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文化旅游市场分析
Ⅰ 如何让中国陶瓷文化走向世界
“让陶瓷文化课程走进孔子学院”“设立‘中国陶瓷文化日’”。全国两会期间,部分人专大代表建议,多方属面打通中外文化交流渠道,营造更加良好的中国陶瓷文化传播环境。
对于陶瓷文化走进孔子学院,全国人大代表、景德镇陶瓷大学国际学院副院长、国际陶艺家工作室主任张婧婧也表示赞同。她还建议,可探讨设立“中国陶瓷文化日”,推动陶瓷艺术教育的国际化推广,吸引更多海外留学生来华学习陶瓷文化,并加大对陶瓷文化类留学生的奖励力度。
Ⅱ 分析应如何走出陶瓷文化发展中面临的窘境
陶瓷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可以打着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口号来谋发版展
很多人知道中国陶权瓷很出名,但对陶瓷文化了解太少,应该宣扬开来,赋予它更多的涵义
陶瓷文化还需要国家的大力支持
陶瓷文化太分散,应该赶上时代,打造一个属于陶瓷文化的平台,让更多人了解。
Ⅲ 陶瓷文化给现在的人们怎样的启示
陶瓷是一种工艺美术,也是一种民俗艺术,民俗文化,因此,它与民俗文化的关专系极为密切,属表现出相当浓厚的民俗文化特色,广泛地反映了我国人民的社会生活、世态人情和我国人民的审美观念、审美价值、审美情趣与审美追求。我国人民有一个好传统,不管处于何种时代、何种处境,都热爱生活,追求幸福、和谐、吉祥。因而,表现喜庆、幸福的祥瑞题材,自古及今,一直是陶瓷的一个重要的题材和一个基本的文化特征。
Ⅳ 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 说明景德镇重视发展陶瓷文化的意义
①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文化对经济有反作用,文化生专产力在现代经济属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有利于提高该市文化产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促进生产力的发展。②文化是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有利于扩大该市文化的影响力,树立良好形象,增强综合竞争力。③文化塑造人生。该市发展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有利于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Ⅳ 瓷器文化的地域性 特征
陶艺的诞生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它是地理环境、社会生活、历史文化等的综合反映。在它的成长、发展中不可避免地带有时代及地域的特征。不同的地理环境下人们形成了不同的生活方式、风俗习惯以及历史文化积淀,因此孕育出多元的美学观,这就是艺术的地域性。在陶瓷历史上由于交通的局限,材料相对固定以及观念的交流限制等原因,形成了诸如“南青北白”等非常明确的地域性特征,但是当代科技的迅猛发展以及全球化的推进,使当代陶艺发生重大变化,地域性的表现也因此而不同。
1 陶艺地域性的成因
形成陶艺地域性特征的因素有很多,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种:
