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市旅游促进经济发展
㈠ 广西南宁市内有哪些旅游景点
1、南宁良凤江国家森林公园--
2、南宁南湖之夜景-- 南宁南湖之夜景
3、南宁琅东新城区风光-- 南宁琅东新城区风光
4、南宁嘉和城温泉谷(国家4A级景区)
5、南湖公园
6、南宁夜景--江南旧事
7、南宁扬美古镇
8、花山壁画
9、大明山
10、凤凰湖
11、上林大龙湖
12、广西南宁药用植物园
13、大王滩国家水利风景区
14、王府井 [购物(旁边的7星路也蛮多东西买的..)\饮食(KFC..自助比萨..水果捞[推荐])..\娱乐(文化市场上面那个电玩..)]
15、动物园
16、人民公园
17、各大KTV(推荐百迪乐,大歌星稍微欠一点)
18、步行街[电玩(迪卡乐)]
19、五象 [购物\饮食(KFC)]
20、新梦\旧梦都有购物和饮食(推荐PIZZA HUT)
21、万达一带的 [电影(华纳.红星.实验电影院)\饮食(KFC.MC.商务BIZ)\购物(旁边的百盛、沃尔玛)]
22、航洋国际 [购物(巴黎春天.沃尔玛.广州友谊)/饮食(进去就很多)....]
…………
详细一点的如下:
青秀山风景区位于南宁市区的青秀山风景区是国家AAAA级旅游区,南宁十大景观之一,景区内四季常绿,群峰叠翠,山峦起伏,景区内拥有世界最大的苏铁园,热带雨林大观园、棕榈园、龙象塔、凤凰头等景观,现存古迹和名人文士的题吟颇丰,是游客观光旅游、寻古探幽的好去处。
良凤江国家森林公园是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南宁十大景观之一,由菩提大观园、植物王国、游乐世界三部分组成,拥有目前国内惟一的阴阳合抱菩提树及全国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野战娱乐城"。
扬美古镇是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南宁十大景观之一,位于南宁西南部,有上千年历史。镇里镇外风光秀丽、民风古朴。著名景点有:千年古楼--魁星楼、清代一条街、明清古建筑群、梁列亚故居、龙潭等, "扬美三宝"-梅菜、豆豉和酸菜风味独特。
广西博物馆是一个省级地志性综合博物馆,目前,馆内的基本陈列有广西历史文物陈列、广西革命文物陈列、广西民族民俗展览、"太平天国革命在广西"历史陈列和古代铜鼓陈列等。世界上最大的和最小的铜鼓均收藏于此,是世界上收藏铜鼓最多的博物馆。
广西民族文物苑是广西博物馆民族民俗文物展览、陈列的延伸和扩展。文物苑荟萃了广西壮、瑶、苗、侗等主要少数民族文化之精华,是了解这些民族风土人情和民族文化的窗口。
广西药用植物园是一座融游览、科研、教学和生产于一体的综合性园地,是一个既可游乐休闲又能增长见识的好去处,占地200多万平方米,是我国及东南亚地区最大的药用植物园之一。种有药用植物2100多种,其中有剑叶龙血树、过江龙、含羞草、紫薇等名贵药材。是李时珍《本草纲目》所载的两倍。园内共分为7个药物区:广西特产区、药物疗效区、荫生物区、本土药物区、藤本植物区和药用动物区。
南宁动物园占地40多万平方米,园内起伏的坡丘,迂回的湖泊,蜿蜓的小路,葱翠的竹木,让人仿若置身于大自然之中,其间错落有致地分布着熊猫馆、大象馆、狮虎山、豹子房、河马馆、海豹池、长颈鹿馆、斑马场、蛇馆、鸟舍等式样各异的兽禽馆以及全国最大的鳄鱼养殖基地,拥有170多种近2000头全国乃至世界各地的珍禽异兽,特别值得游人观看的是广西珍稀动物白叶猴、黑叶猴、矮马等。
大明山风景区距离南宁市98公里的大明山海拔1760米,谷幽峰奇,山花烂漫,木丰林茂。其特有的橄榄古林、龙尾飞瀑、朝霞云海,无不如仙如幻,令人流连忘返。山中四季分明,形成了春之岚、夏之瀑、秋之云、冬之雪的美丽景观,被誉为"广西庐山"。
㈡ 南宁市个方面怎么样比如经济发展啊.说旅游啊.环境啊.消费啊请帮忙指点谢谢
南宁市经济发展迟缓,但是靠着东盟,最近几年有崛起势头,环境不错,一年四季,全程绿色,旅游不如去桂林,没什么好看的,消费较低,但是火车站周边的水果店会坑人,缺斤少两,还骗人!
