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产品改革
『壹』 简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旅游业经营市场的变化和演进情况
(1)1978年至80年代时期,以接待入境旅游为主的发展阶段。
(2)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1997年,入境旅游和国内旅游并行发展阶段。
(3)1997年至今,入境旅游、国内旅游和出境旅游全面发展阶段。
『贰』 旅游供给侧改革,可以从哪几个方面加强
旅游供给侧改革,企业是中坚力量。在洪清华看来,具体到旅游行业,供给侧改革要从景区收入结构和产品服务两方面入手。“门票经济需要改变,进入休闲度假时代,景区需要改变收入结构,其次是要生产好的产品和服务。互联网时代,只有用户认可的价值才是价值。”
同程旅游创始人吴志祥则认为,旅游业的供给侧改革主要围绕产品转型升级和技术创新进行,技术创新也是旅游行业进行供给侧改革的重要内容。“OTA(在线旅行商)天然具有的互联网+属性,通过将互联网技术应用于更多的旅游消费场景,如支付方式、虚拟现实等技术的应用,旅游和其他产业(如医疗、教育、文化、娱乐)的跨界融合,能够将游客的旅游体验得到极大地延展和深化。”
“对于政府来说,要把旅游业供给侧结构改革置于地方国民经济的全局之中,因地制宜、统筹谋划,搞活存量与做优增量并举,提升已有产品与开发新业态并重,防止盲目上马形成新的产能过剩。坚持产业融合、复合利用,尽量依托现有的文化、教育、体育、医疗、农林、工矿、水利、交通、村镇和街区等各类社会旅游资源,开发与民众生活融为一体的大众休闲产品与新颖人文旅游产品,在推进供给侧改革中深化资源共享、产业融合。”王兴斌提到。
他说,旅游供给侧改革是一块硬骨头,既紧迫又艰巨,将贯穿于十三五整个时期。目前全国旅游经济总量已相当可观,虽然人均占有量尚待提高,但优化质量与效益更为重要,“要适当淡化产业发展的速度与规模指标,增长速度高一个百分点、低一个百分点已并不重要,更不要相互攀比。创造‘令人心动的有效供给’和‘让人心安的产品质量’,应成为旅游人的新心态与新担当。”
『叁』 为何说旅游市场也需供给侧改革
针对网上热传的“桂林旅游团8元团费午餐白饭配腐乳,游客不消费被骂旅游流氓”一事,3月22日晚间,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官方通报,经过调查取证,初步认定,该旅游团涉嫌“不合理低价游”,涉事旅行社和导游将被从严从重处理。
但是,对于“不合理低价游”坚持露头就治是必要的,而着眼于长远和治本,还得从优化地方旅游环境和生态入手。因为说到底,“不合理低价游”问题其实是一个发展的问题。
应该意识到,一个地方的旅游市场如果长期被非正常的低价游模式主导,很可能不只是旅行社揽客心切这么简单。常识是,如果一个地方的旅游市场品质给公众的心理预期是较高的,这样几乎让人不敢相信的“低价”,或许就难以俘获游客,自然也就没有生存空间。另外,“不合理低价游”盛行的背后,其实是捆绑着某地整个旅游市场经营主体的利益。
『肆』 旅游规划管理体制改革
2018年3月13日,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审议,根据该方案,改革后,国务院正部级机构减少8个,副部级机构减少7个,除国务院办公厅外,国务院设置组成部门26个。根据该方案,国家旅游局与文化部合并,组建文化和旅游部,作为国务院组成部门。不再保留原文化部、国家旅游局。
新组建的文化和旅游部的职责如下:
为增强和彰显文化自信,统筹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发展和旅游资源开发,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推动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和旅游业融合发展,方案提出,将文化部、国家旅游局的职责整合,组建文化和旅游部,作为国务院组成部门。
其主要职责是:贯彻落实党的宣传文化方针政策,研究拟订文化和旅游工作政策措施,统筹规划文化事业、文化产业、旅游业发展,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组织实施文化资源普查、深挖和保护工作,维护各类文化市场包括旅游市场秩序,加强对外文化交流,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等。
