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旅发展 » 新加坡文化旅游

新加坡文化旅游

发布时间: 2020-12-05 03:57:13

㈠ 在新加坡旅游期间,你受到的最大的文化冲击是什么

在新加坡旅游期间,文化上受到最大的冲击就在于新加坡对于宗教的信仰,不同的宗教信仰人士有着不同的风俗习惯。

一、来自五湖四海的新加坡人

新加坡是一个多人种、多民族混合的国度。在这个国家中我们可以看到来自全球五湖四海的人群,新加坡人一贯是诚实、勤奋的,他们待人真诚,在与你交谈的过程中你能感受到他们的真实感。尤其新加坡商人,多是从我国的广州、福建、上海等地过去做生意的,与华人在进行贸易的时候,多数时候他们会用方言与你交谈,增加亲切感。

㈡ 新加坡的风俗文化有哪些

1、语言

新加坡是一个多语言的国家,拥有4种官方语言,即英语,马来语,华语和泰米尔语。基于和马来西亚的历史渊源,《新加坡宪法》明定马来语为新加坡的国语,主要是尊重新加坡原住民所使用的语言。

2、文字

新加坡官方使用与中国大陆一致的简体汉字。但在1969年至1979年间曾短暂拥有自己的汉字简化标准,民间以简体字为主但偶尔也会出现繁体字与简体字混用的现象。新加坡的官方文字为英文。

3、传承

早期离乡背井到新加坡再创家园的移民者将各自的传统文化带入新加坡,各种族之间的交流与融合,不仅创造了今日多民族的和谐社会,也留下了丰富的多元化文化特色。中华文化精髓也深深影响着新加坡的生活形态。


(2)新加坡文化旅游扩展阅读:

新加坡的佛教与道教

新加坡佛教是全国第一大宗教,约占人口的33%。新加坡境内寺庙林立,属于北传佛教的寺院超过一百五十所,南传上座部佛教寺院约有二十余所,当中新加坡双林寺既是新加坡第一座寺。

新加坡道教占了人口的11%,境内合共有大小庙宇300余间。早年南来谋生的华人移民带来了他们的宗教信仰与习俗,潮侨和闽帮所创建的粤海清庙和天福宫还收藏有光绪帝御赐的墨宝。

他们也获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文化遗产保存奖状。 此外四马路观音堂也是新加坡香火最鼎盛的庙宇之一。

㈢ 新加坡的文化习俗

在新加坡,进清真寺要脱鞋。在一些人家里,进屋也要脱鞋。由于过去受英国的影响,新加坡已经西方化。但当地人仍然保留了许多民族的传统习惯,所以,打招呼的方式都各有不同,最通常的是人们见面时握手,对于东方人可以轻轻鞠一躬。
新加坡人接待客人一般是请客人吃午饭或晚饭。和新加坡的印度人或马来人吃饭时,注意不要用左手。到新加坡人家里吃饭,可以带一束鲜花或一盒巧克力作为礼物。谈话时,避谈论政治和宗教。可以谈谈旅行见闻,你所去过的国家以及新加坡的经济成就。
由于新加坡居民中华侨多,人们对色彩想象力很强,一般对红、绿、蓝色很受欢迎,视紫色、黑色为不吉利,黑、白、黄为禁忌色。在商业上反对使用如来佛的形态和侧面像。在标志上,禁止使用宗教词句和象征性标志。喜欢红双喜、大象、蝙蝠图案。数字禁忌4、7、8、13、37和69.
新加坡市位于全国最大的岛——新加坡岛南端,南临新加坡海陕,距赤道仅136.8公里。面积约98平方公里,约占全岛面积的六分之一。人口200多万,约占全国人口83%,其中华人约占四分之三。尽管城市人口密度很高,但并没有拥挤和杂乱之感。相反,却给人一种美丽而整洁的印象。其港口为驰名世界的天然良港,从港口储贮吨位到年吞吐能力均超过荷兰鹿特丹港,为世界第一大港。新加坡樟宜机场是繁忙的国际航空运输中转站。
新加坡独立前,四面野草丛生,蚊蝇遍地。26年后的今天,被誉为“美丽的花园城市”。旅游业十分发达,每年到这里观光的游客达四五百万。在高层建筑物之间,都留有较大的空地布置绿化,设有花架、花坛,并广植花草。因此,市区地面除了柏油马路和铺砖的便道以外,均以花草树木覆盖,可以说做到了“黄土不见天”。新加坡除了园林绿化举世瞩目外,城市环境卫生也很出色,空气清新宜人。市内街道非常清洁,马路上根本看不到垃圾,就连建筑物上也极干净,确是一尘不染。街头严禁乱扔烟头及杂物,乱扔纸屑、烟头罚500新加坡元。随地吐痰的现象根本没有。新加坡政府规定,市民中凡是种花较好的,可以享受减免房租的优待。因此,新加坡人人爱花,家家养花,不但地上种花,连屋顶也栽花,真是一片花的海洋。所以,新加坡还有“花园之国”、“花园之都”、“公园国家”的美誉。
国会议员民选,任期5年。新加坡是一个文明的国家,讲究礼貌已成为他们的行动准则。在新加坡进行贸易谈判时,不要翘二郎腿,否则将破坏成交机会。假如不知不觉把一只脚颠来颠去,以至鞋底朝向了对方,这笔买卖就要告吹了。哪怕是无意中稍微碰了对方一下,也会被认为是不可忍受的。

