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今年旅游业发展趋势
1. 疫情对旅行社的影响有哪些
随着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精神文化的需求不断上升,旅游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也是居民消费升级的重要反映形式之一。
2009年国务院《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提出,“把旅游业培育成为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被列入国家重点专项规划。
2018年我国旅游业总收入高达5.97万亿元,旅游人数累计达55.4亿人;且新世纪以来的绝大多数年份里,旅游业收入同比增速均高于GDP增速;贡献了近8000万个就业岗位,对国民经济发展意义重大。
旅游业的敏感主要体现在两方面:
(1)易受突发事件影响
旅游行业受外部环境影响较大,这是由行业自身特点所决定的。在发展过程中,很难完全避免一些不确定性因素和突发事件的干扰,例如经济危机、金融动荡等经济因素,地震、海啸等自然灾害,“非典”、禽流感、甲流等流行性疾病,地区冲突、战争、动乱、恐怖活动等政治因素都会导致旅游需求下降,给旅游业发展带来负面影响。
(2)易受季节性因素影响
我国幅员辽阔,南北方气候差异巨大。在一年中随着季节的变化,我国多数旅游目的地的客源状况会呈现出有规律的消长变化, 因而旅游业在每年都会形成相对固定的旺季和淡季。
从此次新冠肺炎疫情上看:
由于隔离是最有效的预防和控制手段,而旅游行业中几乎所有细分领域均涉及人群聚集与社交,故而在景区关门、酒店空转、餐馆闭客、航班骤减的现状下,2020年的经营预期完全被改变。
也正因为如此,我们有必要去探究旅游业在疫情下的真实面貌,以及后续将会如何演变。
新冠疫情:将给旅游业带来什么?
短期影响已经显现出来
如果没有疫情,2020年原本应该拥有一个无比热闹的春节旅游黄金周——按照先前各大市场研究机构的预测,2020年春节出游人次将突破4.5亿,较2019年春节增加8%,还将创造约为5550亿元的消费规模。
由于疫情的突然来袭,上述预测值瞬间失去了价值,从交通和出行人数两方面数据可以得到充分佐证:
(1)交通数据:据交通部的数据显示,截止到2月18日,2020年春运铁路发送旅客2.1亿人次,同比下降47.3%;公路发送旅客12.1亿人次、同比下降50.8%;水路发送旅客1689万人次,同比下降58.6%;民航发送旅客3839万人次,同比下降47.5%。
(2)黄金周出行人数:从2020年除夕到大年初六的春节“黄金周”(1月24日~1月30日),全国出行人数仅有1.52亿人次;相比之下,2019年的春节黄金周(2月4日~2月10日),全国出行人数多达4.21亿人次,骤减态势比“腰斩”更甚。
行业低迷之势或将在短期内持续
1、供给端:行业整体受到波及
当前,几乎全部旅行社的员工都处于停工状态,收入和现金流面临挑战;
多数景区关闭,或者采取关闭部分停车场、下调限流人数等措施来应对疫情,创收有限;很多酒店暂停营业,短期内出租率大幅下滑,营业收入受到影响;
海外疫情同样在蔓延,国际航班纷纷取消或者停飞,出入境旅游被加以限制。
2、需求端:国人出游意愿锐减
在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通知发布之前,就已经有不少人主动取消了春节期间及节后的旅行计划,最大程度避免人群聚集与外出活动。
从历史上看:旅游行业的业绩最低值将出现在疫情爆发后两个季度,可见疫情对旅游业业绩影响持续时间之久,至于人们的出游意愿何时恢复,一切都要取决于疫情控制速度,以及境外管控措施、旅游重振计划的实施等等。
疫情过后的报复性反弹值得期待
相比于非典时期,新冠肺炎病毒传染性更强,传播范围更广,且在防控力度上也比非典时期更为严格。各省市均实施不同程度上的区域封锁、交通管制、景区暂停开放等,大部分民众主动或被动的隔离在家不出门,对旅游业造成的冲击较为严重。
不过,长期的隔离与居家办公让不少人被过久地“压抑”,故而我们预计在疫情彻底结束后,随着出游信心的恢复,人们将以更加强烈的意愿去策划“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而行业的报复性反弹值得期待。
按照非典时期的经验,五一黄金周的旅游市场很难出现明显改观,我们预计景区受到的冲击可能持续半年以上;考虑到疫情结束后,各行各业普遍都会采取措施以弥补前期的损失,企业员工很难通过休年假等方式来外出旅行,故而可能要到十一黄金周期间,我国的旅游业才会有所起色,景区和酒店的生意也会有所好转;
2. 如何看待河北推动景区门票降价给旅游业带来的影响
河北的思路我们是可以理解的,简单来说就是走薄利多销的路子,因为现在疫情的原因导致很多人工作难找,有工作的也因为疫情期间工作堆积忙得连轴转,工资也不如往日,所以这一连串的原因下来,大家对旅游这种纯娱乐性质的活动自然就兴趣大减。
至少,我们还可以在家在工作地点自娱自乐,那些在一线的工作人员并不能比我们轻松。
3. 今年的新冠疫情,对各行各业的影响大吗
2020年春节,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打破了往日的平静,人民子弟兵,白衣天使们抛家弃子舍生忘我的投入到了抗击疫情的第一线,工厂被迫停工,学校被迫停课,或许受到打击最大的莫过于餐饮业旅游业,让我们盘点一下哪些行业影响最大吧!
