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建筑旅游文化
1. 中国古建筑的主要类型及其旅游价值
建筑结构
(一)台基
一称基座。系高出地面的建筑物底座。用以承托建筑物,并使其防潮、防腐,同时可弥补中国古建筑单体建筑不甚高大雄伟的欠缺。大致有四种。
1、普通台基
用素上或灰土或碎砖三合土夯筑而成,约高一尺,常用于小式建筑。
2、较高级台基
较普通台基高,常在台基上边建汉白玉栏杆,用于大式建筑或宫殿建筑中的次要建筑。
3、更高级台基
即须弥座,又名金刚座。“须弥”是古印度神话中的山名,相传位于世界中心,系宇宙间最高的山,日月星辰出没其间,三界诸天也依傍它层层建立。须弥座用作佛像或神龛的台基,用以显示佛的崇高伟大。中国古建筑采用须弥座表示建筑的级别。一般用砖或石砌成,上有凹凸线脚和纹饰,台上建有汉白玉栏杆,常用于宫殿和著名寺院中的主要殿堂建筑。
4、最高级台基
由几个须弥座相叠而成,从而使建筑物显得更为宏伟高大,常用于最高级建筑,如故宫三大殿和山东曲阜孔庙大成殿,即耸立在最高级台基上。
(二)木头圆柱
常用松木或楠木制成的圆柱形木头。置于石头(有时是铜器) 为底的台上。多根木头圆柱,用于支撑屋面檩条,形成梁架。
(三)开间
四根木头圆柱围成的空间称为“间”。建筑的迎面间数称为“开 间”,或称“面阔”。建筑的纵深间数称“进深”。中国古代以奇数为 吉祥数字,所以平面组合中绝大多数的开间为单数;而且开间越 多,等级越高。北京故宫太和殿,北京太庙大殿开间为十一间。
(四)大梁(即横梁)
架于木头圆柱上的一根最主要的木头,以形成屋脊。常用松 木、榆木或杉木制成。是中国传统木结构建筑中骨架的主件之一。
(五)斗拱
是中国古代建筑独特的构件。方形木块叫斗,弓形短木叫拱, 斜置长木叫昂,总称斗拱。一般置于柱头和额访(又称阑头,俗称看 访,位于两檐柱之间,用于承托斗拱)、屋面之间,用来支撑荷载梁架、挑出屋檐,兼具装饰作用。由斗形木块、弓形短木、斜置长木组 成,纵横交错层叠,逐层向外挑出,形成立大下小的托座。
(六)彩画
原是为木结构防潮、防腐、防蛀,后来才突出其装饰性,宋代以 后彩画已成为宫殿不可缺少的装饰艺术。可分为三个等级。
1、和玺彩画
是等级最高的彩画。其主要特点是:中间的画面由各种不同的龙或凤的图案组成,间补以花卉图案;画面两边用《 》框住,并 且沥粉贴金,金碧辉煌,十分壮丽。
2、旋子彩画
等级次于和玺彩画。画面用简化形式的涡卷瓣旋花,有时也可画龙凤,两边用《 》框起,可以贴金粉,也可以不贴金粉。一般用次要宫殿或寺庙中。
3、苏式彩画
等级低于前两种。画面为山水、人物故事、花鸟鱼虫等,两边用《 》或( )框起。“( )”被建筑家们称作“包 袱”,苏式彩画,便是从江南的包袱彩画演变而来的。
(七)屋顶(古称屋盖)
中国传统屋顶有以下七种,其中以重檐庑殿顶、重檐歇山顶为 级别最高,其次为单檐庑殿、单檐歇山顶。
1、庑殿顶
四面斜坡,有一条正脊和四条斜脊,屋面稍有弧度,又称四阿 顶。
2、歇山顶
是庑殿顶和硬山顶的结合,即四面斜坡的屋面上部转折成垂 直的三角形墙面。有一条正脊、四条垂脊,四条依脊组成,所以又称 九脊顶。
3、悬山顶
屋面双坡,两侧伸出山墙之外。屋面上有一条正脊和四条垂 脊,又称挑山顶。
4、硬山顶
屋面双坡,两侧山墙同屋面齐平,或略高于屋面。
5、攒尖顶
平面为圆形或多边形,上为锥形的屋顶,没有正脊,有若干屋 脊交于上端。一般亭、阁、塔常用此式屋顶。
6、卷棚顶
屋面双坡,没有明显的正脊,即前后坡相接处不用脊而砌成弧 形曲面。
