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县域旅游发展
⑴ 县域旅游规划应该怎么做
县域复旅游规划是总体规划,首先要明制确的是区域范围是县域行政区划,再通过资源调查,分析县域资源状况及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结合国家、省、市几个层面的宏观发展环境,结合市场需求,综合分析县域旅游所处的环境和发展现状,制定未来5-10年的旅游产业发展目标、策略、步骤等。
⑵ 如何写好我县旅游产业发展的工作方案
如何发展我县的文化旅游产业
云梦县胡金店镇中学
陈么安
新世纪要振兴发展云梦,
提升云梦的后发优势,
不一定走传统工业发展道路。
我认为应在
“文
化旅游经济”方面下功夫。美国著名的旅游专家托马斯·戴维森曾提出,旅游是关系到国民教育、
社会进步、生态价值的社会经济综合体系。现在我县的文化旅游产业,几乎是空白,而邻近县市
旅游产业发展迅猛。虽然我县没有秦砖汉瓦,也没有九寨沟、西双版纳那样的大自然馈赠,但从
我县的历史传统、生态环境与市民文化性格来看,以“文化经济”的视野营造浓郁的文化氛围,
发展作为“无烟工业”的旅游业,既可以拉动第三产业,又可彰显文化特色,文化旅游业作将会
成为云梦的支柱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我认为要发展“文化经济”需做如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推广城市品牌。推广城市品牌实质上是弘扬一座城市的精神,云梦弘扬的就是一种中华
孝文化精神,“黄香故里”呼唤的就是营建一个全世界孝子共同的精神家园。例如可举办生态旅
游文化节,突出“弘扬孝子文化、打造旅游品牌”的主题,举办文艺演出、风筝大赛、文化表演、
佛事庙会、摄影展览等大型活动,吸引游客,知名学者、艺术名人齐聚共赏美景,用他们的笔墨
和镜头鲜活的反映优美的生态、淳朴的民风,这样全方位的宣传和推介丰富的旅游资源和浓厚的
文化底蕴,进一步扩大生态旅游品牌的影响力和知名度,推进了文化与经济和旅游的融合,提高
了旅游的档次和水平。着力发展楚风文化、诗词文化、竹艺文化、龙舟文化、根雕文化、宗教文
化等特色文化品牌,要打好云梦生态农业牌,开发出一系列优质生态的旅游产品。
二、美化城市建设。有文化品位的城市应该是“形神兼备”的城市,关键是要有优美的自然
环境和市政景观。我县应建成生态农业的绿色环境,打造“两园一基地”,保留大量颇具楚风的
民居建筑等等,这些都是一个“历史文化名城”和“休闲之城”必需的重要城市景观。
三、打造文化节庆。城市文化的特色往往在其文化节庆活动中可以得到彰显,国内不乏成功
的范例。如大连的“服装节”,哈尔滨的“冰雪节”,山东潍坊的“风筝节”等等。云梦作为孝
子文化中心,
应精心打造一个让游客与市民都产生
“认同感”
、
“归属感”
的
“世界孝子文化节”
,
将文化旅游融入城市建设,以文化节庆进行文化营销,从而拉动酒店业、建筑业、休闲服务业等
第三产业的发展。
四、挖掘城市故事。文化名城必须拥有丰富多彩的故事,这是最能吸引游客前来考察观光的
动力。韩国的“大长今”,江浙的“白蛇传”,不知吸引了多少游客好奇的目光。其实,云梦的
先民们当年筚路蓝缕、艰苦创业的历程,不知蕴藏了多少可歌可泣的精彩故事,我县历史名人孝
子黄香、传奇人物伍子婿、盖世之杰吴禄贞、太守陶侃、理学名士赵复、著名学者邹观光、清代
名臣许兆春„„又有多少饶有趣味的传奇素材,文人作家们大可以驰骋艺术想象力,创造出引人
入胜的城市故事来。如何“设计、包装”云梦,应该进一步引起县委、县政府的重视。
五、创造文艺精品。“文化云梦”离不开文艺精品。近年来,云梦在文艺创作方面有很多成
果。方言小品《乘凉》、京胡独奏《楚调新韵》、长篇历史小说《千古孝子黄香》县楚剧团创作
的小戏《吊子卖鞋》、云梦皮影。都是难能可贵的东西。同时我们也要吸引更多的有识之士参与
文艺创作。因此云梦要有“海纳百川”的胸怀,吸引更多非云梦籍的人才参与到“文化云梦”的
建设中来。
六、文化旅游发展思路。文化旅游开发必须规划先行。要立足于云梦文化旅游资源的实际,
树立大旅游、大市场的观念,制定出可行的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规划,突出重点,抓好旅游基础设