4. 印度尼西亚旅游业一直处于低谷,何时才能回归正常
现在不止止印度尼西亚的旅游业处于低谷,像泰国这种旅游大国照样属于历史上的低谷,这是因为新冠疫情在全国爆发的背景之下,为了自身的安全,很多人都选择在家度过。也不敢冒着风险去其他国家旅游,给国家造成麻烦。
印度尼西亚更有最出名的巴厘岛,巴厘岛是一个非常浪漫的一个群岛,是很多结了婚的或者是情侣喜欢来旅游的地方。但是现在是新冠疫情爆发的背景之下,全世界的旅游业都差不多关闭了,虽然说真的很想去印度尼西亚,但是需要旅游的话得需要等等,要等到新冠疫情完全被人类打败之后,才可以去印度尼西亚旅游。
5. 新冠疫情重创旅游业,国际旅游业如何恢复正常运行
开放跨国旅游当然是弥补损失的最佳方式。希腊和格鲁吉亚在6月中旬首次宣布将开放外国游客入境,这是自疫情爆发以来首批宣布开放边境口岸的两个国家。虽然大多数欧洲国家和地区仍在观望,但意大利、法国、西班牙、英国、德国等国已经宣布建立跨国旅游“绿色区域”,这些国家将首先为国际旅游相互开放边境。最近,意大利正式向英国公民开放其旅游许可证。立陶宛、拉脱维亚和查里亚斯这三个波罗的海国家也承认它们之间的“旅游安全走廊”协议,这三个国家的公民相互旅行和访问。
澳大利亚宣布了一项176亿澳元的财政计划,以帮助经济抵御新型冠状病毒的影响。政府还将在未来四年内投入67亿澳元帮助中小企业的现金流;德国宣布推出一项总预算为500亿欧元的民生政策,以帮助小企业和自由职业者体验这一流行病的影响,全球旅游业可能会出现一些新趋势。由于不同国家不同的疫情和移民限制,许多人会担心长途旅行,而短途旅行、国内旅行或自驾游等相对安全的旅行可能会成为未来新的增长点。疫情还为旅游业提供了一个将营销重点转移到国内游客的机会。
6. 旅游市场以后还有机会爆发吗
于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全球各行各业遭到重创,原本兴旺的旅游业遭受有史以来最沉重的打击。从国内外行情看,1月26日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发文通知:全国旅行社及在线旅游企业暂停经营团队旅游及“机票+酒店”产品.........; 一季度国内旅游收入下降或为1.2万亿。国际游客人数同比下降22%。3月份国际游客减少6700万人,由此带来的损失约为800亿美元。
数字化:数字化旅游,运用音视资料、电子地图、手机彩信网络等技术,让游客不出门就可以了解景点资源信息、行程价格比较、线路比较。游客想逛景区,只要通过手机“移动电子旅游平台”购买电子门票后,在景区门口的“电子眼”上一扫描,便可轻松进入景区。疫情之下,线下旅游业受到冲击,却催化了业界“云旅游”新思路。开发“非接触式”产品服务解决方案正在蓬勃兴起,如线上博物馆等旅游。
小众化:通过疫情防控常态化以来首个小长假——五一节的尝试,游客在目的地选择上更倾向于自然风光的一些小众景点,以家庭和朋友为核心的小团队自驾游、自由行会成为一段时间内的主流旅行方式,体验一日游、自驾游、不扎堆热门景区的旅客越来越多。
国际化:疫情造成国际旅游中断,国与国边界严加看管,如果真正解禁了,跨国旅游将呈现旅游高峰,但眼下相当长时间不能开启跨国游。疫情给整个世界带来深重影响,一旦疫情结束,它又会给行业带来更多机遇。
未来旅游业将会蓬勃发展,旅游市场也还会有爆发时光。
7. 8天长假国内旅游收入4665.6亿,这个数字代表了什么
文化和旅游部发布信息显示,八天长假期间,全国共接待国内游客6.37亿人次, 国内旅游收入4665.6亿,这个数字代表了什么?
这些都是说明,我们的生活还是比较不错的,也是因为我们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有利于发展经济的措施,大家努力工作,才会有如此好的工资报酬,虽然在疫情期间我们的收入有所下降,但是,好歹有工作。大家觉得呢?欢迎大家留言评论!
