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旅发展 » 都市旅游的发展

都市旅游的发展

发布时间: 2020-12-02 05:12:21

『壹』 《世界旅游城市发展报告(2019)》,中国都有哪些城市上榜

《世界旅游城市发展报告(2019)》发布,中国大都市有以下上榜。

1.北京

东方明珠塔,上海最著名的建筑之一,它高达468米,是上世纪90年代初的最高建筑,它无论是从风景上还是艺术上去观看,都是一座非常美丽的建筑。上海的外滩拥有着各种建筑风格的古老建筑,每个人都值得去看一看。有着这些美丽的建筑上海必在世界旅游城市发展榜上。

『贰』 论城市在旅游事业中的地位和作用

城市是以一定城镇体系和相应的乡村背景、以及山川农田等风光组成的市域,旅游,现在对于人们也不陌生了,但人们对其的理解还多限于通过景区良好的景观建设,特别是环境卫生、安全保卫以及相关的服务和管理工作等,给予旅游者正面、美好的印象和感受。这种观点仅仅是对旅游形象的表面理解,而将城市旅游形象提升到战略的高度加以系统认识的新观念尚未普及。事实上,国际旅游发达的地区斥巨资研究、设计、推广国家、省(州)或城市的旅游形象的实例不在少数。澳大利亚、新加坡、香港等地旅游形象推广工程已经影响到我国,“无限的新加坡,无限的旅游业”、“魅力香港,万象之都”等形象口号渐渐为人所知。城市旅游形象设计悄悄地在我国一些旅游城市兴起,广州、北京、上海、深圳及“珠三角”、“长三角”等一批经济发达、城镇密集的区域也都开始着手设计自己的城市旅游形象。
现代旅游实际上是背离现代城市而产生的,工业化城市的迅速发展所导致的诸如环境污染、工作紧张、身心疲惫等所谓“城市病”的传播,推动着人们逃离城市,寻找乡村、绿野、海滨、温矿泉休疗养地……,追求天然的绿色、久远的古迹、明媚的阳光、碧蓝的海水和松软的沙滩。因此,留在人们心目中的旅游地不会是高楼林立、水泥充斥、汽车喧嚷的现代城市。城市的旅游功能退居于工业、居住、商业、交通等城市基本功能之后,城市旅游只在某些特殊城市得到重视和发展,如山水城市、历史古都、文化名城等地。即使在这些旅游城市,旅游者也仅仅被其天然赋予的桂林式山水或西安式古迹吸引,而不是因为它们城市的属性而前往旅游观光。
进入90年代以来,旅游市场最突出的变化之一是,由于已经有了多样化的旅游可能,一般化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特别是以单一形态出现的一般化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对旅游者的吸引力有所下降,而且这一趋势在可见的未来必将越来越明显。即即便是人造景点都要坚持有旅游吸引力和参与性,并且必须是精致和高品位的,才能有客源市场。
来自旅游市场的种种迹象也都表明,越来越多的旅游者不仅愿意选择那些更“独特”、更“奇异”、更“新颖”的旅游景点,而且,他们特别看好那些具有综合性特征的旅游地和旅游项目(即奇异独特的自然景观能同特定的人文景观融为一体),从而在一次确定的旅游过程中获得集知识性、娱乐性、体验性、享受性等为一体的多重满足。之所以出现这样的变化,同各种旅游资源在总体上不断得到新的开发,各种大众传媒的迅速发展和人们休闲生活的变化有着密切的关系。旅游资源的不断开发,使旅游者对旅游地和旅游项目有了更多的选择余地,一些新型传媒的出现,又使很多人足不出户却已能对很多旅游景点获得大致的了解。
此外,由于假日的增多,特别是实行了大礼拜制,加上高速公路的发展、特快旅游列车的开通、电讯交流的便捷、城市郊区(近郊与远郊)旅游与城市周边旅游和短线区域旅游重合,以城市为中心的辐射旅游区大大扩大了范围,使各界外出休闲、特别是团体、亲朋、家庭、情侣、单身汉等外出旅游日益增多。休闲生活的越来越受重视,休闲方式的多样化使得很多人对旅游线路旅游项目的选择都越来越“精挑细选”,传统旅游动机中以“到过某名山名水即可为荣”的心理满足已经有所弱化,越来越多的人现在想要寻求的是旅游过程中的真正乐趣了。虽然不同层次不同类型,乃至不同年龄、性别的旅游者,对上述满足指向会有一定的差异侧重,但希望在其旅游过程中能同时获得多重满足的需求却是一致的。此外,旅游行为的普遍化,城市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人们的平均出游次数增多等,也是旅游者对综合性旅游项目的需求期待越来越高的一个重要原因。在旅游行为的实施过程中,人们普遍期望在单位时间和一定经济支出内能够获得尽量多一些收益。
二十世纪以来,在国内旅游需求兴旺、城市经济日渐开放和发达的背景下,平凡无奇的中、小城镇和复杂成熟的综合性大城市不约而同地重新审视旅游业这一朝阳产业,并试图将之纳入城市经济的动力机制。其中以创造人工旅游景点、积极开展招商引资、会议展览等商务旅游为核心策略的城市有以深圳和“珠三角”等中小城市为代表,而像广州、上海、北京等大都市则正迈向区域性国际旅游中心的发展目标。这批城市的旅游发展逐渐接近世界其它城市的旅游发展模式,即都开始追求将城市整体而非若干独立景点作为旅游吸引因素推向市场。城市旅游发展的核心是建立独特、鲜明、有招揽性的旅游形象,依靠形象吸引游客前来旅游。从此,旅游形象成为当今城市旅游发展的新领域,而且毫无疑问,没有鲜明旅游形象的城市是难以长久吸引旅游者的。总之,城市旅游发展需要全面实施旅游形象战略。

