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興市旅遊業發展狀況
『壹』 旅遊業的發展趨勢
旅遊業具有「無煙產業」和「永遠的朝陽產業」的美稱。所謂朝陽產業,它的發展前景廣闊可觀,當今的旅遊產業已經成為國家的重點發展碧仔項目,我國的旅遊市場規模穩步擴大。但是相較而言,我國國內旅遊業發展的廣度深度都遠遠不能適應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需要。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和人民收入水平的進一步提高,人民對旅遊消費的需求也越來越大,國內旅遊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和作用顯得尤為重要。因此,研究和探討我國國內旅遊業發展的現狀、趨勢及對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我國旅遊業的現狀分析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國內旅遊業發展迅速,覆蓋面廣,但總的說來仍然處於一種低消費、大眾化、低水平、中近距離旅遊的狀況胡爛。旅遊基礎設施、服務設施建設發展很快,但仍不能適應國內旅遊市場發展速度的要求。
旅遊人次數穩步增褲慧漏加,旅遊消費額逐步提高;絕大部分屬於觀光旅遊,文化型和享受型極少;國內旅遊熱門地區多集中在經濟發達、知名度高、旅遊基礎設施較為完備的4A級以上景區。自助旅遊增多,團隊出遊減少;度假村的區域『生特徵已經比較明顯,長三角、珠三角、環渤海、西部、東北等區域的度假村經營都各顯特色。北京、上海、廣州、蘇州、杭州、重慶等經濟發達地區度假村數量明顯比其他地區高很多。這說明我國旅遊房地產度假村細分市場的區域格
『貳』 我國旅遊業的現狀及發展趨勢
旅遊行業將向著智能化,定製化,跨界結合的方向發展
1,人工智慧向旅遊服務廣泛滲透
人工智慧在2018年賺足了眼球,旅遊行業也開始研究在營銷與服務中應用AI技術再造流程、優化體驗。在目的地營銷、智慧化管理、客戶畫像、在線銷售、線下迎賓、遊客互動等多個領域,人工智慧都有廣泛應用的空間。同程旅遊已經率先開啟智能機器人在旅遊行業的運用,可以實現迎賓接待、微信購票、遊客互動等多項功能;技術大牛的去哪兒網的火車票搜索頁面,只需簡單一句話,10秒鍾即可出現車次;攜程還宣布有3個與簽證相關的技術與服務創新,已獲得國家專利發明;隨著人工智慧技術的進一步成熟,旅遊服務的更多環節都將迎來AI的滲透。
2,定製旅遊向細分市場深耕
細分市場是定製旅遊市場逐漸成熟的必然要求,改變目前定製旅遊概念混亂、良莠不齊的狀況。但這也將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每一種細分市場都需要整合不同的資源,培養相應的定製師等人力資源。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隨著教育部、國家旅遊局等11部門關於推進中小學生研學旅行的意見進入實操層面,並完成對中小學的滲透式市場啟蒙,2018年研學旅行必將迎來井噴。表徵之一就是北京從2018年起將初中學生綜合社會實踐活動成績計入中考成績,預計更多城市將出台類似政策,研學旅行爆發勢頭不可阻擋。細分市場對精細化管理的要求甚高,只想蹭熱點炒概念的做法怕是行不通了。
3,跨界融合加劇
在大的格局上,旅遊與生態建設、美麗鄉村、基礎設施提升、新型城鎮化、產業轉型升級、脫貧攻堅有完美的結合點,特別地方政府推動發展方式轉變、經濟結構調整,為旅遊業帶來新的發展機遇。在小的方面,旅遊與個體的消費升級息息相關,從簡單的滿足觀光需求,到休閑放鬆、親子娛樂、家庭度假、蜜月婚紗、接受教育、培養興趣、滿足愛好、陶冶情操等,旅遊的功能得到極大擴展,在提升生活品質上發揮了極大的作用。目前,各種「旅遊+」還僅在初級階段,不管是大的格局,還是小的方面,仍有極大的發展空間,跨界融合的趨勢還將長期持續。
