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旅游发展
㈠ 依据西北地区的旅游地理环境分析该区的旅游资源特色
:1 由于我抄国西高北地的地域特点袭,西北地区以雄浑的山峰、高原地形为主。
2 西北地区集中了雪山、大漠、戈壁、草原、森林等多种旅游资源类型。
3 从人文角度讲,西北地区聚集了大量的少数民族人群,具有独特的人文特点和开发潜力。
4 旅游发展潜力大,但是由于地理条件的限制和文化素质的干扰,旅游开发初始会有一定难度
㈡ 西北旅游夏季旅游去哪个省份暑期档去哪些景点好玩
中国西北景致千变万化,自甘肃兰州出发,翻山越岭,路经雪山高原、戈壁沙漠、丝绸之路,见到回族、蒙古族、藏族、哈萨克族。这些,都是大城市生活里无法体验的。中国大西北地域广阔,西北旅游吸引着无数人的目光,但最棒的风景,从甘肃开始。
说到西北旅游,就不得不提这座位于甘肃省的“中国卢浮宫”——敦煌莫高窟。莫高窟在1600米长的悬崖壁上布满了大大小小的洞窟,里面储存的千座雕塑、万本经书,还有墙壁上的绘画书法,都让世界为之震惊。甘肃莫高窟清晰地再现了历史的“现场”,它也是丝路文明和人类辉煌的影像,这座神奇的石窟也是自驾游群体的钟爱之地。
在中国西北,自然风景能和新疆、西藏媲美的,恐怕只有甘肃了,而官鹅沟就是甘肃众多仙境美景中最值得一去的一个。官鹅沟和九寨沟同属一脉水系,它有着比美九寨沟的翠海、叠瀑、斑斓彩林、雪峰等。官鹅沟内飞瀑直泻而下,峡谷高耸入云,原始森林雄壮苍健,斑斓湖泊妩媚妖娆......它没有九寨沟般名声大噪,但却在低调中保存了西北最原始的风光,其美景令过往游客皆叹为观止,最适合亲子游亦或是情侣游前来观赏留念。
甘肃“九色甘南”的精华就在扎尕那,那里有如“人间天堂”,想要领略中国西北藏地风光,扎尕那就不得不去!
扎尕那好似一座与世隔绝的伊甸园,它四周山石耸立、壁立千仞,山石颜色层次分明、深浅有别,高低错落。山间经常弥漫着云雾,可谓仙气十足。扎尕那还有着纯净湛蓝的高原天空、雄起壮美的圣山圣湖、淳朴彪悍的民族民风.....雪山、花海、山峰、草原、圣湖、原野等构成了出尘绝世的美景,让城市中的人们心向往之。
甘肃敦煌鸣沙山是丝绸之路上神奇瑰丽的一景,鸣沙山是由细沙聚积而成的连绵沙漠,而月牙泉则是敦煌鸣沙山中的一弯清泉。鸣沙山、月牙泉,沙不涉泉,沙泉共生,相依相偎了千百载,也造就了今天甘肃如此动人的韵味和风姿,成为西部旅游最瞩目的景点之一。
如果想在西北找到一个地方净化自我,那甘肃的拉卜楞寺恐怕比西藏更为合适,它是藏传佛教格鲁派六大寺院之一,被誉为“世界藏学府”。走进拉卜楞寺,将会看到跋山涉水的信众前来朝拜、感恩,在这信仰的圣地,他们谦卑地转动着手上的经筒,诵着佛经,从某种意义上,“拉卜楞”已经成为西部旅游佛教的代名词。
祁连山,是中国西北河西走廊之梦,它东西绵延800公里,南北宽400公里,那里有数不尽的山川、河流、草原、花海;有读不完的丝路故事;有看不完的经书寺庙。祁连山的美景如诗如画,是家庭游群体必去的景观之一,此生不去,定存遗憾。
张掖七彩丹霞是大自然在甘肃画下的奢侈豪华的色彩艺术,站在张掖丹霞地质公园,可以看到绵亘逶迤的山峦,奇崛嶙峋的悬崖峭壁,山的色彩缤纷艳丽,红粉金橘绿灰,斑斓的色彩汇聚在千沟万壑中,移步换景,气势磅礴。
有人把雅丹国家地质公园成为“神居住的城市”,这里的地貌是自然界山洪和风的杰作,时时刻刻都在变化,它将雄奇险峻的阳刚之美与秀丽幽雅阴柔之美完美地融合在了一起。漫步在雅丹群中,真是一步一景,千变万化,甘肃旅游的绝美风光尽在其中。