『叁』 1、请简述我国城市的起源及发展历程,并列出不同时期典型旅游城市及其特点

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最新的考古发现表明,位于长江、巢湖流域的安徽含山凌家滩原始部落遗址,是中国最早的城市,距今约5500年。考古专家认为,凌家滩在远古时期是一座繁华的城市,养殖业、畜牧业、手工业初步形成规模,并具备了初级的城市规划水平。山东省日照市五莲县的丹土村,距今有4000多年的历史。公元前21世纪至前17世纪,黄河流域出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朝。据传夏的第一个统治者禹,在嵩山之阳修筑城池,建立了阳城(今河南登封东南)作为都城。夏王朝实施的分封制,使封侯逐渐具备了影响管理分封地域的能力,纷纷筑墙围城,由此在黄河中下游地区建立了很多作为统治中心的早期城市,形成我国历史上的第一次建城高潮。
我国历史上的第二次城市建设高潮产生于春秋战国时期。史料记载当时已经有了100多座城市,分布范围从黄河两岸向南向北扩展。现在长江流域许多著名城市,如苏州(吴)、成都(蜀)等,就是诞生在这一时期的。《史记》记载,当时的齐国国都临淄商业发达,经济繁荣,该城由大、小两城相套构成。大城为不规则的方形,城围约12公里;小城是宫殿区,位于大城的西南角,呈长方形,南北、东西长各约1.8公里和1.23公里。有7万多户居民,人口约在20万人以上。
学术界一般把中国古代城市的发展过程划分为5个时期,即:秦、汉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隋、唐时期,五代、宋、元时期,明、清(鸦片战争前)时期。
(1)秦、汉时期秦统一中国后,在全国实行郡县制,把全国分为36郡,郡下设县,各行政中心都发展成规模不等的城市,建立起全国范围内从上到下的统治中心——城市系统。秦始皇强化中央集权,统一法律、度量衡、货币和文字,广修道路,沟通各地陆路交通,这些措施对城市的兴起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秦朝鼎盛时期约有800到900个城市。首都咸阳的人口规模达80万之众,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
(2)魏、晋、南北朝时期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封建社会前期城市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该时期城市的空间分布重心由黄河流域向长江流域推进,拓展了沿运河、长江两条城市的发展轴线。东晋、南北朝时期,由于北方汉族大量南迁与汉族政权南移,促进了南方的经济发展。梁武帝时(公元502~548年),建康(今南京)“城中二十八万余户,东西南北各四十里”,总人口逾百万,是我国都城发展史上第一个人口超过百万的特大城市,也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
(3)隋、唐时期隋唐两代是中国城市迅速发展的时期。隋统一中国后,开辟运河贯通南北,密切南北两大区域的经济联系,为城市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大运河沿岸,因南北航运而使一批运河沿岸城市兴起,淮安、扬州、苏州、杭州在当时并称为“四大都市”。
(4)五代、宋、元时期该时期城市规模有了进一步的扩大,人口超过10万的城市达40多座。中国目前的历史名城大多都是在这一时期奠定的。中国古代城市的发展,到北宋时期出现大的转折。北宋以前城市“坊”、“市”分区,即住宅区和商业区严格区分。北宋时,伴随商品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坊”、“市”界限被打破。北宋都城汴梁(开封)是当时最繁华的城市。汴梁位于黄河与大运河的交汇点。
(5)明、清(鸦片战争前)时期明清两代是中国古代城市发展的顶峰时期,也是中国古代城市向近代城市过渡的时期。明代全国共有大中城市100多个,小城镇有2000多个。特别是在元大都的基础上大规模地建设了北京城。成为中外历史上的经典的城建之作。明、清两代出现一批专业化的著名城市。如以陶瓷业为主的景德镇,在明时人口已达10万,清初已扩大到方圆10余里。清代画家徐扬的《盛世滋生图》所描绘的就是乾隆时期苏州城外塘路市面的繁华盛况。

