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旅遊景點 » 旅遊團白族八大碗

旅遊團白族八大碗

發布時間: 2020-12-04 23:02:42

『壹』 白族有什麼習俗

白族生活習俗

一、服飾

早期男女衣服多用棉布自製而成。老年男子多穿對襟短衣、大襟長衫、大擺檔褲。頭戴瓜皮小帽。腳穿布制圓口虎頭鞋或荷葉綉花鞋。青年男子多穿藍白對襟衣,套銀鈕黑褂,黑藍色擺檔褲,頭戴瓜皮帽或包頭、氈帽。系腰帶。腳穿布制連絆鞋或綉花叫底皮衲。到民國初,年青婦女穿著改變,衣著各色大姊妹裝和紅、紫、黑褂,自綉各種花案,配上各色寬窄花邊。銀光片訂在衣袖衣襟上。褲子為黑藍、水紅。中老年婦女也有褲腳鑲花邊的。姑娘們系有黑藍布系腰或綉花圍腰。腳穿各種布制的綉花鞋。喜戴銀、玉耳邊環、柳葉耳環。手鐲有滑標、扭絲、平扁銀、玉鐲、還多戴金銀戒指。

已婚婦女束後發髻,髻上有紅頭繩別上銀簪、玉簪,有的套上網兜。也有用4寸寬、1寸長的黑衣布條圍住發髻和頂部的。五十多歲後,衣服花紋逐漸減少,多穿短而寬、袖口大、長到膝的大襟衣,外套一件滿鑲滿滾的黑褂,系黑藍色系腰,穿普通褲,腳穿鼻尖船形布鞋。封年過節和做客,才戴耳環手鐲。

二、 婚姻

1、說親 :男方父母探好女方姑娘後,托媒到女方家提親。女方父母同意,就把姑娘生辰八字告知男方,經男方請人「合八字」,若婚姻合,表示這門親事已定。

2、訂婚:在合婚後,男方擇定吉日「喝訂酒」,日期多以正月初二、十六為吉。

3、結婚:日期多在十冬臘月或正二月,分搭彩(殺豬)、正婚(正客)、回門(謝彩)三天。

4、迎親:俗稱討媳婦。過去是騎馬或坐轎,吹嗩吶接親。

5、認親:第三天回門認親,就是娶親後的第一天。

三、喜事

1、滿月酒:這是婚後生頭胎嬰兒請客,屆時男女雙方的伯母、嬸嬸:姑媽、舅母、娘娘,每人送20個雞蛋,紅糖1斤,米1升,布料3尺,到男方祝賀恭喜。

2、報喜:這是婦女生育後第三天,丈夫要帶上一瓶酒,到岳父母家報喜。

3、戴百家鎖:小孩滿周歲,要到本主廟祭祠。並請夫妻雙全、子女多的二老給小孩戴一把長命百歲鎖,祝小孩健康成長,興家立業。

4、建新房:地基選擇、動土挖基必須請地師擇定,立木樑這天稱造大吉,要貼新對聯,親朋好友送禮鳴爆竹祝賀,主人殺豬祭祀土地神、祖先和魯班,請客一天。

5、 做生日:老人活到六十花甲,要請客做生日祝壽。

小孩一年一度做生日,往往殺只雞,擺上點糕點。

四、節日活動

1、春節:從臘月三十到正月初六,是白族的傳統節日,俗稱過年。

2、過小年:即元宵節。

3、清明和冬至這兩個節日,要到墳山墓祭祀祖宗。

4、端陽節:大人小孩都要戴五色線,喝菖蒲雄黃酒,以消患難。

5、火把節:農歷六月二十五日晚上殺雞祭祖。晚飯後天黑,點火把,把全家端午節戴的五色線剪下塞入火把燒掉。

6、中元節:又叫「七月半」是白族的「接祖節」。

7、中秋節:又叫「團圓節」。

五、禁忌

1、忌日:除夕晚上、大年初一忌串門子,忌口吹火。婦女忌洗衣梳頭。建房辦喜事,忌家長屬相年月日。喪葬忌重喪、重佛,立秋之日,忌做農活,忌用刀、鋸、斧、鐮、鋤。

2、忌人:在外死亡忌抬入村進家,只能在村外收殮入葬。非正常死亡忌入祖墳。「安財門」後一周內忌外人進入。婦女生育不滿月忌入他家。老人落氣未安埋前孝子不能進入別人家門。

