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岛旅游业
⑴ 发展海岛旅游业会受到哪些条件影响
海岛旅游凭借其神秘性和冒险性已经成为世界旅游热点,但我国对海岛旅游的研究却明显滞后。为探讨海岛旅游的一般规律,本文以辽宁省长海县为例,分析了长海县发展旅游的资源优势,并对其旅游业的现状进行了总结,认为长海县的旅游业虽然发展很快,但是受体制瓶颈、基础设施、服务水平等因素的制约,其海岛旅游资源的优势并未充分发挥出来。如何变资源为效益,应从旅游资源优势等方面着手,打造特色旅游产品,加大宣传力度,完善配套设施,提高服务水平,合理进行开发建设,以达到加快长海县旅游业发展的目的。
关键词 海岛旅游;旅游开发;岛屿;长海县
海岛旅游作为使人融入自然的精致旅游,凭借其神秘而遥远的特性吸引了世界大量的游客。在海岛地区发展旅游业有利于克服其地形狭小、与外界隔绝和缺乏资源等不利因素;对振兴区域经济、提高当地居民收入、打破以渔业为主体产业的单一经济模式、使海岛地区经济走向可持续发展之路等方面也起到积极作用。泰国的普吉岛、印度尼西亚的巴厘岛、韩国的济州岛、日本的冲绳列岛、西班牙的巴利阿里及加那利群岛、中北美加勒比群岛以及地中海的塞浦路斯、马耳他等岛国已成为世界著名的旅游胜地,旅游业已成为其支柱产业和外汇收入的重要来源。可见,海岛旅游开发成败对区域经济发展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我国海岛旅游业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才刚刚起步,发展时间较短,对海岛旅游的研究也颇为有限。本文以辽宁省长海县旅游业为例,探讨了这种岛屿旅游的发展特点并提出了几点对策,以期对我国海岛旅游开发提供借鉴。
一、长海县海岛旅游资源的优势
辽宁省长海县位于辽东半岛东侧黄海北部海域,西距大连52 n mile,东与朝鲜半岛隔海相望。目前长海县由142个岛、坨、礁组成,陆地面积119.24km2,跨海域面积7 648km2,主要岛屿有大长山岛、小长山岛、广鹿岛、獐子岛、海洋岛、格仙岛、瓜皮岛、哈仙岛、塞里岛、乌蟒岛、褡裢岛、大耗岛、小耗岛、鸟岛等,统称长山群岛,又称长山列岛。其中有20余个岛有居民常住。海岛景观是长海县旅游资源的主体。在长达428.5km的海岸线上,“海、山、礁、滩”浑然一体,在浩淼烟波之中的竞相辉映,粼粼碧水,托出一方人间仙境。由于长海县独特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历史文化、社会经济的背景,使它具备其他海岛地区和滨海地区所不及的优势和特色。
1.迷人的海岛风光
长山群岛属长白山山脉的延伸部分,后随黄海北部平原一起沉陷为海,原生的岭峰突兀海面形成群岛。长海县属基岩海岸,这里岸线曲折,岬湾间布,山丘临海,基岩裸露。在波浪不断磨蚀下,形成了千姿百态的海蚀地貌景观。大长山岛的圆门礁,大耗子岛的象鼻子山,海洋岛的眼子山以及诸岛在曲折海岸线上的海蚀物,如美人礁、猴儿石、狮子石、万年船、磐石、炉子、海上石林等均属此类。还有在石城岛境内有被称为“海上小桂林”的银窝石林,像九颗明珠镶嵌在县境东北部海面的海王九岛,浩淼烟波中的黑石礁和白石礁(俗称“黑白石”为举世无双的礁石组合)以及广鹿岛的老铁山风景区内的高山深湖等景观使长海县更加引人入胜。
