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旅游与文化景观
㈠ 乡村旅游规划都可以与哪些文化相融合进行规划建设
宗教文化、民俗文化、年俗文化,如:河北蔚县暖泉年俗文化小镇
㈡ 乡村旅游景观文化的表现内容主要有哪些
旅游景观的要素是指景观内涵中各要素的构成。在乡村旅游景观中,大致可以分成三种构成要素:建筑环境景观要素;农耕文化生存景观要素;非物质文化要素。三要素相辅相成,丰富地演绎着乡村旅游景观的广阔内涵。
要素一:建筑环境景观要素
乡村的建筑环境与城市建筑环境截然不同,城市的喧哗、污染与村落的幽静、自然形成了强烈的反差。村落在居住环境上具有明显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一是乡村范围及周边自然环境上,基本上保持着原有的自然生态环境,体现出人们常说的“大尺度的生态环境”。二是住宅周边环境。村落民居四旁通常都进行了绿化,一般有古树、小溪等,同时与树木、菜地混为一体,也是我国山水画的传统主题,居住环境十分优美宜人。三是住宅和室内环境。传统村落保留着传统的建筑风格,而建筑风格也因地而异。不同民族之间,在山区和平原之间都有极其明显的差异。这些传统的建筑,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反映出不同的地域文化和历史。这些具有民族和地方风格的建筑,本身就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成为重要的乡村旅游景观。
要素二:农耕文化生存景观要素
农耕文化生存景观实际上更多还是以人类生存环境为中心的。为了谋求更好的生存环境,人类改造了大自然,并留下了许许多多的印记。黄河中游黄土高原是农耕文明的发源地,农耕文化在这里有着悠久的历史。在这片黄土地上,景观各异的生存痕迹记录着人类前行的脚步,彰显着人类无穷的智慧。自然、历史、人文诸方面因素推动着社会前进的车轮,景观的发展自始至终都贯穿了人类对生存的需求,从而形成了农耕文明不同发展阶段人类在谋求生存过程中的多种多样的农耕文化景观。比如有碾子、石磨、风车,以及锄、镰、锨、撅、犁、楼、耙具、筐篓、扁担、辘护、木制独轮车等农具。几千年来,土地在人们的观念中就是生产作物,生产粮食、蔬菜、水果及其他农产品等。而现代旅游景观学认为,农田和土地都属于景观,属于一种只有在村落才具有的景观。
要素三:非物质文化要素
除了物质要素外,非物质要素在村落旅游景观的要素构成中也十分重要。村落旅游景观非物质文化要素是指村落居民生活的行为和活动,以及与之相关的历史文化。大体上,构成村落旅游景观的非物质要素主要体现在精神文化生活层面,如:宗教、艺术、语言、文字、风俗、民间技艺等。这些因素是村落旅游景观的无形之气,其作用不容忽视;对它们进行研究,就可以透过景观的物质形态表象,深入到旅游景观内部,使村落旅游景观设计研究更加深入。
㈢ 推荐好的乡村旅游景点
江南水乡西塘不错的,小桥流水,房子大多是明清建筑风格,典型的江南古镇,而且现在是西塘旅游的旺季,如果你想知道西塘更多信息或者有什么想问的,你可以去西塘贴吧,那里有很多人能帮助你
㈣ 乡村文化如何用于乡村旅游开发
乡村文化涵盖村民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旅游开发规划过程中应该对乡村自然生态文化和民俗文化进行提炼,确定乡村自然生态文化和民俗文化的表现主题,围绕着主题对乡村文化进行放大,形成乡村品牌形象。
(1)保留当初的风景文化的保护开发——特殊乡村景观的保留与环保开发
乡村景观,包含因地域环境形成的地域自然风貌、乡村聚落形态、后天农田景观等内容,是村民与自然和谐共处、天人合一的原真文化的体现,也是乡村旅游开发的重要节点之一,在旅游开发时就应该以恢复和保护为原则。