3、忌諱:婦女忌披頭散發和赤腳哭鬧而上別人家門。在別人家中忌哭泣流淚。出人家門忌踩門檻,手排門枋。飼養牲畜不得進別人家門。

4、忌食:除夕晚殺的公雞肉外人不能吃。

六、喪葬

1、裝棺守靈:老人壽終,一般將喪事作喜事辦。選好吉日,念經超度,親友前來奠祭後,才能出殯安葬。在家停放期間,兒女要晝夜守靈。在超度期間,要辦酒肉,請前來奠祭的親友吃飯。

2、出棺送葬:出殯時,街坊鄰友自帶抬具幫助抬棺。為死者念經引路,孝男拄拐哭喪棒走在棺前,孝女走在棺後。棺材抬至繞棺處,擺在高凳上,由念經先生舉行繞棺儀式。念完《繞棺經》,稱為「搭橋過路」,遇到過橋時,孝男跪在橋上,棺從身上抬過,稱為「背棺」。

平壩地區的白族人民,主食多為稻米、小麥;山區則以玉米、蕎子為主。副食品有各類菜蔬、野菜和多種山川特產。

白族人民喜吃酸、冷、辣等口味,並善於腌制火腿、弓魚、螺絲醬、油雞樅、豬肝酢等各種味美可口的菜餚。白族人民喜喝烤茶。烤茶時,用一陶制小茶罐將茶葉烤黃,沖以沸水,頓時熱氣翻騰,芳香四溢。有客來家,必燒烤茶水招待,每次只斟淺淺半杯,飲後口角留香,熱渴頓解。大理等中心地區的白族人民,還喜吃一種別具風味的「生肉」(或稱「生皮」),即將豬肉烤成半生半熟,再切成肉片或肉絲,佐以姜、蔥、醋、辣椒,以宴請客人。此外,還有用糯米釀制的白酒,用蒼山雪燉梅和糖製成的「雪梅」,鄧川特製「乳扇」品也都十分可口。

