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文化民间艺术
A. 举例说明少数民族民俗艺术在文化旅游中的作用
旅游不是有很多 民族艺术展览、民族艺术表演、民艺术特产纪念品之类的吗。。。很多
B. 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濒危性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个普遍特征,有效地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和开发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最好传承。目前非物质文化遗产门类主要包括民间文学、曲艺、杂技、戏剧、美术、舞蹈、音乐、民俗、医药、手工技艺等。这些以民间艺术、民俗文化、民间技艺形式存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经济相对落后地区保护相对充分,但随着经济的发展,正在逐渐远离人们的生活。如何让经济发展带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以及如何让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性开发带动经济的发展,笔者认为这些都是非常值得注意的话题。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开发应作为文化产业发展的一部分。民间艺术是所有文艺形式的创作源泉,以民间艺术为素材,用世界的通用语言去表现,可以创作出电影、小说、漫画、音乐、舞蹈、美术等能够创造价值的艺术产品。由于互联网技术的普及,信息的传播速度加快,原来在不发达地区被人遗忘的民间艺术可以通过现代的科技手段进行传播,使古老的艺术得到新生。现代的流行艺术追根溯源都是从原始艺术发展而来,而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民间艺术只是因为传承手段古老,社会环境又不断变化,而导致逐渐失传。因此,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成为文化产品,使它进入商品流通领域,也会是很好的保护开发。有经济的保障,非物质文化遗产就能够得以传承。要么国家出资保护,由专人继承,保护人文活化石;要么这些传人从所继承的文化遗产中获得生存的保障。在这样的前提下,非物质文化遗产才不会消亡。但是完全靠国家出资保护肯定是不现实的,因此只有靠这些传人的自力更生以及各类社会力量共同支持,尤其是需要文化企业的支持。这个工作需要地方政府和相关专家共同协作,从信息、市场渠道、资金等方面予以支持,它对于发展地方文化经济也是非常有益的。要结合文化产业、创意产业,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可利用元素应用到文化产品的开发上。其实很多地方已经不自觉地这样做了,像梁祝传说已经有多种艺术形式,包括地方戏曲、电影、电视剧等,地方政府还借此开发旅游项目。笔者建议,将戏曲、曲艺、音乐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运用现代化技术手段制作成原汁原味的音像制品进行保护,同时用年轻人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进行宣传推广。这里要强调的是保护性开发,既要能保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原貌,又能够使之得到很好的传播与继承。
民俗文化的保护与开发主要靠政府扶持。民俗文化是民族文化的一部分,最贴近大众生活,最富有生活情趣,具有纪念和象征意义,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等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民俗文化具有民族性、地域性,与旅游业发展密不可分。前些年旅游业大搞民俗文化村,曾经火爆一时,但是新鲜感过后,便又回归沉寂。民俗不是简单的模仿,而是一种习惯,民俗村具有很好的展示效果,但是没有起到传承作用。模仿只能兴盛一时,关键是要深度发掘民俗的文化内涵,并开发相关独特的旅游文化产品。这一点旅游业做得还很不够。2008年奥运会、2010年世博会是中国向世界展示的绝好机会,充分研究民俗文化,开发民俗旅游产品,将是文化企业关注的课题。