『肆』 古代旅游的发展特征

文章摘要: 中国古代城市旅游经历了起步、兴盛、成熟和普及四个发展阶段,由事务型旅行逐步走向休闲娱乐,并最终成为一种城市文化生活时尚。中国古代城市旅游活动有其独特的风格与魅力,体现了中国古代旅游发展的最高水平,在世界古代城市旅游发展史上也不多见。 (共4页) 文章关键词: 古代城市旅游 发展 特点 文章快照: 地和旅游集散中心,也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旅游发展水平和特色的重要体现。第二,古代城市旅游由事务目的的旅行逐步走向休闲娱乐,并最终成为一种城市文化生活时尚。早期城市旅游活动的主体由从事贸易的商人、办理公务的“使者”、传教布道的信徒等构成,活动内容旅有余而游不足,带有较浓的功利色彩。随着城市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的进步,城市商务、公务、宗教活动日趋频繁、规模扩大的同时,以游乐、休闲为主题的城市节庆盛会、市容观光、游园赏花、看戏逛街,城郊踏青游春、秋日登高等活动兴起,并逐渐成为城市旅游活动的主角,都市生活的一部分。旅游活动主体范围也逐渐扩大,上至君臣、贵族,下至普通民众。一8一旅游科学2002年第4期由于旅游吸引物的不同,与自然山水旅游相比,中国古代城市旅游的人文特征、游乐性更凸现。第三,受古代生产力发展状况和自然环境制约,中国古代城市游乐活动与农耕文化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并深受传统思想的影响,与古代希腊、罗马城邦国家的城市游乐活动有很大的差异。作为农业国家,中国古代城市游乐活动的时间安排大多与气候季节有关,如春节团圆、元宵灯会、清明游春、中秋赏月和重阳登高,而西方多宗教节日,如雅典娜女神祀祝节、祭奠宙斯的奥林匹亚节;游乐主题中国以古代农业社会敬重神道、祈求丰年、追求“人和”为特点,好静伦理性较强,而西方为祭神庆典、戏剧观赏、体育竞技、矿泉沐浴等活动,好动娱乐性更强。从世界范围看,中国古代城市旅游活动也许不及巴比伦城古老,不及古希腊、古罗马热烈,但却连绵几千年而未中断,具有独特的风格和魅力,其历史之悠久、内容之多样、规模之大、范围之广、影响之深,在世界古代城市旅游发展史上也不多见。从中国历史发展长河看,由古代政治都会、商埠中心、文化古城、军事重镇、交通枢纽等组成的100座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是中国人文旅游资源精华所在,为当今城市旅游活动的开展留下了极其珍贵、绚丽多彩的精神和物质双重遗产。2001年,中国l38个优秀旅游城市中历史文化名城44个,约合三成;中国旅游创汇前23个城市中,历史文化名城l7个,占73.91%。但同时,我们也应看到:(1)这17个城市只占100座历史文化名城的l7%:(2)中国旅游创汇十大城市中,历史文化名城仅为6个,约合名城总数的6%:(3)中国100座历史文化名城中,目前只有平遥、丽江两个小城进入“世界遗产”名录,为总数的2%,拥有“世界遗产”古城l4个,占总数14%;(4)位于中国西部的名城有32个,占总数的32%。百座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有待开发、有待保护.更有待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全面发展。旅游强国需要旅游强市,西部大开发战略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方针,将为古城旅游再度辉煌创造良好的空间环境。

『伍』 “城市旅游”的概念是什么

1、以城市为目的地的旅游。
2、发生在城市范围内各种游乐休闲活动的总称,是指旅游回者在城市中的所有物质答与精神消费活动。——《中国城市旅游》杂志总编何海涛
3、指以现代化的城市设施为依托,以该城市丰富的自然和人文景观以及周到的服务为吸引要素而发展起来的一种独特的旅游方式。 国内外的旅游城市为了发展旅游,提高城市竞争力,纷纷凸显特色。

『陆』 无锡旅游业的发展

由中国市长协会、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无锡市人民政府以及美国服务业联盟联合主办的2005世界城市服务业大会,于2005年11月8-10日在太湖重镇-无锡举行。以下为“现代旅游”分论坛嘉宾精彩发言:

主持人:下面请江苏省无锡市旅游局局长王洁平先生演讲,大家欢迎,他的演讲题目是创新-无锡旅游业发展永恒的主题。

王洁平:无锡是自然山水,历史文化和现代文明交相辉映,我们旅游的发展,走这一条路,就是融自然山水和历史文化和现代文明相结合,走出一条新无锡发展的路子,新世纪以来,我们以创新为主题,在努力的探索,认真的发展无锡的旅游,在十五期间,我们推出了三大战略,一个是旅游发展战略,一个是旅游重点项目推进战略,通过这三大战略,提出了新世纪无锡旅游三大跨越的目标,一个是旅游业到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服务业的支柱产业,到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这是产业的地位,旅游业成为支柱产业,产业地位提升,第二个,旅游大市到旅游强市,无锡的旅游水平要走到其它国家的前面,我们如何把这个资源充分的发挥出来,成为一个旅游度假的目的地,我们就在实行这三大跨越,在这个上面,我们这几年迈出了可喜的一步,去年我们接待海外旅游者接近54万,增长23%,国内游客人数2680万,增长21%,旅游资源达到230亿,在四年的基础上,旅游的总收入翻了一番了。我们高兴的看到,在大家的关心支持下,无锡旅游城市,正保持着既快又好的发展势头,如何保持既快又好的发展势头,我想主要是创新,把握创新这个主题,我们着重从六个方面进行创新,整合资源,调整结构,中国的旅游资源非常的丰富,无锡的旅游资源也是非常的丰富,我们说,无锡是离太湖最近的城市,我们看文化,无锡是民族工商业的发祥地,但是,资源不等于是产品和市场,在中国旅游发展中,有几种类型,一种是一类资源打造的城市和产品是二类城市和产品,但是很多的地方,一流的资源可以建成一流的城市和产品,世界上很多发达的旅游城市都是这样的,无锡的旅游资源很好,但是不一定都是一流的资源,我总的来看还是二流的资源,这个二流的资源如何打造一流的城市,这个就需要整合,我们要实现三品战略,一个是太湖美景精品,第二个是文化旅游名品,第三个度假休闲新品。

王洁平:也就是说,在传统的景区上,更加追求近,在整个城市旅游中,更加注重文化,在旅游上,更加注重休闲,因为我们低处的是中国最发达的长三角地区,这种度假休闲型的转型,在长三角无锡地区表现的更加早一点,我想创新的话,就是如何的认识和整合自己的资源,打造自己城市的个性,第二个,就是在整合资源当中,有几个个案,无锡有一个无中生有的灵山大佛,这个像世界级的景区迈进,它预示着我们在打造世界级的旅游精品,我们可以打造世界级的旅游精品。

