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旅发展 » 是文化旅游观光的

是文化旅游观光的

发布时间: 2020-11-29 13:30:23

Ⅰ 什么是民族旅游

民族旅游是指人们离开惯常住地,到异地去体验当地民族的文化旅游行程。民族文化作为一个地区、一个民族悠久历史文化发展的结晶,蕴含着极其丰富的社会内容,由于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是旅游资源开发的灵魂,具有独特性与不可替代性,因而,从某种意思上来讲,民族旅游属于高层次的旅游。旅游者通过开展民族旅游活动,亲身体验当地民众生活事项,实现自我完善的旅游目的,从而达到良好的游玩境界。目前民族旅游的内容主要包括生活文化、婚姻家庭和礼仪文化、口头传承文化、民间歌舞娱乐文化、节日文化、信仰文化等。

Ⅱ 文化旅游产业的介绍

文化旅游产业是文化产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近年来,我国学术界和一些省市政府部门对文化旅游产业的认识存在泛化现象,许多人把旅游业主体都作为文化产业的组成部分,包括旅游交通企业、旅游住宿企业、纯自然的观光型景区等。其实,这是把旅游文化与文化旅游混为一谈。真正的文化旅游产业主要是由人文旅游资源所开发出来的旅游产业,是为满足人们的文化旅游消费需求而产生的一部分旅游产业。它的目的就是提高人们的旅游活动质量。文化旅游的核心是创意。特别强调“创造一种文化符号,然后销售这种文化和文化符号”,并强调文化旅游的“文化”是一种生活形态,“产业”是一种生产行销模式,两者的连接点就是“创意”。因此,文化旅游可以理解为“蕴含人为因素创造的生活文化的创意产业”。

Ⅲ 百色旅游业好不好做

旅游品牌创建工作力度不断加大

一是按照《百色市全域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18-2025)编制工作方案》要求,委托中国旅游科学研究院编制我市的《百色市全域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18-2030)》中期稿已通过专家咨询,目前正结合文旅融合新形势和市委、市政府近期工作部署,再次对全域旅游规划进行修改,下一步规划的出台将全方位对百色全域旅游发展进行科学指导。

靖西旧州风光

二是认真抓好“双创”工作。靖西市通过四年的不懈努力,在2018年初实现我市“创特”零突破,2018年末乐业县成功创建为广西特色旅游名县,凌云县、田阳县列入广西特色旅游名县创建县,靖西市列入“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首批创建名单,平果、凌云、乐业、德保、那坡等县列入广西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县。

截至目前,已成功创建世界地质公园1个,国家AAAA级景区18个,国家AAA级景区17个,国家四星级旅游饭店9家,三星级旅游饭店25家,广西星级乡村旅游区12处,星级农家乐42家,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3家、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1家,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1个,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1个。

百色起义纪念园创建国家AAAAA级景区工作正有条不紊地进行中。□本报记者 周福宁 摄

目前,正全力创建百色起义纪念园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力争在今年实现百色AAAAA级景区零突破。

文化旅游产品供给不断丰富

百色拥有红色历史文化、自然山水生态、少数民族风情、中越边境探秘、特色乡村旅游等众多文化旅游资源,拥有各类旅游资源单体334处,对外开放景区景点50多处。

在田州古城举办布洛陀文化文化旅游节活动。黄国顺 摄

通过多年的努力,既有以百色起义纪念园为代表的红色文化旅游景区,也有以大石围天坑、通灵和古龙山峡谷景区为代表的生态旅游景区,聚之乐景区为代表的休闲农业景区,田州古城、布洛陀景区为代表的壮文化景区,逐步实现将文化旅游资源转化为文化旅游产品,旅游经济效益日益凸显。

依托数量众多的文化旅游观光体验景区(点),还推出邓小平足迹之旅、长寿养生体验之旅、右江河谷休闲农业观光之旅、中越边关探秘之旅、少数民族风情之旅等五条精品旅游线路,赢得了游客的广泛好评。

文化产业发展不断加快

一是文化企业培育取得新突破。截至目前,我市共有5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其中1家国家级示范基地,3家自治区级示范基地,1家自治区级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示范基地。

右江麽乜

二是特色文化项目进一步增多。我市十分重视对民族特色文化资源的开发,独特的壮乡风情以及精美的手工艺品,如壮锦系列、民族服饰系列等盛名在外。2016~2018年,广西汇通古镇文化旅游开发有限公司“田阳县壮文化开发项目”等共6个项目获评自治区特色文化产业发展重点项目并得到资金扶持。