民间手工艺的继承及生产工艺的发展和社会需求的变化紧密相关。部分手工艺随着时代的发展注定消亡,这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除了详尽记录影像资料外,还要让一部分青少年把它们作为兴趣爱好进行传承,而不是作为生存技能进行学习。
总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需要政府作为主导,各种社会力量进行协作才有可能实现,仅仅靠专家学者远远不够。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应该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对即将失传的,由专家学者尽快进行音像资料的记录整理,保存完善的资料;对于还有一定生命力的,则需要全社会配合尽快地进行保护性开发。
C. 湛江最有特色的十大旅游民间艺术是什么
一、人龙舞
人龙舞是一种大型广场舞蹈。该舞盛行于东海岛的东山镇。东山镇位于该岛的中部,历来是军事要地。每年农历八月十五,全镇东、西两街的“人龙舞”就会倾情连续演出三个晚上,吸引着岛内、岛外的群众前来观赏。人龙舞起源于明末清初。当时,福王朱由嵩带领他的余部南撤,准备到海南建立反清复明基地。相传八月十五走到该地。当地乡绅为了让士兵能够过好中秋,就把流传于孩子中间的一种杂耍组织起来进行表演。从这个时候开始,人龙舞开始逐步定型,一直发展到今天这个样子。人龙舞盛行于清乾隆、嘉庆年间。清雍正十年,雷州守备师移驻东山圩,改名为东山水师营,有官兵253人,并在东山圩设有武秀才考场。自此,东山圩得以迅速发展。当时,东山圩东、西街各有一支人龙舞队伍。武秀才的考试一般设在八月十五。于是,人们白天看武试,晚上看“人龙舞”,两支人龙舞的队伍相互也展开了技艺的比赛。一时间,东山圩热闹非凡。就这样,年复一年,约定俗成,人龙舞一直舞到现在,历久不衰。
它传统的演出场地是海边、圩镇小街,传统的演出时间是农历八月十五。只是近年来,才走出海岛,逐渐走进“广场”和舞台,演出时间也不再限定于八月十五,只要有节日或重大庆典,它都会舞动起来。
人龙舞之所以被称为“人龙”,是由于演出的“龙”全部由人组成,而不是用物构成。龙身巨长,一般由五六十人组成,有的达数百人,气势雄伟壮观。“人龙”分“龙头”、“龙身”、“龙尾”3个部分,“龙头”包括龙舌、龙眼、龙角三部分内容。这三部分是由三个小孩子分别扮演的。扮演龙头的人要同时身负这三个小孩子,双手还要同时握两个盾牌。因此,要求扮演者必须身高力大,基本功好,表演技巧熟练。“龙身”是龙的主体部分,每个大人的肩上支撑着相继做俯仰动作的小孩。小孩身穿龙服,头戴龙缨、龙冠,分节架接而成。“龙尾”的大人也肩负一小孩。“人龙”起舞时,由锣、鼓等敲击乐器有节奏地配合,扮演龙头的小孩子高举灯笼或手电筒,以示龙眼闪光。而龙身左盘右旋,上下起伏,随着龙头缓缓前进,龙尾亦随队形左摆右摇。整条人龙表演起来威武雄壮,气势宏大,场面热烈,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近年来,本地的一些曲艺家对人龙舞的结构、舞步、舞姿态、乐风、节奏进行了改革加工,形成了“起龙”、“龙点头”、“龙穿云”、“龙卷浪”等表演程式,使其更致完善,被誉为“东海一绝”。
二、舞鹰雄
舞鹰雄是湛江人民在长期的劳动实践中,以武术和舞蹈为基础,模仿鹰、雄相斗相处的动作神态而创编的一套传统民间艺术,流传于廉江市的新华、河堤、安铺等地。
《舞鹰雄》整个舞蹈具有很强的情节性。大意是:大肚佛从天上来到雷州半岛北部丛林之中。林中小猴带领他在林中观光。当他们走到某处,看到鹰和雄正在酣睡。这时,小猴玩心大起,他示意大肚佛隐于树后,自己则在鹰和雄的头上分别敲击一下,鹰、雄醒来之后,误以为是对方在戏弄自己。于是,发生了争斗。争头中,双方各不相让,分别用自己的绝招向对方进击。后来,群鹰参战。眼见战火越烧越旺,大肚佛急忙出来实情相告,小猴向双方道歉,于是,化干戈为玉帛,交战双方握手言和,森林里出现了和睦相处的局面。这个故事包含着人民群众对于安定、和平的幸福生活的向往、憧憬和良好祝愿。
