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旅旅游发展
『壹』 旅游产业发展现状
旅游业具有“无烟产业”和“永远的朝阳产业”的美称。所谓朝阳产业,它的发展前景广阔可观,当今的旅游产业已经成为国家的重点发展项目,我国的旅游市场规模稳步扩大。但是相较而言,我国国内旅游业发展的广度深度都远远不能适应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需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人民收入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人民对旅游消费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国内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显得尤为重要。因此,研究和探讨我国国内旅游业发展的现状、趋势及对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我国旅游业的现状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内旅游业发展迅速,覆盖面广,但总的说来仍然处于一种低消费、大众化、低水平、中近距离旅游的状况。旅游基础设施、服务设施建设发展很快,但仍不能适应国内旅游市场发展速度的要求。
旅游人次数稳步增加,旅游消费额逐步提高;绝大部分属于观光旅游,文化型和享受型极少;国内旅游热门地区多集中在经济发达、知名度高、旅游基础设施较为完备的4A级以上景区。自助旅游增多,团队出游减少;度假村的区域『生特征已经比较明显,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西部、东北等区域的度假村经营都各显特色。北京、上海、广州、苏州、杭州、重庆等经济发达地区度假村数量明显比其他地区高很多。这说明我国旅游房地产度假村细分市场的区域格
『贰』 旅游产业的发展现状
一、行业发展为就业提供了巨大空间
我国的旅游业是一个劳动密集型产业,旅行社作为旅游业的龙头,十年间得到了飞速发展,也为就业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截止到2001年底,全国共有旅行社10716家(其中国际旅行社1319家,国内旅行社9397家),比1991年底增加了9155家,扩大了近7倍,年均增长21.24%;全国旅行社直接从业人员为19.24万人,比1991年底增加了13.72万人,年均增长13.30%。如按国际经验,旅游业每增加一个直接就业人员,将间接增加5个人就业来计算,相当于提供了96.20万个间接就业机会。未来十年,如旅行社的直接从业人员按年均增长15%计算,将为全社会提供间接就业机会292.96万个,成为巨大的就业空间。
二、为拉动经济增长起到了积极作用
我国的旅行社是从有组织地接待国际入境旅游者的发展模式开始的,九十年代中期以后,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可自由支配收入的增加,特别是每年增加了三个“黄金周”的假期,国内旅游异军突起,旅行社组织国内旅游以更强劲的增长势头发展。另外,随着我国对外开放步伐的加快,以及国家对出境游政策的调整,我国出境旅游的发展也很快,旅行社组织出境旅游也成为了一个亮点。旅行社在旅游行业中的龙头地位日益显现,其对经济的拉动作用是非常明显的。一是在扩大内需中起了积极的作用。据统计,2001年度,在国内旅游方面,全国旅行社组团和接待达9410.56万人次,占国内旅游人数的12%,旅行社组织的国内旅游业务收入为331.33亿元,占全国国内旅游收入的9.41%。在入境旅游方面,全国旅行社接待入境旅游者1453.64万人次,占全年入境旅游者总数的16.33%,旅行社组织入境旅游业务收入为150亿元,约占全部国际旅游收入的10.16%。在出境旅游方面,全国旅行社组织出境旅游人数为369.53万人次,占中国公民出境人数的30.45%。二是旅行社的投资对经济增长也有促进作用。旅行社是综合性比较强的行业,具有较强的关联带动作用。同时,还具有较高的投入产出率。