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旅游发展
『壹』 为推动红色旅游高质量发展提出三条方法论建议
方法论建议指的就是哲学上的根本方法的建议,推动红色旅游的发展,我们应该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联系的观点
『贰』 推动文化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路径如何选择
专家预测:未来,文化旅游的市场空间将有望达到2万亿元。在这个背景下,把文化与旅游攥成“拳头”,既抓住了文化与旅游的内在联系,又顺应了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相融合的规律。前瞻产业研究院认为,推动文化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应在以下四个方面发力。
1、聚焦“大融合”,在统筹兼顾上发力。推动文化旅游产业提速增效,必须以统筹全局的视野加快推进“三个融合”,充实完善旅游产业内容、促进文化产业结构调整、撬动地方经济腾飞。
2、规划“大项目”,在强化支撑上发力。文化旅游产业要实现高质量发展,离不开一个个项目的支撑。当前,正从点状开发、线路统筹向区域联动转变,必须通过区域内规划布局和实施重大项目,充分发挥项目建设在优化结构中的强大引擎作用,推进文化旅游产业聚集发展,在更大时空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开发休闲、体验和度假型产品。
3、开发“大产品”,在有效供给上发力。需求决定供给,供给引领消费。当前,我国文化旅游产品“有效供给不足”已成为制约我国旅游领域高质量发展的主要问题。为此,必须以“用户为王、体验至上”为核心,充实完善旅游产品供给、优化旅游产品结构,更好地顺应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满足快速增长的大众化、个性化旅游消费需求。
『叁』 “全域融合”如何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我国旅游经济快速增长,产业格局日趋完善,市场规模品质同步提升,旅游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全域旅游”从提出概念到上升为国家战略,正是我国旅游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据统计,过去五年,中国出境旅游人次由8300万增加到1.3亿。2017年中国旅游总收入为5.4万亿元,是2012年的2.1倍,年均增长15.8%;2017年全年国内和入境旅游人数超过51亿人次,比五年前增长69.1%,年均增长11.1%。
国务院办公厅的上述《意见》中,重点部署了“推进融合发展,创新产品供给”工作,包括推动旅游与城镇化、工业化和商贸业融合发展,推动旅游与农业、林业、水利融合发展,推动旅游与交通、环保、国土、海洋、气象融合发展,推动旅游与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融合发展等。融合发展有助于旅游业实现高质量发展,将融合发展战略用于促进全域旅游发展,形成旅游业发展的“全域融合”思维,推动一定区域以及更大区域内旅游与其他产业融合发展,并以旅游业带动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这将是我国旅游业发展战略的一次重大提升。
『肆』 如何推动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
1,政策支持;
2,资金支持;
3,文化带动。
『伍』 1994年,世界旅游组织为世界旅游日提出的主题口号是:“高质量的员工,高质量的服务,高质量的旅游。”这
:Tourism's contribution to the preservation of culturalheritage and to peace and mutual understanding
1981年:Tourism and the quality of life
1982年:Pride in travel: good guests and good hosts
1983年:Travel and holidays are a right but also a responsibility forall
1984年:Tourism for international understanding, peace andcooperation
1985年:Youth tourism: cultural and historical heritage for peace andfriendship
1986年:Tourism: a vital force for world peace
1987年:Tourism for development
1988年:Tourism: ecation for all
