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旅发展 » 旅游发展的国内研究

旅游发展的国内研究

发布时间: 2020-12-02 21:22:57

1. 国内外旅游设施研究与发展

按照国际旅游城市的标准,逐步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和旅游功能,创造美丽、便捷、舒适、安全的旅游环境。
一、基础设施
1.交通设施建设
航空:恢复九江机场客运航班,开通至北京、上海、广州等旅游热点城市的航线;开展国内外旅游包机营运业务。
铁路:增加旅游团队卧铺票源,提供提前预订服务,并为旅游团队辟设绿色通道;增开九江与北京、上海、广州等主要客源城市的直达客车;在旅游旺季或重大旅游节庆活动期间增开旅游专列或加挂旅游车厢。做好九江至南昌城际轨道交通高速铁路建设。
公路:优先安排主要旅游景区的道路建设或改造计划;鼓励与扶持旅游汽车企业扩大营运规模,提高车辆档次;设置旅游汽车专用标志,创造便利、安全的旅游交通条件。在市汽车客运中心内辟设旅游客运专区,在庐山南、北登山公路入口处建设旅游中转区,高标准建设宋(溪)通(远)旅游公路,做好杭(州)瑞(丽)、银(川)福(州)高速公路江西段和九江长江公路二桥的前期准备与施工建设。
水路:建设、改造和完善长江、鄱阳湖、修河以及柘林湖水上旅游接待服务设施,购置各类旅游船只,开展水上旅游活动。
2.通讯设施建设
完善程控电话、移动电话、图文传真等现代通讯设施,消除旅游景区的通讯信号盲区;旅游景区游客集散地安装IC卡电话;以《九江旅游信息网》为中心,建立全市旅游电子信息网络,及时发布最新旅游信息,为中外游客提供咨询、预订服务。
3.市政设施建设
完善街道市容、商业贸易、环境保护、社会治安、医疗卫生、公共交通、广播电视和供水、供电、供气、照明、绿化等基础设施和市政工程,规划建设旅游文化娱乐、购物休闲、风味美食以及历史风情等特色街区,合理布局与建设市区旅游厕所,开通连接市区内主要旅游景点的观光巴士,设置国际通用标识、中英文对照交通指示标志以及外币兑换服务网点,完善入境旅游者自助旅游的配套设施。
二、接待设施
1.旅行社建设
按照“转轨改制,集约经营”的发展思路,在对国有独资旅行社进行企业制度改革的同时,鼓励旅行社行业内部进行资产重组,扶持组建国际旅行社,到2010年,全市旅行社总数控制在100家以内,其中国际旅行社8家左右;招引境内外国际旅行社在浔设立营销机构,建立市旅游营销中心进行集中经营。
2.旅游住宿设施建设
按照“控制数量,提高档次,规范服务,提高效益”的总体要求,到2010年,全市星级旅游饭店达60家左右,其中五星级3家(市区、庐山、柘林湖各1家)。
3.旅游餐饮设施建设
在市区、庐山、主要旅游城镇和大型旅游景区规划建设旅游饮食一条街,发掘地方传统风味小吃与特色菜肴,扶持旅游餐饮企业以及“农家饭”、“渔家饭”、“竹筒饭”等独具特色的地方餐饮,全面提升社会餐馆的服务质量与经济效益。
4.旅游娱乐设施建设
充分挖掘鄱湖灯彩、湖口青阳腔、幕阜茶戏、武宁山歌、都昌傩舞、湖口草龙等地方传统艺术资源,打造“春江花月夜”、“庐山恋歌”两台商业晚会,建设大型艺术表演场馆,定期举行演出活动;各主要旅游景区要组织固定时段、不同内容、形式多样的艺术表演,注重丰富游客的夜间娱乐活动。

2. 国内对于旅游资源开发和规划的研究现状

旅游开发是指以旅游资源开发为核心,促进旅游业全面发展社会经济活动。它是一项全面,综合性的系统工程,包括旅游资源的调查与评价,旅游项目开发的可行性研究,旅游景区(点)的规划与设计,旅游目标市场的选择与营销,旅游景区(点)建设经营和管理,旅游景区(点)企业文化的建设,旅游地形象的建设与推广,旅游基础设施与服务设施的建设以及旅游社会氛围的营造等各方面的内容。
开发的内容
旅游资源的开发包括某一单项旅游资源的开发、多项旅游资源的综合开发、某一旅游点或旅游地的开发。开发的主要内容包括: 黄河水蚀浮雕
(一)提高旅游地的可进入性:指旅游资源所在地同外界的交通联系及其内部交通交通条件的通畅和便利程度。 (二)建设和完善旅游基础设施:指主要为当地居民使用,旅游者也需要依赖的旅游设施。如供水、电、气系统;道路交通、车站、码头、机场等;医院、银行等。 (三)建设旅游上层设施(或服务设施):主要供外来旅游者使用的服务设施。如饭店、问讯中心、旅游纪念品商店、娱乐场所等。 (四)旅游景区、景点的开发建设与管理:包括新景区、景点的开辟,也包括对原有景区、景点的改造和更新。 (五)培训服务人员