鹰的造型特征是:尖嘴、宽翅、利爪,形象机灵而勇猛。雄做成龙头凤尾,金钱豹身,麒麟角,显得强悍威武。表演套路为:醒鹰雄、格斗四门(春、夏、秋、冬或东、南、西、北)、洗脸漱口、过桥、采地青、采天青等。其中,采天青动作惊险,扮演鹰的演员要在没有任何保护措施的情况下,伏在一根高杆上,然后,众人推起竖直,表现“鹰击长空”的壮观场面。难度最大,是整个舞蹈的高潮。
据村民陈兆明说,大约在清朝咸丰年间,两家滩圩一带就有舞鹰雄活动了。但一直只是在地面上舞蹈。传至20世纪四十年代,梁荣章在原有的基础上,创造出用一支4米高的木杆,把鹰的表演者顶上空中,在没有任何保护措施的情况下,运用腹力,肚顶木杆,做高空平衡旋转和采青的高难度技巧,大大提高了舞鹰雄的表演水平。
竹园村现在的鹰雄队班主是梁荣章的儿子梁宝琛,现年63岁。1988年,他率队首创双鹰上杆采青,并且把杆的高度从父辈的4米增加到6米,使舞鹰雄更惊险、刺激,具有极强的观赏性。他带领的这个支队伍曾参加首届和第二届广东省民间艺术欢乐节,被收入“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集成”广东卷中,广东省文化厅[1997]52号《关于命名第一批广东省民族民间艺术之乡的决定》,湛江市、廉江市先后命名新华镇为舞鹰雄之乡,该节目曾在中央电视台“东西南北中”节目中播出过。
(资料参考2002年2月10日《湛江晚报》)
D. 吉林省的文化特色是什么
吉林当地特色
秧歌
东北大秧歌秧歌是我国汉族中广为流传的一种民间艺术形式,历史十分悠久。
目前,流行在吉林的秧歌,是一种舞蹈、歌唱、戏剧三者综合,以舞为主的民间艺术。从表演形式上可分为地秧歌、高跷秧歌、寸子秧歌以及抬杆、背杆、橛杆等多种表现形式。通常还把耍龙灯、舞狮子、跑旱船、推车、打霸王鞭等民间舞蹈结合在一起。
地秧歌是几种秧歌中最为普及、最灵活的一种。关于吉林地秧歌的渊源,有几种说法。其中流传最广的是,元朝忽必烈称帝建立大元帝国之后,把百姓每五十户编成一队,派一个元兵看管。在春节、元宵节期间,元兵为了防止百姓们聚众谋反,就把各户男子集合起来,由他领队唱唱跳跳。后来这一活动作为一种表演形式流传下来,演变成今天的秧歌。这一说法的依据是,吉林传统地秧歌中有“老挞”(指元兵)这个人物,并且是秧歌队的领头和指挥。
江城的秧歌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和乡土气息,有淳朴自然的生活原型美。它具有火爆欢快、豪放矫健、质朴憨厚、幽默诙谐等艺术风格和特色,其中尤以踩高跷、耍龙灯、跑旱船和逗狮子最为著名。
踩高跷
踩高跷,是我国各地广为流传的一种民间舞蹈形式,是春节、元宵节、庙会等传统节日里深受群众喜爱的一种民间舞蹈。吉林地区也很盛行。流行于我们吉林地区的高跷内容较为丰富,传统高跷扮演的人物有头跷(武扮公子)、二跷(武扮旦角)、渔、樵、耕、读、青蛇、白蛇、许仙及一般的上装(女角),下装(男角)等。
踩高跷的表演艺术性很强,要求演员具有较好的基础,除在行进中和广场上边走边舞的各种队形的大场外,还有两三人为一组表演的小场。小场秧歌的表演多以特技为主,也很吸引人。如今,高跷作为群众喜闻乐见的一种艺术形式,已被赋予了新的内容,它或扮演成活报剧,或扮演成戏中角色,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
龙舞
“龙舞”是一种形式完美,具有较高艺术技巧的舞蹈。由于流行的地区不同,龙舞的表演形式也多姿多彩,在东北,群众把龙舞归于秧歌范畴,习惯称之为“耍龙灯”。
我国古代人民为寄托美好愿望而创造了龙的形象,人们把“龙”作为吉祥的化身,用舞龙祈祷神灵的保佑,以求得风调雨顺,五谷丰收。耍龙灯的动作很丰富,吉林地区比较流行的有“龙操水”、“龙卧沙”、“小花子”、“掏腰窝”、“金龙盘玉柱”等多种形式。其艺术特点是气魄宏伟,舞姿生动,变化多端。但无论表演哪种花样动作,表演者都得用碎步起跑。在今天,舞龙成为了振兴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是重要节庆期间,最受群众欢迎的民间舞蹈艺术。
跑旱船
流行于吉林地区的“跑旱船”多随秧歌队活动,属秧歌杂耍部分。“旱船”传统的表演程序一般都是渔翁做解缆绳等模拟动作,渔妇乘船前行,二人轻荡漫舞。现在也出现了许多新内容。比如,“喜送公粮”、“夫妻赶集”等形式,更为群众所接纳和喜闻乐见。
狮子舞
“狮子舞”是拟兽舞蹈,是我国民间舞蹈宝库中的一颗明珠,也是一项传统的民间体育活动,它起源于南北朝时代。现在,我们江城所流行的,是著名的“北狮”派,俗称为“逗狮子”,归属秧歌类。舞狮生动活泼,技巧高,造型美,伴着欢天喜地的锣鼓声,更显得喜庆有余,增添了浓郁的欢乐气氛。