1989年:The free movement of tourists creates one world
1990年:认识旅游事业,发展旅游事业 (Tourism: an unrecognized instry, a service to be released)("the hague declaration on tourism")
1991年:通信、信息和教育:旅游发展的动力 (Communication, information and ecation: powerlines oftourism development)
1992年:旅游促进社会经济一体化,是各国人民相互了解的途径 (Tourism: a factor of growing social and economic solidarityand of encounter between people)
1993年:争取旅游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和谐 (Tourism development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owards alasting harmony)
1994年:高质量的服务、高质量的员工、高质量的旅游 (Quality staff, quality tourism)
1995年:通过负起责任而受益 (WTO: serving world tourism for twenty years)
1996年:旅游业:宽容与和平的因素 (Tourism: a factor of tolerance andpeace)
1997年:旅游业:21世纪创造就业和倡导环境保护的先导产业 (Tourism: aleading activity of the twenty-first century for job creation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1998年:政府与企业的伙伴关系:旅游开发和促销的关键 (Public-privatesector partnership: the key to tourism development andpromotion)
1999年:旅游业:为新千年保护世界遗产 (Tourism: preserving worldheritage for the new millennium)
2000年:技术和自然:21世纪旅游业的双重挑战 (Technology and nature:two challenges for tourism at the start of the 21st century)
2001年:旅游业:为和平和不同文明之间对话服务的工具 (Tourism:instrument at the service of peace and dialogue betweencivilizations)。
2002年:经济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Ecotourism, the key to sustainabledevelopment)。
2003年:旅游业:一种消除贫困、创造就业与社会和谐的驱动力 (Tourism: a driving force for poverty alleviation, job creationand social harmony)
2005年:旅游和交通——从儒勒·凡尔纳的幻想到21世纪的现实。其目的是为了纪念法国科幻小说家凡尔纳去世100周年。凡尔纳的作品曾激发了世界各地读者和旅行者的想像。在凡尔纳时代,跨国旅行仍然是冒险行为,如今他的作品中大多数幻想都已经变成了现实。
2006 年:旅游让世界受益(Tourism Enriches)
2007年:旅游为妇女敞开大门(Tourism opens doors for women)
『陆』 如何打造文化特色高品质的旅游产品很难
深入挖掘利用特色文化旅游资源。文化资源是现代旅游的第一资源。要深入挖掘西安历史、革命、民俗、宗教和山水文化等资源,进行科学规划,重点开发,走差异化和特色化发展之路。一是由有关部门组织专家学者、民俗顾问以及其他社会力量通过实地走访、调研、查阅文献资料等方式,对全市文化资源特别是历史遗迹、民俗文化、人文景观、非物质文化遗产等进行全面梳理,建立旅游文化资源数据库,为今后作为旅游开发与保护、规划与建设提供基础性资料。二是实施文化旅游创意战略,对文化资源进行再创造、再包装,积极打造特色文化旅游产品,不断提升文化资源的旅游功能和价值。对历史传统、风土人情、民间传说等,要寻求其与自然景观以及游客审美和情感需求的有效对接渠道,实现文化内涵与自然景观的有机交融。对西安鼓乐、蓝田普化水会音乐、临潼孙家皮影、周至哑柏刺绣、长安楮皮纸制作技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要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利用中保护”的原则,推动更多的
『柒』 旅游给商业带来了什么 高品质旅游商业