施建设,大力改善交通、通信、接待等基础设施条件。在招商引资方面,结合实际情况,进一步
制定招商引资发展文化旅游的优惠政策,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吸引更多的资金投入文化旅游开
发建设,从而真正做到谁投资、谁受益。聘请有资质的设计部门从规划——项目建议书——可行
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等,一步一步扎扎实实地把项目前期工作做好。将自然景观进行文化包
装,使其更富有灵气和诱惑力,满足游客求新、求异,追求享受独特民风民情的心理,实现游中
有景、有物、有获。另外要在宣传上下功夫,通过各种媒介把文化与旅游资源结合起来面向国内
外宣传,增加文化云梦旅游资源知名度,吸引更多的游客到云梦来,促进文化旅游产业发展。
发展的云梦旅游文化,潜力无限,也任重道远。
⑶ 如何通过投融资机制促进xx县旅游经济战略的发展
文成县创新投融资机制促进旅游经济发展作者:刘李赟
近年来,文成县面对旅游基础设施滞后、发展资金欠缺的实际,把着力点放在创新投融资机制体制上,切实增强投融资能力,积极破解旅游资源的有效开发和旅游业投融资瓶颈问题,努力促进旅游经济快速发展。
一是完善投融资平台。为改善和优化旅游投资环境,深化旅游经营体制改革,整合资源,优化配置,完善结构,发挥优势,加快建设,推进旅游业快速发展,于2012年11月6日成立文成县百丈漈-飞云湖旅游开发投资有限公司。该公司性质为国有独资有限责任公司,公司注册资金为3000万元人民币,首期注册1000万元人民币。公司主要承担风景旅游项目、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投资与管理;旅游产品开发与经营销售;广告设计、制作、发布;现代服务业;以及相配套的工程设计、咨询、监理等。文成县天湖旅游度假区项目的申报书已于2012年提交省旅游局,项目投资总额近82亿元,有明代繁华小镇、刘基文化生态园等18个项目。该项目的成功申报将打造一个更大的旅游业投融资平台,能更有效地开发我县旅游业战略性资源。
二是丰富投融资模式。通过推行BT、TOT、BOT模式,面向全国公开招商融资。荷兰花卉观光旅游度假养生基地(百丈漈镇)、游龙溪生态科普旅游开发项目(石垟林场)等两个项目已在2013年世界文成人大会上签约,融资突破6个亿。岩门大峡谷旅游区、飞云湖旅游景区、黄鹿山森林公园(黄寮)、龙珠岛旅游配套(珊溪)、朱阳九峰景区改建工程等五个项目也已经完成包装,投资总额为33亿元,将作为招商引资的推介项目,面向全国公开招商融资。
三是做好旅游发展规划。为了引进更好更新的旅游规划、发展理念,从整体和长远上对文成未来旅游发展作出总体谋划,旅游功能区委托中国创意研究院编制了《文成县旅游整体发展概念性规划》,注重长远效益和整体效益,对文成旅游的资源和客源市场进行分析和预测;确定文成旅游定位、发展方向和发展战略;明确旅游产品的开发方向、特色和主要内容;提出文成旅游旅游发展的重点项目,在宏观层面上对文成旅游的旅游发展勾勒理想蓝图。
四是努力打造精品景区。紧紧围绕着省级旅游度假区和百丈漈5A级景区的两大创建目标,放大本土优势,找准地方特色,打造旅游精品,实现精品带动,促进产业升级。重点打造好百丈漈景区和安福寺两大核心景区。百丈漈景区基础设施建设与环境整治一期工程已完成, 2013年底全部完成建设;西坑安福寺一期工程已完成,结合天圣山的旅游开发建设,正加快二期项目建设进度,确保在2014年开光;加快百丈漈通景公路改造工程建设,确保2013年底全线完工。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加速启动百丈漈篁庄村旧村改造工程,开发篁庄村“农家乐”旅游接待中心,形成百丈漈、天顶湖景区康体养生、观光休闲度假的特色核心产品集聚,提升核心竞争力,争创百丈漈5A级景区。
五是出台相关优惠政策。为进一步促进旅游实现“从观光旅游向休闲度假旅游转变、从旅游资源大县向旅游经济强县转变”,已于2009年出台《加快旅游业发展的优惠政策》(文委发[2009]93号文件),于2012年出台《文成县招商引资优惠政策》(文政发[2012]128号文件)。参照遂昌、永嘉、安吉等县做法,近期拟出台《文成县加快旅游业发展的扶持政策》,将给来文成创办旅游企业的从土地支持政策、财税支持政策、规费支持政策、旅游景区创A奖励、星级旅游饭店奖励等作出明确的推定。