(八)山墙
即房子两侧上部成山尖形的墙面。常见的山墙还有风火山墙, 其特点是两侧山墙高出屋面,随屋顶的斜坡面而呈阶梯形。
(九)藻井
中国传统建筑中天花板上的一种装饰。名为“藻井”,含有五行 以水克火,预防火灾之义。一般都在寺庙佛座上或宫殿的宝座上 方。是平顶的凹进部分,有方格形、六角形、八角形或圆形,上有雕 刻或彩绘,常见的有“双龙戏珠”。
1)居住建筑
古代最早的住宅为宫式,后来叫居处,是指人生活起居和进行切户内工作的处所
最高级的住宅叫寝,皇帝的住所叫燕寝,庶民的居室叫正寝寝的平面是:前室称堂,后室叫室
四合院式的住宅在汉代(公元前200多年时)就已经很普遍了后来发展为多进的四合院也有多层的重檐塔式,字形和圆形的多层楼房
属于别墅类的住宅是轩和斋;斋是幽居的房屋,轩是屋顶似半圆形马车的蓬盖,是休闲的居所
2)宫殿皇城建筑
早在千多年前的周代,皇宫建筑就实行六宫六寝制度历代宫殿建筑的平面格局有两种形式:是周代确立的沿中轴线排列宫寝还有秦汉时确立的两宫分立的制式(西和二堂南北二宫的成对地布置建筑)
周代确立的沿中轴线排列的宫殿型制,也叫朝五门制;前朝后寝,有南向依次设置前朝(皇帝接待贵宾和举行庆典的场所)中朝(皇帝群臣议政的场所)和燕朝(皇帝寝宫),即生活起居之地,燕朝般有六宫,至少宫;内有御花园)要经过五道门宋代以后各朝都是这样的平面形式,北京的故宫的设计就是以南京的明代皇宫为蓝本的
3)礼制建筑
祭祀用的各种坛(祭拜天地封禅拜将,誓师,庆典等等),祭祀祖先的宗庙,皇家为太庙,在皇宫采用左祖右社的布局华表,牌楼,钟楼,鼓楼,阙楼和陵墓等等还有辟雍,它的职责是宣传教育(是对民众行礼乐宣德化的地方)后来成为太学
4)宗教建筑
汉代佛教传入中国(公元1纪),公元3纪佛教流行,后来受到皇家的扶植,规模等的佛寺佛塔遍布中国各地特别是从晋(公元366年)起,开始建造石窟寺,最早是郭煌石窟;公元398年北魏道武帝又见大同附近的云岗石窟等
5)商建筑
最早的商建筑也是内向的四合院建筑物后来变成外向的沿街建筑叫市楼,底层是店铺(前店后坊),楼为住宅
起初是将店铺集中到指定的坊中,成为固定的集市后来成为线状的街市前铺后居,铺居的混合型建筑还出现了骑楼
6)公共建筑
多以堂或殿来称谓,都是立于台基的还有多层的楼和阁等
7)观景及旅游建筑
有台和观,都是登高望远用的,还有楼
在水旁有台观景的建筑叫榭,它本身是射箭用的防卫建筑,在园林中有借景的作用船形的建筑叫舫接待客人食宿的建筑叫馆或亭,公路的餐馆叫芦庐也有故居和贤者之居的含义
2. 中国古建筑的旅游价值都有哪些
历史文化名城和古建筑旅游资源
1.历史文化名城。我国历史悠久,现保存下来的历史文化名城都是不同历史时期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不少重大历史事件的发生地,在地面和地下保存着大量光辉灿烂的历史文化古迹及革命文物,也成为旅游者向往的地方。这些城市的历史文化价值主要是:有历代遗留下来的名胜古迹,有反映民族关系史的历史文物,有宗教圣地和革命纪念地。
2.古代建筑。这里说的古建筑包括各地王府、地方官署、大型楼阁之类的建筑。规模一般较大。
3.古城遗址。古城堡是古代建筑的重要部分,是当时社会政治军事斗争的需要和当时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体现。许多古城今日虽已残垣断壁,但它仍能勾起游人对历史的联想,同时也有一定的科学考察价值。
3. 中国古建筑及民俗旅游的文化蕴含