㈢ 如何可以找到南宁市旅游收入老年旅游收入占旅游收入的百分比
哈老李
㈣ 想到广西去旅游,不知广西南宁,北海等地对上海过去的游客有什么限制
现在广西对上海过来的游客,需要重点监控
㈤ 广西南宁的旅游收入为什么会比桂林高
个人认为,现在的游客越来越精明了,桂林虽然是旅游名城,可是消费上我觉得和南宁还是有一定差异,南宁在搞什么东盟啊吸引的是很多国外(如越南、马来西亚)等国家的人,试问这些国外来做生意的人都是有钱人,开销怎么能不大,虽然桂林也有很多西方的外国人,可是西方的外国人偏向于享受生活类型,他们属于自助游,所以他们的花费有很大一部分都是花在吃喝住上面,而且去酒吧花费的话,大家都知道,老外喝酒很多都是一瓶啤酒坐个一晚上,他们并不像中国人这样喝,一打一打的叫。所以在桂林开销是很有限的。
所以我总的归结于开销方面,在桂林没那么多需要开销的地方,而南宁东西太多了,需要开销的地方很多,在南宁同样也是吸引着广西的人口去旅游。
这是正面上的解释,如果报表之类写的是真实的那我只能是上面的解说
不过也有可能报表是不真实的,政府需要夸大来报给大家一个数目并不是很难(就比如你去汽车站买车票,上面印的是什么?工号多少多少,试问你是去哪里打工的么?为什么是工号?),这社会什么假的没有?南宁给出的数字比桂林大,无非就是想扩充名气,提高知名度,让大家看上去觉得这地方旅游指数那么高,自然就想去一下了.
我人现在在省外,很多人对于广西只知道有桂林,却不知道有南宁。其他我不多说了。
对于南宁,如果你是广西的你可以去看看,那边相对广西其他市县来说,东西很多,也都很便宜,但是说到旅游,可能是我孤陋寡闻,暂时没觉得什么地方很值得游。
我本人是桂林的,在南宁也待过很长一段时间,以上是我个人看法。
㈥ 南宁的旅游景区发展与桂林旅游景区发展的对比
桂林景点门票价格也都好虚高。七星公园的门票都要好几十,本地人都舍内不得去。
就算是旅行社订容票都要五十。我的票是在www.guitop.com这个网站上订的,不知道贵不贵
㈦ 南宁市旅游景点有哪些
南宁市旅游景点有哪些吕南宁市的旅游景点是非常多的那里有有一个公园牡丹牡丹花之乡也是非常好的公园里头还有一个嗯世博会也是非常好的世博博览也是非常好的景点
㈧ 南宁市民俗文化旅游发展现状
南宁民俗文化旅游的SWOT分析
【摘 要】 民俗文化作为地区最具特色的文化,是旅游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开发地区民俗文化旅游,打造民俗文化精品,必然会推动旅游产业的发展。本文采用SWOT分析法(优势—劣势―机遇-挑战分析法)分析了南宁发展民俗文化旅游的优劣势、机会以及威胁,从而认识南宁的民俗文化旅游发展现状,明白发展民俗文化旅游对拓展南宁旅游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 南宁;民俗文化;旅游开发;SWOT分析
近年来,随着中国旅游业的发展以及对中国传统民族、民俗文化的重新认识与重视,旅游业迎来一个新的增长点——民俗文化旅游。所谓民俗是指一个民族地区的人们,在文艺、语言、信仰、服饰、饮食、居住、娱乐、节庆、婚恋、生丧、交通以及生产等方面,民间所特有,并广泛流行的爱好、风尚、传统和禁忌。而民俗文化旅游则是指人们以观赏、了解、领略、参与风土人情为主要目的的旅行活动。民俗作为无形文化资源,在现代旅游中的价值正日益展现出来,民俗文化旅游目前已成为最具吸引力的旅游项目之一。
2003年,广西制定了迈向旅游先进省区的发展规划,横县、上林、马山、隆安、宾阳五县划归南宁,南宁市也提出了“把南宁市建设成富有壮民族特色、南国园林化、面向东南亚的区域性国际旅游中心城市”的战略目标。民俗文化作为地区最具特色的文化,是旅游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开发地区民俗文化旅游,打造民俗文化精品,必然会推动旅游产业的发展。因此,有必要加强对南宁民俗旅游资源的了解和分析,加快民俗旅游的产品化,以适应时代的需要。
1 旅游开发优势(S)
1.1 南宁的区位优势
