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发展的威胁
⑴ 旅行城市面临的威胁
举例
西安地处西北 交通和经济比内陆和东部沿海差距较大 所以西安的小偷非常多回 到西安旅游 请务必看好自己答的财物 还有就是 西安人不能说每一个吧 但是的确比较多的西安人较为自大和排外 外地人比较容易受欺负 真心话 如非必要 西安还是尽量少去为好 真的太乱了
望采纳
⑵ 旅游业面临怎样的问题
虽然近年来我国旅游业蓬勃发展,但是目前所面临的一系列问题诸如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却限制了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因此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已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本论文主要分析了我国旅游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实现我国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对旅游的渴求也越来越迫切,旅游业道德出现在发达国家,这些国家往往很看重旅游地的非经济价值;在旅游资源丰富的发展中国家,人们则往往更看重旅游地的经济价值和对国民经济的贡献,而忽视了旅游对风景区产生的负面影响。 一、中国旅游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尽管许多独特的自然景观和历史文化遗址,为我国旅游业的开发和发展提供了丰富的旅游和相当程度的自然生态支持;但我国旅游业所面临的实际环境问题却不容乐观。在一些地区,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的影响甚至限制了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 (一)旅游城市生态环境恶化。旅游业的兴旺,使旅游接待地的流却人口增加。旅游交通的频繁`和飞机、汽车、游艇等交通工具废气排放量的增大,致使旅游接待地的空气污染、噪音污染和水质污染加剧。许多穿城而过的河流已遭严重污染,水色发黄甚至发黑。另外,旅游接待地人满为患的状况,也加重了当地基础设施的负担。水、电、交通等的供应因需求量急增而显不足。 (二)旅游者环保意识差,加重了旅游景点的人为破坏因素,在旅游景点我们经常可以看到旅游者触摸攀爬名胜古迹,在部分古迹上乱刻乱画的现象也不时发生,所有这些,都使名胜古迹的本来风貌和存在寿命受到严重威胁。一些穿着入时的旅游者随手丢垃圾的不良行为,也致使风景区的美观大打折扣。更有少数旅游者,竟在旅游区狞猎、采集、露营、野炊,这既加重了旅游区的生态负担,又可能造成物种稀少,甚至灭绝,使旅游区的平衡受到严重破坏。 (三)旅游资源管理体系不完善,旅游景点“超负荷”工作屡见不鲜。现阶段我国旅游企业和景区管理部门之间,普遍存在管理人员交叉混编的情况,这使得上层管理者处境尴尬。一方面,作为公司领导,他们要对企业负责,争取尽可能盈利;另一方面,作为政府专职机关的行政领导,他们又必须综合考虑环境、经济、社会、文化等各方面的因素,不愿做有损景区资源的事,严格地说,他们是在良心的制约下做工作,没有完善的法规制约下的企业化经营,很容易将风景名胜资源的保护推向难以承受的风险之中。 绝大多数的风景区在五一、国庆等旅游高峰期,均不同程度地“超负荷”工作。景区游人接肩比踵,空气污浊,旅游质量大受影响。我国古文化宝库“敦煌莫高窟”,因游客量过多,空气中HO和CO的含量持高不下,许多精美佛雕的颜色已发生变化,内在物理,化学结构也受到影响。还有许多奇山异洞、秀水珍木,也因过多地被人类光顾而面目“狰狞“。 (四)对旅游资源的掠夺性开发,造成了部分资源的破坏。我国云南西双版纳热带雨林已被砍伐1/2,致使云南的大象、老虎不是向缅甸逃跑,就是窜出自然保护区,毁坏庄稼、伤害人畜。