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旅发展 » 山东省旅游业

山东省旅游业

发布时间: 2020-11-22 17:19:44

1. 山东旅游资源优势及其发展前景

《论山东民俗文化资源的旅游开发》

李东成

(山东师范大学 齐鲁文化研究中心,山东 济南,250014)

摘要:山东民俗文化因其传承性强、地域特点鲜明、影响广泛而成为山东民俗旅游的重要资源。凭借此资源优势,山东的民俗旅游享誉国内外,成为山东旅游业一个富有潜力的增长点。但在当前的民俗旅游开发实践中也出现了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在分析山东民俗旅游的特点、类型和山东民俗旅游开发现状的基础上,就目前出现的问题,提出一些有针对性的开发原则和解决对策。

关键词:民俗;民俗文化;民俗旅游;山东

一、民俗文化、民俗旅游的界定

(一)民俗文化的定义

民俗文化,是世间广泛流传的各种风俗习尚的总称,包括存在于民间的物质文化、社会组织、意识形态和口头语言等各种社会习惯、风尚事物。[1] 它是民俗旅游最重要的资源。民俗文化本身就是一种生活文化,因此,也有些学者提出用“生活文化”指代民俗文化。

与精英文化或宫廷文化相比,民俗文化更具有地域性、民族性、独特性、生动性和大众性等特点,这些特点与当代大众旅游的诸多特点相吻合,使得民俗文化成为民俗旅游的主体资源,这也是推动民俗旅游持续发展的主要动力。

(二)民俗旅游的界定

(三)民俗旅游的分类

对应民俗的分类,陶思炎依据民俗范畴,表现空间、产品性质、服务功能等为标准对民俗旅游的类型作了细致的划分。他以民俗旅游涉及的民俗旅游范畴为标准,将民俗旅游产品划分为物态、动态、心态、语态等民俗旅游类型;以民俗生活空间角度为标准,将民俗旅游划分为市井民俗游、水乡民俗游、山村民俗游、渔村民俗游等环境类型;以产品性质角度为标准,将民俗旅游划分为观览型、参与型、休闲型、运动型等类型。[5]但现实中的民俗旅游活动与理论上的探讨稍有差异,比如心态、语态等民俗很难成为一个独立的民俗旅游类型。王德刚把民俗旅游的开发模式分为品牌经营模式、社区-历史(传统)街区模式、乡村模式、“生态博物馆”模式、主题公园模式和节庆活动模式。[6]这6种模式在山东均有分布,且比较切合中国民俗旅游的实践。笔者依据山东民俗旅游开发的历史及其现状,把山东的民俗旅游产品主要分为以下6种:民俗博物馆旅游、节庆民俗旅游、婚俗旅游、渔家乐、农家乐、民俗村(民俗主题园)旅游,下文将结合山东民俗旅游开发现状对此分别详述。

二、山东民俗旅游的特征

山东民俗旅游的特征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1、传承性强

2、地域特点鲜明

3、影响广泛

4、开发较早

三、山东民俗旅游开发现状

山东的民俗文化资源丰富,以此为基础的民俗旅游活动也类型多样,丰富多彩,而且各地的民俗旅游内容、形式不一,因此,很难全面、确切地描述山东民俗旅游开发现状。参照山东民俗旅游产品的分类,笔者只是粗线条地勾勒出山东民俗旅游的概貌。

(一)民俗博物馆旅游

(二)节庆民俗旅游

这是山东民俗旅游的主体,数量最多,规模最大,时间最长,效益最好。其下又可分为传统节庆旅游,现代节庆旅游、新兴节庆旅游、假日旅游(如双休日、黄金周等)。山东主要的旅游节庆有潍坊国际风筝节、济南千佛山庙会、趵突泉灯会、大明湖荷花节、青岛国际啤酒节、泰山国际登山节、曲阜国际孔子文化节、淄博陶瓷琉璃艺术节、烟台国际葡萄酒节、菏泽国际牡丹花会、青岛海云庵糖球会、天后宫民俗文化庙会、荣成国际渔民节等。

(三)婚俗旅游

(四)渔家乐

(五)农家乐

(六)民俗村、民俗主题园旅游

四、山东民俗旅游开发中存在的问题

山东民俗旅游发展到今天,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不仅类型丰富多样,在开发内容上也逐步深入,形成了一批知名度和美誉度都比较高的民俗旅游品牌,成为山东旅游又一个较有活力和发展前景的专项旅游产品,但不可否认的是,虽然山东建立了许多民俗旅游村、数条民俗旅游线及民俗旅游区,但目前山东民俗旅游业也有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本节就当前山东民俗旅游存在的问题加以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对策和下一步的开发思路。