王洁平:第二个就是借题发挥的水浒城,还有我们传统的景点,怎么样焕发青春,从观光型走向观光休闲度假型,整合资源来优化结构,作为创新,第二个就是产业联动,旅游要跳出旅游,发展旅游,长期传统里面,我们是小旅游,大旅游涉及了社会的各个方面,我们提出跳出旅游,发展旅游,这是大旅游的发展战略。我们要搭建一个又一个提升产业结构,提升城市形象的平台,实际上我们尝到了甜头,但是还不够,需要产业的联动,结果就是我们长期以来注重景区今天多少人,卖了多少的门票,在数量上比较的注重,我们更要主要质量性和效益性,拉动游客在无锡的时间,拉动游客在无锡的消费,我经常讲,不要游客在无锡把根留住,但是我们要用最好的产品和服务,让游客把钱留下。去年,根据统计,国内游客在无锡人均花费1090块,前年是997块,要提高10元都是很难的,我们的形态变了,从数量性向质量性转变。我们多留游客一个小时很难,但是要叫游客多花100块消费也很难,在宣传推广打造品牌上创新,无锡有3000多年的文化,但是城市的形象,这几年来我们无锡抓住了一个重心,抓住了一个主题,集中打造太湖明珠无锡这个品牌,我们把太湖美定位是无锡市的市歌,我们把太湖申报了国家的旅游品牌,我们打造太湖博览会,我们整个围绕太湖做文章,让我们的城市到处都看到太湖两个名字,确实是太湖美,看到太湖想到无锡,想到无锡,就看到太湖。当然太湖不是无锡的,是世界的,我们会把太湖的明珠擦得更亮,我们打造这个品牌,我们采取了一些措施。

王洁平:第四个区域合作拓展空间上面创新,这里就是一句话,走出无锡,发展无锡的旅游,无锡资源是有限的,但是旅游资源的特性是共享性的,我们利用有限的资源,抓住无限的共享性,推进区域的合作,无锡人口不多,面积不大,如何扩展区域合作,无锡旅游中,很早的推进了区域合作,历史上就有小上海之称,无锡接受上海的辐射,我们工作在大上海,休闲在小上海,在2010年世博会,我们提出世博在上海,休闲在无锡这样的计划,第二个,环太湖四个城市,同赏太湖美,第三,发觉长三角合作体,我们发出了长三角城市的无锡倡议,倡议把这个地区打造成世界级的旅游品牌,而不是我一个品牌,也不是一个苏州,也不是一个上海,把这个区域,打造成世界第六大都市旅游圈。

王洁平:大家可能不知道无锡有机场,现在发展的很快,已经和10个城市通航了,去年通航的时候排在156位,去年年底是56位,今年上个月已经跻身中国机场的44位,可见旅游的作用和潜力,当然无锡还有商务,在国际上,我们包括台湾和新加坡,我们的主要游客是来自北亚洲为主。第五,在改革开放深度发展上创新,我们提出一个概念,旅游深度发展,如何深度的发展,我们无锡人出去旅游,如何同步的发展起来,无锡人出游热很高,我们提出旅游让生活更精彩,旅游宣传服务进社区、院校、进人家,让更多的无锡人走出家门,融入旅游,享受生活,这个是我们各级政府在现代的旅游当中,尤其是无锡的人均GDP超过了7000美金的话,它的旅游已经是成为了一种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是现代旅游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第二打好质量的品牌,我们实施一个无锡质量品牌行动纲要和计划。我们想提出优质旅游看无锡,当然我们还有很多的问题,这些问题希望大家提出来,这个是我们今后做的更好的一个动力,有问题解决,但是作为一个旅游的城市,还有一个品质的问题,旅游的品质就是城市的品质,非常的重要。让更多的民营资本进入旅游界,同时创新我们的行业管理,第四就是创新建立服务体系,我们最近构筑旅游城市的三大重心支持系统,设置旅游的标志,这是体现以人为本的深度发展的课题。第六个,提高城市的功能,长期以来,我们的城市,不是旅游目的地,我们的城市是滑地,我们提出能不能白天游太湖,晚上进城,让更多的游客留住重重的脚步,去品位无锡,感受无锡,去解读无锡,我们正在努力,使我们的城市不再是过境地,成为一个旅游的目的地,使我们看到景区的时候,无锡是一个最大的景区,这个方面,我们做了很大的努力。我们花了几十亿的投资,太湖水变清了,中外游客来到无锡以后,可以近水、亲水,游山玩水,包括交通,利用发达的经济,构筑旅游的交通,使整个城市的功能提升了,游客到了无锡以后,不再是白天看,晚上睡觉,像丽江这样,像昆明这样,像上海的新天地一样,去走进去,走进这个城市,感受这个城市。这方面我们正在实施这样的战略。所以我们觉得,正在发展中的无锡旅游城市,正在制定十一五计划,我们不能光看无锡这一块小地方,在今后的一个时期,中国的旅游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从机遇来说,有几大机遇,综合国力的提升,为建设旅游强国,打造一流的旅游目的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王洁平:无论是市场的购买力,无论是发展的动力,都是一个高增长期,第二个机遇,中央提出来转变经济增长的方式,构建和谐社会,它会引发旅游的大发展,为什么?转变经济的方式,发展旅游业,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有效着手,构建和谐社会,旅游是构建和谐社会重要的形态,旅游就是为三种人服务:本地人、外地人、外国人。人与人的和谐,旅游又是人与自然的和谐,这是和谐社会的四块典范,它会引领旅游的大发展,大家更加的重视旅游的大发展,或者优先发展,第三个全球经济一体化,区域旅游一体化,拓展性的发展空间,这一点不言而喻,我们每一个景区,考虑问题的时候,不再是看我,看无锡,不再看江苏,而是放到世界里面,我们五湖四海在讨论旅游问题一样,发展的空间更大,尤其下一步,随着整个产业的转移,资金的转移,包括世界旅游的一些品牌,世界旅游品牌的100强、200强要开始走近中国,第四个,科学技术信息技术的进步带动了旅游产业的进步,现在电子商务发展的很快,而且势不可当,它将改变我们的观念和模式,改变我们的旅游生活。第五个,从时间上来说,现在有三大契机,明年的杭州休博会,休闲业在中国兴起,第二个,2008年奥运会,带来中国旅游,提高中国旅游目的地的形象。第三,2010年的上海世博会,把整个世界作为中国旅游的一大市场。这创造更多新的区域,但是我们面临很多新的挑战,在旅游的需求上面,向观光旅游度假休闲型转变,我们的休闲产品,能不能随着提升观光产品的同时,有计划的开发,从黄金周来看,休闲的需求上升的很快。