最远的玉门关地处甘肃敦煌西边荒漠里的小方盘城,这是人们最为熟悉的一处玉门关遗址。在历史上众多的玉门关里,它也是走得最远的一座,象征了大汉帝国开疆拓土的雄心和气象。所谓“春风不度玉门关”,玉门关的景色荒凉寂寞又悲壮雄伟,经过两千年的洗礼,如今的玉门关已经繁华不再,但这才是历史本来的面目。
龙门,莫高,云冈,麦积山四大石窟,与其他三大石窟相比,麦积山窟不是最大的,藏画也不是最多的,可它却以自己独特的风格屹立于世间。七千多尊佛像,一千多方壁画,麦积山石窟不只是西北旅游佛家的发展交流,更是让后人见证了十多个朝代的繁荣衰败,更相替换。
㈢ 西北旅游经典路线有哪些有什么是西北必看的呢
西北旅游一定要去甘肃,一个甘肃几乎代表了整个西北,祁连山的冰川、敦煌莫高窟、鸣沙山的沙漠绿洲,丹霞地貌等等,西北旅游去甘肃就够了。
㈣ 西北旅游最推荐去的省份有哪些
西北旅游推荐青海省,景点比较多点。
1、青海湖
青海湖是中国最大的内陆高原湖泊,也是中国最大的咸水湖,有“高原明珠”的美誉。秋日的风景也是非常值得一看。青海湖环线的第一天游览,一般会选择黑马河下榻,体验一晚湖边的酒店,第二天一早起来看黑马河的日出是最佳选择。
㈤ 西部的开发和旅游怎样
西北地区旅游业现存的问题
1.1 基础薄弱,增长慢、波动大 西北地区的旅游业发展起步晚,基础较差,旅游业的经济效益相对较低。从旅游外汇收入全国排名看,除陕西名列第9外,新疆仅列第21位,宁夏、青海、甘肃则分列倒数前3位。而且甘肃、青海、新疆是全国仅有的3个旅游外汇收入负增长的省区。
1.2 区位条件差、旅游资源分布分散 西北地区地处内陆,区位条件不如我国东部和中部,旅游交通费用大、路途时间长,致使大多游客望而止步。多年来,除陕西外的四个省区均为国内旅游的“冷线”。西北地区的旅游资源虽然数量丰富,类型众多,品味很高,独特性强,但是由于其面积广阔,资源丰度较低,在全国30个省市区中除陕西位居前列外,甘肃、宁夏、新疆、青海的旅游资源总丰度位于第17、22、29、30位。新疆、青海平均117万平方千米才有1处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景区过于分散,致使在开发利用上难以形成规模和产生“聚集效应”,导致旅游的可进入性差,降低了旅游资源在开发利用上的优势。
1.3 旅游资源开发程度低、旅游设施和服务水平较差 由于西北地区经济文化落后,资金匮乏,旅游业起步较晚以及人们的商品经济观念淡薄等原因,在景区建设、旅游产品开发、旅游设施建设和服务水准等方面都存在明显的不足。主要表现为旅游景区开发程度低,大多处于最低的观光层次;旅游产品数量少,品种少;景区生态环境破坏严重,人造景观文化品味低;旅游设施数量不足,档次不高。
1.4 旅游宣传差,没有确定其在全国的旅游形象 西北地区的旅游资源大多具有原始、奇特、神秘、鲜明的特色,其中以风情、风光、宗教、皇陵及科考、探险、体育资源类型为主体。特别是大多自然旅游景观还处于原始状态,环境洁净、质量极高,人文旅游景观数量大、神秘深邃而大多又鲜为人知,新的旅游形式丰富多样,仅以’99生态环境游推出的项目来看,西北地区多达50余项。由于旅游宣传差,大多旅游者对西北地区的印象是荒凉、贫穷、神秘和遥远。虽然各省区也进行了旅游形象设计,但由于宣传不够,还没有有效的改变在旅游者心目中的形象。同时,由于缺少区域整体开发的规划,各自为政,西北地区没有在全国形成一个整体的形象,无法发挥其旅游资源的整体优势。
1.5 旅游线路规划不合理 西北地区地域辽阔,旅游景观分散,各省区旅游线路没有和大西北的旅游线路设计接轨。大多游客没有相应的旅游线路指导,自行设计的旅游线路主要集中在西安、敦煌、乌鲁木齐等地,没有充分领略西北地区的旅游资源魅力,造成游客大量的旅游费用和时间的浪费。
2 西北地区旅游业发展的机遇