座落在湖南、湖北交界处的著名四大湖泊,目前仅剩下长湖和洪湖。1951年湖泊面积还有217.44万亩的洪湖市,到1987年只剩下70.29万亩;但是,目前仍有很多国内外房地产、旅游开发商加速挤占洪湖水面。还有一些地区,为了追求近期经济发展,在风景名胜区迅速扩建高档宾馆、饭店、疗养所、“培训中心”,以及索道、滑道、城市娱乐设施等,造成了一些高污染、高消耗、低效益的工、商业,破坏了旅游资源,这实质上危害了当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二、中国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针对我国旅游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和障碍,现提出以下对策和建议,以期更好地探索有中国特色的旅游业可持续发展之路。 (一)城市生态环境质量进行综合治理。针对目前我国旅游城市存在的空气污染、噪音污染、水污染和垃圾污染等环境问题的多元性,建议采取以下综合治理方法: 1、对于空气污染,主要采取减少和切断污染料源的方法。由机动车辆尾气所造成的污染,可采用安装净化装置的措施。位于上风向的污染企业一定要责令搬迁或关闭。 2、对于噪音污染,主要采取时空上调配和限制的方法。时间上,在人们午休和夜休期音,建筑施工及其它噪音较大的工作应尽量停止;空间上,城市功能分区应明确化,噪音分贝量大的交通站、娱乐区应与行政办工、文化区,居民区分开,使噪音分贝量降低到国家规定的各种功能区标准。 3、市中水体污染大多为河流污染,因其流动性,污染的治理重点仍然是放到污染源的控制上。湖泊的治理应坚持“谁污染谁出钱治理”的原则,并立出相应的法规条例,将现在污染的治理落到实处,并限制新的污染出现。 4、对于垃圾污染,更多的是采取宣传和强制的管理措施。 (二)加强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宣传、教育和培训,提高公民的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意识。我们应该树立起环境质量意识,认识到环境质量的优劣是关系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和子孙后代生存发展的大事;并且要树立环境首先意识,为全人类及其后代保护好环境,保护好人类共同的家园——地球;另外还要树立环境公德意识,不为满足个人私利,不为局部或眼前利益而损害他人或全局的利益,让人类贴进自然,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三)完善旅游资源管理体系,适当限制游客量。应尽快改变旅游企业中政企不分的现状,取消旅游企业与景区管理部门之间的人事交叉,公司主管与政府官员应各司其职。另外,应建立尽可能完善的规范旅游企业经营和景区资源管理的法律法规,并加大执法力度使我国旅游资源的管理真正走上规范化、理性化的道路。 针对个别时期,个别景区游客量过多的状况,景区主管部门应注意适当限制售票量;同时,开发增设新的景点、卖点(在不破坏生态平衡的前提下),以分散游客量,使旅游资源在其所能承受的限度内接待参观游客。 (四)在旅游资源开发过程中,要坚持可持续发展的方式。资源开发需要各级政府机构、社会组织和公从的广泛参与和合作,因此,国家应建立全国性的旅游资源开发规划和相应的管理法规,以指导和协调旅游旅游资源开发,约束旅游资源开发中的不良行为,把旅游资源开发中的外部不经济效应减小到最低限度。同时,政府还应积极组织培养环境资源市场,更多地采取排污收费制度、环境税、押金制度、排污交易制度等经济手段,通过客观财政和金融措施对那些有利于环境保护和有利于资源活动的或是那些能够产生正的外部性活动者提供支持,包括各种优惠贷款、赠款、补贴以及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基金等形式,使旅游环境问题解决在旅游业发展过程之中。 总之,旅游业已不再是人们所说的“无烟工业”,它也同样会影响生态平衡和环境质量。无论从生态方面考虑,还是从经济方面考虑,我们都不能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了,我们应该从现在做起促进环境和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而努力。