长海县有许多优良的沙滩,是天然的海滨浴场。至2000年,全县已开发建设海水浴场10处。长海已开发的海滨浴场主要有四道沟、沙尖、苏家湾、石城岛西南、北海、金沙滩等浴场,全县海滩宽阔平缓,海水清澈洁净,自然条件好,具有很大发展潜力。长海县的环海公园树绿花香,山峰浓荫覆盖,新楼五彩纷呈,“双凤朝阳”、“海神观潮”、三元宫、四块石等人文景观与自然美色竞相辉映,分外妖娆。我国著名诗人郭沫若先生就曾被这里的风光所陶醉,留下了“媲子窝前舟暂止,阳光璀璨海波平,汪洋万顷青于靛,小屿珊瑚列画屏”的不朽诗句。而今,长海全县森林覆盖率平均达到62%,局部高达90%多,被评为国家级海岛森林公园、省级风景名胜区和辽宁省五十佳境。现已划分为九大旅游风景区,即大、小长山岛、哈仙岛、广鹿岛、獐子岛、海洋岛、乌蟒岛、瓜皮岛和格仙岛景区,使长海县更添无穷魅力,见表1。
2.宜人的气候,优美的环境
长海县四周为大海环抱,海洋的天然调节作用使长海县具有宜人的半湿润季风性气候。这里四季分明,阳光充足,空气清新,夏不酷热,冬少严寒,年平均气温在9.6~10.5℃,比同纬度的内陆地区温和,气温年较差和日较差均较小,有“天然空调”和“天然氧吧”之美称,因此特别适合休闲避暑、观光度假。因为远离尘嚣,没有污染性工业,这里的大气环境和海水水质均达到国家一类标准。宜人气候、清澈海水、湛蓝天空、成群海鸟、金黄沙滩、海蚀洞穴、奇礁怪石组成了秀美壮阔的海岛景观。
3.悠久的历史,深厚的文化底蕴
长海县人文景观保存完好,至今共有43处。据已发掘的30余处贝丘遗址和出土的大量石器、骨器、陶器等文物显示,早在6 000年前的新石器时期,就有人在海岛繁衍生息,渔猎耕耘,创造了长海早期文明。目前,这些文物保存完好,可供游客参观游览。由于长海县地处边防要塞,京津门户,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1894年中日甲午海战,就爆发在长山群岛东北海域。在1904年日俄战争、1931年“九·一八”事变日军入侵中国东北各地以及抗美援朝战争中,长海县都被列为临时根据地,为长海县发展旅游业提供了丰富的文化资源。
4.丰富的海食特色产品
长海县位于著名的海洋岛渔场之中,素有天然鱼仓之美誉。鱼、虾、蟹、贝、藻资源极其丰富,有优质刺参、皱纹盘鲍、大连紫海胆、中国对虾、魁蚶、海螺、虾夷扇贝等海珍品10余种,六线鱼、黑鲪、星鳗、鲆鲽等经济鱼类近百种,海带菜、裙带菜、紫菜、绿菜、龙须菜等藻类数十种。用这些海产品制作出具有长海风味的海鲜佳肴,如烧海参、烤大虾、蒸鲍鱼、爆干贝、炒香螺、涮文蛤、扒鱼翅等,可使游客大饱口福,流连忘返。丰富的海产品发展了长海县的“海食文化”,成为吸引游客的一个优势条件。
二、长海县旅游业发展现状
作为全国惟一的海岛边境县,长海县风光旖旎,岛屿众多,集“3S”(海水、阳光、沙滩)旅游资源于一身,发展旅游业的优势得天独厚。尽管长海县旅游业在20世纪90年代刚刚起步,但发展较为迅速。据统计,1990—2002年,长海县接待游客量由19.5万人增长到44万人,增长近126%;旅游获得的综合经济收入由200.6万元增长到1.23亿元,增长约61倍(图1)。2002年全县旅游综合收入占全县GDP的5%。旅游业已成为长海县的支柱产业和优势产业,也是今后长海县所要发展的重要产业。对长海县的旅游业和GDP做回归分析,得到回归方程Y=36 018.72+8.255×X(其中,Y为GDP,X为旅游业产值),也就是说长海县的旅游业产值每增加1万元,其GDP就相应增加36 027万元。可见长海县的旅游产业对其经济的发展有巨大的拉动效应,带动了长海县的交通、餐饮、建筑、商业、通信、文化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同时,发展长海县旅游业既是完成大连市建成国际性风景旅游名城目标的一部分,也是建设“海上辽宁”的内容之一。由此可见,发展长海县旅游业具有重要意义。虽然近年来长海县的旅游业发展很快,但仍要加大其发展旅游业的力度,把长海县的旅游业做大做强。