王洁平:在旅游的消费上,门票经济正在向旅游要素综合性转变,不收门票的进去越来越多了,杭州的西湖、江阴的黄山湖等,那旅游怎么做?现在旅游正在引导旅游的综合消费,一块的旅游门票拉动五块的消费,我们这里更不止,就看城市的功能,过去我们的景区叫门票经济,我们的饭店叫床板经济,我们的旅行社叫人头经济。说明我们的思考,旅游开始向综合消费转变了。第三,在旅游的形态上,传统旅游向现代旅游转变了,比如说旅游的个性化更强了,这一块现代旅游发展的很快,你不适应就茫然,就会失去市场,这就是挑战。

王洁平:在旅游竞争主体上,产品竞争向区域竞争转变,光打造无锡,我们的太湖,我们的长三角,成为一个整体的目的地,泛珠三角合作体成立,怎么样认识和接受以及推进这样的区域竞争,在旅游的发展载体上,从景区、景点为主,现在开始注重城市,刚刚谈了二次发展,已经转到城市了,这个城市怎么做,是不是做到每个城市一样呢?还是做出城市的个性呢?这是一个新的挑战。旅游怎么更多的注重内在的发展,旅游应该成为科学发展的新型行业,一个成为和谐社会的示范产业,所以在十一五当中,无锡旅游更加注重研究旅游业发展的变化,找准自己的定位,我们在十一五期间,准备了两步走,07年能不能建成旅游的强市,就是旅游的增加值占全市的GDP6%以上,只要目标方向定了,我们一定可以做到,2010年,目标无锡的旅游走在全国的前面,围绕这个目标,我们提出了新的发展战略,局域化发展战略,我们考虑不是更多的追求数量和动用资源,我们怎么样深度发展,内在发展,更加的重要。第二个,国际化战略,像昆明的先进城市学习,打造国际性的城市,所以重点在国际化上面做文章。第三个就是品牌化,第五个产业升级战略,像旅游观光度假休闲转,如何的升级,提高整个无锡的核心竞争力,这个产业的升级,我想现代旅游思考的问题,就是形成产业链,构成产业群,我们的旅游还比较散,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第五,就是旅游城市战略,实施旅游级城市战略,打造城市级旅游科学,使城市成为游客的目的地,使无锡这座城市成为最适合休息的城市,是一座来了还想再来的城市,我想我们经常讲的一句话,太湖美景欢迎你,无锡旅行伴你行,无锡是一座你们来了还想再来的城市。最后,我想给无锡的六位嘉宾赠送纪念品,是无锡的纸砂砂壶,愿你们更加喜欢无锡,喜欢中国。

问:我想问一下,无锡在维护无锡的城市形象方面,你认为最成功的是什么?

王洁平:千方百计反复炒作城市的形象。我们现在是反复的宣传太湖明珠的概念,旅游的秩序就是城市的秩序,谁影响和破坏旅游秩序,就是破坏城市的秩序,这座城市不允许的,我们建立了一个旅游质量的监督体系,具体的问题,晚上用餐的时候,具体的向你汇报,谢谢。