南宁市是广西壮族自治区的首府,处于中国华南、西南和东南亚经济圈的结合部,是环北部湾沿岸的重要经济中心,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和地缘优势。南宁具有“两近两沿”的特点。“两近”:一是近海,距钦州港、防城港、北海港等港口最远的也就204公里;二是近边,距中越边境的东兴市、凭祥市不超过230公里。“两沿”:一是沿线,湘桂、黔桂、黎湛和南昆铁路在南宁交汇,是西南地区重要的铁路枢纽;二是沿江,邕江是西江的支流,而西江又是珠江的干流,西江二期整治工程完工后,1000吨级内河船舶可以从南宁直达港澳。据此,南宁成为广西旅游网络体系的重要核心节点,是广西南部旅游的中心,也是中国连接东盟的重要的陆路接合部,客观上具有南联北引、东西辐射的旅游集散地功能。
1.2 资源优势
南宁具有丰富的、独具特色的民俗旅游资源。例如,顶蛳山贝丘遗址,1997年发掘出一千多件史前人类使用过的生活用具和生产工具,包括石器、骨器、蚌器和当时人类遗弃的水类动物、牛、鹿、象等动物的骨骸,并且在顶蛳山发现了标志人类文明的石锛和杆栏式建筑,以及奇特的屈姿葬葬俗,被评为全国文化内涵丰富的史前人类生活贝丘遗址,被国务院列为全国第五批国家文物保护单位。
上林大明山地区有着丰富的龙母文化资源,流传着别具特色的壮族文化习俗;宾阳的炮龙节、马山的壮族三声部民歌、武鸣的壮族三月三歌圩,都是南宁极富特色的民俗旅游资源;而且借壮族“三月三”歌圩为原型的南宁民歌艺术节以打造新民歌、弘扬民族文化、扩大中外文化交流的办节宗旨,经过几年的发展已成为南宁市的一个城市品牌。扬美古镇始建于宋代,至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是南宁市明清古建筑保留得最为完整的地方,现有二百多处;黄氏家族民居是南宁市清朝建筑物中保护提最完好的一处古建筑群,从中清朝建筑的特点可见一斑,具有较高的人文景观价值。
1.3 市场优势
随着南宁的对外交通条件的改善,境内旅游热潮的兴起,以及中国东盟博览会的影响不断扩大,选择来南宁旅游,体验异质文化的游客与日俱增。南宁作为广西旅游及东南亚跨国旅游集散地的功能地位已逐步显现,以商务、会展、购物为目标的客源市场不断扩大。2006年,南宁市全年接待入境游客超10万人次,接待国内游客超18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在广西率先突破百亿。从南宁稳步增长的游客数量可以看出,发展南宁的民俗旅游是有广阔的市场和客源基础的。
2 旅游开发劣势 (W)
2.1 缺乏旅游精品
南宁的旅游资源中并没有闻名世界的世界文化遗产,虽然旅游产品很多,但缺乏高品位的旅游精品,从市区到周边地区都缺乏稳定的旅游热线,只有市区的青秀山和动物园、郊区的伊岭岩、周边地区的德天瀑布拥有较稳定的客源,而大量的景点远远达不到其旅游阈值。以体验民风民俗的旅游景点来说,景区、景点级别相对偏低,规模较小,景点的文化内涵没有得到充分挖掘,旅游资源缺乏文化内涵,因此没有突出的资源优势和鲜明的个性特色。长期以来,南宁旅游建设投入不足,对景区景点建设投入偏低,配套设施建设滞后,缺乏精品景区,已严重影响到南宁旅游的增长后劲,近两年来南宁入境旅游市场增速缓慢是这一影响的表现。
2.2 整体开发层次低
目前南宁市旅游资源缺乏深层次的开发,尤其是旅游资源的利用流于表面化和随大流,缺乏独特的文化底蕴。旅游业是以特色取胜的产业。根据旅游资源的普查,南宁市拥有众多文化独特的旅游资源,如壮民族风情、顶蛳山贝丘遗址、大明山、扬美古镇等。但这些体现南宁历史文化、民俗风情,而且潜力巨大的旅游资源至今仍没有得到有效的开发。南宁的民俗旅游景点的开发,多处于自然状态,局限于原有的物质载体范围,并且由于产品单一,旅游空间容量小,旅游活动少,游客停留时间短暂。很多旅游产品都是一日或半日游,可参与性的活动不多见。而缺乏可参与性无疑使民俗文化旅游产品的吸引力大大降低了。
顶蛳山贝丘遗址,南宁市惟一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其内涵、意义和科学价值完全可以和西安半坡遗址博物馆,长江下游的河姆渡文化博物馆相媲美。建立起以顶蛳山贝丘遗址为轴心的文化旅游点,对提升南宁市历史文化品位,建设文化南宁,促进南宁文化旅游业的发展,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至今遗址保护总体规划仍未出台,影响了这一旅游景点的深入开发。