该拆的都拆了,没复拆的制也毁坏烧掉七七八八了,现在的东西很多是意淫了啊。。。
山区保留的应该还是比较完整吧,例如安徽的徽州,湖南的苗寨,湖北的土家族等等。
中原之地战乱太多,项羽留下的臭毛病动不动就毁就烧。。。
我们这边也建了水乡古城,我感觉不怎么样现代味太重,美式事快餐的感觉。。。
建筑业没什么太多的怀古风格。。
不是青砖瓦房,加木制就是古风了。。。
4. 具有中国特色的旅游景点 最好有古建筑的地方有哪里
安徽歙县宏村、徽州古建筑全、苏州园林都是不错的选择
5. 中国古代建筑的旅游资源主要有哪些
古建筑指的是具有历史意义的古代民用和公共建筑物以及包括民国时期的建筑物,具有鲜明的地域性、民族性、时代性、科学性和艺术性特点。它综合反映了一个民族在一定历史时期所达到的科学技术和文化艺术水平,是当时物质生活生产和精神文明的标志。古代建筑不仅是历史研究的重要实物资料,也是观赏性很强的人文景观资源。我国古代建筑旅游资源主要包括宫殿建筑、工程建筑、陵墓建筑、民居建筑、园林建筑和宗教建筑等。作为京畿要地,历代留存的古建筑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有北京的故宫、长城、颐和园、明清皇家陵寝、四合院等,天津的独乐寺、风情街,河北省的避暑山庄、赵州桥、山海关等。
在各类古建筑中,宫殿建筑尤其受到旅游者青睐,因为历代的宫殿都是皇帝居住和处理朝政的地方,是当时最高规格的建筑。历代统治者为显示其至高无上的尊严与权威,满足其穷奢极欲的享受,倾举国之财,集国内外之能工巧匠,为自己修建富丽堂皇的豪华宫殿。丰富珍贵的收藏物和与此相关的重大历史事件等,更使宫殿充满神秘的色彩。天坛祈年殿(见图3-1)、故宫是最有代表性的宫殿建筑。
天坛祈年殿。
6. 济渎庙的中国传统建筑文化旅游目的地
济源市济渎庙正式荣获中国民族建筑研究会颁发的第四批“中国传统建筑文化旅游目的地”称号,成为我省继登封嵩山古建筑群、社旗县赊店古城之后第三家获此殊荣的单位。
7. 中国古建筑对旅游的影响
历史文化名城和古建筑旅游资源
1.历史文化名城。我国历史悠久,现保存下来的内历史文化名城都是不同容历史时期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不少重大历史事件的发生地,在地面和地下保存着大量光辉灿烂的历史文化古迹及革命文物,也成为旅游者向往的地方。这些城市的历史文化价值主要是:有历代遗留下来的名胜古迹,有反映民族关系史的历史文物,有宗教圣地和革命纪念地。
2.古代建筑。这里说的古建筑包括各地王府、地方官署、大型楼阁之类的建筑。规模一般较大。
3.古城遗址。古城堡是古代建筑的重要部分,是当时社会政治军事斗争的需要和当时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体现。许多古城今日虽已残垣断壁,但它仍能勾起游人对历史的联想,同时也有一定的科学考察价值。
8. 中国古代建筑对旅游有何价值
秦淮风光带 夫子庙及秦淮风光带,国家4A级旅游景区,地处南京城南,是中国旅游胜地四十佳之一。...在夫子庙还有中国最大的古代科举考场—江南贡院。 除了这些还有总统府,这里有孙中山先生的办公室;有金陵48景的莫愁湖,
9. 说明中国传统建筑承载了哪些传统文化形式,并说明中国传统建筑文化旅游目的地评定工作的意义
中国建筑自先秦至19世纪中叶以前基本上是一个封闭的独立的体系,2000多年间风格变化不大,通称为中国古代建筑。(一)重视环境整体经营
《周礼》中关于野、都、鄙、乡、闾、里、邑、丘、甸等的规划制度.
