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旅发展 » 旅游传统文化核心价值观

旅游传统文化核心价值观

发布时间: 2020-12-03 13:48:00

『壹』 中国传统文化核心价值观读本

其实就是以人为本,不自私、不自利,毫不为己、专门利人,先从孝养父母开始,一点点扩大,到整个家庭,到整个单位,到整个地区,到整个国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

『贰』 李子柒是如何将传统文化融入核心价值观的

离子器是如何将传统文化融合到价值观的。这就要看他的个人魅力了。

『叁』 为什么说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源泉

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指出,“中华优秀传专统文化积淀着中属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包含着中华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
文化是民族的根。一个民族的崛起或复兴,常常以民族文化的复兴和民族精神的崛起为先导;一个民族的衰落或覆灭,则往往以民族文化的颓废和民族精神的萎靡为先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涵着博大精深的价值理念和伦理思想,中华传统美德有着历久弥新的时代意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尤其是中华传统美德这一深厚资源,做到古为今用、推陈出新,使之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和要求相契合,成为符合时代要求与人们现实需要的价值理念与行为规范。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的发布,实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凝聚共识到自觉行动的飞跃,必将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如源头活水,源源不断地注入和渗透到社会肌体的各个方面,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持续迸发、永不衰竭的正能量。

『肆』 中国传统文化四大核心价值观念

中国传统价值观 四大核心理念 仁者无敌 安身立命 以和为贵 天人合一

中国人代代相传的传统价值观,是凝聚全民族的载体,也是中国人有别于他国人的文化基因和思维特性,尤其是传统价值观的核心理念,是中国从秦朝自清朝二千多年的时间里,社会形态保持超稳定的深层结构因素。

一、仁者无敌

  1. “仁者,人也”—— 中国文化对“人”的定义,孔子说 “仁者,人也,亲亲为大。”意思是有仁心仁义的,才成其为人。从象形字的意义来看,“仁”是“人”字旁一个“二”字,也就是说,只有在“二人”对应的人伦关系中,才能对人下定义。在古代社会,这类“二人”的对应关系包括: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这五伦关系。这个对“人”的定义,到了现代,五伦关系就被扩充为社群与集体关系,但在“深层结构”的意义上,这个在人际关系中才成其为人的定义基本没有变。也就是说传统文化对人的定义,相对来说就比较模糊,主要在社会关系中由他人定义。这就决定了“个体”在传统文化当中的弱化和隐而不彰。中国人经常讲“做人应该怎么怎么样”, 主要是指做一个符合世俗标准的人,即使这些世俗标准有别于他个人的思想、理性、意志和判断。否则,在世俗眼里就是不会做人。这个世俗标准,就是孔子用来定义人的“仁”字。

  2. “仁”的涵义——处处为对方着想的做人方式,用“仁”字给人下定义,可见“仁”是儒家伦理道德最核心的理念。孔子说:“上下相亲谓之仁”“温良者,仁之本也”孟子说“仁者爱人” 这种处处为对方着想的做人方式使中国人显得特别富有“人情味”。以至于有些人在人情面前不好意思拒绝对方的过分要求,往往失去原则性,徇私枉法,破坏典章制度。对一般人来说,仁爱是相互的,只有双方都具“体”地感觉对方的“心”“有到”自己“身”上时,才去“做人”,一旦越出了人情磁力场的温暖包围,或者双方撕破脸皮了,就不知该怎样去“做”了,难免有失风度,比如在公共场所出现不守秩序、乱扔垃圾等不文明行为。那么怎么才能做到仁呢?孔子说“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对于圣人和传统士大夫来说,尽管他们把仁做为个体存在的基础,但是这个高层次的原则仍然是以人伦关系之间衍生出人情作为内容,反映了中国文化浓厚的道德伦理色彩。它反映在政治层面上,就形成以下这样的理念:

  3. 内圣外王,仁者无敌——道德与政治的合而为一“内圣外王”就是孔子在《大学》经典中提到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用现代的话讲就是:格物深入研究事物的规律和本质,致知将其上升为理论,诚心实意,端正思想和态度,一日三省吾身,克己复礼,使家庭和睦,推己及人,使人人都成为和自己一样的仁人君子,然后施仁政管理国家,使天下太平,这个过程体现了道德与政治的统一,成为中国历代士大夫阶层由内而外的人生进修阶梯。内圣,是德治;外王,是人治,内圣外王就是一种德治加人治的社会治理模式。但是在高度集中的权力面前,德治对集权者的约束总是十分有限,充其量是一块光鲜的遮羞布。所以,统治者与被统治者的关系也只能是“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德治加人治要求作之君者,必须同时作之师,作之亲。儒家的天地君亲师这五个角色,作为统治者身兼三职,做老百姓的领导、老师、和父母。这样以来,人的思想意志以及国法以外的私人领域自然也成为管理的对象,个人就没有多少空间可言了。

二、安身立命

  1. 身的含义,中国人是用“身”这个词来指称自己的,比如本身、自身;同时,还用身来代表生命。比如终身,就是指人的一生;人一生的事业,就是安身立命,除了形象化地安置身体之外,还有去符合命运静态地去养护它的意思。除了用身这个词指称自己和生命之外,还用它来形容一些在其他文化中不属于“身”的场合。比如,一个人的背景与起源,叫出身;名下的资产总额,叫身家。违背自己的意志而被迫去做一件事,叫身不由己;属于思维和理解力范围内的事,也用体会体验一类的词去表达。像身体力行、言传身教这类属于道德范围的事,也在划入身的范畴内,用身字来表达。所以,从身的含义来看,安身立命的身不仅是指身体、肉身,还指人生、生活,把这些安顿好了,有饭吃,有衣穿,生命就可以生根发芽,传宗接代了。

  2. 食的文化——身体化的表现,中国烹饪技术之精致,可以说是世界上最发达的。中国人特别注重食的养生功用和食的社交功用。这说明的传统文化将人更多的看成是一个身体化的存在,比较忽视它是一个具有完整形态的精神主体。当然,士大夫阶层和老百姓对身的理解是有层次和境界之分的。古代道德和政治统一的传统,决定了士大夫阶层天生肩负“以民为本”的使命感,也就是让天下苍生皆能安身,皆有一口饭吃。因此他们提出的口号“解民于倒悬”“措天下于衽席之上”等等,虽然也是充满了身体化的想象,但这个身指的是社会,是天下民生,而国家则是照顾这个身的一颗心。至于老百姓的安身一般只顾及其家,而且这个身必须放在缩小了的人情磁力场中,互相取暖才能安心。这种安身与安心的需求,造成了他们一方面十分现实,物质化,就连求神拜佛也是无事不登三宝殿,有事才临时抱佛脚,完全是实用型的、世俗化的;另一方面也容易造成精神和感情上的麻木。

  3. 安其身,则得其心——民生观,安身立命的身体化倾向,使老百姓的要求基本只限于“有口饭吃”就行,就不会造反。所以安其身,则安其心,解决好民生问题,就天下大治,天下太平了。中国人最高的政治社会理想是《礼运•大同篇》中的大同境界,那就是使普天之下皆有所养。《孟子》一书的大半部都在讨论如何施仁政,施仁政的中心就是民生问题;一直到孙中山的民生主义,民生的观念像一条红线贯穿了中国两千多年的政治思想。 《汉书》中说“民以食为天”,食的确是密切串连中国文化、百姓生活、政治理想各领域的同心轴。老子甚至把治理国家比喻成烹调术。他说“治大国,若烹小鲜。”《周礼》这本书排列的百官当中,冢宰既是宰相,又有大厨子的形象。总之,安身立命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吃饭问题。即使到了现代,的生存和发展的范围更广了,要求更高了,但是有饭吃才能生存始终是中国人“安身立命”理念的首要标准。

