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旅发展 » 美国汽车文化与旅游

美国汽车文化与旅游

发布时间: 2020-12-07 13:03:56

1. 论美国和德国汽车文化差异

汽车文化的含义很多,每个品牌都有自己的含义,宗旨,设计理念。专每个国家都有自属己的风格,对汽车的认识也有差异,你比如说日本,美国,欧洲,他们的汽车产品都有自己的特点,么有绝对的错对。各有所长这个就非几句话能说清了。
德国人重理性,而美国人虽然也理性,但是更感性些。
德国人比较稳重,美国人相对散漫。
德国文化中哲学方面,思考方面比较多,深邃。而美国文化显得就像快餐一样,实用而简单。

2. 以美国汽车的外观造型特征为例,谈谈文化对于造型设计观念的潜在影响

美国社会汽车是生活不可分割的部分,而文化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的,所以美国文化对美内国汽车设计相互影容响。这种影既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所以汽车设计也是既有经典也有败笔。以二战结束后的五六十年代为例,二战后美国做为最大的战胜国,全国上下自信心极度膨胀,所以那时美国的设计以大空间,超豪华,不计成本为主,当时有很多毫无意义不实际的设计。如宽大的车体以便后排乘客翘二郎腿,高车顶为的是给戴高顶礼帽的绅士留出头部空间,为满足战后人们的军事情结,在外形设计上大量使用类似战斗机机翼和垂尾的装饰,行成了流行设计,这些都成为美国汽车设计业羞于启齿的败笔。当然也有经典的设计,例如充满力量感的肌肉车造型。总之美国文化对美国汽车设计影响巨大

3. 美国 汽车文化有哪些

这就是美国文化

4. 美国,德国,日本汽车文化的差异作文600字左右

在汽车界,德日都做了很大贡献,都生产过很杰出的车型。我们就不谈历史了,说说当下。
当下在一些领域德国人厉害,比如说赛车,包括F1、房车赛,德国人玩得比日本人强。比如日本丰田过去十多年来先后投入大力量去玩勒芒和F1,结果还是玩不过里头的欧洲厂商(包括德国的宝马、奥迪等)。但是在一些领域,比如说电动车和混合动力领域,日本人目前的技术又领先于德国人。我知道一个故事:戴姆勒集团曾经想和日本丰田购买或交换混合动力技术,德国人开价后丰田拒绝了,给出的回应是“你们低估了混合动力的技术含量”。
具体到某些零部件技术领域,例如变速箱,有人会说德系品牌的变速箱规格、技术高于日系。事实上,多数厂商的变速箱都是与供应商合作开发的,德国和日本都有世界知名的变速箱供应商。在高档车用的多档位自动变速箱方面德国比较占优势,ZF(采埃夫)是知名品牌;而日本厂商在小型车用的经济型自动变速箱上造诣比较高,以Aisin(爱信)为代表。在新类型变速箱技术上,日本厂商对CVT的应用比较积极和广泛,德系厂商这方面比较落后;而德系车厂近年极力应用双离合变速箱,走在了日本车厂的前面(日本的性能车也有用双离合变速箱的,实际上供货商都是博格华纳、Getrag这些欧美企业)。
美国是个汽车社会,汽车产品丰富多样,拥有世界上几乎所有的最先进、最时尚、最上乘的汽车,但美国人不像中国人那样对轿车偏爱有加。你会发现,美国的皮卡市场也是异常火爆,可以占到整个市场20%的份额。美国本土的汽车制造商常常为争夺市场而打得不可开交,新车型和价格调整都异常激烈,不亚于中国汽车市场。

一般住house的美国人都是男女主人一人一辆车,有时还能见到3辆车的,当下很多中产家庭往往是一辆SUV、一辆SEDAN(小轿车),SUV据说是家庭主妇的首选车型---空间够大,接送孩子或购物都很方便。美漂的中国人大多一家一辆车,当然时间长了或者有了孩子很多也都买第二辆,总体来说中国人喜欢经济省油的日本车,我们那排量3.0的美国车耗油量的确挺大的,不过这里几乎找不到2.0以下的车。很多老派美国男人喜欢皮卡,学校的停车场里就有不少。在路上,美国车和日本车几乎霸占了八九成,有时能见大众系列,再就是宝马奔驰沃尔沃了。
美国人,特别是大部分美国男人,从小在汽车文化中耳濡目染长大,一些基本的维修保养都是自己动手。美国女人呢,问过几个老太太,都是16岁就拿了驾照。可能因为汽车早已经成了他们生活里的必需品,美国人购车心态比中国人理智的多,很少有人因为攀比而买车,也不会因为买车而专门吃饭喝酒庆贺一番。