三是文化创意产品开发质量提升。近两年来,我市共有3个作品在全国工艺品交易会“‘金凤凰’创新产品设计大奖赛”上获奖,1个作品在“广西工艺美术作品大赛”中获得“广西工艺美术作品‘八桂天工’奖”银奖 。

公共服务设施不断完善

近年来,我市大力完善文化旅游公共服务设施,丰富公共服务产品供给。

一是不断提升完善文化服务场所。目前市本级和各县(市、区)都已基本配备公共图书馆、文化(群艺)馆、文博馆(所)等文化服务场所,为民众提供文化休闲服务。

田阳县巴某村新貌 甘霖 摄

二是全力推进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建设。截至2018年底,全市12个县(市、区)共建成1508个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其中右江区104个,田阳县131个、田东县105个、平果县114个、德保县130个、靖西市280个,那坡县128个、凌云县84个,乐业县85个、田林县90个、隆林各族自治县177个、西林县80个。一个覆盖城乡、服务便捷、保障充分、统筹有力、充满活力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得到进一步完善。

Ⅳ 文化+旅游,如何混着玩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将文化内容转化为有文化影响力、有市场吸引力的旅游产品和品牌,必须具备两个条件:文化要有足够影响力、便于活化为产品。文化转化为产品有三种路径:物态化、活态化和业态化。一是文化物态化乃观光旅游所需,可理解为景观化和形象化;
二是文化活态化乃旅游体验所需,可理解为游客对文化的交互化、情境化和沉浸化感受;三是文化业态化乃休闲旅游所需,可理解为文化的产品化、产业化和品牌化。没有非凡的文化创意和量身定制的产品转化方式,文化就只是文化,成不了旅游产品。
前瞻产业研究院认为,居民对户外娱乐的需求升级,政策对文化演出的引导支持,旅游演艺的产品不断优化和创新,都让中国的旅游演艺市场进入快速的发展阶段。未来,旅游演艺+科技创意、旅游演艺+文化遗产、旅游演艺+全球视野有望成为新的发展方向,具有无限可能性。