2.1 21世纪中国旅游业发展的前景 近年来,我国旅游业发展迅速,据有关专家预测:到2000年全国旅游业总收入将达到3 600亿元,其中国际旅游外汇收入达到140亿美元,到2010年,中国旅游业总收入将达到1.3—1.4万亿元人民币,其中国际旅游创汇将达380—430亿美元,国内旅游收入达到10 000—10 500亿元。世界旅游组织预测,2020年中国将成为世界最大的旅游目的地国和第四大旅游客源国。
2.2 国内旅游发展的机遇 旅游的进行有赖于三个方面发展:
①居民收入达到一定的水平;
②休闲时间增多;
③旅游的需求不断增强。从世界范围来看,旅游是仅次于食品和住房的消费者优先选择的第三大消费项目。按照国际经验,人均gdp达400美元,国民将普遍产生旅游动机。1985年以后,我国人均收入已渐渐超过这一数值,1998年人均gdp已达700多美元,城市人口人均gdp已达1 000美元以上。特别是我国现今节假日增多,国民的休闲时间增长,旅游已成为国民的一种消费时尚,我国大众旅游已由起步期进入了成长期。东南沿海和经济较发达地区的客源市场不断扩大,西北地区的旅游发展大有潜力。
2.3 西部大开发的政策机遇 随着国家加大西部开发力度,中国政府积极鼓励向这一地区的投资,中西部地区为吸引外资开发旅游业已经出台了许多力度大、为期长、涉及面广的优惠政策。目前西部各省区大多采取了政府主导的发展旅游战略,综合环境在不断改善,西北地区旅游业也将呈现加速发展趋势。2.4 未来旅游趋势下的发展机遇 21世纪将是一个市场化、技术化、生态化、消费化、个性化的时代。21世纪的旅游消费将对旅游产品的精品需求更加强烈,产品市场的竞争将更多地体现为民族性文化内涵的竞争。对于西北地区来说:
①下世纪我国旅游观光产品仍将最具国际竞争力。西北旅游产品种类丰富,文物古迹、山水风光、民族风情等具有独特性和丰富性,是西北地区旅游产品长久的优势之一;
②度假产品将取得一定发展。生活水平提高和闲暇时间的增加,为大众化度假产品的发展创造了条件,家庭度假、城郊度假、乡间度假、周末度假、节日度假等度假产品将有广阔市场,西北地区具有建立国家级、省级和国际度假市场上具有区域和民族特色的度假产品的优势;
③专项产品和生态旅游产品将迅速发展。据报道,在国庆节期间,探险、体育等新的旅游形式已成为旅游的新热点。西北地区拥有十分丰富和独特的发展专项旅游和生态旅游的资源。大力倡导和促进专项旅游和生态旅游产品开发既符合国际潮流,也符合我国环境保护的国策,有利于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3 西北地区旅游业发展策略
3.1 西北旅游资源的特征及优势
西北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雄浑秀丽的自然景观、高大奇绝的地形地貌、异彩纷呈的人文景观、色彩缤纷的民俗风情,使西北旅游资源具有大容量、多样性、独特性、垄断性的总体特征,西北旅游资源所蕴涵的新奇感、神秘感、粗犷感和原始感是其显著特征。而且,西北已建成一批世界级、国家级旅游风景名胜区。
3.2 确定合理的旅游“形象” 在当今激烈的旅游市场竞争中,“形象”塑造已成为旅游地占领市场制高点的关键。有关研究表明,“形象”是吸引旅游者最关键的因素之一,“形象”使旅游者产生旅游愿望。因此,确定合理的旅游形象对西北地区的旅游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西北各省区,在旅游资源上既有相似性又有差异,有较强的互补性,为确定各省区的旅游形象和确定大西北的旅游总体形象提供了有利条件。如宁夏旅游形象定位为:多姿多彩的塞外,而西安则定位为古都旅游。大西北的旅游总体形象需要很好的研究、定位。
