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发展规划标准
① 旅游线路规划设计的原则是什么
1、按旅游线路的距离,可分为短程旅游线、中程旅游线、远程旅游线;
3、按旅游线路的全程计算旅游时间,可分为一日旅游游线、二日旅游游线、三日旅游游线和多日旅游游线;
3、按旅游线路的性质,可分为普通观光旅游线和专题旅游线;
4、按旅游线路对游客吸引范围的大小,可分为国际旅游游线。国家级旅游线和区内旅游线;
5、按旅游线路的空间布局形态,可分为两点往返式旅游线、单通道式(单线贯通式)旅游线、环通道式(环形贯通式)旅游线、单枢纽式(单点轴辐式)旅游线、多枢纽式(多点轴辐式)旅游线和网络分布式旅游线。
(1)旅游发展规划标准扩展阅读:
首先要确定时间,之后再确定地方。选择出游目标要突出重点,再以重点目标为中心沿途选择其它次级目标。随后,概算出出游所需费用。费用主要包括交通费、景点门票费、食宿费、购物费等。预算要留有余地,以备急需。
乘飞机的话最好选乘早班机或晚班机,因为时间原因,早班机和晚班机的票价都比午班机等黄金时段的班机价格便宜。乘坐火车或汽车的话应选择夕发朝至的班次,这样可以省住宿费。
② 急求:《全国旅游标准化发展规划(2009-2015)》。谢谢先。
上国家旅游局网站
③ 旅游统计如何规范
要想把旅游统计规范化,首先需要对旅游行业进行规范化,就像现在的酒店行业,所有的入住人员都需要登记一样。
旅游统计学研究的对象是大量的旅游经济现象的数量表现。要了解旅游经济现象的总体情况及其发展变化规律,必须研究大量的旅游经济现象,没有对大量的或全部的单位进行统计,就不可能得出旅游经济现象的总体表现。
个别单位、个别事物在一定的时间内的发展变化会受偶然因素的影响,只有经过大量的观察和综合的分析,才能排除偶然因素的影响,正确反映旅游经济现象的总体特征。
(3)旅游发展规划标准扩展阅读:
旅游统计的基本任务可以分述如下:为党和政府制定旅游政策、计划提供依据。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国民经济的发展,旅游业逐步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和关联性极强的先导产业。要使旅游业快速、稳步、规模化发展,就必须同国民经济其他部门配合,平衡、协调发展。在制定旅游政策与计划时。
一方面要以党和国家的总路线、总政策、总任务为指导,另一方面还要以旅游业的实际情况(旅游统计资料)为依据。因此,提供准确、及时、全面、系统的旅游统计信息,会使国家制定的政策和计划更符合旅游发展的客观规律。
④ 城市用地分类和建筑规划标准中有旅游类用地吗
城市用地分类和建筑规划标准中没有旅游用地。
城市用地分类只有回八大用地:城市和答县人民政府所在地镇内的居住用地、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工业用地、物流仓储用地、道路与交通设施用地、公用设施用地、绿地与广场用地。
(4)旅游发展规划标准扩展阅读:
用地属性:
1、自然属性
土地的自然生成,具有不可移动性。即有着明确的空间定位,由此导致每块土地各具有相对的地理优势或劣势,以及各所具有的土壤和地貌特征。另外土地还有着耐久性和不可再生性。
2、社会属性
地球表面,绝大部分的土地已有了明确的隶属,即是土地已依附于一定的拥有地权的社会权力,无论是公有的或私有的形式。
⑤ 判断旅游规划成果的基本标准有哪些
旅游规划不是“纸上画画”、“墙上挂挂”,开发商、投资商花大价钱要的不是一堆精美的图纸和方案,而是实实在在的具有操作性、可落地建造的旅游开发指南。
以落地为目标,为客户谋求长期最大化利益的前瞻产业研究院认为,判断旅游规划成果的基本标准有4条:
1.体系完整,深度达到
旅游规划是指导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个景区旅游发展的指南和方针。内容应该全面,顾及到旅游业发展的方方面面,可以抓大放小但不能顾此失彼。旅游规划在掌握全局体系完整的基础上,还应重点突出,重要节点、重要方面要深度达到。
2.内容创新,科学合理
旅游规划是最讲究创新创意的。内容创新,才能起点高有卖点;科学合理才能保证方案能够被执行实施。海森旅游规划公司认为,好的旅游规划方案应当内容创新、布局合理、项目恰当、规模适宜。
3.市场明确,卖点突出