乡村景观的保护与开发中,除了提升基础的道路交通等基础配套,最重要的需注意提炼乡村本土的元素,还原乡村本土的风格,将原始的乡村风景保留,将最初的感觉保留,将历史的文脉保留,将乡村的味道保留。
(2)回归原始的情怀萦绕在很多人心中的“乡愁”,其实是远离乡土的人,对于家乡的一种记忆、一种儿时的情怀。因此,在乡村旅游的发展中,需要融入都市客群对乡村的一种原始记忆,儿时乡村活动,引起游客在乡村旅游中的一种归属感。
乡村生活方式、生产方式,是最能体现乡村文化的节点,是乡村文化的展示载体,同时也是游客感知一个乡村的最直接表现,游客需要一种真实可触摸的乡村旅游;因此,文化的融入可以乡村农事活动体验、乡村农耕技术展示、乡村民俗活动体验等形式,参与到乡村旅游的建设中,成为游客感受乡村,寻找儿时记忆的一种体验。
(3)还原最初的味道,文化的渗透放大——农副产品的文化包装与市场营销
乡村农产品,是乡村最真实味道的直接载体,也是涉及到村民最直接的产业经济问题。在乡村旅游中,我们会提出“关注农民、关注农村、关注农田”等内容,会解决农民的再就业问题、乡村的旅游要素配置和特色问题,会解决乡村旅游核心农田景观的营造问题……却忽略了农产品的开发与乡村文化的融入。有温度的产品,有文化的包装,有目的的营销,才能真正实现“可带走的记忆”。将农产品变成礼品,提升经济价值;将商品变成记忆,进行情感营销;将文化融入农业, 增加产品内涵;农副产品的文化包装和营销,不仅实现了产品价值的提升,还可通过游客,将本土文化进行传播,增强乡村的市场影响力。
(4)传承至臻的工艺文化的传承发扬——民俗文化/手工艺的传承与保护
㈤ 什么叫乡村旅游
所谓“乡村旅游”,即以农业文化景观、农业生态环境、农事生产活动以及传统的民族习俗为资源,融观赏、考察、学习、参与、娱乐、购物、度假于一体的旅游活动。
㈥ 乡村旅游规划中的乡土景观怎样应用
乡土景观是指以大地景观为背景,以乡村聚落 景观为核心,由聚落景观、经济景观、文化景观和自然环境景观构成的景观环境综合体。乡土景观在现今加速发展的城市化进程中越来越受到重视,但是同时也面临着更多的困难和挑战。铭智旅游策划认为理想的乡土景观规划设计,应体现出乡村景观资源提供农产品的第一性生产、保护及维持生态环境平衡,以及作为一种特殊的旅游观光资源3个层次的功能。
乡土景观的构成要素
从空间层次上划分乡土景观包含以下三个部分:
1.微观层次
——乡土事物。一个或一组事物形成的景观,例如乡村小路旁的一棵大树、遗留在田边的一架水车等。一般是由具象的“物”所构成的,其具有具体的景观形态,给人较为直观的乡土感受、是生活艺术的体现。借鉴这样的元素,将原有的乡土景观艺术化、符号化,从而保留乡土的精神,可以引起人们情感的共鸣。
2.中观层次
——乡土片段。乡土环境中的一些景观片段,例如乡土聚落景观、农业景观、民俗景观等。这一层次的景观最富有地域特点和乡土原生特色,也是乡土环境中最具感染力和代表性的风景。对于这一层次的乡土景观,应重在保留维护和更新,在规划和进一步设计中,保持其风貌,顺应其特色,营造出和谐美感。
3.宏观层次
——乡土意象。宏观层次的乡土景观即乡土意象,是乡土环境中所有自然与人工形态给人们的感受。它是以自然纯朴的田园风光为主题,由乡土环境中的各种自然要素和人文要素所共同作用而形成的。乡土景观意象是人们对乡土景观的认知过程中。在信仰、思想和感受等多方面形成的一个具有个性化特征的景观意境。在乡土景观意象明确和具有特殊保护价值的乡土景观规划中。继承和保持传统景观和景观意象是最高原则。
乡土景观设计手法
1.乡土“ 物” 的表达
乡土“ 物” 的运用在乡村旅游设计中最为常见, 因此有时也会成为设计的原则之一,乡土“ 物” 的类型不一般可以分为2 类:
(1 )乡土要素的直接运用
主要指在规划造景中运用乡土的器物,如:水车、石磨、古井、古树等,并适当经过简单的艺术加工,比如摆放形式、摆放次序等,而不需要过多的装饰处理。这种乡土要素的直接运用常常出现在2 种环境之中,一种是在原生环境中利用这些原本具有生产功能的材料造景,带有强烈的地域标识性; 另外一种是在旅游产品设计汇总直接运用乡土素材,形成强烈的景观对比,借以达到一定的艺术效果。