5. 中国和美国的汽车文化有哪些差异

在中国你和中国人谈汽车,在美国你和美国人谈乒乓球一样,这就是差异。

6. 为什么说汽车文化在美国

进入20世纪,在不到50年的时间里,汽车已彻底改变了美国的面貌,迅速流动而不断变化中的专汽车属成了美国的特有形象。加拿大一位哲学家马歇尔•麦克卢汉把美国文化形容为“汽车文化”。他说:“美国是一个坐在汽车上的国家。我们不能想象,没有汽车美国会变成什么样子。”

20世纪以来,美国的汽车厂已出产了3亿辆小汽车、卡车及公共汽车。今日,美国汽车每年行驶的里程总数约相等于前往月球旅程的500万倍。每5人之中即有一人在某方面与汽车直接有关。全美总共有3万名汽车商,10万间汽车修理厂,3500家汽车制造厂。所有这些行业都是靠汽车生存的,总收入每年超过2300亿美元,同时还为社会创造了1200万个以上的工作机会,使全国1/6还多的工人就业。这是人类发明的任何其他工具造成的就业量无法与之比拟的。

7. 中国和美国的汽车文化差别

在中国,汽车除了作为交通工具,在很大程度上,还是身份的象征,所以就版经常有人权打肿脸充胖子也要买一台车,而且车的价格是越高买的人越多。而在美国,汽车基本上就是一个交通工具而已。人们不会为了面子去买台并不适合自己的好车,消费观念非常理性。

8. 我国与美国的汽车文化有何差异

汽车社会的前提是大众可以普遍享受汽车文明。毫无疑问,汽车极大地扩张了人们的生活半径,也改变了社会的产业结构、生产和生活方式。20世纪,汽车创造的社会财富和衍生文化比上一个千年的总和还要多。
进入21世纪,中国这个曾经的“自行车王国”真正迎来了汽车时代,在连续几年近乎井喷的跃进中,和汽车相关的行业都无一例外地迅猛发展起来。汽车驶入寻常百姓家,像服