三、长海县旅游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长海县是东北地区惟一独具特色的海岛旅游区,但由于起步较晚、缺乏投资等原因,旅游资源开发的层次和深度都远远不够,许多旅游景点鲜为人知。尽管长海县的旅游业发展较快,但与国内外海岛旅游发达地区相比差距还很大。
1.体制瓶颈等因素制约着旅游业的发展
旅游业是一个综合性的行业,涉及社会各个部门,没有一个健全有力的管理体制,旅游业就不能正常发展。目前,长海虽然发展旅游业热情很高,但旅游业体制改革相对滞后,法律不健全,多头管理、政企不分问题比较严重,旅游单位内部结构不合理,尚未形成旅游事业委员会之类的机构,来统一协调与旅游业有关的各部门、各行业之间的关系,影响了长海旅游业的开发潜力和未来发展空间。另外,长海县是我国的边境县,并未完全对外开放,客观上也影响了其旅游业的发展。
2.基础设施不足,服务水平较低
由于资金紧缺、融资渠道少等原因造成了如下问题:(1)交通问题仍是制约长海县发展旅游业的“瓶颈”,游客进岛后,担心进得来、出不去。岛陆间客运航线不是很发达,目前只有5条。通往景(区)点的道路还不十分畅通,许多景点难以到达;景区标志、景区介绍不够,景点内缺乏旅游纪念品的专卖店和各种娱乐设施,景点的厕所问题和垃圾问题等都困扰旅游业的发展。由于没有初具规模的旅游景点,游客“白天洗澡,晚上睡觉”和“行大于游”的问题很严重。(2)长海的旅馆、饭店建设档次较低,正在申请星级宾馆的共5家,包括长海饭店、绿岛宾馆、邮政宾馆等;二星级宾馆仅长海宾馆1家。渔家旅店仍是接待游客的主角,约占其旅店总数的69%,与今后旅游业发展和接待能力的要求仍有相当差距。(3)长海县旅游业队伍不但人员数量少,而且整体素质不高,目前长海县仅有1家旅行社,企业管理层在大专以上学历的仅有2人,相当一部分旅游企业处在 “小、散、弱、差”的发展阶段。在管理上划地为界,各自为政,管理手段、管理方式简单陈旧。由于管理不完善,渔家旅店市场秩序混乱,无证无牌经营和不正当竞争现象未从根本上得到解决,造成了长海旅游业仍在低档次徘徊。从旅游开发的6个层次行、住、食、游、购、娱来看,长海县旅游业仅停留在住、食两个层次上,而行、游、购、娱层次还存在不同程度的缺陷。服务质量低下从客观上抑制了游客消费,使得长海旅游综合效益不高。
3.旅游产品单一,旅游季节性明显
旅游产品雷同的问题现仍是制约长海县旅游业发展的因素之一。长海五个乡镇旅游资源的开发几乎是窥一斑而见全豹,景点处在“你有,我有,全都有”的状态,特色不突出,定位未把握准。由于海滨浴场游乐项目较单调,加上景区增设多形式、多渠道冬季度假不够,造成吸引游客的办法不多,形成5—10月主要景点人满为患,甚至出现游客超过景点容量的问题,影响幽静的环境;而11—4月绝大部分景区游客寥寥无几,气氛十分冷落,大量游客设施闲置,影响旅游业经济效益。
4.景点开发不充分, 缺乏统一规划
“政府主导型”战略在具体指导长海县旅游业发展进程中体现得不充分,缺乏统一规划,实际投入与发展需求脱节。旅游资源仍处在原始的粗放型经营阶段,该硬的产品没有硬起来,未在品牌塑造上下功夫;而营销上品牌意识又更淡薄,至今未形成自己的特色和品牌,丰富的旅游资源优势未充分转变为旅游商品优势。海滨度假、海水潜泳、海岛狩猎、会议旅游、民俗旅游等专项活动尚未起步或未正常开展起来,尽管近几年增添了一些如 “渔家风情游、垂钓赶海游、海岛风光游”等十几个特色旅游招牌,但由于整体形象不够鲜明、生动和突出,始终未形成轰动效应。
四、加快长海县旅游业发展的对策