2001年底全国旅行社资产总额达到415.47亿元,同比增长13.55%;负债总额为199.08亿元,同比增长2.07%;所有者权益总额为216.39亿元,同比增长26.64%;注册资本金额为130.63亿元,同比增长15.39%。三是拉动了国内生产总值。2001年,全国旅行社营业收入为589.80亿元,占旅游业总收入4995亿元的11.8%,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的0.61%,但旅行社营业收入的增长为25.51%,远远大于全国GDP的增长速度,可以预见,旅行社行业在GDP中占的比重将越来越大。四是对财政收入的贡献率呈上升趋势。2001年度,全国旅行社实缴税金为7.63亿元,占全国财政收入16371亿元的0.0466%,结汇7.85亿美元,同比增长38.94%,占旅游外汇收入的4.4%。旅行社对财政收入的贡献表现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收入主要在旅游经营企业和个人手中,第二个阶段地方财政开始增加,第三阶段中央财政开始增加,目前我国旅行社还处于第一阶段,随着我国旅行社行业的发展,对各级财政的贡献将越来越大。
三、不断开发新产品满足旅游者的需求
近年来,为了适应旅游者需求日趋个性化和差异化的发展趋势,我国旅行社加大了市场开发力度,在产品设计、营销手段、客户关系、品牌塑造等方面引入了新理念,实现了新发展。产品由过去的单一的文化观光产品为主逐步发展到观光旅游、度假旅游、特种旅游种类齐全、结构完整的格局,满足了不同层次旅游者的需求,促进了旅行社行业的发展。
四、更加注重企业形象和服务质量
随着我国旅行社行业的对外和对内开放,旅行社市场竞争的加剧,大多数旅行社着眼于企业自身的发展,加强内部管理,努力提高服务水平和服务意识,一批服务水平高的企业逐步脱颖而出,成了市场竞争中的佼佼者。
一是旅行社加强了内部科学管理。大多数旅行社在认真贯彻执行国家旅游局出台的《旅行社出境旅游服务质量》、《国内旅游合同范本》、《出境旅游合同范本》等法规规章的同时,加强了内部质量管理。通过对直接影响旅游服务质量的过程的控制,对地接社的选择与评价、出国领队管理、导游陪同规范、顾客投诉处理、门市部服务要求等容易存在隐患问题的环节加强了管理,使旅行社的质量有了明显的提高。如中旅首都旅行社对社内各部门的经营管理情况进行了全面、细致的调查,确定涉及服务质量的各个过程和环节,并以文件的形式加以规定,从而达到“凡事有章可循、凡事有人负责、凡事有据可查”。有些旅行社还加强了企业内部精神文明建设,营造了健康向上、生动活泼的企业氛围。
二是旅行社企业重视品牌的树立。“品牌揽顾客、质量主沉浮”,一批旅行社推出了自己的品牌,并形成广泛影响。如广之旅国际旅行社股份有限公司,在1994年就在全行业率先导入CI,实施名牌战略,采用琅琅上口而又有丰富含义的“广之旅”简称,和让人怦然心动的广告词“广之旅无限风光带给您”,设计了新鲜活泼亮丽的新商标。导入CI后的广之旅不断通过外树形象、内抓质量,使“广之旅”的品牌形成了广泛的影响。2001年,广之旅被全国质协用户委员会评为用户满意服务单位。中青旅控股股份有限公司积极实施品牌战略,与国际知名广告公司合作,推出了全新的品牌形象--“中青旅”,并创立了“青旅在线”网站和16家中青旅连锁营业部。
三是一些旅行社完善了质量管理、质量保证体系。一批旅行社通过了IS09001标准质量体系认证,并自觉按照标准规程运作,不断提高服务质量标准,投诉率明显下降,顾客满意率显著上升。如国旅总社,为实现旅游服务与国际接轨,在2000年积极开展了IS09001质量认证工作,明确了企业“诚信、优质、高效、安全”的质量方针,确定了质量发展目标,2000年底顺利通过了质量体系认证,企业广义的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体系初步完成,管理水平提升到与国际接轨的高度。
四是一些旅行社以提高游客满意度为目标,以强化员工服务意识为重点,向社会作出了更高层次、更为全面的文明服务承诺制。把企业的服务内容、服务标准、服务时限向社会、消费者公开,制定专门的服务承诺制度,对前台营业员、国内游全陪、出境游领队、入境游陪同等业务操作及服务规范制定了专门的规章制度。同时还通过与接团的旅行社签订承诺协议书,保证了旅行社的承诺落到实处。此外,通过征求游客意见书,电话回访以及上门听取意见等形式来改进服务,使游客的满意率大大提高。如广之旅在公司内部推行“五心服务”,即热心的态度、贴心的服务、精心的安排、称心的导游、开心的旅程,使游客的满意率达到98.6%。