又如中山路位于南宁新城区外滩附近,是一条保留最完整、规模最大、最热闹的老街,这里有许多清末、民国时期的古建筑。每一个到南宁来的人要品尝南宁美食,首选就是中山路。命名已有81年的中山路是历史沿袭下来的美食夜市街,不仅南宁人都懂,在全区甚至全国也小有名气。目前中山路夜市依然红火,但骑楼老化、电线线路复杂、食品卫生状况堪忧等问题却困扰着它。
2.3 部分旅游资源可开发性不高
南宁的民俗文化旅游开发不仅要体现壮乡的民族特色,还应在开发中关注南宁城市的历史文化发展过程,凸显城市的文化底蕴。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南宁保存下来的古代建筑、近现代重要史迹、名人故居也不少。如共青团南宁地委旧址(原为清朝右江镇总兵马盛治的祠堂“回春阁”)、中共广西省第二次代表大会旧址、雷沛鸿故居、梁烈亚故居、孔庙、邕江防洪古堤、新会书院、粤东会馆、安徽会馆等等。它们是南宁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也是南宁市城市亮点的一个潜在优势。但作为旅游资源它们分散在南宁的各大街小巷,规模也小,从民俗资源旅游开发可行性来说,其可观性、可娱性和可参与性等条件并不是很充分。它们的零星分布使得彼此之间相对比较孤立,难以开发成具有影响力和竞争力的高品位旅游线路产品,旅游资源和产品的整合提升力度不够强。
3 旅游开发机遇(O)
3.1 大旅游社会气候的形成
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使得它已渗透到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商贸餐饮业、市政基础设施等方方面面。大旅游、大市场、大产业的方向已基本形成。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进入了大众化消费的新阶段。旅游已经从社会时尚发展成为社会生活,旅游支出在社会公众消费支出所占的比例也不断提高,旅游已经成为我国居民的重要生活方式之一。国际民俗文化旅游的快速发展和国内少数民族文化旅游不断升温,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改善,假日不断增多,人们出游去体验异质文化、放松身心的愿望和要求越来越强烈。这些都将为南宁民俗旅游的进一步开发提供机遇。
3.2 政策的重视
近年来,南宁市委、市政府加大了对旅游业发展的力度。为保证“十一五”期间南宁市旅游业的加快发展,南宁市委、市政府已经出台了《关于加快南宁市旅游业发展的决定》、《南宁市加快旅游业发展实施方案》、《关于加快南宁市旅游业发展的若干规定》三个配套文件,在人、财、物和政策上配套支持,优化发展环境,发展大旅游,要把南宁建设成为旅游强市。
为突出“壮乡首府、绿城生态、会展商务”三大旅游主题,重点打造旅游吸引物及以旅游吸引物为核心依托的旅游景区点,形成具有竞争力的拳头旅游产品,南宁市政府提出要深度开发壮乡文化风情旅游产品,重点开发建设广西民族博物馆、广西少数民族生态博物馆、刘三姐剧场、东南亚美食街、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等为代表的民族文化旅游产品,突出地域的文化、饮食、旅游商品特色、展示壮乡民俗风情文化,丰富旅游产品文化内涵。
3.3 区域经济合作的不断加强
随着“一轴两翼”区域合作战略的推进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进程的快速推进,中国——东盟博览会永久落户南宁以及泛珠江三角洲区域经济合作框架的逐步构建,为南宁旅游业的加快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契机。