⑷ 关于进一步强化旅游业对县域经济发展带动作用的思考的调研报告
旅游业是前景广阔的朝阳产业,在服务业中占据先导地位,具有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等诸多优点。作为一门新兴产业,旅游业对社会经济发展发挥着愈来愈重要的作用。
一、郴州旅游业发展的现状分析
郴州是全国优秀旅游城市,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旅游业的发展,通过全市各级、各部门及全市人民的共同努力,郴州的旅游业虽起步较晚,但发展较快,目前已初成规模。
1、旅游收入位居全省前列。据统计,2007年全市旅游总收入为55.6亿元,比上年增长11.2%,其中:国际旅游外汇收入944万美元,比上年增长52.0%,国内旅游收入55亿元,同比增长10.3%;接待国内外游客909.1万人次,同比增长21.0%,其中:接待国际旅游人数35168人次,同比增长30.1%;全市主要景区接待各类游客379.0万人次。随着我市旅游业的快速增长,其省内市场占有率也不断上升,旅游总收入规模居前。2007年郴州旅游总收入占全省的比重为7.6%,旅游总收入在全省的位次由2000年的第5位上升到2007年的第3位。
2、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加大。据测算,2007年,郴州旅游产业共创造增加值28.4亿元,占全市GDP的比重为4.4%,与2005年(4.3%)比,比重上升了0.1个百分点。2007年,全市GDP增长12.3%,其中旅游产业带动的约为0.32个百分点,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达2.6%。旅游产业对我市经济发展的贡献逐年加大,支柱产业地位已逐步形成。
3、旅游基础设施不断完善。2007年底,全市旅行社已发展到35家,旅游星级饭店31家,总床位4万多张。不仅完成了对莽山、热水温泉、东江湖等古老景区、景点的改造、扩建和整修,提升旅游产品档次,而且加大了对新景区、景点的开发力度,开发出了阳山民居、王仙岭、五岛一村等一批具有一定吸引力的新旅游景区。到2007年底,全市国家等级景区和工农业旅游示范区达16家,并通过加大交通设施建设,实现了各城市与景区之间、景区与景区之间的便利往来,形成了多层次、全方位、门类齐全、交通便利的旅游网络体系,并被国家评为全国优秀旅游城市。
4、“优秀品牌”吸引力不断增强。作为全国优秀旅游城市,郴州市区和资兴市的山水美景对省内外和港澳台地区旅客的吸引力不断增强。2007年,郴州市区及资兴市旅游收入为30.0亿元,占全市旅游收入比重的53.9%,同比分别增长10.6%、0.1%;接待旅游人数387.5万人次,同比增加42.6万人次,增长12.4%。可以看出,作为优秀旅游城市仍是全市旅游业发展的主力,且吸引力在不断增强。
⑸ 县旅游产业发展办公室是什么性质的单位,行政,还是公益还是生产经营类,2015年改革会把它改成企业吗
这是国家规定在编的全额拨款事业单位 全国都有编制 随着事业单位改制 可能会变成企业 但是这种企业的垄断性是不容置疑的 换汤不换药
⑹ 如何科学编制县域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一是立足县情,县情是科学编制县域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的前提;二是遵循国家、省、市相关上位规划,指导县域规划编制;三是理清规划编制的思路与重点,科学的县域旅游规划应该解决县域旅游吸引力是什么?如何将旅游吸引力转化为旅游产品?如何将旅游人流转化为经济效益?如何实现县域旅游可持续发展问题?等等,勇先创景认为科学的县域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既是县域旅游建设规划,也是县域旅游发展的方向与道路,同时还是跨行政区域及与大区域规划相协调的规划;旅游业的形式及旅游市场热点转换很快,科学的旅游规划除了要注重规划的实际操作性外,还要有一定的弹性,及规划后的售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