三、以和为贵

  1. 阴阳调和论,中国古代哲学认为,宇宙的本源就是阴阳在太极中的互相调和。阴阳本就是同一事物两各方面,阴阳调和则基本上排除了“邪恶”的因素。因为这样的本体论中,所谓邪恶的因素并不是必须由善去克服的恶,而是阴阳失调,因此,如果出现动,也是动乱,是一种变态,最后也必然用和合的方式恢复结构的平衡,回到原样。同样,传统文化对待自然的态度也是和合式的而不是抗争式的。表现在人际关系中,就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人情味”。人际关系以保持和谐为最高目的。礼尚往来,耻于斤斤计较,所以中国传统文化不提倡诉讼,所以公然为自己争利益的言行也就为人所不齿了。正如孔子所说“礼之用,和为贵。”

  2. 安定的政治局面,和为贵就是一种放弃对抗的态度,表现在政治生活上,就容易形成安定的局面。即使已经侨居海外的中国人,也大多是只谋一口饭吃,对政治漠不关心,很少自发组织压力团体维护自身利益。所以,上世纪90年代东南亚排华和洛杉矶黑人暴乱,最倒霉的就是华人,尽管华人人数众多,但是懦弱和冷漠使他们之间不善于组织和团结,一盘散沙,毫无还手之力。根据辩证法和历史经验来看,以和为贵这条传统价值观的核心理念,还可能带来一种可能性,就是它的对立面——乱。逆来顺受惯了的人,一旦忍无可忍发泄起来的时候,很容易一发而不可收拾。而且由于平时不擅于利用合理渠道宣泄自己的攻击性,所以当这种攻击性终于爆发的时刻,是不受理性控制的、盲目的、极具破坏性的,而且是没有游戏规则的、是斗死方休的。

四、天人合一

  1. 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源于春秋时期的庄子,经过孟子和董仲舒的发扬光大,最后由宋代的张载、二程整理成熟。天人合一就是认为天道与人道的是统一的,以人伦外推天道,以天道比附人伦。很明显,中国的这个天和世界上任何高级宗教的“天”都不同,的天并不是超越世界之上的上帝,而是“天地人”这个世界系统内在的组成因子。

  2. 世界上其他高级宗教都认为天和人之间有一道不可逾越的鸿沟,人尽管可以向往超越界,但永远不可能达到神的地位,唯有中国的天道观主张天人合一。而且,这个天人合一是将天道拉下来去符合人道的。并且认为“天道远,人道迩”。孔子说“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未知生,焉知死?”也就是把眼光完全集中在这个人世上。

  3. 中国人的天道就是人道,它是人间理想化了的和谐关系的映照。也就是说,人如果能够保持和谐,就是符合天道,否则的话,就会令天道失常,因此,人有参天地化育之功。那么,怎么“参”呢?宋朝的理学家朱熹认为,用“存天理、灭人欲”的方式,把自己的七情六欲都导入公式化的人伦渠道中获得中和化的效果,以便能够永恒地维持“和合”状态。正如同天地之阴阳调和是为了化生万物一般,人伦关系中被渠道化的七情六欲,也必须是为了养育以及延续身体化的存在服务——养双亲,养妻子儿女。这样,人道就和天道真正的统一了,人也就达到了天人合一的境界。

以上四大传统价值观的核心理念作为中国文化的深层结构中保持社会形态超稳定的深层因素,在国民心理和国家社会层面都有着根深蒂固的影响。在现代化的世局当中,如何有意识地反省之、引导之、改造之,是当代中国人需要肩负的文化使命。

『伍』 中国传统文化核心价值观读本

有,但不知道是不是你指的这本,我知道很多医院都组织编写了这本书。

『陆』 如何理解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

传统文化的基本价值观

主流文化的治国理政价值观 这是从政府到基层群众都关心的回话题,它涉及到答我们政府行为、政策导向的根据。怎么把握中国传统文化里边主流的治国理政理念?