装、饮食文化一样,在保有量和使用率达到一定程度之后,人们开始追求更深层次的精神需要,汽车文化应运而生,成为21世纪中国的一个新名词。
然而事实上,中国的

汽车消费还停留在汽车社会的初级阶段,此时谈论汽车文化是否过早?中国的汽车文化真的降临了吗?与全球化氛围相对应,中国的汽车文化将如何培育并发展?
经济观察报:说到汽车文化,人们往往会想到通用、福特或者是吉普等企业和品牌的传奇故事,以及美国人对SUV大车的钟情等等,您认为汽车文化所包含的范畴有多大?
梁朝辉:汽车本来是个钢铁的物件,是人给它赋予了一种影响生活方式的生命内涵。反过来这种内涵又作用于人类,拉近了人与车之间的距离,形成消费理念、生活情趣以及审美趋向等文化范畴,亦即汽车文化。
从广义上来讲,汽车文化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汽车本身的,另一方面是汽车折射出来的,比如美国人那种自由、大气的喜好观念。我们知道,二战之后美国的汽车突然大了起来,经历了二战的人们精神上有死里逃生的感觉,思想上要铺张,要今朝有酒今朝醉,在这种心态畸变下诞生了宽大的美国汽车,折射出了二战之后人们那种绝地重生的感觉。此外还有一个原因是,美国地大物博,人们崇尚自由、宽松,V8便是美国汽车文化的一种体现。
林雷:每一种文化都有自己的表现方式和内涵。汽车作为一种划时代的现代工业产品,从诞生那天起,就被赋予了人类的价值观、生活形态、情感需求等,折射出了不同时代、不同人群的审美取向,形成了汽车文化的特有观念。
仍以美国为例,它的汽车文化包含了美国人天生具备的幽默感:驾驶汽车时,别出心裁地把五颜六色的贴纸剪成字母拼在车尾,其中与追尾相关的内容最多:“千万别吻我,那很可怕”、“不要让我们因相撞而相识”、“撞上来吧,我正需要钱”。汽车在这里作为一种文化载体,被充分、广泛地赋予了精神特质,折射出美国人的性格和感情。
经济观察报:汽车文化这个概念属于舶来品,德国、美国、日本等国家各有着不同的汽车文化,我们如何理解其成因及其个性?
林雷:汽车在国外,早已经不是简单的交通工具了,它体现着人的心理轨迹,有着核心的精神隐喻:私人自由的理想诱惑,个人力量无限增长的错觉。你看在美国开巨型SUV甚至开悍马的人,一多半是个子娇小的女性,就知道她们多么希望自己强大和有力了。
源于民众积极参与的意识观念、自由随性的处世态度,国外汽车文化相对中国要轻松得多,更因为长期的历史积淀已具备了丰富深刻的内涵。
汽车文化的具体体现主要是汽车本身所折射出的设计理念,其中所包含的设计元素实际上就是文化元素。美国、德国、日本、韩国的汽车,因为文化元素不一样,其设计的结果便不一样,当这些元素熔铸到汽车上,就表现出不同的文化。
梁朝辉:汽车文化形成的根本原因是历史环境、人类性格,而不同国家的汽车文化有着明显的差异。这期间,文化的历史传承性非常重要。早期的汽车工业造一辆车是非常细腻的工艺过程,在那种手工的琢磨中,历史传承的文化渗透都微妙而绵长。随着工业流水线的出现,汽车工业规模化了,但同时也失去了一些个性和内涵。欧洲车的品牌价值为什么要比日本高呢?像雷克萨斯,一直说自己是非常棒的豪华品牌,但是品牌价值始终没有奔驰和宝马高,因为奔驰和宝马的历史文化传承性更好。
此外,一个成功的汽车品牌是需要年长日久的心血和资金才能打造出来的。欧洲车另一个很好的感觉就是品牌传承性非常高。把一代又一代传承的车型放到一起的时候,你明显就能看出他们积累出的精华都在一条线上。而日本车,花样翻新很快,但可能三代改款之后,你已经认不出这款车了。这就是欧洲与日本汽车文化之间的差别,不同地区对汽车文化的认同是不一样的。
汽车文化最贴切的外延应该是生活方式,欧洲的汽车文化非常典型。法国人是浪漫、不拘束的,所以他们造出的汽车有玻璃面积大等特点;而德国车则如德国人一样,一直保持那种严谨、保守的风格。就是这样形成了鲜明的五彩缤纷的汽车文化世界。
不同的文化理念也直接影响到了用户群的认同,实际上就是人们对生活方式的不同选择,开日本车追求经济、精致,开欧洲车追求品牌、性能——而我喜欢欧洲品牌,喜欢那种内在的、非表面的、相对永恒的东西。
经济观察报:对比国外的汽车文化史,我想中国原生的汽车文化也将会是一个内涵丰富、外延宽广的有机体系。随着近些年汽车井喷似的发展,您认为中国的汽车文化诞生了吗?
林雷:我们说一个地方是否有文化、历史等,主要看这里曾经发生的故事。汽车文化同样如此,汽车历史短的国家,其故事必然就少,文化就会相对淡薄一点,底蕴不足。一个历史悠久的汽车国家,就会有无数个故事:成功案例、失败教训、相关赛事等。而中国的汽车工业真正让人们津津乐道也就是近几年的事情,我们还很难形成拥有丰富深刻内涵的汽车文化。
梁朝辉:汽车可以深刻反映出一个国家工业的发展水平,同时它也是最能反映民族性格特色的产品。比如德国车,真的就能反映出德国人那种追求每一个螺丝钉都完美的较真性格。而日本车绚丽新潮,美国作派大气,美、日、德三辆车摆放在一起,性格迥然的区别一目了然。
没有真正属于自己的车型,中国就谈不上民族独具的汽车文化。现在经常有人批评中国的汽车抄袭,我倒觉得这是一种正常的开始,某个产业刚开始的时候,模仿并不是中国独有的行为。目前中国汽车业还处在学习积累的过程,将来肯定会向健康成熟的方向发展,文化也会伴随着逐渐形成。
经济观察报:目前的行业中出现了一些以汽车文化为卖点的厂家,您如何看待这种行为?
林雷:应该说是纯粹的商业行为。一个品牌的汽车文化在研发生产、营销、服务等全系列活动中都要体现,而如果只用于营销,所谓的汽车文化就成了不能兑现的战术口号。
汽车文化应该有两个过硬的要素:机械概念和设计理念。其中设计成果是非常重要的,它是汽车文化的核心体现。
梁朝辉:应该肯定,打出汽车文化旗号的企业对汽车文化是有很深的理解和渴望的,但是形成一个民族的汽车文化需要整体审美观的建立和对汽车文化正确的认知。
自主品牌是民族汽车文化的一个基础。所以商业炒作是有意义的,通过传播让大家明白什么是文化,什么是内涵,消费者有了这样的需求,更能促使厂家去做。
经济观察报:汽车文化形成和发展的社会空间很大,但是随着汽车保有量的急剧增多,也给社会带来了很多问题,在我国的汽车产业政策中也对汽车进行了很多限制,国家开始进行引导消费,您如何看待汽车产业与汽车文化之间的关系?
林雷:国家政策与汽车文化之间是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关系,有效的政策推动汽车文化的发展,成熟的汽车文化促进汽车国家政策的完善。目前,中国的汽车文化正在慢慢起步,一定程度上还需要政策的良性诱导,比如国家调整油价,逐步放开对小排量车的限制,都有利于形成理性消费观,有利于