3.3 规划合理的旅游线路
规划合理的旅游线路是发展西北地区旅游业的重要基础。处理好各省区内部旅游线路和大西北旅游线路、大尺度的旅游线路和中小尺度的旅游线路、境外游客旅游线路和国内游客旅游线路、团队游客旅游线路和大量的散客旅游线路的关系,是至关重要的。对于大西北来说,大尺度、长线的游客市场,特别是国际游客市场是其开拓的重点,在规划旅游线路中要特别注意针对这一部分的游客需求。规划的旅游线路应对外公开,积极宣传,使其变成旅游业发展的积极因素。
3.4 确定合理的资源开发方向、加强旅游精品的开发, 开拓新市场 确定重点旅游开发区,在高起点,高立意、高水平的规划基础上,发挥国家和地方政府主导型的作用,充分运用市场机制招商引资,逐步开发21世纪的旅游拳头产品;凭借旅游资源优势和后发优势,成为21世纪我国旅游业发展的新基地。西北地区由于景区比较分散,开展大规模的综合性的旅游项目优势不明显。但可以根据本地区旅游资源个性突出、特色鲜明、异质文化氛围浓郁的特点,组织开展一些规模适度的专项、专线、专题、参与性强的旅游活动,并形成一些专利产品,增强旅游市场的垄断作用。西北的丝路民族风情、高山冰雪和沙漠科考探险、民俗文化节庆等均是潜力极大的旅游开发市场。特别是现在兴起的探险、体育、健身、生态旅游和专项旅游在西北地区是最适宜开发和潜力最大的旅游项目。在旅游市场开发方面,加强如日本等老的客源地的开发,同时积极开拓新的客源市场和旅游形式:诸如新疆、宁夏、青海可以重点主攻中东市场和东南亚的穆斯林市场。
3.5 加强旅游宣传 加强旅游宣传,主要是积极促销、改变促销方法和技术手段、加强与主要客源地的旅游组织的交往,重塑大西北在国内和国际游客心目中的旅游形象,以增强其在旅游决策时的西北旅游愿望。应正确认识旅游宣传对旅游地生命周期活动的影响,以具有特色的旅游宣传促使其长盛不衰。如我国的“丝绸之路”一直是日本游客的主要选择之一,但近年来渐入低谷。今年由于在日本进行了大量的“丝绸之路”的电视宣传和文物巡回展,大大增大了日本游客对“丝绸之路”的兴趣,据国际旅游局预测,“丝绸之路”旅游产品将在日本市场掀起高潮。
3.6 加强旅游管理、积极进行区域内外的协作与联合 加强行业管理,规范市场秩序,为旅游者创造一个良好的旅游环境。树立“大市场、大产业、大旅游”的观念,积极主动加强与外界的协作和联合,利用国家对西部倾斜的优惠政策,积极吸引外商对旅游基础设施的开发,加强与国内旅游发达省份的协作,形成与邻近省区的旅游活动的竞争、协作、分工。
3.7 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改善交通条件 西北地区由于经济发展水平低,财力有限,应采用多种渠道吸纳资金,加大引资力度,用好扶贫资金,加大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选择条件成熟的城市开辟为国际和国内航空口岸,把西安、乌鲁木齐等一批已经成长起来的交通枢纽城市发展成为国际航空枢纽,完善旅游交通结构,使客源流向由单向运转变为环路运行,降低游客的旅游成本,增强旅游市场的竞争力。
4 西北旅游资源的保护4.1 西北旅游资源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4.1.1 旅游资源保护意识薄弱
西北不少地方比较关注旅游资源的开发和眼前的经济利益,而忽视对资源的保护。突出问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开发”压倒保护;
②十分缺乏环卫设施和垃圾处理站:
⑧公众对风景名胜资源和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谈漠;
④管理者对风景名胜区在旅游旺季缺乏相应的控制措施,致使游客量严重超过生态负荷。
4.1.2 开发利用缺乏全局观念西北各旅游区在编制景区规划时,由于受制于地域、行政等因素分割,急功近利思想作崇,使规划缺乏有机的系统组配,各自为阵、追求自我服务,自我循环。
4.1.3 旅游资源开发利用不当旅游资源开发粗放,优化不力,总全效益较差。由于一些地方政府对旅游的可持续发展认识不够,致使开发出的产品功能单一,内涵欠缺,优化组合无力,致使发展无序,总体效益较差。
4.2 要生存,要发展必须保护旅游资源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西北旅游资源在开发过程中,还存在着掠夺式开发、粗放式开发等诸多问题,长期以往,西北旅游资源丰富的优势也会丧失贻尽,西北旅游就会在西部大开发中败下阵来。因此,必须加强对西北旅游资源的保护。
开发与保护的问题,其实质是投入和产出的问题,也是长期效益和短期效益的的问题。解决得好,西北旅游不仅能够在西北大开发中一试身手,更能在今后长时间里为西北经济发展作出贡献,大显神通。解决得不好则会使西北旅游成为昙花一现,难以持久。有的观点认为,必须大力开发旅游资源,在开发过程中造成对自然环境等旅游资源的破坏是难免的,是必须要付出代价的。这是一种短视行为,虽然只要有开发就不可避免会有破坏,但这种破坏一定要限制在最小的范围之内,并且应该在开发中不断地进行补救和挽回。
为了将资源的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我们必须先探讨一下目前世界经济对待发展的全新观念。当今世界对待发展已经从过去简单的工业化,科技化演变成为了全新的“以人为本”的可持续发展观念。从上一世纪70年代起,可持发续发展的思想从西方社会发萌,它起源于人类对于过去那种疯狂的开挖、采掘、砍伐、不计后果的发展工业,搞现代化给人类自身带来的严重环境问题的反思,至今已经成为全世界的共识。如果环境再进一步地恶化,则必会严重地限制和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可持续发展这一概念,首先由生态学家提出,后来又出现了从社会属性,经济属性和科技属性定义的可持续发展概念。“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子孙后代满足其需求能力的发展”。从社会发展的角度而言,它主张公平分配,以满足当代和后代全体人民的基本需求;就经济学的角度而言,它主张建立在保护地球自然系统基础上的持续经济增长;就生态环境的角度而言,它主张人类应与人自然和谐相处,切实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可持发续发展观念是对传统发展模式的挑战,是为谋求新的发展模式而建立的新的发展观。我们将可持续发展思想用来指导旅游业的发展,可以看出.旅游可持续发展是世界旅游业的共识,更是当前我国、西北旅游资源开发所必须走的路子。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认识和看待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4.2.1 必须用系统的观念来看待旅游可持续发展