(2 )乡土材料的加工利用
指旅游开发建设中直接运用乡土的自然材料, 如:植物、石材、木、砖、陶等,并通过造景手法处理使普通的材料变得不普通,这种方法在设计中最为普遍,使之成为新的景观观赏对象。乡土材料是最生活化、最方便可取的资源, 各地由于地质特点,气候特征不同,进而形成各自不同的资源特点。
2.乡土“ 事” 的表达
乡土“ 事” 在旅游规划中的运用常以情景雕塑、景观小品等形式出现, 因其多为非物质形态,所以需要进行艺术加工处理。通过对乡土“ 事” 的归纳, 现实生活中场景的展现流传与民间的风俗活动、健身运动等通过自发或有组织的安排,在特定的环境中能表现出浓浓的乡情。
(1)现实生活中乡风民俗的艺术化加工
取材于当今的乡风乡情, 通过对现代的材料进行艺术加工后形成地域的典型景观小品,一般多以雕塑的形式出现。这种方式的表达建立在创作者和观赏者对地域生活或文化背景有一定的共性认识才能形成共鸣,从而达到艺术创作的目的。
(2 )对过去值得记忆的历史事件、生活往事的纪念一般是通过小品复原场景或将遗迹就地保护, 对非物质形态的文化, 如历史人物故事、区域内的历史事件等也需要通过二次艺术加工变为物质形态的景观,形成对历史事件的记忆。
3.乡土“ 意” 的表达
乡土景观中“ 意” 的表达通常需要借助“ 物” 和“ 事” 来表现,通常对乡土“ 意” 的表达多表现在乡土自然风景片段的展示和乡土氛围的创造上。
(1 )乡土自然风景片段的展示
这种片段的展示需要一定的场所, 因此, 此类“ 意” 的表达常出现在度假村、风景区等地域相对广阔的园林中,某些区域需要恢复乡土气息,可以通过“ 物” 的运用营造场景,进而可以让游客到此品味乡土的意境。
(2 )乡土氛围的创造
多指“ 物” 和“ 事” 的联合运用,在一定区域内通过量的积累和升华达到氛围的营造。通过浅层次即抄袭或模仿行为、中层次—符号象征、高层次——精神来体现原真性、地域性的乡土文化。
㈦ 云游佳乡如何推动传统文化与乡村旅游发展
乡村旅游的兴起,促进了传统农业的转型升级,极大提高了农村经济发展水平。而传统农业的发展,也为乡村旅游更进一步打下了坚实基础。显而易见,乡村旅游与传统农业的良性互动,既有利于传统农业产业化发展,也有助于乡村旅游的升级。
乡村旅游与传统农业的这种互动发展,在于双方具有高度一致的目标市场以及具备融合的基础和条件。前瞻产业研究院认为,乡村旅游与传统农业的互动发展至少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因素影响。
首先,传统农业的内涵、生态理念促进了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众所周知,传统农业形成的独特的人文景观,正是乡村旅游中最重要的旅游资源。因此,传统农业的内涵指引着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传统农业与现代农业最大的不同,在于其健康的生态理念和优秀的生态文化。这种传统的农业发展理念,恰好使乡村旅游的持续发展具备了完整基础。
其次,乡村旅游推动实现传统农业区域可持续发展。传统农业发展的最大困境是市场需求有限,而乡村旅游的兴起,为传统农业带来了更广阔市场前景。同时,乡村旅游还帮助传统农业打破发展瓶颈,提高了农产品附加值,形成极大的市场推动力,从而进一步实现传统农业区域可持续发展。
最后,乡村旅游与传统农业互动发展具有多重效益。从上述分析可知,乡村旅游与传统农业具有融合的基础和条件,两者互动发展能够产生多重效益。其一,传统农业依托乡村旅游提升经济效益,实现传统农业的长久发展;其二,传统农业推动乡村旅游生态效益最大化,在保护自然环境基础上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其三,传统农业与乡村旅游融合提升社会效益,有效解决农民就业、乡村文化保护等问题。