市场是检验旅游规划的重要标准。看一个项目能否成功,关键要看其市场是否明确,卖点是否突出。市场明确、卖点突出 营销推广有针对性,游客会云集而来。
4.注重环保,多方获益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发展旅游业的前提和基础。大力发展旅游业,的的确确给老百姓带来了很多福音,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增长,较大程度上改善了他们的生活。但发展旅游决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对老百姓而言,金山银山,不如绿水青山。好的旅游规划,要兼顾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要保障投资方、经营方、政府、当地百姓的利益。
⑥ 旅游景区规划有什么内容要求
根据国家标准《旅游规划通则》(GB/T18971--2003)和《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GB50298--1999),我国景区开发需要编制景区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远景设计院现就三类规划内容和要求分别加以论述。
一、旅游景区总体规划
任何一个景区开发建设前,原则上应当编制景区总体规划。景区总体规划编制以景区所在地的旅游业发展规划为依据,对景区的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帮助景区实现社会、经济、环境多重效益。
(一)规划时限
景区总体规划的期限一般为10-20年,同时可根据需要对景区的远景发展做出轮廓性的规划安排。对于景区的发展布局和主要建设项目,也应做出建设规划,期限一般为5年。
(二)任务和作用
总体规划的对象是一个具体的景区。其基本任务是综合研究旅游资源、客源市场,确定旅游地性质、环境容量及接待规模;划定旅游区的用地范围及空间发展方向;统筹安排区内各项建设用地和交通组织;合理配置各项旅游服务设施、基础设施、附属设施和管理设施;提出开发实施战略,处理好发展与建设的关系,指导旅游的合理发展。编制旅游总体规划对更好地推动和实现旅游的开发计划和发展目标,确保旅游资源的优化配置使其实现最佳利用价值,确保设计的旅游产品与实际旅游市场需求的统一性,确保旅游地与所在区域间有关的各项事业在社会、经济和环境方面的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资料收集的内容
收集的内容包括地形图、专业图以及气象、水文、地质、自然资源、历史文化、人口、行政区划、社会经济、企事业单位、交通运输、旅游设施、基础设施、土地利用和环境等方面的资料。
(四)总体规划的主要内容
(1)综合评价旅游业发展的资源条件和基础条件。
(2)全面分析市场需求,科学测定市场规模,合理确定旅游业发展目标。
(3)确定旅游业发展的指导思想、规划依据和发展战略。指导思想是旅游规划的主题,是体现一定规划时段内总目标的一种设想。
(4)明确景区区域、旅游产品重点开发的时间序列、土地利用的空间布局,根据需要划定缓冲区的范围,包括旅游服务设施、附属设施、基础设施和管理设施的总体布局。
(5)综合平衡旅游产业要素、结构的功能组合,统筹安排资源开发与设施建设的关系,包括住宿设施、旅行社的结构、功能和布局的确定。
(6)确定环境保护的原则,提出科学保护利用人文景观、自然景观的措施,包括各级保护区及影响保护地带的界线、面积的确定。
(7)根据旅游业的投入产出关系和市场开发力度,确定旅游业的发展规模和速度。
(8)提出实施规划的步骤、措施和方法,研究确定行业发展的目标战略。
(五)总体规划的成果要求
(1)文本、说明书。
(2)规划主要图件(图纸比例为1/10000-1/5000):图纸主要包括景区现状图、景区总体规划图、景区(点)及旅游资源分布图、道路交通网络规划图、保护区级别规划图、分期建设规划图、各类基础设施规划布局图、旅游设施规划布局图。
二、旅游景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在总体规划的基础上较大型的景区可以增编景区控制性规划,小型景区可以跳过景区总体规划直接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是一个管理型的规划,其目的在于详细规定景区开发建设用地各项控制性指标和其他规划管理要求,并为景区修建性详细规划提供指导依据。
