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國內旅遊 » 海南東方八所旅遊景點大全介紹

海南東方八所旅遊景點大全介紹

發布時間: 2020-12-14 22:20:19

『壹』 海南的風景名勝介紹

海岸帶景觀:在海南長達1528公里的海岸線上,沙岸約佔50-60%,沙灘寬數百米至數千米不等,向海面坡度一般為5度,緩緩延伸;多數地方風平浪靜,海水清澈,沙白如絮,清潔柔軟;岸邊綠樹成蔭,空氣清新;海水溫度一般為18-30攝氏度,陽光充足明媚,一年中多數時間可進行海浴、日光浴、沙浴和風浴。當今國際旅遊者喜愛的陽光、海水、沙灘、綠色、空氣這5個要素,海南環島沿岸均兼而有之。自海口至三亞東岸線就有60多處可辟為海濱浴場。環島沿海有不同類型濱海風光特色的景點,在東海岸線上,還有一種特殊的熱帶海岸森林景觀----紅樹林和一種熱帶特有的海岸地貌景觀----珊瑚礁,均具有較高的觀賞價值。目前,已在瓊山市東寨港和文昌市清瀾港等地建立了4個紅樹林保護區。

山嶽、熱帶原始森林:海南島有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峰81座,綿延起伏,山形奇特,氣勢雄偉。頗負盛名有的山頂部成鋸齒狀、形如五指的五指山,氣勢磅礴的鸚歌嶺,奇石疊峰的東山嶺,瀑布飛瀉的太平山,以及七仙嶺、類鋒嶺、吊羅山、霸王嶺等,均是登山旅遊和避暑勝地。海南的山嶽最具有特色的是密布著熱帶原始森林,最著名的有樂東縣尖峰嶺、昌江縣霸王嶺、陵水縣吊羅山和瓊中縣五指山等4個熱帶原始森林區,其中以尖峰嶺最為典型。

珍禽異獸:為了保護物種,海南已建立若干個野生動物自然保護區和馴養場,其中有昌江縣霸王嶺黑冠長臂猿保護區、東方縣大田坡鹿保護區、萬寧市大洲島(金絲燕)保護區、陵水縣南灣半島獼猴保護區等。

大河、瀑布、水庫風光:南渡江、昌化江、萬泉河等河流,灘潭相間,蜿蜒有致,河水清澈,是旅遊觀景的好地方,尤以聞名全國的「萬泉河風光」最佳。大山深處的小河或山間小溪,洄於深山密林之中,中間大石迭置,瀑布眾多,尤其通什市的太平山瀑布、瓊中縣的百花嶺瀑布、五指山瀑布等久負盛名。海南島上還有不少水庫,特別是松濤、南扶、長茅、石碌等水庫具湖光山色之美,不是湖泊勝似湖泊。

火山、溶洞、溫泉:歷史上的火山噴發,在海南島留下了許多死火山口。最為典型的一座是位於瓊山市石山海拔200多米的雙嶺,嶺上有2個火山口,中間連著一下凹的山脊,形似馬鞍,又名馬鞍嶺。該嶺附近的雷虎嶺火山口,羅京盤火山口也保存得十分完整而奇妙。千姿百態的喀斯特溶洞也有不少,著名的有三亞市的落筆洞、保亭縣的千龍洞、昌江縣的皇帝洞等。島上溫泉分布廣泛,多數溫泉礦化度低、溫度高、水量大、水質佳,大多屬於治療性溫泉,且溫泉所在區域景色宜人。興隆溫泉、南平溫泉、藍洋溫泉、七仙嶺溫泉、官塘溫泉和半嶺礦泉等,適於發展融觀光、療養、科研等為一體的旅遊。

古跡名勝:具有歷史意義的古跡主要有:為紀念唐宋兩代被貶謫來海南島的李德裕等5位歷史名臣而修建的五公祠、北宋大文豪蘇東坡居瓊遺址----東坡書院以及為紀念蘇東坡而修建的蘇公祠、為巡雷瓊兵備道焦映漢所修建的瓊台書院、丘浚(明代名臣)之墓、海瑞(明代大清官)之墓,漢武帝派遺率兵入海南的伏波將軍為拯救兵馬而下令開鑿的漢馬伏波井,還有崖州古城、韋氏祠堂、文昌閣等等。革命紀念地有瓊崖縱隊司令部舊址、嘉積鎮紅色娘子軍紀念塑像、金牛嶺烈士陵園、白沙起義紀念館、宋氏祖居及宋慶齡陳列館等。

民族風情:除漢族外,世居海南島的少數民族有黎族、苗族、回族。各少數民族至今保留著許多質朴敦厚的民風民俗和獨特的生活習慣,使海南的社會風貌顯得豐富多彩。海南是我國唯一的黎族聚居區,黎族頗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和風情,有獨特的旅遊觀光價值。

熱帶作物及田園風光:海南島上種植了大量的熱帶作物,極大地豐富了自然景觀。遊人上島既可欣賞熱帶田園風光,增長見識,又可品嘗到熱帶水果,一飽口福。

『貳』 東方市有什麼好景點

景點有:俄賢嶺、魚鱗洲、大田坡鹿保護區、黎族船形屋、東方「萬人坑」、大廣壩水庫、漢馬伏波井、獼猴嶺、獼猴洞、東方大廣壩旅遊風景區、東方雅龍民族風情旅遊區、天南第一泉。

