馕文化旅游
❶ 新疆有哪些美食
烤 全 羊 在新疆与北京烤鸭媲美的名贵菜肴就是烤全羊。新疆烤全羊,选料考究,制法特殊,在国内外享有盛誉,是当地高级宴席中不可缺少的菜肴。 烤全羊选用上好揭羊,宰杀剥皮后,去除蹄角内脏,用一根穿有大铁钉的木棍,将羊从头至尾穿上,羊脖子卡在铁钉上,防止滑动。将蛋黄、 盐水、黄姜、孜然粉、胡椒粉、面粉调成糊状汁,涂抹在全羊上,头部向下,放入馕坑密封焖烤1小时左右,即可取出食用。 在隆重的宴会上,一般是把烤好的全羊平放在特制的餐车上,头系红绸,嘴含青菜,推至餐厅,任宾客随意切割品尝。 沙湾大盘鸡 "沙湾大盘鸡"是沙湾县的知名饮食品牌。早在八十年代初,"沙湾杏花村大盘鸡"早已风靡全疆。它是集汉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饮食风格为一体,具有鲜明、独特的沙湾地方特色的饮食方式。沙湾"大盘鸡"已有近百年的历史,相传民国初年,一位姓张的师傅为躲避战乱,从四川来到了沙湾。张师傅原本是川中的一位烹饪高手,他吃了沙湾的辣子鸡后赞不绝口,于是,在沙湾安家落户 ,自己开了一家饭店,专卖辣子鸡;张师傅经过不断推陈出新,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制作方式。在制作过程中鸡块剁出的形状、佐料的搭配、火候的掌握都十分讲究。 出锅后的大盘鸡色、香、味俱佳,吃起来十分可口,于是在新疆各地流传开来,深受人们的喜爱。再陪以宽带面,用大盘盛之,故称之为"大盘鸡"。后来又以"大盘鸡"为代表衍生出了"大盘鸡"、"大盘肚"、"大盘排骨"、"大盘胡辣羊蹄"等风味菜,构成了沙湾县著名的"大盘饮食系列",并迅速传遍全疆乃至全国,成为沙湾饮食文化的突出代表。 烤 羊 肉 串 新疆维吾尔族的烤羊肉串在吐鲁番是最有名的民族风味小吃。来吐鲁番旅游观光的中外宾客,几乎没有不吃烤羊肉串的。烤羊肉串是在特制的烤肉铁槽上烤灸而成的。铁槽分上下两层,中间隔板成孔状,用无烟煤作燃料。 烤羊肉串用的铁钎子,长30厘米,一头装有木柄。制做时,先将精羊肉切成3平方厘米见方的薄片,依次穿上铁钎,然后置放在烤肉槽上,一边用煤火烤,一边撒上精盐、辣椒粉、孜然粉等佐料,3~5分钟左右翻烤另一面,几分钟后即可食用。陈佩斯、朱时茂的小品《烤羊肉串》,使吐鲁番这一风味小吃声名大噪,踪迹遍及全国。 抓 饭 抓饭是吐鲁番维吾尔民族逢年过节、婚嫁喜庆日子里,招待亲朋贵客的主要食品之一。 抓饭与汉族八宝饭相近似。从味道上分有甜咸两种。甜抓饭多为素抓饭,主要原料为米、鸡蛋、黄萝卜、葡萄干、杏脯、花生仁和清油等。咸抓饭多为肉抓饭,主要原料为米、牛羊肉、黄萝卜和皮芽子(即洋葱)等。 维吾尔族传统食用抓饭,是在客人们洗净手后,围坐在炕上,中间铺一块洁净的餐布,抓饭盛盘端来后,客人用手直接抓食,故名“抓饭”。如今,餐桌多用筷子、勺子。抓饭也就徒有其名了。 拉 条 子 新疆拉条子,一种不用擀、压的方法而直接用手拉制成的面制品。 制作拉条子要把握两个关键,一是和面用水中的盐要适量。盐少了容易断,多了拉不开。二是面要醒好,一般以柔软有筋为好,技术高超的厨师,一把面可以拉十几公斤。总长达数公里。拉条子在新疆各个城市大大小小的餐厅饭馆都可以吃到,通常人们吃的炒面、拌面就是拉条子加工后做成的。 油 塔 子 顾名思义,油塔子形状似塔,是维吾尔人喜爱的面油食品。一般做早点配合粉汤吃。塔子色白油亮,面薄似纸,层次很多,油多而不腻,香软而不沾,老少皆宜。 油塔子的制作不很简单,需要一定的技艺。有经验的厨师先用温水和好面,加些许酵面揉成软面,热处发约1小时,再加碱水揉好稍醒,视制作需要,揪成若干个小团,外抹清油待用。制作开始时,先取其中的一块,平铺在面板上,擀薄拉开,利用面团良好的延展性和韧性,拉得越薄越好。 然后再在薄如纸的面上抹一层炼羊尾油。这里有讲究:天热时,要在羊尾油里加适量羊肚油,因羊油凝固性大,不至于天热油溶化而流出面层;天冷时羊尾油中加少许清油,清油不易凝固。这样制作的油塔子油饱满,且不流不漏,保持了油塔子浓香丰腴的独特风味。在里面撒少许精盐和花椒粉将面边拉边卷,卷好后搓成细条,再切成若干小段,然后拧成塔状,入笼屉用火蒸25分钟,即可启笼食用。 米 肠 子 新疆米肠子和面肺子是利用羊的下水做的一道名撰。深受维吾尔、回等少数民族的欢迎。做法是:将羊肺和羊大肠洗净,将和好的面用水洗出面筋,呈糊状加油和盐,灌入面肺内,然后扎紧气管,放入水中煮两小时左右即成。米肠子是用切碎的羊肝、羊心、羊肠油劝口胡椒粉、孜然粉、精盐拌入大米,用水煮,待半熟时,在肠中扎眼使之漏气,煮一小时即熟。这种小吃做工细,味道香,深受各族群众的欢迎。 主人常用这种小吃招待客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