『貳』 白族八大碗是哪八大碗

一般抄8個人為一桌,由八個菜組成,俗稱「八大碗」。白族土八碗葷素搭配,肥而不膩,素而不淡,營養豐富。八大碗將煮、炸、燉、酥、蒸齊全,體現了白族飲食酸懶口味特色。

八大碗的主菜是葷菜,一般都有定數,每人有兩片左右,碟中底菜可以隨便加。當飲用完之後都用使用袋子,將分到的肉菜帶回家給老人小孩吃,表示著帶喜氣和祝福回家。

八大碗的每道菜都有一套獨特的做法,都能體現做工精細和喜氣。

八大碗由千張肉,粉蒸肉,酥肉,拼盤,煮白扁豆,煮竹筍,煮粉條,紅燒肉組成。

「千張肉」,即酸菜扣肉,色金紅,味酸甜,肉皮呈波紋狀,外觀爽目。

「拼盤」是土八碗中唯一的一碗涼拌菜,將鹵熟的豬肉、肝、肚切片,蓋在用酸菜或泡蘿卜墊底的碗上,淋上又酸又辣的配汁,其味為酸、辣、涼。

「粉蒸肉」是將較肥的五花肉煮熟切片,拌上調料和炒得噴香的米細粒,裝碗上籠蒸熟,肉肥而不膩,香氣繚繞。

「酥肉」是將半肥半瘦的豬肉切塊上調料,用蛋糊包裹後下油鍋炸至金黃色,冷卻後在煮,,裝碗後撒上些芝麻,黃白相間香氣誘人。

『叄』 求助:請問白族人家嫁女兒有沒有什麼特定的習俗和要求

白族的婚嫁習俗

白族新娘出嫁要一路哭到男家。新娘進入洞房要由新郎背著,並且吃放了辣椒面的交杯酒。吃辣椒面表示親親熱熱、白頭到老的意思。

劍湖畔的白族婚禮
居住在劍川縣湖周圍白族人民,有著別具一格的風土人情。這里的婚禮隆重、熱烈,頗有韻味。
白族青年男女成婚,有一定的禮儀和完整的婚禮形式。婚期一般有三天,第一天男方把部分結婚用品和一桌「八大碗」筵席送到女方家,以示對新娘的關心;第二天舉行婚禮是整個婚期限的高潮;第三天是「回門」,是婚禮的尾聲。
舉行婚禮這一天,按傳統風俗,新郎和小夥子們必須騎上高頭大馬去娶親,新娘也必須坐花轎才能出嫁,這種習俗現在已經有很大的改變。這是由於近年來白族地區經濟的發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
新娘娶回後,按白族傳統的習慣舉行結婚典禮,俗稱「拜客」。「拜客」時,按男方事先擬好的「拜客」名單,由新郎新娘對家族中的長靠一一敬拜,不許可有遺漏。之後,新娘要向家人贈送禮物。按風俗,新娘向家人贈送的禮物必須是自己親手縫綉的枕頭和布鞋。在進餐時,新郎新娘要陪親友來賓進餐。這時候,客人們可以給新婚夫婦出些難題,也可以讓他們表演節目,堂屋裡充滿了喝彩聲和歡笑聲。
傍晚,新郎家再次把全村的老者和長輩請來,喝酒、呷茶、吃喜糖,庭院里談笑風生,熱鬧非常。孩子往往也不甘寂寞,找到洞房的空隙處燃起辣椒粉,拚命往裡扇煙。於是,隨著歡笑聲和咳嗽聲,洞房裡送出一包包糖果、餅干、瓜籽……
「回門」這一天,新娘早早就回娘家去。到傍晚,夫家又派出小姑子、介紹人接回新娘,這時新娘必須哭著離開娘家。新娘的哭一般按白族婦女特有的哭腔進行,其聲凄泣委婉哀怨感人,傾訴了父母養育之恩和兄弟姐妹間的難舍之情。
有趣的是,「回門」這一天,新郎也要邀上十來個親友一起去女方家,但不同小姑子、介紹人一道同行,也不必去接觸新娘。按白族傳統風俗,新郎和親友可以在女方家招待的筵席上藏東西,女方家也故意在餐桌上多放一雙筷子讓新郎藏回去,意思是:你家添人了,帶一雙筷子回去!當新郎等人藏東西的時候,正是新娘家最熱鬧的時刻。堂屋裡巧答暗對,妙趣橫生,給婚日增添了別具一格的喜慶氣氛。親友等人藏了東西回到男方家後,可以用藏到的東西向新娘兌換一份禮物。這種風俗除給婚日增加了濃郁的民族特色之外,也為新娘今後在新的環境里生活奠定了一個美好的基礎。

