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旅发展 » 简述旅游地文化的基本特征

简述旅游地文化的基本特征

发布时间: 2020-12-02 21:57:53

A. 中国旅游文化的特征是什么

中国的旅游文化包括中国旅游文化传媒、中国历史文化、中国宗教文化、中国的世界遗产、可移动文物、不可移动文物、中国艺术、中国旅游文学、中国饮食文化和中国象征文化等。

B. 浙江旅游文化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浙江省简称浙。位于东海之滨。浙江以文物之邦、旅游之地著名。是我国东南沿海社会经济与文化比较发达的地区,也是我国重要的旅游省。 浙江省陆域面积10.18万平方公里,其中,山地和丘陵占70.4%,平原和盆地占23.2%,河流和湖泊占6.4%。全省海岸线总长6486公里,居中国首位;有面积500平方米以上岛屿3061个,是中国岛屿最多的一个省份。 浙江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降水充沛。年平均气温15℃-18℃。1月、7月分别 为全年气温最低和最高的月份,5月、6月为集中降雨期。 浙江省平均水资源总量为937亿立方米,按单位面积计算的水资源量居全国第四位。森林覆盖率达59.4%,经济林、竹林资源丰富,名优特产 多。茶、桑、柑橘等中外著名,山核桃、香榧等干果占全国产量的70%以上,乌桕、厚朴、山茱萸等为全国重点产区,毛竹产量居全国前列。树种资源丰 富,素有中国“东南植物宝库”之称,“活化石”银杏等50多种野生植物列入国家珍稀保护名录。已知野生动物1900种,其中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的有120多种,占全国野生保护动物的1/3。浙江矿产以非金属矿产为 主。有12种矿产储量位于全国前三位,其中,在探明储量的矿产中,石煤、明矾 石、叶蜡石、水泥用凝灰岩、建筑用凝灰岩居全国第一位,萤石居全国第二位。大陆架蕴藏着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开发前景良好。浙江海域渔业资源丰富,舟山群岛是中国最大的海洋渔业基地。 浙北平原是全国著名的鱼米之乡、丝绸之府,重要的黄麻、桑蚕产区。浙江丝绸历史悠久,距今已有4700多年历史。浙江是绿茶、毛竹的主要产地,著名的龙井茶驰名中外。浙江也是中国书法的圣地,历史上曾出现过王羲之、褚遂良、吴昌硕等书画大家。盛产大、小黄鱼、带鱼、乌贼四大海鱼及四大家鱼。公路是浙南山区重要交通线。沿海水运发达。宁波、温州为重要的对外开放港口。深水海港北仓港已基本建成。六七千年来,勤劳勇敢的浙江人民在开发与建设这块美丽富饶的土地的同时,也为我们留下了众多的文化古迹,独具特色的风土人情,技术精湛的手工艺品,美味可口的佳肴,使自然山水景观与历史人文景观巧妙地结合起来,交相辉映,形成了浙江旅游文化独特的内容与形式。 浙江是中国著名的旅游胜地,旅游景点众多,类型丰富,有重要地貌景观800余处,水域景观200余处,生物景观100余处,人文景观100余处。全省现有西湖、两江一湖(富春江-新安江-千岛湖)、雁荡山、楠溪江、普陀山、嵊泗列岛、天台山、莫干山、雪窦山等14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居中国首位。此外还有省级风景名胜区42个,杭州之江国家旅游度假区和萧山湘湖、温州瓯江、绍兴会稽山等省级旅游度假区13个。省会杭州是中国七大古都之一,也是中国著名的风景旅游城市,以秀丽迷人的西湖自然风光闻名于世。 浙东水乡佛国游。浙东具有中国典型的水乡地貌。从杭州至绍兴、宁波一带,水网交织、阡陌纵横;舟山是海岛,山、海风光美丽壮观。这里的居民择水而居,采石筑桥,生活方式独特。无论自然景观还是人文遗产均异常丰富,可感受到古老传统和现代文明浑然一体之美。景点主要有绍兴柯岩、中国书法圣地兰亭、中国最古老的藏书楼天一阁、新昌大佛、宁波奉化溪口、滕头村、河姆渡遗址、四大佛教名山之一普陀山等。 浙西名山名水游。从杭州向西而行,沿钱塘江、富春江、新安江至千岛湖。这是中国著名的黄金旅游线之一。景点主要有严子陵钓台、富春江“小三峡”、瑶琳仙境、富阳古法造纸及古籍印刷作坊、浙西大峡谷、山里人家、红灯笼乡村家园、天目溪漂流、兰溪诸葛八卦村、龙游石窟、建德九姓渔民婚礼、大慈岩及千岛湖等。 浙南奇山秀水游。由宁波沿东南海岸南下至温州,沿途可游览天台山、雁荡山、楠溪江3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新昌的大佛寺,天台山的国清古刹、石梁飞瀑,雁荡山的灵峰、灵岩、大小龙湫以及楠溪江沿岸古镇均为浙江山水之上品。主要景点有武义俞源太极星象村、永康方岩,温岭长屿硐天,温州南麂列岛、洞头渔家乐、瑶溪、泽雅、雁荡山、楠溪江,缙云仙都等。 浙北丝乡古镇游。从杭州乘车至嘉兴,再转乘游船沿古运河直达中国另一个名城苏州;也可从杭州出发经湖州,乘船观赏太湖风光,直达风景旅游城市无锡。杭嘉湖平原是著名的蚕乡,也是古代丝绸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沿途游人可感受到小桥流水的风情,还可参与采桑、喂蚕、织布、印蓝花布等活动。主要景点有南浔丝业会馆、小莲庄、方丈港蚕村、西塘、南北湖、乌镇等。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钱江涌潮,是北半球独一无二的自然景观,每年都吸引着大批的海内外旅游者。 浙江旅游资源数量众多,类型丰富,特色明显,知名度较高。有重要地貌景观资源800余处,水域景观资源200余处,生物景观资源100余处,人文景观资源100余处。至1999年底,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11处,省级风景名胜区35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28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323处;国家级森林公园12处,省级森林公园42处;国家级旅游度假区1处,省级旅游度假区10处;国家级和省级自然保护区11处。旅游资源总量名列全国前茅,是全国有名的旅游资源大省。

