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旅游发展规划
① 重庆市旅游规划研究院有限公司怎么样
简介:重庆市旅游规划研究院有限公司成立于2011年04月01日,主要经营范围为旅游规划设计等。
法定代表人:严茜
成立时间:2011-04-01
注册资本:1200万人民币
工商注册号:500109000025488
企业类型:有限责任公司(法人独资)
公司地址:重庆市江北区建新北路38号2幢24-2
② 重庆市旅游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发展形势
(一)“十一五”时期全市旅游业发展取得的成就。
“十一五”时期,全市旅游业发展全面提速,取得丰硕成果。市委、市政府先后提出打造温泉之都、建设山水都市旅游精品、提升“六大精品景区”品质等重大战略举措,实施了一批旅游主题年重大建设项目,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旅游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实现了重庆旅游业又好又快发展,旅游经济主要指标年均增幅超过20%,增幅在全国名列前茅,全面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目标。旅游业作为全市经济支柱产业的地位更加巩固,重庆建设全国旅游强市的基础更加坚实。
1.旅游市场规模持续扩大。
“十一五”时期,全市国内、入境和出境三大旅游市场均获得了高速增长。国内旅游人数年均增幅为21.8%,国内旅游收入年均增幅为25.5%;入境旅游人数年均增幅为21.2%,旅游外汇收入年均增幅为21.6%;出境旅游人数年均增幅为21.2%;旅游总收入年均增幅为25%。2010年,全市共接待海内外旅游者1.62亿人次,其中,入境旅游者137.02万人次,国内旅游者1.6亿人次;旅游总收入917.85亿元,其中,旅游外汇收入7.03亿美元,国内旅游收入868.36亿元。在西部12省(区、市)排名中,重庆旅游总收入、入境旅游人数和旅游外汇收入分列第6位、第5位和第4位。
2.旅游产品类型更加丰富。
“十一五”时期,全市以“旅游主题年”为抓手,着力推进“太阳”工程、五方十泉、10大生态旅游、10大乡村旅游、10大名镇旅游、10大温泉旅游等项目建设,构建了包含观光、休闲、度假、商务等不同类型旅游产品体系,初步形成了浪漫的温泉之都、多彩的山水都市、壮丽的长江三峡、精美的大足石刻、神奇的天生三硚、峻秀的乌江画廊等旅游精品。
3.旅游产业体系进一步完善。
“十一五”时期,全市旅游业在吃、住、行、游、购、娱等旅游要素方面配套水平明显提高,旅游产业结构日趋合理。截至2010年年底,全市共有旅行社406家,其中出境旅行社24家,一般旅行社382家;星级饭店271家,其中,五星级饭店14家,四星级饭店60家,三星级饭店128家,二星级饭店68家,一星级饭店1家;国家A级旅游景区96家,其中,5A级旅游景区2家,4A级旅游景区38家,3A级旅游景区32家,2A级旅游景区23家,1A级旅游景区1家。此外,重庆市还组建了重庆旅游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构建了更好的旅游投融资平台。
4.旅游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
“十一五”时期,制发了《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五方十泉”建设打造“温泉之都”的意见》(渝办发〔2006〕221号)、《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实施激活重庆旅游市场优惠奖励政策的通知》(渝办发〔2008〕221号)、《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山水都市”旅游精品――“太阳”工程建设的意见》(渝府发〔2008〕131号)等文件,加强了与周边省市、主要客源地以及国家部委的合作,加大了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为全市旅游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5.旅游产业综合效益明显提高。