『叁』 中国古代旅行与旅游历史的发展、大体可分为哪两个时期
古代中国旅行与旅游历史的发展,大体可分为两个时期,即神话传说时期和信史时期。
『肆』 文化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有哪些
1、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不够,规划不当。
我国拥有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可供观光的旅游景区约1万余处,现在已开发并可以接待国内外游客的仅有1800余处,不足1/5,文化旅游资源价值还没有得到充分的挖掘。同时也存在规划不当的问题。例如:世界文化遗产的“丽江古城”,正是由于对风景区已超常开发,使得其人工化,商业化现象十分严重,逐渐失去了原有的民族气息,历史文化“古城南京”在古城墙边上架设电梯的计划更是严重的景区开发过度。
2、文化旅游配套基础设施落后。
文化旅游基础设施,不仅包括传统意义上的旅游交通业、饭店业,也包括融入新技术的旅游信息化基础设施。我国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还存在着很多问题,如交通问题、饭店旅店业问题、文化旅游信息化问题等,尤其在一些经济不发达的地区,即使它拥有很优秀的文化旅游资源,但缺乏相应的配套设施,比如交通不方便,饭店入住不好等,也会导致文化旅游业受到限制。
3、发展资金不足,投融资渠道单一。
文化旅游业以文化为底蕴,以历史文物景观及文化活动的浏览观光服务为核心,涉及到各个方面,它是一个产业集群,因此它的发展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而我国目前文化旅游主要资金主要来自于政府投入,民营资本介入很少,其他像金融行业也没有发挥作用,融资渠道单一,而政府所能提供的毕竟是有限的。
4、法规体系不健全。
中国旅游法律体系应是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居主导地位的完整的法律体系。其中除旅游基本法外,还应当包括旅游业的各个方面。但目前看来,这一体系的框架结构上存在着一些问题,同时各项旅游专业法规也不够健全,主要是范围跟不上行业发展的步伐,具有暂时性,后续法规缺乏。由于对旅游业进行监督和管理的法律缺失,导致恶性竞争、虚假广告、合同欺诈以及破坏旅游资源的等各种违法现象充斥着我国的旅游市场,例如“香港阿珍”事件,还有众所周知的“海南三亚宰客”事件,这些都必将导致该地区旅游业收入的急速下滑。严重影响了文化旅游产业的长远健康发展,
5、缺乏优秀文化旅游产业专业人才。
21世纪,人才是最重要的资源,然而我国旅游业是最近兴起来的,在人才的培养上明显落后与缺乏,尤其是精通以文化为依托的来发展旅游业的人才,更是稀缺。
文化旅游业发展的对策分析
『伍』 世界古代社会的旅行和旅游是怎样发展的
「观光旅游」的历史
A.西方旅游发展史
B.中国旅游发展史
旅游,旅行 travel
Webster's New Collegiate Dictionary
the act of going from one place to another
旅游是从一个地方道另一个地方的行为
Longman Web Dictionary
to go from one place to another, or to several places, especially to distant places
旅游的条件
能力(金钱与时间)
移动力(交通设施)
动机(贸易.军事.健康.宗教.学习.娱乐)
A.西方旅游发展的历史
古文明时期-《 公元前2,000-4,000年 》
农牧时期开始了分工与交换
两河文明-4000年
苏美人3000B.C.E.信用状,金块,银块
2000B.C.E. Phoenicians腓尼基商人(叙利亚)开始了地中海贸易,商务旅行(business travel) ,中东地区已出现旅店caravansaries
尼罗河文明-3000年
古埃及旧王国(Old kingdom)3100-2100B.C.E.