俄賢嶺又名俄娘九峰山,位於東方市廣壩鄉境內,昌化江中游的東北岸,距縣城八所鎮60公里,1988年被海南省人民政府定為旅遊風景保護區。

『叄』 東方市有什麼旅遊景點遊玩一天的攻略是什麼

  • 付龍園遺址位於四更鎮榮村北面的付龍園上。遺址面積28萬平方米,發現於1986年,現大部分已被辟為耕種旱園地,表土部分的文化堆積大部分遭到破壞。從遺址的幾處自然斷面分析,文化層厚1-2米,有二層堆積L上層發現有貝殼、夾砂陶片、幾何印紋陶片和動物骨骼;

  • 幾何印紋陶多為灰褐色,輪制,紋飾有劃紋、方格紋和水波紋等,器型主要是罐和瓮,為漢代文化層。下層發現貝殼、夾砂陶片、磨製石器和動物骨骼。夾砂陶幾乎全是素麵,以褐色陶為主,有少量磨光黑陶。陶器均為手制,器型以罐為主,流行圈足器和橋狀耳;

  • 石器有梯形石斧和石錛。發現的偶蹄類動物肢骨大多有砍刮等加工痕跡,有少量骨器和牛牙,為新石器時代遺存。付龍園遺址是海南省已發現的最大的新石器時代遺址。現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 除了付龍園遺址外東方新石器時代早期遺存遺址還有東方新街貝丘新街貝丘遺址是較重要的文化遺存。遺址坐落在東方市北黎河入海口僅2.5公里處。遺址分布范圍較大,約16000平方米。距地表0.4—1.0米的文化層中含有大量螺殼、貝殼和燒土、炭屑、燒骨,以及打制石器、陶片等遺物。石器仍是用打擊法製成,少見磨製石器;

  • 新街遺址臨河靠海,海邊的螺、蚌、蚝蜊等成為古人主要的食物來源,因而在文化層堆積中發現大量的貝殼遺骸,被稱為貝丘遺址;

  • 新街貝丘遺址的陶器都為夾砂粗陶,以灰褐陶為主,火候一般,陶質脆松,壁厚不勻。器形甚少,只有圓底罐和圓底釜。一般為素麵,有少量裝飾有粗繩紋。這些粗繩紋或有加固等實用價值,或是用於美化陶器的,表達了先人們原始的審美意識;

  • 封建社會時代;

  • 東方俄賢嶺——三月三發源地;

  • 俄賢嶺位於東方市廣壩鄉境內,昌化江中游的東北岸,距縣城八所鎮60公里。三月三盛會即發源於東方市俄賢嶺,有著一個當地家喻戶曉的傳說。相傳在很久以前,這個石洞是一隻烏鴉精的窩。烏鴉精吞吃家禽,作踐莊稼,還到處搶掠美麗的少女,弄得周圍黎民百姓人心惶惶,不能安居樂業;

  • 一天,美麗的黎族少女俄娘上山采野花,被烏鴉精抓到洞里。俄娘的心上人阿貴悲痛欲絕。這年「三月三」,阿貴帶尖刀弓箭上山救俄娘。在山上跟烏鴉精進行搏鬥,因功力不敵,被烏鴉精害死了。俄娘聞訊萬分悲痛,發誓要殺死烏鴉精。她不露聲色,細心尋找機會。有一天,烏鴉精遠去歸來十分疲倦,睡得鼾聲如雷;

  • 俄娘悄悄走到烏鴉精身邊,拔下頭發上的錐子,迅速地扎了烏鴉精兩眼。烏鴉精眼瞎了,在石洞里亂沖亂撞。俄娘趁機用阿貴帶來的弓箭,一連三箭射進烏鴉精的心窩,為阿貴報了仇,為黎民百姓除了大害;

  • 此後,俄娘終生不嫁,可每年農歷三月初三這一天都到俄賢洞唱她和阿貴戀愛時唱的情歌。後來,黎族人民為了紀念俄娘,把這山洞取名為俄娘洞。此山也得名為俄娘九峰山,並在每年三月三這一天,周圍的未婚的黎族青年男女濃妝艷抹集會於俄賢嶺,唱著情歌尋找自己的意中人。此舉逐年擴大並普遍到海南黎胞住區,成為海南黎胞盛大的傳統節日;

  • 俄賢洞原名俄娘洞,洞口在主峰東北面的半山腰,深不見底,曲徑通幽。內有3個石廳,可容納上萬人。洞壁凸凹不平,各具其形,千姿百態,耐人尋趣。石廳的下面,有流水旋轉,浪折洞崖,響聲轟轟,水氣濛濛,凄神寒骨,消愴幽邃。這流水源於何處,歸於何方,千百年來無人知曉;

  • 俄賢嶺1988年被海南省人民政府定為旅遊風景保護區;

  • 天南第一泉(漢馬伏波井)天;

  • 南第一泉為漢代古井,名叫「漢馬伏波井」。井口頗大,為漢磚青石砌成8.2尺方井,後來村民將這口漢代古泉井改砌為圓井,距今已有近2千年悠久歷史;

  • 該井位於八所鎮十所村,該有近2000年歷史,村名追溯於東漢光武帝劉秀建武十九年(公元43年),伏波將軍馬援統兵南下平定交趾以後,渡海入瓊守衛南疆軍隊第十所的駐地。臨海駐防,兵馬苦於無井汲水;

  • 馬援組織士兵在村旁「飛來廟」處挖掘出泉水,水質甘甜,永不枯竭,有「感恩第一甘泉」之美稱。至今十所村民仍習慣於清晨圍井提水飲用,井旁仍鑲嵌清代乾隆二十六年(公元1761年)所立《漢馬伏波之井碑》;

  • 「漢馬伏波井」被東方市人民政府列為重點保護的文物古跡;

  • 九龍縣治遺址位於感城鎮入學村西側的海濱。這里原有一座九龍山,傳說山下藏有九條龍,故縣城建在九龍山而得名;