(一)规划时限
景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主要为景区近、中期开发建设做出安排,规划的期限一般为5—10年。
(二)作用和任务
景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主要为景区的规划和建设管理提供控制依据,它首先代表一种规划理念,表明景区的规划管理由终极形态走上法制化过程,表明景区的规划和开发建设是一个向着预定的规划目标不断渐进的决策程序;其次,与其下一层的景区修建性详细规划相比,后者更注重形体和视觉设计,控制性详细规划则更加强调管理和引导,所以控制性详细规划代表一种新的技术手段,是规划管理和建设开发控制的一大进步。
景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的主要任务:以景区总体规划或分区规划为依据,详细规定景区开发建设用地的各项控制性指标和其他规划管理要求,强化规划控制功能,并指导景区的修建性详细规划编制。
(三)资料搜集的内容
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除了搜集总体规划应搜集的资料外,还应包括以下基础资料:
(1)旅游总体规划对本地块控制性规划的要求,相邻地段已批准的规划资料。
(2)土地利用现状,用地分类应分至小类。
(3)景区内人口分布现状。
(4)拟规划区块内建筑的现状,包括房屋用途、产权、建筑面积、层数、建筑质量、保留建筑等。
(5)景区内公共建筑、公共设施的分布。
(6)景区内工程管线网分布现状。
(7)景区内土地经济分析的资料,包括土地等级类型、土地级差效益、有偿使用现状、地价变化、开发方式等。
(8)景区所在地区的历史文化传统、地方建筑特色、风土人情等。
(四)控制性详细规划的主要内容
控制性详细规划的主要内容主要体现在规划的控制指标体系内容上,可分为:
1.控制性指标
(1)用地控制指标:用地性质、用地面积、土地与建筑使用相容性。
(2)环境容量控制指标:容积率、建筑密度、绿地率、人口容量。
(3)建筑形态控制指标:建筑高度,建筑问距,建筑物后退红线距离,沿路建筑高度、相邻地段建筑规定。
(4)交通控制内容:外来车辆交通出入口方位、停车位,内部车辆交通出入口方位、停车位。
2.引导性指标
对旅游区内重点地块的建筑形式、色彩、体量、风格提出设计要求。
配套设施体制:旅游区生活服务设施布置,市政公用设施、交通设施及其管理要求。
(五)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成果要求
(1)文本、说明书。
(2)规划主要图件(图纸比例为1/2000-l/l000):用地现状图、用地规划图、地块指标控制图、道路交通及竖向规划图、工程管网规划图、地块划分图。
三、旅游景区修建性详细规划
景区修建性详细规划以景区总体规划或景区控制性规划为依据,对景区建设内容进行安排和布置。与景区总体规划或者控制性规划相比,修建性详细规划更加注重景区形体设计、空间布局。景区修建性详细规划将为接下来的景区建设提供直接指导和具体方案。
(一)规划时限
景区修建性详细规划主要为景区开发建设做出安排,规划的期限一般为3-5年。
(二)任务和作用
修建性详细规划以上一个层次规划为依据,将景区建设的各项物质要素在当前拟建设开发的地区进行空间布置。
(三)搜集资料的内
容除收集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基础资料外,还应增加控制性详细规划中有关本规划地块的要求、工程地质、水文地质等资料和各类建设工程造价等资料。
(1)建设条件分析和综合技术经济论证。
(2)建筑设施和绿地的空间布局、景观规划设计、布置总平面图。
(3)道路系统规划设计。
(4)绿地系统规划设计。
(5)工程管线规划设计。
(6)竖向规划设计。
(7)估算工程量、拆迁量和总造价,分析投资效益等。
(四)修建性详细规划的成果要求
(1)文本、说明书。
(2)规划主要图件(图纸比例为1/2000-1/500):区位图、规划地块现状图、规划总平面图、道路交通规划图、竖向规划图、综合管网等设施规划图、绿化景观旅游设施规划图、表达规划设计意图的透视效果图或模型。
⑦ 旅游国际标准的具体内容
旅游行业的标准很多,不知道你所指的是哪个?