⑶ 湿地旅游可持续发展中面临的严峻形势和威胁主要包括哪些
干扰因素威胁主要有生产性人为干扰、生活性人为干扰及其它类人为干扰。
一、生产性人为干扰
生产性人为干扰包括工农业生产和湿地旅游开发的非生态性等,也可称之为产业性干扰,其对湿地生态系统健康的危害,是由于片面追求经济效益,不注重产业结构调整,粗放发展,忽视生态环境保护所致。目前,这类干扰是影响杭嘉湖地区湿地生态系统健康的主导因素。上世纪九十年代起,尤其是进入21世纪后,旅游业开始从观光旅游向休闲度假旅游转型,旅游消费者的大自然情怀不断提升,湿地生态旅游迅速发展,各地都兴起了湿地生态旅游开发热,将其作为旅游产业的重点加以发展,相关主体大力开发湿地经济价值,对湿地保护带来了严峻挑战。地方政府为解决湿地保护经费,加快地区经济发展,解决财政困难,大量引入非政府资本,出让经营权,鼓励决策者和经营者充分利用廉价的自然资源,尽快尽多的将其转化为经济指标的增长,淡化了湿地生态系统、生态环境的保护,而湿地经营企业作为经济人,为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更多地注重湿地生态旅游开发,忽视生态环境的保护,湿地生态旅游开发缺乏规划,急功近利,导致开发过度,建设强度过高,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冲突愈演愈烈火。
(一)农业生产的非生态性
农业生产的非生态性主要表现为大量使用化肥、农药等导致的农业面源污染及高密度养殖等导致的湿地有毒物质增加,富营养化加重,水质下降,造成生物多样性减少,自净能力降低。杭嘉湖地区是我国水稻重要产区之一,为增加产量,农民在生产过程中大量使用化肥、氮肥、磷肥等,施入农田的化肥实际利用率仅为30%-50%,氮肥为30%-50%,磷肥为7%-15%,大部分随农田排水进入附近水体,导致湿地水体富营养化,其后果就是水生生物大量死亡,并使水禽的食物来源受到极大影响,对湿地生态系统健康构成严重威胁。养殖业、种植业不科学合理发展也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湿地生态系统的健康。如地处湖州市德清县的下渚湖湿地,湖区沿岸有三家养猪场,除部分猪粪用作肥料外,其余猪尿、部分猪粪和猪舍冲洗废水一起直接排入湖中。该类废水有机物浓度高、悬浮物多、氨氮含量高、臭味大,对湖水污染严重。为获得更大的鱼类养殖密度和经济效益,直接向湖泊中投放鱼类饵料。此外,湖区种植大量菱角,农民直接向水体撒化肥和农药,也严重恶化了水质。可见,养殖业、种植业非生态化发展,加速了湿地富营养化进程,造成湿地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和湿地自净能力和生态服务功能的下降。
(二)工业生产的扩张及其非生态性
杭嘉湖地区是乡镇工业和民营经济的发达地区,除农业污染物增加造成湿地生态环境恶化之外,工业化发展所带来的湿地面积的减少和湿地生态的恶化是生产性人为干扰又一重要诱因。一方面,工业化发展带来了土地资源需求的不断扩张,导致大量湿地面积缩小或消失。如2005年杭州湾产业带湿地面积约为1.78×105hm2,其中海宁市湿地资源丰富,其次是杭州、嘉善,而当年湿地面积的7%左右因工业发展占用而丧失,其中平湖市湿地资源年均减少1%以上,变化显著,嘉兴市区和杭州市区也在区域平均水平上下。预计到2020年期间,由于建设用地持续扩张,环杭州湾产业带湿地将发生大面积退缩,约1.2×104hm2的湿地将转变为建设用地。目前,环杭州湾产业带湿地受建设用地侵占的威胁较大,其中“一级风险等级的湿地面积约8000多hm2,约占湿地退缩总面积的69%;二级风险的湿地面积约2000多hm2,约占湿地退缩总面积的19%;三、四级风险的湿地各有700多hm2,占湿地退缩总面积的6%左右。