第一, 各地由于自然条件不同形成了陶瓷材料的差异,是影响陶艺地域性的重要因素。
影响陶瓷艺术地域性特征的“物质”因素有很多种,如地形、自然条件等等。对于陶艺这种造物艺术而言,影响最大的莫过于与陶瓷有关的自然资源。各陶瓷产区的地域性特征与得天独厚的陶瓷材料资源有着必然的联系。景德镇是举世公认的瓷都,其质细腻、洁白,其色白中泛青,是景德镇陶瓷的典型特征。景德镇陶瓷的坯体采用瓷土与产于本地的高岭土配制而成,“高岭,出浮梁县东乡之高岭山,挖取深坑之土,质如蚌粉,其色素白。”(清《南窑笔记》)景德镇坯泥的配方中所含的铁等呈色元素极少,色泽洁白,另外高岭土的加入减少了制品变形,能够烧制成工整细致的器形,为景德镇陶瓷绘画的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另外釉灰是景德镇瓷器“白里泛青”传统风格形成的一个重要原因。釉石产于浮梁东乡麻仓山之千户坑、龙坑坞等地,“有青黑界边、洒洒若糖点,莹若白玉,闪烁若金星者为上。”(朱琰:《陶说》卷三)釉石锻烧后再与本土的狼萁柴堆叠煨烧而成釉灰。釉灰中狼萁灰的混入,使釉中的碱金属氧化物,尤其是铁、锰、磷氧化物含量有所增加,[1]在还原的气氛下烧成,致使釉色白里泛青。平整、细腻、洁白的陶瓷材质促成了景德镇陶瓷绘画的长足发展,成就了景德镇陶瓷辉煌的艺术成就。
同是以陶瓷雕塑著称德化瓷雕与佛山石湾陶塑展示出截然不同的风格。德化瓷雕采用瓷土制作,瓷土中氧化硅、氧化钾含量比较高,再加上瓷土中含铁、钛等杂质较低,所以烧成后玻璃质较多,看上去瓷胎致密,透光优良,如霜似雪,所以德化瓷雕大多不施色釉,以单纯的雕塑美和胎釉材料的质地美而取胜。德化陶瓷釉面滋润似脂,故有“象牙白”、“猪油白”、“鹅绒白”等美称,在我国白瓷系统中具有独特的风格。德化的人物雕塑瓷胎滑润致密,洁白如玉,所烧制的观音,超凡脱俗,展现了温润柔和的女性魅力。广东佛山石湾公仔采用当地的陶泥制作,陶泥内含的杂质及沙质成分较多,其质地粗糙、呈色较深。跟瓷泥相比较,它缺少瓷泥的洁白、细腻、温润,却散发着原始的粗犷、自然、质朴古拙的韵味。[2]对于陶土的表现性,著名的石湾陶艺家刘传总结道“适宜表现一些比较苍劲和筋骨肌肉表露的题材,如:瘦骨仙、铁拐李、武侠人物、罗汉等”[3]。不同的雕塑材质决定了德化、石湾两地不同的艺术特色,陶艺人在长期的实践中认识发展了陶瓷材质的优势,最终形成了独特地域性特征。
第二, 社会文化因素
在形成陶瓷艺术地域性特征的因素中,社会文化是深层次的无形的因素,它决定陶瓷艺术蕴含的精神内容。影响地域性的社会文化包括社会的组织结构、风俗习惯、宗教信仰、历史等方面,是推动陶瓷艺术发展的动力。景德镇的陶瓷发展了以青花、釉下彩、釉上彩为主的陶艺格局,集诗书画印为一体,蕴含着浓郁的文人气息。这其中原因除了材料特性的影响以外,跟当地陶瓷发展历史关系重大。元代景德镇成功地烧造出青花瓷,青花典雅秀丽,以人物、山水、花鸟,甚至戏曲、民间传说、小说等内容为题材,表现力丰富。康熙时期,为了表现出青花的丰富层次和阴面阳面,开始把色料分成“头浓、正浓、二浓、正淡、影淡”五种,根据画面的需要,以浓淡各色分染,甚至在一笔中也能分出不同的浓淡笔韵,以达到绘画中“墨分五色”明暗浓淡不同的色调效果,[4]颇具中国水墨画之特色。景德镇从元青花发展到晚清的粉彩,可以说在制瓷技术上达到了相当娴熟的程度,尤其是粉彩的绘制,已形成众多的程式;而瓷画与同时代的绘画艺术保持密切联系的特点,也一直延续至今。[5]清末民初以程门、金品卿、王少维为代表的“新安画派”涉足浅绛彩,以及20世纪30年代前后,王琦等“珠山八友”的陶瓷艺术实践,把文人画的审美旨趣融入陶艺创作,加深了景德镇陶瓷艺术与诗、书、画、印等传统文化的联系,使陶瓷艺术具有了深厚的文化底蕴。