大市場催生出新的人才需求,抓住旅遊行業新趨勢的企業對於人才需求非常強烈,紛紛給出高薪搶人,比如,在線旅遊巨頭同程,大多數產品運營和技術類崗位給出的年薪都在30萬左右~
『叄』 旅遊業未來的發展趨勢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15-2020年中國在線旅遊行業發展前景預測與投資專戰略規劃分析報告屬 前瞻》數據顯示,截至2013年12月,在網上預訂過機票、酒店、火車票或旅行行程的網民規模達到1.81億人,年增長6910萬人,增幅61.9%,使用率提升至29.3%。
近年來,資本市場對於在線旅遊企業的投資熱情高漲,足以反映出在線旅遊作為服務類電商在中國的巨大發展潛力。
從投資方向來看,近年投資的重點集中在兩個:一個是針對休閑度假等產品,另一個是旅遊信息媒體類網站。前者體現出繼機票、酒店等產品之後,度假產品將成為在線旅遊下一個支柱型產品;後一類公司「輕」(信息媒體類網站僅做相關的信息聚合和流量轉移工作,發揮媒體價值,並不直接持有庫存和銷售產品)的特點決定了其在資本推動下成功的可能性更大、時效性更強,而信息媒體的快速發展也預示著是在線旅遊行業必將持續景氣。
『肆』 請問廣西防城港東興市的歷史,,要詳細的
廣西東興市位於我國大陸海岸線最西南端,東南瀕臨北部灣,西面於越南接壤,是廣西乃至中國通往越南以及東南亞最便捷的通道,也是中國與東盟唯一海陸相連的口岸城市。面積:548.8平方公里。人口:常住人口11萬人,流動人口5萬多人。政府駐地:防城港市民族:漢、京、壯、瑤等民族,是京族在我國唯一的聚居地。
東興於1996年建市,為防城港市所轄的縣級市。東興市下轄東興、江平、馬路三鎮,有31個行政村,10個社區,總面積548.8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1萬人,流動人口5萬多人。主要居住有漢、京、壯、瑤等民族,是京族在我國唯一的聚居地,現有京族人口約1.5萬人。
東興市歷史悠久,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東興境屬象郡,始收歸版圖。漢高祖三年(公元前204年),東興境為南越國領地;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東興境屬交趾郡地。三國、晉朝時,東興境屬吳國,為交州合浦郡地。南朝梁大同元年(公元535年),今東興原名「安平」,東興鎮是安平縣縣治所在地,同時是黃州、寧海郡駐地,安平縣為寧海郡轄地,隸黃州。隋開皇十八年(公元598年),黃州改名玉山州;大業三年(公元607年),安平縣更名海安縣,縣治不變,改隸寧越郡。唐武德四年(公元622年),置玉山州,治今東興附近;貞觀二年(公元628年),安海縣(海安縣更名)改隸欽州;上元二年(公元675年),復置玉山州,後改名陸州,安海縣為其轄地;天寶元年(公元742年),陸州改為玉山郡;至德二年(公元757年),安海縣更名寧海縣,治所仍在今東興鎮;乾元元年(公元758年),玉山郡復改為陸州,寧海縣復隸陸州,治所在今東興鎮。五代時期東興境隸屬不變。宋開寶五年(公元972年),廢寧海縣,以其地並入欽州的安京縣;端拱元年(公元988年),設置廣南西路,簡稱「廣西路」,欽州隸廣南西路;景德三年(公元1006年),安京縣改為安遠縣,東興境為其轄地,隨欽州隸廣南西路。元至元十五年(公元1278年),欽州設安撫司;至元十七年(公元1280年),欽州改為欽州路,置總督府取代安撫司,隸屬同年置的潭州行中書省海北海南道宣慰司;次年,潭州行中書省改為湖廣行中書省,欽州路隨海北海南道宣慰司改屬。明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欽州路改為欽州府;洪武七年(公元1374年),降欽州府為欽州;洪武九年(公元1376年),降欽州為欽縣,隸廉州;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欽縣復為欽州,隸廉州府,廉州府隸廣東布政使司。清光緒十三年(公元1887年),欽州直隸廣東省,同時置轄防城縣,東興境為防城縣轄地。