『柒』 天津发展都市旅游的意义

刺激消费,带动经济。

『捌』 关于旅游的论文3000字

城市旅游圈竞争力研究
摘要:城市旅游圈是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一个国家或地区来说,城市旅游圈是否具有竞争力,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其旅游业的生存和发展。因此,城市旅游圈竞争力在国内外都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更多旅游论文相关范文尽在top期刊论文网。
关键词:旅游论文
一、城市旅游圈内部关系与竞争力要素优化
(一)城市旅游圈内部关系类型分析。城市旅游圈是由跨行政区域的不同城市组成的圈层结构,每个城市所在的行政区域都是一个独立的利益主体。不同的利益主体意味着各城市之间必然存在博弈行为。博弈的结果则会使城市旅游圈内部形成三种不同的关系模式:竞争、合作以及介入两者之间的竞合关系。
1、竞争关系。在以行政边界为单位,考察地方政府政绩,而不是以城市旅游圈为单位考察区域旅游整体竞争力的情况下,行政区经济利益大于圈域经济利益,各地为争项目、争资金等展开激烈竞争便在所难免。
2、合作关系。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趋势下,具有地缘相近、人缘相亲、经济结构相似或互补的城市为了在激烈的全球角逐中增强自己的竞争力,在某一阶段、某些方面采取类似“正和游戏”的合作战略。
3、竞合关系。在通常情况下,不同地方之间是一种“正和但可变的游戏”的竞争合作的关系。因为不同地方之间的利益目标不完全一致,它们之间的合作虽然能够产生价值,但这个价值的总量是与合作的性质密切相关的。
(二)城市旅游圈内部关系因素组合。城市旅游圈内部各地区之间在博弈过程中到底是走向合作还是竞争,主要取决于以下几个因素:一是合作能否创造额外价值。预期创造的价值越高,不同地区就越能选择合作。如果预期创造的价值不多,不同地区就会考虑零和游戏的竞争策略,哪怕形成报复性的恶性循环也在所不惜;二是城市旅游圈中核心城市(即领导者)的行为方式。如果核心城市的先发行为不仅能给自己带来利益,同时也给城市旅游圈带来整体利益,它的先发行为虽然可能导致其他地区的直接利益损失,但如果这种先发行为带来整体利益能够给其他地区形成溢出效应(即间接利益),而间接利益又大于其他地区所遭受的直接损失,其他地区会选择合作的态度接受核心城市的行为,而不采取对抗性竞争的方式;反之,如果核心城市的先发行为只给自己带来利益,无法增加整个城市旅游圈的整体利益,就会导致其他地区的对抗行为;三是带领者之外的普通参与者的行为方式。在博弈过程中,为了增进自己的利益,核心城市以外的副中心城市或者其他普通城市也可以采取先发行动,这种行动同样会给包括核心城市在内的其他地区带来竞争和间接利益,并有可能让这个先发行动者成为新的领导者。
二、武汉城市旅游圈发展与旅游竞争力提升
武汉城市旅游圈是指以武汉为核心旅游集散地,以孝感、鄂州为副旅游集散中心,以黄冈、黄石、咸宁、仙桃、潜江、天门等城市为次级旅游集散中心,即以武汉为首的城市体系为基础,以武汉周边100公里范围内的多个旅游景区为依托所组成的多层级的空间旅游合作联合体。这个联合体能为游客一次有效用的出游活动提供足够的产品供应。目前,武汉城市旅游圈作为我国重要旅游目的地的轮廓已初现。
(一)武汉城市旅游圈内部关系分析
1、武汉处于绝对核心地位。2007年《湖北省统计年鉴》、《武汉市统计年鉴》的统计数据显示:武汉城市旅游圈9市2006年共接待海外旅游人数48.8万人次,其中武汉市2006年接待海外旅游人数为41.2万人次,其他8市仅有7.6万人次,平均不到1万人次。这说明武汉城市旅游圈内,武汉处于绝对核心地位,其他各城市间海外旅游者的流动并不活跃,武汉的国际旅客人数远远高于其他城市。在国际旅游方面,武汉作为旅游核心城市的辐射作用没有很好的发挥出来,缺乏区域旅游协调的带动机制。
2、其他8城市处于均质状态。根据武汉城市旅游圈9个城市2006年旅游统计数据,国内旅游收入除排名首位的武汉与排名其次的黄冈之间的比值高达11外,其余相邻位次城市间的国内旅游收入比值均在1~2.2。(表1)这表明武汉旅游业的产业规模在9市中是鹤立鸡群,而其他城市旅游产业发展还处于均质状态。这表明,城市圈内除武汉之外的各城市间,旅游发展合作关系淡漠,旅游发展缺乏层次性,结构较为松散。
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是:长期以来该旅游圈内9城市的旅游产业发展,都是依靠本市经济发展水平,依据自己的旅游规划进行。各城市旅游发展的均质状态,使圈内各城市旅游发展缺乏层次性,造成旅游产业结构松散,难以形成统一的旅游形象,影响了武汉城市旅游圈的品牌建设及市场竞争力。
(二)提升武汉城市旅游圈竞争力路径研究
1、旅游城市体系空间组织优化。发展武汉城市旅游圈,首先应优化武汉旅游城市体系空间组织。武汉城市旅游圈按旅游地域系统分解为以武汉为中心的一级都市旅游区、以鄂州为中心的东翼城市旅游和以孝感为中心的西翼城市旅游副圈。
武汉是整个城市旅游圈旅游发展的增长极。我们首先要加快武汉旅游集散中心的建立,发展都市旅游,形成武汉都市旅游区。以武汉这个增长极为中心,以长江黄金水道和京珠高速公路为区域旅游拓展轴线,以点连线带面,充分发挥出武汉作为一级中心旅游城市所具备的辐射功能。
以鄂州为中心的东翼城市旅游链,包括黄冈、黄石、咸宁和鄂州四个城市。其中鄂州是区域型旅游中心城市。这4个城市在接受武汉旅游辐射功能的同时,应加大彼此之间的旅游合作,协调开发,构建武汉城市旅游圈生态旅游区。
以孝感为中心的西翼城市旅游副圈,包括孝感、仙桃、天门、潜江等4个城市。其中,孝感旅游经济最为发达,为本区的旅游中心城市。该区域旅游资源丰富,但是城市化进程相对落后。因此,应首先加快城市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构建4城之间的交通网络,连手开发特色旅游资源,形成武汉城市旅游圈楚文化故里旅游区。由此建立一个空间结构合理的旅游城市网络体系,会大大加强圈内各城市间的社会经济联系,使旅游合作在武汉城市旅游圈的不同层面上合理开展,各利益主体的利益得以实现,必定将有力推动城市圈旅游竞争力的提升。
2、政府主导,统一规划,推进武汉城市圈旅游一体化发展。湖北省、武汉政府是武汉城市旅游圈发展的主导者。有关部门应在优化旅游城市网络体系的基础上,加快编制《武汉城市旅游圈发展规划》,协调各城市旅游产业发展,建立良好的竞争合作关系。
3、加强旅游精品建设,努力实现品牌形象一体化。武汉城市旅游圈应增强整体吸引力,努力实现品牌形象一体化。武汉城市旅游圈是一个整体,通过挖掘文化内涵来体现城市体系的特色,尽快形成武汉城市旅游圈的统一品牌形象,编制出具有武汉城市旅游圈特色的精品旅游线路。