“十一五”时期,全市旅游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逐年提高,旅游总收入占GDP的比重从2005年的9.8%上升到2010年的11.6%。旅游业在带动关联产业发展、提供就业、帮助三峡库区移民安稳致富和渝东南少数民族地区脱贫致富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总体上讲,“十一五”时期,全市旅游业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但与重庆市作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要求相比,与旅游业发达地区、周边先进地区相比,与人民群众的期盼相比,仍存在诸多不足:
一是旅游目的地体系尚不健全。全市还没有形成统一、鲜明的旅游形象,作为目的地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忠诚度尚待提高。旅游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还不够完善,旅游目的地功能得不到充分发挥。旅游区域发展不够均衡,纵深发展乏力,空间格局需要进一步优化。
二是旅游产品和市场开发仍显粗放。全市旅游资源类型多样、数量庞大、组合度好,发展潜力很大,但是目前还有不少高品质旅游资源没有得到开发或开发得不够好,缺乏有震撼力的国际旅游精品。同时,在适应旅游市场需求的散客化、个性化、多样化、体验化和精致化等方面,市场开发还不到位,游客满意度还比较低。
三是旅游经营主体发育不够成熟。缺少有竞争力和市场影响力的大型旅游企业集团,缺乏适应市场需求变化的新业态,市场活力不足。旅游产业链不完善,与相关产业的融合发展程度不高。
四是旅游人才和科技支撑亟待加强。旅游产业人才队伍总体上素质偏低,具有专业技能的员工比例不高,高级管理人员短缺。旅游业科技含量不高,旅游领域的高新技术成果运用不普遍,特别是运用信息技术提高旅游业产业素质、服务品质还有较大差距。
五是旅游产业协调机制尚不健全。旅游发展合力不够充分,部门协作和区域联动机制有待加强,“全市一盘棋”的理念需要进一步强化。
六是乡村旅游发展滞后。主要景区景点和旅游线路向乡村旅游延伸不足,乡村旅游基础设施欠账大。
(二)“十二五”时期全市旅游业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十二五”时期,全市旅游业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困难与希望同在,但机遇大于挑战,希望大于困难。
1.“十二五”时期,全市旅游业发展面临的机遇。
一是宏观环境向好,旅游业发展进入“黄金期”。从国际环境来看,和平、发展、合作仍然是时代潮流,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没有改变。“十二五”时期,世界经济处于国际金融危机后的恢复期,全球经济有望温和回升,将有利于为旅游业发展营造良好消费环境。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促进各国和地方生产、流通和消费等领域的互相渗透,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组成的最大自由贸易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实施,将为旅游发展创造新机会。低碳经济成为主导发展方式,有利于凸显旅游产业地位。信息技术应用推广,将推动旅游产业素质提升,并不断催生旅游新业态。从国内环境来看,我国旅游业将进入发展“黄金期”。“十二五”时期,我国将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与社会和谐稳定,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坚实基础。特别是2010年我国人均GDP已超过4000美元,今后一个时期,将处于消费总量快速增长期和消费结构加速升级期。人民生活由生存型、温饱型向发展型、享受型转变,消费升级、城乡互动催生新的“消费革命”,国民经济结构也将随之调整。未来一段时间内,旅游业将成为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惠民生的重要产业。国务院明确提出“把旅游业培育成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全国旅游业发展迎来新热潮,呈现加速发展态势,旅游总收入增速预计将持续高于GDP增速。