总的来说,乡村旅游与传统农业的互动发展优势明显,双方融合发展大势所趋。现阶段来说,乡村旅游与传统农业的互动发展模式有五种,分别是农业文化旅游创意模式、农业文化遗产游览模式、农业科技科普模式、农业生态养生模式以及休闲农场体验模式,这五种互动发展模式可以有效促进传统农业与乡村旅游共同发展,推动传统农业的区域可持续发展与乡村旅游的转型升级。
㈧ 浙江乡村旅游景点有哪些
浙江旅游景点分布:
全省有重要地貌景观800多处,水域景观200多处,生物景观100多处,人文景观100多处;有西湖、千岛湖、富春江-新安江、雁荡山、莫干山、普陀山、天台山、楠溪江、嵊泗列岛、双龙洞、仙都、雪窦山、浣江-五泄、江郎山、仙居、方岩、百丈漈―飞云湖、方山―长屿硐天、天姥山等18个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东钱湖、大佛寺、烂柯山等42个省级风景名胜区;有杭州、宁波、绍兴、衢州、临海、金华6座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省级历史文化名城12座;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34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79个;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0个,国家森林公园35个。
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交相辉映,使浙江成为名副其实的旅游胜地。以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为中心,纵横交错的风景名胜,遍布全省。浙东一片,可以游水乡,谒佛国,亦可寻觅唐诗之踪。西湖、东湖、东钱湖、溪口、普陀,一路行来,水网交织,阡陌纵横,山水绵延,直通大海,沿途有中国最典型的水乡风貌;杭州灵隐寺、净慈寺,新昌大佛寺、南岩寺,宁波天童寺、阿育王寺、保国寺、雪窦寺,天台国清寺、德清觉海寺、龙兴寺,普陀普济寺、慧济寺、法雨寺,佛学深厚,慈航普度;西子湖畔、山阴道上、穿岩十九峰、谢灵运古游道、天姥石城、石梁飞瀑等,李白、杜甫、刘长卿、宋之问、元稹、王勃、贺知章、温庭筠、杜牧等400多位唐代诗人留下了一处处行踪和上千首诗作。浙南一片,北接括苍,东临大海,以奇山异水、飞瀑流泉著称海内。温州雁荡山、楠溪江、洞头岛,台州天台山、神仙居、古长城,丽水仙都峰、石门洞、南明山,山水雄奇,名胜众多,目不暇接。浙西一片,集天地之灵气,聚山川之精华。从杭州出发一路上行,西湖、富春江-新安江以及安徽黄山3个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连成一线,不愧为中国著名的黄金旅游线之一。富阳鹳山、桐庐瑶琳洞、建德小三峡、淳安千岛湖、金华双龙洞、衢州江郎山、浙西大峡谷、龙游石窟、开化钱江源等,山水如画,美不胜收。杭徽高速公路经天目山,可直达安徽黄山。浙北一片,著名的京杭大运河纵贯富饶的杭嘉湖平原,这里是著名的蚕乡,是丝绸文明的发祥地之一,也是丝绸之路的起点。南浔、西塘、乌镇、新市等江南古镇,古迹尚在,风物犹存;莫干山、龙王山、南北湖等避暑胜地,环境独特,景色宜人;海宁钱江潮、安吉竹种园、天荒坪抽水蓄能电站等,气象万千,蔚为大观。这里还与苏州、无锡、宜兴等地共同形成了古运河-太湖旅游区。
西湖:杭州西湖,旧名金牛湖、明圣湖、钱塘湖,也称西子湖,三面云山怀抱,一面濒临城区,湖面6.3平方公里,环湖15公里。以西湖为中心的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是全国十大风景名胜之一,世界文化景观遗产。