  • 據《瓊州府志》記載「九龍縣自漢元封元年(前110)建府於九龍山」。隋煬帝大業三年(607)立感恩縣,但縣治仍在九龍縣舊址。明正統年間(1436-1449)將縣址遷往中和鄉(今感城);

  • 九龍縣城遺址至今已有二千多年歷史,今尚存有城池的斷牆殘壁,破磚碎瓦,縣城旁邊的九龍烽火台,始建於明代,尚存有一米余高的台基。遺址證明了東方是瓊州較早開發地之一;

  • 感恩縣治遺址位;

  • 感城鎮感城村。隋大業三年(607),朝廷在漢代九龍縣舊址(今感城鎮入學村西,西臨北部灣)置感恩縣,縣治設在九龍山。明正統年間(1436-1449),為適應經濟發展和軍事防禦的需要,縣治南遷中和鄉(今感城村),築土城;

  • 據《瓊州府志》載:「築城周三百九十四丈,廣一丈,高丈二尺,雉七百五十,窩鋪二,辟門三。」後因年久失修,傾圮。清康熙四十三年(1704)復修。感恩縣治作為東方歷史上時間最久的縣城歷經500餘年。感恩當時在城中建有學宮(孔廟)、城隍廟、關岳廟以及政府各衙門。今城牆僅剩牆基,護城河僅城外西南部都尚存淺淺的寬6-8米的痕跡,城內亦僅存學宮(文廟)和關岳廟,其餘建築無存。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 感恩學宮又稱文廟。位於感城鎮感城村。始建於宋,原址在今感城鎮入學村。明洪武三年(1370)重建。明正統年間遷至今址;

  • 明萬曆十——二十五年(1582-1597)隨縣治遷往大雅坡(今感城鎮生旺村)。萬曆二十五年(1597)縣治遷回今址後重建的。由大成殿、崇聖祠、明倫堂、欞星門等組成。清嘉慶二十年(1815),知縣時待朝改建了大成殿和崇聖祠;

  • 今僅有改建後的大成殿保存下來。明倫堂和崇聖祠除基礎外已被改建他用,其餘建築無存。大成殿平面為長方形,抬梁式木結構,有16根柱支撐,面闊五間,18.5米,進深10.5米,重檐歇山頂。殿內的塑像,祭器及碑刻等文物均盪然無存。現大成殿為感城鎮糧所使用。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 古鎮州城遺址;

  • 位於東方鎮中方村東北。據《宋會要輯稿》記載,北宋徽宗大觀元年(1107),提刑王祖道渡海觀風,謂黎地廣袤,都縣稀疏,奏請於生黎之地立鎮州以加強統治。其下轄通華、四達兩縣,扼守著古代瓊西通往五指山腹地的交通要道;

  • 四年以後即政和元年(1111),以鎮州「出差貨物不多,中間並無人旅往返」而遂廢止。古鎮州城為石城,呈正方形,每邊200米,面積約4萬平方米。今只見土城,辟東、南、北三門。城牆最大殘3.5米,頂寬1米;

  • 城牆外有6-8米的護城壕,西北角最深處尚達3米。東門外緊挨護城壕是墓地,城外東南還有磚瓦窯址。現遺址上散布磚瓦碎片,有的瓦片上有戳印痕或文字。出土宋代陶瓮等。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 符確故里位於東方市三家鄉居候村西隅。共有4座墓,分別葬北宋進士符確、其父符安會、伯父符安福和祖父符興臣。符確,原籍文昌(父輩遷居昌化),渡瓊七世祖;

  • 據《昌化縣志》記載:符氏遠祖河南宛丘人,魯姓。曾任掌管秦國玉璽的「符璽令」,被恩賜「符」姓。過瓊始祖符有辰,於唐朝昭宗帝李曄龍記二年(公元889年),奉命渡瓊撫黎有功,嘉封世襲「萬戶侯」,落戶文昌昌灑鎮淡水村。符確為第六代孫,先後隨父移居儋州三都鎮和昌化鎮州;

  • 符確,昌化人。少年受蘇東坡傳播中原文化影響,沉靜好學,博通經史。宋朝微宗帝趙佶大觀二年(公元1108年),符確鄉試中舉第一名,成為鎮州「解元」。翌年赴京殿試科考「破天荒」中進士及第,為海南歷史上第一位進士;

  • 晚年致仕還鄉興教,為講學辦教育建「大聖堂」、「興賢坊」,為鼓勵後學籌集學費購置鹽田;

  • 虞山摩崖石刻位於東方鎮中方村和天安鄉陳龍村交界的東方河虞山河段(本地黎民稱之為石書河)。石刻刻在河東岸的大石上,共有三處。其一為「大元軍馬到此」石刻,字大20厘米,直書陰刻,其下有人跡馬蹄印;

  • 與樂東縣尖峰嶺「大元軍馬下營」石刻同一字體,為元代都元帥朱斌在至元三十一年(1294)春正月鎮壓黎民起義後,為了昭示威德而作。其二為「踞石吞流」石刻,學大15厘米半見方,直書陰刻,朱□鑒題,無年款;

  • 1923年陳漢光題刻「撫之化之」石刻,字大25厘米見方,橫書楷體陰刻。下有17厘米見方的「癸酉秋末至東方村開會」和「陳漢光題」,分兩行,均橫書。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 大元軍馬屯兵場位於新街鎮附馬村;

  • 附馬村,有文、吉、符等12個姓氏1600多人,其中文姓據傳為南宋名臣文天祥的後裔。至今在附近的缺口嶺下,仍有一處「大元軍馬到此」的摩崖石刻,佐證元朝至元七至十六年(1285~1294年),世祖忽必烈多次舉兵伐黎,的確來到過東方。嶺下附馬村東南面的跑馬道和練馬場正是700年前元僉海北海南肅政廉訪司事大都軍行部率「大元軍馬」軍屯練兵的場所;

