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旅游商品
① 文化旅游产品开发如何创新
□马勇 孙兴美 随着大众旅游和全民休闲的兴起,文化旅游受到国民的追捧和喜爱,也因此对文化旅游产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文化旅游产品发展模式显然已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和适应市场竞争。为此,笔者认为,我国文化旅游产品的发展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创新。 首先,挖掘文化内涵,塑造主题产品。文化内涵是主题产品的核心,也是整个文化旅游产品体系的精髓。抓住文化内涵,是塑造主题产品的关键。 对于遗产遗迹类的文化产品而言,主题产品往往是遗留下来的静态遗迹,它们的塑造关键要挖掘文化的深厚性与历史的连续性,并伴以或战争或浪漫的古代故事、诗词,增添文化的灵性。 对于民俗类的文化产品而言,当地的生活习俗和现存的生活状态是主题产品的根本内涵。笔者认为,这类文化产品需要无为而治,善意的改善或包装都可能使原本的文化内涵扭曲变形,画蛇而添足。 对于创意文化产品而言,往往没有一定的实物资源依托,其主题产品的文化内涵就是一个思维概念或是某一理念,内涵如何外化到产品上,常常需要辅以创意者的创作时期和创作背景来帮助游客理解,。 其次,推陈出新,打造支撑产品。鉴于主题产品往往偏于展示文化的核心,给人以静态的品味和思索。在此基础上,体验经济时代下体现体验性、参与性、娱乐性的支撑产品亦不可缺少。 主题公园和演艺产品是目前最为突出的支撑产品。“主题文化+专项活动”的支撑模式为大多数游客所接受和喜爱,华侨城的欢乐谷便是一个成功的案例,欢乐谷竭力打造“繁华都市开心地”,让游客在各种或刺激或冒险或轻松的活动中彻底放松身心。 演艺产品中的“印象系列”的成功也为业内所赏识,“创意+资源整合”的模式在充分整合了各种自然山水、民族风情、创意思想的前提下,促成了单个旅游资源的功能提升,将文化内涵通过此种创意外化。与传统有限空间的剧院演出相比,印象系列以自然造化为实景舞台,将各种旅游要素整合在一起,借助音响、灯光、舞美等现代高科技的应用,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集聚民族性、艺术性、震撼性于一体,成功地将主题文化展现在世人面前。 再次,多点立足,打造辅助产品。辅助产品是文化旅游产品的多元映射,为主题产品和文化内涵的显现提供更为广阔的空间和氛围渲染,主要有旅游节庆系列、特色餐饮系列、旅游纪念品系列、旅游标识解说系列等。 旅游节庆是集聚能力较强的一种产品,能吸引和带动多方参与,同时兼具营销作用。华侨城欢乐谷除成功在园区内提供多种愉悦身心的娱乐产品外,还成功创立并推广国际滑稽节、时尚文化节、玛雅狂欢节、国际魔术节、国际流行音乐节等全年五大节庆,将“时尚文化”与“本土文化”有机结合,更充分地拓展了市场。 特色餐饮也是不可忽视的。武汉归元寺旁边的云集斋素菜馆,就在游客感受归元寺佛教文化的神圣精深之后感受另一种轻松愉快的佛文化,其餐品从形色味来看,极似荤菜,却都为豆制品所为。旅游标识解说系列并不局限于景区内部,所处城市的大环境的独特标识更能出人意料,湖北省大冶县在此方面就有所创造,由于大冶盛产铁矿,其火车站及一些城市公共设施中,就融入了很多铁元素,展现了其独特的旅游魅力。 最后,网状铺设,发展关联产品。文化旅游产品需要多角度、全方位、网状式的铺设延伸,包括书籍、游戏、玩具、服饰、影视等关乎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游戏和影视是目前最为突出的关联产品,书籍、玩具、服饰等还有待近一步开拓。如由青城山—都江堰旅游景区管理局与成都华域数字科技有限公司旗下的成都欢乐天府数字科技有限公司合资研发的《青城》网络游戏以青城山—都江堰为背景,游戏力图将现实的景区场景在游戏中真实再现,让众多玩家在游戏中领略到青城山—都江堰美丽的风景,开创出新的产品领域。影视是出现较早的一种产品,但往往最初并非为某一景区或地区的产品,而是在无意中成为一种独特的影视旅游产品,如《卧虎藏龙》、《山楂树之恋》等很多成功的影视作品。随着微电影的热潮,地方旅游的微电影作品成为新的文化旅游作品。四川旅游微电影系列《爱,在四川》在网络上的热播就是最好的证明。
② 旅游时购物游客更爱什么商品