西湖十景:苏堤春晓、柳浪闻莺、花港观鱼、三潭印月、断桥残雪、曲院风荷、平湖秋月、雷峰夕照、双峰插云、南屏晚钟;“新西湖十景”为:灵隐禅踪、岳墓栖霞、六和听涛、湖滨晴雨、钱祠表忠、万松书缘、杨堤景行、三台云水、梅坞春早、北街梦寻。
江郎山:号称中国第一丹霞风貌的江郎山目前是国家AAAA级旅游区,2010年入选世界遗产名录。位于江山市境内,内有著名的景点“一线天”、霞客游踪、洞岩钟鼓、石大门、仙居寺剑瀑、浮盖山、景星山、峡里湖、须江瑶池、笔头峰、海螺峰、郎峰仙道、石隙奇观、天然国画、丹霞赤壁、美食一条街、郎峰天桥
桐君山:桐庐县桐君山位于“水皆缥碧,千丈见底”的富春江与天目溪合流之处,二水交带,一峰突兀,如翠玉浮水,故有“水金山”、“浮玉山”之称。与桐庐县城仅一江之隔。倘若从县城濒天目溪近窥,此山宛若窈窕淑女,倩影绰约;倘若登上城南山头的饭店远眺,此山却像一介勇士,一副雄纠纠的威武模样;倘若荡扁舟一叶,从山脚桐君潭翘首仰望,怪石嶙峋,古木森森,此山又如同一位飘飘欲仙的老翁,不乏几许神秘色彩。"远近高低各不同",因此,清末梁启超称之为“峨眉一角”,而康有为则誉之为“峨眉诸峰不及此奇”。常言道“山不在高,有仙则灵。”桐君山是富春江畔最著名的古迹之一,是中医文化发源地、中华医药鼻祖圣地。《隋书》、《旧唐书》、《本草序》、《本草纲目》及《中国人名大辞典》中都有大量对桐君的记载。
西塘:西塘位于浙江省嘉兴市嘉善县,古称胥塘、斜塘,又名平川,嘉善西塘与桐乡乌镇、海宁硖石、海盐百步并称为浙江四大古镇(全在嘉兴境内)。
乌镇:乌镇地处浙江省嘉兴市桐乡市北端,西临湖州市,北界江苏吴江县,为二省三市交界之处。陆上交通有县级公路姚震线贯穿镇区,经姚震公路可与省道盐湖公路、国道320公路、318公路、沪杭高速公路相衔接。
兰亭国家森林公园 兰亭是著名的书法圣地,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级旅游区。春秋时越王勾践种兰于此,东汉时建有驿亭,兰亭由此得名。东晋永和九年,大书法家王羲之邀请了41位文人雅士在兰亭举行了曲水流觞的盛会,并写下了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的《兰亭集序》,王羲之被尊为书圣,兰亭也因此成为书法圣地。兰亭,融秀美的山水风光,雅致的园林景观,独享的书坛盛名,丰厚的历史文化积淀于一体,以“景幽、事雅、文妙、书绝”四大特色而享誉海内外,是中国一外重要的名胜古迹,名列中国四大名亭之一。
钱江潮:钱江潮是闻名中外的自然景观,系天体引力和地球自转的离心力作用,加上杭州湾喇叭口的特殊地理形成的特大潮涌。钱塘江观潮的最佳地点,因历代江道变迁等自然原因而发生变化,自明代起,海宁盐官镇成了观潮胜地。
富春江:富春江为钱塘江自建德梅城至萧山闻堰段的别称,流经建德、桐庐、富阳、萧山等四县(市、区),属富春江一新安江风景名胜区。富春江“奇山异水,天下独绝”,两岸山峦逶迤,群峰叠翠,江水澄碧,风光优美,沿途著名景点有建德的灵栖洞、大慈岩、七里扬帆,桐庐的桐君山、严子陵钓台、瑶琳仙境、大奇山和富阳的鹳山等尤为突出。
千岛湖:千岛湖即新安江水库,位于杭州淳安境内,系1959年新安江水电站建成后所形成的巨型人工湖泊。湖长150公里,最宽处10余公里,面积为580平方公里,蓄水量相当于3000多个杭州西湖。因湖中有大小岛屿1078个,故得“千岛湖”之美名。
天目山:天目山位于杭州临安城北,因东、西峰顶各有一池,宛若双眸仰望苍穹,由此得名。天目山地质古老,植被完整,是我国著名的自然保护区,也是我省惟一加入国际生物圈保护区网络的自然保护区。
雪窦山:雪窦山位于奉化市西北部的四明山麓,以清幽雄奇著称于世,素有“四明第一山”之美称。雪窦山融自然景观、佛教文化、名人古迹于一体,曾被赵朴初先生称为五大佛教名山之一。