  • 大雅坡縣治遺址位於感城鎮生旺村大雅坡上,依山傍水。明萬曆十年(1582),為更好地控制黎地和防禦海盜,感恩縣治從中和鄉(今感城村)東遷大雅坡(今生旺村),故感恩縣當時也稱大雅縣;

  • 大雅坡感恩縣治呈方形,每邊長約300米,城牆高約3米,頂寬3米,內土外石,城辟東、南、西三個城門和北部一個小門,城門由三合土磚砌。城外有護城壕,寬5-7米,東部最深處尚達3米。遺址保存一段20米長的石砌城牆,出土衙署宮殿的牆基,明代的磚和瓦當以及陶瓷器。該遺址對研究明代感恩縣的政治、經濟和軍事以及民族關系有很大的參考價值。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 樓公墳位於感城鎮布磨村東知縣嶺南麓。樓公,名吉福,黎族峒首,土官。其墓建於明成化四年(1468),坐東北向西南,佔地面積約30平方米。墓碑刻「感恩縣土官知縣樓公之墳」。為花崗岩石砌造,由墓和頂的石層兩部組成;

  • 石砌墓分五層,底四層均為長方體,向上逐層收分,第五則比第四層外伸出4-8厘米,四周成斜坡瓦隴狀,坡高4厘米,第五層之上砌歇山頂小石屋。為三進院落。第一進和第二進屋中分別置有石香爐和墓碑,不巧玲瓏。第三進無物。該墓曾被盜過。墓身石板也被撬移位數厘米,但保存基本完好。為研究明代的葬制、葬俗和民族問題提供了依據。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 蠓蟻墳位於羅帶區月村西干水塘沿岸坡上。墓主高事音,明末感恩縣北富鄉人(今羅帶鄉月村)。幼小就諳熟騎射,成人後服役軍中,勇略過人。明末「黎亂」,不少村莊遭劫,高事音遂率鄉勇征黎,兵敗。撤退時驅馬入月村干水塘飲水,被追擊的黎人射殺於塘中。傳說屍首漂到岸上,蠓蟻堆土營葬,故名「蠓蟻墳」;

  • 現墓為清光緒二十三年(1897)重修。坐南向北,佔地面積約25平方米。有碑亭,高約3.5米,墓封土高約3米,墓前立石碑3塊,主碑中署「大明始祖功著忠勇諱事音高三公之墓」,墓保存尚好。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肆』 東方市有什麼好玩的地方,東方市旅遊攻略