首先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这四个字是见于《管子》,中国讲的以人为本有鲜明的特色,这个特色就是从西周以来,中国文化就向着一个新的方向发展。全世界古代文明的文化都是以神为本,中国早期历史在商以前也是以神为本,但从西周开始,从周公封于鲁开始,他的思想就从以神为本的文化开始转向以人为本的文化。西周时期开始有一种思想,说神依人而行,是依靠人存在的。

『柒』 传统文化是现代核心价值观的主要源头吗。。。。。。。。。。。。。。。。。。。。。。。。。。。。。。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与优秀传统文化相承继和契合,可以这么说。

『捌』 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和基本精神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中国传统文化(traditional culture of China)是中华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是指居住在中国地域内的中华民族及其祖先所创造的、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所继承发展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历史悠久、内涵博大精深、传统优良的文化。它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的结晶,除了儒家文化这个核心内容外,还包含有其他文化形态,如道家 文化、佛教文化等等。
中国传统文化之皮影【传统文化的四个显著特点】:
1,世代相传。中国的传统文化在某些短暂的历史时期内有所中断,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或多或少的有所改变,但是大体上没有中断过,总的来说变化不大。
2,民族特色。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中国特有的,与世界上其他民族文化不同。
3,历史悠久。有五千年的历史。
4,博大精深。“博大”是说中国传统文化的广度---丰富多彩,“精深”是说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度---高深莫测。

与一般的宗教相比较,中国传统文化的优势在于它从哲学、科学的角度上揭示宇宙、社会、人生的本质和意义的,既是充分中国传统文化之服装说理的,又可以让人进行实证,这些内容不是一般宗教能随便解释得了的。所以,它与一般的宗教是不同的,它的魅力在于比一般的宗教更具有说服力的。一般的宗教都是建立在信仰的基础上的,只有通过虔诚地相信,才能感到神的存在,不能问、不要问为什么,是什么道理。可是在物欲横流的社会中,在各种色象的诱惑下,很多人是经不起引诱的,他们都会对自己的信仰发生动摇的。特别是一些宗教不能正确科学地解释自身,而且往往与科学思想是有抵触的(这不是说科学是正确的,科学也是不能正确的认识自己),而科学的道理又是显而易见的,因为它认识的是物质,是事物直观的可见的表象。在科学日益发达的今天,宇宙飞船上天,原子弹爆炸,互联网技术,生物技术上的成就,科学观念是很易被人们接受的。由于以上原因,人们对信仰发生动摇也是很正常的,这也正是这种原因,有些基督教的牧师、天主教的神甫都背判了自己的信仰,成为上帝的罪人。更头甚者,有些神甫和牧师还染上了艾滋病,有媒体报道,他们之所以染上艾滋病是由于不正当的性行为造成的,这说明他们已经远离自己的信仰,沦为上帝的罪人了。但是我们应当承认,天主教、基督教的大部分教徒的人格还是高尚的,但是从发展的趋势看,基督教和天主教、伊斯兰教,都没有发展前途,因为它们都不能为科学思想所接受,最终会被人们所抛弃。
中国传统文化是一种理性的文化,越是科学发达,人们的文化水准提高,认识能力增强的情况下,越是有利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在人们没有文化愚昧的情况下,中国传统文化是不易推广与传播的,因为它不具备传播这种文化的软件与硬化。在中国历史上,无论什么时候,哪一个封建王朝都没有真正彻底的贯彻中国传统文化,所以,中国的传统文化从来都没有象《圣经》文化和《古兰经》文化那样,左右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的命运。现在最有利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彻底贯彻,而这种贯彻是民主的、自由的,人们自觉自愿地接受的,不愿接受马上就可以反对,而不是象欧洲中世纪历史上的《圣经》文化,和现在《古兰经》文,是强迫的。
用现代语言把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表达出来,使人们真正的理解中国传统文化,这并不是我有什么能耐,而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本来就包涵的本质。再者,这也是人类历史发展到今天的必然的产物,因为大家都有文化了,语言也表述能力也加强了;第三、科学已经很发达了,我可以借助科学上的发现和科学语言,对其理论体系进行系统细致地表述,这样就更有说服力与感染力。以上各点,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优势所在。中国传统文化,还有语言和文字上的优势,这在以前的帖子中都谈到了,在这里就不赘述了。