C. 旅游主体文化在旅游文化中的地位如何有何主要特征

旅游文化特征是指旅游文化系统的特征。旅游主体在追求自由的本质力量的驱使下,不断跨越两个或多个文化空间和社会环境,并吸附大量的旅游中介体参与进来,形成一种动态的线性结构,并呈现出移传性特征。不同时代旅游主体的旅游文化观念和行为方式是有差别的。古代中国人表现为拘谨和内向性格,而今天的旅游者,尤其是青年旅游者则表现出开放和外向性格。~

D. 简述旅游文化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关于来可持续发展的定义,最权威、源最具概括性的是1987年联合国环发大会的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中的定义:“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从这个定义可以看出,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基本特征是:把生态、环境、资源看成发展的前提条件,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两者之间的关系十分紧密,必须辨证地予以分析,绝不可孤立地、割裂地看待两者的关系。
只有辨证地分析、把握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才能在实践中统筹兼顾、协调发展、有所作为。
(一)保护环境是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先决条件和重要内容
(二)可持续发展必将优化生态环境、提高环境效益
保护环境与实现可持续发展,是辨证统一的,相辅相成的。从国际、国内发展的成功实践来看,无不印证这样一个道理: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以良好环境为前提;要优化生态环境,必须以发展经济作保障。因此,我们在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过程中,不能顾此失彼,必须统筹兼顾;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获得一时的经济发展,必须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加强环境保护,优化发展环境。做到两项工作一起抓,两种成果一起要。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

E. 旅游文化的特征是什么

旅游文化其特征是旅游行为的综合性、时间空间的延展性、景观意态的趣味性、旅游内容的丰富性,以及满足游客文化需求多样化的客观规定性,促使旅游业必须具有适合自身发展需要的文化形态。

相关介绍:

任何一种新的文化形态的产生、发展和完善,都是社会生产力和社会文化发展到相当水平的结果。随着旅游业在经济领域中地位的不断提高,它对社会文化发展的需求和依赖也越加明显。

(5)简述旅游地文化的基本特征扩展阅读

相关背景:

1990年10月召开的首届中国旅游文化学术研讨会提出:“旅游文化是以一般文化的内在价值因素为依据,以旅游诸要素为依托,作用于旅游生活过程中的一种特殊文化形态,是人类在旅游过程中(一般包括旅游、住宿、饮食、游览、娱乐、购物等要素)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总和。”

主体说与客体说都是从旅游的基本要素出发界定旅游文化的。客体说是产生旅游文化的基础,但仅有这个基础还不能揭示旅游文化的本质内容。与之相比,主体说明确指出旅游文化与旅游客体之间的包含关系,这是认识上的一大进步。总和说开始形成了比较完整的体系。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旅游文化

F. 简述齐鲁旅游文化区的主要特征

作为生活在齐鲁大地上的人们的独特的生存样态及其表现形态的齐鲁文化,属"中国传统文化或中的正统派".而山东旅游呈现出的人文视界正是对中国正统文化的巡礼.本文即依据对文化旅游的一般理解,从文物古迹,民俗风情,艺术文化三个层面就齐鲁文化之于山东旅游的氤氲化生意义略做述论.
关键词: 齐鲁文化,山东民俗,文化旅游
作者: 程勇,男,浙江大学人文学院博士后,曲阜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
山东本为地域名称,但从汉代起就有人用以专指齐鲁之地,正式转成独立的政区名称,则是在金代以后的事.明代置山东布政司,清代改称山东省,由是固定下来.这片辽阔的地域之所以世称齐鲁之邦,则是由于在历史上曾分属齐鲁两国.山东不但有海岱湖山的自然胜景,更因齐鲁文化的氤氲化生而富藏人文旅游资源.所谓齐鲁文化是有别于中原文化,秦晋文化,燕赵文化,吴越文化,荆楚文化,巴蜀文化的独立的地域文化体系,也就是生活在山东大地上的人们的独特的生存样态及其表现形态.与其他文化体系一样,齐鲁文化也是一个发展着的概念,既有横向的地域扩展,也有纵向的历史演进.若以先秦时期齐鲁两国的方国文化为标尺,可将贯通古今的山东地域文化概分为先齐鲁方国文化,齐鲁方国文化与后齐鲁方国文化,其中自有一脉相传的精神气质.若依照杨向奎先生所说:"在中国历史上,齐鲁文化,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正统派",则山东旅游呈现出的人文视界也便是对中国正统文化的巡礼.下面就依据对文化旅游的一般理解,从文物古迹,民俗风情,艺术文化三个层面就齐鲁文化之于山东旅游的氤氲化生意义略做述论.