『玖』 怎样来发展旅游

城市旅游业已经在中国旅游业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一些中小城市仿照大城市来确定自己的旅游发展战略,结果并不十分理想。那么,中小城市如何发展旅游业?我们认为,需要有适合中小城市特点的旅游业发展思路和发展战略。
培育和突出特色
城市特色是城市的魅力,是城市的竞争力。中小城市发展旅游业更要在特色上下功夫。特色体现在多个方面和多种形式。从旅游资源的角度来看,主要有历史传统文化特色、自然风光特色、民俗风情特色、地热温泉等休闲产业特色,等等。有好的旅游资源,并不等于有好的景点和景区。旅游资源仅仅是发展旅游业的基础。资源需要挖掘,特色更需要培育。把特色旅游资源培育转化为特色旅游景点,是中小城市发展旅游业的重点。
在培育特色景点上,首先,要把旅游景点打造为精品。坚持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原则,把旅游资源开发为具有独特性,甚至惟一性旅游产品。精品并不等于高档和现代化。游客远离城市到深山老林,想看的是生态美景,目的是寻找 “野趣”,不是到那里去享受城市的现代化和舒适感。
其次,城市风格与旅游景点的格调要相匹配。景点吸引人的眼球,城市却影响人欣赏景点的心情。一些中小城市虽然有独特的风景,但是在景点开发和城市建设上,盲目模仿一些知名景点和建筑的风格,千篇一律,外在的形象掩盖了内在的特色。
第三,要完善旅游景点的配套设施。主要是要降低到达景区的交通成本、时间成本以及提高安全度和舒适度。这要求加强交通道路等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的建设。
第四,用创意创造特色。旅游资源往往不是独有的。但是特殊的创造力却能把资源优势转变独特的旅游项目。2005年是我国的“红色旅游年”,有关部门开辟了30条精品线路和100多个经典景区名录。今年红色旅游异常火爆。但是有些城市在红色旅游线路上来点绿色(生态旅游),搞“双色”甚至“彩色”旅游,收到了更好的火上加火的效果。
甘当配角,主动参与旅游分工