Ⅳ 宗教文化对旅游业发展的影响

http://qkzz.net/magazine/1006-3102/2007/05/scxd200705162.pdf
[摘要] 旅游业是当今世界发展最快的产业之一。旅游业在世界各国的迅猛发展,使各国的旅游管理者深刻认识到,保护和开发宗教旅游资源在大力发展旅游业中的重要意义。我国既是一个多种宗教并存和宗教信仰自由的国家,又是一个宗教旅游资源大国。因此我们要高度重视宗教文化与旅游业的关系,充分利用我国优越的宗教旅游资源,开辟出极具旅游价值的旅游景观、开发出具有宗教特色的旅游产品,根据不同国家和民族的宗教习俗安排旅游接待活动,来发展我国的旅游事业。
[关键词] 宗教文化旅游业旅游资源宗教旅游资源
目前,无论在国外还是国内,旅游越来越成为人们喜爱的愉悦身心的活动,正日益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对绝大多数中国人来说已不再是遥不可及的事情,旅游热在中国老百姓中正悄然兴起。而要真正搞好旅游业,就必须处理好旅游与旅游资源开发的关系,二者如同鱼和水的关系。
在旅游资源中,宗教文化可谓是非常重要的旅游资源。无论过去、现在乃至将来,宗教文化作为人文旅游资源在旅游业的发展中都将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有关的统计资料表明:“著名的旅游景点中,宗教名胜所占的比例,在中国达到了55%”;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布的《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中,宗教名胜竟占了90%”。本文拟就宗教文化对旅游业发展的影响做以下分析。
第一,宗教文化与旅游观光。旅游观光是旅游者旅游的核心内容,因此,旅游景点在旅游业中显得尤为重要,而各种宗教在其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创造出了许许多多可供旅游者旅游观光的景点。如“佛教自公元前2世纪传入我国”,经过漫长的发展岁月在我国风景优美的名山大川修建了大量的佛寺、佛塔、佛窟,留下了大量令人叹为观止的壁画、摩崖艺术珍品。我国甘肃敦煌莫高窟更是一处由“建筑、绘画、雕塑组成的博大精深的艺术殿堂,成为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佛教艺术宝库”。中国土生土长的道教所追求的理想境界是超凡脱俗的“仙境”。认为“人若成了仙,就可以到仙境生活,做到超脱生死,清虚宁静,自由自在,不被物累”。这个仙境并非仅仅指渺茫的“天国”,也包括人间的一些境地。而风光秀丽的名山胜地常常被道教认为是神仙所居之处和修道成仙的理想场所。因此道教有了十大洞天、三十六小洞天和七十二福地之说,几乎天下所有的名山大川都纳入了道教的洞天福地之中。“伊斯兰教和基督教在唐朝时先后传入我国”,二者在中国的发展虽然没有佛教和道教那样以名山大川为其修行的场所,但伊斯兰教各种风格的清真寺、基督教各式梦幻般的教堂不仅吸引了大量非信教者的旅游观光,更是伊斯兰教和基督教教徒最富吸引力的旅游胜地。总之,各种宗教在其发展和演变过程中为人们留下了大量丰富多彩、独具魅力的宗教名胜古迹,这些均成为了最具旅游价值的人文旅游资源。
第二,宗教文化与旅游产品。旅游实践证明,丰富多彩、独具特色的旅游产品对旅游者的旅游活动同样有着吸引力,因此旅游资源开发中应包括旅游产品的开发。“旅游购物是旅游活动中的重要环节,是旅游六大要素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大多数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都会购买旅游产品,一方面来铭记自己的旅游经历;另一方面用来馈赠亲朋好友。另外,合理、有效地安排旅游购物活动,还可提高旅游活动的参与性和趣味性。甚至有人将“旅游购物所占比重的多少,作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旅游业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志”。既然旅游产品在旅游业中有着如此重要的地位,因此在开发宗教文化这一旅游资源中,可以根据宗教文化的特点开发出具有宗教特色的旅游产品,这不仅丰富了旅游产品的内容,而且也可以满足旅游者的购物欲望。例如,根据佛教的木鱼、进香袋、念珠等佛事活动用具开发出具有佛教特色的旅游产品;以“八仙”等各路神仙为题材开发出具有道教特色的旅游产品;以基督教或伊斯兰教文化为背景开发出具有基督教或伊斯兰教风情的旅游产品等等。这样的旅游产品开发不仅因具有针对性和专业性的特点而受到旅游者的青徕,而且还会使旅游者以心诚则灵的心理体验来接受这些具有特色的旅游产品。总之,旅游产品在旅游业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旅游产品不仅是旅游活动中的重要内容和旅游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还具有促进地区经济文化交流的作用”。在旅游资源的开发中,切莫小视旅游产品的开发。
第三,宗教文化与旅游饭店。旅游饭店解决的是旅游者在旅游中的吃住问题,它同旅游观光、旅游产品一样,在旅游业中同样起着重要的作用。在旅游饭店中热情周到的服务自然是必不可少的经营理念。然而对于特殊场合、特殊的旅游者还必须增加特殊的服务。如对于在各类宗教胜地开设的旅游饭店、接待由宗教徒组成的旅游团体,就必须要准确周到地为各类宗教信徒提供与其宗教文化相适应的设施及膳食,绝对不能对旅游者的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有所违反和触犯。例如,在以清真寺而著称的旅游景区开设旅游饭店,饭店必须具有专门供应牛羊肉的膳食设施,而绝对不能对其提供由猪肉制作的菜肴,否则会引起客人的强烈不满。再如在接待佛教徒时,应设斋饭,逢“佛成道节”应提供腊八粥等。遇基督教圣诞节时应制作圣诞树,举办圣诞晚会,分送圣诞贺卡等等。总之,旅游饭店应该针对不同宗教信仰的旅游者,提供相应的饭店服务,这是旅游管理中不可或缺的环节,作为旅游管理者不应忽视。
除了上述三个方面之外,旅游管理者还要注意如下两个方面在旅游业中的作用:
一是利用宗教节日,促进旅游业的发展。各宗教在其漫长的发展过程中都形成了属于自己的宗教节日,每逢节日来临,宗教信徒们便会从四面八方聚集到他们心目中的宗教圣地以欢庆宗教节日。不仅如此,随着宗教文化的传播,一些符合人们心理要求的宗教节日,已扩展成宗教信徒和非宗教信徒共同欢度的节日,甚至发展为民间流行的节日,如基督教的圣诞节、复活节;佛教的浴佛节;伊斯兰教的古尔邦节等等。作为旅游管理者应该充分把握各类宗教所特有的节日活动,吸引更多的旅游者参加到节日旅游活动中去,以此为契机促进旅游业的发展。
二是利用各种现代媒体对各宗教名胜的宣传,促进旅游业的发展。我们知道,各宗教都有着属于自己的名胜古地、令人景仰的著名人物、美丽动听的传说故事,旅游管理者可以利用电影、电视、广播以及网络等现代化的传媒方式进行大力宣传、广为传播,来提高各宗教胜地的知名度,增强旅游爱好者亲临这些宗教胜地的向往感。例如人们根据电视剧《西游记》了解了火焰山、根据电影《少林寺》和《神秘的大佛》认识了少林寺和乐山大佛,通过观音菩萨、普贤菩萨、文殊菩萨、地藏菩萨的宣传知道了普陀山、五台山、峨眉山、九华山的特殊意义等等,这些都必然促进宗教胜地旅游业的发展。
宗教文化对旅游业发展的重要性已是有目共睹的事实。在日新月异的当代世界,一方面宗教产生的社会根源和认识根源在短期内不会从根本上消除,这就决定了宗教将在人类社会长时间存在;另一方面旅游业又在我国正日益迅猛发展,因此,在旅游业的发展中,要重视宗教旅游资源的开发。总之,宗教旅游资源的合理利用,对于增加旅游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繁荣中国的旅游事业将有着深远的意义。

