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旅游文明城市
❶ 为什么创建文明城市创建文明城市干什么
文明城市是社会文明、社会和谐在城市的缩影,是社会文明、社会和谐在城市的集中表现。因为城市是人类社会的历史在各个发展阶段上文明成果的积淀,是人类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上的产物;文明时代的城市第一次具有了城市的意义,文明时代的城市第一次揭开了“城市文明”的篇章。
文明城市作为社会文明、社会和谐的聚焦,它在根本上标示着人类社会的发展所达到的一种和谐、文明状态。人类文明的演进经历了原始蒙昧时代的文明、农业社会的文明、工业社会的文明、信息社会的文明,那么,不同时代的城市文明与社会和谐、社会文明状态是一致的。
尤其是在工业时代、信息时代的城市、城市文明,更典型、更集中地反映了该时代社会文明的特征和状态,更突出了社会和谐的本质要求——作为和谐社会核心理念、核心价值的城市文明,应成为承载社会和谐、展示社会和谐、提升社会和谐的理想样式、理想追求。
(1)文化旅游文明城市扩展阅读:
创建文明城市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理性选择。把创建文明城市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理性选择,是随着精神文明建设实践的深入而逐渐明晰、逐渐完善的。
回顾我国创建文明城市的实践可以知道,创建文明城市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是和谐社会的本质特征。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的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任务,把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部署,从原来的经济、政治、文化建设"三位一体"。
发展为物质文明建设、政治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四位一体",不但反映了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也为我国城市精神文明建设提出了更明确的目标,和谐社会建设将成为文明城市创建的一个重要主题。
文明城市已成为引导我国城市化、现代化建设的理想范式;建设和谐社会要从建设文明和谐社区、文明和谐城区、文明和谐城市做起,文明城市是和谐社会的现实根基,城市越"文明",社会和谐的根基越牢靠。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创建文明城市的意义
❷ 文明城市有什么含义
城市的发展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目前,我国正处于加快推进现代化的历史阶段。现代城市既要有发达的经济,也要有发达的文明。文明城市是指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的发展阶段,物质文明、政治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经济和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显著成就,市民整体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较高的城市。文明城市,是反映一个地区现代文明程度、城市综合竞争实力的重要标志。创建文明城市对经济社会发展所产生的现实意义和深远影响,已经远远超出了原来一般意义上的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活动。我们要从战略高度来看待创建文明城市的重要意义,提高对创建文明城市重要性的认识。
一、创建文明城市,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坚持以人为本,突出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文明城市创建活动内容广泛,既有思想道德、文化教育、民主法制等精神领域的建设,又有城市经济和城市发展、环境治理等物质方面的工作。创建文明城市的目的在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促进城乡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通过创建文明城市,全面提高市民文明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精神,体现了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是统筹协调发展的组成部分和根本所在。