有些问题在整个旅游业中是普遍性的,如对民俗旅游资源重开发不重保护,重经济效益轻文化效益和社会效益,有些景点(景区)的管理体制还没有完全理顺等;也有一些具体问题,如景点(景区)各自为政,重个体得失轻共同发展等。就目前山东民俗旅游实践来讲,主要有以下几个问题。

1、管理体制的分割所带来的矛盾

(1)“三孔”管理体制变更所带来的旅游开发与文物保护问题。

(2)蒲松龄故居与聊斋园的管理体制分割

2、企业化运作带来的弊端

3、“内讧”式的不规范竞争

(1)胶南、龙口的徐福节

(2)中国民俗旅游第一村之争

4、开发滞后,对外竞争不力

(1)运河民俗旅游必须迎头赶上

(2)梁祝婚俗旅游有待大力开发

(3)水浒旅游:墙内开花墙外香

(4)菏泽牡丹要做大做强

5、民俗旅游节庆的相似性和庸俗化

五、山东民俗旅游开发原则和对策

(一)、山东民俗旅游开发原则

1、文化原则

“文化是明天的经济”,民俗旅游本身就是一种文化旅游,它的魅力在于民俗旅游景观所承载和体现的深厚的民俗文化内涵。随着山东旅游业的深度发展,以文化为内涵的旅游将会超越以观光为内涵的旅游,对山东民俗旅游而言,齐鲁文化和山东民俗文化是其开发的灵魂,因此,开发山东民俗旅游必须遵循文化原则。具体来说,主要有以下几点:首先,开发和经营者应具有较强的文化意识,对民俗文化有较全面的理解,对民俗文化在民俗旅游中的重要性有充分的认识,能从多学科的角度研究各类民俗事象,发掘民俗旅游资源。其次,民俗旅游项目应创造和实现民俗文化氛围,以便让旅游者得到深刻的文化体验和感受。最后,民俗旅游项目开发不仅要具有民俗的“神”,还要具有民俗的“形”,做到“神”、“形”合一,把民俗文化的精华完整地表现出来。[9]

2、本土化原则

民俗旅游利用民俗文化吸引游者,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和地方性。因此,在开发过程中必须以民俗文化为根基,避免过于商业化的运作和不切实际的模仿与开发。本土化原则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因地制宜,挖掘当地的民俗文化资源,突出“原汁原味”,不要轻易仿制。当然,这并不排除以此为目的的适当提炼和加工,在实际的开发和经营中,这样做往往是必要的;二是对于移植的外来民俗文化,则要充分考虑当地的接受能力和接受程度,某些与当地民俗文化背景有冲突的民俗文化资源,在强调新奇性的同时,必须经过本土化的改造,否则不宜移植。

3、特色性原则

特色性是旅游资源的基本属性,民俗旅游资源尤其如此。失去特色,民俗旅游资源也就不复存在。在民俗旅游开发实践中应以特色为依据,突出各地区的民俗旅游特点,设计和推出与众不同的旅游产品、旅游线路和旅游购物品。突出特色性原则也是提升旅游区的品位,提高竞争能力的有效手段。

4、游客中心原则

游客是民俗旅游的主体,因此,民俗旅游应以游客为中心,按照游客的需求开发适销对路的民俗旅游产品。游客的旅游心理复杂多样,但最基本的还是求新、求异、愉悦身心,针对游客的这些基本旅游心理,我们要开发新奇、参与性和体验性强的民俗旅游产品。

5、多样性与专题性结合原则

多样性与专题性既对立又统一,二者充分结合会起到相得益彰的效果。多样性不仅不会冲淡专题性,而且还能衬托、突出专题性;多种专题也能丰富多样性,使多样性既有深度又有广度。

6、可进入原则

各地区民俗文化不同,表现为各个旅游景区(点)是一种大分散、小集中的格局,且民俗活动多在农村开展。因此开发时要考虑距离远近、可进入程度、交通状况等问题,以便作到各旅游片、区内各景区(点)相对集中、联系较紧密,各片、区间交通顺畅,可进入性好。这样有利于设计旅游线路,方便游客进行各种民俗旅游活动。