Ⅵ 文化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有哪些

1、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不够,规划不当。
我国拥有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可供观光的旅游景区约1万余处,现在已开发并可以接待国内外游客的仅有1800余处,不足1/5,文化旅游资源价值还没有得到充分的挖掘。同时也存在规划不当的问题。例如:世界文化遗产的“丽江古城”,正是由于对风景区已超常开发,使得其人工化,商业化现象十分严重,逐渐失去了原有的民族气息,历史文化“古城南京”在古城墙边上架设电梯的计划更是严重的景区开发过度。
2、文化旅游配套基础设施落后。
文化旅游基础设施,不仅包括传统意义上的旅游交通业、饭店业,也包括融入新技术的旅游信息化基础设施。我国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还存在着很多问题,如交通问题、饭店旅店业问题、文化旅游信息化问题等,尤其在一些经济不发达的地区,即使它拥有很优秀的文化旅游资源,但缺乏相应的配套设施,比如交通不方便,饭店入住不好等,也会导致文化旅游业受到限制。
3、发展资金不足,投融资渠道单一。
文化旅游业以文化为底蕴,以历史文物景观及文化活动的浏览观光服务为核心,涉及到各个方面,它是一个产业集群,因此它的发展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而我国目前文化旅游主要资金主要来自于政府投入,民营资本介入很少,其他像金融行业也没有发挥作用,融资渠道单一,而政府所能提供的毕竟是有限的。
4、法规体系不健全。
中国旅游法律体系应是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居主导地位的完整的法律体系。其中除旅游基本法外,还应当包括旅游业的各个方面。但目前看来,这一体系的框架结构上存在着一些问题,同时各项旅游专业法规也不够健全,主要是范围跟不上行业发展的步伐,具有暂时性,后续法规缺乏。由于对旅游业进行监督和管理的法律缺失,导致恶性竞争、虚假广告、合同欺诈以及破坏旅游资源的等各种违法现象充斥着我国的旅游市场,例如“香港阿珍”事件,还有众所周知的“海南三亚宰客”事件,这些都必将导致该地区旅游业收入的急速下滑。严重影响了文化旅游产业的长远健康发展,
5、缺乏优秀文化旅游产业专业人才。
21世纪,人才是最重要的资源,然而我国旅游业是最近兴起来的,在人才的培养上明显落后与缺乏,尤其是精通以文化为依托的来发展旅游业的人才,更是稀缺。
文化旅游业发展的对策分析

热点内容
微山湖岛旅游攻略 发布:2021-03-16 21:45:18 浏览:387
适合78月份国内旅游的地方 发布:2021-03-16 21:42:27 浏览:6
文化旅游部单位 发布:2021-03-16 21:42:22 浏览:118
深圳周边游推荐免费的 发布:2021-03-16 21:42:18 浏览:696
塑州旅游景点 发布:2021-03-16 21:40:53 浏览:84
道观河风景旅游区发展前景 发布:2021-03-16 21:39:53 浏览:658
旅行社psd 发布:2021-03-16 21:39:03 浏览:174
常州旅游业发展现状 发布:2021-03-16 21:35:14 浏览:330
棋牌在线游戏必去797ag 发布:2021-03-16 21:33:30 浏览:217
有四个旅游团三条路线 发布:2021-03-16 21:33:30 浏览: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