东钱湖:东钱湖又名“万金湖”,位于宁波市东钱湖旅游度假区,是浙江第一大淡水湖,素有“西子风韵、太湖气魄”之美誉。东钱湖水光空潆,山色如黛,诗情画意,妙趣天成。
雁荡山:雁荡山风景名胜区,包括北雁荡山、中雁荡山和南雁荡山,其中尤以北雁荡山更为人熟识。因南北雁荡均山顶有湖,芦苇丛生,常有秋雁宿之,因而得名。北雁荡山位于温州乐清境内,群峰峥嵘,巨石擎天,素以峰、嶂、洞、瀑称胜,号称“东南第一名山”。
达蓬山:达蓬山原名香山,位于慈溪市东南部,横跨三北、龙山、范市三镇,达蓬山重峦叠嶂、林木葱郁,登山远眺,浩瀚东海尽收眼底。 寻访达蓬之路,可以从达蓬山南的河头横溪村、达蓬山东麓的凤浦岙、达蓬山北的古道上山。之所以命名为“达蓬”,意即从这里出发可以航海到达仙境蓬莱。
楠溪江:楠溪江位于温州永嘉境内,是浙江省第二大江瓯江的最大支流,因发源、穿梭于崇山峻岭间,河道深切,落差很大,形成了许多奇峰、峡谷、峭壁、飞瀑,并以水秀、岩奇、瀑多、村古、滩美闻名遐迩。
洞头列岛:洞头列岛位于温州市区东南方,距市区33海里,由103个岛屿和259座礁石组年平均气温17℃,为海上风景旅游与避暑度假胜地。有仙叠岩、半屏山、大瞿岛、霓屿岛、大门岛等景区,具有石奇、滩佳、礁美、水清的独特景色,以及云霞、大海、海鸟、船帆、日出的旖旎多姿海上风光。海产资源丰富,是全国十大重点渔业县之一,可垂钓尝鲜。被列为省级风景名胜区。
莫干山:莫干山位于湖州德清境内,为全国四大避暑胜地之一。因春秋末期吴王派莫邪与干将在此铸成举世无双的雌雄双剑而得名。莫干山峰峦起伏,绵延连亘,东西长约15公里,南北宽约12公里,景区总面积43平方公里,平均海拔500米,主峰塔山海拔719米。
双龙洞:双龙洞位于金华北山西北麓,因洞口有钟乳“青龙”、“黄龙”分悬两侧,故名。此洞又被道教尊为“第三十六洞天”,所以又名洞天。双龙洞由外洞和内洞两部分组成。外洞约1200平方米,可容千人。洞底平坦,顶崖平如石盖,四壁石质细腻,纹如肌理。洞内泉水清澈,自东壁下小穴内潺浸流出,终年不断。
岩位于永康东北,因峰奇呈方形,故名。方岩风景区由方岩山、寿山、烈士陵园、杨溪和邻山等5个风景点构成,总面积约15平方公里,向以岩险、石怪、景奇、谷幽而享有盛誉。方岩山海拔400米,壁立如削,酷似擎天方柱。橙麓山下有刘英烈士墓。
仙华山:仙华山又名仙姑山,位于浦江县城北9公里处,相传因轩辕少女元修在此修真得道升天而得名。仙华山以奇秀的山巅峰林为胜,在海拔600米以上的 仙华山巅,石峰耸峭壁立,拔地而起。故仙华山又有“第一仙峰”之称。
江郎山:江郎山位于衢州江山境内,为典型的丹霞地貌景观。相传古时有江姓三兄弟登其巅,化为三座石峰,因而得名。江山之名即源出此山。江郎山最著名的景点是三爿石,也称三峰列汉。郎峰、亚峰、灵峰三座石峰呈"iii'’字形排列,最高处海拔824米,石峰本身高369米,状如天柱,摩天插云 。郎峰居东南,体形庞大,宛如城堡;亚峰在中间,形似宝剑,插立其间;灵峰位西北,形态浑圆,尖顶朝天。
普陀山:普陀山位于舟山普陀区,是东海莲花洋中的一个小岛,与著名的沈家门渔港隔海相望,是我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该岛南北长约6公里,东西宽约3公里,面积12.5平方公里,最高处佛顶山海拔283米。zxsac这里风光秀丽,气候宜人,林幽石奇,洪波浩渺,梵宇隐然,云烟缭缭绕,素负“海山第一”之盛名,向以“海天佛,国”、“南海胜境’’著称于世。
嵊泗列岛:嵊泗列岛位于舟山群岛最北部,长江口与杭州湾的汇合处,由404个大小岛屿组成,因取嵊山、泗礁两岛首字而得名。陆地积67.8平方公里,其中常年住人岛屿16个。嵊泗风光的特色在于“海瀚、礁美、滩佳、石奇、洞幽”,景观较集中的有泗礁、黄龙、枸杞、嵊山、花鸟等岛,以长滩水缓、绿华引渡、海浪雪景、雷洞遗恨、庐山林 海、渔港垂钓、海豚逐浪、初阳望月、山海奇观等十景为最佳。