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小康,不仅指经济上要有新的发展,而且指社会文明程度要有新的提高。文明城市的标准,包括城市规划合理,人口规模适度,生态环境良好,经济比较发达,劳动就业充分,基础设施完善,交通通讯快捷,社会安全有序,医疗保健完善,市容整洁优美,生活舒适便利,政府廉洁高效,社会保障健全,科技教育进步,文化体育繁荣,市民素质优良。文明城市的这些标准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是一致的。因此,开展创建文明城市的活动,努力建成文明城市,不仅是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而且是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创建文明城市,是实现三大文明协调发展的现实需要
现代城市文明包括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和政治文明,文明城市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谐的统一体。按照现阶段创建文明城市的要求,文明城市具有以下标志性特征:以物质文明建设为基础的精神文明的发展;以城区规划和建设为基础的城市综合管理水平的提高;以思想道德文化修养为基础的市民素质的提高;以改善市民居住条件为基础的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质量的提高;以法制规范、依法行政为基础的制度文明程度的提高。从文明城市定义的基本内涵来看,文明城市是经济持续发展、社会治安良好、环境整洁优美、管理科学有序、交通便捷畅通、教育文化发达的现代化城市。因此,创建文明城市必须做到经济、文化、社会协调发展,经济、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三个文明协调有序共同发展。
三、创建文明城市,是加快城市化进程、提高城市文明程度的重要举措
城市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加快城市化的进程,不但有利于发挥城市对整个社会经济的集聚和辐射作用,而且有利于社会文明的集聚和辐射。通过创建文明城市,将有利地推动社会经济的逐步发展,社会保障的逐步完善,城市硬件设施的逐步改善,城区建设美观,净化、绿化、亮化程度的提高,城市综合管理水平的逐步提高,促进城市化进程的加快。
创建文明城市是时代赋予我们的神圣使命,是推动城市文明向更高层次发展的要求。在城市化的进程中,我们既要城区人口增长、区域扩张,更要注重城市品位的提高和人的现代化。当前,城市的文明程度和市民素质与城市现代化发展还不相适应,城市的建设、管理和服务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还有很大差距,通过创建文明城市,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强化城市市容环境、社会秩序、服务质量等方面的建设和管理,不断提高城市的文明程度和市民素质,从而塑造现代的城市文明形象。
四、创建文明城市,是塑造城市形象、提高城市竞争力的重要载体
一个城市的文明程度,是城市综合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城市形象、品牌和发展水平的集中体现。创建文明城市,是进一步树立城市良好形象、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的重要途径。良好的城市形象,已成为促进城市发展的资源和环境。城市的形象既反映了城市的文明程度,又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通过创建文明城市,可以提高人们的现代文明素质,塑造独特的人文景观,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优美舒适的工作、学习、生活环境,可以使城市成为投资、居住、购物、旅游的好去处;可以让老百姓安居乐业,让投资者安心放心,让观光者爽心悦目,有利于提高城市的知名度,增强城市的魅力,树立起现代文明城市新形象。
21世纪是城市发展和城市竞争的时代,以城市文明为主要标志的新一轮竞争已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主旋律。现在,各个城市之间的竞争已不仅是经济实力、区位优势的竞争,同时也是文明环境、市民素质的竞争,还包括了生态、人居和创业环境的竞争。通过深化创建活动,提高城市的文明程度、社会秩序、环境质量和良好形象,为经济发展提供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生产力要素,为实现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提供重要“资本”。
创建文明城市是时代的呼唤,是城市发展本身的要求,是提高城市未来竞争力的必由之路。通过创建文明城市,既可以提高城市在经济发展中的对外吸引力、竞争力,也可以提高人们对城市的满意度,激发人们维护城市形象的热情,对城市产生认同感和自豪感,增强城市的向心力、凝聚力。可以说,创建文明城市对于对内增强凝聚力、向心力,对外提高竞争力、辐射力,内强素质、外树形象,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❸ 创建省级文明城市主要内容有哪些
省级文明城市基本评选标准如下:
1、市民言行文明。
2、环境整洁优美。
3、社会秩序良好。
4、各类服务优质。
5、科教文卫发达。
6、设施基本完备。
在评选文明城市工作中,增加组织领导有力、创建工作扎实的考核内容,其主要要求是:
领导班子坚强有力,把创建工作纳入全局,实施目标管理;
创建机构建立健全,创建工作扎实有效,创建经费得以落实;