7、可持续发展原则

在民俗旅游规划和开发中,更要注重对民俗旅游资源的挖掘、抢救和保护,不要杀鸡取卵、竭泽而渔,要有长远眼光,保持民俗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因为随着中国经济建设的进一步发展,城市化进程呈加速度增长的势头,民俗文化赖以存在的风俗习惯和古民居、古建筑遭到建设性破坏,因此,对民间文化遗产的抢救迫在眉睫,旅游开发是保护民间文化遗产的重要途径和手段,但要注意避免重蹈城市化的覆辙。

8、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文化效益的统一原则

旅游规划与开发要充分考虑自然资源、人文资源和社会资源的有机结合,充分协调经济发展、资源保护和社会进步的关系,坚持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文化效益的统一,促进山东省民俗旅游健康、高效持续的发展。

(二)、山东民俗旅游开发对策

1、挖掘、突出山东民俗旅游的齐鲁文化内涵

旅游具有文化性和经济性双重属性,而齐鲁文化自其产生之日起一直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主干和核心,它也是山东民俗旅游的立身之本。在目前大多数民俗旅游景点日益走向庸俗化、企业化的时候,挖掘、突出文化内涵是提升民俗旅游景点品味的良好手段。山东的民俗文化包罗万象,除了其以民间建筑、民间技艺、民间游戏为代表的物质层面和以婚丧嫁娶为代表的制度层面外,以民间传统、宗教信仰、人文素质为代表的精神层面也同样不容忽视,在民俗旅游的开发实践中,后者尤其要引起民俗旅游开发者和经营者的重视。

2、理顺管理体制,加强文物保护

文物作为物质民俗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进行民俗旅游开发的重要载体,“皮之不存,毛之焉附”?破坏文物就毁灭了民俗旅游的基础,失去了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根基。

从理论上来讲,旅游开发与文物保护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保护文物是为了更好地进行开发,有了旅游开发的收益才能更好地保护文物。在处理二者的关系上,应当把相关文物的保护工作置于主导地位。然而,在实践中,二者的关系不是如此。某些单位和个人把旅游开发的收益中饱私囊,不愿对文物保护投资。对此,必须加强旅游管理方面的分工负责,统一协调,理顺管理体制,同时,正确贯彻《文物保护法》,加大对文物的保护力度。

3、树立鲜明的形象,打造民俗旅游品牌

独特性是民俗旅游资源的重要特征,俗话说“一招鲜,吃遍天”,只有这样,才能形成卖点,不致被替代。青岛在民俗旅游方面即有多个卖点,不能互相替代,形成了多赢。

关于石家庄、王家皂中国民俗旅游第一村之争,其实,二者在民俗旅游内容和开发历史有很大不同,石家庄以“农家乐”著名,王家皂以“渔家乐”为主;石家庄因其开发较早,影响较大,王家皂却是新开发的民俗旅游村。称石家庄为“中国民俗旅游第一村”是合适的,王家皂可定位在“中国海洋民俗旅游第一村”,从笔者目前掌握的材料看,国内还没有如此定位的。这样既可避免石家庄带给王家皂的“阴影效应”,还可突出王家皂的海洋民俗特色。最好的竞争是避免竞争,在这方面,杨家埠做得比较好,它定位为以特色民俗为主题的“中国民间艺术遗产村庄”,突出了自己鲜明的特色。

4、对内联合,对外竞争

面对来自江苏等其他省份以徐福东渡为主题的民俗旅游,胶南、龙口的徐福节庆首要的是在协调的基础上联合起来,一致对外竞争。因为二者的资源特点类似,地理位置较近,内部竞争只能导致两败俱伤。在实际操作中可采取两地每年轮流举办徐福节庆,或以一地为主,一地为辅的方式;也可把每年的徐福节时间分开,两地分别举行,从而避免同一时段举办徐福节庆。

这种方法也适用于“济南三胜”的春节黄金周。“济南三胜”在春节黄金周均举办大同小异的民俗旅游活动,与其拼内耗,不如联手一致对外。如果把千佛山、趵突泉、大明湖三大名胜分开来看,都不及泰山、西湖等著名旅游景点有影响力,但如果“山、泉、湖”强强联手,进行资源优势互补,让游客以优惠的价格一票通游,将对游客产生更大的吸引力,形成泉城民俗旅游的拳头产品,会吸引更多的游客来济南。