1501-1480B.C.E 皇后 Hatshepsut 前往 punt(红海地区) 旅行,世界上最早的游程.
早期的马路
苏美王朝sumer的乌尔王Ur, Shulgi君主
阿卡德的Hittites
克里特岛的Minoan文明
亚历山大大地在印度的道路建设
罗马帝国的马路铺设
Trajan皇帝(公元98-117)
丝路
Greco-Macedonia Empire
古希腊-《公元前1,500年 》
希腊人喜欢参加体育活动及宗教活动如奥林匹克比赛及酒神节戏剧大赛
776 B.C.E. 第一次奥林匹亚胜会,每4年举办一次.
在古希腊时期,前往参加或观看奥林匹克运动会的人士已对住宿及膳食服务有所要求.
节庆运动.商业.医疗.嘉年华会
1.罗马帝国时期《公元前27 年至公元476 年》
旅游发展乃源於军事,贸易及政治因素,以及某国家/地区的政府与其管治地区的通讯需要.同时,国家亦可透过旅游引进工匠及建筑师,以设计及建造皇宫和墓穴.
古代富有的罗马人亦会前往希腊和埃及的胜地作观光旅游,如巴比伦空中花园Hanging Gardens of Babylon,胡夫大金字塔Great Pyramid of Khufu.
中世纪黑暗时期《公元500 -1400 年》
宗教旅游在中古时期(公元500 年至1400 年)有所增长,而教徒前往圣地则成为一种有组织的活勋,例如回教徒到圣城麦加,基督教徒前往耶路撒冷和罗马.
7.8世纪 阿拉伯帝国 旅行家苏莱曼
11世纪起的十字军东征,促成欧洲基督徒从事非军事行为的旅行商业或朝圣
依斯兰教的兴起促发了亚太地区的朝圣旅游(如印尼到麦加)
13世纪(1271-1295)的马可波罗
16 世纪文艺复兴与地理大发现
15世纪中叶 地中海贸易受阻 西欧国家另寻出路 促成16世纪的地理大发现
1492-1502哥伦布发现新大陆
1519麦哲伦环绕世界
英国贸易及商业活动的兴盛产生了一种新类型游客,其旅游目的主要是增加个人知识及扩阔生活体验.
17-18 世纪
义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吸引许多旅客前往地中海地区访问,贵族的子女通常会花上数个月到两三年时间游历欧洲各地(例如意大利,德国及法国)以接受某种教育和因娱乐而学习.
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一世1558-1603旅游再度兴盛,英国.此类被称为「大旅游」(Grand tour)的旅游活动成为当时培育未来行政人才及政治领袖的一个重要部分.后来专业中产阶级兴起增加了参与人数,最盛行的时期是在18世纪.
欧洲的工业革命《 1750 -1850 年》
在这时期,大部分劳工已从乡村农业转投小镇或工厂,并过 城市生活.
中产阶级无论在财富,教育,休闲时间,甚至对消闲旅游活动的需求都有大幅增长.
所得增加
工作时数缩短
休假日期增加
蒸汽机
1698-萨弗利
1712-钮科门
1769-瓦特James Watt
1790蒸气轮船-约翰·菲奇-美
费城和巴尔的摩之间开辟了一条蒸汽船航线
1825蒸气火车-史蒂文生-英
在19 及20 世纪期间
科技的发展对旅游活动产生重大影响.
19 世纪的铁路运输促成旅游业的产生
Thomas Cook在1841年带领500人由雷斯特Leicester到洛赫伯勒(Loughborough) 参加禁酒大会(往返24英里),1845开办团体旅行业务,1871在英国成立第一家现代旅行社(Thomas Cook & Son ),即今日的通济隆集团(Thomas Cook Group ).
汽车与飞机
汽车
1885内燃机汽车-德
1908福特汽车-生产线
飞机
1903莱特兄弟内燃机飞机
1914首架客机-美
1919伦敦-巴黎
1939欧美航线
二次世界大战(1939-1945 )后
通讯设施及航空运输也带来莫大改良,使现代旅游比从前更加容易.