文明小区(社区)、文明行业、文明村镇、双拥共建等基础创建工作富有成效,"讲文明树新风"活动普遍开展,有一批在全省、全国有影响的先进典型。
(3)文化旅游文明城市扩展阅读:
文明城市活动标语:
一、公民道德规范
爱国守法 明礼诚信 团结友善 勤俭自强 敬业奉献
二、八荣八耻
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
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
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
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
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
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
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
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
三、精神
市民精神:心忧天下 敢为人先
家庭美德:尊老爱幼 男女平等 夫妻和睦 勤俭持家 邻里团结
四、要求
1.全面落实“两创”总战略,全力争创全国文明城市
2.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
3.让城市更具魅力,让生活更加美好
4.讲文明、树新风
5.增强公民意识,遵守公共秩序
6.同创全国文明城市,共建和谐美好家园
7.同创文明,共建和谐
8.致力创业创新,推进富民强区
9.公德从脚下起步,奉献从你我做起
10.文明是城市之魂,美德是立身之本
11.市民素质高一分,城市形象美十分
12.文明用语三春暖,礼貌待人天地宽
13.创建文明城市,人人受益,人人有责
14.树文明新风,做文明市民,创文明城市
15.倡导和谐理念,培育和谐精神
16.德育重在坚持,文明贵在行动
17.美德贵在坚持,文明重在行动
18.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城市观
19.文明出行,你我同行
20.创新创业,走在前列
文明城市名单--中国文明网
❹ 成为全国文明城市有什么好处呢
通过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诚信建设、志愿服务、公益广告、文明旅游、全民节约、中华优秀文化传承、美丽乡村、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网络文明传播等活动,提升城市道德建设,培育良好社会风尚,让市民享受良好的社会道德环境;
改善城市交通秩序、医疗卫生、环境设施、社会救助及住房保障,使市民让远离“脏乱差”、居住环境干净整洁、交通环境畅通便捷、社会保障愈加健全,生活环境更加舒适便利;
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生产及治安防控体系等建设,使社会环境更加安全稳定,让市民群众生活得安心放心;
推动城市绿化与环保,保护土地资源,使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让天更蓝、水更清、空气更清新,西安更美丽;
规范窗口行业,打击假冒伪劣,使市场环境更加公平诚信,让市民群众在市场经济活动中少受假冒伪劣、坑蒙拐骗之苦;
通过加强法制宣传、法律援助、基层党群组织与社区民主建设,维护公民权益,使法治环境更加民主公正,让市民群众的各项合法权益得到保护;
强化干部教育与政务公开,使政务环境更加廉洁高效,让市民群众得到更加高效快捷的服务;
加大教育与文化投入,使人文环境更加健康向上,让市民群众享有优质的教育及文化条件;
办好家长学校,健全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机制,加强孝敬、友善、节俭、诚信等中华优秀文化传承,整治校园周边环境,形成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社会文化环境,让孩子们在纯净的天空下自由健康地成长;
通过开展各类扎实有效的创建活动,努力提升市民文明素质,提升城市整体文明程度,让我们西安越来越文明、和谐、幸福。
❺ 国家级文明城市、优秀旅游城、环境友好城评选标准
国家级文明城市:
国家级文明城市评选标准共有七大项,包括廉洁高效的政务环境;公正公平的法制环境;规范守信的市场环境;健康向上的人文环境;安居乐业的生活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扎实有效的创建活动。
国家级文明城市测评体系分为“基本指标”和“特色指标”。基本指标反映文明城市创建的基本情况,共7大项37个子项119个小项。特色指标反映城市精神文明创建工作特色和城市整体形象。
优秀旅游城:
优秀旅游城市标准共分20个大项,69个项目,200多个子项目,总分1000分,达到850分以上为达标。从当前西宁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看,西宁有五项指标在“创优”达标验收前无法达到满分分值,其余项目通过努力可以达标,总分值预计能够接近900分。
无法达到满分的项目首先表现在城市旅游经济发展水平方面。根据标准:旅游总收入占本市GDP比例大于15%的可以得到满分30分.
❻ 创建文明全国文明城市宣传栏内容