服饰礼仪
新加坡不同民族的人在穿着上有自己的特点。马来人男子头戴一顶叫“宋谷”的无边帽,上身穿一种无领,袖子宽大的衣服,下身穿长及足踝的纱笼;女子上衣宽大如袍,下穿纱笼。华人妇女多爱穿旗袍。政府部门对其职员的穿着要求较严格,在工作时间不准穿奇装异服。
仪态礼仪
新加坡人举止文明,处处体现着对他人的尊重。他们坐着时,端正规矩,不将双脚分开,如果交叉双脚,只是把一只腿的膝盖直接叠在另一只腿的膝盖上。他们站立时,体态端正,而不把双手放在臀部,因为那是发怒的表现。
相见礼仪
在社交场合,新加坡人与客人相见时,一般都施握手礼。男女之间可以握手,但对男子来说,比较恰当的方式是等妇女先伸出手来,再行握手。马来人则是先用双手互相接触,再把手收回放到自己胸部。
餐饮礼仪
新加坡人的主食多是米饭,有时也吃包子等,但不喜食馒头。马来人用餐一般用手抓取食物,他们在用餐前有洗手的习惯,进餐时必须使用右手。饮茶是当地人的普遍爱好,客人来时,他们常以茶水招待,华人喜欢饮元宝茶,意为财运亨通。
喜丧礼仪
在新加坡人眼中,男婚女嫁是件大事,不论华人还是马来人都很重视。马来人的婚事要经过求亲,送订婚礼物,订立婚约等程序。新加坡的华人讲求孝道,如有老人行将去世,其子孙必须回家中守在床前。丧礼一般都很隆重。
商务礼仪
到新加坡从事商务活动的最佳月份是3月到10月,以避开圣诞节及华人的新年。当地工商界人士多讲英语,见面时要交换名片,名片可以用英文印刷。在会谈中尽可能不要吸烟。新加坡人不喜欢挥霍浪费,宴请对方不要过于讲排场,尤其是在商务活动中,答谢宴会不宜超过主人宴请的水平,以免对方产生其它想法。
旅游礼仪
新加坡公共交通事业较为发达,在旅游期间坐公车十分方便,每个车站都标有明显记号。新加坡是个多民族的国家,商店的分布也有民族特点。如东部地区有个“马来市场”,主要出售马来服装食品。新加坡政府极力阻止付小费,即便是对服务员的额外服务付小费,对方也有可能拒收。

㈣ 新加坡旅游资源的主要特色是什么

1.新加坡有赌场(三所)超级吸引外来游客
2.新加坡临海,海滩建设与开发很全面,风景不错
3.新加坡人种,风情,习俗多元化,集合了亚洲多国风情。所以在新加坡您可以体会到很多风俗,尝到各国美食
4.新加坡交通建设发达,地铁几乎延伸到各个景点,而且公共汽车都不晚点。自助游的旅客可以根据地图,gps,等工具,十分方便地定位。

