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旅游业发展
❶ 陕西省旅游集团好不好
陕西旅游集团公司成立于1998年,是陕西省政府国资委直属的国有大型旅游集团企业,是陕西省政府授权投资机构和资本运营机构。
目前,集团公司拥有16家全资子公司,3家控股公司,1家参股公司,形成了融“食、住、行、游、购、娱”六要素为一体的旅游产业体系。2005年,公司入围“中国服务业企业500强”;2007年,公司图形注册商标获评陕西省和西安市著名商标,陕旅集团被博鳌国际旅游论坛评为“中国最具影响力旅游集团”;2008年在陕西日报等组织的纪念改革开放30年辉煌成就展活动中,被授予“陕西经济发展杰出成就奖”;在陕西省商务厅等10余家单位主办的“首届陕商大会?创业财富论坛——2008陕西经济发展年度峰会”上,集团公司被评为“陕西红旗先锋单位”;2009年,被2009世界旅游精英博鳌峰会组委会授予“最具发展潜力旅游集团”荣誉。
过去十年中,陕西旅游集团公司累计接待海内外旅游者5228万人次,实现经营收入82.95亿元,实现税利9.9亿元。
集团公司经营的国家5A级景区华清池享誉海内外,2008年被文化部授予“中国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称号,精心打造的国内首台“真山真水真历史”大型实景历史舞剧《长恨歌》,被誉为陕西旅游文化产品的扛鼎之作、陕西旅游的另一张金边名片。西安唐乐宫是一家集文娱和餐饮为一体的文化旅游企业,主要经营仿唐歌舞表演、唐宫廷宴和中餐,因首开中国“剧院餐厅”之先河而蜚声中外,始终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和影响力,成为陕西旅游与文化产业共融发展当之无愧的始祖和典范。西安宾馆、唐城宾馆、东方大酒店等四星级饭店管理规范,接待能力强。陕西旅游饭店管理公司是为业主提供规范的饭店管理服务的专业公司,连续三年被中国旅游饭店业协会评为“中国最具规模的30家本土饭店集团”。陕西省旅游汽车公司为国家二级客运企业,有较强的接待能力。陕西省中旅、陕西海外旅行社是陕西具有经营入境、出境和国内旅游业务的大型综合旅行社。陕西省旅游设计院是具有国家乙级资质的专业旅游规划设计机构。陕西省文物总店、文物复仿制公司是具有文物经营和仿制资质的企业。
陕西旅游集团公司将以深化改革为动力,以产业结构调整为手段,努力实现三个转变:即由管理型向投资型转变,由资产经营向资本经营转变,由全要素经营向做强做精山水景区、管理输出、高端纪念品、旅游文化产品转变,切实发挥国有大型企业在陕西旅游产业发展中基础推动、骨干支撑和高端引领作用。
公司正在实施华山西线索道及瓮峪公路项目、唐华清宫温泉沐浴项目、少华山潜龙寺佛事文化中心及索道项目、楼观台道温泉项目、《长恨歌》剧场版项目、饭店管理输出业务等。公司正在采取收购、托管、合作开发等方式,寻求新的资源接替,培养新的经济增长点。这些项目完成后,将极大改善公司旅游产品结构,促进陕西目的地景区点的建设,促进区域旅游产业均衡发展,创造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将使陕旅集团投资主体地位和产业带动作用进一步突显,规模实力步入全国同行业前列。
❷ 陕西将如何促进全域旅游发展
据报道,近日,陕西省政府办公厅发布《关于进一步扩大旅游文化体育健康养老教育培训等领域消费的实施意见》:加快创建全域旅游等工作促旅游消费升级。
未来将打造陕西乡村旅游“十百千”品牌,实施乡村旅游富民工程并开展乡村旅游后备厢专项行动,推出陕西“热购旅游商品”名单,支持有条件的重点村利用已有资源建设旅游电商平台,启动建设沿黄工程,打造国内一流、世界知名的文化旅游新坐标。
此外陕西还将支持自驾车旅居车营地建设;培育低空和水上旅游消费市场,打造以秦岭、黄河、渭河、汉江、沙漠为主题的精品航线;鼓励社会资本开发以秦岭北麓为主的温泉休闲旅游精品线路和产品,重点打造以西安、咸阳为核心的温泉旅游圈。
❸ 陕西省旅游资源的特征是什么
陕西省是旅游大省,旅游业是其支柱产业,旅游资源具有数量大、品位高、特色显著、多样性强的总体特征。旅游业已成为陕西省国民经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入境旅游、国内旅游、出境旅游全面进步,旅游经济增长速度高于全省经济增长速度,国际旅游市场进一步拓展,国内旅游区域合作进一步加强,形成了全面开放的良好态势(见表5-1)。
表5-1陕西省旅游业发展概况一览表。
陕西小吃品种繁多、风味各异,辛辣鲜香、油多肉醇,赢得了国内外旅游者的普遍赞赏和高度评价。各种档次的宾馆、酒店可以满足不同层次旅游者的需要;多条国内、国际航空线,发达的铁路、公路网络连接四方,为旅游提供了便利。陕北剪纸、凤翔木版年画、唐三彩、彩绘泥塑等成为陕西重要的旅游纪念品。秦腔、陕西皮影戏、陕西锣鼓等深受国内外游客的好评和喜爱。西安唐乐宫、古都大剧院、陕歌大剧院等文化娱乐场所一应俱全
陕西省近年实施高A级景区创建倍增计划,推进文化旅游项目和文化旅游名镇建设。通过举办丝绸之路文化旅游博览会和“秦岭与黄河的对话”等主题活动,积极加快培育大秦岭人文生态旅游度假圈,构建以西安为起点的丝绸之路风情体验旅游走廊,并以丝绸之路7个“非遗”景点为突破口,打响“丝路起点”旅游品牌。同时,依托大秦岭72峪、温泉、名山等自然景观,策划开发2~3条大秦岭穿越路线,破解周边交通瓶颈,吸引游客。
❹ 2018年陕西省将打造多少个文化旅游名镇