二是区域地位凸显,旅游业发展进入“战略机遇期”。重庆市我国是中西部地区惟一的直辖市,是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是国家五大中心城市之一,在统筹城乡、承东启西、连接南北、开发西部等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战略中占有重要地位。“十二五”时期,是重庆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全面落实“314”总体部署、推进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的攻坚时期,面临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成渝经济区建立、两江新区崛起等重要机遇。根据《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旅游业被定位为加快和率先发展的行业之一,是重庆建设西部地区现代服务业高地的重要内容。旅游业作为战略性支柱产业,将在推进统筹城乡发展、推动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内陆开放高地建设、扩大消费、改善民生、发展循环经济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有望在重庆新一轮产业大发展中占有更重要的地位,得到更大支持。
三是“五个重庆”助推,旅游业发展进入“快速成长期”。“十二五”时期,围绕“五个重庆”建设,全市将进一步增加城市绿地面积,提高森林覆盖率,优化美化城市环境,完善城市功能,改善交通状况,整治社会治安秩序,提升健康卫生状况,可望为旅游业的转型升位创造更好的发展环境,提供更多的可利用资源,将对旅游业发展起到重要助推作用。
2.“十二五”时期,全市旅游业发展面临的挑战。
一是体制机制障碍亟需突破。最主要的有:旅游部门职权范围相对有限和旅游产业综合性大产业性质之间的矛盾,旅游资源的部门、地区分割和旅游者、旅游要素自由流动需要之间的矛盾,区域旅游发展的整体性和行政区域的层级性之间的矛盾等。
二是法律法规建设滞后。在国家层面,我国旅游业的发展一直缺乏综合性的根本法,专业性法规体系也不健全。从地方来看,旅游立法也存在一些薄弱和滞后的地方。特别是在适应旅游业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旅游电子商务发展等新领域方面,现有的法律法规基本上还是空白,将给旅游业发展带来诸多困难。
三是转型升级任务艰巨。旅游市场需求的变化、旅游发展方式的转变,以及旅游业在推进“缩小三个差距”中应当发挥的作用等方面,对旅游目的地体系建设、旅游产品和市场开发、旅游经营主体培育、旅游运营模式创新、旅游管理体制改革、旅游人才队伍建设等都提出了更高要求。
四是区域竞争加剧。国发〔2009〕41号文件的出台固然给各地旅游业发展带来了难得机遇,但另一方面也意味着旅游业竞争将会进一步加剧。特别是重庆周边省市纷纷将旅游业作为带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产业来抓,周边省市旅游业发展和重庆市旅游业发展之间的竞争合作关系进一步加深。
此外,在国际方面,世界主要经济体消费能力降低、世界范围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以及可能设置的各种软性贸易壁垒,也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重庆旅游业特别是入境旅游发展。
③ 重庆旅游十三五规划读后感
