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旅发展 » 旅游与文化的多样性

旅游与文化的多样性

发布时间: 2020-12-04 04:33:38

⑴ 写关于‘贵州地域文化的多样性及发展’的论文!2000字左右

贵州是个多民族共居的省份,少数民族文化资源丰富,旅游业极有发展前途。在贵州,每年有类型不同大小各异的民族节日重删除次;许多民族聚居区有千姿百态、各具特色的民族建筑;文物众多的旅游景点,吸引着中外游客。特别是贵州的少数民族文化内涵丰富、异彩纷呈的民俗风情更在全国乃至世界上独具一格,它与外界有着独特的交流渠道。在贵州的重点文化旅游景点中,大多是贵州独有的,如贵州各民族独特的民族建筑、众多的风物特产、可口的美食餐饮、历史名人文化、贵州龙文化、苗侗原生态文化、沙滩文化、阳明文化、奇石文化、屯堡文化等等。这些民族文化的传承弘扬,并与独特的喀斯特风光构建起贵州旅游文化的灵魂,使贵州的山山水水充溢着浓浓的文化氛围,成为别人无法比拟的优势旅游资源。
贵州少数民族文化资源丰富,以文化为特色的旅游产品发展前景广阔,市场潜力巨大。但贵州的旅游业起步较晚,过去,人们对贵州少数民族的文化了解甚少。改革开放以后,国内外各方面人士来贵州各风景名胜区观光旅游的逐年增多。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贵州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被越来越多国家的人们所认识。侗族的多声部无伴奏合唱“侗族大歌’’在法国巴黎首次亮相,便引起了震动;苗族的木鼓舞从大山深处的田间地头跳上世界舞台,便以狂放的风格被称为:“东方迪斯科”;苗族服饰以其精美的工艺和丰富的文化信息承载功能被称为“无字的史书”;六枝梭嘎苗族社区因其文化独特并保存良好,建成了中国第一个生态博物馆;被国际戏剧界称作“戏剧活化石”的地戏、傩戏等,受到国内外专家、学者的极大关注。丰富多彩的民族节日,以风情浓郁内涵丰富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们。贵州高原山区这一特定的地理环境内,各民族承袭着自己的传统,经历了几百年甚至几千年的积累,创造了绚丽多姿的文化,它们之间有相通性,但又各自独立,每一种文化经验和智慧以及信息库藏都是其它文化无法完全替代的。这一切都为贵州民族文化旅游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通过开发少数民族地区丰富的旅游文化资源,兴办经济实体,借助旅游业拉动地方经济增长,可以实现少数民族地区及其群众快速脱贫致富。与“信贷扶贫”、“民政扶贫”等其它扶贫方式相比,民族文化旅游开发是一种全新、高效的扶贫方式。它有其理论依据:从旅游业的产业特点来看,旅游业是典型的资源依托型产业,其发展的前提在于旅游资源;作为高度关联的经济型产业,能够带动市场需求,树立地区整体形象,带动物流、财流、信息流及新观念流,从而带动相关部门及整个地区经济的发展和繁荣;其劳动密集型的产业特点能够为少数民族地区带去更多的就业机会,从而可以解决少数民族地区的富裕劳动力问题。此外,作为窗口性行业,通过发展旅游业可加强与外界交流,增进了解,促进招商引资。由此可见,民族文化旅游开发这一命题不是人为的,而是旅游业作为经济产业的本质特征决定的。正因为如此,国家旅游局在《中国旅游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中,将旅游扶贫纳人重要的工作议程,明确提出“加强对资源条件和市场前景看好的中西部地区旅游资源的开发,以旅游业带动这些地区经济的发展”。在国家西部大开发的总体规划中,发展旅游业也是重中之重。因此可以相信,旅游扶贫在缩小东西部差距、帮助“老少边穷”地区的脱贫致富中将发挥更大作用。
这个行吗??

⑵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什么意思啊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各族人民世代相承、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和文化空间。非物质文化遗产既是历史发展的见证,又是珍贵的、具有重要价值的文化资源。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不仅有大量的物质文化遗产,而且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我国各族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智慧与文明的结晶,是连结民族情感的纽带和维系国家统一的基础。保护和利用好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对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普查,是国家在21世纪初进行的一次大规模的文化普查,是掌握全国及各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蕴藏状况和了解民情民心的重要手段。

普查所得的资料和数据,作为全面分析国情的重要资料之一,是国家或地区主管机构制定文化政策乃至制定国策的重要依据。

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又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有效地保护,对濒危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抢救的基础。因此,根据国务院统一部署,对全国各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所进行的普查,无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继承和发展,还是对国情的调查,都具有重要意义。

