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旅发展 » 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

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

发布时间: 2020-11-26 10:58:17

Ⅰ 中国乡村旅游怎样实现可持续发展

恩,旅游业持续发展!
首先开发者,当地人民,政府,游客需要一起努力,具体专的是:
开发者,不能大肆属的开发,完全被利益驱使,记得开发的时候,需要眼光放长远,进行循环再开发;
当地人民,当然会好好的保护,但是当景点的客人越来越多时,也容易倍利润等问题所困扰,于是争夺利益,破坏景区的正常运行,也会一定程度上的给景区带来危害;
政府,加强管理,提高防范,保持景区开发和投入开放的次序,严格管理景区的健康发展,可持续成长;
游客,提高保护意识,不破坏景区卫生等等。。。。

Ⅱ 应该如何发展乡村旅游

乡村旅游以乡村社区为旅游场所,通过乡村独特的生产形式、生活风情和田园风光,将乡村生产、生活和生态环境三者合为一体。远景设计研究院乡村旅游规划专家解释到:通过生产文化、民俗文化、村落和民居文化、田园风光等的合理开发,满足旅游者观光、休闲、度假需求。乡村旅游和农业统筹规划可以从休闲农业、生态农业、观光农业等形式入手,开展乡村旅游利于新农村的建设,推进农村生态环境建设。

Ⅲ 怎样促进乡村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

随喔全触点,让旅行更完美。
一、建立乡村旅游产业赖以生存的政策环境。
1.要从产业政策、税收政策、金融政策等方面营造有利于乡村旅游发展的外部条件, 乡村旅游的农业性质完全可以充分利用上述农业产业政策、农业税收政策、农业金融政策的优 惠,引导扶持当地农民深度参与生态旅游项目开发;
2.要吸引发达企业、发达地区企业、甚至外资企业开办生态旅游实体;
3.对现有的乡村旅游项目,要减轻经营者的负担,取消一切不合理的收费,营造法制化的有序的经营环境;
4.应当将乡村旅游纳入当地整体旅游规划和管理的范畴,加强分类指导。通过整体旅游规划的制订,把乡村旅游的发展纳入到科学化、规范化的框架下,可以避免许多不必要的盲目投资和重复建设,能够大大提高投资的效率。
5.必须发挥依靠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避免政府在其中大包大揽,要充分调动市场各主体的积极性,使乡村旅游在经营上更加灵活多样,在机制上更加充满活力,在服务上更加贴近市场需求。
二、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兼顾生态、人文、经济、社会发展等多方面的效益。
从事乡村旅游的开发和经营:
1.要正确处理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关系,按照均衡兼顾的原则,对开发和经营行为进行规范,努力形成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互相促进的良性发展格局。
2.正确处理旅游开发与耕地保护的关系,优先发展不占或少占耕地的休闲农业项目,要在节约、集约上下工夫,要充分利用我市现代农业园区、现代设施农业示范区等集中型农业园区开发农业旅游项目,利用大型设施农业发展休闲旅游农业。努力走出一条既促进乡村旅游发展,又节约资源的发展道路。
3.要正确处理农民主体与社会参与的关系,坚持以农为本、农民主体的基本原则,建立健全保护农民利益的机制体制。突出农民主体地位,拓宽社会参与、支持的途径和方式,培育或者引进新型农民群体,引导人才、资金、土地等要素流向休闲农业,实现乡村旅游上水平、上层次、上规模和可持续发展。
三、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循序渐进地推进乡村旅游发展。在具体实践中:
1.坚持特色化的发展道路,要在生态和人文的结合上下工夫,把自然资源与风土人情和民俗文化整合起来,走出一条一园一品、一区一景的差异化发展道路,太仓市的地方特产、地方文化、民间故事都可以作为单独的特色元素融入到各个园区景点。
2.必须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农业旅游概念应该先农后游,以“农、林、牧、渔、种、养”带动“食、住、行、游、购、娱”,先完善农业项目而后植入旅游休闲项目,各元素均衡发展、相互匹配才能使消费者产生满意的体验。
3.大型园区发展休闲旅游农业,要加强社区参与,可以考虑设立农业社区、成立合作社,加强管理、协调与监督。
四、加快建立健全乡村旅游产业各类人才的教育培训体系。
农业休闲旅游产业是典型的服务业,对从业者的要求远高于传统农业。通过发展乡村旅游产业,必将促进我市农民的综合素质发生一次质的飞跃。可以考虑:
1.吸引乡村旅游的规划、管理、经营等方面的高级人才;
2.选择农业、旅游、管理等培训机构,大力开展乡村旅游管理和服务人员培训,加大对普通从业人员培训投入力度,扩大培训规模;
3.运用现代传媒技术在培训方面的优势,做好远程培训,充分发挥出信息化对乡村旅游发展的支撑和促进作用。
五、着力推进乡村农业休闲旅游转型升级。
1.吸收和引进国外的成功经验。
国内目前以民俗村、采摘园、观光农园、渔家乐、农家乐等为主的乡村旅游形式,仅仅满足了消费者最基本的感官需求,未来可以吸收和引进国外的成功经验,向休闲、参与、康体、娱乐等更高层的体验消费转型,有氧运动基地、瑜伽馆、SPA会所的引进都属于这一类型。
2.申报国家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先行区,开始合理的规划和部署的工作。
六、着力推进农业休闲旅游的创新。
1.投资开发模式可以做创新性尝试
目前传统的农业休闲旅游的投资主体主要是当地政府,消费也主要是政府购买,缺乏市场机制活力,一旦政府扶持期结束,农业休闲旅游园区就面临全面亏损。
2.经营理念的创新
传统乡村旅游的农业休闲园区是靠旅游人士的购买、外带和将产出的农产品外运进行销售和推广。

