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业的变化
A. 人口环境因素变化对旅游业的发展有什么影响
一、近年来人口流动性加大对旅游业的影响。现代社会,大量农村人口涌向城市,同时人口又在城市间流动。人口流动性的加大,提升人们的旅游意识。
二、城市发展迅速对旅游业的影响。城市人口的扩大,促使许多城里人想暂时逃避城市生活,到自然和农村享受去。从而促进了自然类旅游和农村旅游火爆。
三、许多城市人口中老年人比例加大。促使银发旅游发展迅速。
B. 从经济生活角度分析旅游业上述发展变化的原因
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精神享受的方面要求也高了起来,而旅游无疑是放松精神增长知识的最好途径与消遣,所以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了旅游,从而促使了旅游行业的兴盛.
随着社会的发展,旅游业已成为全球经济中发展势头最强劲和规模最大的产业之一。旅游业在城市经济发展中的产业地位、经济作用逐步增强,旅游业对城市经济的拉动性、社会就业的带动力、以及对文化与环境的促进作用日益显现。旅游业是中国经济发展的支柱性产业之一。
因素:
(1)居民旅游观念的变化
(二)居民可支配收入增加
(三)居民可支配时间增多
C. 气候变化与旅游业的关系
因为当气候发生变化之后,你们的旅游行业肯定会受到影响的。
D. 简述世界旅游发展将出现的变化
世界旅游业从形成到发展,现在进入了稳定发展时期,21世纪将是旅游业的第二个黄金时代。旅游业将发展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产业,旅游者将达到空前的规模,来自各个国家、各个阶层的旅游者将把他们的足迹印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尽管各个国家的政治、经济情况以及旅游业的发展模式不同,但就整个国际旅游业来看,将出现下列发展趋势。
一、旅游业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产业
旅游业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新兴产业,每年国际旅游业的交易额已超过3000亿美元。据世界旅游组织预测,到2000年底,国际旅游人次可望达到6.6亿,相当于世界总人口的10%左右。旅游收入将增至5000 亿美元,旅游业将取代石油工业、汽车工业,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创汇产业。1992年世界旅游与观光理事会根据总收入、就业、增值、投资及纳税等几个方面的分析,证明旅游业作为世界上最大产业的态势正在形成。因此,世界旅游与观光理事会指出:旅游业是促进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旅游业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就业部门,共产生1.27亿个工作岗位,约占世界劳动力总数的6.7%;旅游业是创造高附加值的产业, 其增值额已达到14490亿美元;旅游是各国财政中主要的纳税产业之一, 全世界的旅游企业及从业人员的纳税总额高达3030亿美元。旅游业对世界经济的贡献,不仅是产生的产值和提供就业岗位的贡献,它同时还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带来一系列的经济效益。
二、国际旅游区域的重心将向东转移
欧洲和北美是现代国际旅游业的两大传统市场。在80年代以前,它们几乎垄断了国际旅游市场,接待人数和收入都占世界总数的90%左右。80年代后,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和大洋洲等地区一批新兴市场的崛起,使国际旅游业在世界各个地区的市场份额出现了新的分配组合。尤其是东亚、太平洋地区,近些年来,国际旅游增长率高于世界平均水平,达到7.5%。预计到2010年国际旅游者人数将达到1,9亿。 在迈向21世纪的发展中,欧洲和北美地区国际旅游市场上的份额将呈进一步缩小之势,旅游重心由传统市场向新兴市场转移的速度将会加快。随着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经济的持续增长和繁荣,这些国家和地区的居民去邻国度假者必定会增加,区域性国际旅游将大大发展。特别是随着全球经济重心也相应东移,使亚太地区成为未来国际旅游业的“热点”区域。从中国的情况看,1996年至1998年三年间来华旅游入境人数平均每年以11%的幅度增长。1998年旅游入境人数达6347.84万人, 显示出非常强劲的增长势头。