。《管子·乘马》主张,“凡立国都,非于大山之下,必于广川之上”,说明城市选址必须考虑环境关系。中国的堪舆学说起源很早,除去迷信的外衣,绝大多数是讲求环境与建筑的关系。古代城市都注重将城市本体与周围环境统一经营。(二)单体形象融于群体序列
中国古代的单体建筑形式比较简单,大部分是定型化的式样,孤立的单体建筑不构成完整的艺术形象,建筑的艺术效果主要依靠群体序列来取得。一座殿宇,在序列中作为陪衬时,形体不会太大,形象也可能比较平淡,但若作为主体,则可能很高大。
(三)构造技术与艺术形象统一
中国古代建筑的木结构体系适应性很强。这个体系以四柱二梁二枋构成一个称为间的基本框架,间可以左右相连,也可以前后相接,又可以上下相叠,还可以错落组合,或加以变通而成八角、六角、圆形、扇形或其他形状。屋顶构架有抬梁式和穿斗式两种,无论哪一种,都可以不改变构架体系而将屋面作出曲线,并在屋角作出翘角飞檐,还可以作出重檐、勾连、穿插、披搭等式样。
(四)规格化与多样化统一
中国建筑以木结构为主,为便于构件的制作、安装和估工算料,必然走向构件规格化,也促使设计模数化。早在春秋时的《考工记》中,就有了规格化、模数化的萌芽,至迟唐代已经比较成熟。到宋元明三年(1100)编成的《营造法式》,模数化完全定型,清雍正十二年(1734)颁布的《工部工程做法则例》又有了更进一步的简化。建筑的规格化,促使建筑风格趋于统一,也保证了各座建筑可以达到一定的艺术水平。
(五)诗情画意的自然式园林
中国园林讲究“巧于因借,精在体宜”,重视成景和得景的精微推求,以组织丰富的观赏画面。同时,还模拟自然山水,创造出叠山理水的特殊技艺,无论土山石山,或山水相连,都能使诗情画意更加深浓,趣味隽永。(六)重视表现建筑的性格和象征涵义
中国古代建筑艺术在文化层面上表现出三大特点:其一,注重审美性与政治伦理性的高度统一;其二,具有鲜明的人文主义品格,是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集中展现;其三,在多样变化中注重综合性的整体空间意象。其形式特征主要表现为:①多以群体组合的形式构成丰富的空间序列,如以十字轴线展开的坛庙建筑;以纵轴为主横轴为辅的民居和宫殿建筑;以曲折轴线展开的园林建筑。不管哪种展开方式都形成抑扬顿挫,有前序、高潮、尾声的空间序列。②单体建筑造型有一定的规格程式,如殿、亭等形制都由台基、屋身和屋顶组成,同时各部分之间都有一定的比例,尤其是到了清代,这种规格化已达极至。③木结构的梁架组合形式所形成的体量巨大的屋顶,与坡顶、正脊和翘起飞檐的柔美曲线,使屋顶成为中国建筑最突出的形式特色。④室内空间处理灵活多变,常用板壁、槅扇、帐幔、屏风、博古架隔为大小不一、富有变化的空间,产生迂回、含蓄的空间意象。⑤注重建筑构件的色彩和装饰彩绘的表现性,并以此标示等级与功能的差异。中国建筑艺术按时间序列可分为秦汉、隋唐、明清、近现代四个阶段。①秦汉阶段。早在商周时期,中国建筑的主要特征如庭院形式、对称布局、木梁架结构、单体造型、大屋顶等已初步形成,不过因诸侯割据而南北各异。秦汉时已有雕刻和彩绘,布局舒展、整齐,具有明确的伦理、等级、秩序等内涵,表现出刚健、质朴的风格特色。②隋唐阶段。汉末到南北朝时期,随着佛教的传入和盛行、南北民族的大融合以及文人士大夫归隐山林的思想情趣和山水诗、山水画的出现,使南北朝时期的建筑艺术在传统的理性精神中加入了许多浪漫情调。至唐代终于形成了理性与浪漫相交织的盛唐风貌。宏伟、规整的都城,恢宏舒展的宫殿、坛庙,规模巨大、形制多样的寺塔、石窟,造型浑厚,装饰华丽,展示出博大伟美的风格特征。③明清阶段。经五代两宋城市经济的发展及各地方文化,乃至蒙古、藏、阿拉伯文化的进一步交融,至清代,中国古代建筑艺术走向最成熟的阶段。城市街巷规格方整,宫殿陵墓建筑定型化,但形制增多,手法多样。造园艺术空前繁荣。其总体风格是雍容、典丽、严谨、清晰。