作为特定文化精神的凝结,载体和象征,满载着历史沧桑的文物古迹构成文化旅游的基础性层面.在山东辽阔的地域上,文物,遗址,史迹,古建筑星罗棋布,展现着齐鲁文化的精神气质,历史进程与辉煌成就,从而成为中国文化旅游的胜地.
齐鲁文化可远溯至四五十万年前与北京人同时的沂源猿人,并在山东境内形成从沂沭旧石器文化以迄岳石文化这样一个国内罕见的完整的史前文化谱系,古文化遗址遍布各地.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的考古发掘已经给我们展现出这一远古文化的辉煌灿烂,大量的古人类化石,旧石器,细石器,青铜器文化遗存无声地诉说着历史的进程,而大汶口文化晚期--龙山文化时期精美绝伦,令人叹为观止的陶器,石器,玉器,以及文字和夯筑技术的率先发明,无不昭示着远古时代山东人的智慧,影响及于黄河中游,江汉,长江中下游,辽东,冀北以至粤北地区.在山东,更有传说中的古老部落,主要有两个系统.一是居住在山东南部和西南部的传说中黄帝,炎帝和颛顼帝的后裔,构成诸夏族;一是太皞(又号伏羲氏)和少皞(或作少昊)后裔的东夷族.传说舜生于诸城,皋陶生于曲阜,而大禹治水的活动,也主要集中在黄河下游的山东地区.对于这些上古传说中的部落首领,英雄与圣王的想象与纪念,不仅深植于齐鲁文化的观念层,孳生出诸多民俗节庆典礼,其物质性表现也构成山东旅游的一个主题,齐鲁风物因此沾溉神圣气韵.今天,在博物馆中徜徉,在文化遗址上信步,凝神谛听那些文物传达的历史脉动,我们仿佛可以超迈时空的阻隔,得与中华民族的古老身影亲切照面.倘去济南千佛山瞻仰舜王庙,到曲阜城东凭吊少昊陵,抚今追昔,基于华夏民族想象性认同的根源性的存在感也便会油然而生.
公元前11世纪,周王为控制殷商旧部,封太公望于营丘,建国为齐,以临淄为中心,辖域包括今鲁东,鲁中,鲁北,鲁西;封周公旦于殷人的发祥地奄,建邦称鲁,以曲阜为中心,辖域包括今泰安,新泰,泗水,兖州一带.两国以泰山为界,地理不同,风俗各异.因此,虽然都以东夷文化,商文化,周文化为源头,齐鲁两国却分别发展出功利型与伦理型或可说是智者型与仁者型的方国地域文化.虽然先秦时山东地域内还存在着邾,滕,薛等古国,齐鲁实际是东方的经济,政治和文化中心,因此可以说大致以泰山为界,齐鲁两国将山东切割为两大政治板块,构成两大文化区域,流风余韵,泽及后世.
齐鲁古都遗址迄今犹存,两国长达八九百年的历史更是遗留下极为丰富的文物史迹.考古发掘已经探明,齐鲁故城皆规模宏大,交通便利,功能完备,铜铁冶炼与制陶制骨的作坊遗址尚存,城墙的断壁残垣迤逦可辨,宫观古台痕迹依稀,故城内外墓冢累累.参观古都遗址,你尽可想象临淄"车毂击,人肩摩,连衽成帷,举袂成幕,挥汗成雨,家殷人足,志高气扬"(《史记·苏秦列传》)的繁华,体味依循周礼"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周礼·考工记·匠人》)定制的鲁城布局所象征的庄严秩序,设计的精巧与施工的精良使人不能不惊佩祖先们的聪明才智.你甚至可以沿着东周殉马坑,汉画像石,陶舞俑等文物古迹所指示的方向,去遥想古人的生存样态,他们的衣食住行,生老病死构成了怎样绚丽多姿的生活世界.你还可以登临胶州穆陵雄关的齐长城遗址,济南北郊鞌之战的战场马鞍山,华不注山,前往莘县的马陵道古战场,田单以火牛阵大破燕军的平度即墨古城,寻访那些著名战役的遗迹,于残阳斜照时感慨历史行进的惨烈悲壮;你也可以在春光明媚之日登临曲阜的尼山,舞雩台,虔敬地瞻仰孔子的阙里故宅,和他带领学生习武的矍相圃,讲习诗礼的杏坛,以及颜回居住的陋巷故址,邹城的孟母三迁处,优入圣域,探询儒门圣哲的生命历程与文化传承,在邹城峄山的孔子小鲁处,泰山的孔子登临小天下处,放眼四望,体味一代哲人的宽广胸襟与心灵境界.于是,往圣先贤的音容笑貌,平民百姓的生活百态,稷下学宫的百家争鸣,纵横议论,古战场上的烽火硝烟,金戈铁马,便都在穿越时空隔阂的知识意义追寻和情感体验中浮现出来.

