴黑袖套、白花表示哀悼。加之党和政府提倡火葬,先在城市和近郊推广,20世纪80年代后无论城市和乡村,全部以火葬代替了土葬。
五、 社交礼节
一、称谓
旧时习俗称“先生”、“太太”、“小姐”等。建国后,20世纪50至60年代“同志”为最一般的称呼。70年代后时兴称“师傅”、“老师”。80年代末期又逐渐复兴“先生”、“太太”、“小姐”一类的称谓。只是到了90年代中后期,“小姐”的称谓由褒义而渐渐转为贬意。
二、招呼应酬
旧时熟识的人相见,若在吃饭时,往往以“请吃饭!”、“请了!”相互招呼;若在吃饭前后这一段时间内,则相互以“吃了不?”、“吃了!你吃了不?”招呼;若在其他时间,则根据具体情况以询问的口气打招呼,如“上街哇?”、“买菜哇?”之类的;也有的仅点头致意而已。20世纪80年代末期,兴起以相互问“你好?”招呼应酬,旧有的招呼用语渐次废弃。
三、见面礼节
旧时的人见面以拱手、鞠躬的形式相互致礼。民国时期,西方式的握手礼开始在知识界流行。建国后则渐渐以握手礼为致礼的主要形式。20世纪90年代后,除了握手致礼的主要形式外,也有少数人喜欢以抱拳或拱手致礼。
四、请客
旧时婚嫁、丧葬、寿诞、迁居、做生意开张、建房上梁、过年请春酌等,都要向亲友发送请帖,设家宴款待。婚嫁请客为三天,第一天“知客”,第二天“正酒”,第三天“谢客”。建国后旧俗在农村尚存,城市和厂矿、企事业单位就有了很大变化,如婚嫁请客便不再是三天了。客人接请帖后,须备礼金或礼品按时前往。
五、馈赠
旧时凡遇逢年过节或亲友家有红白喜事,皆要馈赠礼品相互过从,以增强联络和情感。礼品多少不拘,视财力和关系亲疏而定。婚礼、嫁礼、葬礼、建新房礼、迁居礼、生日礼、寿礼、拜年礼、端阳礼、中秋礼、月礼、慰问伤病礼等各有大致不同的内容。建国后馈赠习俗虽仍然存在,但礼品内容无论城乡都有很大变化,总的来说没有较具体的格式,视自身财力与受礼人关系亲疏以及送礼的具体情况而定。自20世纪90年代后送现金渐渐成为时尚
六、 一、春节
旧时农业社会过年从正月初一一直延续到正月十五。初一旧时亦称“元旦”,因系岁之朝、月之朝、日之朝,又称为“三朝”。天未明之前便摆上果品佳肴,点燃香烛,焚化纸帛,恭敬地祭祀祖先后,再根据当年历书标明的吉利方向,燃香鸣爆竹,打着灯笼,出门向喜神方向跪拜,称之为“迎喜神”。也有的到附近香火旺盛的寺庙行香拜菩萨,祈祷来年。回到家里后则关上门,等待天明,叫做“闭财门”。这天只拜父兄宗族,初二才开始到亲友家拜年,以肉、面、果、饼等相馈送。如果宗族邻里数十人为群沿门称贺,则称之为“大拜年”。此后直到正月十五,狮舞龙灯,箫鼓嗷嘈,爆竹声声,游人络绎……十五民间称为“过大年”,又叫“元宵节”或“上元节”,有舞龙、舞狮、猜灯谜、玩花灯等活动。这天家家户户都要吃汤圆,象征月圆人圆,事事如意。
建国后春节如旧,只是随着社会结构的变化和社会经济的发展略有更革而已。比如节期,国家规定机关、学校、厂矿、企事业单位只放三天假,农村亦相应有所缩短,尤其是在评大寨工分的年月。亲友间拜年也少了旧的仪程,根据具体情况而定。但吃团年饭,给小孩压岁钱,燃放爆竹,舞龙舞狮,正月十五吃汤圆等旧俗,仍一如既往地遵循。同时兴起了单位团年、慰问军烈属、开展游乐活动、办灯会等新风。只是在“文化大革命”期间,过年仅一家人团聚,弄点好吃的而已,一切新旧活动皆无形中停止。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祭祀祖先之风再度兴起。80年代中期以后,初一到寺庙拜菩萨的旧俗又逐渐恢复,不少人看过除夕的春节联欢晚会节目后,于新旧年子夜之交时到寺庙(如江油城区的一般到附近的罗汉寺或灵官庙)拜菩萨,争烧子时香,直到午后,一直人流如潮,络绎不绝。
二、清明节
民间有扫墓祭祖的习俗,但一般在清明节前几天进行。
建国后逐渐不太时兴,20世纪80年代中期后又逐渐恢复。
三、浴佛节
农历四月八日为释迦牟尼佛诞辰,民间有放生嫁毛虫的活动。建国后此俗消失,惟20世纪80年代落实党的宗教政策后,佛教僧侣和信众要在这天举行诵经法会和拜佛、祭祖、施舍僧侣的纪念活动。
四、端午节
农历五月初五传说为爱国诗人屈原的忌日。这天家家门上挂陈艾、昌蒲、屋内放硫磺烟驱邪,儿童胸前挂内装樟脑、冰片等药物并做成鸡、猴、狗或苹果、辣椒等形状的香包。中午饮雄黄酒,吃包蛋及苋菜等,并开展龙舟竞赛等活动。此俗至今仍存,唯自20世纪70年代后,饮雄黄酒的人渐次减少。
五、晒衣节
农历六月六日,民间习于在这天晒衣被、书画等以防虫蛀或霉变。
六、七夕