旅游购物是旅游者在旅游中购买商品的行为。旅游商品与一般商品的区别只在于由谁购买,旅游者购买的即是旅游商品。
旅游商品更是如此,人们喜欢欣赏文化,更喜欢享受生活。对大众而言,无论平日多么讲文化,旅游购物时对生活用品的关注通常都排在前面。出现了在旅游中看文化、听文化、讲文化,购物时买生活用品的现象。国内很重视文化旅游商品的开发,而境外却以生活旅游商品为着眼点。这造成了国内旅游商品中文化旅游商品多,但人均购物少;境外旅游商品中生活商品多,但人均购物多的现象。相比之下,国内一提特色就奔向文化,而境外的特色则内涵丰富,包括品牌、质量、价格、文化、物产等。
人们需要文化旅游商品、需要生活旅游商品、需要文化生活旅游商品,更需要各类高质量、价格合适的旅游商品。文化的、生活的、文化生活的旅游商品都有人需要,只是人群不同、受众数量不同。旅游商品的设计者、制造者、销售者、经营者需要在大众、小众、高端、低端的不同的市场空间中寻找自己的位置。
当然,旅游商品也是商品,当下,商品的购买者包括:本地居民、外地人(很多是旅游者)和网民。旅游商品的开发要以特色吸引旅游者购买,同时不能忘了居民需求和网民需求。企业开发的商品,可以卖给旅游者,也可以卖给本地居民和网民,商品还可以卖出国门。旅游商品企业要面对大市场,做出自己的特色,满足包括旅游购物在内的市场需求,引导包括旅游购物在内的市场需求,才是发展旅游商品的目的。
③ 旅游文化产品一般包括那些
旅游文来化产品是指源在旅游中包含的有关文化的产品,这其中既有关于旅游地的文化传统的无形产品,也包括一些特产的有形商品。
旅游文化:
旅游行为的综合性、时间空间的延展性、景观意态的趣味性、旅游内容的丰富性,以及满足游客文化需求多样化的客观规定性,促使旅游业必须具有适合自身发展需要的文化形态,这就是旅游文化。旅游文化可以分为传统旅游文化和现代旅游文化,前者主要包括旅游者和旅游景观文化;后者则增加了旅游业文化和文化传播。旅游文化建设乃是现代旅游业发挥最大效益效能的新型经营管理思路。
④ (2)如何处理旅游商品化与文化传承和保护的关系
1.旅游商品化是市场经济深入发展的必然,但是要处理好与文化传承和保护的关系,即在做好文化传承和保护的前提下,追求旅游商品化最大效益;
2.文化传承和保护是第一位的,在做好这些工作的前提下,容许旅游商品化的最大化;
3.要做到两者并重、协调发展、相得益彰,共同促进
⑤ 为什么文化旅游商品会缺乏特色
文化旅游产业是旅游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学术界和一些省市政府部门对文化旅游产业的认识存在泛化现象,许多人把旅游业主体都作为文化产业的组成部分,包括旅游交通企业、旅游住宿企业、纯自然的观光型景区等。 以中国如今的经济实力和制造能力,为游客提供优质的旅游商品,实不在话下。然而,现实情况却令人感到尴尬。最为游客所诟病的是,多数文化旅游商品缺乏创意,设计粗糙。更糟糕的是,同质化现象使旅游商品对游客失去了吸引力。比如,各地的土特产商店、纪念品商店看似琳琅满目,但其中所出售的旅游工艺品、旅游纪念品,在全国各大景区皆大同小异。这样以来文化商品便缺乏了特色。
⑥ 旅游商品的特点
一、要有文化内涵
旅游纪念品具有文化内涵是吸引品味较高的旅游者购买的关键。如果仅仅是把旅游景区(城市)的标志印在T恤、太阳帽、提袋、折扇、手帕等一般消费品上,则往往只能满足低层次旅游者的消费需求,而大量中等收入以上的旅游者则更希望购买到含有一定制作工艺即文化内涵的旅游纪念品。如果我们能够将北京的“符号”用竹刻、木雕、石刻、泥塑、石膏板画、编织、刺绣、绘画等等工艺技艺表现出来,或许能够吸引更多的旅游者。
二、要做到体积小、重量轻、便于携带
旅游者特别是外出时间较长、游玩地点较多的旅游者(如国外旅游者)往往不可能每到一个旅游点都购买并携带体积或重量较大的旅游纪念品,所以旅游纪念品应尽可能地做的体积小、重量轻和便于携带。
三、制作要精致
尽管我们设计的旅游纪念品可以很小,比如是书签、小挂件、小徽章、小摆设、小型装饰画框等,但是一定要精致,让旅游者感到是一件值得收藏的纪念品和可以馈赠亲友的礼品,从而满足旅游者购买旅游纪念品的基本需要。
四、要有一定的实用功能
即或是穿戴、摆设,或是使用、珍藏,总之要避免让旅游者买着高兴,回家即丢在一边无任何用途,这也是经常出门的旅游者不太愿意购买旅游纪念品重要的原因。
五、价格要适中
一般小件的旅游纪念品价格在几元至20元是所有消费者普遍都能接受的价格,但对于工艺水平较高具有珍藏价值和能够作为正式礼品馈赠亲友的旅游纪念品,价格在几十元至100元左右也是中等收入的消费者完全能够接受的。