5、整合旅游资源,做大做强

以菏泽为例。菏泽作为全国最大的牡丹生产基地,完全可以在每年冬季举办一次全国牡丹催花展。既可以让人们在寒冬观赏到牡丹的芳姿,又可以进行花木交易,可谓一举两得。此外,菏泽是著名的“戏曲之乡”和“武术之乡”,枣梆、柳子戏、山东梆子等十几个地方戏种同时并存,这在全国同级地市中尚不多见。菏泽的面塑、鲁锦等独特民俗,也可以重点开发为“民俗博物馆”和民俗生态保护区,和牡丹一起构筑菏泽旅游的四季文章。

菏泽市目前正在选聘有关专家编制旅游发展规划,以牡丹、水浒、黄河旅游为主线,涵盖全市民俗文化和人文景观,以期构造全年有景的格局,做活四季文章。如果菏泽牡丹与黄河、水浒结亲成功,将从根本上摆脱当地旅游业多年来单靠牡丹一条腿走路的尴尬。

6、加大旅游开发力度

在这方面,运河民俗旅游、水浒民俗旅游和黄河三角洲民俗旅游比较迫切需要加大旅游开发力度。为加强对梁祝文化的研究,可成立梁祝文化研究学会,在对梁祝文化的开发利用上,可将梁祝读书处——峄山建成爱情摇篮之山;将微山县马坡梁祝墓所在地恢复明代梁祝祠,建梁祝爱情文化园。通过对梁祝文化的研究和开发利用,为济宁文化大市建设创造更为有利的条件。梁山虽然没有以前的“八百里梁山水泊”,但有水浒民俗文化,可从民俗旅游入手,吸引鲁西南、鲁西北和全国的游客。

7、编制全省民俗旅游规划

截至目前,全省还没有专门的民俗旅游规划,这与山东的民俗旅游资源大省、民俗旅游大省的地位很不相称。国外旅游专家在为山东做全省的旅游规划时曾说,潍坊是山东民俗旅游的中心,可在“千里民俗旅游线”的基础上把山东全省的民俗旅游进行统一规划,东引山东的海洋民俗旅游,西联鲁西南的运河民俗旅游、水浒民俗旅游和菏泽的民间艺术旅游,形成横贯山东全省的民俗旅游线。如此以来,势必盘活山东全省的民俗旅游活动,扩大山东民俗旅游在全国的地位和影响,促进山东民俗旅游的跨越式发展。

2. 山东省旅游业与黑龙江省相比哪个比较发达

把握自身的条件是关键。张家界、九寨沟原来是贫穷的地方,黄山同样是。这里不是发达不发达的问题,而是意识问题。

3. 简述山东省发展旅游业的优势条件

除了旅游资源方面的优势之外,山东旅游业的发展还拥有三个突出的优势:一是区位优势。山东省北临津、京,南连苏、沪,自古以来就是枢纽之地,从旅游业的眼光来看,一方面是面对着国内旅游市场中最大的两个市场,另外一方面又是地处环渤海经济圈和环渤海旅游圈的优势位置。二是经济大省的优势。1997年山东国内生产总值占全国国内生产总值的8.9%,在全国居第3位,财政收入占全国的6.8%,在全国也居第3位,强大的经济实力是旅游业发展最重要的条件。新加坡、香港等地的发展经验表明,即使在旅游资源十分贫乏的条件下,由于具备强大的经济实力,也可以步入旅游发达国家和地区的行列,更何况山东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资源优势与经济优势的结合将使山东旅游业具备更广阔的发展前景。三是沿海大省的优势。这方面的优势,可以使山东在旅游发展中享受一些沿海地区的相应政策;可以使山东进一步向海外市场扩展,形成国际性的影响;海上山东的建设使山东的旅游资源可以得到深化利用,更加适应21世纪旅游需求的发展趋势。