由于被大海所环绕,因此长海县的旅游资源优势首先在于“海”。但就目前而言,长海县的旅游资源优势并未充分发挥出来,其主要原因是没有以“海”为主题进行充分挖掘,旅游项目仍停留在“观海”、“玩海”的初级阶段,深层次的旅游项目开发尚属空白,这也是长海县旅游开发应该寻求的一个突破口。为了加快长海县旅游业的发展,长海县应发挥海岛旅游资源优势,系统开发旅游产品。
1.坚持统筹规划和梯次开发的原则
目前,长海县尚无一个完整的旅游规划,当务之急是要进行合理的设计和布局。长海县旅游景点和景区都具有很好的开发价值,但就目前的人力、财力,不可能同时投资开发和规划,这就要求长海县政府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和“先宜后难,滚动发展”的原则,有重点、分批次地对景区景点进行开发。长海县景点和景区最具吸引的是耶尔玛克湾和铁山风景区,目前就应以这几处为龙头和重点,进行先期规划和开发。同时还要考虑到通信、供电、供水等基础设施方面,如目前大长山岛已经拥有海水淡化厂和污水处理厂,獐子岛水质好等因素优先发展旅游业,以此带动长海旅游产业的升级。
2.加大宣传力度,积极开拓旅游市场
长海的客源市场可概括为“一点二线”,一点即大连,二线即东北、华北,客源量及其消费能力极其有限。建议借鉴马耳他旅游业的发展模式,利用媒体广告、车身广告、列车广告等广告形式以及电视广告、电视采访、报刊、广播、网络等手段,加大宣传力度,促进客源市场多元化。可以在客源重点地区举行旅游博览会或设立分支机构,以各种有效的形式提高长海县旅游业的知名度。要立足于东北、华北客源市场,进一步对外开放,要将触角延伸到南方、西北乃至日本、韩国、东南亚和俄罗斯。要提升长海旅游局在对外旅游产品宣传、旅游立法、整顿旅游市场秩序上的职能和作用。政府要积极向当地居民宣传旅游业所带来的好处,使当地居民正确认识旅游业,积极配合政府和开发商将旅游业搞大、搞好。
3.通过多渠道改善基础设施和提高服务水平
加强海上交通和岛上基础设施建设,需要以海上交通带动海岛开发,要解决好交通和岛上的接待服务。旅游业是一项投入比较大的产业,在当前财政资金有限的情况下,必须多渠道筹集资金,逐步建立起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的投资机制。要坚持“谁投资,谁建设,谁收益”的原则,大力吸引民间资本投资旅游项目的开发。建设大型牵动性景点,参入娱乐、宾馆、饭店、通路建设,努力增加陆岛航线和岛上公交车线路。切实做到使游客进得来、出得去,住得下、吃得好的接待问题,引得进、留得住的旅游问题。同时,要引进和培养旅游专业人才,提高服务水平。要对旅游从业人员进行岗位培训,提高业务素质,使长海旅游走向规范化。各职能部门必须加强对渔家旅店的管理,组织严格的年检制度,对不合格的渔家旅店进行严肃的取缔。
4.发挥海钓优势,发展海岛生态文化游
长海县旅游业发展应围绕“海”字做文章,按照发展“海岛生态文化游”的总体思路,在旅游项目设置上注重娱乐性、参与性和科技性,充分利用海洋优势。
由于长海县是渔场,乌蟒岛又是中国钓鱼协会海钓基地,建议开发以獐子岛、褡裢岛、大耗岛、小耗岛为主的岛屿资源,开展海钓旅游;以资源底播增殖生产为背景,开发海底观光旅游;以岛、坨、礁和近海渔业生产为资源,开发海岛生态风光游。要形成集海上观光、垂钓、赶海、潜水、养殖、捕捞、野餐于一体的海上特色休闲度假游,开展游艇环岛游、观鸟游、海岛科普夏令营游、海岛生存挑战游、品尝海鲜游等特色旅游项目。举行以饮食、礼仪、节庆活动、婚丧嫁娶、文体娱乐、渔家号子为主题的渔家风情游,与传统的“海神娘娘”等海岛文化相结合,突出海岛特色。开展旅游观光和参与性活动,让游客吃、住在渔家, 让游客随船出海,开展如垂钓和养殖旅游等活动,充分体验海岛民俗风情。