㈤ 新加坡旅游有什么感受

去了一趟才真正感受它独特的魅力。



高楼生长在森林中,空气弥漫着雨林的味道,街道开辟在嫩绿的草坪里,地铁和公交系统良好且便利,公路交通系统纵横交错、四通八达、设施良好。在环境幽雅、干净、整齐,人口相对密集或集中的邻里社区都配有超市、银行以及货物齐全的市场和食阁。这是一个漂浮着灯海的岛屿,一个独特的花园城市。。。。。


在途中三三两两拍到的花~


(小印度)

新加坡是个文化的大熔炉,让人体验到一种现代化文明与自然和谐共处的舒适感。街上来来往往着形形色色的路人,华人,马来人,印度人,西方人。印象很深的是新加坡人都很友好又有礼貌,不管是接待我们参观学校的工作人员,还是商店餐厅的服务员,甚至是陌生的路人,会用各种亲切的招呼语。如果你向他们寻求帮助,他们即使不会普通话都会很热情地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提供信息给你。且无论是否能帮助你,他们脸上总是洋溢着灿烂的笑容,让我感受愉悦的人文氛围。



在新加坡的五天里,我们除了去高校进行文化交流,自然要游览岛国的著名景点。

首先我们是沿途欣赏了市政厅,高等法院,F1赛道,莱弗士登陆点,亚洲博物馆,维多利亚剧院和音乐厅等。在鱼尾狮身公园,我们不仅亲密接触雄伟的鱼尾狮,还目睹了新加坡的几个地标建筑。

新加坡和平纪念碑~象征新加坡四大种族在二战期间共同挣扎求存的精神,同时也悼念在二次大战日军占领新加坡期间死难的平民。

㈥ 请简要分析新加坡的文化特点及成因

新加坡的文化特点及其成因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语言文化

新加坡是一个多语言的国家,拥有华语、英语、马来语和泰米尔语四种官方语言。官方语言是英语,各民族保留自己的语言;华语、马来语、印度语及泰米尔语。大多数的新加坡华人源自于中国南方,尤其是福建,广东和海南省。

二、文字文化

新加坡官方使用与中国大陆一致的简体汉字。但在1969年至1979年间曾短暂拥有自己的汉字简化标准,民间以简体字为主但偶尔也会出现繁体字与简体字混用的现象。新加坡的官方文字为英文,因此公函、商务往来和其他经济业务性质的书信通常以英语为主。

三、传承文化

早期离乡背井到新加坡再创家园的移民者将各自的传统文化带入新加坡,各种族之间的交流与融合,不仅创造了今日多民族的和谐社会,也留下了丰富的多元化文化特色。

华人,刻苦耐劳的精神底蕴,勤奋实干的创业精神。他们与各族和平相处,积极融入、反馈于当地社会。中华文化精髓也深深影响着新加坡的生活形态。如欢欣多彩的农历新年,或慎终追远的清明节和传统祭祖普渡的中元节。

四、宗教文化

新加坡提倡宗教与族群之间的互相容忍和包容精神,实行宗教自由政策。新加坡佛教是全国第一大宗教,约占人口的33%,新加坡基督教徒(新教和天主教)占总人口的18%,新加坡伊斯兰教教徒占总人口的15%,教徒约有65万人,新加坡印度教的信徒约10万人,占总人口的5%。

有大约30座印度寺庙,大部分以南印度的风格为主,新加坡锡克教教徒合计只有2万余人。锡克教在新加坡有7间锡克庙,比如:中央锡克庙。

(6)新加坡文化旅游扩展阅读

新加坡禁忌事项

1、不能吃口香糖

因为口香糖特别难清理,新加坡禁售、禁食口香糖,甚至禁止携带口香糖,违者会被罚款,严重的可能会被逮捕。

2、严禁在公共场所吸烟

有用黄色油漆划分出来的特定的吸烟区,在禁烟区吸烟是会被罚款的,第一次被发现最高可罚1000。酒吧、舞厅、卡拉OK和夜间场所除外。

3、地铁禁忌

严禁在地铁站和车厢内喝水或吃东西,会被罚款。因为榴莲味道太重,所以严禁携带榴莲进入地铁或者公交车。

4、禁止在机场付小费

新加坡不鼓励小费,机场是完全禁止的,酒店和餐馆的帐单会列出服务费(10%)。

5、不要当面拆礼物

这在新加坡,是不礼貌的行为。

㈦ 新加坡的传统文化

1、节日

节庆活动:新加坡日历上印有公历、中国农历、印历和马来历4种历法,依各种历法有许多节日。在保留各民族传统文化的同时,新加坡政府鼓励人们向新加坡统一民族文化习俗演变。