中華民國9年(公元1920年),防城縣直隸廣東省。民國25年(公元1936年),防城縣改屬廣東省第八行政督察區;民國27年(公元1938年),防城縣改屬廣東省南路行署,東興境為防城縣轄地。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1949年12月9日,東興解放,隨防城縣屬廣東省南路專區管轄。1950年,防城縣改屬廣東省欽廉專區。1951年5月14日,防城縣隨同欽廉專區委託廣西省代管;同年8月11日,欽廉專區改稱欽州專區,防城縣隨著改屬。1952年3月8日,防城縣隨同欽州專區正式劃歸廣西省管轄。1955年5月31日,防城縣隨著合浦專區復劃歸廣東省管轄,今東興境仍系防城縣轄地。1957年3月26日,防城縣析出部分轄地置十萬山僮(壯)族瑤族自治縣,縣治設在東興。1958年5月1日,十萬山僮(壯)族瑤族自治縣更名為東興各族自治縣,縣治東興鎮;同年12月1日,撤消防城縣,其行政區域並入東興各族自治縣。1959年3月20日,撤消合浦專區,東興各族自治縣改隸湛江專區。 1965年6月26日,東興各族自治縣隨欽州專區改屬廣西壯族自治區。1971年,欽州專區改為欽州地區,東興各族自治縣隨著改屬。1978年12月15日,東興各族自治縣縣治遷往防城鎮,改名防城各族自治縣。1993年7月17日,東興經濟開發區成立,按處級建制管理,屬防城港市轄。1996年4月29日,經國務院批准,民政部同意設立東興市(縣級),轄東興、江平、馬路等3個鎮,市人民政府駐東興鎮,屬防城港市轄。至2006年12月,行政區域不變。
地理
氣候 東興區屬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四季分明,年平均氣溫17.6°C,年降雨量1000毫米左右,其中6—9月降雨量佔70%左右。全年無霜期313天,平均風速二級左右。
地勢 東興是中國與東南亞各國來往的便捷通道。市區與越南盲街市相隔一條數十米的北侖河,距越南廣寧省會下龍市180公里,距離越南首都河內308公里,距廣西首府南寧178公里,距防城港市39公里。市內的竹山港、潭吉港、京島港可與中國和越南各大港口通航。
經濟
1996年東興建市後,旅遊被市政府列入發展經濟的三大支柱之一,「旅遊旺市」已成為東興市發展經濟的戰略目標。在市委市政府的領導下,東興市旅遊資源得到了科學的規劃和初步開發利用。編制出台了《東興市旅遊發展規劃》,加強了旅遊景點的配套設施建設,完成了以口岸管理區和京島旅遊度假區為中心,包括萬尾海堤、中越邊境旅遊辦證大廳、東興口岸出入境通道擴建、新華路拓建以及東興公園、
外灘公園等一系列旅遊景點和配套設施建設。先後成立了華順、虹橋等4家旅行社及一批旅行社分支機構,建成了8家涉外星級酒店,其中三星級酒店4家,二星級酒店4家。與旅遊業發展相配套的城市建設日新月異,一座座風格各異的賓館拔地而起,一幢幢集中、越、法式建築風格為一體的民房爭奇斗艷,形成了東興獨一無二的風景線。街道的亮化、綠化、美化不斷得到提升,城市的供水、供電、交通、通信等各項設施不斷完善。近幾年來,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年均增長9.02%,城區面積由1996年的3.8平方公里擴展到5.2平方公里,完成了街道水泥路面建設48條32公里,建成了政府廣場等市政公共設施,有效地拉動了城市旅遊經濟發展。
為發展旅遊業,市委市政府還採取「走出去、請進來」等多種形式,通過組織和參加各種旅遊節慶、招商會、新聞發布會等活動,大力宣傳東興以及防城港的旅遊資源。2001年成功舉辦了首屆「中越邊境(防城港市東興)旅遊節」,有效的措施促使東興旅遊越興越旺。每年春節、「五·一」、國慶節「旅遊黃金周」,從東興口岸出境跨國游的旅客絡繹不絕,整個口岸熱鬧非凡,旅客出入境人數逐年提高,居廣西前茅。
民風民俗
京族三島 京族三島指萬尾、巫頭、山心三島,總面積20.8平方公里,總人口1.3萬。關於京族三島的來歷,有一個動人的傳說:很久以前,這一帶是一片汪洋大海,海中有一隻蜈蚣精,吞食過往的漁民,毒荼生靈,附近漁民苦不堪言。一天,有戶一家三口的漁民出海,又被蜈蚣精吸住船底,動彈不得。夫婦倆非常驚慌,但他們的小孩非常機智。他叫父母把船上的3個南瓜煮得滾燙,然後丟入海中。蜈蚣精以為是船上的人跳海逃生,便一吞了下去。三個滾燙燙的南瓜下肚,當場把蜈蚣精燙死,屍體也斷成三段,變成三個島。尾巴變成的島叫萬尾,頭部變成的島叫巫頭,中間心臟部分變成的島叫山心。這就是京族三島的傳說。