人类生存的整个地球是一个大的有机的复杂系统,由自然、社会、经济、文化等多因素组成的。它们之间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其中任何一个方面功能的削弱或增强都会影响其它部分,影响发展进程。旅游业是社会系统的组成部分,与系统的其它部分既相互独立,自成体系(子系统),又相互依存。推进旅游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考虑旅游在地球这个大系统发展中的作用以及与相关子系统在功能上的是否匹配,任何超越客观条件的超前发展和人为限制旅游业发展的滞后性做法,都会阻碍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实现。
4.2.2 必须用公平的观念来看待旅游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的平等观主张人与之间,民族与民族之间、国家之间、大国与小国之间、强国与弱国之间要互相尊重,互相平等。一是本代人的公平分配和公平发展,这是横向的;二是代与代之间的公平,让后代享有公平利用自然资源的权利,这是纵向的。
4.2.3 必须从资源观的角度来看待旅游可持续发展
对不同属性的资源,采取不同的对策。对不可更新资源应提高使用效益,寻找替代性资源,尽可能推迟其枯竭的时间;对可更新资源的利用要限制在其再生产的承载能力限度内。对旅游业而言也就是要考虑旅游环境容量的问题。针对旅游资源的不同类别与属性差别,协调资源开发、保护与人类旅游需求的关系,科学、合理地规划、开发与保护好珍贵的旅游资源,使之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应有的价值并尽可能地延长其使用寿命,促进旅游资源的持续利用。4.2.4 必须以协调的观念来看待旅游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的协调观认为生态、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没有协调发展就根本不可能实现可持续发展。旅游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不仅应考虑旅游业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也要兼顾生态环境对旅游业发展规模、档次的承载能力,同时对旅游业自身的要素如旅游资源的结构、等级、客源市场以及旅游相关产业等基本情况进行分析综合,保持适度发展规模,促进旅游协调、稳定、健康、持续的发展。
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强调公平性(时间与空间)、系统性,是当前世界经济发展的大趋势,更是西北开发旅游资源过程中需要遵循的准则。正是根据这一思想,我们才不能忽视旅游资源开发和旅游事业建设过程中的保护问题,也就是说要使旅游业获得可持续发展,必须大力保护旅游资源。同时,这一思想也为我们解决开发和保护这对矛盾找到最好的方法。
㈥ 甘肃和青海哪里更好玩中国西北旅游排行榜是什么样的
如今旅游也是带动城市发展动力的一部分。甘肃是汉族的传统聚居地和发源地之一,文化、内古迹可容以作为旅游的一部分,此外甘肃是干旱与湿润、戈壁与高原、沙漠与雪山共存的地方,多样的环境也值得你去观赏。而青海由青海湖得名,这里地广人稀,许多自然美景往往让人流连忘返。金黄的花海、耀眼的雪山、似海的碧水,还有那新鲜的空气都是梦中的世界。
总的来说,很难讲那个地方好,或者那个地方差,算得上各有优劣。而且最近许多旅游社都推出了甘肃青海大环线的旅游,如果时间允许的话可以都去看看的。
㈦ 论一带一路为西北各省区旅游业发展带来的机遇大约4000字