三、国际旅游客源市场趋向分散化
长期以来,国际旅游的主要客源市场在地区结构上一直以西欧、北欧和北美为主。这两个地区作为现代国际旅游的发源地,其出国旅游人数几乎占国际旅游总人数的四分之三左右。目前世界上最重要的旅游客源国中,除亚洲的日本、大洋州的澳大利亚外,其余大都集中在上述两个地区,其中仅德国和美国两个国家,就占国际旅游消费总支
1/3
出的三分之一以上。国际旅游客源市场在地区分布上畸形集中的局面,同样也面临着严重的挑战,特别是当代世界经济正在迅速分化和重新改组,初步形成了北美、西欧、日本、独联体、东欧和第三世界等6 大经济力量相抗衡的态势,直接影响各地区国际旅游客源的发生、发展、消长和转移,从而导致客源市场分布格局由目前的集中渐渐走向分散。到21世纪初,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一些脱颖而出的新兴工业国,随着人均国民收入的增加,可能逐渐取代传统的旅游客源国,而成为国际旅游的主体市场。中国目前私人出境旅游人数较少,但增长速度较快。 1994 年至1998年五年间,私人出境旅游人数平均年增长18.6%。出境旅游正在逐渐形成规模。
四、国际旅游方式趋向多样化
从近年来国际旅游业发展的特点看,随着世界各国经济的发展与生活水平的提高,众多旅游者越来越不满足多年一贯制的观光旅游,而希望能够在旅游中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进行积极的探索、参与和休息,人们将更加重视精神疲劳的消除,这样就要求旅游企业推出丰富多彩的旅游产品。那些单纯游山玩水的消遣观光,将逐渐为多样化的旅游方式和项目所取代。国际上传统的旅游方式分为四种,即娱乐型、观光型、疗养型和商务型,大多数旅游活动更多的是各种方式特征兼而有之。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旅游方式是由其资源条件、地理位置、市场条件等多方面因素决定的,不同的旅游方式也有不同的产品、价格、市场对策等,同时旅游者也有不同的消费要求和消费特点。当今,国际旅游消费动向的重大变化是消费由“目的”变为“手段”,人们消费是为了实现自我爱好,为了自由娱乐,表现丰富的感情等。传统的观光、娱乐等旅游方式已不能满足旅游者的需求。旅游方式朝着个性化、多样化、文化化的方向发展,各种内容丰富、新颖独特的旅游方式和旅游项目将应运而生。
五、中远程旅游渐趋兴旺
旅游距离的远近受限于时间和经济等因素的影响,在本世纪上半叶,人们大都只能借助于火车和汽车进行旅游活动。当时飞机速度既慢且票价昂贵,还很不安全。因此,那个时代的人一般只能作短程旅游。中、远程旅游,特别是横渡大洋的国际旅游的兴起,是二战后航空运输大发展的直接结果。目前,飞机的飞行速度越来越快,续航技术日新月异,世界正变得越来越小,距离在旅游限制因素中的作用日趋减弱,人们外出旅游将乘坐更快捷的飞机和高速火车。据专家预测,到2010年,新一代的超音速飞机,从伦敦飞到东京,航程9585千米,只需3小时; 短途旅行可坐时速550千米的超导火车, 速度比现在的高速火车快近一倍。加之闲暇时间增多,今后将有更多的人加入到中、远程旅游的行列中来。1983年,欧洲共同体国家出国旅游者中,7
9.7%的人是到毗邻国作短程旅游,中、远程旅游者仅占20.3%;到1995年,出国作短程旅游的那部分人数下降到72.7%,中、远程旅游人数升至27.3%。另据国际航空协会估计,世界航空运输中,长途航运将成为主要手段,距离在2400千米以上的长途客运量可能从目前占航空客运量6%剧增至40%。因此,随着更加快捷、安全、
2/3
舒适、经济的新型航空客机投入运营,全球性大规模的中、远程旅游将成为可能。
六、国际旅游对旅游安全更为重视
世界局势的缓和,使世界避免爆发全球性毁灭战争成为可能,但世界上局部战争和冲突时有发生。民族冲突、宗教冲突、国际恐怖主义将随时对国际旅游业的发展形成局部威胁。在具备闲暇时间和支付能力的条件下,惟一能使旅游者放弃旅游计划的因素就是对安全的顾虑。旅游者考虑的安全因素主要有:局部战争和冲突,恐怖主义活动;旅游目的地政局不稳定,传染性疾病流行,恶性交通事故的发生,社会治安状况恶化等。旅游者只有对各方面的安全因素确定无疑后才会启程。因此,各旅游接待国或地区都愈来愈重视安全因素对市场营销的影响,力求从每一个环节把好安全关。针对一些不可预测的不安全因素为游客预先代办保险,这样做一方面可以减轻游客的后顾之忧,另一方面,一旦事故发生,可以将其对市场的冲击力减少到最低程度。
