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区的发展
『壹』 旅游业的发展给区域经济的发展带来哪些好处
1、旅游业可以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
旅游业是一个关联性很强的产业。可以有效带动建筑工程及相关行业、航空运输业、轻工业、商业、工艺美术和农副业等行业的发展。
2、调整产业结构,优化资源配置
旅游业作为朝阳产业,它所具有的产业结构和资源配置的导向性功能是不容置疑的。
3、增加就业机会
旅游的发展可以增加区域内的人流、物流、资金和信息流的流动,因此发展旅游业能为社会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
4、增进国际交流,拓宽世界视野
在一定意义上,一次旅游活动是一种广义上的文化交流,通过发展旅游业,各国人民之间的彼此了解,并有力地促进中西方文化的相互交融。通过旅游业的发展,这种软环境效应可以克服各国意识形态间的障碍,增进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友谊,有利于协调各国之间的关系,以促进世界经济一体化和区域经济的集团化。
5、促进招商引资,利于国际接轨
与贸易创汇相比,旅游创汇不需要直接输出物质产品,不需要进行多环节的长距离运输。发展旅游业可带来大量的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有利于低成本地学习借鉴别人有用的东西,更新观念,促进本地区扩大开放及与国际的接轨。
(1)旅游区的发展扩展阅读:
旅游业组成要素:
旅游资源、旅游设施、旅游服务是旅游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三大要素。
旅游资源,包括自然风光、历史古迹、革命遗址、建设成就、民族习俗等,是经营旅游业的吸引能力;
旅游设施,包括旅游交通设施、旅游住宿设施、旅游餐饮设施、旅游游乐设施等;
旅游服务,是包括各种劳务和管理行为相结合是经营旅游业的接待能力。
『贰』 旅游规划的发展历史
1.初始阶段旅游规划最早起源于20世纪30年代中期的英国、法国和爱尔兰等国,最初旅游规划只是为一些旅游项目或设施做一些市场评估和场地设计,如饭店、旅馆等,这还称不上旅游规划。20世纪60年代中期-70年代初,旅游规划在欧洲进一步发展,扩展到北美,再到亚洲和非洲扩散。
2.过渡阶段
20世纪70年代后,旅游业发展推动旅游规划研究深入,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开始出现比较系统的旅游规划著作。作为成型阶段的标志,美国旅游专家冈恩(Gunn)于1979年出版了他早期旅游规划思想体系的总结著作《旅游规划》。3.快速发展阶段80年代是旅游规划研究的大发展时期,学术界基本达成共识:旅游规划是一门综合性极强的交叉学科,任何其他学科的规划,如城市规划和建筑规划都不能替代它;80年代末随着娱乐休闲度假旅游呈上升势态,对休闲、娱乐和度假规划的研究受到重视。其中Clare.A.Gunn的《度假景观旅游区设计》是比较成熟的度假地设计指导手册。
4.深入发展阶段90年代以来,生态旅游规划理念渗透到各种旅游规划之中,逐渐发展成为旅游规划的主流和方向。另外,国外学术界对旅游开发所产生的各种旅游效应也十分关注,从社会学、人类学方面研究旅游发展问题的学者也越来越多。 1.初步萌芽阶段(1978—1985)中国旅游业萌生于新中国的外交工作。直到1978年以后。这一时期的旅游规划也具有典型的特征:一是无流派,二是无规范,三是无边界。