付龍園遺址
位於四更鎮榮村北面的付龍園上。遺址面積28萬平方米,發現於1986年,現大部分已被辟為耕種旱園地,表土部分的文化堆積大部分遭到破壞。從遺址的幾處自然斷面分析,文化層厚1-2米,有二層堆積L上層發現有貝殼、夾砂陶片、幾何印紋陶片和動物骨骼,幾何印紋陶多為灰褐色,輪制,紋飾有劃紋、方格紋和水波紋等,器型主要是罐和瓮,為漢代文化層。下層發現貝殼、夾砂陶片、磨製石器和動物骨骼。夾砂陶幾乎全是素麵,以褐色陶為主,有少量磨光黑陶。陶器均為手制,器型以罐為主,流行圈足器和橋狀耳。石器有梯形石斧和石錛。發現的偶蹄類動物肢骨大多有砍刮等加工痕跡,有少量骨器和牛牙,為新石器時代遺存。付龍園遺址是海南省已發現的最大的新石器時代遺址。現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除了付龍園遺址外東方新石器時代早期遺存遺址還有東方新街貝丘
新街貝丘遺址是較重要的文化遺存。遺址坐落在東方市北黎河入海口僅2.5公里處。遺址分布范圍較大,約16000平方米。距地表0.4—1.0米的文化層中含有大量螺殼、貝殼和燒土、炭屑、燒骨,以及打制石器、陶片等遺物。石器仍是用打擊法製成,少見磨製石器。
新街遺址臨河靠海,海邊的螺、蚌、蚝蜊等成為古人主要的食物來源,因而在文化層堆積中發現大量的貝殼遺骸,被稱為貝丘遺址。
新街貝丘遺址的陶器都為夾砂粗陶,以灰褐陶為主,火候一般,陶質脆松,壁厚不勻。器形甚少,只有圓底罐和圓底釜。一般為素麵,有少量裝飾有粗繩紋。這些粗繩紋或有加固等實用價值,或是用於美化陶器的,表達了先人們原始的審美意識。
封建社會時代
東方俄賢嶺——三月三發源地
俄賢嶺位於東方市廣壩鄉境內,昌化江中游的東北岸,距縣城八所鎮60公里。三月三盛會即發源於東方市俄賢嶺,有著一個當地家喻戶曉的傳說。相傳在很久以前,這個石洞是一隻烏鴉精的窩。烏鴉精吞吃家禽,作踐莊稼,還到處搶掠美麗的少女,弄得周圍黎民百姓人心惶惶,不能安居樂業。一天,美麗的黎族少女俄娘上山采野花,被烏鴉精抓到洞里。俄娘的心上人阿貴悲痛欲絕。這年「三月三」,阿貴帶尖刀弓箭上山救俄娘。在山上跟烏鴉精進行搏鬥,因功力不敵,被烏鴉精害死了。俄娘聞訊萬分悲痛,發誓要殺死烏鴉精。她不露聲色,細心尋找機會。有一天,烏鴉精遠去歸來十分疲倦,睡得鼾聲如雷。俄娘悄悄走到烏鴉精身邊,拔下頭發上的錐子,迅速地扎了烏鴉精兩眼。烏鴉精眼瞎了,在石洞里亂沖亂撞。俄娘趁機用阿貴帶來的弓箭,一連三箭射進烏鴉精的心窩,為阿貴報了仇,為黎民百姓除了大害。此後,俄娘終生不嫁,可每年農歷三月初三這一天都到俄賢洞唱她和阿貴戀愛時唱的情歌。後來,黎族人民為了紀念俄娘,把這山洞取名為俄娘洞。此山也得名為俄娘九峰山,並在每年三月三這一天,周圍的未婚的黎族青年男女濃妝艷抹集會於俄賢嶺,唱著情歌尋找自己的意中人。此舉逐年擴大並普遍到海南黎胞住區,成為海南黎胞盛大的傳統節日。
俄賢洞原名俄娘洞,洞口在主峰東北面的半山腰,深不見底,曲徑通幽。內有3個石廳,可容納上萬人。洞壁凸凹不平,各具其形,千姿百態,耐人尋趣。石廳的下面,有流水旋轉,浪折洞崖,響聲轟轟,水氣濛濛,凄神寒骨,消愴幽邃。這流水源於何處,歸於何方,千百年來無人知曉。
俄賢嶺1988年被海南省人民政府定為旅遊風景保護區。
天南第一泉(漢馬伏波井)
天南第一泉為漢代古井,名叫「漢馬伏波井」。井口頗大,為漢磚青石砌成8.2尺方井,後來村民將這口漢代古泉井改砌為圓井,距今已有近2千年悠久歷史。該井位於八所鎮十所村,該有近2000年歷史,村名追溯於東漢光武帝劉秀建武十九年(公元43年),伏波將軍馬援統兵南下平定交趾以後,渡海入瓊守衛南疆軍隊第十所的駐地。臨海駐防,兵馬苦於無井汲水。馬援組織士兵在村旁「飛來廟」處挖掘出泉水,水質甘甜,永不枯竭,有「感恩第一甘泉」之美稱。至今十所村民仍習慣於清晨圍井提水飲用,井旁仍鑲嵌清代乾隆二十六年(公元1761年)所立《漢馬伏波之井碑》。
「漢馬伏波井」被東方市人民政府列為重點保護的文物古跡。
九龍縣治遺址
位於感城鎮入學村西側的海濱。這里原有一座九龍山,傳說山下藏有九條龍,故縣城建在九龍山而得名。據《瓊州府志》記載「九龍縣自漢元封元年(前110)建府於九龍山」。隋煬帝大業三年(607)立感恩縣,但縣治仍在九龍縣舊址。明正統年間(1436-1449)將縣址遷往中和鄉(今感城)。九龍縣城遺址至今已有二千多年歷史,今尚存有城池的斷牆殘壁,破磚碎瓦,縣城旁邊的九龍烽火台,始建於明代,尚存有一米余高的台基。遺址證明了東方是瓊州較早開發地之一。
感恩縣治遺址
位於感城鎮感城村。隋大業三年(607),朝廷在漢代九龍縣舊址(今感城鎮入學村西,西臨北部灣)置感恩縣,縣治設在九龍山。明正統年間(1436-1449),為適應經濟發展和軍事防禦的需要,縣治南遷中和鄉(今感城村),築土城。據《瓊州府志》載:「築城周三百九十四丈,廣一丈,高丈二尺,雉七百五十,窩鋪二,辟門三。」後因年久失修,傾圮。清康熙四十三年(1704)復修。感恩縣治作為東方歷史上時間最久的縣城歷經500餘年。感恩當時在城中建有學宮(孔廟)、城隍廟、關岳廟以及政府各衙門。今城牆僅剩牆基,護城河僅城外西南部都尚存淺淺的寬6-8米的痕跡,城內亦僅存學宮(文廟)和關岳廟,其餘建築無存。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感恩學宮