(2)旅游与文化的多样性扩展阅读

一个城市有一个城市的历史文化底蕴,构成了有别于其它城市的特色与风格。近年来,伴随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行动的启动,全球性的保护、珍视口头和非物质遗产逐渐掀起热潮。

然而,申遗不等于保护,仅仅是申遗,远远不够,重要的是有效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不能像文物一样被保护起来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不是死的,我们要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

⑶ 湖北旅游景点排名前十的景点有哪些

旅游离不开美食,武汉虽然旅游资源非常丰富,但是闻名全国的美味离不开武汉热干面和武汉小龙虾。

武汉是湖北的省会城市,水陆空交通发达,有着“九省通衢”的美誉,一直是交通重镇,这里有着丰富的人文景观还有自然景观,是一个非常值得旅游打卡的地方。

吃货的旅游当然离不开当地的小吃,武汉最有名的应该是热干面、当然小龙虾、辣鸭脖等也是非常有名的,这些都是游客非常喜欢的。

⑷ 怎么努力保护山地旅游中的文化多样性

山地旅游在中国方兴未艾,随着大量贫困人口居住的山村成为人们新的旅游目的地,山地旅游与扶贫脱贫便走到了历史的交汇点。那么,如何在“绿水青山”中挖掘“金山银山”,来听听正在贵州兴义召开的2017国际山地旅游暨户外运动大会上的外国专家怎么说?

“无论在什么地方,一个游客在山村里所进行的消费,不应该被视为一次性的消费,他在餐厅、纪念品商店里所花的钱事实上会带来连锁反应,在其他企业和行业创造效益。”世界旅游组织荣誉秘书长弗兰西斯科·弗朗加利认为,由旅游产业带来的乘数效应,对于地形比较封闭的山区而言意义尤其重大,因为地形封闭,这种效益的外流不太容易,很容易留在山区。

“贫困山区要强化旅游业和其他的经济行业的联系,同时让旅游业所创造的财富外溢或者流失最小化,这两点是成功发展山地旅游的关键抓手。”弗兰西斯科·弗朗加利说。

因为地形的原因,山区的居民能够保留较为独特的区域文化特征,包括饮食、语言、娱乐等,这种文化的多样性是一个旅游的亮点。在弗兰西斯科·弗朗加利看来,文化多样性与山地自然环境一样,是山地旅游得以发展的两大资源。“这两方面都要非常努力的保护。”



来自新西兰的布伦达·陶希认为,山地旅游产业的发展要跟原住民合作,景区建设要充分听取当地人的意见。“因为这是他们的家园,山地旅游将成为他们生活中的重要部分,只有充分合作,才能达到山区的和谐和可持续发展。”

2016年9月举行的国际山地旅游暨户外运动大会上,《国际山地旅游减贫宣言》发布。《宣言》提出,山地旅游是创造体面就业、增加就业、消除贫困和促进公平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驱动力量,减贫是发展山地旅游的重要使命和美好愿景。

只有保护好环境才能长久的发展下去。

⑸ 文化融合是文化发展的必然趋势吗

尊重文化多样性
为什么:(1)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2)文化既是世界的又是民族的,是民族性与世界性的统一。由于世界各民族的社会实践具有共性和普遍规律,因此文化也具有共性和普遍规律。
(3)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每个民族的文化都有自己的精粹,起着维系社会生活、维持社会稳定的重要作用,是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
(4)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是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内存要求。不同民族和国家的文化都以自己独特的贡献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和发展。
(5)民族文化是世界文化的基础,世界文化是民族文化的总和,文化多样性是文化繁荣的前提 ,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 ,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由之路。
怎么办:(1)尊重文化多样性,必须坚持正确态度:既要尊重本民族的文化、培育好、发展好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尊重文化多样性,首先要尊重自己民族的文化,培育好、发展好本民族文化)。
(2)尊重文化多样性,必须遵循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平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
(3)取其精华,云其糟粕,需要有海纳百川的胸怀,熔炼百家气魄科学分析的态度。
(4)以我为主,为我所用。要植根于自己民族文化的土壤中。
(5)要正确处理借鉴、吸收与创新的关系,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6)尊重文化多样性必须反对排斥其他民族文化或者盲目崇拜其他民族文化的错误倾向。
5.文化传播
(1)含义:人们通过一定的方式传递知识、信息、观念、情感和信仰,以及与此相关的所有社会交往活动。
(2)途径:商业贸易(重要途径)、人口迁徙(重要途径)、教育(直接方式)、其它诸如亲朋聚会、外出旅游,互办文化年、各种经济、政治、文化活动、等也是文化传播的途径。
(3)现代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大众传媒。
①含义:面向大众传递信息的传媒。
②出现的标志:以印刷媒体的推广为标志。
③形式: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多种形式。
④特点(作用):依托现代信息技术,能够最大程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汇集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日益显示出文化传播、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4)中外文化交流的意义
①一方面,可以促进中华文化向外辐射和传播,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与发展;
②另一方面,使外域文化传入中国,促进了中华文化的发展和进步。
(5)怎样促进中外文化的交流
①态度: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
②原则: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在文化交流中,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
③途径:创新文化传播的途径和方式,通过商业贸易、教育等多种方式进行文化交流。
④手段:借助现代文化传播手段,充分利用网络、报刊、广播、电视等大众传媒进行文化交流。
⑤任务:我们既要更加热情地欢迎世界各国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又要更加主动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做中华文化交流的友好使者,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

