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的旅游业
1. 德国成为世界旅游大国的原因
德国的文化氛围很还,并且国人的素质都很高。
2. 德国为什么会成为世界上旅游业最发达的国家之一
引人入胜的国度
德国是一个富有魅力的旅游之国,它为旅游者提供了丰富多彩的城市与自然风光。宁静的世外桃源或生机气勃勃的都市都能在这里找到。德语地区漫长而丰富的历史所经历过的社会与文化生活为今天留下了为数众多的历史名城、文物建筑、图书馆、博物馆与艺术品收藏、花园与剧场等供人们参观和游览。
美丽的自然风光地比比皆是。北海和波罗的海岸边和岛屿上的海洋性气候温和宜人;荷尔斯泰因和梅克伦堡的多湖平原使人流连忘返;中等山脉地区和阿尔卑斯山是徒步旅行者的乐园;星罗星罗棋布的湖泊令水上运动爱好者心动不已;莱茵河、美因河、摩泽尔河、内卡河、多瑙河、易北河以及萨勒河的河谷充满了浪漫色彩。远离交通干线的大约100多条旅游之路,例如“童话之路”、“歌德之路”、“度假之路”、“浪漫之路”、“葡萄酒之路”、“帝王之路”、以及“古典之路”和“文艺复兴之路”,这些路线展示了德国古代的文化和风光。最著名的路线是“浪漫之路”,主要在陶伯尔河上游的罗腾堡、丁克尔斯比尔和内尔特林根,它使中世纪的情景历历在目。
在这些著名的旅游地点之外,旅游者也会意外地发现历史的遗迹。在巴伐利亚处处见到的是清新明快的巴罗克式建筑,在北方则是庄重严谨的哥特式砖砌房舍。很多的地区的乡土节日和民族服装节、葡萄酒周向旅游者提供了与当地人接触的良机。
住宿、餐饮、交通
德国旅馆业的发展已经达到了很高的水平,从位于农舍的收费低廉的住处直至昂贵豪华饭店一应俱全。德国的地方风味品种繁多。德国葡萄酒在全世界享有盛名,德国人悠久的酿造啤酒的传统更是毋庸赘述。人们如今可以随时品尝到家乡菜,就连较小城市中也有各国风味的餐馆。
良好的交通网络方便了乘座火车、从公路或水上到德国和在德国的旅行。乘车、开车、徒步或骑自行车旅行的人们都能够得到清晰的道路指示以便真正可以领略到当地风光。外国旅客的旅游手续十分简便。许多国家的公民今天可以免签证到德国来访问3个月。外汇可以不限数额地携入和带出。
3. 截止目前为止,全球有多少旅游从业人员德国有多少旅游从业人员,分别占世界及德国就业人数C
http://number.cnki.net/tablemeta/DataResult.aspx?subject=%E6%97%85%E6%B8%B8%E4%B8%9A%E6%83%85%E5%86%B5&areacode=xj35
根据WTTC预测,到2010年,全球将有3.28亿人从事版旅游工作权
4. 德国人为什么喜欢旅行
德国人确实爱旅行 首先要肯定提问者的主观感受。德国人确实是全球最热爱旅行并付诸实行的民族。
5. 德国旅游要准备什么东西
德国旅游注意事项:
所有时刻表都分三种:工作日、周六日、节假日,请按图索骥找清楚。
2.大部分公车和一部分电车下车前需要按停车钮提示司机停车。
3.不会用自动售票机的话,卖票的地方叫做Reisezentrum,意思是旅行中心。
4.不要对德国人的英语有太高指望。听不懂的话把每一个吐痰的声音都代换成r的音试试。或者你可以选择直接问亚洲人,八成他是中国人。
5.和伊斯兰国家相反,请尽量直视每个人的眼睛。
6.在超市买水的话得付瓶子的押金,瓶子是可以退的。
7.凡是有顶儿的地方就不能抽烟,吸烟区除外。
8.租车时手动档的车可以比自动档的便宜一小半。
9.快餐店各种酱都需要另买。
10.垃圾需要分类丢。
11.周日除了中国超市之外没地方买东西,周一没有餐馆开门。
12.买凡是超过50欧的东西一定要记得索要退税单。
13.光临所有服务业都最好预约并给点小费,大概10%。
14.德国盛行裸泳混浴,做好心理准备。
15.凡是出了院墙的果实都可以随便摘了吃,但是不能拔走。
16.租车的话请注意高速公路限速。
17.500欧元的票子基本花不出去。