E. 艺术类包括哪些专业
艺术类高考大致分为几类:
一、服装表演、模特专业
二、美术专业
三、表演专业
四、音乐专业
五、播音主持、编导专业
1.服装表演、模特专业
设计师根据自己对自然,生活的感悟从而设计出各种各样的款式的服装,选择适合的布料和款式进行裁减和定做,让模特在T形台伴随音乐有节奏的进行表演,从而展示其创造的主题和设计师所传达的理念。
模特,最早源于英语“Model”的音译,主要是指担任展示时尚产品、辅助宣传媒体广告、服务大众审美需求、表现摄影艺术理念等等相关工作的职业人士。
2.美术专业
美术专业为美术史论、美术教育领域培养教学和科研,美术评论和编辑、艺术管理和博物馆等方面的高级专门人才,学生毕业后能从事美术教育、美术研究、文博艺术管理、新闻出版等方面的工作。
3.表演专业
表演专业属于一级艺术学科,表演专业旨在培养具有一定的基本理论素养,并具备和掌握表演艺术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巧,能够在戏剧、戏曲、电影、电视和舞蹈等表演中独立完成不同人物形象创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该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戏剧、戏曲、影视、舞蹈、音乐等方面表演艺术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接受有关理论、发展历史、研究现状等系统教育和从事专业工作所需业务能力的基本训练。
4.音乐专业
音乐可以分为声乐和器乐两大类型,又可以粗略的分为古典音乐、民间音乐、原生态音乐、现代音乐(包括流行音乐)等。
在艺术类型中,音乐具有抽象性,音乐从历史发展上可分为东方音乐和西方音乐。东方以中国汉族音乐为首的中国古代理论基础是五声音阶,即宫、商、角、徵、羽,西方是以七声音阶为主。
音乐让人赏心悦目,并为大家带来听觉的享受。音乐能提高人的审美能力,净化人们的心灵,树立崇高的理想。我们通过音乐来抒发我们的情感,使我们的很多情绪得到释放。
5.播音主持、编导专业
播音专业目标是培养具备广播电视新闻传播、语言文学等能力,能担任广播电视播音与节目主持工作的复合型应用语言学高级专门人才。
广播电视编导是为适应广播电视媒体的发展而设立的一个比较新的专业。编导涵盖的范围很广,既不同于普通纸媒体的编辑,又不同于电影电视剧的导演工作。
F. 举例说明少数民族民俗艺术在文化旅游中的作用
文化旅游-绿维创景抄规袭划设计院认为,在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旅游作为一种新兴的度假方式使人们在闲暇之余有了休闲娱乐的选择,尤其是最近几年的发展,旅游公司为了满足人们的旅游,开发出了很多种特色旅游,其中少数民族居住区的民俗旅游也变得越来越普及。通过民俗旅游使广大的游客领略了少数民族的民风民俗,促进了当地的经济发展,也满足了游客的猎奇心理,本文就是围绕民俗旅游展开论述,民俗旅游对我国的旅游发展和旅游文化的完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在人们旅游的时候,很多人对少数民族的民族艺术很感兴趣,比如,傣族的彩云之南、侗族的印象刘三姐都是我国少数民族的民族艺术,这些都是由当地的少数民族演员演出的精彩节目,在艺术上给人以美轮美奂的美感,在艺术上也都代表了少数民族艺术的最高成就。【绿维创景规划设计院】
G. 急求一份关于政治、风俗、艺术文化、历史、资源、名胜,方面的论文!!!各个省市均可!!!
[论文关键词]生态旅游 中国 前景分析
[论文摘 要]生态旅游已被确定为世界旅游业中迅速发展的领域。该文针对中国生态旅游发展的十大领域,即风景名胜观光旅游、红色旅游、民俗旅游、体育旅游、考察/探险旅游、观光农业旅游、湖泊湿地旅游、山(岳)地旅游、草原旅游和森林旅游等的发展前景做了分析,以期为提高我国生态旅游业的竞争力提供借鉴。
作者简介:罗清(1965-),博士,讲师,研究方向:旅游资源、创意文化旅游、旅游经济,北京财贸职业学院旅游系。