从陕西省旅游发展委获悉,今年将精心打造35个省级重点示范镇和31个文化旅游名镇,多层回次推进小城镇建答设,发挥小城镇对贫困人口就业的带动作用和对县域经济的产业牵引作用。
陕西省2018年将继续精心打造35个省级重点示范镇、31个文化旅游名镇,抓好5个沿黄小镇建设,突出黄土风情和滨水景观,指导编制景观规划等专项规划,提高建设特色。同时在中心城市周边和沿黄生态城镇带培育以产业为主要特征的小城镇,尽快形成一批形态各异的产业牵引型小镇。
❺ 陕西旅游文化产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怎么样
简介: 2011年4月15日,陕西省旅游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成立。 2015年12月28日,有限公司整体变更为陕西省旅游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 2017年4月13日,公司名称由“陕西省旅游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变更为“陕西旅游文化产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表人:周冰
成立时间:2014-12-19
注册资本:5000万人民币
工商注册号:610000100626373
企业类型:股份有限公司(非上市、国有控股)
公司地址:西安市雁塔区南二环西段64号凯德广场写字楼21层05号
❻ 陕西旅游出版社的概况
陕西旅游出版社是全国仅有的三大旅游专业的出版社之一,也是我国西部唯一一家旅游专业出版社。自1985年建社近30年来,共出版各类图书2200余种,有50多种图书先后获全国、地区、省市奖励,其中《陕西文物旅游博览》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英语》,经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审查通过后被教育部列入《全国小学教学用书目录》,在全国实验区推广使用;《少先队之歌》获共青团中央、陕西省委宣传部“五个一工程奖”和第五届全国优秀少儿图书奖。
旅行千里路,游读万卷书。陕西旅游出版社坚持“大旅游”理念,图书品种从旅游与外语出发,涉及文化与生活各个领域,主要出版旅行导游、地情解读、文史解秘、历史文化、外语学习、生活时尚、书画摄影、少儿教育、教材辅教等各类图书。
三秦大地,人杰地灵。植根五千年深厚的文化积淀之中,依托着旅游这一新兴的朝阳产业,陕西旅游出版社将承载着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宣传祖国建设成就的历史重任,与广大同仁和读者增进友谊,加强合作,共同促进中国出版事业的繁荣和发展。陕西旅游出版图书发行有限公司是陕西旅游出版社下属一级法人实体,下设教材开发中心、教材推广中心、教育培训中心、音像制作部、教辅类图书销售部、少儿类图书销售部。公司发行教材和与教材相配套的教辅图书,及教育教学类磁带、光盘等,同时出版发行国内外旅游服务指南类图书、地域文化类图书和生活实用类图书。
公司组织编写的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英语》教科书(1-8册)在全国发行,反响良好。公司还开发了配套各版本各学科的教辅和幼儿类教材在全国各地发行,均受好评。同时,公司生产制作磁带、光盘等,并设有门市部,经营各大出版社教育教学类光盘、磁带等。
❼ 陕西旅游业的特色是什么
“人说山西好风光,地肥水美五谷香”。山西文化遗存灿若繁星,文物古迹遍布各地,风土人情独具特色,以“地上文物宝库”“中国古建筑艺术博物馆”著称于世,并蜚声海内外。山西的旅游产业起步较晚,在全国旅游市场的大格局中,山西旅游业属于新兴市场,总体上处于中等水平和快速上升阶段(见表5-2)。
山西面食种类繁多,名冠天下。高、中、低档宾馆交错林立,基本可以满足不同层次旅游者的需要。太原武宿机场、南北同蒲线、石太线及众多高速公路为旅游业提供了便利的交通。以佛教文化、晋商文化、根祖文化、黄河文化为特色的景区景点让旅游者流连忘返。富有地方特色的传统工艺品、土特产品、文化艺术品一应俱全。绚丽多彩的民俗文化、节庆活动和形式多样的娱乐项目可供旅游者尽情享受
随着全省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收入的稳步增加,山西省旅游业的发展已步入快速发展时期。山西正努力将太原、大同建设成世界级旅游目的地城市,把黄河中游华夏古文明集中连片区打造成世界级旅游线路,将宗教古建游、晋商文化游、寻根觅祖游、太行山水游、黄河文明游、红色经典游建设成为精品旅游线路。
❽ 陕西最“可惜”的景点,开业不到一年就快倒闭,这是为何
大家都知道近些年来随着社会不断的进步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地提高,现如今人们对于生活质量是非常的重视,很多人喜欢上了旅游,因为通过旅游可以给人们带来欢乐,放松身心,而且旅游还可以扩展人们的眼界,丰富人们的阅历,所以近些年来国内的旅游业发展的也是非常的出色。不过今年到目前为止因为特殊的原因旅游业发展的状况却并不是非常的理想。
虽然当下我国的旅游业整体上发展比较的不错,但是投资打造特色小镇依旧是需要谨慎,打造特色小镇的出发点都是好的,希望带动当地的经济发展,但是也得符合当地的文化、风俗,毕竟适合才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