4. 山东省全省近几年旅游游客人数,旅游收入情况

2001—2007年山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公报

5. 山东省旅游发展情况

山东省地处黄海之滨和黄河入海口,有着秀丽的自然风光,众多的人文景观,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全省拥有旅游景区、景点509处,其中泰山和曲阜“三孔”列入世界遗产名录,青岛烟台、威海代表了中国海滨旅游的一大片。全省旅游资源品位高,种类全,分布广,综合条件好。
山东旅游业作为新兴产业,与改革开放同步发展,取得了明显的成绩。1979-1998年十十年间,全省累计接待国内旅客4.6亿人次,创旅游收入895亿元;接待海外游客402.8万人次,创汇12.2亿美元,国内旅游收入和旅游创汇年均分别递增54.7%和33.6%,成为持续增长最快的产业。近十年来,接待海外游客大幅增加,“八五”期间年接待量先后突破20万、30万、40万人次。“九五”期间,相继突破50万、60万人次。特别是1998年以来,省委、省政府为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扩大内需,拉动经济,高度重视旅游业的发展,把旅游业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进行重点培育。1998年10月,省政府第13次省长办公会议听取旅游工作全面汇报,集中讨论全省旅游工作的指导思想、发展思路和措施要求;12月,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加快旅游业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了要把旅游业发展的优惠政策,确定了加大投入、加强领导的有关措施。1999年6月,省委、省政府又专门召开高规格会议,深入动员、全面部署全省对外开放和旅游工作。随着省委、省政府一系列指标、文件和会议精神的贯彻落实,全省旅游工作开始出现了新的喜人局面。一些地市把旅游作为“一指导手”工程,主要领导亲自抓。10个城市相继出台了加快旅游发展的决定或意见,进一步明确产业定位,完善产业政策,加大投入,加快发展。面对旅游业发展的新形势、新气象,全省旅游行业广大干部职工振奋精神,克服亚洲金融危机带来的困难,团结拼搏,知难而进。1999年全省旅游总收入突破300亿大关,达到307亿元,比上看曾长16.43%。净增44亿元,旅游总收入占全省GDP的4.01%。其中接待海外过夜旅游客56.2万人次9包括一日游游客共62.2万人次),比上看增长25.25%,旅游创汇2.65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0.8%。两项指标均创十年来最高增长率。
山东旅游业经过不同时期的开发和建设,目前已经初步形成了行、游、住、食、购、娱相配套且具有一定规模的综合旅游产业体系。全省拥有一至五星级旅游饭店173家,床位4万张;旅行社376家,其中国际旅游行社50家;旅游车船公司41家,旅游汽车2393台,游船197艘;旅游游商品定点厂21家;开发建设石老人国家旅游度假区和省级旅游度假区15处;旅游行业固定资产120亿元(不含度假区),旅游从业人员54万人。去年,旅游发展规划和项目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通过建立旅游项目库,筛选了50多个有特色的项目,实行了大型项目专家评审制度。省班府拨款5000万元用于大项目启动。社会化办旅游已成气候。济南市投资13亿元的泉城广场、投资2.5亿元的野生动物园、投资8000万元的钓突泉扩建工程,南山集团投资3亿多元的高尔夫球场、康乐宫,以及曲阜孔子研究院等大型项目竣工。银行投资2亿元的青岛中苑海上广场部分完工。孔子文化广场、淄博齐城、梁山、蒙山、费县石林等项目正加紧策划。“创城”工作成效显著。1998年山东六城市创办中国优秀旅游城市获得成功,占全国总数的1/6,旅游环境大为改善。去年又有11个城市申报参加第二批“创城”活动。精神文明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近两年来,全省旅游行业有14个单位、集体和8名个人受到全国表彰;有40个单位、集体和8名个人受到全国表彰;有40个单位、集体和60名个人受到省里表彰。旅游业的发展对促进对外交往,改善投资环境,扩大山东影响,实施经济国际化战略,带动相关行业发展。提供社会就业,帮助后进地区脱贫致富,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山东省提出,作为全国沿海经济大省、旅游资源大省,必须紧紧围绕2000年全国旅游工作会议确定的建设世界旅游强国这一宏伟目标,以新思路、新举措、新办法,狠抓重点、热点、难点和新增长点,紧持区域均衡发展,不断拓展新的空间,夯实基础,整体创新,打破常规,加快发展,率先建成旅游强省。确定的主要目标是:2000年,国内旅游收入330.36亿元,旅游创汇3.05亿美元,旅游总收入355.27亿元,2005年,国内旅游收入700亿元,旅游创汇5亿美国微软公司元,旅游总收入740亿元,占全省GDP的6%;2010年,国内旅游收入1500亿元,旅游创汇9亿美元,旅游总收入1600亿元,占全省GDP的8%。