“生态旅游”这一概念是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特别顾问、墨西哥专家豪·谢贝洛斯拉斯喀瑞(H.Ceballos-Lascurain)在1983年首次提出来的。生态旅游是指在一定自然地域中进行的有责任的旅游行为,为了享受和欣赏历史的和现存的自然文化景观,这种行为应该在不干扰自然地域、保护生态环境、降低旅游的负面影响和为当地人口提供有益的社会和经济活动的情况下进行。从其定义来看,生态旅游的内涵应包含两个方面:一是回归大自然,即到生态环境中去观赏、旅行、探索,目的在于享受清新、轻松、舒畅的自然与人的和谐气氛,探索和认识自然,增进健康,陶冶情操,接受环境教育,享受自然和文化遗产等;二是要促进自然生态系统的良性运转。不论生态旅游者,还是生态旅游经营者,甚至包括得到收益的当地居民,都应当在保护生态环境免遭破坏方面做出贡献。也就是说:只有在旅游和保护均有表征时,生态旅游才能显示其真正的科学意义。
生态旅游是世界旅游活动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从旅游发展的角度看,生态旅游是近年世界旅游业中增长最快的部分,年增长率达到25%~30%,生态旅游俨然已成为世界性旅游的潮流,并将成为21世纪国际旅游的主流。以下针对我国生态旅游发展的十大重点领域进行前景分析:
一、风景名胜观光旅游
风景名胜资源,系指富集着以独特自然景物和悠久历史文物古迹取胜,以景物环境为载体,人类实践创造的,有普遍社会价值的优秀财富。我国山河壮丽,景观奇特,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具有丰富的风景名胜资源。
依托丰富的风景名胜旅游资源,以下几种主要模式适合风景名胜旅游资源的开发:(1)科学考察为主导的风景名胜旅游。可以开展此类旅游的有黄龙寺九寨沟风景名胜区、五大连池等。(2)历史古迹类风景名胜旅游,如古长城、八达岭十三陵风景名胜区等。(3)文化类风景名胜旅游,如我国的四大佛教圣地的普陀山、五台山、峨眉山、九华山等风景名胜区。属古石窟艺术文化的,如我国的麦积山、龙门、云冈、敦煌等风景名胜区。(4)自然类风景名胜旅游,如桂林漓江山水、庐山、秦皇岛北戴河、承德避暑山庄、海南三亚等。(5)民族风情观赏类风景名胜旅游,如内蒙古草原风光、海南黎族村寨等。(6)现代工程观赏类风景名胜旅游,如长江三峡大坝、南京长江大桥等。
二、红色旅游
“红色旅游”是指以革命纪念地、纪念物及其所承载的革命精神为吸引物,组织接待旅游者进行参观游览,实现学习革命历史知识、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和振奋精神、放松身心、增加阅历的旅游活动。“红色旅游资源”指的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新中国成立以前,包括红军长征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等重要的革命纪念地、纪念物及其所承载的革命精神。从地域范围上,主要是指革命老区和红军长征线,但以长征沿线为重点,这就形成了井冈山、瑞金、韶山、遵义、延安、西柏坡一条“红色”主线。国家大力培育的重点红色旅游区包括:以上海为中心的“沪浙红色旅游区”;以韶山、井冈山和瑞金为中心的“湘赣闽红色旅游区”;以百色地区为中心的“左右江红色旅游区”等。围绕着“红色旅游”线路开发与挖掘沿线的旅游资源,可以形成上下一线的旅游链条,形成当地旅游资源的整体联动,进而促进本地旅游经济上档次、上水平,促进本地经济快速健康地发展。
三、民俗旅游
民族旅游以观赏、理解以及参与地域性风土人情为目的,特别适合于较短时段、较短路途的乡村旅游。它主要是将旅游区纳入文化之中,进而展示区域文化特征。我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各个民族及支系,都有自己传统的民族文化,独特的地理环境和生活习性,各地区、各民族的服饰文化、饮食文化、建筑文化、交通、宗教、节庆、婚丧、礼仪、集市等都具有特色,并富有极为强烈的可视性和独有的观光魅力。