白族婚禮有人曾概括地說,在大理地區參加白族人家的婚禮,不僅能品嘗到白族的名優特產食品、佳餚,看到絢麗多彩的民族服飾,而且還能體驗到一次難得的妙趣橫生的獨特民族風情。
白族婚姻實行一夫一妻制。過去婚姻多由父母包辦,男方要付昂貴的聘禮,舉行婚禮時還要花費很多的錢財。現在雖隨時代的發展有很大的改進,但至今還保留有傳統的古老的風情習俗。
男女經過自由戀愛或經人介紹,經定婚確定關系後,在舉行結婚時,男方要在正喜日(即結婚日)之前,請人搭好彩棚。並在結婚正喜之日前一天晚上,要邀請鄉寨中會唱演戲的人來唱戲(俗稱板凳戲,即一人拉琴,幾人扮不同角色演唱人或請人唱帶有恭喜祝賀之詞的吹吹腔(即用嗩吶伴奏)、大本仙等曲調。人們一邊吃、喝、品嘗著主人擺下的果品、茶水。 酒,一邊唱,一直唱到半夜三更,在座的人不分老少、男、女,品食一碗圓宵,以示預先慶賀大團圓。
第二天,即正喜之日,從早上起便開始擺宴待客,當來賓開始品嘗果酒後品食酒菜佳餚時,新郎在一個陪郎的陪伴下, 踩著嗩吶吹奏起的「龍上天」樂曲,一桌一桌地給客人們敬酒、敬萊,而這敬法要跪著雙手托盤把酒、萊(只一盤或一碗 茶)一敬上。迎親時,有的地方新郎不去,迎親的陪郎、陪女在媒人率領下,在嗩吶聲中去迎親。到了女方家門口嗩吶手要用力高聲吹奏「蜜蜂過江」、「大擺隊伍」、「迎親調」等內容歡快、熱烈的樂曲6次,女方家才由幾位年長的男女親戚數人出來招呼迎新的人進門。然而,有趣的是,有的地方迎親的人剛要邁進門,就被女方家的幾位老人攔住路,用出幾副對子(即楹聯)或提幾個意想不到的問題等類的語句,如:「你們從哪裡來?」「路上碰見什麼?」讓媒人或新郎回答,人們把這一習俗叫「路考」。這一問一答不僅要靈機應變,而且還要講究決,對答如流和有風趣,顯得很有學問。若哪一方一下子反應不過來;常常會引起一陣陣爽朗而又充滿喜氣、歡樂、愉快的笑聲。有的地方迎親時新郎必去,同樣碰到「路考」,人們稱 「考姑爺」或「考新郎」。
迎親的人們進門後,女方家便由4個或6個小男孩逐一給他們敬獻苦茶、甜茶、糖茶。然後由媒人(或新郎)給女家父母、兄嫂、長輩拜堂、敬酒,女方父母給煤人小孩披掛一道紅彩。這時新嫁娘(新娘)要大聲哭起來,人們把這哭稱為「哭 嫁」。一般是先哭父母,後哭兄嫂、弟妹、長輩、女伴,這哭不僅一邊哭,而且一邊成段成段地哭唱父母養育之思,兄嫂。 弟妹之情,夥伴友誼,長輩的關心愛護,今後自己不知如何生活等,若遇到妯娌不和就趁這時也借哭之機,用調子哭唱出自己心中的不平,然後才隨迎親的人出門。在去新郎家的路上,有的地方新娘是坐轎或騎馬,在歡快、激越的嗩響樂曲聲中上路。
迎親的隊伍還沒回到男方家,早已有男方家的長輩在門口相迎。人們一進門,新媳婦便在伴娘及男方女長輩的簇擁下上樓進行梳妝打扮。在新娘梳洗打扮時,在樓下從樓梯口到新房的必經處,早已等候著准備指新娘的人們,據說這格新娘的習俗是為了沾喜氣而留傳下來的。待新娘裝扮好,准備入洞房前,只見兩個10歲左右的小男孩舉著用松明點燃的火把,在人們喜悅歡樂聲中,從樓梯口飛步跑向洞房,隨之新媳婦在兩個伴娘的簇擁下,在人們爭相掐新娘的舉動和嬉笑聲中大步跑進了洞房。 洞房門坎上放有一副馬鞍,門上掛有一把篩子,內安有一面鏡子,鏡子上又安放著一張弓,弓上有並排散開欲射向前方的三支箭。這些吉祥物是祝賀一對新人今後生活勤勞、勇敢。幸福的象徵。新媳婦進洞房後片刻,便開始舉行拜天地、拜父母儀式。有的地方是在進洞房之前便舉行了拜天地、拜父母儀式。有的地方一對新人入洞房時,風趣的是倆人都不約而同地爭坐枕頭,據說誰先坐到枕頭上,今後就誰當家,不過,這只是為風趣增添一分歡樂,往往是女先男後,那也奉行和符合男主外,女主內的傳統習慣。然而,這時不知是誰在那盆暖和又象徵興旺的炭火里理好的辣子面發揮了奇效,辣味直嗆得新郎、新娘流淚,嗆得不時消鼻涕、打哈欠,逗得出出進進洞房的人們笑聲不絕,使洞房洋溢著一種獨有的喜氣。一陣嬉笑過後,辣味嗆過,夫妻喝交杯酒,以示相敬相親,永結同心,恩愛白頭。晚上有的地方新媳婦由女方長輩二人和伴娘及男方家長輩婦女數人相陸在一起吃「細巫席」(即新娘席)。席散後,有的地方在陣陣歡快的噴吶聲中,開始舉行「除拜」(即拜親) 儀式,「除拜」就是由新媳婦拜男方長輩,受她一拜的人都會得到她親手加工製作的布鞋一雙,上輩人接過鞋子,多少要給她幾元錢或一點禮品。最後由新娘下輩人、鄰里小孩一齊拜新娘,每人都會得到一份喜錢或一件禮物。這時老者笑吟吟,小者心花怒放,圍觀的人常常在嗩吶聲中爆發出一陣陣歡樂的笑聲;使婚禮增添了不少的歡樂和熾熱的氣氛。 待「除拜」結束,年輕人便一齊擁入洞房,一邊品嘗新媳婦由娘家帶來的果品,一邊在嬉笑聲中開始進行鬧洞房的風趣活動。
第二天,男方家送喜神,女方家接新人回門,一般都是當天返回,路程遠的則在娘家留宿,至此,婚禮結束。

熱點內容
微山湖島旅遊攻略 發布:2021-03-16 21:45:18 瀏覽:387
適合78月份國內旅遊的地方 發布:2021-03-16 21:42:27 瀏覽:6
文化旅遊部單位 發布:2021-03-16 21:42:22 瀏覽:118
深圳周邊游推薦免費的 發布:2021-03-16 21:42:18 瀏覽:696
塑州旅遊景點 發布:2021-03-16 21:40:53 瀏覽:84
道觀河風景旅遊區發展前景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58
旅行社psd 發布:2021-03-16 21:39:03 瀏覽:174
常州旅遊業發展現狀 發布:2021-03-16 21:35:14 瀏覽:330
棋牌在線游戲必去797ag 發布:2021-03-16 21:33:30 瀏覽:217
有四個旅遊團三條路線 發布:2021-03-16 21:33:30 瀏覽: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