老铁是山财的吧
㈧ 求推荐中国西北旅游的景点,西北旅游十大景点有排名么
中国西北景致千变万化,自甘肃兰州出发,翻山越岭,路经雪山高原、戈壁沙漠、丝绸之路,见到回族、蒙古族、藏族、哈萨克族。这些,都是大城市生活里无法体验的。中国大西北地域广阔,西北旅游吸引着无数人的目光,但最棒的风景,从甘肃开始。
西北旅游十大必去景点——甘肃张掖七彩丹霞
张掖七彩丹霞是大自然在甘肃画下的奢侈豪华的色彩艺术,站在张掖丹霞地质公园,可以看到绵亘逶迤的山峦,奇崛嶙峋的悬崖峭壁,山的色彩缤纷艳丽,红粉金橘绿灰,斑斓的色彩汇聚在千沟万壑中,移步换景,气势磅礴。
西北旅游十大必去景点——甘肃雅丹国家地质公园
有人把雅丹国家地质公园成为“神居住的城市”,这里的地貌是自然界山洪和风的杰作,时时刻刻都在变化,它将雄奇险峻的阳刚之美与秀丽幽雅阴柔之美完美地融合在了一起。漫步在雅丹群中,真是一步一景,千变万化,甘肃旅游的绝美风光尽在其中。
西北旅游十大必去景点——甘肃玉门关
最远的玉门关地处甘肃敦煌西边荒漠里的小方盘城,这是人们最为熟悉的一处玉门关遗址。在历史上众多的玉门关里,它也是走得最远的一座,象征了大汉帝国开疆拓土的雄心和气象。所谓“春风不度玉门关”,玉门关的景色荒凉寂寞又悲壮雄伟,经过两千年的洗礼,如今的玉门关已经繁华不再,但这才是历史本来的面目。
西北旅游十大必去景点——甘肃麦积山石窟
龙门,莫高,云冈,麦积山四大石窟,与其他三大石窟相比,麦积山窟不是最大的,藏画也不是最多的,可它却以自己独特的风格屹立于世间。七千多尊佛像,一千多方壁画,麦积山石窟不只是西北旅游佛家的发展交流,更是让后人见证了十多个朝代的繁荣衰败,更相替换。
㈨ 西北地区有什么较为著名的旅游景区
我国西北地区著名的旅游景区,有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莫高窟、喀纳斯景区等。其中,秦始皇兵马俑,属于世界文化遗产。博物馆以秦始皇兵马俑为展览基础,在兵马俑坑原址上建立了遗址类博物馆。而莫高窟则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还有另一种称呼为千佛洞,其坐落在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莫高窟是世界上现存规模较大、内容较丰富的佛教艺术地。
㈩ 最近想要去甘肃旅游,2019年西北地区排行榜前十的景点都有哪些
甘肃旅游景点前十排名有哪些?甘肃旅游,甘南旅游,莫高窟旅游,鸣沙山月牙泉,嘉峪关旅游,拉卜楞寺旅游,郎木寺旅游,以精美的壁画和塑像闻名于世,世界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佛教圣地;因《三枪拍案惊奇》而名声大噪,阳光照射下的丹霞让人如醉如痴;由流沙积聚而成,绵延数十公里,因沙动有声而得此名;明长城西端的第一重关,也是古代“丝绸之路”的交通要塞;风蚀作用形成的独特地貌,其壮丽、雄浑和奇幻,只有身临其境才能领略
甘肃旅游景点前十排名有哪些?以精美的壁画和塑像闻名于世,世界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佛教圣地;因《三枪拍案惊奇》而名声大噪,阳光照射下的丹霞让人如醉如痴;由流沙积聚而成,绵延数十公里,因沙动有声而得此名;明长城西端的第一重关,也是古代“丝绸之路”的交通要塞;风蚀作用形成的独特地貌,其壮丽、雄浑和奇幻,只有身临其境才能领略。。。
一、莫高窟