这意味着中国旅游业的主管部门由副部级升格为部级,这是业内期盼已久的“升格”。长期以来,旅游局不同于文化部、农业部、住建部、林业部、水利部,在全国大部分地区,旅游局不属于政府组成部门,而是政府直接领导下的直属机构,文化部等上述部门均是政府组成部门,地位和话语权远高于旅游业;同时,旅游管理体制中存在“权责不统一”、“多头管理”、“主管机构弱”等现象。“吃住行游购娱”等旅游传统六要素分别掌握在不同的行政部门手里,旅游最重要的景区资源,也是分别由文化部、农业部、住建部、林业部、水利部等多个部门分头掌管。资源分散、政出多门,这造成旅游业的事务,往往旅游局无权干涉。
之所以将旅游与文化部合并,是因为,旅游的灵魂是文化,旅游的吸引力来自于文化。此次机构调整对旅游业的影响,勇先创景夏家勇进行了专业解析:中国旅游强国梦想可期。1.旅游局与文化部合并后,由政府直属机构升为政府组成单位,从主要配角成为多个主演的一员。2.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发展的重要途径,对文化与旅游工作统筹规划,对促进文化与旅游的融合发展起到巨大推动作用;文化和旅游相互融合、相互支撑,便于发挥旅游引擎带动作用,促进大文化的繁荣发展和旅游业的转型升级,做好旅游产品,激发经济三驾马车之一——消费的作用。3.文化产业作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与同样作为“战略性支柱产业”的旅游业的融合发展,将是挖掘地方文化、完善旅游产业、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带动经济腾飞的重要力量;同时,文化旅游部门的融合,有望推动以更开放的眼光看待文化与旅游项目,进一步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国门、迈向世界;中国旅游强国梦想可期。
『伍』 文化和旅游机构改革为旅游带来哪些新的变化
机构改革,文化和旅游合并,让文旅融合更加紧密,在旅游资源和文化资源的整合上更加容易,推动文化和旅游产业繁荣发展。
『陆』 改革开放之后的旅游业分为哪四个阶段
一、我国旅游管理体制改革的起步阶段
二、我国旅游管理体制改革的发展阶段
三、我国旅游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化阶段
四、我国旅游业开始向传统管理体制告别,正在步人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柒』 为什么要进行旅游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所谓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指从供给端入手,通过改革让生产要素和自然资源充分、高效地利用起来,以解放生产力,促进经济发展。一般来说,短期内经济产出水平由需求侧决定,而中长期产出水平则由供给能力决定,因此,需求侧管理往往着眼于平抑经济总量的短周期调控,而供给侧管理则关注中长期的系统性结构问题。需求侧管理在应对经济萧条等“病症”上可以救急,但副作用大,搞不好会带来滞胀;供给侧改革虽见效慢,但通过综合施治能够治标固本。在不同时期,针对制约经济增长的主要矛盾,各国的宏观调控侧重点会有所不同。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供给侧管理尤为重要,因为它是提高潜在产出水平的唯一途径。
从理论上分析,完善的市场机制能够引导供给,使供给自动适应需求并创造需求。如果供给不能满足需求,一定是存在某种程度的供给约束和供给抑制。因此,供给侧管理要求放松供给约束、解除供给抑制,要求制度的变革与完善。前不久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稳定经济增长,要更加注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相互配合的五大政策支柱”。从中央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要求部署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内容包括简政放权、放松管制、金融改革、国企改革、土地改革等,其核心是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激活微观主体的能动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调整优化供给结构,提高供给品质,为适应和引领经济新常态打下坚实基础。
『捌』 旅游供给侧改革对中国旅游经济运行的有利影响
旅游业的供给改革是在旅游业领域内,按照国家供给侧改革的理念,调整旅游供给的总量和结构,从而更好满足国民旅游需求的过程。包含几个方面的内容:增加旅游供给总量,提高旅游供给质量,调整旅游供给结构,补充公共旅游供给短板。