2.探索研究阶段(1986—1996)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期,人造旅游吸引物和主题公园在全国大量涌现。90年代中期,我国旅游度假区的建设如火如荼, 促进了旅游规划在全国大规模地进行。这一时期的旅游规划进入了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产业化规划阶段。旅游规划的内容开始注重对旅游客源市场的分析, 并开始将旅游业作为一个产业部门加以系统化的规划。3.重新整合阶段1997—1999年是我国旅游规划编制的低潮期。由于此前我国经济发展的泡沫现象已有显现, 加之亚洲金融风暴的波及, 旅游业除了游客与收入“滞胀”外, 还有人造旅游吸引物、主题公园、度假区建设失误的负效应。4.科学发展的新阶段2000年起,这个阶段的旅游规划实践开始了六个方面的演进更替:一是旅游规划最大的变化是从业性质的转型,即从第二阶段兼职性质的“旅游规划发烧友”演变为第三阶段职业化的“旅游规划执业者”;二是旅游规划编制者从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学者演变为在工商管理部门注册的独立法人单位;三是旅游规划的编制运作从学者们的个体行为演变为法人单位的集体行为;四是旅游规划项目从业主直接委托编制者演变为通过招投标形式委托;五是旅游规划内容从学者们的自圆其说演变为政策性的规范界定;六是旅游规划成果评审从同行们的会审形式演变为大众参与的程序化操作。总体上讲,这些演变更替是积极的和有益的。
『叁』 旅游景区可以发展哪些行业
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2015-2020年中国旅游景区开发运营模式与投资机会分析报告》数据显示,1993-2012年20年间,国内旅游人数从4.10亿人次增长到29.60亿人次,年复合增长率达10.96%;国内旅游收入从864亿元增长到2.59万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18.77%。在出游率方面,2000-2013年,城镇居民人均出游率由1.04次/年提升至3.16次/年,农村居民人均出游率由0.44次/年提升至1.68次/年。
目前,我国大部分知名景区为非商业性投资所建景观,这一类景区门票实行"统一政策、分级管理"。换言之,各地景区的定价权,主要在地方主管机构手中。并且国家发改委也曾发布过文件规定了旅游景点的门票涨价机制:旅游景点门票价格调整,频次不得低于三年,调整幅度不得超过15%。但到了地方,这一初衷为减缓景区涨价的措施,被执行成了"逢三必涨":到了三年就可以调整票价,调就要调15%,调只能往上调,不会往下调。
但是,在地方的主管部门和旅游业从业者看来,旅游业既然是当地的支柱产业,如果游客们逛来逛去都是免费的,自己岂不是亏了。正因如此,许多地方采取了"门票分账"模式,景区的所有方、运营方和当地政府,均在高额的门票中分一杯羹。由于一些宁静偏僻的地方政府并无过多财政收入来源,突然涌入的游客,会使得当地社会管理支出骤然增加,不从门票收入中分账还能有什么办法呢。正因如此,许多地方旅游业形成了"门票一家独大"的收入模式。
优质景区供不应求的状态使景区具备较强定价能力。同时,结合景区产业配套、景区管理结构两方面考察,前瞻认为涨价策略将是短期内景区主要定价策略。
另外,从景区管理结构来看,票价易涨难跌。我国景区管理部门较多:风景名胜区隶属于国家建设部,森林公园隶属于国家林业部,自然保护区隶属于国家环保总局,博物馆隶属于国家文化部,各级文物保护单位隶属于国家文物管理部门或宗教管理部门,水库风景区隶属于国家水利部门。通常一个景区隶属于多个管理部门,涉及众多利益主体,票价易涨难跌。
『肆』 旅游度假区发展趋势有哪些
这几年旅游发展的很快,从原先单一的风光旅游发展为文化旅游(如延安)购物旅游(如香港)民俗旅游(如西藏、丽江)体验旅游(如各类温泉)、主题乐园(如迪斯尼)、先在还发展到房产旅游,可见旅游的跨界是旅游经济发展的绝对趋势,旅游不当是指出去走走看看,而是跟各类经济活动相结合才会爆发其活力
『伍』 旅游的发展
随着因特网的发展,计算机技术的不断成熟,旅游网站纷纷落户。
促进旅游这个行业大力发展,旅游网经这些年的发展后已多如牛毛,旅游网站的发展也日趋成熟。
这类网站提供及时的旅游线路报价、打折门票信息、切实的旅游建议、以及详细的旅游资讯。将旅游业内信息进行整合分类,人性化的开设了旅游线路预定、打折门票、签证服务、机票酒店预订、旅游保险、旅游书城、包车服务、旅行游记、旅游博客、等多方面的服务!