8. 希腊旅游业受疫情冲击严重,具体情况如何
希腊旅游业受疫情冲击严重,具体情况如何?希腊旅游业的发展遇到了巨大冲击,在今年年初爆发性冠状病毒疫情之后,他们的损失非常严重,这不仅仅是表面看起来那么简单,实际上有很多伤害,一般人根本看不出来。下面给大家具体说明一下,希望朋友们能够参考:
三、希腊旅游业导致周边行业损失惨重,已经没有办法用数字衡量:
希腊旅游业周边企业,损失也十分惨重,比如酒类产品销售就大幅度下滑,还有很多行业都是如此,这给希腊带来的损失,更是无法用数字衡量,可以说惨不忍睹。
9. 2021年放假安排出炉,你觉得新的一年假期旅游行业会经济回暖吗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出门旅游成为了人们很平常的事情,每一年人们都会盯着下一年假期安排,希望能够根据假期安排自己的工作和生活。那么2021年假期安排已经出炉,新的一年假期旅游行业会回暖吗?我个人认为会,人们有出门旅游的需求,疫情恢复之后很多人会选择旅游,人们利用假期旅游,成为很多人解压的方式,新的一年假期旅行,会更多的是国内游和短途游。
一、人们有出门旅行的需求,疫情恢复之后很多人会选择旅游。经济发展之后,加上交通越来越方便,很多人都会选择出门旅游,看看世界上美好的风景,看看不同地方的风土人情。人们有很强的旅游需求,因为疫情的原因,导致这些需求都被压制,但是疫情好转之后,人们会释放这部分需求,他们会选择利用假期去旅游,旅游行业会回暖。
大家对此有什么看法,欢迎留言讨论。
10. 旅游概念属于内循环吗
旅游市场火爆,内循环作用显现
央视新闻10月3日报道,“双节”8天长假第二天,全国共接待国内游客已达2.05亿人次,从十一当天开始,上海、北京、四川、广东等省份景区,游客接待量均超过百万人次。
与旅游业相对应,9月30日至10月3日,全国铁路客流旺盛,连续4天发送旅客超千万人次,客流继续保持高位运行。与旅游市场、铁路运输等同样恢复往日热闹场景的,还有电影票房收入,据灯塔专业版实时数据显示,截至10月3日13时,2020年全国电影票房累计突破100亿元(人民币,下同),总观影人次2.71亿,累计场次达2648万。
事实也是,旅游、交通和电影收入是评判国庆长假市场是否活跃、居民消费热情是否高涨很重要的两个数据。因为,伴随着旅游、交通和电影消费,其他方面的消费也会水涨船高,显示出积极向上的格局,如餐饮、购物等,都会因为旅游和电影业的恢复而被同步带动,出现更为积极的景象。
事实也是,原本以为,从5月份起就能有效恢复,甚至出现报复性消费的旅游和电影业,由于疫情在全球快速蔓延和扩散,给我国的疫情防控也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在国内疫情已经得到全面控制的情况下,却不得不转过头来防控国外疫情的输入,只能在继续了国内疫情防控的同时,密切关注和有效防控境外输入疫情,避免疫情反弹。因此,对旅游、电影等市场性很强、居民参与度和热情度很高的行业,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没有能够如期恢复,直到现在才恢复到上年的7成左右。
即便如此,我们认为,旅游业、交通业和电影业以及受其影响,也在全面恢复和提升的其他行业,已经出现了比较好的发展趋势,展示了国内大循环的主体作用。因为,如果全球疫情形势出现比较好的转变,中国的旅游业也会受到积极的影响,旅游业的复苏步伐会更快,电影业也会进一步恢复。
这也意味着,面对疫情对全球经济产生的不利影响,特别是出口会受到很大制约,中央提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实现国内国际双循环的目标是非常正确的,也是完全符合当前及今后一段时间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发展趋势的,随着国内疫情防控常态化格局全面形成,经济全面恢复的格局也将正式确立,包括旅游、交通、电影业在内的受疫情影响最大的行业,都将恢复到往日正常水平,并有可能在居民消费热情被激发中,表现出更好的状态和更加积极的作用。
按照中央提出的“六稳”、“六保”要求,保就业无疑是最重要的方面。只要就业稳定,应对外部变化环境变化的基础就会十分牢固,国际环境的变化就不会对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产生明显影响。而稳就业的前提就是稳经济、稳企业、稳各行各业。很显然,旅游、交通和电影等与居民生活密切相关的行业,既是稳定就业的重要方面,也是衡量就业情况的重要领域。旅游业旺、交通业火、兴电影业兴,就从一个侧面说明广大居民的生活是安逸的,是安宁而具有节奏的,是充满活力和生机的。
也正因为如此,虽然国庆假期的第一天,无论是旅游业还是电影业,都还没有恢复到去年那样的热闹景象。但是,不难看出,居民旅游、观看、购物、消费的热情已经全面恢复。更多情况下,可能广大居民还没有从此前的担心中走出来,或者担心这个时间出去旅游和看电影,可能会比较拥挤。特别是旅游,担心把时间过多花在路上,有点不太愿意。只要这样的担忧消除以及彻底从疫情的担心中走出来,只要看到其他人都在放心地旅游和看电影,其他人的顾虑也会完全打消。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旅游、交通、电影、餐饮等将完全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