G. 简述中原旅游区的地理环境与资源特征。

很大的题目呀。
你注意结合中原的自然地理、气候环境,历史文化和人文特征来论述吧。

旅游主要是自然景观、人文历史资源,但另一方面,人类活动与自然的互动产生的资源非常多,如黄河旅游,就应该属于此类。

H. 举例说明旅游地文化的基本特征

浙江为例
1、浙江旅游文化资源与自然资源相得益彰:浙江省是中国东部沿海的一个省份,面积10万多平方千米,是中国面积最小的省份之一。人口5056万。全省辖:11个地级市。杭州、宁波2个副省级城市,温州、绍兴、湖州、嘉兴、金华、衢州、台州、丽水、舟山等9个地级市。地势由西南向东北倾斜,大致可分为浙北平原、浙西丘陵、浙东丘陵、中部金衢盆地、浙南山地、沿海平原及滨海岛屿等六个地形区,南方光热条件好,水资源丰富。还是岛屿最多的一个省份,有著名的舟山群岛。全省海岸线总长6486公里,居中国首位,海洋旅游的开发前景广阔。
浙江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降水充沛。年平均气温15℃-18℃。浙东具有中国典型的水乡地貌。从杭州至绍兴、宁波一带,水网交织、阡陌纵横;舟山是海岛,山、海风光美丽壮观。这里的居民择水而居,采石筑桥,生活方式独特。使自然山水景观与历史人文景观巧妙地结合起来,交相辉映。
浙江是中国著名的旅游胜地,旅游景点众多,类型丰富,有重要地貌景观800余处,水域景观200余处,生物景观100余处,人文景观100余处。全省现有西湖、两江一湖(富春江-新安江-千岛湖)、雁荡山、楠溪江、普陀山、嵊泗列岛、天台山、莫干山、雪窦山等14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居中国首位。此外还有省级风景名胜区42个,杭州之江国家旅游度假区和萧山湘湖、温州瓯江、绍兴会稽山等省级旅游度假区13个。
2、浙江旅游文化资源的人文色彩浓郁:浙江这片富饶而美丽的土地,她山明水秀,人杰地灵,“东南财富地,江浙人文菽”。浙江拥有“鱼米之乡”、“丝绸之府”的美誉,更有“文化之邦”、“旅游之乡”的盛名,历史悠久,经济发达,交通便利,文化昌盛,自从东晋南朝以来就后来居上,千百年来遥遥领先,在21世纪的现代化赛跑中理当再接再厉,更上新台阶。浙江先民把一个落后贫穷的蛮荒之地逐步建设成全国领先的膏肓省区,不仅摘掉“南蛮”帽子,而且维持千余年的前列地位,丰厚的文化折射出璀璨的思想光芒。
自古江东多才俊,思想家王充、王阳明、黄宗羲、龚自珍,诗人贺知章、骆宾王、孟郊、陆游,科学家沈括,戏剧家李渔、洪升。书画家赵孟頫、徐渭等是杰出代表。
近代浙江在反封建反侵略斗争中前赴后继,可歌可泣,鸦片战争中壮丽殉国的“定海三总兵”彪炳千秋;镇海招宝山炮台官兵痛击法国侵略军;太平军驰骋浙江大地扫荡清妖;“鉴湖女侠”秋瑾壮志凌云,不愧为巾帼英雄。
浙江的最主要少数民族为畲族,主要分布于中南部,少数民族自治区域主要有景宁,畲族自治县(全省唯一)、武义县柳城畲族自治镇、兰溪市水亭畲族自治乡等,具有浓厚民族色彩的畲乡风情游,吸引了四卖你吧放大游客。
古有“无绍不成衙”、“无宁不成市”的佳话,“绍兴师爷”、“宁波帮”名扬天下,不但容纳了中原文化的精华,而且不失时机抓住西学东渐的契机,中西文化在此激烈碰撞,特别是近代留洋学热潮迭起,涌现灿烂的科学群星。蔡元培先生破天荒地倡导“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教育主张。
浙江也是中国书画的圣地,历史上曾出现过王羲之、褚遂良、赵孟頫、徐渭、吴昌硕、黄宾虹、沙孟海、丰子恺等书画大家。
人杰地灵的浙江, 历史上佛法盛行, 古寺名刹遍布, 高僧大德辈出, 缁素信众云集, 佛教文化底蕴深厚, 资源丰富。这既是十分珍贵的文化遗产, 与浙江的秀山丽水相结合也是极其宝贵的旅游资源。如海天佛国普陀山、杭州灵隐寺和净慈寺、天台国清寺、宁波天童寺和阿育王寺、新昌大佛寺、奉化雪窦寺等佛教胜地吸引了国内外的大量游客。