1、市民对待弱势困难群体
弘扬乐于助人的传统美德,尽己所能去帮助别人,让弱势困难群体普遍得到帮助;积极参加各类志愿组织,参与各种形式的志愿活动;积极参加各类社会公益活动;见义勇为,主动帮助他人;积极承担赡养老人的义务,关心照顾老人;理解、尊重、帮助残疾人,不占用盲道。
2、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对市民诚信的要求
市民要具有诚信意识和规则意识,在经济社会活动中要遵守法律法规,兑现承诺,严守契约。
3、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对市民学习宣传道德模范的要求:
市民要知晓国家、省和市开展的道德模范评选活动,对道德模范典型事迹有所了解,还要了解我市近年来树立的各类先进典型。
4、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对文明单位创建的要求
广泛并持续开展文明单位创建活动,有明确的创建规划、创建目标和创建举措。文明单位标准:业务工作实绩显著;思想道德风尚良好;文化建设扎实有效;民主管理科学规范;内外环境整洁优美;领导班子坚强有力。
5、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对文明家庭的要求
社区居民户积极参加文明家庭创建活动,市民对家庭美德的知晓率≥80%。文明家庭标准 :遵纪守法,思想品德好 ;学习进取,争做贡献好;崇尚科学,文明习惯好;民主和谐,家规家风好。
6、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对创建工作氛围有的要求
在主干道、主要商业大街、公共广场、体育场馆、机场、火车站、长途汽车站等主要公共场所和公共设施采取张贴悬挂、刊登、刊播等方式宣传展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讲文明、树新风”、创建文明城市、保护未成年人和文明旅游5类公益广告,数量在广告总数的30%以上。
❼ 全国有哪些城市在文明城市创建中的先进作法
十多年来,绵阳市始终坚持把创建文明城市作为“民心工程”、“德政工程”来抓,注重让市民主动参与创建,在参与中接受教育、提高素质,整个创建过程得到了市民的广泛支持和认同,实现了由被动性到自觉性再到自发性创建的转变。即便在“5.12”特大地震后,广大市民仍然表现出非常高的创建热情。这种自觉性和主动性,正是绵阳多年来做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的动力所在。其主要做法是:
一、以深化认识为先导,不断创新体制机制。
多年来,绵阳市始终把争创全国文明城市作为为民办好事、办实事的重要载体,形成了较为成熟的工作理念和一套行之有效的体制机制。
一是不断创新工作理念。牢固树立抓文明城市创建就是抓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的综合性工程的理念,坚持为民创建、全民创建、自主创建,坚持以人为本、富民惠民、改善民生,使文明创建过程成为全民参与、共建共享的过程,在全社会形成了“人人争当文明市民,共同争创文明城市”的普遍共识。
二是不断创新网络体系。坚持创建工作“一把手”负责制,成立了由市委书记任组长,市长任常务副组长的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领导小组,并详尽规定了相应职责。各县市区、街道、社区和市级部门、单位也建立了相应的组织机构,形成了多层次、宽领域、全覆盖的创建组织网络,为抓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提供了组织保证。
三是不断创新工作机制。
第一,是建立会议制度。把文明城市创建列入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的议事日程,专题研究文明创建工作,并确立了市文明委每年1次、市创建领导小组每年2次全体会议等制度。
第二,是制定和落实规划。每五年制定全市精神文明创建规划,每年制定创建计划,各个单项、阶段性创建都做到了年初有计划、年底有总结。
第三,是落实工作责任制。由市委书记、市长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市创建领导小组和办公室组织实施、督查,市级18个大口(区)、58个责任部门分别负责相关指标任务落实。
四是不断创新监督机制。制定了创建工作考核评比办法,将创建文明城市作为市目标考核和干部政绩考核专项。
市创建领导小组每两个月组织一次检查评比,由市领导带队,有关职能部门参加,市级主要新闻媒体配合,对问题较多的单位进行曝光。市人大、市政协每年听取创建工作专题汇报,定期或不定期组织视察。市文明办每年至少召开一次各界人士代表座谈会,征求对创建工作的意见,并公布监督电话、接受各方监督。市创建办组建了督查队,发现问题及时向单位发出整改通知,并全程督促整改。
二、以规范文明言行为切入点,不断提升市民文明素质。
一是以学习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为主题,努力培育文明风尚。