又稱文廟。位於感城鎮感城村。始建於宋,原址在今感城鎮入學村。明洪武三年(1370)重建。明正統年間遷至今址。明萬曆十——二十五年(1582-1597)隨縣治遷往大雅坡(今感城鎮生旺村)。萬曆二十五年(1597)縣治遷回今址後重建的。由大成殿、崇聖祠、明倫堂、欞星門等組成。清嘉慶二十年(1815),知縣時待朝改建了大成殿和崇聖祠。今僅有改建後的大成殿保存下來。明倫堂和崇聖祠除基礎外已被改建他用,其餘建築無存。大成殿平面為長方形,抬梁式木結構,有16根柱支撐,面闊五間,18.5米,進深10.5米,重檐歇山頂。殿內的塑像,祭器及碑刻等文物均盪然無存。現大成殿為感城鎮糧所使用。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古鎮州城遺址
位於東方鎮中方村東北。據《宋會要輯稿》記載,北宋徽宗大觀元年(1107),提刑王祖道渡海觀風,謂黎地廣袤,都縣稀疏,奏請於生黎之地立鎮州以加強統治。其下轄通華、四達兩縣,扼守著古代瓊西通往五指山腹地的交通要道。四年以後即政和元年(1111),以鎮州「出差貨物不多,中間並無人旅往返」而遂廢止。古鎮州城為石城,呈正方形,每邊200米,面積約4萬平方米。今只見土城,辟東、南、北三門。城牆最大殘3.5米,頂寬1米。城牆外有6-8米的護城壕,西北角最深處尚達3米。東門外緊挨護城壕是墓地,城外東南還有磚瓦窯址。現遺址上散布磚瓦碎片,有的瓦片上有戳印痕或文字。出土宋代陶瓮等。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符確故里
位於東方市三家鄉居候村西隅。共有4座墓,分別葬北宋進士符確、其父符安會、伯父符安福和祖父符興臣。符確,原籍文昌(父輩遷居昌化),渡瓊七世祖。
據《昌化縣志》記載:符氏遠祖河南宛丘人,魯姓。曾任掌管秦國玉璽的「符璽令」,被恩賜「符」姓。過瓊始祖符有辰,於唐朝昭宗帝李曄龍記二年(公元889年),奉命渡瓊撫黎有功,嘉封世襲「萬戶侯」,落戶文昌昌灑鎮淡水村。符確為第六代孫,先後隨父移居儋州三都鎮和昌化鎮州。
符確,昌化人。少年受蘇東坡傳播中原文化影響,沉靜好學,博通經史。宋朝微宗帝趙佶大觀二年(公元1108年),符確鄉試中舉第一名,成為鎮州「解元」。翌年赴京殿試科考「破天荒」中進士及第,為海南歷史上第一位進士。晚年致仕還鄉興教,為講學辦教育建「大聖堂」、「興賢坊」,為鼓勵後學籌集學費購置鹽田。
虞山摩崖石刻
位於東方鎮中方村和天安鄉陳龍村交界的東方河虞山河段(本地黎民稱之為石書河)。石刻刻在河東岸的大石上,共有三處。其一為「大元軍馬到此」石刻,字大20厘米,直書陰刻,其下有人跡馬蹄印。與樂東縣尖峰嶺「大元軍馬下營」石刻同一字體,為元代都元帥朱斌在至元三十一年(1294)春正月鎮壓黎民起義後,為了昭示威德而作。其二為「踞石吞流」石刻,學大15厘米半見方,直書陰刻,朱□鑒題,無年款。1923年陳漢光題刻「撫之化之」石刻,字大25厘米見方,橫書楷體陰刻。下有17厘米見方的「癸酉秋末至東方村開會」和「陳漢光題」,分兩行,均橫書。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大元軍馬屯兵場
大元軍馬屯兵場位於新街鎮附馬村。
附馬村,有文、吉、符等12個姓氏1600多人,其中文姓據傳為南宋名臣文天祥的後裔。至今在附近的缺口嶺下,仍有一處「大元軍馬到此」的摩崖石刻,佐證元朝至元七至十六年(1285~1294年),世祖忽必烈多次舉兵伐黎,的確來到過東方。嶺下附馬村東南面的跑馬道和練馬場正是700年前元僉海北海南肅政廉訪司事大都軍行部率「大元軍馬」軍屯練兵的場所。
大雅坡縣治遺址
大雅坡縣治遺址位於感城鎮生旺村大雅坡上,依山傍水。明萬曆十年(1582),為更好地控制黎地和防禦海盜,感恩縣治從中和鄉(今感城村)東遷大雅坡(今生旺村),故感恩縣當時也稱大雅縣。大雅坡感恩縣治呈方形,每邊長約300米,城牆高約3米,頂寬3米,內土外石,城辟東、南、西三個城門和北部一個小門,城門由三合土磚砌。城外有護城壕,寬5-7米,東部最深處尚達3米。遺址保存一段20米長的石砌城牆,出土衙署宮殿的牆基,明代的磚和瓦當以及陶瓷器。該遺址對研究明代感恩縣的政治、經濟和軍事以及民族關系有很大的參考價值。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樓公墳
樓公墳位於感城鎮布磨村東知縣嶺南麓。樓公,名吉福,黎族峒首,土官。其墓建於明成化四年(1468),坐東北向西南,佔地面積約30平方米。墓碑刻「感恩縣土官知縣樓公之墳」。為花崗岩石砌造,由墓和頂的石層兩部組成。石砌墓分五層,底四層均為長方體,向上逐層收分,第五則比第四層外伸出4-8厘米,四周成斜坡瓦隴狀,坡高4厘米,第五層之上砌歇山頂小石屋。為三進院落。第一進和第二進屋中分別置有石香爐和墓碑,不巧玲瓏。第三進無物。該墓曾被盜過。墓身石板也被撬移位數厘米,但保存基本完好。為研究明代的葬制、葬俗和民族問題提供了依據。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蠓蟻墳