天台山:天台山位于天台北部,系仙霞岭余脉,为我国名山之一,主峰华顶山海拔1138米。天台山是名僧济公的故乡、佛教天台宗的发祥地,也是日、韩佛教天台宗的祖庭。天台山自然风光优美,人文景观众多,素以“佛宗道源,山水神秀”著称于世。
神仙居:神仙居景区位于仙居县城西南20公里处。景区内奇峰环列,山崖陡峭,基岩落石,处处成景,险峰、幽谷、秀林、奇瀑融为一体,有鬼斧神工的将军岩、威武昂扬的狮子峰、神态安详的睡美人、因风作态的飞天瀑、意境无穷的神笔画天等景点60多处。身临其境,置于袅袅雾霭之中,有飘飘欲仙之感。景区上游有瀑布群和龙潭群,全长 500米的区域内拥有连续十一级飞瀑和形态各异的深潭,为国内罕见。与神仙居景区相邻,是万仞壁立、形如巨舰的景星岩景区。这里有景星望月、飞马迎客、神象守岩、空谷响铃、雄狮揽球、玉柱擎天、仙人试剑等8处景观。在神仙居与仙居县城之间,永安溪自西南流向东北。其中自步路西门村至杨府石牛村段,全长12.5公里,新开辟为“永安溪漂流”。乘上竹筏,顺溪而下,时而急穿险滩,时而如履平地,碧水、蓝天、远山、田畴、村舍,组成了一幅令人心旷神怡的田园山水画卷。
仙都:仙都位于缙云县西北、括苍山北麓,自隋代起闻名,宋以后逐渐成为道教活动和旅游胜地。仙都风景区分布于东西长约10公里的练溪两岸,由鼎湖峰、倪翁洞、小赤壁、姑妇岩、铁城(芙蓉峡)、仙人剖瓜、马鞍等7个游览区组成,计有72奇峰、18处名胜古迹。景区内曾建有缙云堂(黄帝祠宇)、乌伤侯庙等,其中黄帝祠宇规模最大,是仙都景区的主建筑。被誉为“天下第一石”的鼎湖峰,俗称石笋,傍练溪拔地而起,高170.8米,奇特挺秀,是世界最高大柱石,也是仙都风景区的代表景点。
大佛寺:大佛宝像坐落在石城山仙髻岩的一穴石窟之内,石窟之外有建筑宏伟的大雄宝殿。殿外流水淙淙,殿内香雾缭绕,是大佛寺的核心区域。不管出自何种目的造访大佛金身,不管你有无最充分的思想准备,只要一跨入大殿之门,每个人都会感受到一种无形的震慑。宝像庄严,慈眉善目,甚至于微笑着凝视每个“凡夫俗子”,但谁也避免不了这种感受。
沙湾十景 沙湾村位于浙江省景宁县城西南21.5公里。清朝年间,沙湾村前辈利用自然环境,精心设计,创建沙湾十景,具体是:半月澄光、双凤朝阳、伏虎望兔、福脉庵堂、金鸡亭、雷滩鼓浪、石佛点头、三水会合、海虾盘沙、文昌阁。
六和塔:位于钱塘江北岸月轮峰上。此地原为五代吴越国王的南果园。北宋开宝三年(公元970年),僧人智元禅师为镇江潮而创建,取佛教“六和敬”之义,命名为六和塔。现在的六和塔塔身重建于南宋。取佛教“六和敬”之义,命名为六和塔。六和塔又名六合塔,取“天地四方”之意。20世纪90年代在六和塔近旁新建“中华古塔博览苑”,将中国各地著名的塔缩微雕刻而成,集中展示了中国古代建筑文化的成就。
龙游石窟:我国古代最高水平的地下人工建筑群之一,也是世界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一大奇观,它是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体现,集人文、艺术、文化、工程技术于一体,因此,1992年,世人传说中的"无底塘"在四个当地的农民的隆隆水泵声中"水落石出"。这些石窟的断代成因和用途更是众说纷坛,成为难以破解的千古之谜,也被当地人称之为"世界第九大奇迹"。
浙江省旅游景区甚多,除了杭州西湖外,还有水乡、佛国胜地、浙南山水景区,以及浙西的富春江和千岛湖。
推荐景区:杭州、宁波、舟山,西塘、乌镇、海宁、普陀山,桃花岛,东极岛,楠溪江、临安、千岛湖、天台山、雁荡山、莫干山、丽水、武义、龙游。
夏季的浙江,平原温度高,此时最好到浙西、浙南的高山间避暑,或是观赏溪涧瀑布。冬季不是十分寒冷,且是旅游淡季,适合背包族静静欣赏美景。冬季还可以泡温泉,浙江境内的著名温泉有金华武义温泉和宁海南溪温泉
㈨ 请论述下现在乡村游与传统旅游的区别