明代景德镇成为制瓷业的中心,承担着御窑厂的烧造任务,长期处于官窑体制,对景德镇陶瓷的艺术特色也产生了至关重要的影响。胎体精细、釉质润净、制作规整,都体现了统治阶级对于陶瓷的极致追求。器物造型及装饰图案也体现了统治阶级的意志,并形成一定的程式化。陶艺的装饰题材要实现“成教化,助人伦”的艺术功用,如表现忠君思想的《三国演义》、《昭君出塞》等。祈福纳吉的吉祥图案,如“金玉满堂”、“麒麟送子”等,表现文人士大夫的高雅情趣的题材,如“岁寒三友”等等。另外为了配合统治阶级信奉佛教及道教的需要,宗教的题材也是陶瓷装饰题材的一个重要部分,如“八仙过海”等等。这些题材世代延续,成为景德镇陶瓷的一种传统特色。
以陶塑著称的石湾陶艺是从瓦脊公仔发展而来的,瓦脊是屋顶上的建筑构件,寺庙与祠堂建筑的需求,促进了石湾陶塑的发展。石湾窑属于民窑,是我国民间陶瓷的一个重要部分,其创作带有民间生活的深深印记,与当地人民的生活及文化息息相关,反应民间现实生活的“渔、樵、耕、读”为主题的陶塑是石湾陶艺中最典型的代表题材。在石湾陶塑中花、鸟、鱼、虫等动物题材也是雕塑经常表现的对象。陶塑特征的形成与岭南地区的其他艺术形式也联系紧密,如粤剧、佛山剪纸、木雕、岭南绘画、木版年画、佛山“秋色”等等。“石湾公仔”人物雕塑大都是取材于粤剧故事,某些戏剧情节,甚至戏剧中人物的扮相、动作都是石湾陶塑创作的灵感来源,充分体现了岭南文化对石湾陶塑的影响。与景德镇“高尚”的题材相比,石湾陶艺的题材更加世俗化,普通的日常生活行为,如搔痒、抠鼻、拍蚊、挖耳等,较“俗”的动作在石湾陶艺中都有表现,展现了石湾陶艺的强烈市井特性。
作为社会文化的一部分,陶瓷艺术的发展必将体现出地域性社会文化的影响,比如景德镇陶瓷长期受官窑体制影响而形成的追求精致与高雅的特色,与石湾陶瓷典型的民间特性的截然的反差, 就是陶艺背后深层次的社会文化的影响的结果。
第三,技艺传承因素
自古以来在工艺美术领域技艺的传承都是依靠“父子相传、师徒相承”的方式,陶艺领域也不例外。一件陶瓷艺术品从泥料的制作到成为商品的陶瓷制品要经过繁杂的工序,古人云“过手七十二,方克成器”,体现了工艺的复杂性,单纯依靠个人之力是无法做到。在陶瓷艺术领域有着精细的行业分工,陶瓷艺人通过几十年的劳作,将某一技艺发挥到炉火纯青,并通过传承的方式代代延续。技艺的传承保证陶瓷艺术的延续性,同时也促成了陶瓷艺术地域特征的形成。在古代徒弟在从师的过程当中,不仅沿袭着师傅的技法,同时也在重复着师傅的创作题材,世代往复,缓慢地渐变着,形成了程式化。程式化的技艺与题材被区域的人们所熟悉、认同,最终形成了当地的艺术特色。
例如石湾陶塑有一项典型的特色,即“胎骨”技法。所谓“胎骨”就是用胎泥本色来表现人物脸部及裸露肌肤的处理。“胎骨”技法是石湾陶艺人明清以降世代相传,逐渐完善的一项技艺,发展成为石湾陶艺的地域特色。明代时期人物陶塑大都全体施釉,那时不太注意脸部细纹的刻画,因而面部也着釉,或白釉,或黑釉,或葱白釉,[6]但釉色往往减弱脸部的立体感及纹理的刻画。明清以后随着陶艺对细节的重视,逐渐发展了胎骨技法,此技法不以釉彩为饰,不仅将陶泥的质感发挥到极致,更突出造型及细节的塑造。“胎骨”技法还运用在动物雕塑上,清代黄炳和黄古珍两位陶艺大师,借用国画中工笔翎毛技法,运用于主体雕塑上,以琢刀代替毛笔,琢出丝丝欲动的羽毛,创造了石湾动物雕塑的胎毛技法[7],采用这种技法塑造的毛发,一丝丝,一缕缕,极具质感。这一技法被石湾陶艺人广泛流传,出现了诸如霍津牛、黄炳鸭、区乾的胎毛鹌鹑、曾良的胎毛狗和鹰等名家及名作,成了石湾陶塑产品的一大特色。(原作者:吴斌)2 当代陶艺地域性现状及分析
