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旅发展 » 中国旅游发展历程

中国旅游发展历程

发布时间: 2020-12-01 00:09:44

① 从社会经济背景出发中国旅游地理学的发展历程和趋势的问题

从学术问题到学术规范:旅游地理学者的自觉性反思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旅游地理学经历了30年的积累,一些旅游地理学者逐渐认识和反思旅游地理学科发展与学术贡献、实用价值的关系,积极回顾和评价学科发展问题。一方面,在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的历史背景下,学者从社会发展宏观背景、学术发展整体背景以及旅游业实践背景的视角,回顾了中国旅游地理学30年的发展,总结了不同时期研究的价值取向对学科发展的影响[1]。另一方面,从学科内部发展的角度,学者们就某些研究方向进行了回顾和总结,内容涉及社区旅游、山地旅游、遗产旅游、探险旅游、旅游目的地、旅游规划、旅游城市化等

② 1、请简述我国城市的起源及发展历程,并列出不同时期典型旅游城市及其特点

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最新的考古发现表明,位于长江、巢湖流域的安徽含山凌家滩原始部落遗址,是中国最早的城市,距今约5500年。考古专家认为,凌家滩在远古时期是一座繁华的城市,养殖业、畜牧业、手工业初步形成规模,并具备了初级的城市规划水平。山东省日照市五莲县的丹土村,距今有4000多年的历史。公元前21世纪至前17世纪,黄河流域出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朝。据传夏的第一个统治者禹,在嵩山之阳修筑城池,建立了阳城(今河南登封东南)作为都城。夏王朝实施的分封制,使封侯逐渐具备了影响管理分封地域的能力,纷纷筑墙围城,由此在黄河中下游地区建立了很多作为统治中心的早期城市,形成我国历史上的第一次建城高潮。
我国历史上的第二次城市建设高潮产生于春秋战国时期。史料记载当时已经有了100多座城市,分布范围从黄河两岸向南向北扩展。现在长江流域许多著名城市,如苏州(吴)、成都(蜀)等,就是诞生在这一时期的。《史记》记载,当时的齐国国都临淄商业发达,经济繁荣,该城由大、小两城相套构成。大城为不规则的方形,城围约12公里;小城是宫殿区,位于大城的西南角,呈长方形,南北、东西长各约1.8公里和1.23公里。有7万多户居民,人口约在20万人以上。
学术界一般把中国古代城市的发展过程划分为5个时期,即:秦、汉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隋、唐时期,五代、宋、元时期,明、清(鸦片战争前)时期。
(1)秦、汉时期秦统一中国后,在全国实行郡县制,把全国分为36郡,郡下设县,各行政中心都发展成规模不等的城市,建立起全国范围内从上到下的统治中心——城市系统。秦始皇强化中央集权,统一法律、度量衡、货币和文字,广修道路,沟通各地陆路交通,这些措施对城市的兴起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秦朝鼎盛时期约有800到900个城市。首都咸阳的人口规模达80万之众,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
(2)魏、晋、南北朝时期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封建社会前期城市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该时期城市的空间分布重心由黄河流域向长江流域推进,拓展了沿运河、长江两条城市的发展轴线。东晋、南北朝时期,由于北方汉族大量南迁与汉族政权南移,促进了南方的经济发展。梁武帝时(公元502~548年),建康(今南京)“城中二十八万余户,东西南北各四十里”,总人口逾百万,是我国都城发展史上第一个人口超过百万的特大城市,也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
(3)隋、唐时期隋唐两代是中国城市迅速发展的时期。隋统一中国后,开辟运河贯通南北,密切南北两大区域的经济联系,为城市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大运河沿岸,因南北航运而使一批运河沿岸城市兴起,淮安、扬州、苏州、杭州在当时并称为“四大都市”。
(4)五代、宋、元时期该时期城市规模有了进一步的扩大,人口超过10万的城市达40多座。中国目前的历史名城大多都是在这一时期奠定的。中国古代城市的发展,到北宋时期出现大的转折。北宋以前城市“坊”、“市”分区,即住宅区和商业区严格区分。北宋时,伴随商品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坊”、“市”界限被打破。北宋都城汴梁(开封)是当时最繁华的城市。汴梁位于黄河与大运河的交汇点。
(5)明、清(鸦片战争前)时期明清两代是中国古代城市发展的顶峰时期,也是中国古代城市向近代城市过渡的时期。明代全国共有大中城市100多个,小城镇有2000多个。特别是在元大都的基础上大规模地建设了北京城。成为中外历史上的经典的城建之作。明、清两代出现一批专业化的著名城市。如以陶瓷业为主的景德镇,在明时人口已达10万,清初已扩大到方圆10余里。清代画家徐扬的《盛世滋生图》所描绘的就是乾隆时期苏州城外塘路市面的繁华盛况。