3、浙江文化旅游资源历史悠久:早在5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浙江就有原始人类“建德人”活动;境内已发现新石器时代遗址100多处,有距今8000年的萧山跨湖桥文化、距今7000年的余姚河姆渡文化(水稻栽培)、距今5000年的余杭良渚文化。还有,远古农业的起源浦江上山遗址。从远古的建德人开始、河姆渡、马家浜和良渚原始文化揭开了文明的篇章,传说中舜的后代受封于上虞和余姚,大禹治水到过绍兴,并长眠在此,在先秦已为百越文化中心,春秋时的越国、三国的孙吴和十国中吴越均以浙江为发端,由于中原发生五胡乱华,晋皇室南下始称东晋,此后政权经历宋、齐、梁、陈之变迁。此后大量中原汉人南迁,带来先进技术和劳动力。南宋以临安为都一度占据政治和文化中心地位。南宋都城临安(杭州)。元朝设江浙行省。隋炀帝修建大运河以余杭(杭州)为南段起点,便于到江南游玩。杭州被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对这里的繁荣与美丽感到惊讶,誉之为“世界上最美丽华贵之城”。“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说明经济重心开始南移,逐渐成为古代中国经济的重心。
省会杭州是中国七大古都之一,也是中国著名的风景旅游城市,以秀丽迷人的西湖自然风光闻名于世。西湖刚在今年成功申遗,极大提升了旅游文化等品位。无论自然景观还是人文遗产均异常丰富,可感受到古老传统和现代文明浑然一体之美。
4、浙江非遗上榜的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数居中国首位:文物在全国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有全国第一批历史名城中杭州、绍兴、宁波榜上有名;全国重点保护文物六处。其次古迹不计其数,比如六和塔、兰亭、禹陵等,佛教名刹如灵隐寺、国清寺、天童寺等;更有河姆渡、良渚、马家浜古人类遗址。
园林建筑占一席之地,杭州为七大古都之一,仍有宋城遗留至今;东阳卢宅、兰溪诸葛八卦村、武义俞源太极村是研究古老文化的活标本。工艺美术特产名闻遐迩,一方面丝绸、茶叶、瓷器制作工艺精良,如绍兴的黄酒、青瓷等自古为皇家贡品,也成为传统出口产品,唐代越州的青瓷;宋代的龙泉窑和婺州瓷;另一方面杭州织锦、东阳木雕、永康五金;龙泉宝剑等名不虚传,能工巧匠层出不穷。
六七千年来,勤劳勇敢的浙江人民在开发与建设这块美丽富饶的土地的同时,也为我们留下了众多的文化古迹,独具特色的风土人情,技术精湛的手工艺品,美味可口的佳肴。
5、浙江文化旅游资源的旅客潜力巨大:浙江是我国东南沿海社会经济与文化比较发达的地区,也是我国重要的旅游大省。至1999年底,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11处,省级风景名胜区35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28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323处;国家级森林公园12处,省级森林公园42处;国家级旅游度假区1处,省级旅游度假区10处;国家级和省级自然保护区11处。旅游资源总量名列全国前茅,是全国有名的旅游资源大省。
古代浙江历史发展进程的特点为持续发展;社会稳定;后来居上。唐宋以来,江浙一带是全国经济中心和赋税重地,航运和对外贸易发达,盛产丝绸、茶叶和稻米。历来成为了文人墨客,官宦显贵向往之地。
据有关研究表明,“宁波帮”形成于明朝,崛起于近代开埠后的上海,鼎盛于辛亥革命后。近代中国工商业的风风雨雨,留下了“宁波帮”浓墨重彩的一笔。宁波商人足迹编辑香港澳门,东南亚、美洲和欧洲。
2007年,浙江经济总量列广东、山东、江苏之后,居全国第4位;人均GDP列上海、北京、天津三个直辖市之后,居全国第4位和各省区第一位,可持续发展能力居全国省区第一位。
省农办传来两条振奋人心的消息:2008年,浙江农业增加值达到1095亿元,比上年增长3.9%,首次突破1000亿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9258元,比上年增加993元,连续24年位居全国各省区首。
改革开入以来,浙江省旅游经济迅速发展,旅游业已成为浙江省新的经济增长点,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旅游经济整体实例明显增强,旅游总收入、国内游客量、入境游客均列全国第五位,旅游企业经营效益位列全国第四位。