蠓蟻墳位於羅帶區月村西干水塘沿岸坡上。墓主高事音,明末感恩縣北富鄉人(今羅帶鄉月村)。幼小就諳熟騎射,成人後服役軍中,勇略過人。明末「黎亂」,不少村莊遭劫,高事音遂率鄉勇征黎,兵敗。撤退時驅馬入月村干水塘飲水,被追擊的黎人射殺於塘中。傳說屍首漂到岸上,蠓蟻堆土營葬,故名「蠓蟻墳」。現墓為清光緒二十三年(1897)重修。坐南向北,佔地面積約25平方米。有碑亭,高約3.5米,墓封土高約3米,墓前立石碑3塊,主碑中署「大明始祖功著忠勇諱事音高三公之墓」,墓保存尚好。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王道熙墓
王道熙墓位於羅帶鄉十所村。王道熙(1875-1931),清代北富鄉十所村人(今羅帶鄉十所村),清宣統三年(1911)考取拔貢,初授江西直隸州州判,民國十至十五年(1921-1926)為感恩縣兩任民選縣長,是感恩設縣以第一個主政感縣的感恩人。從政期間,他興利除弊,打擊貪官污吏,減免苛捐雜稅,改革社會風氣,提倡辦學,為官清廉,政績可嘉,得到邑人的擁戴。墓建於1931年,由於孫及昌感兩縣名流捐款營造。坐西向東。佔地面積約100平方米。墓呈方形,券頂磚砌。由墓道、碑林和墓亭組成。該墓「文革」期間被毀。1983年其子孫重修。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近現代
八所「萬人坑」
位於八所鎮西南部的海濱沙丘。面積約200平方米。1939年秋,日本侵軍佔領了昌感沿海地區。為了掠奪聞名於世的石碌富鐵礦資源,便從其佔領區內的廣州、上海、江門、香港、澳門、台灣等地,強抓或誘騙民工及1000多名英國、印度、加拿大等國戰俘來到海南島,為修建石碌礦山及其附屬工程石八鐵路,八所港及東方水電站充當苦役。其中投入八所港工程修建的勞工就有2萬多人。勞工在日本侵略者的屠力和皮鞭下受盡迫害,自1941年3月八所港開始動工修建,至1943年5月建成使用,2萬多勞工只倖存下2000人左右。日本侵略者在港口東南方約1公里處的荒灘上,挖了約200多平方米的大坑,將死者全拋到坑裡,大坑裡層層疊疊地填滿了屍骨,這就是「萬人坑。」它是日寇侵瓊、掠奪中國人民財富、殘殺中國勞工的罪證,是進行革命傳統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的課堂。現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2012年8月被該遺址處的紀念碑被當地政府推倒,正預備重建
橫四特司令部舊址
位於新街鎮北黎村西南的高地上。北黎,面臨有北黎港,是瓊西陸海交通的要沖,歷來為兵家必爭之地。1939年秋,侵華日軍佔領了昌感沿海的各個港口,在北黎設立了日本橫須賀軍港第四特別陸戰隊司令部(簡稱橫四特司令部),是日本侵略軍在瓊西的重要軍事基地和屠殺日誌士的魔窟。日軍投降後,此地由國民黨部隊接管,成為反共反人民的據點。解放後為共產黨駐軍某部的營地至今。舊址佔地面積有2000多平方米,現存橫四特司令部辦公大樓,一間彈葯庫和軍火庫。辦公樓建於1939年冬,為東洋式建築,鋼筋水泥結構,闊112米,進深15米,中間正門上方有水泥鋼筋修建的崗樓,內部則以木板隔成大小不一的日式風格的房間。現外貌基本保持完好。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麥家祠慘案舊址
位於感城鎮感城村西北角的麥家祠內。麥家祠建於民國初年。1945年9月3日,日本天皇宣布無條投降,抗日戰爭結束。當時,瓊崖特委南區軍事指揮部(專門負責日偽軍受降和擴大武裝力量)昌感縣委派第二支隊第三大隊副政委張愚和和昌感聯縣副縣長王廷俊帶領新編的第八中隊和地方民兵共103人,到感城外圍活動,准備接受日軍武器。但張、王二人盲目運行,喪失警惕,把部隊開進麥家祠駐扎。日偽軍拒絕向中國部隊投降,偽軍和日頑軍這時乘機糾集300餘人的兵力,突然對麥家祠發動圍攻。解放軍與敵激戰五、六個小時,由於日軍的暗中配合,加上中方援兵增援不及,又錯誤地死守麥家祠不肯突圍。結果除4人外,王、張和其餘97名戰士壯烈犧牲,日偽頑軍聯合製造了「麥家祠慘案」。舊址佔地面積約100多平方米,為二進格局,由正房、廂房和走廊組成。正房為面闊三間,進深13檁,硬山頂式磚瓦木結構。外有圍牆。1983年,人民政府進行了維修。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解放海南烈士陵墓
位於新街鎮北黎村西面的北黎河岸高地上。1950年4月22日,黃竹、美亭大決戰後,敵軍全線潰退南逃,解放軍43軍129師一個團行程六百多里,5月1日凌晨2時,向駐守小嶺村敵軍發起進攻,全殲守敵,這是解放海南的最後一戰。50年代,為紀念解放海南犧牲的烈士規章建造的。佔地面積約1500平方米,陵墓由正門、墓道、方塔、墓地和紀念碑組成。正門為拱形,高約6米,寬4.4米,兩邊翼展各8米,拱形橫額中間書「解放海南烈士陵墓。兩邊飾以花草圖案,並延伸到翼展。墓道長約100米,中央立一高約4.5米的三層磚砌方塔,頂部對角飾四個大鵬鳥。墓地(陵墓),由水泥建造,略似方形,長13.5米,寬12.8米,高1.2米,中央立紀念碑,高4.5米,頂端飾五角星。正面陰刻」。為解放海南犧牲的烈士們「永垂不朽」。陵墓外有高1米的圍牆和墓門。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海南鐵路博物館
海南鐵路博物館位於東方市八所鎮濱海南路港灣大酒店旁,成立於2005年,由原海南鐵路總公司(已被粵海鐵路收購)辦公用地改建。

