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旅发展 » 旅游业是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旅游业是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发布时间: 2020-12-04 21:28:07

A. 旅游业成为中国经济增长新引擎了吗

目前,中国旅游业经济效益大幅提升,成为中国经济增长新引擎。去年旅游业综合贡献8.77万亿元,对国民经济的综合贡献达11.04%,对住宿、餐饮、民航、铁路客运业的贡献超过80%,旅游直接就业2825万人,旅游直接和间接就业8000万人,对社会就业综合贡献达10.28%。截至去年底,全国已有144支旅游产业投资基金,总规模超过8000亿元。去年全国旅游投资达1.5万亿元,同比增长16%。

中国连续多年保持世界第一大出境旅游客源国和全球第四大入境旅游接待国地位。2017年国内旅游市场为50亿人次,比2012年增长69.12%,年均增长11.08%。2017年入境旅游人数为1.39亿人次,比2012年增长5%,年均增长1%;其中外国人为2910万人次,比2012年增长7%,年均增长1.4%。2017年出境旅游市场为1.29亿人次,比2012年增长了4580多万人次,按可比口径年均增长9.17%。

B. 中国在2020年经济发展的前景展望以及有哪些短板

1、生态文明建设抄就是袭突出短板。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突出的短板主要在民生领域,发展不全面的问题很大程度上也表现在不同社会群体民生保障方面。农村贫困人口脱贫是最突出的短板。

2、贫富差距

努力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一项重要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强调的不仅是‘小康’,而且更重要的也是更难做到的是‘全面’”。

(2)旅游业是经济发展的新引擎扩展阅读:

2020年,我国消费升级的趋势将继续强化,主要体现在两方面:

一是居民消费仍将保持平稳增长。

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快速增长,年均增速达到15%。在各项消费政策“组合拳”的刺激下,预计2020年我国消费将保持平稳增长。

二是消费对经济增长的驱动作用继续强化。

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情况下,政府更加重视发挥消费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拉动作用。消费升级过程推动各种资源要素汇聚融入实体经济,促进存量资源进一步优化配置、优质增量资源进一步扩充,可以靶向破解实体经济发展难题,熨平经济结构调整升级带来的影响。

C. 旅游业已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引擎了吗

据报道,日前举行的全国旅游工作会上相关负责人表示,中国旅游业作为对国民经济、社会就业综合贡献均超过10%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将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向优质发展阶段。

2017年中国人均出游已达3.7次,旅游成为衡量现代生活水平的重要指标,成为人民幸福生活的刚需,每年近50亿人次的旅游市场,成为传承中华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国民素质、促进社会进步的重要渠道。

希望旅游业可以持续促进中国经济的发展!