10. 中国古建筑有哪些基本类型在旅游生活中受关注度比较高的有哪些
一、按单体形式来分,单体建筑大体分为殿堂、亭、廊。
①殿堂,基本平面是长方形,也有少量正方形,正圆形,很少单独出现;
②亭,基本平面是正方、正圆、六角、八角等
形状,可以独立于群体之外;
③廊,主要作为各个单座建筑间的联系。殿堂或亭上下相叠就是楼阁或塔。早期还有一种台榭,中心为大夯土台,沿台建造多层房屋,但东汉以后即不再建造。殿堂的大小,正面以间数,侧面
以檩(或椽)数区别。汉以前,间有奇数也有偶数,以后即全是奇数,到清代,正面以11间最大,3间最小,侧面以13檩最大,5檩最小。间和檩的间距有若干等级,内部柱网也有几种定型的排列方式。正面侧面间数相等,就可变为方殿,间也可以左右前后错落排列,出现多种变体的殿堂平面。
二、按屋顶形式来分,可分为硬山建筑、悬山建筑、歇山建筑、庑殿建筑、攒尖建筑五种形式。
在这最基本的建筑形式中,庑殿又有单檐庑殿、重檐庑殿;歇山有单檐歇山、重檐歇山、三滴水楼阁歇山、大屋檐歇山、卷棚歇山等;硬山、悬山,常见者既有一层,也有两层楼房;攒尖建筑则有三角、四角、五角、六角、八角、圆形、单檐、重檐、多层檐等多种形式。
①硬山建筑
为屋面仅有前后两坡,左右两侧山墙与屋面相交,并将檩木梁全部封砌在山墙内的建筑。硬山建筑是古建筑中最普通的形式,无论住宅、园林、寺庙中都有大量的这类建筑。
②悬山建筑
屋面有前后两坡,而且两山屋面悬于山墙或山面屋架之外的建筑,称为悬山(亦称挑山)式建筑。悬山建筑稍间的檩木不是包砌在山墙之内,而是挑出山墙之外,挑出的部分称为“出梢”,这是它区别于硬山的主要之点。
③庑殿建筑
庑殿建筑屋面有四大坡,前后坡屋面相交形成一条正脊,两山屋面与前后屋面相交形成四条垂脊,故庑殿又称四阿殿、五脊殿。
庑殿建筑是中国古建筑中的最高型制。在等级森严的封建社会,这种建筑形式常用于宫殿、坛庙一类皇家建筑,是中轴线上主要建筑最常采取的形式。如故宫午门、太和殿、乾清宫,太庙大戟门、享殿及其后殿,景山寿皇殿、寿皇门,明长陵棱恩殿等,都是庑殿式建筑。在封建社会,庑殿建筑实际上已经成为皇家建筑之外,其它官府、衙属、商埠、民宅等等,是绝不允许采用庑殿这种建筑形式的。庑殿建筑的这种特殊政治地位决定了它用材硕大、体量雄伟、装饰华贵富丽,具有较高的文物价值和艺术价值。
④歇山建筑
歇山建筑屋面峻拔陡峭,四角轻盈翘起,玲珑精巧,气势非凡,它既有庑殿建筑雄浑的气势,又有攒尖建筑俏丽的风格。无论帝王宫阙、王公府邸、城垣敌楼、坛壝寺庙、古典园林及商埠铺面等各类建筑,都大量采用歇山这种建筑形式,就连古今最有名的复合式建筑,诸如黄鹤楼、滕王阁、故宫角楼等,也都是以歇山为主要形式组合而成的,足见歇山建筑在中国古建筑中的重要地位。
⑤ 攒尖建筑
建筑物的屋面在顶部交汇为一点,形成尖顶,这种建筑叫攒尖建筑。攒尖建筑在古建筑中大量存在。古典园林中各种不同形式的亭子,如三角、四角、五角、六角、八角、圆亭等都属攒尖建筑。在宫殿、坛庙中也有大量的攒尖建筑,如北京故宫的中和殿、交泰殿,北京国子监的辟雍,北海小西天的观音殿,都是四角攒尖宫殿式建筑。而天坛祈年殿、皇穹宇则是典型的圆形攒尖坛庙建筑。在全国其它地方的坛庙园林中,也有大量攒尖建筑。