『玖』 中国传统文化有哪些核心价值观

中华传统文化的内容非常丰富复杂,其中有四个思想最为重要,也最有概括性版。这就是:
一、权作为基本哲理的阴阳五行思想。
二、解释大自然与人类社会关系的天人统一思想。
三、指导解决社会问题的中和中庸思想。
四、指导如何对待自身的修身克己思想。

『拾』 如何用传统文化涵养核心价值观

首先,《纲要》指出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梦的落脚点。《纲要》第一条指出:“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和中国梦宣传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引导青少年学生更加全面准确地认识中华民族的历史传统、文化积淀、基本国情,认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理想信念,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历史意义。”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未来中国将在世界舞台上站到一个怎样的高度,取决于当下学生们的成长轨迹,只有深入了解了中华民族厚重的历史、灿烂的文化,青少年学生才会形成中华文化的自觉自信、坚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念。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这一教育改革新方向,就是给“中国梦”这个宏大的目标找到一个脚踏实地的出发点、一条尝试的道路。
其次,《纲要》还有助于推动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纲要》第七条强调:“加强对青少年学生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要以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为核心,以家国情怀教育、社会关爱教育和人格修养教育为重点,着力完善青少年学生的道德品质,培育理想人格,提升政治素养。”另外,在对具体推进措施和课程安排的叙述中,提出“充分发挥中小学德育课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作用”,尝试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学生道德水平及人格的培养过程中,用传统文化中的精华部分积极影响学生价值观的塑造。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包含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强烈责任感,包含着人与人之间以仁爱相处的哲学,包含着对个人“正心诚意”、“修身齐家”的道德与行为要求,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孕育着和谐社会价值体系,对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一定积极意义。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要与道德和人格培养紧密结合,引导青少年学生立足于优秀传统文化,将时代精神、现代气息融入其中,形成爱国、处世、修身三个层次的价值观念,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再次,《纲要》还体现了传统文化教育推进方式的丰富多元。从临摹名家书法、诗文经典理解体会等课堂教学方法中,可以看到国家对于学生能够真正体验并掌握传统文化的希望;从努力提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师资水平和发挥家庭的作用、建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网络教育平台等一系列措施中,可以看到国家倡导将学校、家庭、社会这些不同的社会化场所整合起来,共同完成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任务;增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在升学考试中的比重、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实施进行评估和督导等举措,也体现了国家推进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决心和力度。此外,国家还充分调动各方资源,鼓励民间艺人等参与教学,利用博物馆、纪念馆、遗址等公共文化机构,配合以新闻出版广电等部门,利用研究机构科研力量,全面落实和保障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推进与实施。

热点内容
微山湖岛旅游攻略 发布:2021-03-16 21:45:18 浏览:387
适合78月份国内旅游的地方 发布:2021-03-16 21:42:27 浏览:6
文化旅游部单位 发布:2021-03-16 21:42:22 浏览:118
深圳周边游推荐免费的 发布:2021-03-16 21:42:18 浏览:696
塑州旅游景点 发布:2021-03-16 21:40:53 浏览:84
道观河风景旅游区发展前景 发布:2021-03-16 21:39:53 浏览:658
旅行社psd 发布:2021-03-16 21:39:03 浏览:174
常州旅游业发展现状 发布:2021-03-16 21:35:14 浏览:330
棋牌在线游戏必去797ag 发布:2021-03-16 21:33:30 浏览:217
有四个旅游团三条路线 发布:2021-03-16 21:33:30 浏览: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