主要节庆有新年、印度族丰收节、新加坡河木筏大赛、印度族大宝森节、伊斯兰教斋月及开斋节、耶稣受难日、哈芝节、卫塞节、端午节、新加坡美食节、国庆节、中秋节、齐天大圣诞辰、中秋赏灯会、印度族屠妖节、印度族九宵节、九皇爷庆典、印度族盗火节、印度族万灯节、圣诞节等。

2、宗教

新加坡华人多信奉佛教和道教,注重伦理道德,保留着过春节、端午节和中秋节等中华传统节日的习惯。马来族多信仰伊斯兰教,作为宗教禁忌不吃猪肉,不喝含酒精饮料,待人接物多用右手。小孩的头被视为神圣,除长辈和父母外,他人不可触摸。

穆斯林妇女多带头巾。印度族多信仰印度教,许多人是素食者,生活简朴,但对庙宇建筑十分讲究,大部分印度族家庭设有祭坛或祷告室。视牛为神的动物,不吃牛肉,不能赠送以牛皮革制成的礼品。

早期离乡背井到新加坡再创家园的移民者将各自的传统文化带入新加坡,各种族之间的交流与融合,不仅创造了今日多民族的和谐社会,也留下了丰富的多元化文化特色。华人,刻苦耐劳的精神底蕴,勤奋实干的创业精神。他们与各族和平相处,积极融入、反馈于当地社会。

(7)新加坡文化旅游扩展阅读:

新加坡禁忌事项

1、不能吃口香糖

因为口香糖特别难清理,新加坡禁售、禁食口香糖,甚至禁止携带口香糖,违者会被罚款,严重的可能会被逮捕。

2、严禁在公共场所吸烟

有用黄色油漆划分出来的特定的吸烟区,在禁烟区吸烟是会被罚款的,第一次被发现最高可罚1000。酒吧、舞厅、卡拉OK和夜间场所除外。

3、地铁禁忌

严禁在地铁站和车厢内喝水或吃东西,会被罚款。因为榴莲味道太重,所以严禁携带榴莲进入地铁或者公交车。

4、禁止在机场付小费

新加坡不鼓励小费,机场是完全禁止的,酒店和餐馆的帐单会列出服务费(10%)。

5、不要当面拆礼物

这在新加坡,是不礼貌的行为。

㈧ 我想了解一下新加坡的历史与文化

国家简史:传说在远古时代,亚历山大大帝的后裔乌塔马王子在海上航行时,船被暴风雨刮到现在的新加坡岛上,在岛上,王子看到一头怪兽,浑身赤红色,头部的毛黑亮,胸前还有一撮白毛。随行人员告诉王子这是狮子,王子便把这个不知名的小岛称为“新加普拉”,也就是狮子的意思,这个名字一直沿用至今。新加坡古称“单马锡”,18到19世纪是马来西亚柔佛王国的一部分。
19世纪时沦为英国的殖民地,成为英国在亚洲的重要贸易港口和军事要塞。1942到1945年,被日本统治,并沦为日本的直辖殖民地。1956年6月成立自治邦,实行内部自治。1963年9月并入马来西亚。1965年8月9日,在李光耀的带领下,脱离马来西亚正式成立新加坡共和国。
新加坡是一个城市国家,原意为狮城。据马来史籍记载,公元1150年左右,苏门答腊的室利佛逝王国王子(般+木)那乘船到达此岛,看见一头黑兽,当地人告知为狮子,遂有“狮城”之称。
新加坡是梵语“狮城”之谐音,由于当地居民受印度文化影响较深,喜欢用梵语作为地名。而狮子具有勇猛、雄健的特征,故以此作为地名是很自然的事。过去华侨多称其为“息辣”,即马来语“海峡”的意思,也有因其小而将之称为星洲、星岛的。