根据资源的特点,民俗旅游开发方式应该采取多种模式:(1)集锦荟萃式,如深圳的中国民俗文化村、北京的中华民族园等;(2)复古再现式,杭州和香港的宋城、无锡的唐城、吴文化公园均属于此类;(3)原地浓缩式,如当地政府或投资商在当地觅取合适地段,建以当地民俗文化为主题的主题公园,集中呈现民俗精华,如海南中部的苗寨和黎寨风情园均属此类;(4)原生自然式。它是在一个民俗文化相对丰富的地域中选择一个最典型、交通也比较便利的村落对旅游者展开宣传。以村民的自然生活生产和村落的自然形态为旅游内容,除了必要的基础设施建设外几乎没有加工改造,如广东连南三排瑶寨。(5)主题附会式,如苏州名园”网师”园传统上仅白天对外开放,让游人欣赏江南园林的造园艺术和文化内涵,夜间不对外开放。(6)短期表现式,指一些特定的民俗文化只存在于很短的时间,激发短暂的旅游人流,如内蒙古的“那达慕”大会、回族的“古尔邦节”、白族和彝族的“火把节”,以及松桃苗族花鼓、滩堂戏、下火海等。
四、体育旅游
近年来,体育旅游已逐渐成为一种时尚。体育旅游在发达国家开展得十分普遍,尤其是欧美地区,那里的人们己不满足于周末逛公园了,而是通过旅游参与一些体育活动,比如骑自行车郊游、上山滑雪、山间旅游,周末的时候到海滨冲浪、游泳、乘游艇出海等,既达到健身目的,又实现了对大自然的回归,使身心彻底放松。
体育旅游在我国的开展仅有十几年的历史。1986年成立了中国国际体育旅游公司,先后进行了一系列大型活动,例如:丝绸之路国际汽车拉力赛、老式汽车远征旅游、国际马拉松赛马、热气球邀请赛等大型体育旅游。此外,还在一些适合各项体育旅游的地区开发了许多项目,例如:珠峰探险、大渡河漂流、黑龙江狩猪、桂林一云南自行车游、丝绸古道汽车游、篙山少林寺武术游、沙漠一草原骑马骆驼游、阿坝地区徒步旅行等。最近,辽阔的内蒙古草原成为体育旅游的新热点,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源源不断地涌到内蒙古自治区风景名胜地,在响沙湾滑沙;在呼伦贝尔盟举办的”冰雕雪橇节”上人们在天然滑雪场上一展风采;夏天,游客在海拉尔举行全国橡皮艇漂流赛。包头、呼和浩特先后成立射击、攀岩俱乐部,开辟黄河漂流一爬响沙湾一登山等活动。海南则是开展帆板、海上摩托艇、海上跳伞,潜水等多种运动项目的好去处。
五、考察/探险旅游
指旅游者从未见过、听过或者经历过,既标新立异,又使人特别兴奋或惊心动魄的旅游活动。许多旅游者把获得各种刺激性的探险看作是一种享受。因此,探险旅游也属于一种享受旅游。我国的探险旅游资源比较丰富,碧绿的草原,茂密的森林,巍峨的雪山,茫茫的荒漠,奔腾的江河,汹涌的大海,由于偏远与艰险,许多美景至今仍完好保存在广阔人迹罕至的区域,被外界称之为“净土”。依托丰富的探险旅游资源,能够开发的旅游项目繁多,主要有秘境旅游、海底旅游探险、沙漠旅游、斗兽娱乐旅游、狩猎旅游、体育观战旅游、激流探险、洞穴探险、矿井探险、高山探险、森林探险等。我国开设此项目较成功的是海南,人们在此可潜入海底欣赏五彩斑斓的珊瑚礁和各种各样的热带鱼,还可观赏海底村庄、海底森林等,吸引了大批的国内外游客。
六、观光农业旅游
观光农业旅游是旅游市场中的一种新产品,游为主题,巧妙利用城乡各种差异来规划、设计是以农业资源为基础,以生态旅、组合旅游产品,以引起旅游消费欲望,满足旅游者食、住、行、游、购、娱的需求以及参与新型农业技术与生态农业活动、感受大自然情趣的一种旅游形式,简称观光农业。
作为一种新型的旅游开发项目,观光农园这一旅游新产品不仅日趋活跃,而且日渐显示出良好的旅游开发前景。在我国发达地区的一些大中城市周边交通便利的农业地带开展的”当一天农民”、”插队落户”等观光农业旅游(或乡村旅游)已搞得红红火火。游历了名山大川的都市旅游者,在农业旅游中找到了一种真正接近自我、回归自然的乡土感觉。观光农园以其山清水秀,花果满山,鱼跃禽鸣,荷塘万里,凉亭竹棚,蕉林蔗林成片的农耕景观,从另一方面圆了许多都市人的绿色梦,亦以农业生态的独特魅力丰富了我国生态旅游的内容。
七、湖泊湿地旅游
湿地生态系统的景观单一,景观结构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在进行湿地生态旅游开发时,要注意开发项目的特色性。开发项目包括观鸟、水上体育运动、垂钓、捕鱼等活动。重点开发项目为观赏鸟类。青海湖鸟岛是我国最著名的观鸟胜地,新疆巴音布鲁克、山东荣成、鄱阳湖、洞庭湖、崇明岛、扎龙保护区,等均是观鸟的理想之地。
但我国的观鸟活动近年来才开始活跃起来,市场的全面发展需要培育。进行观鸟旅游活动的开发,要注意选择合适的地点和掌握鸟类的生活习性,尤其是迁徙的季节,同时培养高素质的专业导游。编制观鸟旅游指南也非常重要,内容主要包括观鸟时间、地点和注意事项。除专业观鸟外,还可以举办鸟类鉴赏和知识讲座、观鸟夏令营、筑巢引鸟、观鸟比赛等生动活泼的参与性活动。
八、山(岳)地旅游
