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为什么不发展旅游业
① 武汉旅游行业发展前景如何
前景还不错,景点很多,红色景点也很多,会喜迎不少游客。
② 武汉做旅游业好不好做
这个问题比较宽泛,您所说的旅游业务涵盖范围很广,游组团业务、景区代理业务、汉办中转业务、票务代理业务等等。
因为本人从事的是组团业务,愿意和您分享一二,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1、组团业务,特别是线下组团业务,今年来收到电商冲击比较大,主要来自价格上面。这方面组团业务面临着业务的萎缩,但是也不必太过恐慌,因为有目前有很多中老年客人,他们上网的能力有限,所以很难利润网络工具,他们又具有旅游条件,有时间也有钱,所以开业在门店上多多研发和挖掘夕阳红产品。另外就是,目前网络线路很繁多,有些价格具体欺骗性,多为多少元起,实际报名时候,才发现各项保险等费用、升级方案的费用累加在一起,也不便宜,客人在网上报名之后,后期的跟踪服务也会弱一些,遇到游之中出现问题,客服解决问题的速度远远不及线下,所以这个也是突破点,做好客户跟踪和反馈的服务,客人遇到任何问题,及时协助解决。
2、组团业务还会受到自驾游,自助游的影响。现在信息获取的方式很多种,又便捷,促进了这个板块的迅猛发展,但是也同时出现很多问题。多数在黄金周和旺季的时候,自驾自助游遇到的波折比跟团会成倍增长,因为线路不熟,当地情况不熟,短短的假期全部用在了解决问题上,而游览的时间被浪费,得不赏识。自驾自助有其自由自在的优点,但是存在缺陷,我们作为从业人员,需要为客人做的是,在已经计划好自驾游客人提供尽可能多的帮助,帮助其规划好线路和提示行程中需要注意的地方,结善缘,也是拓展业务的一种方式,这一次赚不到钱,不代表,他的家人老人不会跟团,不代表他们单位出行不跟团,每一个单一的个体背后我潜藏着无数的商机,善待每一个上门客人,是增加业务的不二法门,另外有些目的地,当地的交通简单或是配套比较成熟,适合自驾,要将这些目的地比如:厦门、广州、凤凰古城、乌镇等等,这些地方属于适合慢游,需要优先推荐给客人,供其选择。
3、业务是越做越多,保持一颗平常心和一颗结善缘的心,业务不会太差,虽然目前大环境如此,旅游组团业务远不如以前那样多,但是也足够让人能够获取基本的生存,略有盈余。
希望我的回答您能采纳,祝创业成功。
晓莉助您游天下
③ 制约武汉旅游业发展的因素及对策
开始于1996年的武汉市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活动,去年有了一个良好的结局:“创优”工作成功接受了国家验收。欣慰之余,细看验收考核“成绩单”,也有缺憾之处:旅游总收入占GDP比重只得2档分;旅游创汇只得4档分———从全市各产业对经济的贡献来看,旅游业巨大的“金矿”仍有待挖掘。
全国城市旅游业排座次,武汉位置在哪里?市政协城建交通委员会将2000年的武汉、北京、上海、深圳等10个大城市做了个比较,5个方面的指标显示:武汉旅游业与其它城市还有一定差距。
一、旅游业发展总体情况。武汉旅游年总收入在10城市中排第六。上海909亿元居首位,接着是北京、深圳、杭州。经济发展水平与武汉相近的5城市中,南京排在武汉的前面,为156亿元。
二、旅游人数。城市旅游人数是衡量一个城市旅游业发达水平和城市整体吸引力的指标。北京2000年国内旅游人数为1.02亿人次,排第一位;接下来依次是上海、成都、杭州、深圳。武汉排第六位,1950万人次。
三、入境旅游情况。武汉市的年入境接待人数26万人次排第九,仅高于沈阳。入境人数最多的是深圳。
四、旅游创汇情况。武汉市2000年创汇9847万美元,比上年增长了32个百分点,然而仍排名第九。不仅远远低于北京、上海、深圳等旅游大市,而且低于西安、南京、沈阳,其旅游创汇收入都在一亿美元以上。
五、旅游管理和宣传投资。北京促销经费是一年3000多万元;上海财政每年拨款5000万元旅游专项经费,宣传费1000万元。武汉市2000年宣传经费是200万元,与我市经济发展水平差不多的沈阳、南京、成都比我们力度大。
献良策:开“药”7味
著名小吃、荆楚风味的餐饮逐年萎缩,享誉全国的“老万成酸梅汤”商标被浙江抢注……谈到我市旅游产品开发现状时,一些政协委员深感痛心。他们说,具有3500年历史的大武汉,丰富的旅游资源相当一部分“养在深闺人未识”,已有的景点开发利用层次又不高,缺乏富有竞争力的精品。
为解决旅游业捧着“金饭碗”讨饭的现状,市政协委员提出7条建议:
一、整合旅游圈层,树立大旅游观念。以市内及近郊景点为核心的都市旅游圈;以省内著名风景名胜区为核心的观光旅游圈;周边省、市景点组成的华中大旅游圈。
二、推出武汉旅游精品。抓好长江沿岸风情旅游区、东湖自然风光旅游区、归元寺等组成的都市风情旅游区、汉口购物旅游区等4大市内核心旅游区,以及近郊黄陂木兰旅游区、武湖农业生态区等4条精品旅游线的开发完善。
三、加快传统旅游产品的改造。规划整合黄鹤楼等武汉中心景观区、首义文化区、东湖风景区,搞好景点后续开发和规划。
委员们的一项项建设,条分缕析,见解深刻,给人启发,受到有关方面重视,必将推动我市旅游业的新一轮发展。
④ 旅游界崛起的武汉,接待游客数全国第二,为何旅游收入却不及成都一半
因为目前的武汉有着超高的人气值和热度,但是旅游行业还没有被彻底开发出来。后续的购物力度不足,可以让游客们带走的纪念品或者“礼物”并不多。所以导致武汉的人气热度高,旅游收入却一直上不去。
现在的武汉只有着超高的人气值和热度,但是没有相匹配的消费拉动力。所以才导致武汉人气高,但是旅游收入只有成都的一半。
⑤ 武汉市未来的发展前景请从经济,文化,历史,旅游,资源,产业,政策,人口等方面作答
最近这些年,武汉在大张旗鼓地搞“中部崛起工程”,我们位于中部,没有沿海地区地理优势,经济能否腾飞就看“半小时经济圈”弄得怎样。说到旅游,武汉真的没什么特别的,我就知道个黄鹤楼、东湖。人口可以说是武汉的优势吧!600多万的人口,为他的发展提供了巨大消费市场,未来消费必将成为拉动经济的第一驾马车。武汉是中国最早的工业城市之一,旧有“东方芝加哥”的美称,现在比须以高科技为基础,以光纤技术为支撑,努力将其打造成为另一个“硅谷”。只有这样,武汉的明天才更加明朗!!
⑥ 现在的武汉是什么样的,旅游行业都复苏了吗
现在的武汉是安全的,旅游行业也都复苏了。
最近一则武汉市民打碟唱歌跳舞的视频传到了网上,这些视频和照片是令人非常震撼的。的确,武汉从全面封闭到完全解封只用了不到半年的时间。这种程度放到国际上都是让其他国家难以置信的,我们国家做到了,我国的大武汉做到了,我们为之骄傲和自豪。如今,世界上还有很多国家在戴口罩上在纠结不已,其实看看武汉抗疫情的成功就知道了,早隔离早治疗,就一定能早日争取到抗击疫情的胜利。抗疫情胜利除了医护人员的无畏付出,还需要全体民众上下一心。
⑦ 武汉旅游业为什么不兴盛
凭心而论 武汉的景色还是挺不错的 像东湖这边樱园 、梅园、植物园、磨山、落雁岛什么的自然风景,湖北博物馆(很值得一看的,免费进去)、湖北美术馆、武汉博物馆,都有很厚的文化底蕴,而武汉的各大高校也是值得与感受一下的,森林大学之称的华科,百年老校武大,占地一万多风景很好的华农,美女众多的财大、华师等等不一而足。武汉的小吃也非常多。但是由于武汉的自然风景不具特色,而且本分被其他亮点遮盖,也不是当地发展的重点,开发的相当欠缺,硬件服务设施跟不上,就尴尬了。。。。
⑧ 为武汉旅游业的重新恢复提几条建议
为武汉旅游的重新恢复积极的建议是需要每一个武汉市民遵守守法。
⑨ 武汉经济圈的旅游业发展
武汉樱花开花在即,广州市场也提早被搅热。昨日,武汉市旅游局赴广州参加国际旅游展览会,首次以新花城形象,向世界游客推出“五朵金花”主题旅游产品。广交会现场,武汉展区被打扮成樱花的造型,黄鹤楼、东湖磨山、欢乐谷、木兰景区等景点点缀其间,向游客们推出 “寒梅傲雪一日游”、“浪漫樱花一日游”、“木兰故里,休闲黄陂·杜鹃花海二日游”等线路。针对广州游客最感兴趣的樱花和最关注的赏花交通问题,推出“逛汉街、游东湖坐游船、赏樱花”水上赏樱线路,既能避免陆上交通的拥挤,又能欣赏到楚河汉街的美景。武汉广州两地多家旅游社签订了“美丽江城新干线、武汉新花城之旅”客源互动协议。武汉旅游景区和企业推出系列门票折扣或优惠政策,如广东高铁游客凭本人身份证和高铁票游玩磨山樱园,可享受门票8折优惠。1月,武汉提出建设武汉新花城的战略目标,主推梅花、樱花、杜鹃花、牡丹花、荷花等“五朵金花”旅游主题产品,正式打响“武汉新花城”宣传口号。
旅游推介会上,湖北旅游部门还向河北游客推出了4条精品高铁深度游旅游线路:环武汉都市高铁体验之旅(4日游),可游览孝感董永公园、武汉黄鹤楼、咸宁赤壁大战古战场;长江三峡·神农架之旅(4日游),可游览三峡大坝,巴东神农溪,神农架,清江画廊;以武汉为中心延伸的世界遗产·三国文化之旅(4日游),可游览道教圣地武当山,荆州古城;以武汉为中心向外延伸的恩施风情之旅(4日游),可游览世界特级溶洞—腾龙洞、恩施大峡谷、梭布垭石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