六、旅游纪念品要不断地有所创新
不论是在图案造型的设计上,还是在使用的材料和工艺上要有所创新。既要体现传统,也要跟上时尚,以满足不同年龄组旅游者的消费需求。
随着交通发达,线路四通八达,随着经济发展,人们有钱有时间,旅游成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这就为旅游品提供了广阔的市场,不过旅游纪念品只有精心制作、更有创意和文化内涵才会吸引更多的旅游者。
⑦ 申报特色文化旅游商品开发项目可行性报告
可以咨询前瞻产业研究院
⑧ 旅游纪念品文化特色不突出有哪些
旅游纪念品,顾名思义即是游客在旅游过程中购买的精巧便携、富有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的工艺品礼品,并让人铭记于心的纪念品。有人比喻旅游纪念品是一个城市的名片,这张名片典雅华丽,有极高的收藏与鉴赏价值。
不同旅游纪品念分类:
西湖边游客购买创意旅游纪念品
旅游纪念品隶属于旅游商品,旅游商品的种类有多种分法。
旅游商品分为三大类:旅游纪念品、旅游用品、旅游消耗品。
旅游购物商品分为四类:旅游纪念品、旅游日用消费品、旅游专用品及其他商品。
旅游商品分为:旅游日用品、旅游食品、土特产品、文物古玩、传统工艺品以及旅游纪念品。
由于旅游纪念品在定义上缺少学术支持,因而在分类上较为困难。以下是编辑者提供的分类
传统旅游纪念品。即已经形成的深入人心的旅游纪念品。此类商品和旅游地区的名片无异,比如北京烤鸭、西安的兵马俑复制品等等。
已产业化旅游纪念品。即已经生产的,市面上有销售但没有被作为旅游纪念品看待或销售。此类商品多数为旅游地区或全国居民日常使用的产品,有着当地特色的文化,有独特的纪念意义,同时此类商品多有只在本地销售的特点。比如当地特色明信片、北京的瓷罐酸奶、上海的蜂花檀香皂等等。
未产业化旅游纪念品。即全新的旅游纪念品,此类商品种类繁多,形态各异,但多为“小作坊”制作,缺乏完整产业链。比如个性影像旅游纪念品,上海民国时期广告宣传画等等。
⑨ 如何防止文化旅游资源过度商品化
成功处理由旅游业带来的社会问题是旅游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说,游客大内量涌入带来交通压力巨大和历容史文化遗迹保护等难题,但只有将旅游业看作是一项真正的公共服务事业,才能真正保证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面对因旅游业发展产生的交通问题,众多历史文化古城都将市中心古城区设置为交通限行区,私人车辆未经允许擅自驶入,将面临高额罚款。这不仅减少了车流量大而产生的交通拥堵,还为古城游客的人身安全提供了可靠保障。以汽车为代表的工业社会符号大幅减少,也为以古城作为品牌的文化旅游创造了最佳的游览体验。城市风貌,才能更好品味罗密欧和朱丽叶的故事。
与旅游相关的大量产业得到发展,为当地居民带来了实惠,而城市服务水平的不断优化也使当地居民的生活质量大幅提升。虽然每年都要接待超过自身人口10倍以上的游客来访,但在面对全年不休、蜂拥而至的全球游客时,维罗纳市民感受到更多的是喜悦而非困扰。许多居民都对记者表示,各肤色、各民族游客给维罗纳增添了许多活力,让这座古城到处散发着生机。
⑩ 如何打造文化旅游产品
如今国内复的产品,几乎所制有的古镇古街及旅游景区的商品都是从义乌大规模生产出来的,产品制作粗糙、设计千篇一律、缺乏文化内涵。而一些有文化和民族底蕴的文创商品,如“蜀绣”“羌绣”等,做成的产品只能叫“艺术品”,不实用、价格也不亲民,非常不贴合普通大众。
前瞻产业研究院认为,打造文化旅游产品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1、文化必须接地气,旅游文创产品要重视实用功能,贴近百姓生活。
2、旅游文创产品必须要有鲜明的地域特点,反映该旅游区的历史文化和风土人情。
3、旅游文创产品要依托现代科技,宣扬传统文化的同时多一分时尚的气息。
好的文创旅游商品,归根结底,还是接地气的实用的,同时也能够提高生活品质的,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商品。不能只重视文化轻创意,也不能只有创意没有诚意,产品制作精美,好的设计与包装,同时还有故事的商品,才是真正好的文创旅游商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