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底,全国共有各类旅游景区20976家,其中,A级旅游景区5573家。旅游景区已成为居民旅游消费的热点之一,景区收益不断增加。2011年全国A级旅游景区接待游客人数25.54亿人次,平均每人到景区游览约2人次;营业收入达到2658.60亿元,在全国旅游总收入的比重在不断提高。2011年全国旅游景区接待游客规模和综合营业收入增长均超过20%,增速明显高于同期全国星级饭店和旅行社行业,旅游景区的主体地位进一步增强。
2007年1-11月,中国主要城市接待旅游人数为39970340人次,与上年同期相比增长了13.37%。其中接待外国游客23330404人次,接待香港同胞11176899人次,接待澳门同胞722831人次,接待台湾同胞4740206人次。
2008年10月份中国入境旅游总人数已经连续第三个月出现下降,这表明金融危机对中国旅游业的影响已经开始显现。
“十一五”期间,我国旅游业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的良好势头。国内旅游人数平均增长12%,入境过夜旅游人数年均增长3.5%,出境旅游人数年均增长 19%,全国旅游业总收入年均增长15%。我国跃居全球第四大入境旅游接待国和亚洲第一大出境旅游客源国,居民人均出游率达1.5次,旅游直接就业达 1350万人,旅游消费对社会消费的贡献超过10%,旅游业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更加明显。“十一五”旅游业发展实践表明,全国旅游行业服务国家大局的能力明显提高,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明显提高,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的能力明显提高,把握旅游业发展规律和阶段性特征的能力明显提高,推进旅游业科学发展的能力明显提高。
随着旅游行业竞争的不断加剧,大型旅游企业间并购整合与资本运作日趋频繁,国内优秀的旅游企业愈来愈重视对行业市场的研究,特别是对企业发展环境和客户需求趋势变化的深入研究。正因为如此,一大批国内优秀的旅游品牌迅速崛起,逐渐成为旅游行业中的翘楚!
『陆』 旅游景区的发展前景
近年来,伴随我国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居民参与旅游活动的欲望及支付能力均不断增强。而“带薪休假”以及“黄金周”长假等政策又为居民提供了更多的闲暇时间,加上便利的交通设施,潜在的旅游需求正不断地转化为现实的、有效的旅游需求。
伴随我国驱动旅游有效市场需求各要素不断完善,其对旅游需求的有效释放产生了极大地促进作用。而旅游景区是旅游业发展的基础和核心要素,在我国旅游业的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即是我国旅游业发展形象的重要体现,也为在地方经济发展中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旅游景区产品是一种服务产品。因此,它具有服务性产品的一般特性,即无形性、不可贮存性、不可转移性、生产与消费同时性。旅游景区产品的特殊性决定了游客购买旅游产品过程也不同于其他商品,这同时也使得旅游景区营销区别于其他产品营销而具有特殊性。
到2016年3月,我国景区数量已达26000多家。在移动互联网时代,要建设智慧景区,免费WiFi(无线局域网)是“标配”。《关于进一步促进旅游投资和消费的若干意见》也明确提出,到2020年,全国4A级以上景区和智慧乡村旅游试点单位实现免费WiFi(无线局域网)等功能全覆盖。
『柒』 吕祖泉旅游区的发展趋势
吕祖泉旅游区在各级领导的关心支持下,已形成旅游规模,并具有较强的接待能力,已多资举办了集体婚礼、旅游推介会、旅游文化艺术节、男人的节日“纯阳节”等重大活动,皆取得了圆满成功。吕祖泉旅游区现已被评为:“国家AAA级景区”“全国农业旅游地范点”“省级服务达标企业”“市级青年文明号”等荣誉称号。省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李玉妹同志、政协副主席王修智同志来景区视察时,曾提出六个想不到来形容对旅游区的感受:
一、想不到起点这么高;
二、想不到这么有品味;
三、想不到开发速度这么快;
四、想不到质量这么好;