三、按地区来分,可分为北方风格、西北风格、江南风格、岭南风格、西南风格、藏族风格、蒙古族风格、维吾尔族风格共8种。
①北方风格。集中在淮河以北至黑龙江以南的广大平原地区。组群方整规则,庭院较大,但尺度合宜;建筑造型起伏不大,屋身低平,屋顶曲线平缓;多用砖瓦,木结构用料较大,装修比较简单。总的风格是开朗大度。
②西北风格。集中在黄河以西至甘肃、宁夏的黄土高原地区。院落的封闭性很强,屋身低矮,屋顶坡度低缓,还有相当多的建筑使用平顶。很少使用砖瓦,多用土坯或夯土墙,木装修更简单。这个地区还常有窑洞建筑,除靠崖凿窑外,还有地坑窑、平地发券窑。总的风格是质朴敦厚。但在回族聚居地建有许多清真寺,它们体量高大,屋顶陡峻,装修华丽,色彩浓重,与一般民间建筑有明显的不同。
③江南风格。集中在长江中下游的河网地区。组群比较密集,庭院比较狭窄。城镇中大型组群(大住宅、会馆、店铺、寺庙、祠堂等)很多,而且带有楼房;小型建筑(一般住宅、店铺)自由灵活。屋顶坡度陡峻,翼角高翘,装修精致富丽,雕刻彩绘很多。总的风格是秀丽灵巧。
④岭南风格。集中在珠江流域山岳丘陵地区。建筑平面比较规整,庭院很小,房屋高大,门窗狭窄,多有封火山墙,屋顶坡度陡峻,翼角起翘更大。城镇村落中建筑密集,封闭性很强。装修、雕刻、彩绘富丽繁复,手法精细。总的风格是轻盈细腻。
⑤西南风格。集中在西南山区,有相当一部分是壮、傣、瑶、苗等民族聚居的地区。多利用山
坡建房,为下层架空的干栏式建筑。平面和外形相当自由,很少成组群出现。梁柱等结构构件外露,只用板壁或编席作为维护屏障。屋面曲线柔和,拖出很长,出檐深远,上铺木瓦或草秸。不太讲究装饰。总的风格是自由灵活。其中云南南部傣族佛寺空间巨大,装饰富丽,佛塔造型与缅甸类似,民族风格非常鲜明。
⑥藏族风格。集中在西藏、青海、甘南、川北等藏族聚居的广大草原山区。牧民多居褐色长方形帐篷。村落居民住碉房,多为2~3层小天井式木结构建筑,外面包砌石墙,墙壁收分很大,上面为平屋顶。石墙上的门窗狭小,窗外刷黑色梯形窗套,顶部檐端加装饰线条,极富表现力。□嘛
寺庙很多,都建在高地上,体量高大,色彩强烈,同样使用厚墙、平顶,重点部位突出少量坡顶。总的风格是坚实厚重。
⑦蒙古族风格。集中在蒙古族聚居的草原地区。牧民居住圆形毡包(蒙古包),贵族的大毡包直径可达10余米,内有立柱,装饰华丽。□嘛庙集中体现了蒙古族建筑的风格,它来源于藏族□嘛庙原型,又吸收了临近地区回族、汉族建筑艺术手法,既厚重又华丽。
⑧维吾尔族风格。集中在新疆维吾尔族居住区。建筑外部完全封闭,全用平屋顶,内部庭院尺度亲切,平面布局自由,并有绿化点缀。房间前有宽敞的外廊,室内外有细致的彩色木雕和石膏花饰。总的风格是外部朴素单调,内部灵活精致。维吾尔族的清真寺和教长陵园是建筑艺术最集中的两种维吾尔建筑。
旅游生活中受关注度比较高地古建筑有;
1.明清皇宫----北京故宫建筑群、沈阳故宫建筑群
2.皇帝祭天之所----天坛
3.平遥古城 (山西)
4.丽江古城 (云南)
5.阆中古城(四川)
6.歙县古城(安徽)
7.西安城市中有很多保存完整度高的唐代建筑,如大雁塔、小雁塔等。
8.河南郑州附近,安阳,嵩山等等古迹很多
9.江南水乡乌镇、苏州、西塘等地的江南民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