增加旅游供给总量。未来旅游供给总量的增长,主要在于几个新兴领域的政策供给能否突破。包括修学旅游、度假旅游、购物旅游、老年旅游、自驾车房车旅游。修学旅游作为世界上很多国家青少年素质教育的方式,对于全面培养青少年,丰富知识,开阔视野具有重要意义。国家有关部门早就认识到修学旅游的价值和意义,2013年《国务院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任务分解表,对教育部要求有:将研学旅游、夏令营作为青少年爱国主义、国情教育的重要载体,纳入中小学日常教育范畴。然而目前3年过去了,并没有实质进展。度假旅游能否突破,则依赖于休假制度的改革,尤其是带薪年假的全面落实,以及通过政策支持相关度假资源的管理和开发。2015年10月9日,国家旅游局公布了首批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是对这个领域的一个重要促进,然而目前仅仅认定了17家国家旅游度假区,难以满足蓬勃发展的要求。购物旅游方面,由于中国的奢侈品税收政策,游客购物免税、退税政策的供给不足,导致大部分购物旅游需求是通过国外市场满足的,未来的关键在于财政、税收、海关几个部门的游客购物免税、退税政策。老年旅游则很大程度上受制于异地医疗报销、保险等因素。自驾车、房车旅游市场的主要障碍是路桥收费政策,可以观察到,黄金周期间拥堵的高速公路,反映了人民群众对于降低自驾车路桥费用的渴望,而这依赖于交通部门的相关政策;房车旅游目前司机驾驶证类别、过路过桥费都比较模糊,上牌照、保险也存在困难,需要有关部门予以解决。此外,还需要从政策上降低旅游企业运营成本,应首先落实一些呼吁多年仍未得到落实的政策,如降低酒店水电费率的标准、降低旅游刷卡费率等。
提高旅游供给质量。包括两个层面:第一,改善国内旅游市场环境,提高旅游服务质量。近几年,国内旅游市场中,团队旅游市场上导游和游客矛盾尖锐,冲突时有发生;散客旅游市场也充斥着“坑蒙拐骗”现象,类似于“青岛天价大虾”,“哈尔滨天价鱼”等恶性事件时有发生。导致相当一部分游客“用脚投票”,转向国外市场。出现这种情况,说明中国旅游产品供给质量亟需予以改善。第二个层面,提高旅游产品供给的科技水平。表现在旅游业内部应用互联网、高科技的规模和深度进一步提升,深化旅游体验。
调整旅游供给结构。由于旅游业具有拉动最终消费、促进经济发展的客观作用,因此被一些地方政府寄予了过高的经济期望。旅游规划者为了迎合这一期望,在旅游开发和策划中不恰当地向高端市场倾斜,漠视中低端旅游者的诉求。在全国相当多的地区,普遍偏向高端旅游产品,如高星级酒店、温泉产品、高端会展产品等。这种策划和决策导致高端旅游产品供给过剩,而庞大的中低档大众旅游者,却缺乏满意的旅游产品和设施。
补充公共旅游供给短板。旅游供给分为公共旅游供给和私人旅游供给,私人旅游供给由企业根据市场需求提供,是私人产品;公共旅游供给主要由各级政府提供,是一种公共产品。过去地方政府治理的理念,主要围绕户籍人口和常住人口提供相应的公共产品,如城市公共交通、基础设施等,在旅游目的地接待强度不高的情况下,矛盾尚不突出。但是随着旅游者出游率的提高,中国许多地区旅游接待强度持续扩大,许多地区旅游者总量远远超过常住人口数倍,按照常住人口数量提供公共设施和产品,显然无法满足旅游者需要。这需要政府治理理念和思维方式发生根本变化,要认识到一个地区、一个城市,不仅仅是当地居民的城市,也是外来旅游者的城市。外来旅游者享有相应的资源和设施占用权利。这要求城市在进行各类资源设施供给时,必须把旅游者需求放在和当地居民同等重要的地位进行考虑,如基础设施、交通运输线路等。
○随着人们物质拥有程度的提高,拥有物质产品的幸福感越来越低。可以预见,未来的需求将上升为以文化和精神等非物质产品为主,而目前相应的产业供给远远不足。
○增加旅游等产业的供给,事实上是中国经济供给侧补短板的一种方式。在现阶段“去产能”“去库存”的实际工作中,旅游业也能发挥其他产业难以替代的作用。
○旅游业的供给改革包含几个方面的内容:增加旅游供给总量,提高旅游供给质量,调整旅游供给结构,补充公共旅游供给短板
『玖』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内旅游者对旅游产品的需求发生了什么变化旅行社如何应对这一变化
1、经过近三十年的发展,中国的旅游市场格局已经由20世纪70年代末期,以入境旅游为主导的一元市场结构在逐步转型为入境旅游、国内旅游和出境旅游三大市场协调发展的格局。 2、对于类似北京、上海、广州、深圳、重庆等门户城市和区域中心城市来说,商务活动和居民休闲度假需求所推动的本地旅游市场体量也在持续放大。 3、市场规模和市场结构的变化对于包括旅行社在内的中国旅游企业而言,最大的影响就是产业结构转型和商业模式的创新。所以为了应对着种情况,旅行社应该调整产业结构,向集团化、信息化、品牌化方向发展,从而提高自身核心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