我个人认为:要写好读后感,最首要的需要他读懂文章的意义,其次联系自己的生活,回思考相关的感答受。读后感重在感,要使感想真实、有价值,就一定要感得情真意切,当然要合乎所读文章价值取向。总之,孩子由文章想到的内容,都是读后的感想,多少一点,深刻不深刻的差距。
④ 重庆旅游交通建设情况
重庆地处我国中部和西部地区的结合部,铁路、水路、公路、航空、管道运输等运输方式发展很快。重庆是中国长江上游地区唯一汇集水、陆、空交通资源的特大型城市。2008年11月19日,“畅通重庆”启动,加快重庆的交通运输。
重庆拥有成渝铁路、渝黔铁路、襄渝铁路、渝怀铁路、遂渝铁路(中国西部地区第一条高速铁路)五条电气化铁路干线和达万铁路。另还有铁路支线三万铁路(綦江三江至万盛)和万南铁路(万盛至南川)。在建宜万铁路、襄渝铁路复线、兰渝铁路、渝利铁路、遂渝二线、南涪铁路。成渝城际铁路、渝万铁路(城际铁路)、渝黔新线也即将动工。另外还有规划中的渝郑、渝昆、渝鲁,重庆-西安客运专线、重庆-长沙客运专线。
2006年10月,位于重庆市龙头寺的重庆北站已经完工并投入使用。同时在建的轨道交通三号线经过该站,向北直至重庆江北国际机场,向南可进入渝中半岛和长江南岸地区,方便乘客接驳。
1、公路桥梁
经过重庆的国道有210国道、319国道、212国道、318国道和326国道。重庆高速公路建设从成渝高速公路开始,至2009年末已建成高速公路1500公里。目前已建成的高速公路有成渝高速公路、重庆机场高速公路、长万高速公路、渝涪高速公路、渝邻高速公路、南渝高速、渝武高速公路、渝黔高速公路、綦万高速公路、渝遂高速公路、万开高速公路、渝湘高速公路、沪蓉高速公路、重庆绕城高速公路、江合高速公路、渝万高速公路、邻垫高速(邻水至垫江)忠垫高速(垫江到忠县)及重庆内环快速路。正在建设的高速公路有万南高速公路、万宜高速公路。国家最新高速公路规划7918网中有五条经过重庆,分别是上海至重庆、上海至成都、包头至茂名、重庆至昆明、兰州至海口。重庆高速公路规划为"三环十射三联线"高速公路网。
与公路建设发展同步的重庆桥梁建设也发展迅速,号称“中国桥都”,目前重庆在长江上已建成特大桥十五座,规划建设的还有六座,嘉陵江上已建成特大桥十二座,在建特大桥四座。
2、水运
长江三峡
重庆拥有得天独厚的黄金水道——长江。三峡工程竣工后,万吨级轮船可以直达重庆港。重庆寸滩国际集装箱港是目前国内内陆航运最大港口。同时万州港和涪陵港在重庆水运体系中也占有重要位置。
重庆的水运,顺长江东行,万吨级的轮船可顺江至武汉,南京,上海等地,以及沿海城市。逆长江西行,1000吨左右的轮船可到四川省的宜宾。较小轮船沿嘉陵江北上,轮船可至合川,潼南,南充等城市。经长江到涪陵入乌江,向南能通航到贵州境内。
3、航空
重庆主城区内曾经先后有五座机场投入使用。重庆全市现有两座民用机场,分别是重庆江北国际机场、重庆万州五桥机场,第三座机场重庆黔江舟白机场正在建设。
建于重庆主城区的重庆江北国际机场,于1990年投入使用,在此之前,1949年后重庆市曾一直使用位于白市驿的军民两用机场,在重庆江北国际机场建成前,进出重庆的航班都在此起降。重庆江北国际机场分别有国内和国际两个特大型航站楼,1992年4月国务院将重庆江北机场升格为“国际定期航班机场”,并改名为重庆江北国际机场。但机场设施已经不能满足客流量需求,误点率高居高不下。因此,该机场第三个航站楼和第二跑道已于2007年开工。截止2009年止,江北机场客货运吞吐量居西部第四位,仅次于成都,西安和昆明。到2020年,当第三条跑道建成,江北机场旅客年吞吐能力将达到4500万人次,比现在的机场多3.5倍。西部航空和重庆航空有限责任公司以该机场为基地。
4、公共交通
重庆主城区内公共交通形势丰富多样,包含公交汽车、轻轨、地铁、过江索道、缆车、扶梯(亚洲最大)、升降电梯以及过江轮渡等,其中主要公共交通工具是轨道交通和公交汽车(由于山路崎岖,在重庆马路上几乎看不到自行车和电动车)。
5、特色交通
重庆主城区有两条全国独一无二的具有重庆特色的过江索道:
嘉陵江索道:自渝中区沧白路,横跨嘉陵江上空,与江北区金沙街相连;
长江索道:建成时间1986年,从渝中区新华路跨长江至南岸区上新街。
重庆主城区有两处作为公共交通使用的自动扶梯和升降式电梯:皇冠大扶梯和凯旋路电梯。
另外,重庆主城区长江和嘉陵江上还有多条客运轮渡。
6、轨道交通
BRT快速公交车在09年年初开行,从大渡口巴国城到江北龙头寺,采取全封闭运行,速度快.