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伴随着西风东渐的步伐,西方现当代艺术影响了一部分中国陶艺人。他们的陶艺创作实践着西方陶艺的观念,不再传承本土文化的血脉。当代陶艺领域形成了两个相对独立的阵营:传统陶艺与现代陶艺。“全国陶瓷艺术设计创新评比”更是明显得将其划分为两个参评门类。两种陶艺有着不同的创作目的,虽然传统陶艺脱离了实用,但经济利润的获得仍是支撑传统陶艺创作与生产的动力,而标榜纯艺术的现代陶艺却有着更为远大的理想:展览的出场率或者收藏家的青睐。两种陶艺类型对于地域特征的传承发展也各不相同,即:传统陶艺对于传统的固守与现代陶艺地域性与民族性的缺失。
传统陶瓷艺术经过千年的发展,积累了优秀的技艺与经典的图式,形成了程式化。现在留存的传统陶艺的技法与形式,并不是某一个陶艺家的个人努力的结果,而是靠世世代代的传统陶艺人的师徒传承的结果,是上千年集体智慧的结晶。在传统陶艺创作中技法与形式与历史上的形式往往大同小异,这种现象张道一在文章《传统如流水》中评价说“这是民间艺术的一种常见现象,亦是中国传统艺术的一个总的特点。”程式化是一种文化成熟的体现,代表了文化发展的最高水平,也是这种文化独特身份的标志,但是程式化的沿袭又往往产生自足、保守的惰性。工业大生产以后,工业化生产取代了传统手工艺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用品的主要供给者。艺术的地域性既包含空间,同时也包含着时间的因素,并不是一个静止的概念,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内涵必然变化与更新。伴随着地域内自然条件、人文环境等的变化,陶艺的地域性必将以新的面貌示人,这种更替在农业社会通常是渐进的不为人察觉的方式缓慢演变。但是工业大生产以来,中国的社会改变了延续几千年的农业社会缓慢的发展进程,从自给自足的农业经济快速进入工业社会。中国的传统陶瓷艺术似乎还未适应社会生产方式的突变,并未由于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产生明显的变化。传统陶艺创作在很大程度上都在重复着清代及以前的样式或题材,欠缺跟随时代的创新。
西方现代陶艺观念的推动促进了中国现代陶艺的产生和发展,一时间西方艺术的各种风格、流派都被移植到陶艺领域。当代陶艺作为一种艺术形式纳入全国美展的评选范围,陶艺展览承认了当代陶艺作为纯艺术的“合法地位”。现代陶艺向着西方现代陶艺的目标发展,丧失了民族的身份认同,地域性特征更无从谈起。虽然由于近年中国的国力与世界地位的提升,民族性自我意识的觉醒与自信心增强,对陶艺民族性的回归与复兴成为未来发展的一种趋势,但总体而言,在当代陶艺领域西化的倾向还是相当严重。纵观当代陶艺领域,陶艺作品的地域特色更多地显露出陶艺材质的区别,丧失了地域特色更深层的精神内涵,陶艺民族的、地域的特色衰落。
3 结语