18.千万注意交通规则,德国出租车跑个200码都太正常。
19.交通工具迟到的话会赔你票钱的,不要忘拿。
20.打算住青旅的话最好不要夏天去,老板一般不会开空调的。手机与电话卡:德国的国家区号为49,首府波茨坦区号为331。德国的主要无线通信运营商为T-mobile,Vodafone,O2和E-plus。预付费的电话卡10~50欧元不等,里面所含话费根据运营商不同也有所区别。比如常见的Vodafone公司的预付费手机卡有15欧元、25欧元、50欧元三种,本地电话通话9分每分钟,本地短信每条9分,国际网络29分每条。上网需要另付费1.49欧元/天或9.99欧元/月。网络环境:许多酒店、餐厅和咖啡厅都提供免费Wi-Fi,机场也提供免费无线网接入。电源与电压:德国是220V/50Hz,插头是两个圆头的,通常称为德标。购买转换头时一定要注意,应购买金属插头尾部还要突出来一部分圆座的那种,因为德国的插座都凹进去1cm左右。旅行的话建议带一个插线板,这样可以同时为多个电器供电。
6. 为什么德国成为世界主要旅游客源国
这个问题可以写一本书了,看上去不大实际上牵涉的范围很广,这里只能扼要的解释一下。
自然界中有食物链,越向上越高级,数量也越少,为什么呢,对它的要求高。在社会生活中,各种不同的行业(当然我指的是普遍认可的正当职业)有如食物链,末端总是为上一级服务的,越向上利润越高。目前消费的最高形式就是旅游,所以以旅游为龙头的相关产业是平均利润最高的行业。那么作为消费者的游客自然是只投入不“产出”了,既然没有物质形式的回报,当然就不是任何人都可以消费的起的了。所以旅游客源国一般都是经济发达国家。那么为什么德国是最大的呢?首先,世界上经济比德国强、人口比德国多的只有美国和日本,但这两个国家都不太爱“玩”。日本,典型的苦命人,苦哈哈的干了几辈子仍是受苦的命,自己的国土狭小、人口密度大、要啥没啥,危机意识自然而然的使它不能以一种悠闲的生活态度去存在。美国,经济巨人,人口众多,但去过那里的人们都会被那种紧张的工作气氛、巨大的生活压力所笼罩。世界各国的能人汇聚在一起,你不努力别人努力,你就没法生存,它的竞争性是它永葆活力的关键,同时也失去了享受的自由。目前只有欧洲,尤其以德、法为代表的西欧和瑞典为代表的北欧号称社会主义福利国家,生活的压力小,社会财富的积累高,自然对精神生活的要求就高。德国在这方面首屈一指,当仁不让了。
7. 德国人为什么很少到中国旅游或者定居,他们是怎么想的
当你下定决心准备出发时,最困难的时刻就已经过去了
如今,由于中国强大起来了,各国都会有很多人前来中国学习,当然旅游和定居的也不少,在我们国家的沿海城市经常能见到很多外国朋友,各国各地的都有,也有很多来自发达国家,但是细心的朋友可能就会发现来我们国家的德国人是相对比较少的,这是为什么呢?听听德国人的回答,原因确实很实在。
虽然在旅游这件事上,很少有德国人会选择来到中国,不过在中国还是有一些德国人的,他们选择来到中国工作,在这里过起了稳定的生活,并且慢慢了解中国的文化和特色,无论出于什么原因,我们都欢迎他们来到中国,感受中国的文化和魅力,
8. 德国为什么会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旅游大国
因为,有众多大教堂和城堡,而且自然风光也很不错。所谓旅游大国,必须是有漂回亮的景致才答可以。
譬如德国北部基本就没有特别多的旅游地方,基本都在南面拜仁和黑森林了。因为德国北部城市密度比较低,大城市也并不是很多,说白了就是没什么玩的。
9. 德国旅游业发展特点,概况,优势,问题及措施
1.对旅游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利用并重,以保护为主,这是基本特征。
2.旅游呈现版多样化,大众化,个性化权特点鲜明。
3.德国人多以休闲度假的形势出游。
4.政府对旅游的大力支持。
5.旅游资源丰富,历史文化深厚。
6.旅游交通便利.