E. 时代在变迁,旅游方式也在改变,中国人的旅游出行都历经了哪些变化
在线旅行服务商,结束了中国人出门订酒店要靠朋友,买张机票还需要人情的年代,现在如果想要出去旅游,只需要在线上查询车票,然后订票出去就可以啦,简单又方便。这是订票上的跨越式改变,从而也影响了整个旅游业的发展,大家更愿意从自己的家里走出来,去其他的地方看看。
现在很多人选择乘着高铁去旅行,高铁的出现让中国成为旅游大国,高铁现在是最方便的旅行方式。时代在变迁,旅游业也在不断的发展,现在已经是大家都能够享受的基本服务的。旅游业的发展,不但能够让大家愉悦身心,而且还能够促进其他地方的经济发展,所以是一件很好的事情。
F. 简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旅游业经营市场的变化和演进情况
(1)1978年至80年代时期,以接待入境旅游为主的发展阶段。
(2)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1997年,入境旅游和国内旅游并行发展阶段。
(3)1997年至今,入境旅游、国内旅游和出境旅游全面发展阶段。
G. 简要论述贵州旅游业的发展变化
贵州旅游业的发展变化:
产业规模呈现投资提速、主体壮大、实力增强的良好态势。
2013年实施“100个旅游景区建设工程”以来,全省“100个旅游景区”累计签约建设项目477个,签约金额2063.09亿元,到位资金622.95亿元,完成投资689.71亿元,建成旅游项目2018个。
“十二五”以来,全省5A级景区从2家增至4家,4A级以上景区从18家增至61家,成功创建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3家。旅行社从260家增至356家,星级酒店增至349家,旅游客运车辆增至1500余辆,持证导游突破1.2万人。
“十二五”前4年,我省旅游业主要指标实现了年均23%左右的增长,预计2015年全省接待游客可实现3.6亿人次左右,旅游总收入可达3500亿元左右,分别是2010年的2.79倍和3.3倍,旅游业主要指标综合排位列全国15位,实现了旅游大省的阶段性发展目标。
(7)旅游业的变化扩展阅读:
贵州省旅游业的优势——旅游资源的种类多样:
贵州省在旅游方面的资源很多,贵州是奇特的喀斯特地貌风光,有大量的具有开发价值的旅游景点,拥有多个国家级、省级风景名胜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级地质保护公园、全国重点保护文物单位。
主要旅游资源包括梵净山、雷公山、云雾山、黔灵山、石林、黄果树瀑布、赤水十丈洞瀑布、荔波小七孔、威宁草海、清镇红枫湖、织金洞、兴义万峰林等。同
H. 大佬们,请问新型旅游接待业务管理给生活带来的变化不管好与坏都行,在此拜谢。
题主你好,我来回答你这个问题吧。
以前,对于我们来说,旅游就是跟团游,所谓的跟专团游,就是属上车睡觉下车拍照,xxx到此一游,都是这种形式而已,旅游只是一个从自己活腻的地方去到一个别人活腻的地方啊。但是新型旅游接待业务就完全打破了这一尴尬局面,各种小型游,自助游,半自助游可以说应有尽有,服务也很好。
这样旅游就成了旅行,真正丰富了自己也充实了人生!
望采纳谢谢。
I. 近十年中国旅游业起伏变化趋势及原因
近年来,中国的旅游业变化的原因是我们的各个经典都做得非常好,所以说你有一页非常有前景
J. 入世十年 中国旅游业发生了哪些变化
根据国家旅游局的统计,2001年,中国公民出境人数为1213.31万人次,其中经旅行社组织出境旅游总人数为369.53万人次,到 2010年,出境人数达到5738.65万人次,经旅行社组织出境旅游的总人数也攀升到1663.88万人次。作为亚洲第一大出境旅游客源国和世界上发展最快的出境旅游市场,国人脚步越走越远。国家旅游局局长邵琪伟2010年曾表示,对于外商投资旅行社经营中国公民出境旅游业务,拟在中国部分地区先行试点。对外资开放是否会对中国旅游业带来冲击,邵琪伟表示,在一定阶段,特别是在开放之初,会带来一定的挑战,但一定是利大于弊。“相信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以及加入WTO近10年的经验积累,中国的旅行社有一定的承受能力。” 图为 2009年7月8日,乘坐全日空航空公司航班的首批中国赴日“自由行”旅客抵达日本东京附近的成田机场,在机场迎接的日本观光旅游大使凯蒂猫与游客们合影。为吸引更多的中国游客赴日旅游,日本从2009年7月1日开始向中国个人游客发放旅游签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