从20世纪中叶起,服务业的发展逐渐超过了传统工业和农业的发展而成为全球主要产业。改革开放初期,我国旅游业发展迅猛,而旅游业中的饭店业,由于长期以来的种种问题,服务质量和整体管理水平低下,与国际饭店业的差距很大,一度成为制约旅游业发展的瓶颈。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为了提高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加快与国际饭店业接轨的步伐,国家旅游局在借鉴国际经验和总结探索的基础上,创造性地制定出我国旅游服务行业中第一个国家标准——《旅游饭店星级的划分与评定》标准,开创了在旅游服务领域实施标准化管理的先例。
1995年,经国务院标准化主管部门批复,国家旅游局成立了旅游标准化专业机构——全国旅游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简称“旅游标委会”),负责旅游业的标准化技术归口工作,分别负责旅游标准化各个方面的研究工作和标准编制的组织工作。旅游标委会由国务院标准化主管部门(即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简称“国家标准委”)委托国家旅游局负责领导和管理,委员由旅游行政管理人员和旅游专家及旅游企业的专业人员组成。
从1995年至1997年的三年间,国家旅游局相继制定了《内河旅游船星级的划分与评定》、《导游服务质量》、《旅游服务基础术语》、《游乐园(场)安全和服务质量》4个国家标准和《旅游饭店用公共信息图形符号》、《旅游汽车服务质量》、《星级饭店客房客用品质量与配备要求》、《旅行社国内旅游服务质量要求》4个行业标准。
1998年,国务院的“三定”方案中赋予国家旅游局“拟定各类旅游景区景点、度假区及旅游住宿、旅行社、旅游车船和特种旅游项目的设施标准和服务标准并组织实施”、“制定旅游从业人员的职业资格标准和等级标准并指导实施”的职能。国家旅游局设置了质量标准处,专职负责全国旅游标准化的具体工作,同时承担全国旅游标委会秘书处的工作。
1999年,国家旅游局起草制定了《全国旅游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章程》、《全国旅游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处工作细则》。2000年,颁布施行了《旅游标准化工作管理暂行办法》和《旅游业标准体系表》,构筑了以旅游业诸要素为基础的旅游标准体系框架,为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建立了科学、规范的技术支撑,是旅游标准化工作开展的重要依据,这对全面提高旅游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实现旅游业科学管理,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从2001年至2003年的三年间,国家旅游局相继制定了《标志用公共信息图形符号第1部分:通用符号》、《标志用公共信息图形符号第2部分:旅游设施与服务符号》、《旅游区(点)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旅游规划通则》、《旅游资源分类、调查评价》、《旅游厕所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6个国家标准和《旅行社出境旅游服务质量》1个行业标准。
2003年,第三届旅游标委会换届时,增设了旅游住宿、旅行社、旅游车船、旅游餐饮、旅游商品、旅游娱乐、旅游产品开发、旅游信息8个专家委员会。实行旅游标准立项年度计划申报制度,对建立旅游标准项目库和与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年度立项计划工作的衔接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2005年,国家旅游局起草制定了《全国旅游标准化2006—2010年发展规划》,提出了今后5年全国旅游标准化发展的指导思想、主要目标、任务和措施,目的是推动我国旅游标准化工作不断深入,进一步提高服务质量和产业竞争力,保护消费者权益,促进我国旅游业加快发展,为实现旅游强国的宏伟目标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从2004年至2006年的3年间,国家旅游局相继制定了《旅游度假区设施与服务规范》、《国家生态区》、《民族(民俗)文化旅游点规划建设与管理规范》、《旅游公寓(别墅)星级的划分与评定》、《旅游汽车公司资质等级划分与评定》、《高尔夫会所星级的划分与评定》、《导游人员等级评定》7个国家标准和《星级饭店访查规范》、《绿色旅游饭店》2个行业标准。截至目前,已经发布的旅游标准达到18个(其中国家标准11个、行业标准7个),已立项和正在申报立项的标准33个,标准数量在我国服务行业中处在领先地位。
《旅游业标准体系表》编制说明
来源:活力广东 日期:2003-8-12 12:28:03
一、制定依据:
1.1998年机构改革后,国务院“三定”方案中所确定的国家旅游局的主要职能。
2.1993年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批准的国家旅游局《旅游行业标准归口管理范围》(技监局标函〔1993〕529号)。
二、主要作用:
1.《旅游业标准体系表》(以下称《体系表》)是对国务院“三定”方案和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旅游行业标准归口管理范围》的具体实施,是旅游标准化工作开展的基础性工作。
2.《体系表》在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备案,作为旅游业标准立项工作的依据。
3.在协调与其他部门的工作中,对于管理交叉关系的协调问题,《体系表》将作为解释的重要依据。
4.在与世界旅游组织、国际标准化组织的交流过程中,《体系表》是解释我国旅游标准化工作开展情况的最基础资料。
三、编制说明:
根据《旅游行业标准归口管理范围》所确定的框架,特别是根据国家旅游局旅游标准化工作开展的经验和今后旅游标准化工作的实际需求,参考1999年底全国旅游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工作会议所确定的制定《体系表》的主要建议,按照两种体系对旅游标准进行分类和编排,在此基础上构建旅游业标准体系的框架:
1.按照标准的一般划分,分成基础标准、设施标准、服务标准、产品标准和方法标准5大类。
2.按照旅游业构成要素的划分,分成食、住、行、游、购、娱6大类,并且增加一大类综合类,共7类。
3.按照以上划分方法,对于已经出台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已经批准立项正在起草的标准和考虑申请立项的标准在表中确立位置。
4.此表是开放式的,在框架确定后,可以根据需要及时修改和补充,并及时向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备案。
旅游业标准体系表
制表单位:全国旅游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处(注:为已颁布实施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
制表时间:2000年11月
基础标准
设施标准
服务标准
产品标准
方法标准
食
旅游定点餐馆设施
旅游团队餐质量标准
住
⑧ 旅游规划落地需要具备哪些条件
从旅游规划的具体内容来说,现代的区域旅游规划要涉及到战略规划(区域战略和旅游战略),空间规划(旅游产业要素规划,融合产业要素规划),社会规划(全社会的支撑保障系统),可持续规划(生态环境可持续,社会环境可持续和文化环境可持续)等等,这是任何规划都无法企及的。
从旅游规划的具体项目策划和规划来说,以综合体的形态来出现的旅游地详细规划,往往是以小镇,园区出现的,涉及旅游、休闲、商业、会议、地产等等,就应该列入城乡规划之中,在项目申报,用地审批时就不能按照原来狭义的做法来对待。从性质上说,旅游项目规划是以旅游融合多项产业要素来综合发展的规划了。
从旅游转型升级的角度来说,对目的地城市的旅游功能,旅游服务规划是十分重要的问题。为旅游者打造喜欢的城市应该是我们追求的目标。旅游者对城市的诉求是:独特的城市风貌,完善的服务体系,和谐的社会环境,这样建设的城市市民会更喜欢。因此,旅游城市的城市,城市旅游的城市,旅游中心的城市规划,都应该是旅游规划引领城市规划。也就是说,旅游规划在先,城市规划在后。否则千城一面的城市规划,旅游者不喜欢,居民也不喜欢。当然,那些景观规划,建筑规划等技术性的规划,都应该在最为下游位置,在旅游景区规划中更是如此。
前瞻产业研究院指出衡量旅游规划落地性的六大标准,亦即六大原则,即文化性、生态型、智慧性、经济性、品牌性和效益性。
文化性原则。能否通过历史文脉的延续和人文景观的再造,发掘、保护并提升独特性景观价值,强化主题的规模、丰度和完整性,开发唯一性和垄断性旅游产品,形成市场吸引力。
生态性原则。能否遵从天人合一原则,通过强调自然的空间格局和生态过程,建立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和谐共生关系,提高观赏游憩价值,创造适宜的休闲度假环境。
智慧性原则。能否借助先进的科技手段,按照国际化标准打造全新的具有科技含量的特色景观、建筑,全面提升人本化的软硬件服务设施和环境。
经济性原则。能否根据经济、实用、节约的原则,利用自然人文环境,因地制宜,构筑亲切宜人的旅游空间,达到省钱、省力、省时间、达标的“三省一达”目的。
品牌性原则。能否构思天马行空的创意和石破天惊的策划,并以科学的规划设计和新颖的现代化开发模式,获得世界级和国家级品牌,并体现时代特征,引领旅游新潮流。
效益性原则。能否兼顾政府、投资方和原居民利益,强有力地吸引投资商,促进规划项目尽快落地,并引爆旅游市场,产生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⑨ 旅游规划收费标准是怎样的
北京勇先创景规划设计院 旅游总体规划、旅游控制性详细规划、旅游修建性详细规划) 有五个依据,视 情况选择:(1)依据一:《城市规划设计计费指导意见》(中国城市规划协会, 2004 年);(2)依据二:《工程勘察设计收费管理规定》(国家计委、原国家 建设部,2002 年);(3)依据三:国家物价局、原国家建设部《城市规划收费 工日定额》([1993]价费字168 号);(4)依据四:《广东省城市规划设计收 费标准》;(5)依据五:各个旅游规划设计院内部标准。 计量标准:旅游发展规划和旅游总体规划一般按照公里来计费,旅游控制性 详细规划和旅游修建性详细规划一般按照公顷来计费,而景观设计方案或者建筑 设计方案是按照平方米来计费;旅游概念性规划和旅游策划因为没有标准,则要 根据难易程度来具体计量收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