10. 德国旅游业现状相关数据,比如入境人数,出境人数,酒店总数,床位数等等。最好是近两年的,跪求。
你要是懂德语就很简单了,上维基德语的Tourismus词条下有详细的介绍,或者直接去德国旅游总局的网站查阅,以下是部分内容,年代有点老。但是你如果是写论文、需要最新的数据的话,还是去查阅旅游局的数据,他们公布的都很详细、准确和权威,我不能帮你段章取义的翻译,因为你想要的应该是正确的数据,而不是从某个边角疙拉找来的。他们也提供英语的网页,你可以点这个网址去看 http://www.germany-tourism.de/
Outgoing-Tourismus und Anreise
2004 unternahmen Deutsche 274 Millionen Reisen, von denen 73 % ins Inland führten. Dabei buchten sie 1,4 Milliarden Übernachtungen und gaben 120 Milliarden Euro aus, von denen 61,4 Milliarden Euro auf Auslandsreisen entfielen.
Bei 65 Millionen Reisen handelte es sich um Urlaubsreisen (Zweck: Erholung; Mindestdauer: 4 Übernachtungen). 48,1 Millionen Deutsche über 14 Jahre haben an mindestens einer Urlaubsreise teilgenommen, was einer Reiseintensität von 74,4 % entspricht. Das beliebteste Reiseziel hierbei war Deutschland selbst mit 30,8 %, wovon allein 6,7 Prozentpunkte auf Bayern entfielen. Es folgten Spanien mit 13,6 %, Italien mit 7,4 %, Österreich mit 6,5 % und die Türkei mit 6,4 %. 6,1 % entfielen auf Fernreisen. Bei 48 % der Reisen erfolgte die An- und Rückreise mit dem PKW, bei 36 % mit dem Flugzeug, bei 10 % mit dem Bus und bei 6 % mit der Eisenbahn. Hauptreiseländer mit dem PKW sind Dänemark, Italien, Kroatien, Österreich, die Schweiz und Ungarn. Die Reisedauer betrug rchschnittlich 12,9 Tage, die Kosten 812 Euro pro Person.
Incoming-Tourismus
In Deutschland erzielt der Fremdenverkehr mit 2,8 Millionen Beschäftigten einen Umsatz von 140 Milliarden Euro. 125,3 Millionen Gäste (101,5 Millionen aus dem Inland, 23,5 Millionen aus dem Ausland) tätigten 351,4 Millionen Übernachtungen (davon 298,5 Millionen rch Inländern und 52,9 Millionen rch Ausländer) in 54.166 Unterkünften mit etwa 2,6 Millionen Betten. (Bitte zu ergänzen, auf welches Berichtsjahr sich diese Zahlen beziehen.)
4.000 der 12.431 Gemeinden Deutschlands sind in Tourismusverbänden organisiert, 310 davon sind als Heilbäder oder Kurorte anerkannt. Den Gästen stehen unter anderem 6.135 Museen, 366 Theater, 34 Freizeit- und Erlebnisparks, 45.000 Tennisplätze, 648 Golfplätze, 122 National-/Naturparke beziehungsweise Biosphärenreservate, ein Wanderwegnetz von 190.000 km sowie 40.000 Kilometer Radfernwege zur Verfügung.
Verteilung und Herkunft der Touristen in Deutschland
Bundesland ÜN in
Mio. ______ Herkunftsland ÜN in
Mio. Anteil
in Prozent
Bayern 73,7 Deutschland 293,4 86,8
Baden-Württemberg 40 Ausland, davon: 45,4 13,2
Nordrhein-Westfalen 37,7 Niederlande 8,0 17,7
Niedersachsen 34,5 USA 4,3 9,5
Hessen 24,9 Großbritannien 3,8 8,3
Mecklenburg-Vorpommern 24,4 Schweiz 2,9 6,4
Schleswig-Holstein 22,1 Italien 2,5 5,5
Rheinland-Pfalz 19,8 Frankreich 2,0 4,3
Sachsen 15,2 Belgien 1,9 4,3
Berlin 13,3 Österreich 1,9 4,2
Brandenburg 9,3 Dänemark 1,6 3,5
Thüringen 8,5 Schweden 1,4 3,0
Hamburg 7,3 Japan 1,3 2,8
Sachsen-Anhalt 5,9 Spanien 1,2 2,7
Saarland 2,2
Bremen 1,4
Quelle: Statistisches Bundesamt, Deutsche Zentrale für Tourism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