⑹ 出去旅游应该遵循当地文化习俗吗还是旅游国家应该欢迎文化多样性

中国国家旅游局编撰了旅游文明公约,其中就提到,旅游要遵循当地文化习俗。总体上的建议是,旅游期间的行为要遵守最基本的文明礼仪,就是说遵守公共道德里,无论哪国、哪地都约定俗成的行为,例如便后冲水(别笑,真有人做不到),不要在脸盆里洗脚(泰国发生过,中国游客干的)等等。在做到这个基础上,再注意习惯礼仪和当地礼仪有冲突的地方,按照当地风俗来做准没错。例如某地习惯用右手接物,因为左手视为不洁,这个就要按当地风俗来了。至于旅游目的地国家“文化多样性”方面,这和遵守当地文化习俗是不矛盾的,一些你在国内做了,都会被视为不道德的事情,是无法归入“多样性”里的——例如中国游客最为人诟病的随地吐痰,难道文化多样性就要包容这种吗?

⑺ 台湾旅游资源多样性的原因

自然条件:处于热带亚热带地区,植被丰富;海岛位置,降水丰富,气候湿润;多山,物种多样性(简言之:有山有海、邻太平洋...海岸风光旖旎、地质和生物多样性)人文条件:经济发达,旅游设施完善;各地文化交汇,文化特征多样化(自古各种文化接触的地区:
岛语族、百越民族、高山族、汉族、日本荷兰等国);交通位置重要,汇集各路来客;经济和民主发展较早...一般民生消费就足以支撑起许多小资餐厅和娱乐,多元创意可以没有限制的发挥(当然包括明星)。

⑻ 我国被列入为世界遗产名录的景观有哪些

截至2003年7月,我国已有29处景观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文化遗产共21处:北京故宫、长城、敦煌莫高窟、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孔府.孔庙.孔林、武当山古建筑群、西藏布达拉宫、丽江古城、平遥古城、苏州古典园林、皖南古村落____西递.宏村、北京颐和园、北京天坛、明清皇家陵寝(明孝陵、十三陵、明显陵、清东陵、清西陵)、龙门石窟、大足石刻、都江堰____青城山、云冈石窟、庐山风景名胜区。
自然遗产共4处:武陵源风景名胜区、九寨沟风景区、黄龙风景名胜区、云南“三江并流”自然景观。
自然文化遗产共4处:武夷山风景武陵源风景名胜区、九寨沟风景区、黄龙风景名胜区、云南“三江并流”自然景观。
自然文化遗产共4处:武夷山风景名胜区、泰山风景名胜区、黄山风景名胜区、峨眉山____乐山大佛。

⑼ 中国旅游文化的特点

一、集合性(形态的多样性与消费的广泛性)
二、继承性(历史继承性和演进性)
三、民族性(旅游文化的民族特征)
四、区域性(旅游文化具有的地方特色)
如果想要全一些的,就按照我告诉你的网址自己去看吧!

热点内容
微山湖岛旅游攻略 发布:2021-03-16 21:45:18 浏览:387
适合78月份国内旅游的地方 发布:2021-03-16 21:42:27 浏览:6
文化旅游部单位 发布:2021-03-16 21:42:22 浏览:118
深圳周边游推荐免费的 发布:2021-03-16 21:42:18 浏览:696
塑州旅游景点 发布:2021-03-16 21:40:53 浏览:84
道观河风景旅游区发展前景 发布:2021-03-16 21:39:53 浏览:658
旅行社psd 发布:2021-03-16 21:39:03 浏览:174
常州旅游业发展现状 发布:2021-03-16 21:35:14 浏览:330
棋牌在线游戏必去797ag 发布:2021-03-16 21:33:30 浏览:217
有四个旅游团三条路线 发布:2021-03-16 21:33:30 浏览: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