5.充分开发各种旅游产品,突出自身的特色
要抓好海滨浴场建设,开发与完善海滨浴场旅游产品,增加海上体育项目(如滑水、帆板、冲浪、摩托艇等),以丰富海岛旅游的趣味性和吸引力。强化“精品”意识,增设历史博物馆,尽快购置水下观光民用潜水艇和空中观光飞艇等先进旅游设备,运用声、光、电等高科技手段增加游览项目,以期延长游客逗留时间,在旅游市场上创出自己的品牌。
进一步开发旅游纪念品市场,利用海岛的民俗风情和文化,生产科技含量大、档次高和有艺术性、收藏性的产品,以吸引更多的游客上岛,增加旅游收入。组织岛民生产手工艺品等纪念品,不仅可以满足上岛游客的需求,更重要的是让游客体会异国、异地的海岛风情与文化,提高长海县的旅游品位和档次。
6.注重环境保护,开展可持续的海岛旅游
按照可持续发展思想,旅游资源的开发要有计划、有步骤,循序渐进,切不可一哄而上,盲目开发,造成生态环境的破坏。要做到控制环境容量,依法开发,防治“三废”,节约资源。长海旅游应成为生态旅游的一部分,尽量使游客回归自然,因此宾馆、饭店不应该为大体量、有碍视线的高层建筑,必要的建筑要遵循“小、散、藏”的原则建设和布局,违章建筑应坚决拆除。加强开发商、当地居民和游客三者间的环保意识,实施长海县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英]伦纳德·J.利克里什,[英]卡森· L.詹金斯.旅游学通论[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1997.193~204
2 柴寿升,王树德,姜琳.论青岛海岛旅游开发的现状及对策[J].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2003(3):52~54
3 凌申.海岛旅游村镇建设刍议———以刘公岛为例[J].小城镇建设,2004(3):78~79
4 李悦铮.发挥海洋旅游资源优势,加快大连旅游业发展[J].人文地理,2001(10):93~96
5 长海县志办公室.长海县志[M].大连:大连出版社,2002.1~2
6 Lockhart D.1997.Island and tourism: an overview[M]. In:D Lockhart and D Drakakis-Smith,eds.
Island tourism: Trends and Prospects.153~162
7 马耳他政府采取措施推动旅游业发展. http://www.chinamalta.com/news/tourism.htm
8 《全国海岛资源综合调查报告》编写组.全国海岛资源综合调查报告[M].北京:海洋出版社,1996.651~652
9 白洁.发展海岛旅游业的制约因素及对策[J].生态科学,2002(5):179~181
⑵ 航空运输业对海岛型旅游目的地入境旅游发展的影响如何
白日做梦
⑶ 发展旅游业的优势海岸线长,优质沙滩多:海岛星罗棋布:动植物资源丰富:气候条件优越:具有独特的文化。
1.星罗棋布的海岛。从世界地图上望去,马来群岛如同一片片碎玉散落在浩瀚的太平洋上。马来群岛拥有的岛屿之多,为世界之最。据不完全统计,菲律宾拥有7 000多个大小岛屿,而印度尼西亚则拥有13 000多个岛屿,故菲律宾和印度尼西亚均有“千岛之国”的美称。其他的国家虽称不上千岛之国,也有众多的岛屿,就连弹丸之地的新加坡也有50多个小岛。许多岛屿风光秀丽,景色迷人。有的岛屿长期与外界隔绝,还保留着独特的土著文化和民族风情;有的岛屿则植物茂盛,保持热带森林的风貌;还有的岛屿具有神秘的自然现象,保持着神秘的传说。