『伍』 八所鎮的介紹

八所抄鎮位於海南省西部北部灣之濱,距海口約260公里、三亞約170公里,於2002年由原八所、墩頭、新街、羅帶、四個鄉鎮合並而成,是東方市委、市政府所在地,東方市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全鎮行政區域面積約303平方公里,下轄37個自然村,34個村委會;11個社區居委會;人口165640人,其中農業人口97541人,非農業人口68099人。有66個基層黨組織,其中:社區支部11個,農村支部34個;黨員2259人,其中女352人。已創建文明生態村27個,其中高排、福耀、剪半園村為省級文明生態村「示範村」。

『陸』 海南旅遊景點詳細介紹

於(魚)也

『柒』 海南八所哪裡好玩呢

魚鱗洲:有美麗的海景,怪石,天氣好的時候,特別美麗。
月亮灣:秀氣的海灣,版招呼三五好友在那兒權燒烤,看海邊一排蜿蜒的風車,甚有風味
富島賓館海域:可以游泳,傍晚華燈初上時,可以再附近小攤上喝椰汁,賞海邊夜景
東方水鄉:休閑娛樂的好去處,可在哪兒吃鮮魚大餐,泡溫泉。觀水庫美景
驅車前往該處,離市區不遠,電話召車也可接送(抱歉我不知電話)
大田坡鹿:此處為坡鹿生長之地,離八所市區稍微遠,具體景色不詳
大廣壩水電站:氣勢恢宏,十分壯觀
還有其他:黎村苗寨,具體景色不詳

『捌』 海南東方有什麼景點

東方旅遊景點及風景區介紹
大田坡鹿保護區-位於海南東方市公路線上,是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距東方縣城約20公里。
俄賢嶺 -位於海南省東方市廣壩鄉境內,昌化江中游的東北岸,距縣城八所鎮60公里。山上有一個俄賢洞,深不見底,水流迴旋,浪拍洞崖。
天南第一泉 -天南第一泉名叫「漢馬伏波井」 ,即一口漢代水井,夏日水涼,冬日水暖,十所村數百家汲取井水,即遇天旱,井水從不枯歇,自古水質清甜,故有「天南第一泉」和「感恩第一甘泉」之美稱。
魚鱗洲 - 位於海南省東方市八所鎮西南海濱,清康熙年間就已是海南風景名勝地。
獼猴洞 - 位於海南東方縣境內市西部大廣壩旅遊風景區的獼猴嶺,是海南省東方黎族自治縣境內的獼猴嶺上的一個神秘而美麗的岩洞。

東方灑店
海南鴻信大酒店-東方3星級酒店鴻信大酒店是一家按三星級標准設置的現代商務賓館,這里景色秀麗,交通十分便捷。
海南天池桃花園酒店 -東方天池桃花園酒店 -坐落在神秘的熱帶雨林與神奇的自然景觀之中的天池一側,酒店依山而建,被巧妙地融進了生態與大自然的雨林環境之中。

『玖』 海南主要旅遊景點介紹

儋州的 石花水洞(這個非常美麗)
興隆是第二(香港)哦!興隆回植物園!溫泉最有名答了
三亞的 天涯海角(必須的)
大東海 三亞灣 南山寺 大小洞天 鹿回頭
呀諾噠熱帶雨林 (門票一百多)那裡也不錯
蜈支洲島 分界洲島 也不錯!只是消費很高哦!!!好美呢 晚上潛水看海底夜景很好玩的
萬寧的海南第一山
南山猴島 還可以嘞
五指山也有好玩的
海口的 金牛嶺和動物園
萬寧的石梅灣
香水灣 很美的!!!不過人很少
博鰲也就亞洲會談。。。哈哈哈
文昌很多吃的 宋慶齡祖居 文昌雞好吃 東郊椰林
瓊海最有名的是溫泉和酒店 萬泉河 還有看一下:紅色娘子軍
陵水猴子島
臨高角
定安的文筆峰

如果你想玩,我教你去三亞的:天涯海角和南山寺和大東海!
報亭的 呀喏噠熱帶雨林
萬寧的興隆:植物園,順路去石梅灣
瓊海的:亞洲會談 順路去 萬泉河 紅色娘子軍
儋州的:石花水洞!
其實都挺美的,只是海南人看膩了山山水水!祝你愉快

『拾』 海南省東方市有什麼旅遊景點

付龍園遺址:大部分已經被破壞,開辟為耕種旱園地,不過現在被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是海南省發現的最大的新石器時代遺址。
新街貝丘遺址:出土了大量的打制石器,還有很多先人們使用的器具,對研究先民的審美很有幫助。
俄賢嶺:關於此嶺有一個凄美的傳說,相傳在很久以前,烏鴉精為禍一方,搞得人心惶惶,一天,美麗的黎族少女俄娘被烏鴉精抓走了,俄娘的心上人阿貴悲痛欲絕,決心營救俄娘,在這年三月三,阿貴上山營救心上人,展開搏鬥,卻被烏鴉精害死,俄娘聞訊,決心殺死烏鴉精,她趁烏鴉精熟睡之時,用發簪戳瞎了它的眼睛,用弓箭射死了它。為百姓除了害的俄娘為了心上人終身不嫁,每年的三月三,都會到俄娘洞中唱歌紀念心上人,後來也演變成了一種習俗,青年男女到此唱歌尋找愛人。
天南第一泉:就是「漢馬伏波井」,有著2000多年的歷史,周圍很多村子都飲用此井水。
九龍縣治遺址:建於明代,見證了這里的一段古老歷史。
還有海南鐵路博物館、八所萬人坑、樓公墳、符確故里等。

要注意的是有些地區只能通小車,大車通行受限。

熱點內容
微山湖島旅遊攻略 發布:2021-03-16 21:45:18 瀏覽:387
適合78月份國內旅遊的地方 發布:2021-03-16 21:42:27 瀏覽:6
文化旅遊部單位 發布:2021-03-16 21:42:22 瀏覽:118
深圳周邊游推薦免費的 發布:2021-03-16 21:42:18 瀏覽:696
塑州旅遊景點 發布:2021-03-16 21:40:53 瀏覽:84
道觀河風景旅遊區發展前景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58
旅行社psd 發布:2021-03-16 21:39:03 瀏覽:174
常州旅遊業發展現狀 發布:2021-03-16 21:35:14 瀏覽:330
棋牌在線游戲必去797ag 發布:2021-03-16 21:33:30 瀏覽:217
有四個旅遊團三條路線 發布:2021-03-16 21:33:30 瀏覽: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