3. 中国旅游发展现状分析

实践表明,发展旅游业是推动服务业发展的重要方面,也是促进经济结构调整的重点领域,是统筹经济社会以及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解决民生问题,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因素,也是满足人们生活需求、落实以人为本的内在要求,因为旅游直接就是为人服务的,大家也知道,从中国的旅游业,过去不知旅游为何物,到现在认为旅游是高端消费,旅游业发展到今天已经成为国人重要的生活方式之一,这个也说明了旅游业的发展是深深植根于民众之中的一种需求
中国旅游业发展的现状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点,是入境旅游,持续稳定增长。随着我国综合国力持续上升、国际影响不断的扩大、市场拓展更加深入,入境旅游持续稳定增长。
第二个表现是国内旅游,国内旅游持续全面增长,国内旅游是旅游量最大、潜力最深、基础性最强的,国内旅游良好的成长性能和强劲的带动功能继续蓬勃发展,居民出游人数持续增长,国内旅游首先是把入境旅游放在首位,应该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国内旅游越来越显得重要。
第三个表现是出境旅游,出境旅游保持快速增长的态势,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公民生活水平不断提升以及出国旅游目的地不断的增多,我国国民出境旅游,保持快速增长的速度,出游范围更加宽广、出游方式更加灵活、出游规模日益扩大。
从国内旅游来说,中国目前是世界上最大的国内旅游市场,中国拥有13亿人口,这里把中国旅游业的现状做了简单的介绍。
中国旅游业发展趋势:
第一个,从政治上看,当前国家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国内立足改革与发展,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国际立足和平发展,整体塑造文明大国形象,而作为旅游业,从本质上来说是符合构建以人为本、循环经济、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和谐社会的国策取向,作为国民经济重要产业的地位也不断的得到提升,从1985年,中央首次明确旅游产业的地位,到1992进一步明确旅游业作为第三产业的重点,再到1998年将旅游业列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直到十一五期间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加大培育,从这个发展的历程来看,中国旅游业的发展环境全面优化,地位越来越显得重要。
第二个,从经济环境分析,经济环境表现为强力支撑和转型跃升,进入21世纪以来,世界经济全球化、区域化合作进一步加强,这就为中国发展旅游提供了稳定的市场,经济全球化,国际环境越来越宽松,对于入境旅游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发展环境,中国经济正在实现向全面小康经济发展转变,按照预测,未来10年将保持7%的稳健增长的态势,国民人均GDP也将大幅度提升,国人的基本生活需求总体上得到满足以后,消费结构将向发展型、享受型升级,旅游人口、出游率、旅游花费及结构正处在转型升级的拐点。而且刚才讲了,旅游从目前来说已经成为国民生活的必要内容之一,这些经济环境将呈现富裕居民出境游、城镇居民休闲游、农村居民观光游三足鼎立的局面,这样我们说中国旅游业发展的经济环境是强力支撑着转型升级。
第三个,从社会环境来讲,因为大家知道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就是以人为本,中国大力创造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人居环境、民生经济、和谐社会成为中国社会发展的主流,中国作为全球最安全的旅游地国家的形象,以及出境入境旅游的双向互动效应,能为发展旅游业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更为重要的是在提高国民收入增加闲暇时间和提供社会保障等一系列汇集全民的基础上,旅游作为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动力之一,理应也肯定应当成为人类共享、社会发展的重要途径,休闲旅游消费也正在逐步进入国民生活领域,休闲权、旅游权,如同劳动权和受教育权一样,是人类全面发展应该享受的权利。这是从中国的旅游发展来看,从传统的观光游正在向休闲、度假发展,所以这样中国发展的社会环境是以人为本、共享成果。
第四从中国旅游业发展的文化环境,表现为文明大国、文化旅游共融大国,大家知道中国文化正在实现伟大的复兴崛起,中国年系列文化生活,以及北京奥运会和上海世博会,加上文化遗产的抢救与保护工程的实施,进一步增强中国旅游的国际影响力和吸引力,丰富旅游产品文化内涵,提升中国旅游产业的形象。也就是说中国的旅游业经过30年的发展越来越注重文化内涵,越来越注重文化与旅游的关系,因为文化因旅游而传承,旅游因文化而繁荣,旅游是文化的载体和传播,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所以中国旅游业发展的文化环境是文明大国,文化旅游共同繁荣。
第五个,科教环境,科教兴国创新发展,随着科教兴国方略的实施,信息科技化、装备科技化、交通科技化,在旅游业都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和运用,这些科教兴国方略实施,科技的增强是促使了旅游业开发的手段、经营方式、发展空间都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也有利于中国旅游业直接面向世界,实现跨越式的发展。与此同时,国民教育的普及化、国民教育旅游的教育功能,更加有利于提升国民素质、旅游环境和旅游意识,也可以极大的增强游客的旅游品质和旅游创新,因为科教的兴起,旅游业的发展极大的提高了素质,包括产权酒店和分时度假,这里涉及到国民的素质问题以及受教育程度的问题,更重要的是涉及到社会经济发展的问题。这几个因素的影响,经过改革开放30年的大发展,中国旅游业从事业型,过去中国旅游业是事业型或者外事接待型,到产业型的转变,也实现了从资源经济到要素经济,再到产业经济两次质的飞跃,未来的10年将是中国旅游业战略转型期发展的新时代,中国旅游业将进入强国旅游时代、全民旅游时代、休闲旅游时代、品质旅游时代,而中国经过研究判断,经过这次金融危机的洗礼之后,中国的旅游业因为有改革开放30年发展的基础,又由于旅游是深深植根于民众之中的需求。所以风雨过后,中国旅游业必将迎来发展的拐点,实现新一轮质的飞跃,