2.曲折蜿蜒的海岸线和优质的海滩。海岛多,海岸线必定长,马来群岛与中南半岛海岸线总长近10万千米,亦堪称世界之最。漫长的海岸线曲折蜿蜒,形成许多的天然良港和优质的沙滩,海滩外围生长着热带雨林。碧清的海水、湛蓝的天空、松软的沙滩、茂密的雨林,令人心旷神怡。尤其是对于那些从冰天雪地的温带、寒带飞来的远方游客来说,来到这里就像进入了另一个天地。现在已经建成的著名海滨旅游点有泰国的帕塔亚海滨、宋卡海滨、洛申海滨,马来西亚的马六甲海滩、波德甲海滩、边佳兰海滩,菲律宾的马尼拉海滩、宿务海滨,缅甸的仰光海滨、毛淡棉海滩等。
3.壮丽的火山景观。马来群岛除加里曼丹等小部分地区属于印度—马来地块外,其余群岛均为新地壳运动形成的高峻地貌。群岛地形崎岖,山岭纵横峻峭。由于这一地区正处在环太平洋和地中海—喜马拉雅造山带的火山地震汇合处,地壳极不稳定,故常有火山活动。据统计,在世界600多座火山中,印度尼西亚就占有100多座,菲律宾也火山众多。火山的爆发给当地的人民带来了灾难,但火山堆积物也形成了大量的自然奇观,为发展旅游业提供了宝贵的资源。它吸引着各学科的科学工作者前来考察研究,吸引着大量的旅游者前来观光,探奇寻异,探索大自然的奥妙。
4.丰富的动植物资源。由于受海洋气候的影响,东南亚地区植物资源十分丰富。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缅甸、老挝的森林覆盖率都超过50%。像马来西亚彭亨州的塔曼·尼瓜拉森林是亚洲最大、历史最悠久的自然保护区之一。四季盛开的热带兰花为东南亚的代表花卉,在世界上享有盛誉。在马来群岛的许多岛屿上,生长着茂密的热带原始森林,有的至今无人探险。东南亚有许多珍禽异兽,如大象、老虎、犀牛、鳄鱼、孔雀等。在泰国、缅甸等国,大象被看成最珍贵、最神圣的动物,而且大象与民俗紧密结合在一起,更增添了旅游者的兴趣。
⑷ 海岛大亨5间谍行动中我的人口到了2000基本就上不去了怎么回事旅游业情况也类似
打开游戏,点开选项一栏,选择一般,左边游戏进行一栏往下看,有人口选项。
你大概是开的2000人口或者是3000人口的上限,最高可以开到10000人,根据自己机器的配置量力而行。
⑸ 海岛大亨3怎样发展旅游业
3代旅游很好搞,也很难搞,因为3代地图限制,自然美景少,资源少工业受限,旅游可以说是作为起步或者补充都不错,旅游起步超简单,但很难搞好。原版沙盘没几个图能搞旅游的,能纯旅游的就两个,曼塔拉亚和圣帕塔,这两个岛基本都是资源匮乏,但有海滩美景,绝对权力的天堂岛神秘岛都不错,天堂岛工农旅游都可以,神密岛旅游可以作为补充,开始就有一个金字塔能省很多钱。基本起步就是游客码头加小屋加沙滩浴,中期3到4个景点和三四十个游客能保证高效率的盈利,满评级的赚钱效率反而是很低的,评级越高游客越多,但会增加低消费游客。每种游客都有偏好,比如愚蠢型偏好吃赌博最多,春假偏好喝和歌舞,背包客观光最多,有钱人运动购物多,消费能力上限依次是有钱背包春假愚蠢。所以我建议你游客景点以有钱人和背包客为主,岛民娱乐设施兼顾春假和愚蠢,这样搞旅游盈利没问题,同时不会忽略岛民。提醒一点,千万别建机场,真的没什么用,一年机票没多少占地还大,游客种类完全可以靠良好的规划调节。最后,搞旅游,环境最重要,你不可能不知道吧?
⑹ 海南在旅游目的地形象鲜明的前提下如何发展其他旅游产品 因为在写论文,跪求高手指导!
在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20周年之际,很高兴应邀参加海南改革开放发展高层论坛,感受“品位之城、阳光海口”的魅力,领略海南20年来发展的辉煌成就。在此,我谨代表国家旅游局和邵琪伟局长,对这次高层论坛的成功举办表示热烈的祝贺!对海南省在兴办特区、创新发展中取得的“很了不起的“业绩,表示崇高的敬意!