1958喷射客机
1970 jumbo jet
1994 全球电脑订位系统
大众观光mass tourism
1920s-30s美国带薪假期与汽车
1950s二次大战后欧洲
1950s-60s美国加拿大大众国际观光
1960s欧洲开始大众国际观光
1970s新兴富裕国家加入(日本.澳洲.纽西兰)
B.中国旅游发展的历史
-1840
1840-1949
1949-
台湾
中国
1.1840 年以前
a.帝王为了不同理由而到遥远领土巡视,
周穆王(公元前1001 年至947 年),
秦始皇(公元前221 年)及
汉武帝(公元前156 年至87 年)最具代表性.
b.官吏代表皇帝到各地区视察,
西汉之张骞(公元前175 年至114 年)出使西域及
明朝之郑和(公元1371 年至1433 年)为此类旅游的代表.
c.商人通过外游与别人洽谈生意,
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1 年至221 年)便出现了陶朱公,吕不韦等大商人因负货贩运而周游天下.
d.学者或诗人喜欢藉旅游以捕猎写作灵感,
唐朝诗人李白(公元701 年至762 年)遍走名山大川而写出很多歌颂中国壮丽河山的诗篇.
西汉,史学大师司马迁(公元前145 年至85 年)为撰写《史记》一书而踏遍全国各地.
明朝,徐霞客,遍访名山大川记在风土文物,对第理学民族学产生影响.
e.宗教旅游在中国一向都非常普遍,很多宗教信徒会为修行问道而离乡别井.
东晋法显(公元335 年至420 年)佛国记
唐玄奘(公元602 年至664 年)皆为研习佛经而前往天竺的朝圣者,他们并把大量佛经古籍带返中国.西域记
2.1840 年-1949 年
a.到访中国的人士以传教及商务为主.
鸦片战争后,中国对外开放门户,於是西方商人,传教士,学者及各类冒险家纷纷前往中国.
b.中国一些爱国青年为了增长知识及寻求改革国家的有效方法,纷纷出国考察.
清末,政府为培育「洋务人才」,派出不少12 至14 岁的少年出国留学.此外,其他有名的爱国青年如康有为及孙中山,亦曾负笈海外并从事促进国内的维新/革命运动的工作.
外国旅行业
英国通济隆洋行Thomas Cook
美国运通公司American Express
日本国际观光局
中国旅行业
1923上海商业储蓄银行设立'旅行部'
1927改名为中国旅行社
1949以后的台湾
50年代,国家安全考量,实施戒严
60年代,发展国际观光争取外汇
1969公布[发展观光条例]
70年代,经济成长,国民所的增加
1971成立交通部观光局
1979年开放国民出国观光
80年代,观光事业鼎盛国家公园,风景区建设
1987.7解除戒严增加旅游空间
1987.11开放大陆探亲
90年代经济成长
周休二日政策( 2001 )
二十一世纪
全球经济不景气
2001入境旅客261.71万人次 ,出境旅客718.93万人次
2002入境旅客272.64万人次 ,出境旅客750.72万人次
观光规划年-2000(二十一世纪台湾发展观光新战略)
观光推动年-2001(国内旅游发展方案)经建会
观光政策白皮书-2002
2008观光客倍增计划-2002(六年国家发展计划)
3.1949 以后的大陆
於1954 年设立的「中国国际旅行社」开展了中国的国际旅游事业.
1964 年,国务院成立了「中国旅行游览事业管理局」,作为一个管理全国旅游业的直属管理机构.
1974 年,「中国旅行社」成立,主要接待港澳人士及海外华侨.
1982 年,「中国旅行游览事业管理总局」改名为「国家旅游局」,以加强对全国旅游业的统一操控及管理.
1978改革开放政策经济逐步发展,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改善,人们对旅游的需求也大大提高.
1978入境旅游181万人次,
2000入境旅游8344万人次,出境旅游1047万人次.
2002入境旅游9791万人次,出境旅游1660万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