D. 绿色低碳旅游理念对旅游业有什么影响

经济发展新常态 为旅游业提出的要求是:
一、从消费需求看,过去我国消费具有明显的模仿型排浪式特征,现在模仿型排浪式消费阶段基本结束,个性化、多样化消费渐成主流,保证产品质量安全、通过创新供给激活需求的重要性显著上升,必须采取正确的消费政策,释放消费潜力,使消费继续在推动经济发展中发挥基础作用。
对旅游业而言,我国旅游消费需求已出现大众化与家庭化、个性化与多样化、散客化与自助化、休闲化与体验化、品质化与高端化的发展趋势,总体市场空间很大。
二、从投资需求看,经历了30多年高强度大规模开发建设后,传统产业相对饱和,但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和一些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商业模式的投资机会大量涌现,对创新投融资方式提出了新要求,必须善于把握投资方向,消除投资障碍,使投资继续对经济发展发挥关键作用。
对旅游业而言,旅游投资是我国投资结构调整优化的重要方向。旅游投资也亟须转型。需要从调整优化旅游供给结构着眼,从旅游产品升级入手,创新旅游投资方式,创意开发旅游新业态新产品,以适应乃至引领旅游消费需求;需要克服所有制歧视,消除旅游投资障碍,降低旅游投资门槛,推动旅游投资向社会资本全面开放;需要警惕与防止旅游投资的异化,避免因片面强调上大项目,而使旅游投资变成房地产的障眼法。
三、从出口和国际收支看,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前国际市场空间扩张很快,出口成为拉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动能,现在全球总需求不振,我国低成本比较优势也发生了转化,同时我国出口竞争优势依然存在,高水平引进来、大规模走出去正在同步发生,必须加紧培育新的比较优势,使出口继续对经济发展发挥支撑作用。
对旅游业而言,随着国民收入持续增长,人民币持续增值,出境旅游市场还将持续扩大。同时,中国企业境外旅游投资也开始发展。尽管出境旅游对于国际旅游市场以及国际经济发展是一个积极贡献,但对国家而言,入境旅游不仅具有经济意义,在促进国际交流合作,展示中国文化软实力,增进世界对中国的了解,提升中国影响力等方面也具有积极意义。因此,拓展入境旅游市场仍然应是今后旅游工作重点,需要加大中国旅游品牌的国际宣传推广,进一步提升中国旅游影响力,并不断创新推出新的入境旅游产品,创新国际营销内容与方式,提升国际营销的针对性与实效性。
四、从生产能力和产业组织方式看,过去供给不足是长期困扰我们的一个主要矛盾,现在传统产业供给能力大幅超出需求,产业结构必须优化升级,企业兼并重组、生产相对集中不可避免,新兴产业、服务业、小微企业作用更加凸显,生产小型化、智能化、专业化将成为产业组织新特征。
对旅游业而言,随着旅游消费的升级换代,互联网等新技术的融入,旅游业转型升级已成为发展趋势,旅游供给将不断适应和满足旅游消费需求。旅游企业作为旅游供给的生产者与提供者,需要不断调整优化旅游供给结构,并通过创新引领旅游消费风尚。融合发展是旅游业转型升级的主要路径,也是旅游业发展的内在规律。融合发展不仅是旅游业内相关要素的融合,还包括跨业跨界的融合;不仅是旅游业发展的自身需要,也为其它传统行业的转型升级提供新的市场、新的业态、新的路径、新的机遇。互联网等新技术的应用是旅游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标志,不仅会创新产生许多旅游新业态,也会改变传统旅游企业组织形态和经营形态。不同所有制不同业态的旅游资产将进一步整合,大型旅游集团将进一步发展,并充分发挥促进旅游业发展的龙头带动作用,实现智能化、专业化、品质化、特色化是旅游企业今后的发展方向。
五、从生产要素相对优势看,过去劳动力成本低是最大优势,引进技术和管理就能迅速变成生产力,现在人口老龄化日趋发展,农业富余劳动力减少,要素的规模驱动力减弱,经济增长将更多依靠人力资本质量和技术进步,必须让创新成为驱动发展新引擎。