京族三島是我國京族唯一的聚居地。京族原為「越人」,歷史上亦稱為「京人」,1958年正式定名為「京族」。京族是越南的大民族,京族三島的京族系15世紀末16世紀初從越南塗山遷徙來的,至今約500年歷史。
哈節 京族在其發展的歷史長河中,形成了本民族獨特的民俗風情,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京族的「哈節」。「哈節」是京族的傳統節日,「哈」即京語「唱歌」之意,哈節是為了紀念海神公的誕辰。京族人以海洋漁業生產為主,信奉海神。每年都要到海邊把海神迎回哈亭敬奉,祈求人畜興旺,五穀豐登。在哈節來臨之前,京族人家家戶戶趕著把各種活路幹完,打掃清潔衛生,布置一新。到了哈節那天,全村男女老少穿著節日盛裝,聚集在哈亭內外,依次進行迎神、祭神、入席、送神等儀式。迎神--哈節的第一天,全村人撐著羅傘,敲鑼打鼓,到海邊把本村共同敬奉的海神接入哈亭;祭神--迎神之後第二天進行祭神,由「哈頭」主持祭禮,宣讀祭文,鼓手擊鼓伴奏,並有多種歌舞;入席--祭神完畢,各家各戶把自家最好的食物拿來,集中在哈亭,全村人按地位等級入席飲宴,與神共「食」。席下由「哈歌」、「哈妹」唱哈,通宵達旦,連續三天三夜;送神--全村人把海神送回海中,儀式與迎神相似。萬尾的哈節是農歷初九至十五,巫頭的哈節是農歷初一至初七,山心的哈節是農歷初十至十五。
旅遊
集「邊、海、山、少」於一身的東興市,沿邊、沿海,是中國與越南唯一海陸相通的一類口岸城市,也是京族在中國的唯一聚居地,地處亞熱帶,四季長春,氣候宜人。
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多姿多彩的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使東興自1989年口岸開放以來,利用邊境旅遊、邊民互市等優惠政策,在自治區和中直有關部門的支持下,與區內外、國內外旅遊部門、企業合作,逐步形成了跨國旅遊、京族風情游、京族漁村游、東興市內游等境內外旅遊,打造了一批獨具特色、富有吸引力的旅遊產品,與周邊地區構架了「上山、下海、又出國」的大旅遊格局。境外旅遊有:芒街一日游、「海上桂林」下龍灣三日游、河內海防五日游等國外旅遊線路。境內旅遊有:自治區級風景名勝區——萬尾金灘、竹山一號界碑、新石器貝丘遺址、紅樹林、萬鶴山、石門谷、北侖河中越友誼大橋、胡志明亭、中越人民友誼公園、仙人井、響水龍、觀音寺、天主教堂等眾多景點。
中越人民友誼公園 位於東興市東興鎮西南側,中越界河—北侖河旁。1958年為紀念中越兩園人民在解放斗爭中用鮮血凝成的友誼而建,故名「中越人民友誼公園」。2000年,政府引資對公園進行修復。
中越友誼公園總面積260畝。萋萋草木順著低矮的坡岡錯落地生長著。公園中心最高處矗立著「中越人民革命烈士紀念碑」。公園內有1960年越南胡志明主席贈送樹種栽的兩棵友誼樹。公園南側小山上,有在解放路戰爭中英勇獻身的陳漢東等六位烈士墓。陳漢東原名黃木芬,1937年參加中國共產黨,1945年6月在防城縣那良抗日武裝起義領導人之一。任欽防華僑抗日游擊大隊黨代表兼參謀長,於1945年6月底同敵人的一次戰斗中英勇犧牲。1959年移葬於此,墓碑上刻有「陳漢東烈士合葬墓」。從公園入口處,順著林間的小徑往右側山丘走去,走百多米,一座高聳的紀念碑便立於眼前。紀念碑正背面分別用中越文字題寫「光榮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碑座正背面也分別用中越文字鐫刻著在抗法援越戰上犧牲的中國英烈名字。1958年經東興縣人民委員會與越南海寧省政府商定,為在1954年的援越解放斗爭中犧牲的中國軍人立這座紀念碑。中越人民友誼公園,正是為紀念這份用鮮血鑄成的戰斗而修建的。