山地是综合型的极具生态价值的生态旅游资源。山地系统本身是地球内、外应力错综共同作用的结果,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就了地质、地貌景观的多样性。山地系统由于土壤、植被、生物、气候系统的垂直带谱分布明显,特别是我国地貌的区域的界山往往具有东西或南北自然环境的过度性质,不仅出现生态的、物种的多样性和特殊性,而且造就了生物景观、水文景观、气温景象的多样性与特殊性。山地的绿色植被、丰富的动植物、鲜明的垂直带谱、新鲜的空气等对生态旅游者具有相当大的吸引力。山地生态旅游内容十分丰富,登山、健行、森林探秘、动植物观赏、温泉疗养、洞穴与瀑布探奇、宗教活动等,都是山地旅游的代表项目。我国是个多山的国家,发展山地生态旅游的潜力极大。目前开发比较成功的有黄山、庐山、张家界、九寨沟、长白山、五指山、武夷山等。西安市秦岭山地生态旅游的开发也很有新意。中国山地生态旅游未来应重点开发的地区,疗养类有庐山、黄山、莫干山、鸡公山、峨眉山等;宗教探访类有四大道教名山和四大佛教名山;洞穴探奇类有贵州织金县织金洞、重庆武隆芙蓉洞、湖南张家界黄龙洞、鄂西腾龙洞、四川丰都雪玉洞、辽宁本溪水洞。
九、草原旅游
草原旅游是以草原生态系统为旅游对象的旅游活动。我国有60亿亩草地,约占国土面积的40%,其中83%的面积分布在我国西部。我国不仅有大面积辽阔的温带草原,更有世界独一无二的分布于海拔3000米以上的高寒草原,还有热带、亚热带草地。比较著名的大草原、草地有十处:锡林郭勒大草原、内蒙古呼伦贝尔草原、鄂尔多斯荒漠草地、青藏高原高寒草原、新疆山地草原、甘肃祁连山地草地、云南香格里拉山地草地、云南元江河谷的热带草地、内蒙古浑善达克沙地温带疏林草地以及四川红原草甸等。
十、森林旅游
所谓森林旅游是指人们在林区依托森林风景资源开展的以旅游为主要目的的多种形式的野游活动。这种旅游无论是直接利用森林还是间接利用森林,都属于生态旅游的范畴。森林具有吸碳吐氧、阻风吸尘、降低噪声、净化水质、调节气温等多种生态功能,环境质量一流,特别是森林中空气负离子浓度高,森林植物又能产生一种精气,也叫植特芳香气(外国称“芬多精”)可以杀灭有害细菌,消除病菌,具有防治高血压、冠心病、神经官能症、哮喘、气管炎等多种疾病的功效。所以,在世界性的旅游热浪中,以“回归自然”为主题的森林旅游业前景十分看好。我国被海内外游客评选出的“中国旅游胜地四十佳”中就有35处与森林有关。我国森林生态旅游资源丰富,森林面积15894.1万公顷,从森林面积的绝对数量来讲,居世界第五位。特别是我国地跨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热带等众多气候带,林区自然景观多姿多彩。大小兴安岭壮美的大森林;川滇雪域高原的古老原始林;东南沿海的“海底”森林(红树林);大漠深处的胡杨林;喀斯特地貌的石山森林;还有整齐壮观的人工林海、竹海。
参考文献
[1]张建萍,生态旅游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3
[2]陈福义,范宝宁,中国旅游资源学[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3
[3]周作明,永远的朝阳-民族旅游研究[M],广州:广东旅游出版社
[4]国家旅游局人事劳动教育司,旅游规划原理旅游[M],北京:教育出版社,1999
[5]王兴斌,生态旅游科学探索[M]香港旅游,1997
[6]黄贵,初论我国体育旅游的发展策略[J],湖北体育科技.2001
[7]程占红,张金屯,生态旅游的兴起和研究进展[J],经济地理,2001
[8]潘秋玲,新疆荒漠旅游的开发前景与导向分析[J],干旱地理,2001,23
H. 潍坊民间艺术
潍坊“千里民俗旅游线”
潍坊既是“世界风筝都”,又是新兴的旅游城市。这里属齐国故地,山川秀丽,历史悠久,名胜古迹与历史文物众多,手工艺品誉满中外,风味小吃颇具特色,构成了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交相辉映,历史文化与现代民间艺术相互交融,独具风采的旅游胜地。古老的青州,历史文物十分丰富,“三山联翠、障城如画”的云门山、驼山和劈山就在这里。云门山是一著名的古迹,山顶云门,远望如悬镜,曾有“明光一点通南极”的诗句;云门山阴有一摩崖石刻大“寿”字,人称“云门献寿”。驼山有隋唐时期摩崖石窟造像群,艺术精湛,保存完好。北宋时的范公亭、范公泉,明代衡王府故址的石坊,清代的偶园等,都有各自的风格。国家级森林公园仰天山地下溶洞长达数百米,其长度为中国北方之最。