莫高窟也称千佛洞,位于敦煌市区的东南侧。石窟始建于东晋十六国时期,石窟开凿历经了千年,直到元朝结束。拥有大量的壁画、石窟、文物等,是全世界闻名的佛教艺术胜地。在这里可以欣赏到规模浩大内容丰富的石窟和壁画艺术,还能通过讲解和电影展示了解到佛教在敦煌上千年的发展历史,是游客游玩敦煌的首选之地。
洞窟内到处画着佛像、飞天、伎乐、仙女等,既有高达九层楼的坐像,也有十几厘米的小菩萨,数量众多,形态各异,可以跟着讲解一一了解。
现在莫高窟对面的三危山下,仿制了部分原大洞窟,使游客在莫高窟的观赏内容更加丰富多彩。
莫高窟交通
在市区可以直接打车前往,另外市区内也有很多中巴可以直达莫高窟。如果在窟里呆得比较晚,6点以后可以搭乘一辆接工作人员的小巴。
旺季前往的话,可以搭乘敦煌饭店附近的绿皮公交直达。
莫高窟门票
旺季(5月1日-10月31日)200元/人;旺季(5月1日-10月31日)08:00-18:00
淡季(11月1日-次年4月30日)100元/人;淡季(11月1日-次年4月30日)09:00-17:30
九、郎木寺
郎木寺是一座小镇,在四川和甘肃两省的交界处,周围被草原、树林、山丘、红色的石崖围绕,环境优美,有“东方小瑞士”之称。镇上有两座历史悠久的藏传佛教寺院,分别叫甘丹赛赤寺和格尔底寺,两座寺院之间是一条清澈小溪,名叫白龙江,沿溪而上可以徒步白龙江峡谷,景色十分美丽。
赛赤寺位于甘肃境内的寺庙称作“达仓郎木寺”,也叫“赛赤寺”。建筑都在山坡上,大多是金顶,高大有气魄,比格尔底寺更为庄严漂亮一些。
寺后方有天葬台,这是甘南地区唯一允许参观的天葬台,在半路上可以望到红石崖,错落有致,夕阳时最好看。
郎木寺交通
1、从夏河、临夏、合作、玛曲等地都有班车直达郎木寺,夏河至郎木寺71.5元/人,每天6:40、7:40各一班,淡季时偶有变化;从夏河包车经桑科草原、尕海湖前往郎木寺,费用在500元左右,从尕海湖包车到郎木寺100元左右;
2、兰州没有直接到郎木寺的车,一般都在合作转车,到合作42元/人。在合作汽车总站可以换乘到郎木寺的车,合作到郎木寺的车票50元/人,每天6:30、7:20、12:00各一班;也可在兰州汽车南站乘坐兰州到迭部的班车,至郎木寺桥处下车然后徒步约3公里可以到达;
郎木寺门票
进入郎木寺镇不收费,郎木寺30元/人(包括天葬台),格尔底寺30元/人(包含纳摩峡谷),红石崖免费。赛赤寺入口处有厕所,1元/次
开放时间
郎木寺镇全天开放,两座寺院开放时间为08:00-17:00
十、玉门关
玉门关又称小方盘城,随丝绸之路的兴盛而繁盛起来,曾经是西域商贾和中原人士络绎往来的必经之地。现在的玉门关看似一个夯土堆的遗迹,呈方形,高约10米,长宽20多米,由四面土墙壁组成,在土墙的西北两面各开一门。城墙前是一块大石碑,上书“小方盘城遗址”,在城墙另一边较远处有另外一块石碑,上写“玉门关遗址”,可以前往拍照留念。
玉门关因为随着千百年来岁月的侵蚀,玉门关早已损失了当年的样貌,现在的玉门关看似一个夯土堆的遗迹。虽已没有了当年的壮观,但进入茫茫戈壁之上挺立的小城,可以在废墟中想象当年的盛景,感叹历史和时光的沧桑变化,怀古之情油然而生,莫不是一种特别的体验。
门票40元,为玉门关、汉长城、河仓城的联票(相当于过路费,走敦煌西线前往雅丹魔鬼城必须经过这里,过路都需要付门票);08:00-18:00。
兰州向北,经河西走廊,游览的重要城市有张掖和敦煌,张掖因丹霞地貌而名声在外,敦煌的莫高窟、鸣沙山更是家喻户晓。如果你以为甘肃只有“大漠孤烟直”的景象,那么你就大错特错了。在甘肃南部的高原上,一派水草丰美的景象想必会让人们惊叹连连,这里牛羊遍地,草原绵延,拉卜楞寺和郎木寺僧侣的红色装饰格外显眼,这里独特的藏族风情定会让你恋恋不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