公園中有26畝寬的湖面,有湖心亭。在亭里,每到夏日滿目滿耳的陽光和蟬聲,從棕木圓葉間灑下,讓人感到一派典型的南國氣息。有一座「雙龍戲珠」的確良龍宮內安置歷代幾十位於先賢塑像,並且分別附上簡介,這對於學生及遊客,可算是上一部生動的歷史課本。
白鶴園位於東興市郊、西北部。距市區1.5公里。白鶴園是集旅遊、餐飲、休閑於一體的綜合性娛樂場所。
白鶴園總面積535畝,其中水域面積將近200畝,區內植被茂密,綠草如茵,具有東興「綠肺」之稱,有詩形容「松柏蔥翠,黛色橫天」。春秋季節,百花盛開,鳥雀爭鳴。夏季,湖水清澈碧綠,呈現一派大自然的勃勃生機。山清水秀,風景幽雅,在園區周圍有先人井,響水龍等一批具有人文景觀的旅遊景點。園內設施完善,有美食園、鐵索橋、燒烤城釣魚台、遊艇、休閑茶座等設施。信步景區,一覽大自然風采。山、水、林,古、雄、幽、奇、秀給人提供遠望取其勢,近視得其質,觀型而悟神,怡神而冶性的畫鏡、詩境、意境美的享受。由於白鶴園海撥高度比東興城區高10米,所以園內亦最佳觀賞東興城區全景之處。
『伍』 山西的旅遊業發展狀況
山西省旅遊業發展的廣度和深度還遠不能滿足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需要。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進一步提高,人們對旅遊消費的需求逐漸上升,旅遊消費在人們的總消費中的比例不斷增大,旅遊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和作用越來越顯重要。因此,研究和探討山西省旅遊業發展現狀、趨勢及對策,對於加快振興山西省旅遊產業,把山西建設成為旅遊大省、強省,進一步促進國民經濟的快速增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進入「十五」以來,山西省委、省政府在經濟結構調整中,把旅遊業確定為第三產業的先導產業、全省重點培育和扶持的七大優勢產業之一。根據省委、省政府對旅遊產業定位的變化,山西省旅遊業的發展,制定出了「規劃為綱、市場為先、線路為形、文化為魂」的發展方向。這一時期隨著全省對旅遊業各項戰略措施的逐步實施,旅遊業結構不斷優化,旅遊體制機製得到創新,旅遊環境進一步改善,旅遊業投入力度加大,產業貢獻率逐年增長,產業地位明顯提高。「十五」時期,是山西省旅遊業發展史上最快、最好的時期,雖遭2003年非典疫情的嚴重沖擊,但各級旅遊部門經過兩年多的奮力拚搏,已使旅遊業走出低谷,強勁發展,旅遊成就凸顯。
旅遊業基礎設施建設有了長足的發展
「十五」期間,山西省旅遊投入力度加大,旅遊業基礎設施建設有了長足的進步,旅遊基礎設施建設已逐步走向了規模化、規范化的發展軌道,呈現出全方位、多元化的發展趨向。各種基礎設施已基本滿足國內外旅遊市場的需求,大大推進了全省旅遊業的發展進程。
旅遊投入力度加大,投資多元化格局初步形成
「十五」期間全省旅遊基礎設施投入堅持「國家、地方、部門、集體、個體、利用外資、市場融資」一齊上的原則,發動社會各方面的力量通過各種渠道籌資興辦旅遊業,走出了一條政府主導、社會投資、招商引資並舉的新路子。據統計「十五」期間全省用於基礎設施建設和旅遊資源開發投資達69.6億元,比「九五」期間增長了五倍。旅遊投入年平均增長133.6%,比「九五」期間年平均增長速度63.3%增加了70.3個百分比。
『陸』 我國旅遊業發展現狀分析
旅遊業具有「無煙產業」和「永遠的朝陽產業」的美稱。所謂朝陽產業,它的發展前景廣闊可觀,當今的旅遊產業已經成為國家的重點發展項目,我國的旅遊市場規模穩步擴大。但是相較而言,我國國內旅遊業發展的廣度深度都遠遠不能適應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需要。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和人民收入水平的進一步提高,人民對旅遊消費的需求也越來越大,國內旅遊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和作用顯得尤為重要。因此,研究和探討我國國內旅遊業發展的現狀、趨勢及對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我國旅遊業的現狀分析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國內旅遊業發展迅速,覆蓋面廣,但總的說來仍然處於一種低消費、大眾化、低水平、中近距離旅遊的狀況。旅遊基礎設施、服務設施模仿建設發展很快,但仍不能適應國內旅遊市場發展速度的要求。