6. 山东省旅游业几月份开团

山东省旅游业,这个在省内的情况下已经早就开团了,但是省外还没有开团。

7. 山东旅游业的发展现状

2007年山东省旅游业取得优异成绩,国内国外游客快速增长。
据了解,山东省全年共接待入境游客249.6万人次,同比增长29.2%,入境旅游收入13.52亿美元,增长33.2%;接待国内游客2.03亿人次,增长21.2%,国内旅游收入1550.8亿元,增长27.6%;旅游总收入1652.1亿元,增长27.52%。

http://finance1.jrj.com.cn/news/2008-01-18/000003196270.html

8. 山东省的旅游资源有哪些

山东简称鲁(省会济南),位于东经114°36'—112°43',北纬34°25'—38°23',面积15.3万平方千米。地处渤海和黄海之滨,平原占55%,鲁西北、胶东一带为平原,鲁东南、胶东为低山丘陵。本区属于暖温带湿润或半湿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0.5—13.5°C,1月份平均气温-4—1°C,7月为24—27°C,年平均降水量550—950毫米。有汉、回、满等民族。工农业较发达,已探明的黄金储量居全国首位,石油工业前景可观。

旅游资源:黄河孕育了中华文明,使山东在中国古代中上居重要地位,大汶口文化是中国最早的文化代表之一。相传五帝之一的少昊曾建都曲阜,齐、鲁是春秋战国时代的泱泱大国,经济、文化发达,哲人辈出。秦、汉以来,历代帝王屡屡巡幸山东,文人墨客聚会历下,宋江等聚义梁山,台儿庄大战、莱芜战役在抗日战争中作用都不可忽视。因此,山东文物古迹遍布,仅省级以上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即达157处。曲阜“三孔”、邹县“三孟”、蓬莱阁及水城、中国四大名刹之一的灵岩寺、临沂银雀山、金雀山汉墓群、潍坊汉墓石墓群及“十勿园”、德州苏禄王墓等最为有名,曲阜、济南列为历史文化名城。山东自然旅游资源同样丰富。泰山为五岳之首,以雄著称。崂山临海峙立,为道教圣地,千佛山层澜叠嶂。淄博岩溶溶洞规模在北方屈指可数。大明湖与七十二泉使济南获“泉城”美誉。鲁西带状湖群(以微山湖最大)风光撩人。沿海多良港和海水浴场,青岛、烟台、蓬莱、威海等都是避暑胜地,长岛列岛海水洁净,沙细滩平,美石如玉,石英岩构景奇诡。上述各旅游地皆以自然景观与人文因素紧密结合为显著特点。大明湖畔有李清照、辛弃疾遗踪,崂山有蒲松龄故居、太清宫等,威海有甲午海战遗迹。而游泰山仿佛观览中国历史画卷。因而泰山被联合国列为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

地方文艺:吕剧生活气息浓郁,山东快书风格别具,广有群众基础。

饮食文化:鲁菜为中国八大菜系之一,以清香、鲜嫩、味纯著名,讲究用汤,清汤色清而鲜,奶汤色白而淳。北方菜多受其影响,清代宫廷御膳是以鲁菜为主发展起来的。

9. 山东省的旅游资源

天下抄第一泉—趵突泉、泉城明珠--大明湖、72名泉之一—黑虎泉
历史文化名城、儒家思想的诞生地——曲阜(中国的耶路撒冷之称,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学派创始人孔子的故乡)
三孔:“古老的家族庙宇”--孔庙、天下第一家--孔府、中国最大的氏族墓地--孔林
世界双重遗产泰山全景
青岛民俗博物馆
蓬莱阁,她是一组宗教建筑群,主要建筑分为吕祖殿、三清殿、蓬莱阁、天后宫、龙王宫、弥陀寺等六部分,是中国古代四大名楼之一
“人间仙境”之称蓬莱----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和省级历史文化名城,蓬莱也是闻名中外的滨海旅游胜地,曾有“海市蜃楼”的奇观和“八仙过海”的美传
八仙渡风景区

热点内容
微山湖岛旅游攻略 发布:2021-03-16 21:45:18 浏览:387
适合78月份国内旅游的地方 发布:2021-03-16 21:42:27 浏览:6
文化旅游部单位 发布:2021-03-16 21:42:22 浏览:118
深圳周边游推荐免费的 发布:2021-03-16 21:42:18 浏览:696
塑州旅游景点 发布:2021-03-16 21:40:53 浏览:84
道观河风景旅游区发展前景 发布:2021-03-16 21:39:53 浏览:658
旅行社psd 发布:2021-03-16 21:39:03 浏览:174
常州旅游业发展现状 发布:2021-03-16 21:35:14 浏览:330
棋牌在线游戏必去797ag 发布:2021-03-16 21:33:30 浏览:217
有四个旅游团三条路线 发布:2021-03-16 21:33:30 浏览: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