对旅游业而言,旅游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由于行业市场化程度高,价格竞争激烈,行业地位不高,收入水平相对较低,从业人员流动性大,旅游人才难培养易流失,影响旅游企业效益。随着劳动力结构变化和市场需求的升级,低人力成本下的低价格竞争模式将难以为继,创新将成为旅游业发展的驱动力。创新需要人才的支撑,旅游人才不足将成为旅游业发展的制约瓶颈。必须在旅游人才教育培训这个基础性工作上有创新性突破,依靠人力资本质量的提高,提升旅游业发展效益,实现旅游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六、从市场竞争特点看,过去主要是数量扩张和价格竞争,现在正逐步转向质量型、差异化为主的竞争,统一全国市场、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是经济发展的内生性要求,必须深化改革开放,加快形成统一透明、有序规范的市场环境。
对旅游业而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旅游业一直走在市场前列,总体上没有特殊的政策倾斜,通过数量扩张和低价竞争发展迅速。但随着旅游消费升级换代,旅游业传统发展模式难以为继,政策倾斜更不可能,必须深化改革,走品牌化、品质化、差异化的竞争之路,才能更好地生存与发展。旅游业深化改革,要在破除行业分割与部门分割上有突破,消除旅游业发展的体制障碍与市场障碍。要构建旅游要素市场交易机制,推动旅游投融资体制改革创新,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形成统一透明、有序规范的市场环境。要充分考虑旅游业发展的特殊性,积极推动旅游业统筹机制体制创新,改变旅游部门单一、弱势的管理格局与旅游市场新格局和旅游产业新要求极不相称的状态,为我国旅游业发展创造良好的体制机制环境。
七、从资源环境约束看,过去能源资源和生态环境空间相对较大,现在环境承载能力已经达到或接近上限,必须顺应人民群众对良好生态环境的期待,推动形成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新方式。
对旅游业而言,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旅游消费者的根本需求,资源的永续利用是旅游业发展的内生规律。旅游业发展初期的一些破坏性开发现象,根本违背了旅游业发展的客观要求。经济新常态下的旅游业,必须始终坚持可持续发展、长远发展的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与旅游业发展结合起来,避免急功近利,充分发挥内在优势,顺应旅游市场需求,积极发展生态旅游、绿色旅游、低碳旅游、循环经济,更加严格地保护生态环境,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八、从经济风险积累和化解看,伴随着经济增速下调,各类隐性风险逐步显性化,风险总体可控,但化解以高杠杆和泡沫化为主要特征的各类风险将持续一段时间,必须标本兼治、对症下药,建立健全化解各类风险的体制机制。
对旅游业而言,旅游业的风险尽管没有其它供给过剩行业那么明显,但旅游业是依赖型行业,也是脆弱性行业,波及性风险、关联性风险不可轻视。比如,旅游地产受房地产泡沫影响形成烂尾,以及其中的旅游项目造成荒废;早期开发的景区游客减少,又缺乏持续投入无法提升,造成恶性循环可能最终关门;雾霾等生态危机对入境旅游市场的消极影响,并可能影响到区域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突发的安全事件、自然灾害等短期危机对区域旅游经济造成影响,等等风险,需要未雨绸缪及早谋划,和其它行业一起综合化解。
九、从资源配置模式和宏观调控方式看,全面刺激政策的边际效果明显递减,既要全面化解产能过剩,也要通过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探索未来产业发展方向,必须全面把握总供求关系新变化,科学进行宏观调控。
对旅游业而言,我国旅游业目前总体上是资源依托型和市场依托型行业,既有粗放化同质化产品供给过剩,也有品牌优质产品供给不足,需要加快转型升级。在经济新常态下,在旅游市场总体扩张环境下,旅游业发展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提升存量与优化增量并重,通过市场手段推动旅游业转型升级;另一方面,也要充分发挥政府的统筹协调作用,科学进行宏观调控,强化监管与提升服务相结合,创新促进旅游发展的制度设计,为旅游业发展创造更加公平与宽松的环境。