政治经济

新加坡是英联邦成员国,总统为国家元首,总统和议会共同行使立法权,实行总理内阁制。 新加坡的经济传统上以商业为主,包括转口贸易、加工出口、航运等,是东南亚最大的海港、重要商业城市和转口贸易中心,也是国际金融中心和重要的航空中心。独立后的新加坡经济发展引人瞩目,被称为亚洲四小龙之一。旅游业是新加坡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

民族与宗族:新加坡人口为310万,其中76%是华人,马来人约占15%,其他则是印度人、巴基斯坦人、斯里兰卡的泰米尔族人和西方人。每平方公里达4000多人,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大的国家之一。
英语、华语、马来语、泰米尔语为官方语言,马来语为国语,政府机关使用英语,英语为行政用语,大多数新加坡人都会使用英语和华语。马来人和巴基斯坦人多信奉伊斯兰教,印度人信奉印度教,华人及斯里兰卡人多信奉佛教;此外,还有人信奉基督教。

交通:新加坡是东南亚地区联系欧洲、美洲、大洋洲的航空中心,航线通达54个国家(地区)、127个城市。从中国的北京、广州、厦门、深圳等城市都可直航新加坡。新加坡樟宜国际机场是世界上最繁忙的航空港之一,也是东南亚最大的机场之一。 新加坡交通发达,设施先进,有火车及巴士来往马来西亚、泰国各主要城市。长途巴士总站设在新桥路,每天有数班车通往马来西亚的吉隆坡、关丹、马六甲等。

地铁:地铁是新加坡最为便捷的交通工具。地铁全长67公里,设有42站,分为两线:即从海滨湾通往义顺为南北线,从巴西立通到文礼为东西线。在每个地铁车站里都有标示非常清楚的路线图及使用说明,搭乘地铁前最好先确定车费及地点。南北线以“N”表示,黄色表示北行线,红色表示南行线;东西线以“W”表示,绿色表示东行线,蓝色表示西行线;市中心区以“C”表示。要查看站名只要记住颜色及号码即可。
地铁车站的运作完全自动化,由电脑控制自动售票机、乘客出入闸口等。到自动售票机前投入硬币,同时按下应付车费的按钮,如有余额,机器会自动找钱,并付给车票。地铁车票有时间限制,扣掉搭地铁所需时间外,若在闸门内逗留超过半小时,车票便自动作废,乘客无法再通过电脑闸门,若想出来,须另外补票。地铁运行时间是早6点至晚12点。

节庆活动:新加坡日历上印有公历、中国农历、印历和马来历4种历法,依各种历法有许多节日。在保留各民族传统文化的同时,新加坡政府鼓励人们向新加坡统一民族文化习俗演变。
主要节庆有新年、印度族丰收节、新加坡河木筏大赛、印度族大宝森节、伊斯兰教斋月及开斋节、耶酥受难日、哈芝节、卫塞节、端午节、新加坡美食节、国庆节、中秋节、齐天大圣诞辰、中秋赏灯会、印度族屠妖节、印度族九宵节、九皇爷庆典、印度族盗火节、印度族万灯节、圣诞节等。

饮食:新加坡餐饮汇集了当地的风味和来自世界各地的佳肴,有中国菜、马来菜、泰国菜、印尼菜、印度菜、西餐、快餐等。由于历史的原因,新加坡在饮食方式和习惯方面融合了马来族和华人的烹调特色,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菜是“娘惹食物”。娘惹是指过去居住在新加坡、马六甲及槟榔屿一带的华人女性。就口味而言,娘惹食品是最特别,最精致的传统佳肴之一。
旅游者在餐厅、酒店消费,须付10%的服务费与3%的政府税及1%的观光税,郊区餐厅或小吃店不收服务费和小费,集市小吃摊也不须另付小费。为了大众健康,所有有空调的餐厅一律森止吸烟。

购物:新加坡商品丰富,来自世界各地的货品琳琅满目,从古典精致的东方手工艺品、款式新颖的欧洲高档时装和皮革制品到先进的高新技术电子器材等无所不有。新加坡市场上有特色的商品主要有马来蜡染花布、珠宝、古玩、陶瓷器、玉器、字画等。新加坡的物价水平较高。

货币:货币为新加坡元(S$),1元等于100分。纸币面值有1元、2元、5元、10元、20元、50元、100元、500元、1000元;硬币有1分、5分、10分、20分、50分、100分。