制定了学习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的《实施意见》,推动文明创建进校园、进社区、进家庭、进单位。抓住文明礼仪、公共秩序、社会服务、互联网管理等重点领域,解决市民文明习惯和社会风气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开展“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系列活动,举办“文明出行,从我做起”万人签名和文明劝导以及绵阳市“十种文明行为,十种生活陋习”平面媒体及网络媒体问卷调查等,有力弘扬了知荣明耻的社会风气。
二是以宣传教育为手段,努力规范市民言行。
每年印发《创建文明城市宣传工作方案》,新闻媒体开设《文明监督岗》、《讲道德、做好人》等栏目,专版刊登《全国文明城市测评体系》和调查问卷内容,使市民规范言行有标准、自我教育有标杆。在城区和道路出入口等地悬挂大型宣传标牌,在全市张贴10万多份创建常识宣传画,街道和社区还利用文艺演出、知识竞赛、印发资料等形式宣传创建文明城市知识,潜移默化地影响市民的一言一行。
三是以基础建设为重点,大力培育文明细胞。
围绕创建文明城市总目标设定分项创建目标,制定卫生、环保、园林、科普、旅游、平安、双拥等方面的阶段性创建目标,分年度逐步实施。把创建文明城区、文明社区作为深化文明城市创建的重要内容,实行市级领导和部门定点帮扶社区建设制度,广泛开展科教、文体、法律、卫生“四进社区”活动。组织全市22个窗口服务行业制定了文明行业创建规划,连续三届采取群众推荐、媒体公示的形式评选市级最佳文明单位、文明公务员、最佳文明市民、文明市民活动,推动了单位和市民整体素质的提高。
三、以“三个提升”为目标,切实改善城市人居环境。
组织动员社会力量创造优美的城市环境,以优美的城市环境影响和培育文明市民,是绵阳多年创建得到的一条重要经验。2005年以来,绵阳市围绕建设百万人口大城市和四川省副中心,大力提升城市现代化程度、文化品位和环境质量水平,全面加快文明城市建设步伐。
一是高起点规划。聘请国内外著名规划大师参与,完成了城市总体规划修编,调整了城市功能分区,形成了“一心两区”、“三点两线”的城市骨架。“5.12”地震后,按照国务院的重建规划,进一步调整了城市规划布局,更加注重了防震性和城市整体规划水平的提升。
二是高规格建设。围绕城市区域调整和功能分区,按“山、水、林、文、城”五位一体的要求,坚持科学规划、市场运作、有序推进的原则,全面启动了城南三江汇合口及滨水区域25平方公里的城市新区和仙海国家级旅游休闲度假区建设。结合灾后恢复重建,把创建工作融入城市危房处置和水、电、气及城市道路、桥梁等基础设施恢复建设之中,市民生产生活秩序很快恢复正常,进一步拓展了文明城市创建工作的空间。
三是高水平管理。按照“洁、绿、亮、美、畅”和舒适、美观、便利的要求,确立了新一轮城市管理的法制化、科学化、数字化目标。重点加强对城市脏、乱、差的整治和城乡结合部、城中村改居区域、背街小巷的环境卫生与秩序治理,依法解决违章搭建、乱摆摊点、乱停乱放等问题,绵阳城市管理更加规范、秩序更加良好、市容更加洁净。
2006年,城市管理工作荣获“全国十佳标兵”称号。四是高品位提升。把提升城市文化品位、增强城市“软实力”作为文明创建的重要内容,深入发掘李白、嫘祖、文昌等历史文化资源和“两弹一星”等现代科技资源,2006年以来先后建成了我国第一座太空娱乐风洞、全国第三座数字球幕影院等一大批标志性文化设施,成功创建全国首家科技(工业)旅游示范基地,充分展示了科技之城、智慧之城的风采。以亚洲邮展、国际龙舟赛、国际体育舞蹈大赛、世界拳击锦标赛、李白国际文化旅游节等大型赛事活动为契机,大力开展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营造了浓郁的文明创建氛围。
四、以富民惠民为重点,大力构建和谐绵阳。
按照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最终要惠及群众的要求,我们经过反复研究、试点和论证,实施了一系列富民惠民的工作举措,使老百姓特别是困难群众得到了更多实惠。
一是健全惠民运行体系。创造性整合各级惠民帮扶资源,在全省率先建立了惠民帮扶中心,大力帮扶“老”、“小”、“困”等重点群体。目前,市惠民帮扶中心已有15个政府部门和群团组织在开展帮扶工作,进入中心的惠民事项达到113项,仅2008年直接用于帮扶的资金就达1100余万元,成为了“困难群众之家”。县市区、乡镇(街道)、村组(社区)也分别建立了惠民服务中心、支中心、站(点),形成了全覆盖的惠民帮扶网络。
二是完善惠民帮扶制度。开发了覆盖全市35.6万名困难群众的“实名制电子网络系统”,统一印发了《绵阳市困难群众惠民帮扶证》,提升了惠民帮扶工作的数字化、人性化管理水平。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惠民工作的决定》、《绵阳市困难群众惠民帮扶证管理使用办法》和《绵阳市应急救助办法》等规章制度,形成了帮扶工作的政策支撑体系。
三是提升惠民帮扶实效。着眼于把惠民工作好事办好、实事做实,仅2006-2008年,市县两级就累计投入4.18亿元,帮助4.9万户、15万贫困人口年均收入超过1000元。目前,全市上下已经形成了惠民、助民、便民的良好氛围。
❽ 广西哪些城市入围全国文明城市提名
北海市
北海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始发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全国14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一,亦是中国最美的海滨城市之一;既是中国西南地区同时拥有深水海港、全天候机场、高铁、高速公路的城市,也是中国大西南连接东盟的最便捷的出海口。从2005年开始,北海连续入选"中国十大宜居城市"之一。
❾ 中国十大旅游城市