随着建设用地的扩展,对湿地的侵占趋势没有减弱。”另一方面,杭嘉湖地区是我国工业尤其是乡镇工业最为发达的地区之一,工业产业的层次低,经营粗放,大量含有多种有污染物和过量养分的工业废水大多未经处理便直接排入河流、湖泊、近海海域。工业污染已严重破坏了区域内类湿地的生态环境,目前,除钱塘江干流的水质保持良好外,其余中小河流和平原水网水质污染均较严重,大多数城市河流有机物污染问题突出,并出现季节性的或终年的水体黑臭现象。近海海域水体处于中度富营养状态,嘉兴所处近海海域在整个浙江省中水质最差,100%为四类海水,杭州湾水质全部为劣四类,导致了近海海域生物生存质量差、生物完整性、丰富度已受到很大影响。
二、生活性污染
生活污染包括生活污水、生活垃圾、人粪尿等,始终是湿地生态系统健康的主要危害源之一。生活污染对湿地生态系统健康的影响早在上世纪90年代就已引起关注。随着农村经济的结构调整和农村城镇化的发展,城镇居民的比例不断增加,人粪尿的利用率却不断降低,加之村镇生活污水的处理设施缺乏,这就使得生活污染对湿地的潜在和实际危害性日益增大。可见,生活性污染对湿地生态系统健康危害不可小视(表1)。
三、其它人为干扰因素
除生产性人为干扰、生活性人为干扰因素外,对杭嘉湖地区湿地生态系统健康的人为干扰因素还很多,主要包括不谨慎地引进外来生物物种、不合理的道路、桥梁等基础设施建设和不科学的湿地管理制度安排及其运行机制缺失等。
(一)外来物种的引进
不谨慎地引进外来生物物种,容易导致原生物种消失,并影响到湿地的水质,导致湿地生态系统健康水平的退化。杭嘉湖地区湿地生态系统健康受外来物种侵害最典型的是20世纪60年代引自南美洲、被国家环保总局列为首批16个外来入侵物种之一的水葫芦,学名凤眼莲,俗称布袋莲、水荷花、假水仙。近年来,由于大量生活垃圾和工农业污水向江河湖排放,水体富营养化程度不断提高,导致水葫芦疯长。水葫芦在生长期间能大量吸取水中的营养物质,但到冬末春初腐烂后使水色变深,浊度变大,并释放出大量的氮和磷。腐败后的水葫芦不但劣化水质,而且严重影响景观,对杭嘉湖地区湿地生态系统健康构成了严重危害。(二)不合理的基础设施建设
不合理的公路、桥梁等基础设施建设不仅直接造成了湿地面积的缩小,而且极易改变湿地水状况,增加湿地沉积物的负载量,破坏湿地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影响湿地生态系统的存续,干扰湿地生物生境的连续性。近年来,伴随着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发展,杭嘉湖地区基础设施建设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公路建设方面,全区域以高速公路、国道为主干,连接乡村公路,形成了公路全覆盖。公路建设一项对自然生态环境影响较大的开发行为,其中就包括对湿地资源的影响,因为“公路建设是一项点多线长的带状开发行为,与湿地资源广泛分布的特点相结合,从而使得公路修建对各类湿地生态系统的影响成为不可避免。”
(三)不科学的湿地管理制度
不科学的湿地管理制度安排及其运行机制缺失等也会对湿地生态系统健康产生重大影响。湿地退化和丧失既因人们对湿地的价值缺乏公共和政策性知识,缺乏对湿地保护政策的了解,也与保护机构的不健全,组织决策的分散有着直接的关联。如行政区域是人为的地理区域划分,但流域湿地生态系统内或之间物质、能量交换和信息交流没有行政区域的限制,它们通过水循环或者生物信息交流而彼此关联,但行政区切割及对自身经济利益的追求,必须导致流域上游对湿地的破坏或污染通过水循环在下游富集,而目前流域生态补偿机制尚处于探索阶段。制度安排的不完善及运行机制的缺失,必然导致流域湿地生态系统健康“管理缺位”,并最终影响流域湿地生态系统健康。因此,“湿地保护除了着力缓解或消除行政区域内围垦、污染、过度利用等对湿地的威胁因素,加强各相对独立的湿地生态系统的保护外,还必须突破行政区划概念,加强行政区域之间的合作和交流。”
(四)旅游者过度的旅游活动