20年来,海南省的改革开放和各项建设事业以特区的特色、特有的速度,呈现日新月异的发展进步。尤其是作为优势产业和支柱产业的旅游业,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成绩。与1988年建省之初相比,旅游接待人数增长了15.6倍,旅游收入,增长了接、近60倍;旅游业增加值已占全省GDP的14%左右,旅游业已经成为海南省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现代服务业的龙头产业和最具特色与潜力的外向型产业。
最近,胡锦涛总书记视察海南时指出,要着力构建具有海南特色的经济结构,国务院就海南省建设国际旅游岛的意见给予了相应的政策支持。海南省委省政府适应新形势、新要求提出新的发展战略,可以说,海南作为经济特区的发展,不仅进入了一个新历史起点,而且面临着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新的重要机遇。借此机会,我想就把海南省建设成为特色优势鲜明的海岛国际旅游目的地,谈一些思考和认识,供有关方面参考。
一、海南发展旅游业的特殊优势
第一,海南旅游资源具有独特性。海南是我国唯一的热带海岛省份,阳光充沛,海水清洁,沙滩优良,海岛多样,生态优越,具有发展热带海滨海岛旅游的独特优势。海南人文旅游资源也独具魅力,博鳌论坛、文昌椰乡文化、三亚黎苗民族风情,等等,为发展海岛旅游注入了灵魂与活力。
第二,海南所处区位具有优越性。地处经济发达的客源辐射圈。海南距离香港、澳门直线距离不到500公里,飞行时间仅45分钟;靠近经济增长速度居全国前列的珠江三角洲;海南是“泛珠三角”地区与东盟联络的前哨和门户,与越南、马来西亚、新加坡、泰国、印度尼西亚隔海相望;随着航权逐步开放,海南与港、澳、台,与日本、韩国、俄罗斯航空交通更趋稳定,海南有条件成为上述地区和国家的优选旅游目的地。
第三,海南基础设施具有前瞻性。近年来,海南完成了一大批重要的基础设施项目。而且正在筹划新一轮基础建设项目。航空、港口、跨海铁路、高速公路等配套条件日益完善,围绕构筑大环岛旅游循环圈,建设了旅游景区与环岛高速公路、粤海铁路的连接线,加快了重点旅游区和旅游线路的通信、电力、供水、环保和信息化建设,形成了快捷、安全、高效的旅游通道。尤其是海南发展旅游的软环境日益优化,凸显优势。
二、海南发展旅游业的鲜明特色
第一、支柱性产业地位的鲜明特色。旅游业是海南省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优势产业,也是可以最大限度保持和发挥海南生态环境优势的特色产业。海南良好的区域资源可以转化为效益最大化的旅游资源,形成很强的垄断优势、竞争优势和比较优势。用旅游带动大开放,带动各行各业的大发展,这是海南的现实、有效、可靠的产业选择。正如卫留成书记曾经指出的,海南省真正能够代表中国的,能够给中国作出贡献的,是海南独特的、不可替代的自然环境,以及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大旅游产业,也就是说,形成以旅游业为龙头的具有海南特色的产业结构。我们都该应强化这一认识,这是我们建设国际旅游岛的认识基础。
第二、开发高端性旅游产品的鲜明特色。随着海南旅游市场日益国际化,以及我国旅游消费结构的不断转型升级,海南拥有的阳光、海水、沙滩、绿地、温泉、民俗等丰富多元的旅游资源显得更加可贵。可以对应开发高端的休闲度假产品和新业态旅游产品,适度超前地把海南建设成为中国高端旅游产品的制高点,新业态旅游产品的集聚地。通俗地说,海南国际旅游岛是一个高端消费市场为主的旅游目的地,而不是大众性、粗放型的旅游市场。这是海南生态型、稀缺性旅游资源的特性决定的。
第三、特区政策支撑的鲜明特色。生态和政策的秉赋,是海南旅游发展的两大支点。海南整岛办经济特区是一个特殊优势,国务院又对海南建设国际旅游岛有新的支持,我们要在旅游业对外开放和体制机制改革方面积极探索,进一步用足用好免签证、免税区、放航权等政策,放大政策效应,推动海南旅游业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第四、海岛型旅游目的地的鲜明特色。海岛旅游易于综合开发。因此,海南旅游业不仅是支柱产业,而且是动力产业。我们要充分发挥旅游业的关联带动作用,把旅游业与新型工业、热带高效农业、科研产业,以及国防设施建设,进行统筹协调,发展工业旅游、观光农业、休闲农业、科技旅游、航天旅游,等等,这样才能把海南建设成为一个多功能、综合型、国际化的世界著名、亚洲一流、中国最佳的热带海岛型旅游目的地。