乡村旅游以具有乡村性的自然和人文客体为旅游吸引物,依托农村区域的优美景观、自然环境、建筑和文化等资源,在传统农村休闲游和农业体验游的基础上,拓展开发会务度假、休闲娱乐等项目的新兴旅游方式。而农家乐是新兴的旅游休闲形式,是农民向城市现代人提供的一种回归自然从而获得放松身心、愉悦精神的休闲旅游方式。乡村旅游的概念,实际范畴比较有限,主要指以农耕文化为基础的区域内,以田园风光为依托开展的休闲旅游活动。综合国内乡村旅游的现状和其它学者的研究成果,乡村旅游基本类型归纳为以下几类:
1、以绿色景观和田园风光为主题的观光型乡村旅游。2、以农庄或农场旅游为主,包括休闲农庄,观光果园,茶园、花园,休闲渔场,农业教育园,农业科普示范园等,体现休闲、娱乐和增长见识为主题乡村旅游。3、以乡村民俗、乡村民族风情以及传统文化为主题的民俗文化、民族文化及乡土文化为主题的乡村旅游。4、以康体疗养和健身娱乐为主题的康乐型乡村旅游。
“农家乐”旅游的雏形来自于国内外的乡村旅游,并将国内特有的乡村景观、民风民俗等融为一体,因而具有鲜明的乡土烙印。中国真正意义上的乡村旅游始于20世纪80年代,它在特殊的旅游扶贫政策指导下应运而生,但由于起步较晚,目前尚处于初期阶段。国内游客参加率和重游率最高的乡村旅游项目是:以“住农家屋、吃农家饭、干农家活、享农家乐”为内容的民俗风情旅游;以收获各种农产品为主要内容的务农采摘旅游;以民间传统节庆活动为内容的乡村节庆旅游。
20世纪,“乡村旅游”在我国就已经有了一些发展。“乡村旅游”在我国受到较为广泛注目的事情,出现在1989年。那年4月,中国农民旅游协会的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河南郑州召开,在会上,根据有关同志的提议,“中国农民旅游协会”正式更名为“中国乡村旅游协会”。虽然由于多种原因,“中国乡村旅游协会”后来被“中国国内旅游协会”所取代(再后,“中国国内旅游协会”又被“中国旅行社协会”所取代)。但是“中国乡村旅游协会”的一度正式命名,仍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20世纪80年代我国乡村旅游的兴起(以1984年开业的珠海白藤湖农民度假村为主要标志)及其随后全国发展的相当规模,反映着乡村旅游经营者、乡村旅游研究者和有关方面对于此一领域所具有的视野和目光。
我国农家乐最初发源于四川成都,具体位置有都江堰市的青城山,郫县、温江等说。真正以“农家乐”命名的乡村旅游始于1987年在休闲之都——成都郊区龙泉驿书房村举办的桃花节。这次桃花节把农事活动、乡村田园风光、乡土民俗文化、乡村民居和聚落文化与现代旅游度假、休闲娱乐相结合,形成了一种全新的旅游形式。
目前,中国的乡村旅游产品大多停留在“农家乐”层面,既吃农家饭、住农家屋、体验农家生活。所谓的乡村旅游其实还是农村旅游。乡村旅游成为一个开发热点,很有市场,从政府的角度来讲,易于操作,容易出成绩,从投资的角度来说,投资少见效快。目前乡村旅游的基本模式“农家乐”,依靠乡村的环境或者特定产业比如养殖、种植等,不需要特大的投入,容易成型。但是“农家乐”再往下维持已经不行了,必须要转型升级,要向真正意味的田园乡村转型升级。
㈩ 乡村旅游规划包括哪些内容
乡村旅游规划包括,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乡村旅游开发策划、规划与设计经验,对行业动态和相关政策法规,对乡村旅游产业发展模式、乡村特色休闲及景观建筑设计、乡村游乐项目策划、农家乐升级、民俗村度假开发、古村落文化休闲开发、农业生态园打造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休闲农业园区策划、特色农业观光主题园区、休闲农业博览园、特色采摘度假区、新农村整体规划设计、新农村风貌设计、乡村旅游景区规划、乡村主题度假区规划、乡村会所、温室建筑设计等等。艾肯认为,做好规划选对团队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