旅游业因其低污染,素有“无烟产业”之称,在发展过程中,人们往往更多地倾向于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对其环境保护重视不够。其实低污染,并不等于无污染。事实上,旅游活动过程是与旅游资源环境的一种零接触过程,它对环境仍具有内在的、隐性的破坏力。就湿地生态旅游区而言,旅游者的行为和旅游交通工具会带来大气污染、噪声污染和视觉污染。客流量过大,会突破景区承载容量,导致湿地生态旅游区环境以及生物圈的正常循环受到了严重的干扰、破坏。可见,旅游活动过程中所带来的破坏是直接的、近距离的,它与环境保护的冲突同样显而易见,且难以避免。
特别是在每年的旅游黄金周期间,杭嘉湖湿地游客数量就会过多,游客密度就会过大。虽然黄金周的旅游实现了惊人的经济效益,但是游客人数短期的大量集聚对湿地生态承载力来说是一个不小的考验,游客密度过大不仅增加了湿地生态环境受破坏的几率,而且拥挤的旅游空间不利于游客真切享受到旅游旅程的愉悦,会减少人均旅游生态足迹,无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生态旅游。同时游客人数过多,也增加了游客因素质较低而做出破坏湿地生态环境行为的几率。在游览的过程中,大多数人都有意或无意地破坏了湿地,而真正注意湿地游览途中不破坏湿地环境的游客还是少数。
⑷ 重庆旅游发展的优势、劣势‘机会、威胁......
重庆直辖以来的六年中,旅游业总收入年均增长31.7%,与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8.9%相比,约高出21个百分点,显示出强劲、迅猛的增长势头。(热点:大资金绞尽脑汁预谋新一轮行情!)
在日前召开的重庆市旅游工作会议上,重庆市旅游局局长王庆瑜从三个方面概括了旅游业发展的特点以及对重庆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
一是旅游产业规模持续、快速扩大。截至2002年底,已拥有1至5星级饭店129家,增长了近7倍;国际、国内旅行社204家,增长了近1倍;15个区县获得“中国优秀旅游城区”称号;形成了有重庆特色的“三大精品”旅游热线,即山城都市、长江三峡和大足石刻。
二是国际国内旅游接待人数和收入持续增长。六年中共接待海外旅游者165.07万人次,旅游创汇达8.1亿美元。其中,2002年接待海外旅游者人次数和旅游外汇收入分别达到46.15万人次和2.18亿美元,创历史新高;国内旅游总人次达到1.83亿人次,国内旅游总收入达到750.49亿元人民币。(剖析主流资金真实目的,发现最佳获利机会!)
三是旅游业对重庆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增强。直辖以来,旅游总收入在重庆市GDP的比重,从1996年的3.56%上升为2002年的11.1%,上升了7.54个百分点。重庆市政府从1998年开始,每年投入3000万元结构调整资金用于扶持旅游业发展。在政府导向性投入的引导下,至2002年,共带动社会投资17.74亿元,累计开发旅游项目129个,其拉动比例为1:11.8。同时通过抢抓中央实施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2000年至2002年的3年间,共争取到国债资金1.82亿元人民币,投入以旅游公路为主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12个。
⑸ 旅游管理专业的就业机会和威胁是
说倒底其就业范围就是服务行业。这个行业包括:旅游、酒店、餐饮、娱乐、工艺等。应该说十分广泛。现在的统计学认为人一生的大部分时间是应该在娱乐,在享受生活,享受别人提供的周到服务。所以,我个人认为这个专业是不错的选择,如果你本人也喜欢的话。
当然任何一个事物都有两面性,有好的就有不好的。不好的方面包括:
1、一般的人认为服务行业不好;
我不这样认为,事实上谁都是在为别人服务,官员还是人民的公仆的嘛;
2、一般的人认为服务行业很累;
想问一下哪一个行业很轻松嘛!