③ 中国古代旅行与旅游历史的发展、大体可分为哪两个时期

古代中国旅行与旅游历史的发展,大体可分为两个时期,即神话传说时期和信史时期。

④ 为什么中国旅行社的发展会经过几个历史阶段

1.开创阶段(1949年-1977年) 标志: 1、新中国旅游业的诞生是以“华侨服务社” 和“中国国际旅行内社”这两个旅容游机构的建立为标志的。 2、新中国现代旅游业的拓展是以“中国旅行游览事业管理局”的建立和中国...
2.改革振兴阶段(1978年-1989年) 1978年以后,随着国家开放政策的实施,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得到应有的重视。在...
3.全面发展阶段(1990年- ) 我国入境旅游人数和旅游外汇收入分别居世界的第4位和第5位

⑤ 中国康辉旅行社的发展历程

“康辉旅游”自创立伊始,便不断在精心推广常规出国旅游及国内旅游线路产品的同时,锐意改革、不断创新;一系列主题旅游及特色旅游的相继出台,为“康辉旅游”的品牌发展确立了良好的口碑:
1996年春节,“康辉旅游”在全国率先推出中国公民赴东南亚旅游的第一架包机;
1999年国庆,“康辉旅游”推出北京第一架赴韩旅游包机,并成功组织了赴荷兰第四十五届世乒赛观摩团活动;
2001年“康辉旅游”成功策划和组织了北京赴普吉岛首架专线包机旅游活动
2002年,“康辉旅游”包机组团赴韩国观摩世界杯大赛
以上大型旅游活动的成功举办,在中国出境旅游市场产生了很大影响,为我国公民出境旅游市场的开拓及经营形式的探索不断开创先河。““中国康辉”正在向网络化、规模化、品牌化发展目标迈进,康辉中国公民旅游总部也将随着“康辉旅游”这一品牌的成长而发展壮大,并致力于将“康辉旅游”发展成为中国公民旅游大型组团社集团企业第一品牌。登高临远 海纳百川 —— 中国康辉旅行社
“康辉旅游”国内市场批发体系也在日渐完善,规模扩张及综合实力的全面提升已经使“康辉旅游”这一国内知名的同业品牌日渐成为旅行社行业的领先者。 “康辉旅游”——中国旅游第一批发商的目标是“康辉人”不懈的追求! 连锁经营: “康辉旅游”在不断健全完善批发业务体系的同时,积极发展“连锁经营”——直客营销服务体系的建设。以及网络服务,为旅游消费者提供立体化、多渠道的客户服务。一个网络化的全国直销服务体系的建设是“康辉旅游”贴近市场、贴近客户、确立“在家靠自己、出门找康辉”的广告语蕴涵的是“康辉旅游”为广大消费者提供个性化关注、全方位旅游服务的品牌诉求,也是“康辉旅游”——“以客为尊”的经营宗旨的深层次体现。“康辉旅游”连锁经营体系倡导“终生客户、终生朋友”的服务理念,力求以相互的信赖及长期的服务树立服务品牌、赢得客户,最终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胜出。

⑥ 中国生态旅游业的发展历史

“生态旅游”这一术语,最早由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于1983年首先提出,1993年国际生态旅游协会把其定义为:具有保护自然环境和维护当地人民生活双重责任的旅游活动。生态旅游的内涵。

生态旅游(ecotourism)是由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特别顾问谢贝洛斯·拉斯喀瑞(Ceballas-Lascurain)於1983年首次提出。 当时就生态旅游给出了两个要点,其一是生态旅游的物件是自然景物;其二是生态旅游的物件不应受到损害。 在全球人类面临生存的环境危机的背景下,随着人们环境意识的觉醒,绿色运动及绿色消费席卷全球,生态旅游作为绿色旅游消费,一经提出便在全球引起巨大反响,生态旅游的概念迅速普及到全球,其内涵也得到了不断的充实,针对目前生存环境的不断恶化的状况,旅游业从生态旅游要点之一出发,将生态旅游定义为“回归大自然旅游”和“绿色旅游”;针对现在旅游业发展中出现的种种环境问题,旅游业从生态旅游要点之二出发,将生态旅游定义为“保护旅游”和“可持续发展旅游”。同时,世界各国根据各自的国情,开展生态旅游,形成各具特色的生态旅游。