Ⅳ 我想要有关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的开题报告(江西)

你可以去这个网站找资料的。免费http://www.studa.net/

Ⅳ 乡村的文旅产业如何做到可持续发展

遵循乡村发展规律。乡村规划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防止被牵着鼻子走。根据不同地方的资源条件,因势利导,可以适度开发森林康养、温泉小镇、红色旅游共建民宿等特色项目。有的地方资源优势不突出,可以把眼光更多放在生态治理、乡风建设上,而不是紧盯村里几块地大兴土木。米小粒共建的农业生态民宿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在于民以惠的同时引领区域乡村旅游向品牌化、精致化、特色化的道路发展。

Ⅵ 农家生态旅游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

对于农村而言,农家生态旅游的发展必然要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是生态、社会和经济全方位的协调发展,而不是单指其中某一方面,因而,农家生态旅游的发展应使农业在经济、社会、生态三方面实现可持续性。

(1)经济可持续性。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体现在经济增长、有效地利用资源和投资,这就要求在农家生态旅游开发时要因地制宜,有针对性地开发旅游项目,有效管理农村资源,进而合理布局农业生产力,优化农业产业结构,结合旅游业的开发,积极开展多种产业经营,向农业生产的广度、深度进军,从而实现农业经济的持续、稳定、协调发展。

(2)社会可持续性。社会可持续性体现在社会公平、社会凝聚力等方面,要控制人口,避免造成农业生产资源的过度开发,使人口与资源相对平衡;要提高农业生产力,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生活质量,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保持社会安定,所以农家生态旅游的发展要提高人们对其生活的控制能力,这一能力的提高要与人们的文化和价值观相协调,并能维护和增强社区的个性。

(3)生态可持续性。生态可持续性是指生态系统完整、保护环境承载力和自然资源,这就要求要保持良好的大气环境,节约用水并减少水污染,维护耕地资源总量,维护土地自然力,保持土壤肥力稳定,依照生态经济规律合理利用和有效保护生物资源,使生物资源不断地更新,维护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资源基础,所以乡村旅游的发展要与基本生态进程、生物多样性和生态资源的维护协调一致。