伴随着科技及通讯的发达,人们的生活环境从封闭变得开放,人员的流动及观念的交流成为常态,与此同时具有共同生活习惯与文化的人群范围也在扩大,人们的生活逐渐同质化,方圆百里、一市一省之内的社会不再具有显著的区别,地域的空间范围逐渐指向国家的、民族的。从这个方面来看,国家内陶艺的狭义的地域性特征会随着地域空间范围的扩大而逐渐式微。现代陶艺的产生就是文化全球化对陶瓷艺术产生影响的一个结果,全球化是讨论中国当代陶艺的地域性不能忽视的一个背景。在当代新的经济、文化背景下,陶瓷艺术的地域性特征必将发生变异。在对待外来文化的态度上既不能过于保守拒绝交流,也不能全盘吸收甚至放弃传统文化的积淀与民族精神的张扬。张道一说“传统是流动的水,而不是凝固的冰。”对于传统陶瓷艺术要顺应时代的变化,不要把传统当作凝固的程式化的形式,而是要活化传统,才能使传统艺术跟随时代向前发展。对于现代陶艺则应该找回传统的根基,深深扎根于民族的、地域的生活,才能够获得民族身份的认同,汇入民族艺术的洪流。
Ⅵ 景德镇陶瓷文化旅游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怎么样
简介: 公司原名“景德镇市瓷业公司”,于1964年11月中共江西省委根据周恩来总理等国务院领导批示成立;1968年12月更名为“江西省陶瓷工业公司”。 2016年2月25日,公司名称由“江西省陶瓷工业公司”变更为“景德镇陶瓷文化旅游发展有限责任公司”。
法定代表人:刘子力
成立时间:1991-08-16
注册资本:229900万人民币
工商注册号:360200010000983
企业类型:其他有限责任公司
公司地址:江西省景德镇市珠山区朝阳路299号
Ⅶ 唐山陶瓷的陶瓷文化
唐山陶瓷文化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但与陶瓷文化三种形态的要求相比较,也还存在着 明显不足或欠缺,与国内一些陶瓷城市相比较,还有较大差距,有待于整体水平的提升。
第一, 陶瓷文化产品形态上眼界还不够宽阔,需要进一步放开与扩展?〖HT5”SS 〗
唐山陶瓷文化在产品形态上,主要地还集中在产品的实用功能上,对于产品价值增值功能和审美功能的体现与完成还有比较大的距离。在日用陶瓷产品的装潢上,体现共性的 瓷品多,体现个性的瓷品少,特别是缺乏高水平的能够传世的艺术类瓷品。提高产品形态的 陶瓷文化水平,唐山需要大力提升日用瓷的科技和文化的含量,增加其市场价值;同时,唐 山艺术瓷要以市场为导向,大力提高工艺陶瓷产品的欣赏价值和收藏价值,扩大自己的市场 空间,变展品为商品,成批量地投放到市场上去。当今市场经济体制下,陶瓷文化产品形态 应当完整地具备实用、经济和审美三方面功能,才完备地具有了陶瓷产品文化。
第二, 企业对于陶瓷文化功能的理解和发展,大多还局限于如何实现陶瓷价值和 增加企业经济收益上,而对陶瓷文化如何纳入社会文化整体并为之服务的作用发挥不够。〖 HT5”SS〗
就是说,在陶瓷文化和社会文化之间存在着断裂现象。对于陶瓷企业而言,尤其是对于 陶瓷业的领导人而言,所朝思暮想的不外乎如何提高产品的科技和文化含量,从而增加其价 值,在市场上获得优厚回报。陶瓷企业要通过自身产品的销售及陶瓷环境文化形态的建设, 提升城市整体文化含量和素质,将陶瓷文化与城市文化结合起来,既提高城市文化的整体素 质,又为陶瓷行业及陶瓷企业创造更好的文化的、人文的社会环境。当然,城市陶瓷文化环 境的建造,不能单纯依靠陶瓷企业,作为公共产品,政府也要承担起相当责任。?
第三, 在环境形态陶瓷文化上,无论在社会范围内,还是企业内,都还缺乏陶瓷 城市应该有的陶瓷文化气氛?
地震前的东西缸窑是唐山陶瓷生产最为集中的地区,从而成为唐山市陶瓷氛围最为浓厚 的社区。但随着陶瓷业布局的变化,那里陶瓷文化意味淡漠了,正在逐步成为与其他居民区 区别不大的城市社区。近20年来,唐山城市环境中,陶瓷文化的意味、形象似乎也在淡化。 今天走遍新华道、建设路、文化路等主要街道,游览过纪念碑广场、凤凰山、大城山、南湖 等代表性公园,基本上见不到与陶瓷相关的雕塑、标志、装饰等这是不正常的,改变起来也 并不难。?