旅遊人次數穩步增加,旅遊消費額逐步提高;絕大部分屬於觀光旅遊,文化型和兆絕享受型極少;國內旅遊熱門地區多集中在經濟發達、知名度高、旅遊基礎設施較為完備的4A級以上景區。自助旅遊增多,團隊出遊減族碼姿少;度假村的區域『生特徵已經比較明顯,長三角、珠三角、環渤海、西部、東北等區域的度假村經營都各顯特色。北京、上海、廣州、蘇州、杭州、重慶等經濟發達地區度假村數量明顯比其他地區高很多。這說明我國旅遊房地產度假村細分市場的區域格
『柒』 我國旅遊業發展現狀
總體發展還行,發展不平衡,地區差異很大。導游的工資因為地區經濟發展水平和消費水平以及景區的等級而定,不過導游的基本工資都不是特別高,主要靠小費
『捌』 東興國家重點開發開放試驗區的東興試驗區基本概況
按照國務院批準的《實施方案》,東興試驗區涵蓋東興市、港口區,以及防城區沿海版的防城鎮、江山權鄉、茅嶺鄉,面積1226平方公里(全市1/5),人口48.3萬(全市1/2),邊境線27.5公里,海岸線537.8公里。
(一)總體定位
《實施方案》明確了試驗區的四大戰略定位,即:
①深化我國與東盟戰略合作的重要平台。
②沿邊地區重要的經濟增長極。
③通往東南亞國際通道重要樞紐。
④睦鄰安鄰富鄰示範區。
(二)空間布局
按照廣西壯族自治區北部灣經濟區的整體布局和東興試驗區地理特徵、發展水平及環境承載力,重點布局五大功能區,即:
①港口物流區:38平方公里。重點發展港口運輸和現代化物流。
②國際商務區:125平方公里。努力打造生態海灣中心城市,重點發展商貿、金融、信息等現代服務業。
③臨港工業區:390平方公里。重點發展鋼鐵、能源、化工、有色金屬和裝備製造等大進大出的產業。
④生態農業區:398平方公里。主要是為試驗區發展預留建設用地。
⑤國際經貿區:275平方公里,作為試驗區核心區。以東興市和防城區沿邊沿海一帶為主體,重點發展國際商貿、物流業、進出口加工業、文化旅遊業、現代服務業等。
『玖』 旅遊產業發展現狀
旅遊業具有「無煙產業」和「永遠的朝陽產業」的美稱。所謂朝陽產業,它的發展前景廣闊可觀,當今的旅遊產業已經成為國家的重點發展項目,我國的旅遊市場規模穩步擴大。但是相較而言,我國國內旅遊業發展的廣度深度都遠遠不能適應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需要。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和人民收入水平的進一步提高,人民對旅遊消費的需求也越來越大,國內旅遊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和作用顯得尤為重要。因此,研究和探討我國國內旅遊業發展的現狀、趨勢及對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我國旅遊業的現狀分析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國內旅遊業發展迅速,覆蓋面廣,但總的說來仍然處於一種低消費、大眾化、低水平、中近距離旅遊的狀況。旅遊基礎設施、服務設施建設發展很快,但仍不能適應國內旅遊市場發展速度的要求。
旅遊人次數穩步增加,旅遊消費額逐步提高;絕大部分屬於觀光旅遊,文化型和享受型極少;國內旅遊熱門地區多集中在經濟發達、知名度高、旅遊基礎設施較為完備的4A級以上景區。自助旅遊增多,團隊出遊減少;度假村的區域『生特徵已經比較明顯,長三角、珠三角、環渤海、西部、東北等區域的度假村經營都各顯特色。北京、上海、廣州、蘇州、杭州、重慶等經濟發達地區度假村數量明顯比其他地區高很多。這說明我國旅遊房地產度假村細分市場的區域格