甘当配角就是指中小旅游城市要主动融入区域旅游产业链条,参与旅游分工。从旅游业发展的趋势来看,区域旅游合作不断加强。以“市场开放、客源互送、优势互补、合作共赢”为原则的区域合作,已成为全球旅游界的共识。国内的区域旅游资源整合和区域旅游合作也正蓬勃兴起,三峡景区、长三角绿色旅游通道、泛珠三角旅游区域、京、津、冀首都都市度假旅游圈以及环渤海旅游圈等区域合作伙伴已先后形成。区域旅游资源整合也成为2005年国内旅游市场的主要看点之一。
中小城市很难成为游客的直接目的地,它们主要是区域旅游产业链条的一个节点。中小城市想要发展旅游业,就要创造条件,主动接受区域内其他成熟旅游景区在客源、推介、品牌、服务人员等方面带来的外部溢出效益。最为关键是要把开发出来的旅游景点和景区纳入区域内的旅游线路。另外,进行开放式的旅游资源整合,跨越行政区划限制,打破地方保护主义,通过市场机制建立一种利益合理分配,权责清晰明确,自我强制约束的协作机制。说白了,就是建立一种避免机会主义的机制,保证合作的长期性。
还有,要加强景区管理,提高服务档次和水平,不能因为自己影响了整条旅游路线的形象,拖了“后腿”。只有这样,才能在分工中提高自己在整条线路中的价值和主导权。
努力完善旅游产业链条
它与参与区域旅游分工是不相矛盾的。完善旅游产业链条,就是要求中小城市在区域旅游链条中占有更多的环节,让游客认为值得在这里度过更长的时间,花费更多的钱,使自己获得更多的旅游收入和增加值。
旅游业是一个朝阳产业,主要是指它是一个发展很快并且带动能力强的产业。它的社会性、综合性很强,包括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但是目前很多中小城市的旅游业主要停留在“看”的阶段,还算不上“游”,主要靠旅游景区获得门票收入。即使游客吃住在中小城市,也是把吃住当作必需品来消费,只要凑合就行。购物和娱乐消费支出就更加少的可怜。对于任何一个想把旅游业当作支柱产业来发展的城市,都要不断完善旅游产业链条,把游客吸引来,并且留得住,使其多消费。
首先,要扩充特色旅游景区和景点的数量,使游客可看的、可观赏的东西增加,让游客真正“游”起来,而不是在城市的某个景点一掠而过。当然,增加景点一定要考虑市场风险,坚持宁缺勿滥,不搞滥竽充数,一个总趋势是要从重点发展观光旅游景区向重点发展度假旅游和专项旅游景区转变。
其次,要围绕“游”发展相关产业,让游客吃出特色,住出品位,买得放心,玩得开心,也就是要把单一的观光旅游转变为综合旅游,把过境游转变为消费游。
第三,有条件的地方还可以开发一些特色旅游产品。
细分市场,增强针对性
任何一个发展旅游业的中小城市不可能面向所有游客。它只能吸引某个具有大致相同需求的特定群体。这个群体就是一个细分市场。不同的划分标准,有不同的细分市场。按地理环境来细分,可分为近程旅游者和远程旅游者两个细分市场。按照旅游者本身的特征来细分,可分为老年旅游市场、中年旅游市场、青年旅游市场等三个细分市场。中小城市发展旅游业要从自身的旅游资源、区位、人力资源等优势出发,瞄准特定的细分市场,针对特定的客源,提供旅游产品和服务。
有研究表明,如果旅游城市把邻近地区市场作为销售重点,就可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中小城市首要的旅游细分市场是其周围大城市的游客。城市居民随着收入水平的上升,对短程休闲旅游的需求越来越大。中小城市要通过结合自身优势,重点发展健康旅游、娱乐旅游、观光旅游、度假旅游、体验旅游、科普旅游等项目,吸引大城市的游客。
另外,中小城市要留住本地区的休闲性游客。要重点开发一些适合青少年的教育娱乐旅游、主题公园旅游、体验生活旅游等项目,通过开发家庭式的团体旅游项目,留住本地游客。
加强旅游推介
旅游推介就是旅游产品的销售过程,是旅游业发展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随着城市政府逐渐认识到旅游产业的重要性,各种旅游宣传广告铺天盖地,各地争先恐后地举办各种旅游节。这些出发点是好的。但是很多推介活动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为此,要改进宣传促销手段。
第一,有人提出在宣传促销上要坚持“三取消、四借助”。“三取消”就是要取消大轰隆、地摊式的宣传,取消支离破碎、东拼西凑式的宣传,取消没有认真策划、随意性的宣传。“四借助”就是要借助主流媒体,借助网络力量,借助节庆活动,借助名人效应。
第二,通过与旅行商合作宣传促销。通过旅行商出游的游客比例是比较高的。对于那些以吸引远程游客为主的中小城市,更要加强与旅行商的合作,比如共同制作客源地宣传资料、宣传广告,通过后者直接向客源地宣传促销。
第三,要推进诚信旅游建设。诚信是旅游业生存之本。中小城市提供的很多休闲类的旅游项目,“回头客”是其主要客源。更要下大力气规范旅游市场,提高旅游服务质量。
第四,要以品牌拓展市场。旅游产品的宣传促销一定要注重树立品牌。当品牌被旅游者认可后,旅游产品的推介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制定科学的发展战略
中小城市旅游业的发展是一个长期的累积过程。现在很多城市政府都提出了雄心勃勃的旅游业发展目标,但是实施起来却很困难,在景点的开发上容易出现半拉子工程。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缺少一个科学合理的城市旅游业发展战略。
制定城市旅游业发展规划,首先,要遵循旅游业自身发展规律,充分考虑旅游资源、市场需求、配套设施、旅游投资等各个方面的有利和不利因素,确定合理的旅游业发展目标。
其次,要把旅游业的发展放在更大的区域来考虑,既要考虑区域内的协作,更要考虑区域内“同质性”旅游产品和服务带来的竞争。在同一个区域开发相近的旅游产品,容易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最后导致整个市场萎缩甚至崩溃。这是制定旅游业发展战略要特别注意的问题。
第三,要协调好旅游业与其他产业的关系。现在很多中小城市都在以发展旅游业为契机,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改善城市环境。这是很有必要的。但是除少数能以旅游业为单一支柱产业的中小城市外,大部分中小城市需要其他产业来支撑城市发展。城市建设的投资必须要考虑其他支柱产业发展的需要。同时,要注重旅游业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发展城市特色产业旅游。 总之,旅游业是一个综合性强、关联度大的新兴行业,是21世纪的朝阳产业。一些具备条件的中小城市是能通过发展旅游业带动城市振兴的。这方面成功的例子也不少。但是旅游业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特别是,它以人的流动和人的消费为基础,以人的服务为根本,发展旅游业对配套设施、区位优势等方面的要求是比较高的,风险也是比较大。为此,中小城市发展旅游业,一定要遵循旅游产业发展规律,因地制宜、因市场制宜,创新模式,制定科学发展规划,推动旅游业的科学发展。本文链接: http://www.ly321.com/news/lvyoubaodian/2006_2_14_9_14_456738.htm

热点内容
微山湖岛旅游攻略 发布:2021-03-16 21:45:18 浏览:387
适合78月份国内旅游的地方 发布:2021-03-16 21:42:27 浏览:6
文化旅游部单位 发布:2021-03-16 21:42:22 浏览:118
深圳周边游推荐免费的 发布:2021-03-16 21:42:18 浏览:696
塑州旅游景点 发布:2021-03-16 21:40:53 浏览:84
道观河风景旅游区发展前景 发布:2021-03-16 21:39:53 浏览:658
旅行社psd 发布:2021-03-16 21:39:03 浏览:174
常州旅游业发展现状 发布:2021-03-16 21:35:14 浏览:330
棋牌在线游戏必去797ag 发布:2021-03-16 21:33:30 浏览:217
有四个旅游团三条路线 发布:2021-03-16 21:33:30 浏览: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