中国十大旅游城市
2008-07-07 | 作者: | 来源: 搜狐 | 【大 中 小】【打印】【关闭】
珠海,新兴的花园式海滨旅游度假城,是中国南海之滨的一颗璀灿的珠。 她位于珠江入海口,地接澳门,水连香港,是中国五个经济特区之一。 珠海自然环境优美,山清水秀,海域广阔,有一百多个海岛,素有"百岛之市"美称。大型历史文化景观圆明新园、梦幻水城、四大佛山旅游风景区、珍珠乐园、九洲城、珠海渔女、情侣路、竹仙洞、白莲洞公园、金海滩、飞沙滩、斗门御温泉、珠海温泉、白藤湖水乡风情游景区、石景山观光索道滑道、鳄鱼岛、无土栽培旅游基地等,为珠海发展观光度假旅游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杭州,以其美丽的西湖山水著称于世,“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左环西湖、富春江新安江两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右抱千岛湖、大奇山、午潮山、富春江四个国家森林公园和天目山、清凉峰两个国家自然保护区。之江国家旅游度假区亦如明珠般点缀其间。生态资源得天独厚,尤以“国家生态建设示范区”临安为最。这里,峭壁奇峰、美荫幽谷;这里,清泉碧潭、瀑布飞濑;这里,翠竹修篁、山野清风,宛若置身于独具江南魅力的“世外桃源”。
西安,古称长安,华夏文明的发祥地,是文明世界的历史文化名城,是中国建都朝代最多最久的古都。在漫长的岁月中,先后有周、秦、汉、唐等十三个王朝在此建都,历时1100多年。周人曾于此制礼作乐,铸典章于金石;秦始皇在此建造了中国建筑史上的杰作阿房宫,在骊山修建了规模巨大、埋藏极为丰富的历史宝库秦始皇陵;汉唐时代,这里是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和对外交流的中心,是沟通东西方文明的丝绸之路的起点,也是宾客云集的东方大都会。“东有罗马,西有长安”是当时西安的历史地位的写照。
三亚,中国最南的热带海滨城市,有着丰富的阳光、洁净的沙滩、碧蓝的海水资源,有着“东方夏威夷、中国巴厘岛”之称,是个被大自然宠坏了的地方。大自然把最宜人的气候、最清新的空气、最和煦的阳光、最湛蓝的海水、最柔和的沙滩、最风情万种的少数民族、最美味的海鲜…都赐予了这座海南岛最南端的海滨旅游城市。
拉萨,不仅是西藏自治区的首府,也是全区的政治、经济、宗教、文化中心。它位于雅鲁藏布江支流拉萨河北岸,海拔3650米,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城市之一。不仅宗教色彩浓厚的古宫堡、古寺庙、古遗址、古街道比比皆是,享誉国内外,还有那绮丽的园林、俊美的风光、雄秀的山川令人神往、令人陶醉,而牦牛舞、唐卡、氆氇、糌粑、酥油茶、藏包子等地道的藏民族风情更能让人领略到雪域高原独有的风采。
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中国的政治、文化和国内国际交往中心,是世界历史文化名城和古都之一。早在70万年前,北京周口店地区就出现了原始人群落“北京人”。北京最初见于记载的名字为“蓟”。 北京是具有悠久历史文化的古都,有世界上最大的皇宫紫禁城、祭天神庙天坛、皇家花园北海、皇家园林颐和园、八达岭、慕田峪、司马台长城以及世界上最大的四合院恭王府等名胜古迹。全市共有文物古迹7309项
丽江具有悠久的历史,是滇西北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汉唐时代通往西藏和印度等地的南方丝绸之路和茶马古道上的重要集散地。丽江城市布局错落有致,既具有山城风貌,又富于水乡韵味。丽江民居既融和了汉、白、彝、藏各民族精华,又有纳西族的独特风采,是研究中国建筑史、文化史不可多得的重要遗产。丽江古城是古城风貌整体保存完好的典范。依托三山而建的古城,与大自然产生了有机而完整的统一,古城瓦屋,鳞次栉比
成都位于川西北高原山地和川中丘陵之间,是四川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我国的历史文化名城,“天府风光”、“熊猫故乡”、“蜀汉文化”是其三大旅游特色。自古诗人多入蜀,地杰人灵的巴蜀大地是文化之邦,又处处展现着绚丽的自然风光,到处是淳美风土人情 。
洛阳位于河南省西部,亚欧大陆桥东段,横跨黄河中游两岸, "居天下之中",素有"九州腹地"之称,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因地处洛河之阳而得名。洛阳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和中国七大古都之一。 洛阳历史悠久,先后有13个王朝在此建都,是中国建都最早、历时最长、朝代最多的古都。历史上曾先后6次进入世界大城市之列,从商周到隋唐时期,洛阳曾是闻名世界的丝绸之路的东方起点,与欧洲、北非和亚洲各国有着政治经济
威海,一座美丽的海滨旅游城市,素以风光旖旎、清洁卫生、气候宜人著称。
威海,地处山东半岛东端,三面环海,东与朝鲜半岛,日本列岛隔海相望,北与辽东半岛相对,西与烟台市接壤。海岸线长达985.9 公里 ,有众多的港湾和岛屿。这里有”花园城市”的美誉,是我国第一个国家卫生城市,是国家园林城市、全国环保模范城市、首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文明城市、改善人居环境全球最佳范例,是避暑、修疗、度假和观光旅游的胜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