潍城的十笏园,是晚清的家庭园林建筑,布局精巧,兼有南北园林艺术之长,并有“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书画石刻多处。临朐沂山,林木茂密,巍峨多姿,向有“东泰山”之称。老龙湾风景秀丽,四季恒温。石门坊的秋山红叶令人心旷神怡。号称“万卷书”的山旺古生物化石蕴藏丰富,种类繁多,目前已发现十多个门类,400余个品种,保存完好精美,有很高的研究价值和观赏价值,被国务院定为古生物化石自然保护区。诸城龙骨涧出土的恐龙化石为世界瞩目。青州龙兴寺窖藏佛像遗址的发掘为’96全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寒亭杨家埠木版年画为全国三大木版画发源地之一。潍坊红木嵌银漆器为全国独有,仿古铜器、布玩具、核雕、红丝砚等手工艺品制作精美,蜚声中外;高密扑灰年画、剪纸、泥塑等民间艺术独树一帜,倍受人们的青睐。潍坊是中国风筝的发祥地之一,从1984年开始举办的潍坊国际风筝会,每年一届,吸引了大批的中外游客。
潍坊“千里民俗旅游线”别开生面,独具特色。旅游者可以按照自己的兴趣和爱好挑选各种专项旅游。主要线路有5条。
一、民俗旅游线。以潍坊国际风筝会为龙头,以“千里民俗旅游线”各景点为基础,根据游客不同要求开展专项旅游。包括风筝游、情系乡间游(以体验农家生活为主)、民间艺术游、化石探古游、书法游、风味美食游、名胜古迹游等。
二、观光旅游线。以青州、临朐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为主,包括云门山、驼山、玲珑山、仰天山、偶园、范公亭、沂山、石门坊、老龙湾、山旺化石、青州博物馆等景点景区。
三、娱乐旅游线。以富华游乐园、金宝乐园、浮烟山旅游度假区、昌乐宝石城为主,通过全面开发,建成现代化设施齐全,集观光、度假、娱乐、休闲为一体的旅游娱乐中心。
四、以潍坊北港为龙头的海上旅游。主要包括海上观光、娱乐和海上运动项目。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基本配套。
五、以农业高新技术走廊为龙头的田园生态旅游。潍坊至寿光已基本完成。潍坊至青州、潍坊至诸城、潍坊至昌邑也逐步开发。
山河壮丽,民风憨厚,风筝飞舞,来自异国他乡的游客可尽情地领略到独具特色的乡土文化。潍坊千里民俗旅游线,将给游客们留下美好而难忘的记忆。
I. 潮汕的民间工艺文化有哪些,有什么旅游价值
一、潮汕的民间工艺文化。
潮汕地区的工艺美术源远流长,如花似锦,驰名中外。早在新石器时代,潮汕就已经有了石器和陶器的生产工艺,到了东周时期,潮汕的陶瓷造型和施釉工艺,玉器、木器、青铜器工艺,已具有广东先进水平。东晋时期,青瓷、铜铁冶铸工艺,特别是金银饰品工艺,已形成较强的地方特色。宋元两代,玉石木雕刻、陶瓷生产规模很大,而且出了不少珍品,产品种类,技艺水平,受到中外人士的青睐,出口贸易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明清是潮汕工艺美术的鼎盛时期,大批工艺美术精品遗存于世,潮汕开元寺大殿龛桌和圆雕《金千佛塔》以及玉雕产品鼻烟壶、玉印、头插、怀古、如意等,令人拍案叫绝。
二、潮汕的民间工艺文化的旅游价值
潮州戏曲、民间舞蹈古老悠远,潮汕传统工艺技能精细高超,民风民俗礼仪优雅而重内涵,富有中原文化格调。2006年5月,潮剧、潮州音乐、英歌、剪纸、潮绣、潮州木雕等六项入选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8年6月,潮州工夫茶、澄海蜈蚣舞、潮阳大寮嵌瓷、枫溪瓷烧技艺、揭阳阳美翡翠玉雕等五项入选第二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另外,澄海灯谜、揭阳潮剧、潮州歌册、汕头瓶内画、潮州大吴泥塑、潮州花灯等也于2008年6月被收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它们都是潮汕的民间工艺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门类。可见,潮汕历史悠久,民俗文化多姿多彩,博大深厚,它们保留着浓缩的地域族群文化精具备打造民俗创意品牌的良好基础,旅游价值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