时差:比格林威治时间早8个小时,与北京时间相同。

新闻出版:英文报有《海峡时报》《商业时报》《新报》;华文报有《联合早报》《联合晚报》《新明日报》;马来文报有《每日新闻》;此外还有泰米尔文报《泰米尔日报》。广播电台于1936年开播,1959年1月起以马来语、英语、华语、泰米尔语广播。新加坡广播电台拥有并经营12个国内电台和3个国际电台。新加坡电视机构拥有并经营2个频道,一个播送华文节目,另一个播送英文节目,每天播送24小时。12电视私人公司经营2个频道,一个主要为马来族和印度族人口服务,另一个主要播送体育及文艺节目。1995年有线电视网开通,用户可接收30多个频道、10余个国家的电视节目。1995年开通卫星电视。

外交:立足东南亚国家联盟,将维护东盟团结与合作、推动东盟在地区事务中发挥更大作用放在外交工作的重要地位;面向亚洲,注重发展与亚洲国家特别是中、日、韩、印度等国的合作关系;奉行“大国平衡”政策,积极开展经济外交。

与中国关系:1980年6月14日,中国政府和新加坡新加坡政府关于互设商务代表处协议在北京签字,次年9月两国商务代表处正式开馆。1990年10月3日,中新两国建交。

与马来西亚的水纠纷
自1965年新加坡脱离马来西亚独立以来,新加坡的淡水都依靠独立时的条约由马来西亚供应,当时商定的淡水出口价是每4540升3仙(约合0.01美元)而到现在,价格都没有变动过,马来西亚认为这个价格低到无法接受,要求修改条约,新加坡以条约中并没有规定在2060年条约到期前马来西亚可以修改价格。就该问题两国不断发生严重的摩擦和争吵。新加坡认为马来西亚有可能在2060前撕毁条约或在2060年以后的供水条约会非常苛刻,于是新加坡视马来西亚为自己最大的威胁,一旦前述成为事实,新加坡将迅速占领马来西亚的蓄水地区——柔弗州,然后顶住马来西亚的反击,完全占领水源地,一劳永逸的解决水问题。

㈨ 新加坡的文化产业有哪些

新加坡主要文化产业概况

(一)演出展览业

在过去的 10 年里,新加坡的艺术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2000 年政府《文艺复兴城市报告》提出将新加坡建设成世界级文化城市,决定在未来 5 年内增拨 5000 万新币,使艺术团体和公司有更多的资源发展艺术精品,提高艺术专业水平。 1993 年与表演艺术有关的演出总数为 1915 场, 2003 年增加到 4654 场,增长 143 %。售票演出由 1993 年的 1609 场增加到 2003 年的 2437 场,增长 52 %。视觉艺术展览由 1993 年的 150 起增加到 2003 年的 537 起,增长 258 %,累计展览天数由 1441 天增加到 11380 天。据 2003 年统计,新加坡共有 247 个艺术团体、 302 个艺术公司。

(二)媒体业

新加坡政府希望把新加坡发展成为亚太地区主要媒体中心之一,在媒体发展方面形成自己的优势。近几年,新加坡在媒体发展方面采取了几个重大的措施,进一步推动媒体业的发展。 1995 年引进付费电视。 2000 年,政府通过政策允许两大媒体集团———新加坡报业控股和新传媒集团互相进入对方的业务领域,同时进军互联网业务,新加坡媒体开始进入全面竞争阶段。在此之前,新加坡报业和广播电视业分别由新加坡报业控股和新传媒集团控制。 2002 年,新加坡政府推出“媒体 21 ”计划,进入全面打造世界媒体城阶段。 2003 年 7 月,新加坡政府在“媒体 21 ”论坛上宣布将在未来 5 年内投资 1 亿新元,致力于出口新加坡制造的媒体产品,培养高素质媒体人才,发展数字媒体及扩展海外市场。 2004 年 7 月,新加坡争取到美国卢卡斯电影公司 (LUCASFILM) 在新加坡成立数码动画工作室。这将推动新加坡媒体业的发展,为新加坡创意人才走向国际舞台提供新的平台,有助于新加坡从信息经济转型为创新经济。

从 1990 年至 2000 年,新加坡媒体业年增长率为 7.7 %。新加坡政府计划媒体业产值到 2012 年能够占到 GDP 的 3 %,从业人员增加到 5 万人。