农历七月七日,旧时民间妇女在这天于院坝内设瓜果祭品,燃烛焚香揖拜,祈求织女星赐于智巧,故名“乞巧”。建国后此俗消失。
三合镇喻观村有在这天举行“七七鹊桥会”(物质交易会)的旧习,不知起源于何时。建国后“文化大革命”期间改为“秋季物质交易会”,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后又恢复为“七七鹊桥会”。
七、中元节
俗称“七月半”,指农历七月十一至十五日期间。本为佛教的盂兰盆会,但江油民间却习于祭祀祖先,设供品、燃香烛并焚化纸钱。祭祖一般在十一至十四日,根据各家族习俗而各有不同。十五日则焚纸钱、撒水饭以施舍孤魂野鬼。此俗建国后逐渐消逝,20世纪80年代后又渐次兴起。
八、中秋节
农历八月十五日,时值秋收之后,于此日晚上备月饼、梨、枣、核桃、花生及糖果等祭月赏月,合家团聚,喜庆丰收。建国后不再祭月神,但吃月饼赏月的习俗仍存。
九、重阳节
农历九月初九日,旧时有登高的习俗,民间亦在这天蒸重阳糕,酿重阳酒。建国后此俗消失,唯20世纪80年代后政府或单位于此日慰问退休老干部,召开座谈会,赠送纪念品并聚餐,逐渐形成一个尊老敬老的节日。
十、腊八节
农历腊月八日,这天早上家家户户以籼米、糯米、肉、豆子、豆腐干、面条以及红白萝卜、白菜等各类蔬菜煮“腊八粥”吃,据说此俗随佛教自印度传来。释迦牟尼苦行六年后于腊月八日夜睹明星而悟道成佛,后人不忘他成道前所受的苦难,便在这天吃粥纪念他。
十一、祭灶日
腊月二十四日,这天家家户户打扫卫生,晚上张灯烛,设果饼祭祀灶神。建国后祭灶神之俗消失,唯打扫清洁卫生之习俗仍存。
七、 十二、除夕
腊月最末一天。这天张贴对联、门神、年画,祭祀祖先后合家欢聚吃团年饭,然后长辈给晚辈取压岁钱,再“围炉”守岁。夜里灯烛辉煌,爆竹声不绝于耳。
建国后旧俗仍存,自1984年中央电视台播出春节联欢晚会节目后,除夕之夜,合家团聚收看春节联欢晚会节目成为新的习俗。子时之交,家家户户燃放炮竹。90年代中期后曾一度禁止燃放炮竹,世纪之交后又渐次恢复。

⑺ 旅游属于文化产业吗

旅游从概念上是属于文化产业的。文化产业总共有九大类,旅游只是其中一大类的一个主要方向,从这一点来说,旅游属于文化产业。从实际来看,国内很多院校把文化产业放在历史文化旅游学院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旅游属于文化产业。

⑻ 文化产业都包括哪些内容

我国文化及相关产业的内容包括:

1、以文化为核心内容,为直接满足人们的精神需要而进行的创作、制造、传播、展示等文化产品(包括货物和服务)的生产活动;

2、为实现文化产品生产所必需的辅助生产活动;

3、作为文化产品实物载体或制作(使用、传播、展示)工具的文化用品的生产活动(包括制造和销售);

4、为实现文化产品生产所需专用设备的生产活动(包括制造和销售)。

文化产业,这一术语产生于二十世纪初。最初出现在霍克海默和阿多诺合著的《启蒙辩证法》一书之中。它的英语名称为Culture Instry,可以译为文化工业,也可以译为文化产业。

文化产业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形态和特殊的经济形态,影响了人民对文化产业的本质把握,不同国家从不同角度看文化产业有不同的理解。

(8)江油市旅游有什么文化产业扩展阅读:

趋势:

一是我国文化资源进入到大调整、大整合的时期。文化资源的行政化配置体制已经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严重不适应,这种不适应不仅造成了地区的封锁,还造成了行业的垄断,最终对文化企业非常不利,表现为现文化企业非常弱小、同构化非常严重。

二是行业界限越来越模糊,出现了行业融合的趋势。

三是文化与旅游以及制造业的结合越来越明显。

四是文化产业发展已经从自发转向自觉。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文化产业

热点内容
微山湖岛旅游攻略 发布:2021-03-16 21:45:18 浏览:387
适合78月份国内旅游的地方 发布:2021-03-16 21:42:27 浏览:6
文化旅游部单位 发布:2021-03-16 21:42:22 浏览:118
深圳周边游推荐免费的 发布:2021-03-16 21:42:18 浏览:696
塑州旅游景点 发布:2021-03-16 21:40:53 浏览:84
道观河风景旅游区发展前景 发布:2021-03-16 21:39:53 浏览:658
旅行社psd 发布:2021-03-16 21:39:03 浏览:174
常州旅游业发展现状 发布:2021-03-16 21:35:14 浏览:330
棋牌在线游戏必去797ag 发布:2021-03-16 21:33:30 浏览:217
有四个旅游团三条路线 发布:2021-03-16 21:33:30 浏览: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