第四,唐山人的陶瓷意识走低的趋势,需要扭转,提高唐山人的陶瓷观念, 培养一代陶瓷新人?
由于随着陶瓷工业在整个经济中比重下降,从业人员在职工队伍中所占比重的相 对减少,陶瓷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也有所减弱;由于塑料日用品、外来陶瓷品大量进入,以 及其他廉价装饰品,如前几年风行一时的人造革、化纤地毯等,在人们心目中就造成一种印 象,陶瓷产品已经或正在离开我们而远去;陶瓷行业中多年来经营人才、艺术人才、制作人 才等专业人才出现短缺现象,献身陶瓷事业,代代相传的陶瓷行业传统在逐渐失去。以陶瓷 为家传职业、以继承祖先技艺为荣的传统也在消失。这一切都使得唐山原有的陶瓷文化传统 在淡出人们的视野和生活;再加城市陶瓷文化氛围的淡化,这一些就使得人们的陶瓷意识也 呈现出弱化趋势。这种状况极待改变,否则唐山陶瓷文化就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而 一旦造成断档,恢复起来将十分困难,更不要说再度辉煌。?
对于唐山陶瓷文化的发展,需要另外的题目进行剖析和论述,我在这里,只是简要地提
出几点框架性的建议。首先,唐山陶瓷文化与滦河文化的融合。这包括唐山的传统艺术,民 风民俗、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等,隆达已经将皮影纳入陶瓷装潢艺术,是一个良好开端。?
其次,陶瓷文化一条街的建设。有条件地逐步开发和恢复东西缸窑窑厂、商店等与陶瓷历史 相关的陶瓷建筑、设施等;大力发展附近现有陶瓷企业,使之成为唐山市的陶瓷工业园区, 展现唐山陶瓷历史和现代风貌。再次,广泛开展唐山陶瓷文化研究。唐山陶瓷文化 研究状况不尽人意,主要表现:史料上有关唐山陶瓷业、特别是关于陶瓷文化的记载缺乏; 陶瓷文化载体相对贫乏。1949年,仅唐山市东西缸窑,就有陶瓷企业70家,从业人员达1625 人,规模最大的德顺隆新记职工人数为119人。这些企业的发展推动了唐山陶瓷业的发展, 更为唐山累积了丰富的陶瓷文化资源,并在后来唐山陶瓷业的发展中发挥了巨大作用。扩展 陶瓷文化研究的内涵,既发展现有的陶瓷技术和艺术方面的研究,同时也开展陶瓷人文方面 的研究,挖掘唐山陶瓷文化的人文社会方面的内容。组织力量编写涵盖全部陶瓷发展内涵的 陶瓷发展史;编辑出版唐山陶瓷传世作品集,编辑出版唐山陶瓷人物传记。最后,积极创造 条件,筹划开展唐山工业旅游,其中应当包括陶瓷文化旅游。开发传统陶瓷作坊、陶吧、陶 瓷的生产线、观看工艺美术大师瓷塑现场表演等独特魅力的旅游项目。
Ⅷ 结合材料和所学文化生活的知识,分析应如何走出陶瓷文化发展中面临的窘境
(2)结合材料和所学文化生活的知识,分析应如何走出陶瓷文化发展中面临的窘境(12分)内
①应立足于深厚的景德容镇陶瓷文化土壤,传承民间陶瓷艺术(3分)②要着眼于文化的继承,在继承优秀传统陶艺的基础上,从时代的发展中汲取营养,形成具有景德镇特色的陶瓷艺术。(3分)③要不断学习、借鉴和吸收其他民族优秀的文化成果,博采众长,为我所用,全面了解西方现代陶艺,在融合其他优秀文化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陶艺文化。(3分)④加强对陶瓷文化市场的管理,正确引导。坚持先进陶瓷艺术理论的引导,提升景德镇陶瓷艺术品质。(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