Ⅶ 新土地政策下,如何实现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促进新农村建设

如何实现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即:乡村旅游健康发展,农民利益长存的问题是目前政府最关心,也是开发商如何去利用农业用地的问题。北京山合水易规划设计院的专家们仔细研究了新土地政策中“土地流转”。认为:在乡村旅游开发过程中,关于农户的利益分配问题是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如何在新的土地政策指导下,妥善、合理地处理好这个问题,对于乡村旅游的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北京山合水易规划设计院对于这一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1、进一步改革管理体制,完善政府服务职能
地方政府主导乡村旅游开发在一定阶段起着重大作用,但也会使开发地居民一开始就被置身于旅游开发之外,扰乱了市场经济环境下正常的分配秩序,不利于乡村旅游的持续发展,所以地方政府应该逐步地退出市场经济的参与者角色,从而专心营造和培育适合乡村旅游运作的市场环境,规范好乡村旅游企业行为,打破信息不对称局面,建立完善的信息收集和交换体系,尤其是解决乡村旅游开发中农户合法利益的保护问题,如重视土地征用、流转的法律法规建设,规范农村土地流转市场和旅游资源价值评估,加强农户服务技能培训和教育等
2、采取多种形式实现土地流转,推动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1)参与式股份合作制旅游开发模式,是指以乡村聚落为场所,以乡村全体农户全面参与和资产、技术、劳动入股为核心,依托乡村丰富的自然景观和多彩的民俗,以城市居民为主要的客源市场,集观光、度假、休闲、娱乐等为一体的多形式、多层次的可持续发展旅游形式。该模式在利益分配方面,实行按股分红与按劳分配相结合的方式。由于该模式下的股东包括当地的全体农户,因此从客观上促进了乡村居民收入的提高和生活水平的提升,体现了旅游业“利益共享”的精神。在旅游开发的同时,兼顾开发区居民的长远发展,使他们能够长期分享旅游收益,获得就业机会或从事经营的许可,从而使农户能获得长久的经济效益。
(2)农户可几户人,几十户人联合进行土地流转,让中小企业进入开发乡村酒店,也可一两户人实行土地流转,城市居民在乡村修建度假设施,也可一个村联合起来建立合作社,实施全村范围内的土地流转,形成新的聚落式村落。这样,农户没有失去土地,农业产业在社会资本进入之后又可得到升级,农户经过培训,还能从事旅游服务。于是,农户就地实现了城乡一体化,而没有失去土地,也没有失去就业。
案例参考:四川绵阳香草庄园

Ⅷ 农家生态旅游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措施有哪些

(1)从事农家生态旅游的农户:利润获取与社会责任。参与农家生态旅游的农民一般文化层次较低,环境意识较差。虽然获取利润是旅游业的基本法则,作为农家生态旅游服务的提供者若缺乏经营的连续性,就无法生存下去,如果全部从业者都具备环境保护意识和专业技能,既是服务者也是保护者、教育者,主动接受当地人民和管理部门的监督,农民之间的博弈将朝着有利于农村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前行。

(2)不参与农家生态旅游的农户:基本生活与共同富裕。农家生态旅游依存的不仅是农村的田园风光,还有呈现的农村特有的生活方式,锄草、耕种、饲养家畜等农事活动,这些活动不能在农家乐旅游中直接受益,但是这种生机勃勃的农村性,是支持农家生态旅游发展的基础,而且农家生态旅游业的发展或多或少都要破坏环境,影响其他农民的生活,所以不参与农家生态旅游的农户理应接受利益的再分配。

(3)农家生态旅游者:旅游满足与行为约束。旅游者在一个环境优美农村,其行为自然会受到一定的感染,但是旅游者更多的还是需要行为的约束。从一味强调自利的、短期的感官满足,提高到具有责任感的、长期的、文化的满足。旅游者在旅游地由于已经支付了金钱、时间、体力等成本,如若不能使其得到应有的旅游满足,就不能使其很好地遵循严格的行为规范和自我约束。

(4)农家生态旅游地的地方政府:经济发展与环境束缚。新农村建设如火如荼地进行,全国大环境下的农村发展无疑给各个地方政府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但是经济超前发展无疑对环境的影响是严重的。通过以上的博弈分析可以看出,政府既是政策的制定者也是实施者,既有很大的主动性,也有不少的盲目性,所以对于地方政府也要加强监督管理,促使其充分发挥主动性。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现在还是相互矛盾的过程,根据目前发展的形式看,有限的污染与经济的快速发展才是勉强可以实施的政策。

(5)农家生态旅游地的上级政府:资金支持与积极引导。目前农村共同存在的问题,如布局混乱、基础设施差需要上级政府加大资金的支持。与此同时,上级政府还担负着对地方政府的监督和鼓励教育的重担,提高地方政府的环保意识,从而加强规划布局的合理性、提升进入农村企业的环保门槛和减少地方政府在环境管理中的时效性。总之,由于地方政府的惰性,地方的环保工作仍需要上级政府的积极引导。

热点内容
微山湖岛旅游攻略 发布:2021-03-16 21:45:18 浏览:387
适合78月份国内旅游的地方 发布:2021-03-16 21:42:27 浏览:6
文化旅游部单位 发布:2021-03-16 21:42:22 浏览:118
深圳周边游推荐免费的 发布:2021-03-16 21:42:18 浏览:696
塑州旅游景点 发布:2021-03-16 21:40:53 浏览:84
道观河风景旅游区发展前景 发布:2021-03-16 21:39:53 浏览:658
旅行社psd 发布:2021-03-16 21:39:03 浏览:174
常州旅游业发展现状 发布:2021-03-16 21:35:14 浏览:330
棋牌在线游戏必去797ag 发布:2021-03-16 21:33:30 浏览:217
有四个旅游团三条路线 发布:2021-03-16 21:33:30 浏览: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