尤其是从2004年起,中国—东盟博览会每年秋天在南宁举办。中国—东盟博览会是伴随着中国大力推进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发展而产生的一个成果,是连接中国与东盟国家之间关系的一座桥梁,更是中国与东盟国家之间进行经济、社会和文化交往的一个平台。中国—东盟博览会的举办,不仅提升了南宁的知名度,更带动了南宁与东盟区域旅游的发展。2005年南宁入境旅游前10名的客源国中,有4个是东盟国家,越南排在第一位。作为每年举办一次的中国—东盟博览会的举办地南宁市,将发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前沿城市的作用,有条件建设成为面向东盟国家、西南经济圈和华南经济圈的区域性国际化的旅游基地。
4 旅游开发威胁(T)
4.1 周边省市旅游业蓬勃发展,造成南宁客源市场分流
旅游业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的地位确立以后,各地纷纷出台旅游发展规划,挖掘和创造旅游产品。南宁周边省旅游的迅速发展和同类资源的激烈竞争都从一定程度上分散了客流。
旅游业作为新兴产业,市场广阔,长期以来一直被认为是一种投资小、风险低、见效快的产业。然而,由于各地对旅游业发展普遍看好,旅游开发的热情高涨,这就导致了旅游业竞争加剧、旅游业投资风险增大和发展成本提高。尽管南宁的旅游资源有其自身的特点和优势,但总体来讲知名度、产品的规模、质量都有一定的欠缺,在区内外竞争力都不算很强。例如省内的桂林,这几年不仅继续大打“山水甲天下”这张王牌,还大力开发民族民俗旅游资源,拓深桂林的文化内涵,对于南宁在同类资源产品开发方面就形成一种竞争态势。还有云南的西双版纳、石林以及贵州等地的旅游资源与广西又形成省与省之间的竞争。
4.2旅游人才匮乏
旅游业对从业人员的知识和修养都要求比较高。目前南宁市旅游业的从业人员,从旅游管理部门到旅行社,都存在着专业人员数量不足、素质不均的严重隐患,缺乏创新意识和能力。要发展南宁的民俗文化旅游,不仅要求从业人员具备基础的专业知识,还要对广西的历史文化以及南宁本地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有一定的了解。目前,这方面旅游人才是十分匮乏的,它极大地阻碍了南宁民俗文化旅游的发展。另一方面,缺乏战略性旅游策划经营人才,特别是旅游营销行家,使南宁市的旅游营销、旅游线路设计、旅游服务质量难以适应市场的需要。
通过SWOT模式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南宁民俗文化旅游在发展中具有一定的资源优势,主要表现在资源的多样性与独特性保存较好,对南宁旅游业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而劣势主要表现在如何深度开发民俗文化旅游资源,打造旅游精品方面,面临的机会有人们强烈出游的愿望和要求,政府的对旅游业高度重视和引导以及中国—东盟博览会的召开给南宁旅游带来的机遇等;存在的威胁主要有来自省内省外同类旅游产品的竞争以及旅游人才匮乏等。通过比较分析,在大环境下,南宁民俗文化旅游的发展优势大于劣势,机会多于竞争。发展民俗文化旅游是南宁拓展旅游业的一种现实选择。
参考文献
[1]钟敬文.民俗学概论[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8.
[2]邓永进,薛群慧,赵伯乐.民俗风情旅游[M].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1997.
[3]南宁统计年鉴2006[G].南宁:南宁市统计局,2006年9月.
【作者简介】陈瑶(1979-),女,瑶族,广西融安人,民俗学硕士,广西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管理系教师,主要研究方向:民俗与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