节约型社会的建设。
汽车文化的形成,需要有一个稳定的消费环境,它是与汽车相关行业(如信贷、服务等)、社会机制、社会结构等密切关联的,而这些都需要国家政策通过调控去平衡关系,最终达到各方面的统一和谐,为汽车文化的健康形成创建良好的环境条件。

9. 论美国汽车文化与德国汽车文化的差别

汽车文化的含义很多,每个品牌都有自己的含义,宗旨,设计理念。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风格,对汽车的认识也有差异,你比如说日本,美国,欧洲,他们的汽车产品都有自己的特点,么有绝对的错对。各有所长

10. 为什么是美国而不是欧洲诞生了汽车文化

1927年,在美国发生了这样一件事:通用汽车、马克卡车公司、加利福尼亚标准石油公司(即现在的埃克森石油公司)、菲律宾石化、耐火石轮胎和橡胶公司、快速船装配线公司等巨头们组成了一个秘密联盟,其目的就是将美国地面上的其他交通方式清除出去,以实现利润最大化。其最终目标是在100多个城市里破坏铁路、电车等公共交通工具和出行方式,逼美国人民选择汽车生活方式。
为了达到目的,他们不惜大做亏本买卖,先投资设立多个公司,通过这些公司收买城市电车轨道线产权,然后加以破坏,使城市居民陷入只有小汽车和公共汽车的被动选择,随后其又将亏本的公共汽车项目卖给市政当局,使其只能维持给低收入阶层提供公共交通的窘境。直到1955年,在他们共同策划的计划持续了将近30年后,联邦政府的检查官们才找出这些让整个国家城市轨道系统消失的真凶,并将他们告上法庭。不过巨头们应付官司的技巧远远在检查官们之上,最终这帮富豪们虽被判有罪,可限于法律条文的处罚规定,所有罪犯们只被罚款5千美元,每位参加计划的富豪只被罚款1美元。而通过这些富豪们长达近30年的有计划犯罪,美国已彻底变成了“汽车-城市蔓延-高速公路-石油”的复合体,再也不是欧洲那样的公共交通为主的城市格局了。www.okeycar.com

热点内容
微山湖岛旅游攻略 发布:2021-03-16 21:45:18 浏览:387
适合78月份国内旅游的地方 发布:2021-03-16 21:42:27 浏览:6
文化旅游部单位 发布:2021-03-16 21:42:22 浏览:118
深圳周边游推荐免费的 发布:2021-03-16 21:42:18 浏览:696
塑州旅游景点 发布:2021-03-16 21:40:53 浏览:84
道观河风景旅游区发展前景 发布:2021-03-16 21:39:53 浏览:658
旅行社psd 发布:2021-03-16 21:39:03 浏览:174
常州旅游业发展现状 发布:2021-03-16 21:35:14 浏览:330
棋牌在线游戏必去797ag 发布:2021-03-16 21:33:30 浏览:217
有四个旅游团三条路线 发布:2021-03-16 21:33:30 浏览: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