五、想不到规划的合理;
六、想不到莱芜还有这么好的地方。旅游区内各种水果、山枣应有尽有,使人垂涎欲滴、流连忘返。特别是五月份的桑椹供游客免费采摘,更是旅游区内的一大特色。
『捌』 旅游景区有哪些发展趋势
1.标识载体的个性化。 对于景区标识的设计,需要根据景区环境的不同氛围而设计出不同的标识风格。园内所使用的标识材质可以是采用原生态的木材创作的,相比其他经过加工的材料,原生态木材标识给人以亲近感。木质纹理细腻,色彩搭配鲜艳活跃,一切的设计和四周氛围相融合。 2.色彩的个性化。 色彩的设计可以更好地为标识的功能服务,成为现代导向标识设计的走向。如何合理、大胆地利用色彩,将会成为标识个性化设计的突出点。比如将资料馆设计成一排巨大的文化夹,这样的设计可以很好 地传达信息,生动形象。色彩搭配的主色调是黑白搭配以及配有少量的红色,整体看起来具有艺术气息。 3.造型和形式的个性化。 不同的旅游景区,其地理环境、人文要素具有独特性,而标识载体材料的选择则会使得其具有很好的艺术表现能力,使得导向系统设计的整体风格与景区相融合。比如图书馆,整体设计可以是一个书籍形状的塔楼以及中央公园的形成。进入口的标识招牌设计主色调由高雅的灰色组成,给公众的整体感觉就像是有人在远方与读者进行对话,而图书馆象征着“知识大门”的钥匙。 4.标识作用的个性化。 一个新的旅游景区对于绝大部分游客来说都是一个新的地方, 周围的环境都是陌生的,因此追求导向标识的个性不仅可以起到美感的作用,还可以提升环境的氛围效果,最终目的是为了形成一个和谐、连贯的导向系统,表现出 对人文的关怀,为旅客提供便捷,排除旅客在陌生环境中的陌生感,放松游客心情。此时,对于景区环境中的标识系统需保证一定的连贯性,同景区的标识可以统一为一个风格,且具有整体感。
『玖』 旅游资源对地区旅游发展的意义
由于旅游资源是无法移动或被输送的,旅游者想购买旅游产品就必须前往旅游地,否则无法得到他所需要的商品。旅游者与旅游地在某种程度上就像是服务性质的贸易,它的特性在于必须现地交货。这个交易结果对旅游地来说是输出,对旅游者来说是输入。国际旅游经过这个交易后彼此就产生了外币的进与出的关系,对以旅游为支柱产业的国家来说,这项交易就成为获取外币的最佳手段了。
这个交易活动又因旅游产品无法移动的特殊性,造成购买方必须利用交通手段才能完成他的心愿,因此,航空业就成为旅游者主要利用的手段之一了。航空业和旅游业一样同属销售服务商品,黄金航线往往是各航空公司彼此竞争的主要对象,它们竞争越激烈,对购买者的折扣就越多。这个时候如果没有特殊的行政干预的话,竞争必将更加激烈,而此时对旅游者来说最为有利。对旅游者来说,在他考虑出国旅游时,从物理上来看距离或许是考虑的重要因素,但最终从经济的角度去考虑的成分可能会比较大,这个现象在经济景气不佳时特别明显。
从经济的角度去考虑问题时,旅游的需求完全受到实际个人收入的变化的影响。而实际个人收入的变化就是受经济景气变动和价格差距(外汇行情和实际购买力)的影响。通常旅游产品价格的确定是以该地区的物价水平为基础的,资源价值特别高的景区则在这个基础上增加一些。个人收入的问题是一个相当现实的问题,世界各地的差距相当大,因此尽管旅游是一个相互交流的活动,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现实存在着从高收入者向低收入者的流动,也就是说单方面流向的现象是无法避免的。贫富差距产生的种种社会现象,而经济增长又使这个现象形成流动性,最终也影响到旅游。因为旅游现象属于社会现象的一种,那么它自然也会受其波及。
由于地理上的关系,造成旅游目的地与旅游者之间在时间与空间上的距离,同时造成信息的不足,弥补并解决这个问题就要靠旅游业了。旅游业在经营形态上和一般公司相同,而主要的营业内容是专门收集旅游地的信息卖给旅游者,也将旅游者的动向卖给旅游地。旅游业使两者间的交易得以顺利进行。
三、旅游市场
根据上述分析,我们可以了解旅游市场的几个特征:
·在旅游市场进行的商品交易是旅游地服务,一个地域一个商品,商品并非同一性质;
·交易的主要场所在世界范围,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的规则在应有的态度上大都存在着差异,基本上我们可以假想用国际市场规则支配国内市 ……
『拾』 如何发展景区旅游
通过建设通往景区道路、住宿环境、餐饮环境,对于景区景点持续不断改善,在一些有影响力的平台投放一些景区广告,这样才能发展景区旅游吸引更多游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