E. 铁路出游将会成为旅游发展的新引擎吗

近日有媒体报道称铁路出游将会成为旅游发展的新引擎。

在世界范围内,中国铁路的快速发展受到广泛认可,铁路网络不仅改变着人们的出行和生活方式,也体现着强大的国家实力与担当,未来将有更多中国游客通过铁路出游的方式,游览世界各地的不同风光。

专家表示,在国内旅游产业快速发展的当下,铁路出游必将成为新的发展引擎,推动中国旅游经济迈入新的阶段。

F. 樟州市连城旅游

日前,央视CCTV-4国际中文频道《走遍中国》栏目播出连城特辑《青山绿水黑丫头》,这已是2014年央视第六次播放与连城旅游有关的专题节目。在央视的频频露脸,使得连城“城在景中、景在城中、山水呼应、城景交融”的地方特色得到全面展示,让连城向国际山水旅游城市的目标又迈进了一步。
随着连城旅游知名度和影响力的飞速提升,如今,连城旅游已经成为我市旅游经济的新引擎,拉动着连城县域经济快速发展,辐射周边地区联动发展。连城县也成为了新的入闽入岩客源市场,成为“清新福建”新的旅游目的地。
大市场催生大旅游
连城县位于闽粤赣三省结合部。境内的龙岩冠豸山机场是福建省五大机场之一,是闽西唯一的机场。冠豸山机场距离冠豸山景区3.5公里,可以辐射龙岩、三明,江西赣州、瑞金以及广东梅州等地所有景区景点。
不仅仅是自然风光得天独厚,连城的区位优势也在近几年交通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中逐渐显现。据了解,连城飞往杭州和连城飞往深圳的飞机航线航班有望于近期内开通。此外,赣龙动车预计将于今年年底开通,届时,连城将更加“四通八达”,延揽五湖四海的宾客。
现如今,以机场、铁路、高速公路为主体的现代立体交通网络日臻完善,使得连城旅游面对的是一个更加广阔的市场,冠豸山生态旅游示范区项目建成后,将为我省增加一个新的入闽旅游新市场,推动连城加快成为闽粤赣边的客源集散地。在上月举行的市委务虚会上,连城县提出,2015年,该县还将进一步强化旅游区域协作和电子商务营销,力争今年全县旅游接待人数和旅游总收入均增长25%以上。
大旅游辐射大产业
12月21日,首届中国名鸭——连城白鹜鸭美食养生烹饪大赛在美丽的冠豸山下隆重举办。来自当地美食协会及福州、厦门、龙岩分会的43位大厨在这里亮出绝活、各显身手。这是连城旅游与连城美食的又一次绝佳携手。而日前,国家旅游局官网发布了《2014年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示范点认定名单公示》,在所列名单中,连城县成功入选“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旅游产业在众多的产业中无疑是个“达者”,它连接着的上下游产业,遍布一、二、三产。入莲游客的大幅增长,带动了包括交通、住宿、餐饮、购物、娱乐以及医疗、保险、邮电、通信等相关产业,还可以辐射带动连城的传统优势产业——农业和农产品生产加工产业。
目前,连城县拥有连城红心地瓜、连城白鸭、连城兰花、连城红衣花生、冠豸山铁皮石斛等一系列独具特色的现代农业产品。大量外地游客的涌入,给连城的特色产品销售带来更大的市场空间。特别是现代农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延长了现代农业的产业链条,提高了各类农产品的附加值,带动广大农民增收致富。2014年连城全县地瓜种植面积达8.39万亩,产量10万吨,产值2.85亿元;白鸭出栏340羽,产值6.2亿元;铁皮石斛种植面积达2000多亩;兰花种植面积3000多亩。
大产业推动大发展
在连城县委县政府的发展规划中,旅游产业与光电新材料、现代农业一道成为该县三大主导产业。当地决策者深知,连城旅游的快速发展,必将形成新的旅游经济发展带,拉动县域经济快速发展。
1月4日,记者从该县旅游局获悉一组数据:2014年,连城全县累计接待游客499.5万人次,同比增长25.5%,占全市旅游接待游客总人数的23.1%,比2013年提高了1.1个百分点;旅游收入24.3亿元,同比增长26.7%。与此同时,连城游客过夜率大幅提升,该县四大星级酒店平均入住率近6成,逆势上扬,同比增长6.4%。连城旅游的发展从中可窥见一斑。
奋蹄蓝天下,一骑绝尘中。连城旅游的后发优势愈加明显,连城冠豸山、培田古村落等景区将融合古田会址、永定土楼、漳平九鹏溪等一系列闽西地区的优质旅游产品,成为我省新的旅游目的地。与厦门、漳州、泉州、三明等地区连成一体,抱团营销、联动发展,更促进了我市,乃至全省旅游大格局的构建。
连城旅游目前发展态势也引起了省、市高度关注,据了解,目前已通过省旅游局、省财政厅专家组评审,获得省财政旅游专项补助资金3000万元,将为连城全面推进旅游产业又好又快发展注入一股强劲动力。

热点内容
微山湖岛旅游攻略 发布:2021-03-16 21:45:18 浏览:387
适合78月份国内旅游的地方 发布:2021-03-16 21:42:27 浏览:6
文化旅游部单位 发布:2021-03-16 21:42:22 浏览:118
深圳周边游推荐免费的 发布:2021-03-16 21:42:18 浏览:696
塑州旅游景点 发布:2021-03-16 21:40:53 浏览:84
道观河风景旅游区发展前景 发布:2021-03-16 21:39:53 浏览:658
旅行社psd 发布:2021-03-16 21:39:03 浏览:174
常州旅游业发展现状 发布:2021-03-16 21:35:14 浏览:330
棋牌在线游戏必去797ag 发布:2021-03-16 21:33:30 浏览:217
有四个旅游团三条路线 发布:2021-03-16 21:33:30 浏览: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