重庆轨道交通主城区内规划有10条线路(九线一环)。
重庆轨道交通二号线(轻轨),(已经投入运营)是中国第一条跨座式胶轮单轨高架轻轨线路,也是西部地区第一条城市轨道交通线。
重庆轨道交通三号线(轻轨)正在加紧建设将于2011年开通。
重庆轨道交通一号线(地铁)于2007年6月8日全面开工,一期工程预计2011年6月结束投入使用,最迟2012年全线贯通。
重庆轨道交通六号线(地铁)轨道交通6号线一期工程已于2009年底开工建设。2012年竣工投入使用。
⑤ 重庆旅游规划,两天两夜,中午到达江北机场,然后帮忙规划一条旅游线路,主要是好玩好吃好看的线路。
重庆:
第1天:渣滓洞、白公馆,磁器口、李子坝(看轻轨穿楼)解放碑、洪崖洞、回晚答上乘两江夜游船、游览重庆夜景;
第2天:奥陶纪梦幻主题乐园、体验亚洲最长的玻璃天空悬廊、崖秋千、高空速滑等;
成都:
成都宽窄巷子——春熙路/太古里商圈——成都大熊猫基地——都江堰——千年黄龙溪古镇(美食:一根面、成都夜生活:九眼桥)
住宿:需要预订住宿可以去果核旅行比价,实时更新比校各渠道价格,真的很方便优惠
预祝旅途愉快哟!望采纳~
⑥ 请问重庆市内有哪些单位可做旅游产业发展规划等相关资料
创行合一是谁?一家负责任的旅游规划公司,创始人汤俊,重要成员均有丰富的行业经验;在中国,首倡伙伴式咨询服务模式,以平等、价值、参与的立场对待祖国河山和客户热情;信奉有争议就是有价值,不做悄无声息的规划;“落地”规划的信徒,不做看上去很美、听起来动人、做起来不知所措的规划,创行合一的方案一定是最适合客户执行能力、最符合市场实际需求的;成功为多个城市和景区进行过发展规划设计咨询。北京创行合一规划设计院,是一个以旅游规划设计、城市发展战略、旅游营销推广为核心业务的专业机构。机构由旅游规划设计院、旅游市场研究所、旅游营销推广中心、城市战略策划中心四大事业部以及旅游媒体协作平台、旅游商业决策支持平台、旅游经理人俱乐部、《创行智造》杂志社、旅游人才培训中心、旅游者互动参与社区六大专业支撑平台共同组建而成。 机构在全国首倡“伙伴型”旅游顾问咨询模式,凝聚了一群讲究实战鄙视说教的业界精英,以冷静务实的风格、共担风险的理念、解决问题的责任,辅以独特的创造力、优秀的整合力、高效的执行力,是政府、旅游企业、旅游投资商真正值得全程信任风雨同行的智力咨询伙伴。 作为咨询机构,首要的任务是告诉客户什么是正确的事情,然后才是怎么正确地去做事情,最后还要帮助客户解决怎么有效地去做事情。目前行业内大部分领导和投资商都将目光聚焦在正确地做事情,部分咨询机构意识到要做正确的事情(即现在提倡的“策划先行”的概念),很少有机构关注到还要有效地做事情。而判断什么是正确的事情和如何有效地去做事情都需要市场数据的支撑,创行合一认为无论是做策划规划等咨询业务还是营销执行等操作业务,首先要进行市场调查、数据研究,市场一定要先行。 基于此,创行合一通过整合战略伙伴的优势资源,弥补现有咨询机构的先天不足,推行“市场先行、策划跟进、规划布局、设计落实、建设到位、营销准确、执行有效、管理提升、服务互动”的36字方针,紧紧围绕“市场数据”业务形成旅游市场研究所,打造“第三方市场数据平台”;以市场数据为基石,在咨询层面形成以策划规划设计等业务为核心的旅游规划设计院,打造“伙伴型旅游咨询机构”;在操作层面形成以营销推广、活动执行等业务为核心的营销推广执行中心,打造“互动性营销执行网络”。
⑦ 为重庆民俗旅游设计一个开发方案
如果想做重庆民俗旅游设计的话,是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的。比如当地的一内个文化特色、容地理环境、可用资源等等,在做开发方案是都是需要考虑进去的,这样才能有一个好的、合适的作品。在做民俗旅游设计这块远景设计研究院还是做过比较多的经典案例。例如越西水镇中所旅游发展规划、大邑新场古镇规划设计、三台郪江古镇这几个古镇的旅游规划设计,可以多看看,以作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