I. 旅游文化的特征有哪些

知识性:旅游给大家带来很多见识,增进了对各地了解,丰富了人文知识。这才是旅游的真谛!

意志性: 旅游给大家带来心灵的意志,会让自己的思维,心情发展到兴奋,快乐的极致。

休闲性:日前高速运转的生活工作频率,使人越来越感到生活的压力过大,所以需要在一些假日放松自己,到海滨城市享受阳光,沙滩,大海,蓝天,白云。

(9)简述旅游地文化的基本特征扩展阅读

交往定义:1927年,德国的蒙根·罗德对旅游的定义,旅游从狭义的理解是那些暂时离开自己的住地,为了满足生活和文化的需要,或各种各样的愿望,而作为经济和文化商品的消费者逗留在异地的人的交往。注意:这个定义强调的是:旅游是一种社会交往活动。

目的定义:20世纪50年代,奥地利维也纳经济大学旅游研究所对旅游的定义,旅游可以理解为是暂时在异地的人的空余时间的活动,主要是出于修养;其次是出于受教育、扩大知识和交际的原因的旅行;再是参加这样或那样的组织活动,以及改变有关的关系和作用。

时间定义:1979年,美国通用大西洋有限公司的马丁·普雷博士在中国讲学时,对旅游的定义为,旅游是为了消遣而进行旅行,在某一个国家逗留的时间至少超过24小时。注意:这个定义强调的是,各个国家在进行国际旅游者统计时的统计标准之一:逗留的时间。

相互关系定义:1980年,美国密执安大学的伯特·麦金托什和夏西肯特·格波特对旅游的定义,旅游可以定义为在吸引和接待旅游及其访问者的过程中,由于游客、旅游企业、东道政府及东道地区的居民的相互作用而产生的一切现象和关系的总和。注意:这个定义强调的是:旅游引发的各种现象和关系,即旅游的综合性。