三、建设海岛型国际旅游目的地的工作着力点
加快海南旅游业发展,关键是要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和省委省政府的发展战略。在具体工作中应该注意这样几点:
第一,要突出高端性。坚持高起点策划规划,高层次招商引资,高水平开发建设,高标准经营管理。对1998年编制的《海南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抓紧进行修编和提升。对正在策划规划的项目,应借鉴墨西哥坎昆、古巴巴拉德罗、泰国普吉岛、印尼巴厘岛等旅游资源和产品相似的地区的做法和经验,发挥后发优势,精心搞好策划规划和开发建设,体现世界一流水平。
第二,要突出市场化。在政府引导下,充分运用先进的市场化商业模式,加快建设进程。要有效地整合全省优质旅游资源,培育优质旅游龙头企业,包装优质旅游产品到资本市场直接融资,利用资本市场加快旅游业发展。可采取大企业引入、大项目带动、主题式设计、区域性开发的模式,从单体要素建设向整体区域开发转型,按照旅游产业链的发展统筹考虑进行旅游招商,努力形成长旅游产业链和大旅游经济区,在大的区域内,涵盖食住行游购娱六个要素,丰富产品类型,提升整体水平。
第三,要突出国际化。着眼国际市场,调整发展方式,构建起国际旅游岛的鲜明形象。建设国际旅游岛,强调的是国际化,主要是指:一是旅游产业体制机制的国际化,与国际惯例和通行规则接轨。二是旅游要素的国际化,产品类型、接待设施、管理标准与国际接轨。三是旅游服务的国际化,质量标准、文化要素,个性服务和舒适程度等,适应国际要求。四是市场开发的国际化,面向境外、海外客源地和消费者进行有效宣传促销和形象宣传。
第四,突出品牌化。不断提升海南旅游业的核心竞争力。既要学习借鉴国际海岛型旅游目的地发展经验,又要注重创新发展的后发优势,既要建设一流的旅游硬件设施,又要注重创新经营机制和优质服务。既要注重打造各具特色、风格鲜明、旅游辐射带动作用强的重点旅游城市,又要加快培育精品专项旅游产品,重点培育和开发游轮旅游、海上旅游、文化旅游、会展旅游、度假旅游,不断改善旅游产品结构,尽快实现产业转型升级,树立起海南国际旅游岛的品牌形象。
参加这次高层论坛,感受颇深,卫书记的主旨报告、周部长精辟小结、各位专家的演讲,还有罗省长将要做得总结,可谓新概念、新思维、新路径,很有冲击性。既感受到了思想认识成果的高端性,也从大家对中国旅游和海南旅游发展的关心支持中受到了鼓舞。国家旅游局将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指示要求,一如既往、全力以赴地支持海南旅游业的发展,特别是在规划发展、人才培训、市场促销、公共服务等方面给予具体的、实质性的支持。我相信,有党中央、国务院的关怀,有海南省新一轮改革开放发展战略的实施,海南一定会成为我国乃至全世界最具特色、最有优势的海岛型国际旅游目的地。
⑺ 离本国最远的海岛,距离长达7022公里,这里的人民是如何做到两年翻一倍的
这里有一座距离本土最遥远海岛:它的直线距离达到七千零二十二公里,这里的人们平均收入2年翻一倍。七千零二十二公里究竟是个什么概念呢,在荷兰的一个构成国里有一个荷属圣马丁岛它和本土的直线距离就是这个数据,在它们的中间隔着大西洋,因为这种原因,所以它就被称作是离本土最远的海岛。史料记载首先发现这个海岛的是哥伦布,然而真正将此孤岛创建,而且能够在如今享有如此大的知名度,这功属英国和法国。
还有就是圣马丁岛它的旅游业与市场管理配合十分合理。市场上商品定价和销售量都是依据旅游局提供的数量比例以及价格浮动来定位,有一部分网友甚至说,他们为了吸引游客做到了极致,在不长的时间里,海岛上的奢侈品和生活必需品降价幅度很大,所以这里是游客购物与旅游的首选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