4. 简述国内外旅游学研究的历程

国外的,分三个阶段∶一、20世纪60年代之前,主要从经济学的角度研究旅游的活动过程。二、20世纪60年代中期至80年代末,旅游研究进入全面发展阶段。三、20世纪90年代后,研究的重点开始向非经济领域倾斜,目的是研究如何使旅游和旅游业能够持续、健康地发展下去。 至于国内嘛,我归纳能力不好,帮不了你

5. 目前国内外生态旅游发展有哪些新研究和新实践

有一种分类:文化型生态旅游,科普型生态旅游,生活型生态旅游,自然保护型生态旅游

6. 我国旅游业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旅游行业将向着智能化,定制化,跨界结合的方向发展
1,人工智能向旅游服务广泛渗透
人工智能在2018年赚足了眼球,旅游行业也开始研究在营销与服务中应用AI技术再造流程、优化体验。在目的地营销、智慧化管理、客户画像、在线销售、线下迎宾、游客互动等多个领域,人工智能都有广泛应用的空间。同程旅游已经率先开启智能机器人在旅游行业的运用,可以实现迎宾接待、微信购票、游客互动等多项功能;技术大牛的去哪儿网的火车票搜索页面,只需简单一句话,10秒钟即可出现车次;携程还宣布有3个与签证相关的技术与服务创新,已获得国家专利发明;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进一步成熟,旅游服务的更多环节都将迎来AI的渗透。
2,定制旅游向细分市场深耕
细分市场是定制旅游市场逐渐成熟的必然要求,改变目前定制旅游概念混乱、良莠不齐的状况。但这也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每一种细分市场都需要整合不同的资源,培养相应的定制师等人力资源。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随着教育部、国家旅游局等11部门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进入实操层面,并完成对中小学的渗透式市场启蒙,2018年研学旅行必将迎来井喷。表征之一就是北京从2018年起将初中学生综合社会实践活动成绩计入中考成绩,预计更多城市将出台类似政策,研学旅行爆发势头不可阻挡。细分市场对精细化管理的要求甚高,只想蹭热点炒概念的做法怕是行不通了。
3,跨界融合加剧
在大的格局上,旅游与生态建设、美丽乡村、基础设施提升、新型城镇化、产业转型升级、脱贫攻坚有完美的结合点,特别地方政府推动发展方式转变、经济结构调整,为旅游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在小的方面,旅游与个体的消费升级息息相关,从简单的满足观光需求,到休闲放松、亲子娱乐、家庭度假、蜜月婚纱、接受教育、培养兴趣、满足爱好、陶冶情操等,旅游的功能得到极大扩展,在提升生活品质上发挥了极大的作用。目前,各种“旅游+”还仅在初级阶段,不管是大的格局,还是小的方面,仍有极大的发展空间,跨界融合的趋势还将长期持续。
大市场催生出新的人才需求,抓住旅游行业新趋势的企业对于人才需求非常强烈,纷纷给出高薪抢人,比如,在线旅游巨头同程,大多数产品运营和技术类岗位给出的年薪都在30万左右~

热点内容
微山湖岛旅游攻略 发布:2021-03-16 21:45:18 浏览:387
适合78月份国内旅游的地方 发布:2021-03-16 21:42:27 浏览:6
文化旅游部单位 发布:2021-03-16 21:42:22 浏览:118
深圳周边游推荐免费的 发布:2021-03-16 21:42:18 浏览:696
塑州旅游景点 发布:2021-03-16 21:40:53 浏览:84
道观河风景旅游区发展前景 发布:2021-03-16 21:39:53 浏览:658
旅行社psd 发布:2021-03-16 21:39:03 浏览:174
常州旅游业发展现状 发布:2021-03-16 21:35:14 浏览:330
棋牌在线游戏必去797ag 发布:2021-03-16 21:33:30 浏览:217
有四个旅游团三条路线 发布:2021-03-16 21:33:30 浏览: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