生活方式定义:中国经济学家于光远1985年对旅游的定义为,旅游是现代社会中居民的一种短期性的特殊生活方式,这种生活方式的特点是:异地性、业余性和享受性

J. 简述旅行社产品的文化内涵

一、旅游产品蕴含的文化内涵
旅游产品是旅游文化的载体,在竞争激烈的旅游市场上缺乏文化内涵的旅游产品将难以立足,挖掘蕴含科学文化内涵的旅游,提升旅游产品的品位和质量,增强其市场竞争力。目前各地旅游产品相似性较高,单一化的产品设计较多,以及在旅游市场上出现的大部分产品,在设计上明显缺失当地文化特色,单调且没有品质,对游客不具有吸引力。游客在融入自然和人文环境的体验中,对旅游纪念品的需求越来越个性化、品质化。因此,品牌及有品质的设计有助于对旅游的推进和加深。
旅游产品融入当地文化特色,对地域文化起到推广和宣传作用。例如山东潍坊是著名的风筝之乡,他们以风筝为媒介创办了风筝节。因此,旅游既是精神消费过程的体验,也是文化创造和传播的载体。所以,在旅游产品的设计开发过程中,注重推广地域性人文特色方面是至关重要。设计出具有当地文化特色的旅游产品,扩大地域的影响力起到促进作用。
二、旅游产品与区域性文化产业的有机融合
旅游产品的设计开发对相关行业的带动作用十分明显,对吸引外资、人才流动、理念更新,促进地域经济发展具有积极的推介作用。在我国旅游产品设计开发中,更应加强人性化的理念,突出地域性特色。把旅游产品设计理念融入当地文化中,形成标志性产品设计。
河北保定有崇文尚武之风,培养了大批体育冠军。该市以体育为龙头创办中国保定敬老健身节,倡导健身旅游文化理念,把体育文化融入于旅游文化中。学习推广健身方法,形式独特吸引力强,构成了保定文化的一个特色。再如北京798艺术区,已成为艺术的展览、展示中心,成为国内外具有影响力的艺术区和旅游区。艺术、旅游与经济的结合,并创造出有特色的艺术旅游设计产品吸引国内外游客,已成为旅游产品设计开发经典之笔。
因此,在旅游产品中所蕴涵的产品地域性文化越独特、新颖,越具有不可替代性,就越能促进旅游发展,使其成为具有自身特色产业。挖掘当地文化特色,整合历史文化资源,加快文化旅游产品的规划开发,提升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和文化品位创造新的经济价值。
三、旅游产品设计要素的提炼与分析
突出展示当地独特的人文底蕴在旅游产品开发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这种旅游产品设计才能在旅游市场中占据主导位置,才能满足游客不断提升的精神需要,提升旅游的品质和意义。
(一)旅游产品形式的多样化趋势。旅游产品设计要满足更多人群的消费要求,具有多样化的产品特质,并且能够更好的满足和适应消费者的个性需求,引领旅游业良好发展。现在各地的文化旅游、校园旅游、生态旅游、科技旅游,工业旅游等特色形式,旅游产品的设计也融入了新的形式之中。例如,工业旅游在发达国家由来已久,他们利用自己的品牌效益吸引游客,同时也使自己的产品家喻户晓。微型工业设计产品在旅游中成为消费走俏商品,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同时为企业带来免费的广告效应。
(二)旅游产品的品牌构建一定要特征鲜明。旅游产品目前在开发设计过程中,时间短、比较随意、不慎重,产品往往缺乏特色与内涵,容易被模仿,很难树立品牌。因此必须做好市场定位,从深层次挖掘内涵,突出特色,提高科技含量。
构建旅游品牌是旅游业兴盛的重要手段,品牌可以给旅游产品带来一定的知名度,起到宣传作用。品牌不仅具有较高的附加值,又可获得较为丰厚的利润及经济效益。成功的品牌设计具有明显的地域文化特征和深厚的民族传统文化内涵,在文化创意上不断创新,借助人们早已熟悉和热爱的传统文化,赋予品牌一种强烈的文化色彩和情感,产生良好的经济效应。
1999年兴起的北京胡同文化旅游,以展示北京胡同的文化历史和京城百姓的民俗,受到海外游客的青睐。北京胡同旅游的成功在于这一旅游产品紧紧抓住了文化与民俗的主题,展示了老北京乃至中国深厚的文化底蕴。
(三)旅游产品包含的人文内涵特征。旅游产品的生命力是其文化内涵的承载,地域性文化特征是构成品牌的最基本条件。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多区域民族文化并存、特色鲜明的特点。我们把设计艺术学、营销学、市场学等方面人才融合在一起进行旅游衍生纪念品的设计、生产及包装。文化内涵的形式感和市场推广渠道的共同运行,促进旅游业良性发展。最近几年,中国传统元素受到强烈重视,借此契机吸引众多外来游客的观光,创造出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旅游设计产品。

热点内容
微山湖岛旅游攻略 发布:2021-03-16 21:45:18 浏览:387
适合78月份国内旅游的地方 发布:2021-03-16 21:42:27 浏览:6
文化旅游部单位 发布:2021-03-16 21:42:22 浏览:118
深圳周边游推荐免费的 发布:2021-03-16 21:42:18 浏览:696
塑州旅游景点 发布:2021-03-16 21:40:53 浏览:84
道观河风景旅游区发展前景 发布:2021-03-16 21:39:53 浏览:658
旅行社psd 发布:2021-03-16 21:39:03 浏览:174
常州旅游业发展现状 发布:2021-03-16 21:35:14 浏览:330
棋牌在线游戏必去797ag 发布:2021-03-16 21:33:30 浏览:217
有四个旅游团三条路线 发布:2021-03-16 21:33:30 浏览: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