与传统旅游相比,生态旅游的特征有:
(1) 生态旅游的目的地是一些保护完整的自然和文化生态系统,参与者能够获得与众不同的经历,这种经历具有原始性、独特性的特点。
(2) 生态旅游强调旅游规模的小型化,限定在承受能力范围之内,这样有利于游人的观光质量,又不会对旅游造成大的破坏。
(3) 生态旅游可以让旅游者亲自参与其中,在实际体验中领会生态旅游的奥秘,从而更加热爱自然,这也有利于自然与文化资源的保护。
(4) 生态旅游是一种负责任的旅游,这些责任包括对旅游资源的保护责任,对旅游的可持续发展的责任等。由于生态旅游自身的这些特征能满足旅游需求和旅游供给的需要,从而使生态旅游兴起成为可能。

中国的发展历史,不是学这个的,还真不知道!

⑦ 中国旅游产品发展历程

附表:中国旅行社行业的规模变化
年份 一类社 二类社 三类社 总数
1987 17 677 551 1245
1988 44 811 718 1573
1989 61 834 722 1617
1990 68 834 701 1603
1991 73 738 750 1561
1992 136 701 1755 2592
1993 164 703 2371 3238
1994 267 716 3399 4382
1995 360 665 2801 3826
1996 352 607 3995 4954
国际旅行社 国内旅行社
1997 991 3995 4986
1998 1312 4910 6222
1999 1256 6070 7326

⑧ 新中国旅游业发展可分为几个阶段,每个时期有什么特点

旅游业40年经历了四大阶段:

一、初创阶段(1978-1986年)

1978年、1979年,国家为改革开放大局所需提出“大力发展旅游事业”。

国家第一个关于旅游业发展的战略性文件——《国务院关于加强旅游工作的决定》(1981年国务院80号文件)有两个定位:

1、双重性质双重目标,“旅游事业在我国既是经济事业的一部分,又是外事工作的一部分”,旅游业发展要“政治经济双丰收”,这是用以确定旅游业“中国式道路”特征的定位;

2、把旅游放在经济领域中比较、调试后的定位,“旅游事业是一项综合性事业,是国民经济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一项不可缺少的事业”。

这也是第一次关于产业重要性的精准定位,为旅游业在40年“社会经济发展阶段”的大发展中“选对跑道”“对上表”。

二、产业化进程阶段(1986-1998年)

从1986年国民经济“七五”计划,到1998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旅游业明确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

1981年,国务院主持制定了旅游业第一个发展规划,在5年后列入国家第七个国民经济发展计划。5年实践、5年探索有多难可以想见,最终这个《规划》敲定了作为“国民经济一个组成部分”的产业应该有的基本政策体制保证,旅游业在国民经济的轨道上开始了产业化进程。

(8)中国旅游发展历程扩展阅读

旅游业,国际上称为旅游产业,是凭借旅游资源和设施,专门或者主要从事招徕、接待游客、为其提供交通、游览、住宿、餐饮、购物、文娱六个环节的综合性行业。

旅游业务要有三部分构成:旅游业、交通客运业和以饭店为代表的住宿业。

旅游业从业务种类划分看,主要有3种类型 :

1、组织国内旅客在本国进行旅行游览活动 。

2、组织国内旅客到国外进行旅行游览活动。

3、接待或招徕外国人到自己国家进行旅行游览活动。

⑨ 新中国旅行社的发展历程

1954年4月15日,中国来旅行社北京分社自成立。
直到1979年,我国只有国旅(接待外国旅游者)和中旅(接待海外华侨、港澳台同胞)两个旅行社系统。
1980年6月,中国青年旅行社成立,形成了国、中、青三足鼎立的局面。
1984年国务院对我国旅行社进行体制改革:一,打破垄断;二,由行政或事业单位该为企业。
截至2002年底统计,全国有国际旅行社1358家,国内旅行社10257家,共计11615家。

热点内容
微山湖岛旅游攻略 发布:2021-03-16 21:45:18 浏览:387
适合78月份国内旅游的地方 发布:2021-03-16 21:42:27 浏览:6
文化旅游部单位 发布:2021-03-16 21:42:22 浏览:118
深圳周边游推荐免费的 发布:2021-03-16 21:42:18 浏览:696
塑州旅游景点 发布:2021-03-16 21:40:53 浏览:84
道观河风景旅游区发展前景 发布:2021-03-16 21:39:53 浏览:658
旅行社psd 发布:2021-03-16 21:39:03 浏览:174
常州旅游业发展现状 发布:2021-03-16 21:35:14 浏览:330
棋牌在线游戏必去797ag 发布:2021-03-16 21:33:30 浏览:217
有四个旅游团三条路线 发布:2021-03-16 21:33:30 浏览: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