商业场所与旅游景点虽然有着不同的概念和功能,但二者其实是密不可分、相互促进的。在北京,从老牌商业街区前门大街、王府井大街以及南锣鼓巷,再到新兴的蓝色港湾、老舍茶馆等,这些特色商业场所深受外来游客青睐。
现状:特色街区游客占据半壁江山
尽管热天接近尾声,但在南锣鼓巷、烟袋斜街等带有明显北京印象的商街上总也不乏拥挤的游客。
据烟袋斜街一位便利店老板介绍,此前该地区是居民区,并无大量商业。据其回忆,该地区在2003年左右开始红火起来,现在成为外地游客来北京的必逛之地,尤其是20~25岁的年轻人。一位南锣鼓巷的饰品店老板表示,南锣鼓巷地区不会因为季节和气温的变化而影响业绩,常年人流量较大,外地游客占90%以上,其中不乏外国游客。
旅游业对商业消费的拉动作用明显。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北京接待旅游总人数为1.1亿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长11.9%;实现旅游总收入1759.8亿元,同比增长9.1%;实现旅游餐饮和购物消费917.3亿元,同比增长11.9%,占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的23.1%。
问题:高品质旅游商业稀缺
位于朝阳公园一隅的蓝色港湾,集商业、餐饮、娱乐为一体。由于毗邻使馆区,这里的国外顾客较多,同时它的欧式建筑极具异域风情。
蓝色港湾市场总监宋嵃知表示,蓝色港湾作为新兴的休闲娱乐购物场所,在旅游的大背景下收益回报明显,一些外地、国外游客会选择到蓝色港湾体验国际化的休闲项目。据悉,周一至周五,蓝色港湾的客流在5万人左右,周末和节假日,客流最高可达10万人左右。但是,在北京,像蓝色港湾这样具有优势地理环境的观光休闲商业项目并不多。
在北京商业经济学会秘书长赖阳看来,目前北京旅游商业仍主要围绕旅游团,对于商务会议游客关怀较少,定位该类游客消费的场所稀缺。他指出,旅游商街上的多数商铺仍停留在售卖低端旅游产品、特产的传统观念中,低端消费层级也影响了北京整体商业品质和形象。
改变:升级文化体验消费
业内人士分析,在目前主要的三大类游客中,基础旅游的观光客未来占比将逐渐缩减,而商务旅游、文化休闲游消费呈上升趋势。
在赖阳看来,在商务旅游中,消费者在商场进行品牌消费居多,特色商品购买相对较少。而进行文化休闲游的消费者,更看重的是商业环境的氛围,注重文化消费体验。
因此,这也要求商业项目在招商时需考虑整个商旅消费商圈定位,让区域形成浓厚的文化体验街区,并对应进行文化、休闲、体验氛围的设计。
位于前门附近的老舍茶馆,因地道的京味文化和茶文化吸引着各地的游客,它已经成为北京文化的一张名片。北京奥运会期间,它作为涉外场所接待了众多国外宾客。应该说,老舍茶馆实现了文化与商业在市场层面的融合。
北京apm商场负责人表示,虽然其外地游客占比仅为20%,但商场也在通过精细的港式服务、新奇小游戏等吸引游客。“商场对外地消费者最具吸引力的多是具有唯一性、游客难以在其所居住城市消费到的品牌。比如,亚洲最大的苹果旗舰店、北方地区唯一的Forever21等。”如果你有旅游方面的问题可以咨询影途社户外。
『捌』 高品质旅游是什么样的旅游
高品质旅游是就是价格很贵的、游客不喜欢的正常旅游,而不是目前深受游客欢迎的低价旅游
『玖』 旅游发展质量还需要提升吗
近40年来,我国旅游业从空白发展到如今全球规模最大,成为旅游大国,成就不可谓不大,但这只是规模和数量上的领先,现阶段还称不上旅游强国,在发展速度、数量和质量、效益之间还存在不平衡的问题。
2017年就发生多起旅游服务质量问题,比如曾引起网络热议的五星酒店客房清洁问题,多家知名高星级品牌酒店被曝“床单枕套不及时更换”“马桶里洗抹布”“用马桶刷刷杯子”等,这些事情竟发生在五星酒店,令人瞠目结舌。此中原因之一便是外部监管不够,处罚力度不足,涉事酒店违法成本太低,导致酒店太过于追求利益最大化。
根据去年12月份公布的《2017第二季度全国星级饭店经营情况平均指标统计》数据,全国三星及以上酒店整体平均出租率不足60%,即使北京、上海这些地方,三星及以上的酒店整体平均出租率分别只有65.5%和69%。根据国内高星酒店行业运营情况来看,平均出租率低于70%基本意味着处于微利甚至亏损状态,国内高星级酒店企业生存状况堪忧。
展望2018,刘锋预判,热点还会继续受到追捧。他认为,与旅游相结合的跨界创新项目将会成为焦点,“比如康养、体育旅游、户外运动、特色小镇、田园综合体等。此外,与乡村振兴相关的旅游投资仍会是旅游投资热点,同时旅游与科技方面的结合也会有一些新的进展。”
2017年是公布和全面实施“十三五旅游发展规划”的全面开局之年,也是提出建设世界旅游强国三步骤发展战略,开启旅游发展的新目标、新征程的一年。结合国家经济宏观政策我们不难看出,旅游产业与生态建设、乡村振兴、新型城镇化、产业转型升级都有着紧密的结合点,特别是地方政府推动发展方式转变、经济结构调整,这将为旅游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业内专家表示,在新的发展理念下,2018年,我国旅游业将继续成为我国新常态下转型创新发展的风向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