3、一般的人认为服务行业是吃青春饭;
哪一个工作岗位都不可能干老死的。搞软件行业说只能到35,难道35之后就喝西北风,错,过了35他更吃香!
⑹ 南非旅游业有哪些优势劣势和威胁
旅游业是当前南非发展最快的行业,是第4大行业和第3大创汇部门,现其产值约占GDP的7.1%。南非是非洲接待国际游客最多的国家。外国游客抵南以公路和航空方式为主。
2003年南非接待外国游客664万人次。其中,非洲大陆游客最多,为452万(占68.1%),主要来自莱索托、斯威士兰、博茨瓦纳、津巴布韦和莫桑比克等南部非洲国家;欧洲游客为134万(占20.2%),其中英国(46万)和德国(26万)最多;北美游客22.8万(占3.4%),其中美国游客为19.3万;亚洲游客18.6万(占2.8%),其中印度(4.3万)和中国大陆(3.3万)最多;澳洲游客9万(占1.4%);拉美游客4.2万(占0.6%),其中巴西1.8万;中东游客3.3万(占0.5%)。
南非拥有极为丰富的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是世界著名旅游度假胜地。发展最快的是生态旅游。按国际游客人数排列,15个最著名的景点是:开普敦维多利亚及艾尔夫雷德(Victoria & Alfred)海湾综合商业游览区、桌山、好望角、西开普葡萄酒园大道风景区、科斯腾博什(Kirstenbosch)植物园、花园大道景区、欧德肖恩(Oudtshoorn)鸵鸟园、克鲁格国家公园、德班海滩、罗宾岛、刚果洞、布莱德河谷、比勒陀利亚市容、德拉肯斯堡山区胜地、朝圣者憩息处。
南非旅游服务设施齐全。全国约有700家宾馆、2800家旅馆和10000家餐馆。截至2003年5月,南非共有注册导游5645人,其中1058人是黑人。
⑺ 旅游的发展与威胁 读后感,350字
,爸爸妈妈还有我我们和爸爸妈妈的同事一起去旅游了,但是我爸爸妈妈带我去旅游是因为今天我在家里,还有哥哥回来了,但是我们在哪里玩的特别的好玩,但是我没有发现还有刘子涵、红军叔叔他们呀!
我们到了去旅游的时候,但是我们在哪里的时候,有个人给我们说:“前面修路,不能过。”但是我们都不相信,然而有人说:“让我们步行,但是我和刘子涵在前面跑,他们在后面捉,但是我们在前面一起聊天。
我们在前面感觉到了无聊然而我就开始在哪里聊起天来了,但是他让我去哪里上山的时候我就感觉到是特别特别的无聊,我也感觉到了,有一些人说的话不靠谱,但是我们也不能一直这么走下去呀!可是我的脑子里一下出来了一个词语,但是那个字就是努力,坚持,我一直在呢哪里坚持,但是我上到山顶了,但是我还是要下山,但是我下山实在是没有力气了,到那个时候我还是要对自己有信息的,然而我就开始一直往下跑。
我今天玩的可真高兴呀!
⑻ 旅游企业面对环境威胁 应采取哪些策略
面对环境对企业可能造成的威胁,
企业常用的方法有三种:
1.对抗策略,也称抗争策略。即试图通过自己的努力限制或扭转环境中不利因素的发展。如通过各种方式促使(或阻止)政府通过某种法令或有关权威组织达成某种协议、努力促使某项政策或协议的形成以用来抵销不利因素的影响。
2.减轻策略,也称削弱策略。即企业力图通过改变自己的某些策略,达到降低环境变化威胁对企业的负面影响程度。
3.转移策略,也称转变或回避策略。即指企业通过改变自己受到威胁的主要产品的现有市场或将投资方向转移来避免环境变化对企业的威胁。
⑼ 旅行的真正威胁是什么
旅行最大的威胁是安全问题,比如乘坐交通工具有安全风险,到异地,人生地不熟,又来自当地人的安全风险。游览过程中,也可能有安全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