电视广播方面:新加坡拥有 2 家免费电视公司,提供 7 个电视频道; 5 个免费广播电台,提供 18 个电台频道。免费广播机构包括:新传媒电视私人有限公司、新加坡报业控股报业传讯、新传媒广播、新加坡联盟传讯私人有限公司、新加坡武装部队电台、国家艺术理事会、英国广播公司世界服务 (BBC WORLD) 。在新加坡经营的国际卫星广播公司有 AXN 、 BBC 、 CNBC 亚洲、亚洲探索频道、 ESPN 体育台、 HBO 亚洲电影、亚洲 MTV 和迪斯尼国际电视。付费电视由新加坡星和电视电缆公司独家经营。截止到 2003 年,新加坡付费电视用户为 38 万户。

报纸方面:新加坡有 10 份日报,其中英文报纸 5 份,华文报 3 份及马来文报纸《每日新闻》和淡米尔文报纸《淡米尔日报》。 10 份报纸中除《今日报》是由新传媒报业出版,其他报纸都属于新加坡报业控股集团。 2002 年日报发行量 153 万份,英文报发行量最大约 103 万份,华文报约 43 万份,马来文报约 6 万份、淡米尔文报约 1 万份。

电影方面: 1998 年新加坡电影委员会成立,以种子基金扶持新加坡电影业发展,培养新加坡在电影制作、生产方面的人才。新加坡的电影主要靠进口。 2000 年至 2002 年,新加坡每年进口的影片数量分别为 950 部、 832 部和 928 部。新加坡本地制作的电影数量极少, 1995 年新加坡本地仅生产出 l 部影片, 2002 年生产 5 部电影,根本满足不了人们的需要。本地影片制作成本不高,最高达 250 万美元,最低的一部只有 3 万美元。本地最卖座的影片是新加坡导演梁志强执导的《小孩不笨》。该片制作成本只有 100 万新元,票房达 380 万新元。目前新加坡共有 5 个主要院线,共 147 家电影院,可容纳 3.8 万人。 2003 年电影观众上座率达 1460 万人次。

(三)艺术培训

新加坡政府认为创意产业将在未来社会的发展中发挥重要的作用。为使新加坡在未来经济中更具竞争力,新加坡政府认为有必要培养具有技术技能和创新思维的人才。 2002 年,初级学院 ( 相当于我国的高中 ) 和初中教育审查委员会建议政府有必要建立体育、数学、科学和艺术专科学校。随后,“再造新加坡委员会”也建议政府设立中等教育水平的艺术学校。

目前,新加坡高等教育中设有艺术及与艺术有关的课程。新加坡国立大学设有杨秀桃音乐学院并设置戏剧、建筑和工业设计等学位课程;南洋理工大学设有大众传媒学位课程。此外,一些理工学院和艺术学院也设有与艺术、设计和媒体有关的文凭课程。私立的南洋艺术学院和拉萨尔——新航艺术学院也设有与艺术有关的课程。对比高等教育,中等教育似乎并没有为那些早期对艺术感兴趣或显露艺术天分的孩子提供进一步发展的途径。对艺术感兴趣的孩子可以在初中和高中阶段选择学习艺术课程并作为会考科目,但大多数学校在艺术教育方面存在师资力量不足等问题;“艺术与音乐精选课程”也仅限于特选中学和几所初级学院。因此,一些有天分的学生在这一阶段的发展受到影响。

热点内容
微山湖岛旅游攻略 发布:2021-03-16 21:45:18 浏览:387
适合78月份国内旅游的地方 发布:2021-03-16 21:42:27 浏览:6
文化旅游部单位 发布:2021-03-16 21:42:22 浏览:118
深圳周边游推荐免费的 发布:2021-03-16 21:42:18 浏览:696
塑州旅游景点 发布:2021-03-16 21:40:53 浏览:84
道观河风景旅游区发展前景 发布:2021-03-16 21:39:53 浏览:658
旅行社psd 发布:2021-03-16 21:39:03 浏览:174
常州旅游业发展现状 发布:2021-03-16 21:35:14 浏览:330
棋牌在线游戏必去797ag 发布:2021-03-16 21:33:30 浏览:217
有四个旅游团三条路线 发布:2021-03-16 21:33:30 浏览: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